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文学
-
十八家诗钞
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脁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有少量评点和校注。 -
水浒乱弹
虞云国继《细读宋朝》后一部从古典名著角度讲述宋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读本。曾在《万象》杂志开设“浒边谈屑”栏目进行连载。《水浒》不仅是讲述好勇斗狠的绿林人物如何聚会结义、打家劫舍的长篇历史小说,更是解读宋代社会风俗文化的百科全书:展现士农工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吃穿住行,在怎样的舞榭歌台旁、街头巷尾处饮酒听曲、喝茶看戏; 僧人、名妓、歌女、戏子的身份与处境; 甚至皇帝与高官都耐不住仅隐坐届堂、隔岸赏花,而被诱至市井的万丈软红尘里,共同演绎出鲜活生香、异彩纷呈的宋代生活长卷。 -
升庵诗话新笺证
本书以《升庵外集》十二卷为主,以《函海》本《升庵诗话》及有关《诗话》各本参校,今斟酌去取,共得五百九十六条。新笺本在作者父亲王仲镛教授原有笺证之基础上重加新笺,首先着重于搜求升庵之所引据,于原笺所未及或已笺而未尽者,皆尽力穷探其本源,注明其出处。进而考核其异同,查检其疏误。其或记忆失误,或考论偶疏,或乃有意改窜,或乃强为牵合,皆酌加分辨,略为说明。凡有众议纷纭,而与升庵之说可互为参详者,则略举其要,并稍疏己意,以明是非。或有奥辞僻典,不注不足以明升庵之意者,亦稍加注明,以利读者。另将诗话之外书中辑出诗话资料,共得三百九条。及各书序跋、年谱、志传、逸事等,并附书末。 -
水浒二论
水浒名家马幼垣继《水浒论衡》之后的研究论文结集。一如既往地在严密考据的基础之上,广泛涉猎水浒研究的各个课题,诸如版本收集与比勘,小说本事与演化,作品立意、结构与人物的分析与品评等等。作者对以往水浒研究专家几成定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批评了当下水浒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
陈尚君自选集
《学人文存(陈尚君自选集)》内容简介:作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学术的一个总结性工程《跨世纪学人文存》问世后,受到美术界和读者们的重视和欢迎。接续前思,整理编辑近年学界新成果,感到大美纷然,目不暇给。初辑9种,科学与人文兼收,精思与沉潜并重,而主脉不变,在乎平实而富有建设性的研究。9种图书与新世纪同时来临,亦将与新世纪同行,故名之曰《新世纪学人文存》。 -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一卷)
关于此书的体例等等,在卷首的凡例中已经有所说明,这裹就不重复了。作者只想对本书的定位再强调以下两点:一、这既是一部高校的教材,也是一部供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的书籍,二者并重;二、作者们追求一定的学术性,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编纂本书,希望在选目、注释、评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们自己的研究心得,并就作者们学力所及尽可能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注明出处,并不因为是一部作品选注而放松学术的要求。作者希望读者有此一书在手,便可对古代文学的精华大致上有所了解;倘能熟读这一千篇作品,便可在古代文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各编的主编和担任注释工作的学者,都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本书凝聚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体现在资料的取舍与注释的详略之间,也体现在对一些疑点、难点的解释上,细心的读者不难窥其究竟。在编纂本书的过程中,参加工作的各位学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全六册)
本书汇集了宋元两代有重要影响的笔记小说共69种,其中不少品种久已绝版,系首次经过精心整理面世。每种笔记前均由校点者撰写“校点说明”,扼要介绍作者生平、作品内容和版本情况。 出版说明 第一册 清异录 稽神录 贾氏谭录 江淮异人录 南唐近事 南部新书 茅亭客话 杨文公谈苑 江邻几杂志 归田录 括异志 倦游杂录 涑水记闻 春明退朝录 青不高议 第二册 渑水燕谈录 尘史 湘山野录 续录 玉壶清话 画墁录 后山谈丛 青箱杂记 邵氏闻见录 侯鲭录 泊宅编 冷斋夜话 孔氏谈苑 萍州可谈 第三册 春渚纪闻 石林燕语 避暑录话 东轩笔录 松漠纪闻 中吴纪闻 道山清话 曲洧旧闻 铁围山丛谈 真子录 独醒杂志 北窗炙 录 梁溪漫志 第四册 老学庵笔记 挥塵录 投辖录 玉照新志 鸡肋编 睽车志 宾退录 贵耳集 桯史 却扫编 第五册 默记 燕翼诒谋录 墨庄漫录 枫窗小牍 西塘集耆旧续闻 四朝闻见录 清波杂志 鹤林玉露 随隐漫录 齐东野语 第六册 癸辛杂识 归潜志 山居新语 乐郊私语 南村轰耕录 山房随笔 至正直记 -
中国文学批评史论
目录 总序 【第一卷 文学观念的起源】 第一章 文始 第二章 道分 第三章 言语 第四章 歌诗 第五章 礼乐 第六章 辞赋 第七章 文学 第八章 本儒 第九章 文术 第十章 文情 【第二卷 文学批评的理则】 第一章 说“文”解“字”——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结构 第二章 从《吕氏春秋》到《文心雕龙》——自然气感与抒情自我 第三章 《文心雕龙》的价值与结构问题 第四章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 第五章 诗歌人物志——诗品、主客图、宗派图与点将录 第六章 细部批评导论 【第三卷 文学批评的术语】 第一章 重建中国文评话语 第二章 论才 第三章 论法 第四章 论诗史 第五章 论本色 第六章 论妙悟 附录 补遗内容 中国文评术语零释 -
红楼梦新证
《红楼梦新证》是一部关于小说《红楼梦》和她的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一部名著,也是作者的经典作及成名作。胡适对红学开端之后,《红楼梦新证》方是红学的真正“实体”,后来的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等诸多分科,乃至影印的有关资料亦由她而引发。海外著名学者评之为“无可否认的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考证《红楼梦》的基本材料大部分是他一手挖掘出来的”,国内学者则称之为“是任何有志于红学研究的人都无法绕行”的巨著。 -
美典
“美典”是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的作者高友工创制的术语,即在文化史中形成的艺术典范,中国的唐诗、草书、宋元绘画等。本书是关于中国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最重要论文的结集,包括论文九篇,附录三篇,涉及美学和“美典”两个核心论题。 -
历代文话(全十册)
本书为大型资料汇编,收录宋以来直至民国时期(1916年)的文评专书和论著,共计一百四十三种,六百余万字,十册精装。所收内容主要以论古文为主,亦酌情选取论评骈文、时文之集成性著作,按著者生卒年之先后排列。收书均作提要,介绍著者简历、该书内容和主要版本情况,予以新式标点。各书底本大多选取精刊精校之善本,其中部分传本世所罕觏,如陈绎曾《文章欧冶》、王守谦《古今文评》等书,或国内珍稀,或中土久逸,本次整理对此类珍版则尽加利用。因日本学者所撰评论中国古代文章的文话甚夥,因此在附录部分,除选录两种较有影响的文话著作以窥豹斑外,并附《知见日本文话目录提要》一文供国内学人参酌。本书卷帙浩博,编选精当,堪与《历代诗话》、《词话丛编》鼎足而三,沾概学林,厥功甚伟。 歷代文話總目 第一册 四六話二卷 宋王銍撰 百川學海本 四六談塵一卷 宋謝伋撰 百川學海本 容齋四六叢談一卷 宋洪邁撰 學海類編本 雲莊四六餘話一卷 宋楊困道撰 宋刊本 文則一卷 宋陳騤撰 台州叢書本 朱子語類·論文一卷 宋朱熹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古文關鍵·看古文要法一卷 宋吕祖謙撰 金華叢書本 習學記言序目·皇朝文鑒四卷 宋葉適撰 清光緒刊本 仕學規範·作文四卷 宋張鎡撰 宋刊本 餘師錄四卷 宋王正德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履齋示兒編· 文說三卷 宋孫奕撰 知不足齋叢書本 過庭錄一卷 宋樓昉撰 說郛涵芬樓本 崇古文訣評文一卷 宋樓昉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懷古錄一卷 宋陳模撰 明鈔本 荆溪林下偶談四卷 宋吳子良撰 盼萬曆刊本 黄氏日抄· 讀文集十卷 宋黄震撰 清乾隆刊本 玉海·辭學指南四卷 宋王應麟撰 浙江書局本 文章軌範評文一卷 宋謝枋得撰 明刊本 論學繩尺·行文要法一卷 宋魏天應撰 明刊本 浩然齋雅談評文一卷 宋周密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二册 文辨四卷 金王若虚撰 四部叢刊影印舊鈔本 文章精義一卷 元李淦撰 元至順刊本 修辭鑑衡評文一卷 元王構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文章歐冶《文筌》八卷附古文矜式等 一兀陳繹曾撰 日本元禄元年刊本 文說一卷 元陳繹曾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金石例十卷 元潘昂霄撰 清乾隆刊本 作義要訣一卷 元倪士毅撰 十萬卷樓叢書本 東坡文談绿一卷 元陳秀明撰 學海類編本 文原一卷 明宋濂撰 學海類編本 文式二卷 明曾鼎撰 日本内閣文庫舊鈔本 文章辨體序說 明吴訥撰 明嘉靖刊本 震澤長語·文章一卷 明王鏊撰 明刊本 升庵集·論文一卷 明楊慎撰 明萬曆刊本 文脉三卷 明王文禄撰 百陵學山本 歸震川先生論文章體則一卷 明歸有光撰 清嘉慶刊本: 四友齋叢說·論文一卷 明何良俊撰 明萬曆刊本 荆川稗编·文章雜論二卷 明唐順之撰 明萬曆刊本 唐宋八大家文鈔評文一卷 明茅坤撰 明萬曆刊本 文體明辨序說 明徐師曾撰 明萬曆刊本 文章一貫二卷 明高琦撰 日本寬永二十一年刊本 文評一卷 明王世貞撰 學海類编本 文章九命一卷 明王世貞撰 日本元文二年刊本 第三册 論學須知一卷 明莊一兀臣撰 清鈔本 行文須知一卷 明莊元臣撰 清鈔本 文訣一卷 明莊元臣撰 清鈔本 由拳集·文論一卷 明屠隆撰 明萬曆刊本 文章四題一卷 明屠隆撰 明萬曆刊本 言文三卷 明譚浚撰 明莴曆刊本 畫禪室隨筆·評文一卷 明董其昌撰 清乾隆刊本 杜氏文譜三卷 明杜浚撰 明刊本 文壇列俎評文一卷 明汪廷訥撰 明萬曆刊本 文字法三十五則一卷 明李騰芳撰 清光緒刊本 文章緣起註 梁任防撰 明陳懋仁註 學海類编本 續文章緣起 明陳懋仁撰 學海類編本 舉業素語一卷 明陳龍正撰 槜李遣書本 文通三十卷閏一卷 明朱荃宰撰 明天啟刊本 瀾堂夕話一卷 明張次仲撰 明崇禎刊本 古今文評一卷 明王守謙撰 日本享保十三年刊本 書文式·文式二卷 明左培撰 日本享保三年刊本 第四册 金石要例附論文管見二卷 清黄宗羲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文章薪火一卷 清方以智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日知錄論文一卷 清顧炎武撰 清道光刊本 救文格論一卷 清顧炎武撰 清康熙刊本 夕堂永日緒論外编一卷 清王夫之撰 清同治刊本 論文雜語二種 清徐枋撰 四部叢刊本 萬青閣文訓一卷 清趙吉士撰 清康熙刊本 吕晚邨先生論文彙鈔 清吕留良撰 清康熙刊本 論學三說·文說一卷 清黄舆堅撰 學海類編本 讀書作文譜十二卷 清唐彪撰 清嘉慶刊本 伯子論文一卷 清魏際瑞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日绿論文一卷 清魏禧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鐵立文起二十二卷 清王之績撰 清康熙刊本 更定文章九命一卷 清王陣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規齋論文六卷 清張謙宜撰 清乾隆刊本 古文約選評文一卷 清方苞撰 清同治刊本 秋山論文 古文辭禁 清李紱撰 清乾隆刊本 文頌一卷 清馬榮祖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操觚十六觀一卷 清陳鑑撰 清康熙刊檀几叢書本 論文四則一卷 清楊繩武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菜根堂論文一卷 清夏力恕撰 清刊本 西圃文說三卷 清田同之撰 清乾隆刊本 論文偶記一卷 清劉大櫆撰 清道光刊遜敏堂叢書本 援鶉堂筆記·文史談藝一卷 清姚範撰 清道光刊本 經書巵言一卷 清范泰恒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惺齋論文一卷 清王元啟撰 清乾隆刊本 古文一隅評文二卷 清朱宗洛撰 清光緒刊本 第五册 四六叢話三十三卷 清孫梅撰 清光緒刊本 文說三則一卷 清焦循撰 清道光刊本 初月樓古文緒論一卷 清吳德旋撰 吕璜整理 常州先哲遗書後編本 丈談一卷 清張秉直撰 清道光刊青照樓叢書本 四書文法摘要 清李元春撰 清道光刊青照樓叢書本 朱梅崖文譜 清朱仕琇撰 徐經輯 清光緒刊本 退庵論文一卷 清梁章鉅撰 清道光刊本 第六册 藝舟雙楫·論文四卷 清包世臣撰 清光緒刊本 文法心傳二卷 清曹宫撰 清咸豐刊本 讀文筆得一卷 清黄本骥撰 清光緒刊本 睿吾樓文話十六卷 清葉元塏撰 清道光刊本 嗚原堂論文二卷 清曾國藩撰 清同治刊本 藝概·文概一卷 清劉熙載撰 清同治刊本 游藝約言一卷 清劉熙載撰 清光緒刊本 文品一卷 清許奉恩撰 一九三O年刊文品彙鈔本 論文章本原三卷 清方宗誠撰 清光緒刊本 讀文雜記一卷 清方宗誠撰 清光緒刊本 論文蒭說一卷 清朱景昭撰 一九三一一年刊本 論文集要四卷 清薛福成撰 一九二八年刊文學津梁本 盋山談藝錄一卷 清顧雲撰 清宣統刊本 縉山書院文話四卷 清孫萬春撰 清光緒刊本 古文方三種 清何家琪撰 一九一五年龍觜山館本 香草談文一卷 清于鬯撰舊鈔本 第七册 藻川堂譚藝一卷 清鄧繹撰 清光緒刊本 論文連珠一卷 清唐才常撰 一九二二年刊古今文藝叢書本 四家纂文叙錄彙编四卷 清胡念修撰 清光緒刊本 文章釋一卷 清王兆芳撰 清光緒刊本 春覺齋論文 林紆撰 一九二八年北京都門印書局本 韓柳文研究法 林紆撰 一九一四年商務印書馆本 文微 林紆撰 一九二五年刊本 涵芬樓文談 吳曾祺撰 一九一一年商務印書館本 石遣室論文五卷 陳衍撰 晦堂文鑰一卷 陳澹然撰 一九三六年刊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叢書本 一九三二年刊晦堂叢著本 文憲例言一卷 陳澹然撰 一九三二年刊晦堂叢著本 文學研究法四卷 姚永樸撰 一九二八年商務印書館本 第八册 古文辭通義二十卷 王葆心撰 一九二八年湖南官書報局刊晦堂叢書本 第九册 古今文派述略 陳康黼撰 一九三六年刊四明叢書本 國文大義二卷 唐文治撰 一九二O年無錫國學專修館本 國文經緯貫通大義八卷 唐文治撰 一九二五年無錫國學專修館本 文學講義一卷 唐文治撰 唐氏自印本 論文瑣言一卷 章廷華撰 一九一四年刊滄粟齋叢刻本 六朝麗指一卷 孫德謙撰 一九三二年四益宦刊奉 漢文典·文章典四卷 來裕恂撰 一九O六年商務印書館本 文章學二卷 唐恩溥撰 一九六一年香港刊本 古今文綜評文 張相撰 一九二八年中華書局本 文談四卷 徐昂撰 一九五二年徐氏叢書再版本 讀漢文記一卷 胡樸安撰 一九二三年樸學齋叢刊本 歷代文章論略一卷 胡樸安撰 一九三一一年樸學齋叢刊本 論文雜記一卷 胡樸安撰 一九二三年樸學齋叢刊本 第十册 桐城文學淵源考十三卷 劉聲木撰 一九二九年刊直介堂叢刻本 論文雜記 劉師培撰 一九三六年刊劉申叔先生遣書本 文說 劉師培撰 一九三六年刊劉申叔先生遣書本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劉師培撰 一九四六年獨立出版社再版本: 文則一卷 胡懷琛撰 一九一四年刊古今文藝叢書本 石橋文論 褚傅誥撰 一九一五年褚氏自印本 辛白論文一卷 陳懷孟撰 一九二五年刊獨見曉齋叢書本。 文學述林 劉咸忻撰 一九二九年成都尚友書塾本 附錄 知見日本文話目錄提要 拙堂文話(【日】齋藤正謙撰) 漁村文話(【日】海保元備撰) 《歷代文話》四角號碼綜合索引 筆畫檢字表 -
汉魏乐府风笺
本书是黄节先生为汉魏乐府诗所作的笺注。裒集众说,而断以己意。是汉魏乐府诗研究著作中的名作。 -
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家说古诗
《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家说古诗)》精选了数十篇介绍、评析古典诗词的文章及论著,初辑分为“诗经”“古诗”“唐诗”“宋词”四册,入选的文章大都出自现当代卓有建树的大家之手,评析的对象也都是文学史上早有定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编选时有意回避了目前常见的鉴赏辞典、入门指导一类针对初学者的指导文字,而力求网罗那些既有睿知灼见,又带有作者个人鲜明的风格风采,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具有相当影响的重要篇什。对大众来说,程度上可能偏深一些,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阅读和品味的乐趣。本丛书的文章既不出自一人之手.写作年代也有数十年的跨度,在行文用字上难免与现在通行的现代汉语规范有抵牾的地方。 -
人闲桂花落
花,如果被写进了诗词,那么她就有了动人的心魄。唐诗宋词里的花更是充满了贵气。唐诗宋词也因为有花,才有了如此动人的颜色。 诗人笔下的每一朵花总与一个故事有关,人以花态而诗意地存在,人因为诗意地活着而恋花、爱花。 每一种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在朝雾初升的时候浇花,滋润心灵;在盛世晴空下赏花,言说风流;在落叶飘零的时候葬花,洗尽繁华……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清末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力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本书参考诸家版本,如中华书局版徐调孚校注的《校注人间词话》、上海古籍版《人间词话》(黄霖导读)、江苏古籍版陈鸿祥的《(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文字基本以徐调孚版为准,取长补短,力争文字有理有据,完整无误。 -
抒情与描写
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是由极其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在传统与个人独创的互动和互补之间,文学才逐渐显示出它的多样化。本书中作者在分析六朝诗歌之时,选择了“表现”和“描写”这两个文学因素,来作为检验个别诗人风格的参照点,主要因为在80年代初期的美国文学批评界中,“描写”正是许多批评家所探讨的重点。在逐渐走向后现代的趋势中,人们开始对视觉经验的诸多含义产生了格外的关注。而这种关注也就直接促成了文学研究者对“描写”的兴趣。传统与个人创造的相互作用是本书关注的中心,书中所论及的五位诗人,在发展自己的个人风格时,都寻求将自己的抒情与过去的典范联系在一起。 -
私人领域的变形
《私人领域的变形》内容为:通过仔细品鉴精彩纷呈的中国园林诗歌,作者匠心独运地考察了中唐至北宋期间文学传统中的私人领域的发展。唐宋的文人士大夫们发现传统的道德、政治和审美价值取向不足为训或者说不合时宜,于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变通与调和之道。然而。无论是作为世外桃源建构起来的城市私家园林,还是园林中四处罗致而来的各种玩好(比如奇石、珍禽和名画),一旦面对公共领域的各种价值标准,这个精致文雅的私人空间便因受到挤压而开始变形。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也是一个脆弱的世界,作者通过对唐宋园林诗歌的解读。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可居可游的审美空间,也揭示出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
词学概论
宛敏灏先生致力于词学研究近七十年,成果丰厚。《词学概论》是由其词学讲义剪裁补缀而成,对词之体制、词调之由来与繁衍、词之章法与句法、音律的择腔与择律、词谱的编订及其用途、词韵的创始及其发展、词话的产生和内容等诸多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是一本系统了解词学的有益读物。 -
闻一多诗经讲义稿笺注
《闻一多诗经讲义稿》书中横纵勾连,不厌繁复,引经典,正《传》、《笺》之失,力求达古义,逮经旨。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闻一多先生的研究秉持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了解之同情”的学术学风,这使他的研究不但更能贴近古义,而且使古老的经典活了起来。当年他的学生回忆:“《诗经》虽老,一经闻先生讲说,就会肥白粉嫩地跳舞了;《楚辞》虽旧,一经闻先生解过,就会五色斑阑地鲜明了。闻先生的新见解都是由最可靠的训诂学推求得来的,证据极端充足,并不是和现在新曲解派一样的。一味的胡猜。”闻先生对《诗经》、《楚辞》等的研究为他在学术界确立了重要的地位,也使他由一个现代诗人成功转型为一个学者。《诗经》研究是他诸多研究领域的一部分,这本《闻一多诗经讲义稿》也是他在《诗经》研究领域当中的一部分成果。要了解学者的闻一多,从这里开始吧。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