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文学

  • 距离与想象

    作者:[日] 浅见洋二

    本书作者选取诗论、诗评、诗文作品等大量文献资料,采用以“作品”和“读者”的关系为焦点的接受理论研究视角,对处于“唐宋变革”时期的中国“作品是如何被阅读”的诸多事实进行独到的探讨和阐述。全书涉及“风景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诗与绘画的关系”、“诗中有关‘形似’功能的问题”、“诗与历史记载、历史学关系的问题”、“诗人的内部世界与诗人所处外部世界、自身与他者间的关系”等诗学重要命题,有力地揭示出了唐宋之间“诗学观念上的断层”现象。作者受日本“中国学”研究的传统熏陶至深,又曾在哈佛大学接受西方学术方法之训练,他的研究特色很可能预示着日本“中国学”的发展动向。
  • 舌华录

    作者:曹臣

    南朝宋人刘义庆有《世说新语》一书,新奇精警,广受青睐。明人曹臣显然是深受此书启发,于是我们便读到了这部可以与之媲美而更见广博的义一佳制。《世说》集中记载了从东汉到东晋士大夫的趣事妙语,而《舌华录》则是广泛记载了上自远古、下至明代后期这一漫长时期内的类似内容。由于所取特在“仓卒口谈”,故名曰“舌华”。信手展卷,妙语纷呈。常置案头,启颜益智,岂不快哉!
  •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

    作者:戴燕

    2008年秋天起,《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作者在复旦大学用了一个学期,给中文系的研究生开一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专题的课。《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就是这门课的讲义汇编。通过阅读近代以来的这些重要的学术著作,可以帮助同学比较快地 接触到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它的历史以及与这种历史形成有关的思想文化背景、它曾经关注过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用的方法,等等。
  •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

    作者:杨义

    中國古典小說名著,多是民間智慧書。它們以出神入化的奇筆,牽繫着市井與江湖,情場與戰場,在人類文學中自成文化敘事的系統。 明清時代人,稱小說名著為“奇書”。因為它們講的並非“聖賢中國”,而是“民間中國”,聖賢難免古板,民間殊多奇觀。魯迅深知古代小說,指稱社會上還有“三國氣”和“水滸氣”,點出民間學問,多靠小說,甚至還靠從小說中編出來的戲文。研究古典小說,很大程度上是解讀中國民間的氣質、信仰和知識形態。 因此,不深得中國文化之三昧,難以深刻地把握古典小說名著的讀法。照搬西方文學概論的話頭,也許只得古典小說名著的皮毛。《三國演義》、《水浒傳》、《西遊記》的主要人物群體,為何都重複着“主弱從強”的結構模式?《紅樓夢》為何一開頭就寫女媧煉石補天的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而且偏偏追蹤着那塊未入補天體制的多餘石頭的行事、夢思和惹禍?《西遊記》為何在大鬧天宮後寫了九九八十一難,並且在取經大功告成後,偏未足的一難中讓通天河的老鼋把經書翻入水中,留下完滿中的缺陷?古典小說名著留下太多的文化之謎,需要我們創造“中國新讀法”予以破解。吃中國菜是不能拘泥於西方營養學教科書而對號入座的,否則你可能失去對中國菜色香味的別具情趣的享受。讀中國古典小說,也應有這種文化覺悟和文化情懷。 本書十二講,應合着中國古人觀察日月運行的周天十二宮之數。由此衍化成十二地支,及其相對應的由子鼠到亥豬的十二生肖,直至衍化出《紅樓夢》的金陵十二釵的正冊、副冊、又副冊。《水浒傳》一百單八將,無論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員地煞星,都有十二作為基數。十二之數溟濛渺遠地散佈於天地萬象,形成一個神秘而有序,流動着生命動靜資訊的數理系統。對於這個神秘而奇異的系統,我們應該操持現代意識、開放視野和創新精神,入乎其裹而探其神髓,出乎其表而悟其通則,從中解放出豐富多彩的民間生命、文化智慧和敘事妙招,若能如此,庶幾可以開拓中國古典小說解讀的峰迴路轉、閱盡奇觀的精神歷程。
  •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

    作者: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著名的文人。《庾子山集注》是以倪注本为底本,进行了校点,并且改正了其中一些错误,而且还作了校勘记,补辑了未收的诗和残剩文句。分为上、中、下三册。
  • 六朝四家全集

    作者:胡凤丹

    《六朝四家全集》,于同治九年付梓。至于说为何独取此四家,他在序言中自设问答,解释得十分清楚,要而言之有四点:(1)六朝诗是中国诗史的“直干”,上承《诗》之“根柢”和汉,魏之“萌蘖”,下启唐,宋,元,明之“花萼枝叶”;(2)诗之有陶渊明,犹文之有韩愈,韩文可以起八代之衰,陶诗则可以“式六朝之靡”;(3)鲍,谢,庚三家,诗虽不及陶之质,而文则过之,诗圣杜甫倾倒于陶,鲍,谢庚,此四家“亦将各垂不朽”;(
  • 中国的自传文学

    作者:川合康三(日)

    本书是日本学者川合康三研究中国自传文学的一部专著,作者对从司马迁的《太史公序》到唐朝中后期的自传作了微观的剖析,又将中国的自传文学与西方的自传作品作了宏观的对比分析,贯通东西,可谓拓蓄之作。
  • 古文观止演义

    作者:王鼎钧

    本书是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对《古文观止》中二十四篇文章的精彩“化讲”。王鼎钧先生以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以中国古代文论为根基,以欧美新批评“细读法”为参照,对作品进行了由点到线、由释义到还原、由二维到多维、由学问到创作、由作品到人生、由文化到哲学、由文学到宗教的精彩“化讲”,由此将文字构成的精神世界化开,把文学接受推升到了“参天地化育”的高度。
  • 中国文学史

    作者:[日]前野直彬 主编

    前野直彬主编的这部《中国文学史》,能以简驭繁,以朝代为经,以作品体裁为纬,由十一位各自领域内的日本汉学名家执笔各代,由前野氏统摄全书。通过—个总体的对中国文学史演进脉络的贯穿,将原本论述难度很大的内容在相对很小的篇幅中展现得清晰精到。 本书相较于国内通行的各文学史著述,多有新见与异同,甚有引人启迪之处。以他者的眼光观察自身,可能是这部《中国文学史》独具的价值。
  • 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

    作者:陈允吉

    陈允吉教授长期从事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成果卓然。本书是作者近三十年来相关成果的最新结集,收录论文33篇,骈文序7篇,附访谈录一种。关于此课题,一些现代学者如梁启超、郑振铎、钱鍾书、季羡林、向达、饶宗颐等已做了筚路蓝缕的工作,作者在前辈的基础上,着力于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两个时期选择专题作深入研究。其论文涉及佛学对中国文学影响的诸多方面,如佛经的行文结构与文学体制的影响、佛经故事和佛经寓言的影响、佛传文学和佛教叙事诗的影响、佛教人物和古印度神话人物的影响、佛教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佛经翻译文字的语言风格产生的影响等。其论王维、韩愈、李贺三家诗与佛教的内部关系,尤为学界所瞩目。在治学方法上,作者能兼取传统方法和新方法两者之长,在扩大思维空间的同时又重视实证。其论说精辟深细、行文胜义迭出。通过这些饶有理致的文章,能使读者重新发现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异常丰富的世界。
  • 游金梦

    作者:骆玉明

    本书精选自复旦大学古典文学名师骆玉明教授近几年在《瞭望东方周刊》开设的“秋水杂篇”专栏,是其漫谈《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三部他最喜欢的古典小说的随札。每篇文章均短小精悍,标题大多洗练幽默,语言也沿袭了典型的“骆式风格”,力求浅达而不失其旨。除了从独特的视角剖析唐僧、猪八戒、西门庆、潘金莲、贾宝玉、王熙凤等这些主要人物之外,还尤其关注到了牛魔王、西王母、宋慧莲、常峙节、彩霞、王子腾等一般易被人忽视的次要人物。 作者以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力和敏锐的人性洞察力在三部名著中自由游走,状写人情世故,描摹社会百态,文史典故信手拈来,体现了对这三部小说的精妙审思和深刻感悟。在作者眼里,“游、金、梦”,即游戏与幻想、金钱与欲望、爱情之梦,是这三部小说的核心内容,它们合奏起来是激荡的生命乐章,通向新的广阔天地。
  • 文学与文选四种

    作者:吕思勉

    吕思勉为史学大家,但在古典文学研究上亦非全无建树。本书即收入了吕先生该方面的一些著述。《宋代文学》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论诗》、《中国文学史选文》系吕先生1923至1925年在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的讲义。《国文选文》亦为吕先生的授课讲义。这些文字反映了吕先生对中国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涵养和造诣,十分珍贵,故亦将其收入《吕思勉文集》。以前出版时删除改动过的地方,现在都一一按原稿校对补正。作为一个史学家,吕先生的文学观点具有独特的视角,其所选的国文范文亦与一般选本大有不同。讲评更是独辟蹊径,发人深省。对习惯于流行观点的文学研究者来说,有醍醐灌顶之功效。
  • 唐诗杂论

    作者:闻一多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名之曰杂论。他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尤其是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读来颇为惬意。
  • 简明中国文学史

    作者:骆玉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精华版)》的目标是追求理论的新颖性与较强的知识性的结合,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它尤其坚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强调从文学独特的价值尺度去分析问题;注重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各时期文学演变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家作品在艺术创造上的独特意义及影响。相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精华版)》特别适合目前高校教学情况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满足一般读者业余求知的需要。
  • 柳宗元集(全四冊)

    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集(繁体竖排版)(套装全4册)》内容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著名的思想家。他祖籍河东,人称柳河东,曾贬官柳州,因又称柳柳州。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六岁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后又任蓝田尉,监察御史裹行。贞元二十一年,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不久,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内贬为柳州刺史。又四年,病逝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但他的主要活动是在贞元、元和时期。这时经过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为旧时史家称道的所谓盛唐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这场大乱以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和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都造一步激化了。藩镇军阀依然拥兵割据,并且从河北四镇扩展到内地。
  • 莫砺锋诗话

    作者:莫砺锋

    《莫砺锋诗话》是一本关于古典诗歌的读书札记,也是作者多年研读古典诗歌的心得的集成。它分四十个专题,分门别类地选录了近二百首古典诗歌代表作《包括词、散曲》,解读其文本、分析其艺术特色,揭示其魅力之所在。文中时常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作者特殊的读诗背景,以及在读过程中受到的独特的感动。
  • 中国诗史

    作者:[日] 吉川幸次郎

    吉川幸次郎氏是日本研究中国文学的泰斗,在国际汉学界亦负盛名。不仅著作等身,且多独到之见。就这部书来看,无论是他对诗人、诗篇的论述抑或他所展现的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乃至中国文学的整个历程,都跟我们熟知的颇不相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 昭明文选(全五册)

    作者:[南朝梁] 萧统 编

  • 古詩十九首

    作者: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精品,曾被昭明太子萧统收入《文选》,并为历代称颂。它千古常青的魅力究竟何在?本书重新解读《古诗十九首》,文章赏读与书法欣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 文学与情感

    作者:骆玉明

    《我们的国家:文学与情感》为复旦版丛书“我们的国家”的一种,由沪上著名学者骆玉明教授倾力撰作。《我们的国家:文学与情感》分人间诗意、锦绣文章、剧坛春秋、小说天地四章,分别从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四个面向集中对中国文学的源头性质和时段特征给予细致的梳理、解说。具体到每章,重在勾勒和概括所及文学类型的历史流变和文体特色。《我们的国家:文学与情感》篇幅有限,但知识的密度和信息量很大,对所列作品的剖析或评点简短而警豁。借助着这部文字和内容都极其出色的小册子,读者得以轻松进入中国人的情感精神世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中深刻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蕴,悉心体味中国文学画廊的伟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