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愚人颂

    作者:伊拉斯谟

    智慧是一种像麻风病一样极易传染的东西,我们要时时提防,一不小心就被感染。好运总是垂青那些迟钝的人,叫是打击那些出头鸟,总是激励和安慰那些愚人,给他们所有的事业戴上胜利的花环。牧师们一致认为,严重的和不可避免的无知的确不仅减轻和延缓了道德状况的恶化,而且也全部抵消了所有不道德行为衍生的罪孽。
    《愚人颂》的作者劝人们学“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因此,“愚人”一词成为快乐和幸福的同义词;而《愚
  • 伦敦的叫卖声

    作者:[英] 约瑟夫·阿狄生 等

    从英国散文的不朽篇章中,掇英三十一篇,出自18-20世纪的十四位作者的手笔。突出地反映了作者们独有的平和而丰富的情怀,幽默并略带讥讽的语境。书名取自18世纪的阿狄生的篇随笔名,漫话当时的市景民俗,卖报纸、卖点心、消防队…… 书中选19世纪的代表作家为兰姆,其作品记录了他作为一个忙碌的小职员,在生活中找到带苦味的快乐和遐想。这里还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她在开创意识流小说的同时,用轻快的散文手法写下了她对文学的挚爱和印象,成为英国20世纪英国散文中的一奇葩。
  •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作者:[俄] 涅克拉索夫

    本文库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作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为读者提供世界第一流的义学精品。它以最能代表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长篇小说为骨干,同时全面地反映其他体裁如中短篇小说、诗歌、散义、戏剧、童话、寓言等各方面最优秀的成果。选收作品 的时限,外国文学部分,自古代英雄史诗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文学部分,自《诗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珍贵的文学图书系统。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是涅克拉索夫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总结。这部近万行的叙事长诗通过展现逐奴制“改革”后人民生活的广阔画面和人民的情感与探索,揭露了腐配的专制的俄罗斯,歌颂了开始觉醒的人民的俄罗斯,从而成为大转折时代的一部史诗。 以普通农民为长诗的主人公,以农民语言入诗,向民间说唱文学靠拢——这都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大明独创的革新和独具魅力的原因。自古以来,中诗,英雄史诗和叙事长诗基本上都以神与英雄为主人公。而涅克拉索却不顾一切旧传统,毫不犹豫地把最下等的农奴,农民作为诗的和历史的主人公。
  • 萨德侯爵传

    作者:(法)尚塔尔・托马斯

    本书描述了萨德追求自由、追求情爱的坎坷一生,引文生动,为了解其生平的首选传记。
  • 宠儿

    作者:莫里森

    《宠儿》堪称美国黑人历史的一座纪念碑。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隶主循踪追至;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女儿。十八年后奴隶制早已废除,而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以自己的出现日夜惩罚母亲当年的行 为,并以色相引诱欲与塞丝相好的保罗・D,企图独占母亲的爱……本书充分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极具艺术震撼力,曾轰动美国,系莫里森 的巅峰之作。
  • 战争与和平(上下卷)

    作者: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 巴马修道院

    作者:司汤达

    《巴马修道院(普及本)》是以复辟时期的意大利生活为题材的。它反映了一七九六年拿破仑进军意大利带来了资本主义,一八四年拿破仑失败后,意大利又沦于奥地利统治吓的这一历史过程,以及意大利各家族之间的争斗和时代思想的冲突。主人公法布利斯和作者一样崇拜破仑,但当他去投奔这位皇帝时,正好赶上了滑铁卢的失败,而后来这段经历使他成了追捕的对象。他投身教会,在谈情说爱和游戏人生中消耗自己的人生,最后隐退到巴马修院,在悒郁中死去。故事曲折动人,人物生动,烘托出时代的风云变化。它和《红与黑》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别,它的故事更紧张,更富有传奇性,作者写得也更报抒情。 这部作品其实并没最终完成,最后几章只有故事梗概,而且整部作品是作者花一个多月写完的。这是作者生前获得成功的惟一作品,因为它得到了巴尔扎克的赞扬。
  • 薇拉·凯瑟精选集

    作者:(美)凯瑟

    薇拉•凯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女作家。她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和优美的抒情手法,从各个侧面描写十九世纪末叶美国中西部开拓者的顽强的创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刚毅性格,歌颂他们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因此她被著名评论家麦•盖斯马尔誉为“物质文明过程中的精神美的捍卫者。”而早在一九三〇年,当美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辛克莱•刘易斯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授奖仪式上致答词时,热情推崇了凯瑟的创作成就。确实,凯瑟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文学、美学的角度,还是从深入了解美国的这段特殊时期的历史,多元化文化的形成,以及由此涉及到物质世界开拓过程中对精神领域的影响、冲击和呈现的裂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的。
  • 名人传

    作者:〔法〕罗曼﹒罗兰著

    根据新的教改精神和课程理念,新标准对原有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较大的改动,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要求广大学生阅读。为此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丛书的书目均为新标准所指定。为了帮助学生阅读,我们在每部名著的前面都附上一篇导读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该书的有关情况。版本完善,注释详尽,译文准确,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是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
  • 伊索寓言全集

    作者:伊索,奥莉维亚・坦普尔,罗伯特・坦普尔,

    《伊索寓言全集(英汉对照)》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 高乃依 拉辛戏剧选

    作者:高乃依 拉辛

    像一切天才作品一样,高乃依描写了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激情,总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根导线,就是题材的历史性。历史性所以重要是由于它具有借古鉴今的贯穿性。高乃依在罗马史书中选取富有戏剧性的素材,予以重彩浓墨的描绘,宣扬法兰西民族精神,这正与当时提倡君权神授的政治是一致的。这里只说高乃依写的舞台剧,以男人为主,以女人为辅;拉辛写的舞台剧,以女人为主,以男人为辅。高乃依的戏里意志经过种种磨难最后战胜了情欲,拉辛的戏里情欲在地狱般的煎熬中还是压倒了意志;高乃依表现凯旋的英雄,拉辛表现受罚的殉情者。对高乃依来说悲剧是一场勇士的征战,最后带来圆满的结局,对拉辛来说悲剧是一次情种的冒险,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目次 熙德 贺拉斯 尼科梅德 昂朵马格 勃里塔尼古斯 费德尔
  • 乔伊斯诗全集

    作者:乔伊斯

    乔伊斯虽然以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夜》而闻名,但喜欢自视为诗人。尽管他的诗名没有小说的名气那么显赫,但他最初和最后的创作都是诗歌。本书囊括乔伊斯存世的全部诗作(及少量译诗),共160首(段),并加详细注释。
  • 沃伦诗选

    作者:[美]罗伯特·潘·沃伦

    本诗集为国内第一本沃伦诗选,收入其早晚期代表性的诗作44首,既包括《树叶》、《真爱》这样的短篇佳作,也包括《奥都本》这样的最具沃伦语言风格的长诗。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与中文读者见面。
  • 莎士比亚全集(四)

    作者:[英]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所拥护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他所相信的,是“开明君主”统治下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看不起群众,反对群众的暴力革命,因而在阶级矛盾激化时,他只好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解释为善与恶的冲突,寄希望于道德改善,但道德改善既难以实现,又无法解决社会问题,结果就不可避免地使作者自己的思想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莎士比亚的一系列重要悲剧除了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外,也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这种矛盾。这些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作为先进阶级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者共同的矛盾。
  • 嘉尔曼 高龙巴

    作者:〔法〕普罗斯佩·梅里美

    本书由法国著名作家梅里美的两个中篇《嘉尔曼》和《高龙巴》组成。嘉尔曼和高龙巴是两个刚直烈性女子,前者最后为情夫所杀,后者为父亲复了仇。这两个中篇都是新译,以译笔流畅优美为其特点。
  • 生日信札

    作者:(英)特德·休斯

    特德·休斯——英国桂冠诗人和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自白派诗人,闪电式坠入情网闪电式结合又闪电式婚变,最终酿成年仅三十岁的女诗人自杀身亡这一悲剧——二十世纪后半叶英美诗坛一桩最大的公案,其影响之广之深之久,实属罕见。 《生日信札》真实地记录了两位多情诗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不了情。
  • 笑面人

    作者:雨果

    主人公格温普兰是英国上议员的儿子,是财产和爵位的唯一继承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他父母死后国王命令将他出卖给儿童贩子。儿童贩子在这个孩子的脸上做了毁容手术,从此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永恒的笑容。从两岁起他就和这些人在一起耍把戏,在他10岁那年,为了逃避法律的严惩,狠心的儿童贩子把他抛弃在波兰海岸上,这个孩子历经艰难险阻坚强地活了下来,并在雪堆里救出了瞎子女婴蒂。流浪汉苏斯收养了他们。于是他们相依,为命以卖艺为生,过着流浪的生活,在苦难的生活中,格温普兰和蒂这两个苦命人产生了纯洁的爱情。
  • 渴求——英国当代直面戏剧作品选

    作者:[英]萨拉·凯恩,安东尼·尼尔逊,帕特里

    上海戏剧学院外国戏剧研究中心 重磅学术出版力作“外国剧作新选”系列 伦敦西区和百老汇长演不衰的西方当代经典;戏剧研究不可不读的直面戏剧 《渴求》为英国当代直面戏剧的剧作选本,精选了4位剧作家的6部著名剧作,分别从地狱般的生存境遇和人性之恶、当代人情感的疏离与混乱、在亲情名义下的人性深渊和专制机器的肆虐暴行这几个方面令读者直面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新的社会现实。出现在本书中的,有读者熟悉的多产而英年早逝的激烈女剧作家萨拉•凯恩;有摘得英国实验戏剧多项大奖的安东尼•尼尔逊;有因《亲密》一作而被中国广大文艺青年知晓的帕特里克•马勃;还有以惊人的神来之笔向读者展示了瑰丽而丰沛的想象世界的马丁•麦克多纳。
  • 低音提琴

    作者:[德] 聚斯金德

    小说描写一位不得志的乐队低音提琴演奏员的内心生活,全剧自始至终由内心独白构成:我有一位当官的父亲和一位是音乐家的母亲。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宠爱。父亲希望我子承父业做个官员,而不是当什么艺术家。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父命当了个乐手,又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乐器中最丑陋、最笨重、最不起眼的低音提琴。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低音提琴表现出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同时对乐队里的女歌手萨拉也倾注了想爱又不敢爱的痛苦矛盾的暗恋之情……不难看出,《低音提琴》反映了作者对孤独寂寞的人生持有一种推崇赞赏的态度时也倾注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清淡如水的生活的强烈追求与渴望。
  •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小说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安娜,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丈夫卡列宁却性情冷漠。与年轻军官伏伦斯基在火车站的邂逅,改变了安娜的生活。伏伦斯基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热烈追求,最终两人相爱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及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安娜陷入痛苦和不安中,绝望的安娜选择了卧轨自杀。小说既揭露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