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

    作者:[古罗马]维吉尔,[古罗马]塞内加

    ◆ 《埃涅阿斯纪》: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经典之作;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创作的史诗;代表整个罗马文学的巅峰。 ◆ 《特洛亚妇女》:塞内加传世十部悲剧之一;极大影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以及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它在形式上模仿希腊的悲剧,从希腊神话中选取悲剧题材,影射罗马 的社会现实,反映当时贵族反对派对罗马皇帝的暴虐和专制的不满情绪。 ----------------------------------------------------------------------------------------------------------- 《埃涅阿斯纪》全书共分12个卷,叙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攻陷后离开故土,历尽艰辛,到达意大利建立新的城邦的故事(其后代建立罗马),以当地部落首领图尔努斯与埃涅阿斯决斗被杀结束。 《特洛亚妇女》共分五幕,讲述的是希腊人用木马计攻入特洛亚城后,把丰富的战利品聚集在海滨,战利品中有特洛亚妇女。她们遭受着亡国妇女通常遭受的悲惨命运,她们在等候希腊人抽签分配,然后她们就将分手各随新主,分往敌国的各个城邦去了。诸事都已齐备。忽然,阿基琉斯的阴魂显灵,要求把波吕克塞娜祭献给他,才准希腊人起航。神巫卡尔卡斯也请求把阿斯提阿那克斯杀死,以免再度引起特洛亚战争。因此,特洛亚的女俘们在忍受了战争的无穷灾难之后,还得忍受这双重的悲运。
  • 送魂婆

    作者:[意]米凯拉·穆尔嘉

    《送魂婆》是意大利新生代作家米凯拉·穆尔嘉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意大利撒丁岛的索莱尼村庄,这里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村民认为,连接出生与死亡的是一个人,而送魂婆就是慈悲的天使,是人们在临终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整个村子既怕她,又敬畏她,但他们明白,就像只有一个女人能将生命带到世上一样,也只有一个女人能将生命带走。 玛丽亚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六岁时被年过半百的裁缝波纳莉亚收养,两人由陌生逐渐亲密。一场意外却让玛丽亚醒悟到波纳莉亚就是村里的送魂婆,从而远走他乡,来到现代大都市都灵,努力寻求爱和认可。不过一纸家书让她重新回到索莱尼村,等待着她的是病入膏肓的波纳莉亚,她承受着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折磨,但始终无法咽气……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命运都有办法攫住我们。 一举囊括六项意大利重要文学奖 入围2013年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 一个多出来的孩子,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妇,两个人命运的纠葛,交织为一幅关于生命与死亡的世俗图景。 媒体和作家评价: 备受赞誉的《送魂婆》,用细腻的文笔展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意大利乡村一幅生命和死亡的世俗情景。在那个年代,家庭的束缚和责任仍然决定着命运的起伏。若想获得不同寻常的感动,必读这本书。 ——英国《女性第一》杂志 精心雕琢的散文,时而散发出优美的诗意……小说中处处透着人性、诗意和满满的感动。 ——《历史小说评论》 一部真正的佳作……写作优美……唤起人们美好的想象。 ——莉兹·延森
  • 高窗

    作者:[英] 菲利普·拉金

    ◆“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最新一辑,装帧升级,诗歌爱好者收藏佳品。 ◆菲利普•拉金是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的诗诗体优雅,用词凝练奇趣,开出了一代诗风。 高窗》收录拉金生前发表的所有作品,包括他最著名的四本诗集《北方船》《较少受骗者》《降灵节婚礼》《高窗》,以及部分散轶作品,可一睹拉金诗歌创作的全貌。
  • 未知量

    作者:(奥) 布洛赫

    名人推荐 布洛赫生命的线路(circuit)和创造力,他的工作场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圆;相反,它更像一个三角形,其每一边都能被准确地标识出来:文学-知识-行动。惟有他,才能以其独特性充满这个三角地带。 ——汉娜·阿伦特 我对赫尔曼·布洛赫怀有崇高的敬意。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优秀的诗人。他的《梦游人》是一部令人钦佩的作品,而且我认为他的《维吉尔之死》是迄今人们运用小说这个灵活的手段所进行的最独特和最透彻的尝试之一。 ——托马斯·曼 赫尔曼·布洛赫是继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维吉尔之死》是继《尤利西斯》之后小说艺术真正的突破。 ——乔治·斯坦纳 赫尔曼·布洛赫的《梦游人》是我反复称赞的一部作品,它包含了后普鲁斯特小说所有可能性的萌芽。 ——米兰·昆德拉 内容简介 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理夏德是大学教师,从事代数的研究。理夏德对不确定性有着几乎本能的厌恶,这主要源于童年时期其父难以捉摸的性格和行为所带来的压抑感,并由此导致其逆向发展为对数学确定的追求。整篇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描述一般限于理夏德的家庭、同事、情感、工作,令人意外的情节就是其小弟的突然自杀。但小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张力,即对活生生的生活和无比清晰而令人眩晕的宇宙之间的冲突。理夏德对自己的生活不感兴趣,专注于清晰完美的数学世界,而理夏德父亲的难以捉摸如同黑夜,乃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与理夏德所追求的稳定明确符号世界的否证。而小弟的自杀则将理夏德重新带回了现实世界。 布洛赫的小说不追求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也相对松散自由,往往杂糅多种文体,但处处透出强大的哲学和思想背景,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对现代人及其社会的存在本身的探究。米兰·昆德拉对布洛赫极为推崇,认为他是中欧小说传统中最重要的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博尔赫斯也曾评论过这部中篇小说。
  • 古騰堡的學徒

    作者:愛禮思.克莉斯蒂(Alix Christ

    熱愛文字之美的少年,靠著雙手和信念,改寫了紙本書的命運…… 讀過這個故事,你看待手中書頁的眼光,將從此蛻變。 ★法蘭克福書展560周年焦點小說 ★《出版人週刊》嚴選年度推薦 ★榮登美國獨立書店排行榜 印刷術尚未成熟的15世紀,書籍抄寫員彼德深深著迷於文字的美,每一筆,每一劃,他都感覺下筆時彷彿與書本合而為一。文字,就是他的天命。 因緣際會下,他來到創業家古騰堡的印刷工坊當學徒,展開印製《聖經》的大計畫。他徒手熔煉金屬,運用描繪文字的天賦鑄造鉛字。為讓印刷重現手抄書的藝術性,行距、字距、標點位置、字母的視覺風格,無一不是精細講究,耗損的鉛字更必須反覆重製。彼德踏上了看不見終點的征途,長達一千兩百頁的《聖經》,頁頁都是扎實的手工藝,投入一輩子都不見得能完成……而他熱愛文字的心,還得先通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試煉! 眼看《聖經》印刷進度告急,古騰堡與投資人撕破臉,有心人也圖謀印製贖罪券斂財……當身邊的人只為利益鬥爭,彼德仍深信文字是上帝最美的造物,應透過印刷與世人分享。他究竟該如何憑著雙手與信念,讓文字掙脫黑暗的鎖鏈,自由翱翔? 作者曾在印刷工坊習藝,為追尋紙本書的身世,她構思十年,與印刷老師傅貼身訪談,還原「古騰堡聖經」不可思議的印製過程。靈動的文筆,彷彿帶我們親眼目睹了紙本書誕生的動人瞬間。 ★珍藏紙本書工藝之美 .硬殼穿線裸背裝幀 .美術紙燙金書衣/書背十字鏤空設計 .典雅藏書票一組/收錄書中場景1565年名家版畫 名人推薦top ★各界推薦 小說家細膩的觀察之眼,讓我彷彿與書中主角一同埋首於鉛字印刷,用力活過、愛過了一場!(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作家Susan Straight) 文筆徹底展現了作者身為印刷職人的精準度!(《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盼望好萊塢趕緊將古騰堡的紙本書故事搬上大銀幕,並以這部想像力豐富、考據扎實、架構精巧的小說為藍本!(孟加拉《今日新聞》) 充滿想像力!即使故事舞台是15世紀,反映的議題卻與今日息息相關。如果你對瞬息萬變的出版藝術感到興趣,這是一本必讀之書。(BookPage書評) 傳統印刷工藝的語彙,揉和古今皆然的創業競爭情節,點出了21世紀數位媒體與15世紀的紙本媒體革命之間,那極為迷人的呼應。(《紐約時報》書評) 筆觸優美,讓人徹底沉浸在書中迷人的時空!(暢銷懸疑小說家Rosamund Lupton)
  • 浪漫主义宣言

    作者:(美) 安·兰德

    《浪漫主义宣言》是安·兰德唯一一部对创作、阅读、艺术、人生与娱乐等诸多精神产物进行彻底批评和完整评论的作品集。被称作充满尖锐批评和辛辣讽刺的安·兰德版“艺术与人生”,它不仅仅是解读《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作品的重要参考,也是阅读艺术、阅读时代大潮流的优秀指导。书中安·兰德认为她的时代没有艺术,浪漫主义早已销声匿迹,“顶级的、纯粹的、始终如一的艺术家”少之又少。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受到她讽刺和批评的艺术家大多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但安·兰德依然担心他们所引领的艺术航向。
  • 死屋手记

    作者:[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生活的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
  • 普鲁斯特的空间

    作者:[比利时]乔治·普莱(Georges P

    乔治·普莱是比利时著名文学批评家,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通过研究莫里哀、普鲁斯特、福楼拜、蒙田等作家作品中对于时间性的感受,来探求每位作家的自我也即个人意识的表达方式。 普鲁斯特在其作品中,构建时间的同时,对空间的构建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构建空间等于构建时间。于是,作品中的时间常常采用空间的形式,其组成要素相互排列在空间中。通过物体、人物、名字等符号载体,通过位移和并列等组合方法,普鲁斯特最终将破碎分散的地点变形为一种符号化的美学空间。一系列的地点成为小说画卷的不同片断,分布于小说天地的各个角落,让主人公抑或读者通过对空间符号的消费,寻回和感受自己在生存空间中的归属。 《普鲁斯特的空间》一书从哲学和艺术角度出发,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空间进行考察,揭示了普鲁斯特发现空间、认识空间和重建空间的历程。
  • 书籍的世界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在众多作家当中、尤其是在那些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当中,恐怕没有哪位作家会像德国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一样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还同时扮演着另外三个与文学和书籍密切相关的角色——读者、编辑和评论者。他一生除了创作大量小说、诗歌、散文和杂文作品,还发表过三千余篇书评,主持编辑、撰写序跋的书籍多达几十本。本书从他的同名出版物中,精挑细选出24篇相关文章,首次推介给国内读者。这是他对世界诸多作家及其作品的论述,是关于文学的思考和评论。作者缜密的思维、高超有趣的表达、广阔的文化视野、丰富深刻的内心世界、人道主义情怀……在此一览无余,它除了给予我们大师级的阅读书目和眼光,还传达了极其纯正和有效的鉴赏标准,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评论中的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由此我们得知文学批评工作对于黑塞来说具有的特殊而重大意义;通过文学批评,他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背后所隐藏的特别深意。
  • 曼哈顿的小红帽

    作者:卡门·马丁·盖特

    《曼哈顿的小红帽》(Caperucita En Manhattan)是一部美妙的童话故事。讲述小姑娘萨拉·艾伦的曼哈顿神奇之旅。这本写给孩子,也写给成年人的小说,是西班牙语世界的《小王子》。
  • 永恒史

    作者:[阿根廷] 博尔赫斯

    随笔集,一九三六年出版,收八篇,所收《永恒史》梳理并否定了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神学关于“永恒”的历史,《评注两则·接近阿尔莫塔辛》试图证实时间的“圆形”性质……“永恒”、“轮回”、“循环”,均指向时间命题。
  •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

    作者:帕慕克,陈众议,等

    一本汇集了帕慕克在访问中国期间的演讲,中国诸多学者、作家对帕慕克作品的解读以及帕慕克与中国学者之间的交流对话的著作《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出版,对了解帕慕克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2008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联合邀请,帕慕克来华访问,与中国作家莫言等举行了交流研讨。本书中收录了莫言解读帕慕克的文章《好大一场雪——〈雪〉赏析》、帕慕克在其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我是一个书卷气的作家》、大江健三郎与帕慕克的对谈《作家的使命》等等帕慕克访华期间的演讲和与诸多学者专家的交流对话。
  • 皆大欢喜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皆大欢喜》主要内容简介: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著有《哈姆莱特》、《奥瑟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戏剧共三十七部。本丛书选取莎剧经典英文版本和我国现代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先生流畅华美的中文译本,精心编排,以英汉对照的形式把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传世戏剧经典奉献给广大读者。
  • 我的母亲是纳粹

    作者:赫尔加·施奈德

    《我的母亲是纳粹》是作者赫尔加·施奈德讲述她与纳粹妈妈之间的故事的回忆录。赫尔加四岁时她的妈妈就抛夫弃子(还有赫尔加的幼弟)加入纳粹军团,从此一去不回。往后的日子里,赫尔加只见过妈妈两次,第二次母女相见是在维也纳的一个养护中心,老母已90高龄,赫尔加怀着自幼累积的满腹疑问及复杂的怨怼情绪前去探视,她很想知道妈妈是否明白她对她造成无以弥补的伤害,但她衰老而神智清明的妈妈说:“女儿啊,不管你喜不喜欢,我是从来没有后悔成为党卫军的一员,你懂吗?” 对于在集中营里协助毒杀犹太人,协助医生进行恐怖的活体实验,还有虐待囚犯,赫尔加的妈妈也只认为这是服从命令而已。赫尔加既想跟妈妈和解,又想要报复她,她有太多疑问得不到解释,太多挣扎无从安抚。临走前,尽管年迈的妈妈像个孩子般的缠着赫尔加不让她离开,赫尔加看着妈妈信赖的目光,内心却发出了“让我走,妈妈”的呼喊,她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恨她,只是不能爱她而已”。
  • 文艺复兴喜剧选

    作者:(意)阿里奥斯托等

    阿里奥斯托:列娜 阿雷蒂诺:马房主 英特罗纳蒂剧社:迷局 瓜里尼:忠贞的牧羊人
  • 猫女咪妮

    作者:[荷兰]安妮·M·G·施密特

    芒刺镇,一个爱猫的荷兰小镇。狄博思,《信使报》记者。生性腼腆,不善言辞,只写猫的故事,眼看就要被炒鱿鱼。咪妮,原本是一只家猫,因为误食了化工研究所的废料变成了人,为猫族所不容,偷了女主人的衣服和手提箱逃离家园,从房顶进入狄博思租住的小阁楼,被记者当作孤女收留,对外称“秘书”。 狄博思对这个似猫非猫的女子又气又怜。她猫性难改,喜欢蹭人、喜欢被抚摩,大白天不敢上街。在狄博思的鼓励下终于学会了像人一样买东西、出席聚会。因为她通猫语,由此知道许多人所看不见的东西,虽然一次次地帮助他人化险为夷,却被镇上的人视为异类。 为了让狄博思保住饭碗,咪妮联合镇上的猫成立了“猫通社”。成员有教堂猫、大亨猫、市政猫、工厂猫、学校猫等等,每只猫都利用自己所处地方的地理优势,偷听、偷窥到消息,每天晚上在屋顶上开碰头会,第一时间报告给咪妮,奖励只要一条鱼。总编由此对狄博思刮目相看。这其中有只流浪猫,因为总是在生孩子,绰号“不洁猫”,消息最为灵通,也最捍卫猫的尊严。她喜欢咪妮,却不能容忍她现在这个样子。 看似和谐的小镇,却也有暗流涌动。镇上头号体面人物、慈善家,顶着“动物爱好者协会之友”主席头衔的香水厂老板 艾尔伯其实是个最厌恶猫的家伙。他不仅把不洁猫养的一窝小猫偷偷地扔进了垃圾桶,还驾车肇事,威胁目击者,由此制造了一桩悬案。狄博思根据咪妮提供的消息,写了报道揭发艾尔伯,却遭遇巨大的舆论压力。 在一次面向全体镇民的关于猫的讲座上,咪妮用狄博思的小邻居毕比偷拍到的照片,偷换了讲座的幻灯片,让艾尔伯的丑陋嘴脸大白天下。与此同时,咪妮的姐姐托人捎来口信,她已掌握秘方,可以让咪妮重新变回猫。不过事成与否,只在今晚,待到天亮,则一切无可挽回。咪妮犹豫了,不洁猫又给她白眼看了:难道你还想嫁给他不成?
  • 海滨小渠

    作者:[法] 欧仁·吉尔维克

    《海滨小渠》避开比喻,关注最寻常的事物。诗音节少,只有短短几行,却直指人心。诗人想让人明白,人们所看到的、用语言触及的物体(如碗、椅、糙石巨柱或大海)能够泄露自己的秘密。吉尔维克的巨大功绩在于,他运用深思熟虑和热情洋溢的语词,帮助人们重新发现了一块福地。
  • 菲利普·雅各泰诗选

    作者:[法] 菲利普·雅各泰

    《菲利普·雅各泰诗选 (1946-1967)》收录了菲利普·雅各泰自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末期间创作的四部代表性诗集里的精华诗作。雅各泰的诗歌摈弃浮华与媚俗,以精妙细腻的语言,挖掘事物的内在诗意,朝向事物本身,切近存在的本真。雅各泰用自我隐退的方式观物感物,在揭示世界的美的同时,也呈现了风景中蕴涵的否定性。他的诗歌作品以其 “含蓄”、“朴素”、“清醒”的特征被认为是当代法国诗歌“纷杂、喧哗的合唱”中最真实的声音之一。
  •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一群经受过战火之苦的年轻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美国记者杰克·巴恩斯与英国女人布蕾特深深相爱,但杰克在战争中失去了性能力,两人无法结合。他们和朋友们一道去西班牙参加斗牛节,布蕾特迷上了英俊的斗牛上罗梅罗,但这段恋情也黯然收场,在异乡的旅馆,布蕾特和杰克又见面了……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为他树立了杰出文体家和重要作家的声名。小说言语精简,意绪沉沉,准确捕捉并界定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书中“迷惘一代”一词旋即被用来指称挣扎在一战后精神废墟里的年轻一代。
  • 布兰诗歌选

    作者:

    《布兰诗歌选》是中世纪(大约十一到十三世纪)欧洲各地的流浪学者、神学院学生、行吟诗人们用艰深的拉丁文、古德文创作的诗歌和戏剧集。其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体裁和内容极其丰富。诗句简洁而又质朴,散发着现代诗歌无法与之比拟的惊人魅力。毫无疑问,这些被称作“中世纪的拉丁抒情诗”的作品出现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人们称之为“尘世的盛宴”,更有人称之为中世纪欧洲的“诗经”。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以这些优美的诗歌为脚本,创作了著名的迷幻布景剧《布兰诗歌》,风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