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文学

  •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作者:叶嘉莹

    《迦陵说诗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是在台湾《古典文学》杂志上连载的叶嘉莹讲唐诗的系列讲座。作者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来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会让读者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 忆昔花间初识面

    作者:陈如江 编注

    历代才子作闺音,华丽香软花间词。 花间词向以词风香软闻名,内容偏重闺情、情调绮靡柔媚、词藻锦绣华丽,自古流传广泛、吟唱不绝。本书由著名诗词专家编注,从《花间集》中精选280首词,收录温庭筠和韦庄等18位词人的代表作品,囊括花间派名篇佳作;每首词除了作词语典事方面的注释之外,还附有前人有关的词话、词评,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有更深的理解。
  •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

    作者:元]高明 [明]汤显祖著,钱南扬校注

    《元本琵琶记校注》,南戏剧本,系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成,是南戏的代表作。《南柯梦记校注》系根据唐朝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而成。
  •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全二册)

    作者:郭绍虞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全2册)》讲述了:《文心雕龙》在论述各家论文之后,给以一个总评,称谓“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我以为这个评语,可以用来对照自己的治学方法,因郎以照隅名室,而且“照隅”二字的字昔和“绍虞”有些相近,取以自傲,恰正合适。现将我的写作汇编处集,区为三类:一为古典文学论集;二为语言文字论集;三为杂着(凡不能列入上述二类之零星时文都纳其中)。三类或按写作年代,或按内容编次。其已见各种专著之中者,均删弃不列入。
  • 世有桃花

    作者:安意如

    《世有桃花(新版)》内容简介:从《诗经》初嫁,到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绵延不绝,遮蔓、轮回,人们很容易弄清松竹梅兰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但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这样东西的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太复杂,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难尽的暧昧。将一朵桃花看开,它就自成世界。
  • 怎样赏诗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

    《怎样赏诗》选取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名文四篇,包括张中行、钱穆、施蛰存、王季思的论诗词鉴赏的文章。从大处着眼,揭示学习古典诗词的门径,指出文学与人生的互动关系,讲解各种诗词体式的欣赏方法。
  • 我生之初尚无为

    作者:辛然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个故事,三百个心情,拂去了历史的烟尘,幻化出万千风情。或是浅吟低唱,或是钟鼓齐鸣,颂声煌煌,歌声悠扬。淘尽时光的细沙,涤尽世间的尘埃,循着雎鸠的关关之声,穿过水边袅娜的蒹葭。她们明眸善睐,她们娴静柔美,她们大胆执著,她们活泼可爱。她们是蕴涵着古典情怀的女性,仿佛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中回味那一份雅致与美好…… 爱,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穿越时间的隧道,领略远古的诗意与甜美,花前月下的浪漫,辗转反侧的体会,这就是爱的滋味。循着爱的歌声,沿着情的足迹,踏访《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追寻爱的源泉,品味我生之初的情愫。 《诗经》原名为《诗》,或称《诗三百》,汉代尊称为《诗经》,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较早的诗集之一。《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本书带你领略《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追寻爱的源泉,品味人生之初的情愫。 目录 序言 《诗经》原来可以这样读 千古爱恋的绝唱 (《国风·周南·关雎》) 织布女子心中的歌 (《国风·周南·葛覃》) 女人的另一半 (《国风·周南·卷耳》) 多子多福的祈愿 (《国风·周南·螽斯》) 简简单单才是真 (《国风·周南·桃夭》) 无法如愿的单相思 (《国风·周南·汉广》 希望是生命的支点 (《国风·周南·汝坟》) 盛大的婚礼 (《国风·召南·鹊巢》) 为他人做嫁衣 (《国风·召南·采蘩》) 平淡之中见真情 (《国风·召南·草虫》) 吃水不忘挖井人 (《国风·召南·甘棠》) 天冷衣单念亡妻 (《国风·邶风·绿衣》) 山林美景聚一园 (《小雅·鹤鸣》) 人生自古伤离别 (《国风·邶风·燕燕》) 远征士兵的控诉 (《国风·邶风·击鼓》) 征夫怨妇的恋情 (《国风·邶风·雄雉》) 远古先民的劳动史诗 (《国风·豳风·七月》) 三千年前的战火哀诉 (《小雅·采薇》) 小人物的悲哀 (《小雅·鸿雁》) 天涯何处觅知音 (《国风·邶风·简兮》) 最高形式的狂欢 (《小雅·鹿鸣》) 水边的爱慕与追求 (《国风·秦风·蒹葭》) 诙谐调侃的牧歌 (《小雅·无羊》) 欢庆祈愿丰收年 (《周颂·丰年》) 千古绝唱颂佳人 (《国风·卫风·硕人》) 明月皎皎映伊人 (《国风·陈风·月出》) 君王的典范 (《大雅·思齐》) 缝衣女子的哀叹 (《国风·魏风·葛屦》) 多情自古空遗恨 (《国风·卫风·氓》) 世间情意最无价 (《国风·卫风·木瓜》) 参考书目
  •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 声律启蒙

    作者:车万育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1]《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 唐宋八大家散文

    作者: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内容简介:中唐的韩愈和柳宗元揭起了反对形式主义之风的大旗,他们强调文学要反映社会现象,强调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形式上,他们提倡学习先秦西汉时期的散文,抛弃骈文的文体枷锁。宋代的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文学主张,在他的倡导下,王安石、曾巩以及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所写的散文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韩、柳、欧、苏等“唐宋八大家”的创作,使散文自秦汉之后出现了第二个崭新阶段。
  •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本书附有精妙评点,雅致插图,古风古韵。
  • 韦庄集笺注

    作者:[五代] 韦庄 著,聂安福 笺注

    韦庄是晚唐五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被后人评为“典雅绮丽,风致嫣然”;其词更是被说成“千古词宗”的发源之作,词境“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月柳”。本书收入韦庄全部存世的诗词文,计诗249首,另附补遗72首,词54首,文4篇。书后附有“诗文残句”、“伪作考”、“诗词集评总论”、“书录序跋”、“传记资料”、“年谱简编”等资料。全书精校精注,每篇作品后集录前人对该作品的评语,注释以笺为重点,详细排比旧说,得出新解,翔实可信。词语注释也较详赅。这是一部迄今为止的收作品最全、考订最精审、资料最详备、注释精当的韦庄作品集,被列入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出版。
  • 白居易诗集校注(全六册)

    作者:白居易,谢思炜 校注

    本书为白居易诗集的全新整理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特点有二: 1. 全 (1) 本书为白居易全部存世诗歌的校注本,收入《白氏文集》中的全部诗歌作品及集外佚诗。 (2) 本书以影宋绍兴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为底本,以敦煌本、残宋本、马元调本、曾大有本等国内近二十种珍、善本及日本金泽文库本、东大寺本、真福寺本、伏见天皇临摹本等十六种珍稀刻、写本参校,同时对照以《才调集》、《文苑英华》等相关总集,是迄今为止文字校勘上参照最为广泛、最为权威的校本。 2. 新 (1) 本书校、注参考了前此国内已出的所有具代表性的校、注本,同时还参考了日本国截止2003年以前的所有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许多为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2) 本书汇聚了校注者本人十余年关于白居易及其诗文的研究成果,不少内容属新发现,在国内外研究中居领先地位,对研读、理解白诗及相关文学、语言学现象均极有帮助。
  • 传媒与真相

    作者:内山精也

    本书所收论文以苏轼、王安石以及黄庭坚等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为论题,考察了这些文人及其作品与政治、传媒以及与其他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过去一些学者涉及颇多的论题,作者通过新的视角,通过对资料的重新爬梳,得出了新的诊断,展现了海外学人对这些论题的研究所达到的深度。谁精微而严密,资料引证翔实,极具学术参考价值。
  • 迦陵论诗丛稿

    作者:叶嘉莹

    本书从诗歌触引人生感发的本质出发,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作品如《诗经》、《古诗十九首》和重要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柳宗元、李商隐作了“传记的”、“史观的”、“现代的”深入探讨。其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纵观古今、融贯中西的论诗方法及从主观到客观、从感性到知性、从欣赏到理论、从为己到为人的研读态度都可作为读者之借镜。 本书的作者叶嘉莹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著作等身,成果斐然。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及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1989年获得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成为华人在文学研究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从本书所收入叶先生评赏诗歌的十五篇文稿中,读者将深刻地领会到叶先生论诗的四大特点: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纵观古今,融贯中西。而且,通过详读此书,读者还能了解到叶先生研读态度与写作方式的转变过程,即从主观到客观、从感性到知性、从欣赏到理论、从为己到为人的过程。
  • 小说

    作者:邵毅平

    《智慧中国文学》“四季”套书一套四种,从“智慧”角度诠释中国古典文学四大文体,具有作者独特的视角、文笔与写法,既富深湛的思致和学理,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其中的第二种“夏卷”,主要诠释中国古典小说中所呈现的智慧,从“人性的枷锁”、“存在的荒谬”、“愿望的喜剧”、“心理的黑洞”“好人的报酬”、“恩仇的世界”、“犯规的乐趣”、“他人的地狱”、“人际的宿命”、“男人的困惑”、“情欲的深度”、“作者与读者”等十二个方面,探讨中国古典小说如何洞达人性,以及在其古老外衣下那无与伦比的现代性。 本书在大陆曾热销而又绝版,在台湾先后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并常销十余年。现由作者精心修订重版,纳入本套书中,是为定本。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六册)

    作者: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6册)》是中国上古至隋代的文章总集,清严可均辑校。共分为六册,分别包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3》、《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4》、《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5》、《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6》。 中国上古至隋的文章总集,清嘉道间学者严可均辑。全书741卷,收作者3400多人。因嘉庆十三年(1808),清朝开馆辑《全唐文》,严氏认为唐以前文章亦应编集,遂发愤独自编纂,毕27年之功始成。从别集、总集、史书、类书到金石拓片等,莫不广搜博采。全书以“文”为编选对象,载文而不载诗;按朝代先后排序,分为《全上古三代文》至《全隋文》14集,朝代不明的文章则别为《先唐文》一集列后,直与清官修的《全唐文》相接。同一朝代的作者,以帝后、宗室、贵族、百官、群雄、士庶、列女、释道、阙名等次序排列。
  •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全二册)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生前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素有研究,本书分门别类辑有其专著《经典常谈》、《诗言志辨》、《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及古典文学作品欣赏、评述、和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著的书评等,其手订之旧诗集《犹贤博奕斋诗钞》作为附录一并刊行。本论文集中的一部分文章系首次辑集出版。
  • 江南女性别集-初编(上.下册)

    作者:胡晓明//彭国忠

    《江南女性别集(初编)(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夫孝穆纪咏,荟丽什于玉台,仲伟着评,冠清裁于团扇。历数前秀,代标女宗,矧乃家依山水之窟,案齐诗酒之瓢。吐言成玑,和响若磬,允足陶冶风雅,拔擢性灵。《华影吹笙阁遗稿》一卷,沈西靡先生贤俪戴夫人所著也。名驰绮龄,早悦笔砚,根有慧果,善吟桂荃。逮反马礼成,弋凫歌作,同功织茧,并坐调簧。南峰北峰,延眺佐之清籁;春月秋月,平章呼为诗朋。互留雅谭,都垂丽制。无如令辰不居,罡风易贯,未薄虞渊之景,忽衔茎邱之悲。先生神凄荀粲,愿违高柔,柱绝瑟僵,怕听同心之曲,帘荒璧冷,犹呼已烬之灯。石感三生,霜更廿稔,将校刊乎曩编,藉纾痛于长簟。逐及下走,系以弁词,亟盥薇芬,载纳芸册。或春云等润,或冬雪争皎。花木五色,旌以珠衔,湖山有灵,收入镜槛。乐昌绮练,争吟蜡烛之篇,令晖宏通,蔚成香茗之集。虽明诚之录金石,词女亦勒新书,苏蕙之织锦机,传作尚多佚本。而斑窥具是墨妙,粲然快睹,翩鸿舞鹤,缀言聊埘于肿扬。庶几翰鸟游鱼,怀旧少开其轸结。
  • 宋诗精华录

    作者:[清]陈衍 编选,高克勤 导读,秦克 整

    《宋诗精华录》选评者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陈衍。长期以来,由于对唐诗的关注普遍超过宋诗,所以民国之前,不仅没有一部像《全唐诗》一般汇集一代诗歌的《全宋诗》,而且也没有一本像《唐诗三百首》一般风靡的宋诗选本,唯乾隆年间的《宋诗别裁集》稍有影响。而《宋诗精华录》一出,便引起广泛反响,可说是1958年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之前最重要的一个宋诗选本。本书模仿唐诗分期法,将宋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选目得当,评点精要,对于宋诗鉴赏和研究都有较高的价值。 导读 叙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附录 什么是宋诗的精华——评石遗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