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文学
-
韩愈志
钱基博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本书是钱基博先生对韩愈的研究集子,包括“古文渊源篇”、“韩愈行实录”、“韩愈佚事状”、“韩友四子传”、“韩门弟子记”、“韩文籀讨集”六个部分。 《韩愈志》是一部以史家直笔、以贯串群像烘托主体的方式还原历史叙述中的韩愈形象的志传,又可视为一部勾勒古文发展脉络、借此观照韩愈价值之关键所在的韩学著述,其本身也是熔铸百书、别出机杼的宏文。在对韩愈诗文本体进行研读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比较同侪、穷讨其源、竞别其流等方式来凸现。这三种方式时有交叉,比较同侪往往结合追讨所本,穷讨其源往往要溯流而上、论较其所取弃,而竟别其流,也是明源、条流与区别的结合。《(韩愈志》以史传体例明唐代古文之学,体例谨严别出机杼,致力精深而自视甚高,虽剪裁融合群书,然一气流贯、脉络清晰,于治古文与好古文者,均为不可不读之佳著。 -
笔底明珠无处卖
《笔底明珠无处卖》感悟悲怆颓放的明代才子际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明代文学“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花落兴叹,花落须惜。明代才子们在现实铁壁前的焦虑、倦怠、失落和麻木,都淋漓尽致地浮于纸面。 -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一书是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小说。作者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余邵鱼,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以作了一番改编。小说从西周末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描写了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内容宏富、复杂,书中的人物、情节均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中汲取而来。这样就把分散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按史实发生的先后串联起来,融为一体,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但此书中也宣扬了愚忠愚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有其局限性。全书起自周幽王被杀,平王东迁,止于秦始皇统一,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对腐朽黑暗的政治和统治者的昏庸荒淫,多有揭露与抨击。语言朴素自然,人物形象刻画细致。 -
八代传叙文学述论
朱东润先生遗稿《八代传叙文学述论》序 来源:文汇新民联合报 2006-5-23 17:30:00 民国三十一年写定《八代传叙文学述论》,是为师友琅邪馆撰述第四种。 师友琅邪馆是我读书之处。少年时候,最钦服邴曼容为人,其后筑宅,因取杜牧《长 安杂题长句》“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邪邴曼容”之意,建师友琅邪馆。中年以后,更 羡慕王述。《世说》记谢万见述,直言曰:“人言君侯痴,君侯性自痴。”述答:“非无 此论,但晚令耳。”因此又题书斋为晚令斋。 民国二十九年,《读诗四论》出版,是为师友琅邪馆撰述第一种。是年又取《史记考 索》及旧著《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付开明书店,是为第二种、第三种。此外所著《中国文 学批评史讲义》,于民国二十一年完成,中经删订两次,拟重行写定为《中国文学批评史 》;读元杂剧四论,已完成《元人杂剧及其时代》一篇,尚待续写;连同未经写定的《晚 令斋集》,共为三种。关于这三种的手稿和书籍,大都寄存汉口,对日抗战尚未结束以前 ,固然不易取出,即是抗战结束以后,能否全部收回,亦不可知。所以这三种撰述底完成 ,遥遥无期,师友琅邪馆撰述第五种,只有另行着手了。 在写成《史记考索》的时候,我开始对于传叙文学感觉到狠深的兴趣。接着便拟叙述 中国传叙文学之趋势,但是因为参考书籍缺乏,罅隙百出,眼见是一部无法完成的著作, 所以只能写成一些纲领,从此束之高阁。在这个时期中,看到汉魏六朝传叙文学,尤其不 易捉摸。除了几部有名的著作以外,其余都是断片,一切散漫在那里。但是即使要看这些 断片,还得首先花费许多披沙简金的功夫。严可均底《全两汉三国六朝文》,总算是一种 帮助,但是严可均所辑存的,不过百分之五,其余还需要开发。就是几部有名的著作,有 单行本可见者,其中亦多真赝夹杂,仍需一番辩订考证的工作。不过中国传叙文学惟有汉 魏六朝写得最好,忽略了这个阶段,对于全部传叙文学,更加不易理解。所以我决定对于 这个时期的传叙文学,尽我底力量。 工作是相当地繁重,工具又是那样地缺乏,有时连最普通的书籍都不易获得。但是既 经决定动手,便顾不得困难。最后总算在单行的著作以外,从断简残篇中给我搜获了四百 余种的著作:有时只是一句两句,有时竟是万字以上的大篇。由搜获到钞集,由钞集到考 订,一切都是一手一足之烈,没有人帮助,也找不到人帮助。“人言君侯痴,君侯性自痴 ”,真是值得玩味的言论。材料大体完备以后,工作便比较简单,但是这种工作仍是在艰 苦的状况下完成的。 抗战以来,已经五年,这五年之中,尤其到了最近的一两年,整个的国家受到无数的 危疑震撼。这个当然影响到人民底心理和生活。我们都在度着最艰辛的岁月,不过这是一 般人共同感受的,姑不必论。 自从二十七年离别家庭,到达乐山以来,二十八年的冬季泰兴便沦陷了,全家在沦亡 的境地挣扎,只有我在这数千里外的大后方。路途是这样远,交通是这样不方便,一家八 口谈不到挈同入川,自己也没有重回沦陷区的意志。有时通信都狠困难,甚至三两个月得 不到一些音耗。在我离家的时候,最小的孩子还不到两月,现在四岁了。听到他牵着邮差 ,打听父亲消息的故事,确是有些依恋。大的孩子已经失学,其余的只有暂入私塾,以免 在不快意的学校里读书。故乡是另一个世界,但是我底家庭偏在这个世界里生活。杜甫说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在他已经呜咽涕零,在我只 有不胜倾羡。 后方的生活也不见得高明。日减一日的是体重,日增一日的是白发。捉襟见肘、抉履 穿踵的日子,总算及身体会到。住的是半间幽暗的斗室,下午四时以后便要焚膏继晷。偶 然一阵暴雨,在北墙打开一个窟窿,光通一线,如获至宝,但是逢着寒风料峭、阴雨飞溅 的时候,只得以围巾覆臂,对着昏昏欲睡的灯光,执笔疾书。这些只是物质的环境,对于 精神,原算不到什么打击。然而也尽有康庄化为荆棘的时候,只得把一腔心绪,完全埋进 故纸堆里去。这本书便是这种生活的成绩。 著书只是一种痛苦的经验。有的人底著作,充满愉快的情绪,我们谈到的时候,好像 看见他那种悠然心得,挥洒自如的神态。对于我,便全然两样。我只觉得是一份繁重的工 作。这是一方田,一匹牛正拖着沉重的铁犁,在田里一来一往地耕着。套上绳索以后,牛 便得向前,步伐尽管滞涩不堪,但是还得耕田。直到这方田耕完以后,才能透一口气,眼 睛已经看到第二方田,那边还是要牛去耕。生活是不断地压迫着,工作也是不断地压迫着 。 《读诗四论》出版以后,曾题一首:“弹指蔽泰华,冥心沦九有。小夫窃高名,君子 慎所守。肯以金石姿,下羡蜉蝣寿!乾坤会重光,相期在不朽。”对于自己,这是一种心 理的慰藉。其实僵化的蜉蝣,博物院里有时珍若拱璧,而流金铄石,何尝不是数见不鲜的 事!欧阳修说:“今之学者,莫不羡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 也。”事情很明白,道理也简单之至,不过自己既经择定这一份工作,便得尽力去做。纵 使对于旁人,未必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价值,至少在工作的时候,自己总是这样想着。民国 三十一年五月,朱东润自序于乐山寓庐。 传叙文学:人性真相的叙述 ——述朱东润师《八代传叙文学述论》 ■陈尚君 今年是先师朱东润先生诞生110周年,先生1942年撰写的遗著《八代传叙文学述论》列入 复旦大学出版社《火凤凰学术遗产丛书》首次出版。我有幸先期通读,对先生在抗战避地 蜀中期间能成此力作,对本书历经六十多年仍能保持新锐的开拓气象,很感震撼。 先生晚年在自传中曾谈到,1940年,当时的教育部规定大学中文系可以开传记研究课,许 多学校遂开讲唐宋八大家的碑记。先生早年曾留学英国,对于西方传记文学有着浓厚兴趣 ,清楚地认识到二十四史的列传只是史传,韩柳欧苏的碑志也只是速写,都不是传记。在 沉下心来读了一批西方的传记文学理论和作品后,决心探索中国传叙文学发展的道路。先 生的工作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对于中国古代传叙文学的成就,作系统的研究和清理,因此 有本书的写作;二是从事传叙文学的写作实践,在本书写成次年即一九四三年完成《张居 正大传》,随后又写作《王阳明大传》(书稿失传)。可以说,四十年代初的这次变化, 确定了先生后半生的学术道路,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传叙文学始终是他学术研究的中心工 作。 当时正处于抗战相持阶段最困难时期,先生随武汉大学避地四川乐山,生活极其艰苦。本 书自序中有具体的记录:“住的是半间幽暗的斗室,下午四时以后便要焚膏继晷。偶然一 阵暴雨,在北墙打开一个窟窿,光通一线,如获至宝,但是逢着寒风料峭、阴雨飞溅的时 候,只得以围巾覆臂,对着昏昏欲睡的灯光,执笔疾书。”自传中还说到写作时遭遇日机 轰炸的情形:“空袭警报来了,是夏天,身上着的白衣服不宜于跑警报,只好伏在窗下。 凶恶的敌人在附近轰炸以后,扬长而去。我从窗下爬起来,依旧抄录《慧远传》,作为这 部作品的附录。”这种治学精神,值得后学如我辈永远学习。 先生认为,中国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 传叙文学似乎还没有进展。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传叙文学,篇幅宏大,除了叙述传主的一 生,还应该把他的时代,他的精神面貌,以至他的亲友仇敌全部展现,写出独特而真实的 人物。中国古代史传确实有着悠久的传统,但在致力的方向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先生用 西方传记文学的眼光来审视,看到了秦汉的史传、六朝的别传僧传、唐宋的碑状、明清的 年谱,以及梁启超的几部评传,各有成就,但也颇多遗憾。史传的目标是写史写事,碑状 过于刻板虚假,年谱不免具体而琐碎,梁启超的评传把一个人的事功分割成几块来叙述, 不免有“大卸八块”的遗憾。先生认为传叙文学的使命是要写出活泼生动的人性,要以确 凿可信的文献为依凭,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传主的生命历程。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传叙文学的 辉煌,但唐宋以后没有能够得到继续,对于过去的成就,应该加以发掘和阐述。“知道了 过去的中国文学,便会看出当来的中国传叙文学。” 作为一本特殊的文学史著作,本书在当时是有开拓意义的工作。为什么选取汉魏六朝呢? 先生认为那一时代虽然动荡不定,但“社会上充满了壮盛的气息,没有一定的类型,一定 的标格。一切的人都是自由地发展”,充满独来独往的精神,不像唐宋以后人物都有一定 的标格。但要叙述此一时期传叙文学发展的历史,最大的困难是现存资料似乎只有几部僧 传,别传见于记载的虽有数百种之多,但大部分失传了,只有片段散在群籍之中,清代的 辑佚学家很少注意及此,没有前人辑录的成绩可以援据。先生是实干型的学者,他既有志 于此,即从最原始文献的搜求积累开始,从汉唐之间史乘、类书、古注之类古籍中加以爬 罗剔抉,辑录出四百多种相关的作品,为本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古籍辑佚很辛苦,但其基本的原则和方法,清代学者已经确定,先生的工作也仅以此为本 书写作的基础,重心是考察和评判汉魏六朝传叙文学的成就和局限。 先生既经认定传叙文学的对象是人,“是人性底真相的叙述。”传叙写作的生命是真实, 必须文献有征,必须真实地记录传主的生平,同时又应具备文学性。先生认为《曹瞒传》 注重传主个性的描写,很仔细地记录传主的小动作,接近现代传叙文学的意味。先生对于 魏晋传叙中具有独特个性人物的记叙,给以很高的赞赏,如认为皇甫谧《列女传》所记庞 娥亲为父报仇的故事中,“写杀人的一节,生气勃勃,更是自古未有的文字。”认为夏侯 湛《辛宪英传》叙事“风神如绘”。特别赞赏西晋传叙中“从清言娓娓的言论里,传出传 主的个性”。 先生以为汉魏六朝的传叙文学,经过东汉的萌芽,魏晋的长育,在东晋以后的僧传中达到 了成熟。《法显行传》以生命中一段旅程的记录,主观地表达了个人的感受,“是一篇人 性底叙述。我们看到悲欢离合,看到生死无常,看到法显底慨然生悲,看到印度诸僧底相 顾骇叹”。就此层立场而言,应该视为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著作。第十一章论述慧皎 《高僧传》,称赏各传篇幅扩大,因而可作完密的叙述,且“富于人性的描写”。先生特 别指出慧皎《高僧传》写庐山慧远,处处写出其弘法的坚定和人格的伟大:“慧远庄严博 伟,虽一时枭杰刘裕、桓玄之徒,敢于窥窃神器,而不敢犯及远公。”既有沙门见其容止 方棱以至心悸汗流的细节,也有其临终不昧的特写,认为其人格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 晋宋以后佛法大兴的根源”。 鉴别传叙叙事的真伪,需要读者融通典籍,敏锐洞见真相。先生特别指出,有的是传主的 作伪,比如公孙弘位居三公而为布被、汉高祖为项羽发丧之类,传叙家能够直指其伪,便 是传叙的真实。但如果传叙家隐藏真相,故意捏造,“叙述坏事的固为谤书,叙述好事的 也成秽史”。《桓阶别传》叙其清俭异常,在郡俸尽食酱,乃至文帝幸其第见诸子无裈, 似乎都是美德。先生列举事实,指出桓阶是为曹操画策纂汉的参与机密者,又是文帝受禅 时领衔劝进并临终顾命的显要,其家之奢侈,当时为众所知。《别传》所述清俭,是作者 有意的作伪。在讨论《孙资别传》时,先生认为其亲近君主而大权在握,当明帝临终时, 以一己之私利,引曹爽以倾燕王,复引司马懿为佐,演成了魏晋禅代的故事。《别传》称 孙资在明帝顾问时仅答以“宜以圣意简择”,是推避责任,显出作者为孙资洗刷的用意, 是另一种作伪。 与故意作伪稍有不同的情况,先生也予以揭示。如《曹瞒传》以传闻为事实,因而减损了 其价值。如叙曹操因私愤而杀袁忠、桓劭,其实并不合史实。而所叙华歆破壁牵伏皇后一 事,也出于杜撰。曾获很高评价的嵇康《圣贤高士传赞》,先生则认为是“极享盛名而没 有价值的著作”,书中所举高士,大都是子虚乌有的人物,甚至将《庄子》和《楚辞》托 言的两个渔父捏合成一个人。在评价庾信《丘乃敦崇传》时,先生指出谀墓的风气影响于 北朝的传叙,形成一批没有内容、没有意义的产物,是传叙文学的不幸。先生在分析考证 中,不仅有文献举证,且多加入对世事人情的透彻体悟。如前述华歆一例,《后汉书》据 以采信,晚出的《三国演义》中也称及。先生指出华歆在曹丕受禅时因眷恋故主而以形色 忤时,以情理不会做坏户发壁之事,又考其时华歆已不在尚书令之任,尚书令应别有其人 。就考证来说,仅此已经很充分,先生则更一步指出,华歆是当时的名士,曹操特别注意 招揽天下名士,为自己收拾人望。名士身负重名,不屈身污贱,曹操也不以此相屈,否则 就失去了名士的意义。这样的考述酣畅透彻,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非大手笔不办。 《述论》完成时,先生已着手写作《张居正大传》,书中许多表述,可以看到当时的努力 目标和遵循原则。先生认为传叙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在小说、戏剧和新诗都已经发 生极大变革的时代,只有“传叙文学,好像还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要为中国传叙文学 树立成就,则需要“大家多努力些”,并为此身践力行。书中对于西洋传叙文学的描述, 正是他致力的目标:“一部大传,往往从数十万言到百馀万言。关于每一项目的记载,常 要经过多种文卷的考订。这种精力,真是使人大吃一惊。这种风气,在英国传叙文学里一 直保持到维多利亚时代。一切记载,更加翔实而确切,而证明的文卷,亦更加繁重而艰辛 ,于是引起二十世纪初年之‘近代传叙文学’。这一派底作风,总想活泼而深刻,同时极 力摆脱证件的桎梏。其实仍是一步步脚踏实地,没有蹈空的语句。”《张居正大传》以后 先生所有的传记作品,都遵循此派摆脱证件而又活泼、深刻的写法,但所有的事实,都经 过极其详密的考证,做到了信而有征。如何达到信而有征呢?先生认为学者要善于利用各 类文献,但同时又要注意任何文献都有其局限性,史传的局限众所周知,西方学者重视的 自叙、回忆录、日记、书简、著作,以及中国的自撰年谱一类,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先生 认为,优秀的传叙家应善于分析和驾驭各类文献,努力追寻事实的真相,“把一切伪造无 稽的故事删除,把一切真凭实据的故事收进”。学者不仅要有贯通文献的学力,同时应有 辨析人事、体悟情委的悟性和胆识。先生的著作就每每显示出此种敏锐和识见。对先生不 太熟悉的读者,都感到他不循旧规,喜立新说,且常常对于新说的依据并不作很具体的文 献交待。与先生接触多了,就知道他的新说大多是勤奋而深入地阅读群籍,始终坚持用自 己的眼光读书,融通史实,具体分析,加上敏锐的史识和体悟,一点一滴积累而得,决非 率尔之谈。 《述论》是先生四十六岁时的著作,正是一生学术精力最鼎盛的时期。全书举证丰富,考 辩周详,议论骏爽,笔力雄劲,处处可以显见当时开疆拓土的执着奋发。虽然六十四年后 才首次出版,其学术意义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减损。先生当时疾呼因应世界文学的趋势 ,建立可以无愧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中国传叙文学,至今仍不失其意义。先生对于汉魏南北 朝传叙文学作品的全面发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就的评骘,至今尚无学者超越先生当时 已经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当然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在学术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思考,对于了 解先生一生的治学道路和成就,意义十分重大。 《文汇报》2006年12月5日《学林》 -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最高成就。 -
莫砺锋评说白居易
选择《莫砺锋评说白居易:品味一代文豪白居易的别样人生》这个题目的主要理由不是我在白居易研究中有什么独到的心得,而是白居易是深受历代读者喜爱的大诗人,他的作品又比较通俗易懂,适宜于在电视里进行讲解。 -
龙榆生先生年谱
本书内容包括:“序一”、“序二”、“年谱体例”、“年谱正文”、“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 -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诗传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诗传》是一部品读、鉴赏陶渊明的诗文全集的作品。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诗传》按照诗文创作年代的顺序,全面囊括了他一生中的所有诗文,大体上勾勒出了他的诗酒人生。但这并不是一部学术作品,以适当的想象,以一些场景的细节描写来替代说教,笔者吕明光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写陶渊明这个诗歌鉴赏系列的。 -
红瘦
一个优雅的女人,一个婉约的女人,带着她华美、伤感又真情的宋词,穿越历史的硝烟岁月的风雨,向我们款款走来;以她的丰富情怀、颠沛人生和痛苦婚姻,向我们凄美微笑。李清照,这个“婉约词”的花之魁首,这个“易安体”的创始之人,居然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那么多秘密:她怀孕了吗?她改嫁了吗?她和大奸臣秦桧什么关系?她的文集为啥失传?她为什么坐牢?千古之谜包含了一位古代才女的复杂隐私,它们终于被一位现代才女破译,赤裸裸展示于书中。唐敏笔下的李清照,的确是全新的、撼人的,悲欣交集的读者灵肉不能不为之激荡和震动。 第一部 北国篇 第一章:玉泉明珠 第二章:闺情幽悠 第三章:名动京城 第四章:花红缴檐 第五章:挺身救父 第六章:屏居乡里 第二部 南渡篇 第七章:火烧青州 第八章:夏日绝句 第九章:杞妇悲深 第十章:晚来风急 第十一章:无根之谤 第十二章:暮云合璧 尾 声:落日熔金 附 录:词论 金石录后序 -
桑榆忆往
这是一套并非历史书的历史书,虽然它未有史乘的涵盖性与理论体系,但真诚的追忆所展开的生动细节,必将促使我们去思考史乘所叙述的“然”背后的“所以然”,或者这“然”是否确实“然”,从而引发我们对现有种种史学构架的审视与修正。 -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中主人公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
山海经 穆天子传
《山海经》与《穆天子传》,是我国现存古籍中疑信参半、问题最多的两部书。《史记·大宛列传》有云:“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可知从司马迁时,便已怀疑《山海经》中记载的怪物了。但是它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却保存了不少远古传说,对古代史地、民俗、神话、中外交通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穆天子传》所叙述,多与《山海经》相应。它的内容是记载周穆王驾八骏西游的故事,其中保存有若干古代交通史料,为学者所重视。此二书再版,原文带注,纳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 -
苏轼传稿
《苏轼传稿(王水照苏轼研究四种)》是苏轼一生简要的传记,重在突出作为文学家的苏轼文化特征形成过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因其言简意赅、评价公允而大受欢迎,并在日本、韩国出现多种译本。书后附录苏轼生平创作年表与苏轼著作(古今)重要版本录。 -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道教徒的诗人李日及其痛苦》主要内容:学问乃天下公器,这是一条绵延而义无反顾地河流,在这序文的河流之上,一些有作为的学者,孜孜以求,记述下他们长年累积的学术思想,有的虽未中期研究,但已经发出璀璨之光芒,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长久以来,由于社会环境或自身性格的原因,这些有作为的学者被隐藏起来,有的学蝉,神龙见首不见尾,有的隐忍,敢于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的泰国纯洁,被世俗所容,有的遭遇不宽容的时代,被压倒下去,仅仅因为说了“犯忌”的话,而遭罪一辈子,因而学术的话语也被腌仰。 -
冒辟疆与董小宛
这套《文人情侣丛书》,是企图通过选择唐、宋、元、明、清时代的著名文人与女子或男子的情感交往为主要线索,以人物的生平研究和文学创作研究为主要材料,通过传记体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写出一段怀感经历,写活一对人物,再现一种社会风貌。所选择的人物,在那个时代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元稹作《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就有一定的生活原型,能够典型地表现出唐代文人的婚恋观念,故事演化成后来的《西厢记》,生动地表明了古人情爱观的演变。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难得的一对恩爱夫妻,他们的爱情又被置于宋代理学逐渐兴盛、妇女情爱观骤 然改变以及南北宋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之下。赵孟�既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又是亡国的王孙贵族,在元代异族统治的社会背景之下,婚恋观念有着某种变异,可以窥见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进程。冯梦龙生活在类似近代资本因素萌芽、市民意识觉醒、追求声色享乐的明代社会,一生注意妇女题材,他的作品是明人妇女观、情爱观的集中体现。侯慧卿嫁人后,冯梦龙不但屡屡写诗怀念,而且从此足不踏青楼。冒辟疆与董小宛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际,他们的情爱连接着一个时代的巨变,冒辟疆为董小宛独创的“忆语体”情诗,被后人津津乐道。 但是,古代这样一对对产生过恋情、爱情的男女,他们流传下来的资料各自不同。往往是因为其中一人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巨大成功,而使他们的情爱史也变得脍炙人口,广为人们所传播。情爱关系中的另外一位,则随之而家喻户晓。具体到这一套丛书之中,元稹、李清照、赵孟�、冯梦龙、冒辟疆都有大量的作品传世,个人生平资料也比较丰富,另外的一半,资料就相对匮乏。所以,丛书在写作过程中,必然对其中某一人有所偏重。 凡此种种,都足以展现中国古代婚恋观念的曲折演变过程,展现其五彩缤纷的表现形式。丛书追求通俗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风格。同时,这套丛书也是对特定作家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深入理解。丛书作者企愿广大读者在兴趣盎然中领略历史,获得审美愉悦,从而对建立健康的婚恋观念有所裨益。 -
我是人间惆怅客
《我是人间惆怅客:听杨雨讲纳兰》内容简介:他是乾隆钦定的“贾宝玉”,他是梁启超盛赞的“清初第一才士”,他是“兰迷”们钟爱的容若公子,……他像一颗流星划过人间,但却留下了最灿烂的身影。 也许他根本就不应该生在这个复杂的人间——他“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 让我们跟随“美女教授”杨雨,倾听纳兰公子的惆怅与幽怨,感受世间的至情、至性、至真! 《我是人间惆怅客:听杨雨讲纳兰》根据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讲座“纳兰心事有谁知”整理增订而成。 -
杜甫评传(全三册)
一百年来,被誉为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北大深厚的文化积淀、严谨的学术传统、宽松的治学环境、广泛的国际交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教授。他们坚守学术文化阵地,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写下了一部又一部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 “北大名家名著文丛”精选北大知名学者撰写的人文社科类的学术著作,旨在反映北大几代学者的学术成就,展现他们的治学风范。 -
列女传
《列女传》原名《九十洲绣像列女传》,西汉刘向有感于成帝后宫之事始撰,记述了上古至汉代妇女的嘉言懿行.后代多有增补.明代新安汪氏此基础上加以增辑,叙及人物延伸至明,封刘向《列女传》中有失偏颇者亦有订正。全书分上、下两卷,采用上文下图的形式。插图由明代著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十洲)所绘。仇氏擅绘人物,尤长仕女,图中人物形象秀美、线条畅用笔工细致,显示了仇十洲高超的绘画技术. 《列女传》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影响,世人对之多有贬气斥。历史封建统治阶级以之作为衡量女性行为的准则,极大地束缚了妇女的个性发展兴思想解放.而从另一方面看,在整个对建社会重男轻女、父权至上的大环境下,《列女传》别树一帜,它记载奇才卓谙的女子,展示从古至今女性风采,颇可兴史传相参.汪氏所辑《九十洲绣像列女传》,保持了刘向《列女传》文笔所书的风貌,内容则超于故事化,配以插图,人物形象更显丰满,具有极高的欣赏性. -
忍寒庐学记
榆师(龙榆生)在诗词上的贡献,简单说来有三点:诗学王荆公、杨诚斋,晚年写的五言古诗尤其好,词的功力更深,能融吴梦窗与苏辛为一体;对词曲的发展、词曲的作法两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科学的研究整理,这是过去的词人以及当代讲古典文史的人都没有能做到的;试图把传统的诗词用之于今日的音乐创作,早在三十年代便作此努力,这照我看应是符合“古为今用”的原则的,至少在学习音乐的青年接受一点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上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黄永年 龙榆生先生给我留下了两个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他对学术虔诚的态度。龙榆生先生是一个天资很高的人,他在三四十岁撰写的多篇词学论文就展现了他把握宏观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仅仅依靠天资就可以获得的,龙榆生为此付出了极为艰苦的劳动。他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工作,终身如此。第二个深刻印象是他尊师重道的品格。依靠自学成才的龙榆生感激每一个给予他指点和帮助的师长前辈。所谓学术传承,首先老师要“传”。若无师长引路,后学终究不得其门而入。他毕生整理师长前辈的遗著,倾其所有为之校勘出版,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张 晖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