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法国现代诗抄

    作者:[法]瓦莱里 等

    ●经过数百年的积淀,进入20世纪后法国突然呈现诗歌大爆炸。在此期间,天才迭出,佳作纷呈,让喜爱诗歌的人们如痴如醉,评论家都一致认为,这是法国诗歌的嘉年华,这种盛况虽然不能说是绝后,但至少是空前的。 ●法国人天性浪漫,法国诗人更是柔婉多情,从他们笔下流淌出来的爱情诗,几十年过后,打动人心的魅力依然不减。从《米拉波桥》到《在新桥上》,从《艾尔莎的眼睛》到《恋人》,这些经典的爱情诗带给读者的是非凡的艺术享受。 ●这是著名诗歌翻译家徐知免老先生的力作,收集了26位法国大诗人,选译了他们的代表性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本诗集最大程度地囊括了法国现代最著名的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这些诗人在法国深受大众喜爱,不仅推动了法国诗歌的发展,也享誉全世界。译者徐知免先生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法语文学和诗歌的传译,这次以九旬高龄再次推出了修订版,实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囊括超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等诸多诗歌流派,涉及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散文诗、战斗诗等诗歌体裁,所选译作品精妙绝伦,且形式丰富多彩。
  • 圣母悼歌

    作者:(意)斯卡尔帕

    《圣母悼歌》是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二〇〇九年获奖作品。本书是献给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音乐诗章。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威尼斯仁慈医院的孤儿院里,女主人翁Cecilia是一位被遗弃的孤女,整部作品是她写给想象中的母亲的、永远无法寄出的信。Cecilia感情细腻,富有音乐天赋,在给母亲的信中,她和自己的死神对话,在她的生活中,只有死亡相随。后来,维瓦尔第来到这里担任音乐教师,他发现了Cecilia的天赋,从她那里得到灵感。他带领孤女音乐团四处演出,就此点亮了女孩儿的生活,让她对医院以外的事物有了好奇心。最终,女孩儿逃离了孤儿院,开始了新的生活。
  • 修补匠

    作者:(美)保罗·哈丁

    修补匠乔治临终时,他恍惚的神志摆脱了羁绊,开始在时光和记忆中游弋。他跨越漫漫人生的荒原,重返童年时代,并走进了几十年前突然出走的父亲的生命。 小说以诗意的语言状写微妙的生命经验和大自然在人心中的投影,它消融了读者和作者心灵间的隔阂,就像破开一坛陈酒的泥封,扑面而来的是新鲜醇美的自然、时间、记忆和灵魂的气息。 《修补匠》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书中的来自新英格兰的父子历经痛苦和喜悦,终于得以突破生活的束缚,并向我们展现了新的感知世界和死亡的方式。 ——普利策小说奖授奖辞 它精细的触角掠过朴素人生粗质而丰富的内涵,让人一次次因深深的认同而颤栗,就像人生初遇这个绚丽的、难以捉摸的世界时的那种感觉。 ——玛丽莲•鲁滨逊,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 倒带人生

    作者:(英) 亚历山大·马斯特斯

    一段迷乱、疯狂的流浪岁月,一段温情、意外的特殊情谊 《每日电讯报》“定义二〇〇〇年代的百本图书”之一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汤姆•哈迪主演的同名电影原著 暴力、疾病、监狱 游民、疯子、父亲 斯图尔特不喜欢我的手稿。 他要的是畅销书,是汤姆•克兰西写的那种。 “你要反过来写。把它写得像个谋杀案之谜。是什么将我这个少年谋杀了?明白不?你要倒过来写。” 所以,我不得不重新创作关于斯图尔特•肖特的故事,用倒叙的方式写这个盗贼,这个挟持人质的歹徒,这个精神病患者,这个反社会的街头流浪汉,写我如何像侦探一样去调查二十一世纪初英国杂乱无章的最底层人士怎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这个人的一生十分重要。
  • 微不足道的生活

    作者: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 荣获美国普利策小说奖 ◎《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年度好书” 生命是个加速的过程,一晃眼大半辈子就过去了,令你喘都喘不过气来,真的。 不管生命中可能要承受些什么,人们还是有庆祝的冲动,因为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认识到,在某种意义上,生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爱与被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那些愤怒、忌妒、悲伤、背叛、伤害、流言与孤独,最终都变得微不足道。 这本《微不足道的生活》是与《逃离》同样不可错失的短篇经典,直触内心,值得在忙碌、繁杂、琐碎、挫折与烦恼不断的日常生活的间隙,静静地、细细地品读。
  • 宇宙

    作者:(波兰)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宇宙》出版于1965年,是贡布罗维奇最后一部小说。维托尔德和友人福克斯在扎科帕内度假,一件琐事引起维托尔德的注意:一只麻雀被吊在电线上。他们在沃伊迪斯一家的公寓里租了一间客房,沃伊迪斯夫人是个沉稳的女人,她丈夫莱昂在别的地方工作。维托尔德在房间里又发现一根被吊在细绳上的小棍。小棍-细绳-死麻雀-树枝被联系了起来。混乱、无意义、死亡……这一切构成一个整体,那下一个是谁,为什么?两人尝试解决这个谜,但都归于徒劳。一切都是混乱,显得毫无意义,就像宇宙一样。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谋算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贡布罗维奇是二十世纪最具独创性和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位置处于山峰的最顶端,在 他的旁边,是与他志趣相投的卡夫卡和塞利纳。 ——《华盛顿邮报》
  • 爱,谎言与写作:杜拉斯影像记

    作者:[法] 蕾蒂西娅·塞纳克

    1943年,她很年轻、很漂亮,有点欧亚混血儿的模样,她很有魅力,也常常施展她的魅力……是的,她就是这样,已经有一点我们在她身上都见识过的爱操控的个性,她统治着她的小世界,我们都愿意接受,因为我们爱她。——弗朗索瓦• 密特朗(法国前总统) 玛格丽特是一个谎话连篇的人。——埃德加• 莫兰(法国哲学家) ◆ 她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的爱情,她是一位富有争议的作家,一位魅力无可抵挡的女人 ◆ 杨问她:“谁会记得您呢?”“年轻读者,小学生。”她回答。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20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最富魅力的女作家。她无时无刻不在写作。《情人》获1984年龚古尔奖,迄今已销售数百万册,让她蜚声国际文坛;她还因《琴声如诉》被称为先锋派和新小说派作家。她在戏剧和电影方面成就卓著,她导演的电影《印度之歌》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 从殖民地印度支那的童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乱世,从《343名荡妇宣言》到密特朗执政年代,她见证了20世纪。而她富有争议的情感经历和作品中强烈的自传性,让她一再被推至舆论中心。 有人说,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是不朽的。 本书图片来自多位摄影大师的作品,展示了这位文学偶像瑰丽的一生。 ◆ 她所有的身影,书中一一珍藏 年轻的她,娇小可人,在湄公河的渡船上邂逅“情人”;后来她叱咤文坛,结婚生子,还以全部的热情写作戏剧,拍摄电影,成为法国文化的骄傲;年老的她,成为世界级、“星球级”的畅销作者,脸上满布皱纹。这时她说:“比起你年轻时的相貌,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 她不惊不休的精彩语录,书中一一列出 “我这一生都让羞愧笼罩不得解脱。” “世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替代爱情。” “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就会是个妓女。” “所有的男人都是同性恋。所有的男人都可能是同性恋,他们只是还不自知,或者没有向别人讲述证明他们是同性恋的事件或迹象。” “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 ”
  • 法国中尉的女人

    作者:[英] 约翰·福尔斯

    ★ 你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她,但你依然会爱上她 ★ 最浪漫的一见钟情,用爱挑战整个时代 ★ 最伟大的五十位英国作家之一约翰•福尔斯代表作︱《纽约时报》畅销榜冠军︱《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 同名电影由哈罗德•品特改编,梅丽尔•斯特里普完美演绎“最真实的第三者” ★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就读福尔斯的作品,他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 ——伊恩•麦克尤恩 世人眼中的堕落女人萨拉,抑郁成瘾,生活在保守的英国小镇上,大家都叫她“法国中尉的女人”。悲伤几乎变成了她的快乐,每天唯一的自在,就是独自外出散步,眺望大海,仿佛辜负了她的中尉随时会回来。 一天,来度假的准贵族继承人查尔斯无意闯入了她的生活。在查尔斯眼里,萨拉象征着他所失 去的一切机会、他已经丧失的自由,还有他永远不会走的路。更重要的是,她那双能淹死人的大眼睛仿佛看穿了他。他忍不住想去拯救她,但谜一样的萨拉似乎是个巨大的黑洞,一步步吞噬了他的生活…… 越禁忌的东西越迷人,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命运呢? ※《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视为历史小说的一种新的写法,里面既有真实,也有幻想和自我意识。——BBC ※了不起的成功之作。它既是一部充满激情的文字作品,也是一个完美的讲故事的典范。——《金融时报》
  • 一个自杀者的传说

    作者:(美)大卫·范恩

    《一个自杀者的传说》是美国当代作家大卫·范恩在国际上一举成名的代表作。小说由五个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小说构成,但这六个故事的编排有其自身清晰的逻辑脉络,绝非随意的集合。整部小说的主线是叙述者罗伊·费恩的父亲与别人有染,家庭破裂,两度离婚,后来他在阿拉斯加的一座无人小岛上买下一间木屋,请儿子罗伊去那里住一年,他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劣,也导致父子关系渐趋紧张。 作者的故乡阿拉斯加大地,成为这六个故事构成的拼贴画最理想的背景,也映照出作者不安的内心。阿拉斯加的冰冷酷寒与荒野,以及侵噬人心的伤痛,在文字冰层下微微发光,美丽、残酷,却又散发出一种奇异的温暖。
  • 卡夫卡文集

    作者:[奥]卡夫卡

    《卡夫卡文集(增订版)(套装共4册)》是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新版《卡夫卡文集(增订版)(套装共4册)》增补了三篇短篇小说,校订修改了某些译文,纠正了一些印刷错误,并以全新的版式和封面设计对图书进行了精美包装,更加准确、新颖、概括地表现出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世界经典文学的品格。新版《卡夫卡文集(增订版)(套装共4册)》将给热爱卡夫卡的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感受。
  • 红与黑

    作者:斯丹达尔

    出身平民的青年于连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毅力。为了实现自己巨大的野心而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奋斗。正当他自以为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埋途和得到了超越阶级的爱情之时,社会却无情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 十字架园丁

    作者:[美] 贾森•F•怀特 (Jason F

    《十字架园丁》遗憾虽然不甚完美,但却比赤裸的幸福更加让人刻骨铭心。这本小说将让你把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轮番享受一次。《星期三的信》作者、美国温情小说首席作家贾森•F•怀特全新力作,关于爱、信仰、宿命和救赎,托起你在暗夜中渐沉的心灵! 《十字架园丁》中的约翰从小是个孤儿,被农场主收养。在农场炽烈的阳光和原始天然的环境中,到处都闪耀着明亮的光,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约翰最幸福的事是和高中时代的恋人步入婚姻殿堂,随即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终于有了自己亲手经营的完整的家。然而,在尽享亲情品味人生之乐的时刻,一场惨不忍睹的车祸夺走了妻子和未出世的儿子的生命,也将约翰带离了人生的欢乐场。有些事情,你以为明天还要继续,有些人还会再见面。因为你以为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或一转身的瞬间,有些事情就完完全全地改变了。太阳落下去,在它重新升起之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别了!约翰在妻儿出事的地方建了一大一小两座十字架,每日去悼念,以寄托哀思。一日清晨,他在悼念时遇到了一位陌生的年轻人。他跪在十字架前,用白漆轻轻给十字架润色。年轻人说,漆十字架,便是自己的工作。他为此而生。 这个神秘的年轻人从此介入了约翰的生活,也让约翰越来越好奇:他究竟是谁?为什么他知晓自己的一切?……
  • 羊脂球

    作者:(法)莫泊桑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一辆马车上坐着一对贵族、一对商人、两个修女、一个民主党政客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他们途经一个小镇,占据该镇的普鲁士军官因羊脂球拒绝陪他过夜,不许他们继续前行。一开始,同车的所有旅伴都对羊脂球表示同情,但随着行程的耽误,工业家、贵族、商人的态度变了,他们迫使羊脂球答应了军官的无理要求。事后他们却对羊脂球倍加轻蔑,显示自己的“高洁”。小说以一个羞于委身敌寇的妓女做对照,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只顾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贵族资产者们的寡义廉耻。
  •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

    作者:[德] 赫塔·米勒

    这本书包括《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和《赤足的二月》两部散文集。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所收文章写于1990年9月-1991年12月,往往从日常经历或某个政治事件谈起,既有对时代局势的思考,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完美的文学性,尖锐却富有诗意。 《赤足的二月》:异乡人中的家乡,新家乡的陌生人。时而轻快,时而忧郁。米勒描写她新的家乡,感人而生动。
  • 茶花女

    作者:[法] 小仲马

    与其父大仲马一样,小仲马也是法国著名作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作品以作者自述的口气,叙写了男主人公阿尔芒和名妓玛格丽特赤诚相爱的感人故事。在我国读者中,读过小说《茶花女》的很多,而看过话剧《茶花女》和歌剧《茶花女》的则很少,对这三部《茶花女》之间的差异知之更少。这次奉献给读者的是将三种体裁的《茶花女》合在一起的译本。读者还可以从译本序中了解到作者与小说原形之间的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
  • 日瓦戈医生

    作者:[苏联] 帕斯捷尔纳克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 “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骗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骗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日瓦戈医生》的意大利文译本在米兰首次问世。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内,法国、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陆续用十五种文字出版了这部小说。菲尔特里涅利并同意荷兰出版了俄文版。苏联国内报刊从1956年起重新发表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的文章,但为避免国内群众知道小说的存在,这些文章只提到作家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缺点。

  • 生存的习惯

    作者:[美] 弗兰纳里·奥康纳

    《生存的习惯》内容简介:是奥康纳的书信简集,其中收有她在病榻上写的最后一封充满关爱和勇气的信。编辑书信集的也是弗兰纳里的终生朋友萨利•菲茨杰拉德。他认为弗兰纳里除了小说家的艺术习惯外,还具有第二个良好的习惯,就是“生存习惯”。他说:弗兰纳里“不仅行为,而且内心气质和优秀的活力都逐渐在看得见的事物、生存的活物上反映出来,并赋予特性,而其本身反映在她的言行上。
  • 蜥蜴的尾巴

    作者:(西班牙)胡安·马尔塞

    那时候,我还是三四个月大的胎儿。这一切仿佛封存在我胎盘记忆中的一场梦——战争的动荡余音萦绕在巴塞罗那空中,我的父亲不知去向,留下怀着我的母亲独自应付生活。哥哥大卫只有十几岁,整天游荡在几条街上,用自己的方式消磨着无聊的时光。在那段静止的时间里,有人在假面舞会上言笑晏晏,也有人暗自垂泪哽咽;有人恃强凌弱,也有人历尽艰辛。我哥哥却仿佛一个局外人,旁观着现实与虚幻交替上演的一切,构筑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真相,以获得与周遭相对抗的力量,就像被斩下的蜥蜴的尾巴,失掉了依赖,却仍兀自摇摆……
  • 深歌与谣曲

    作者:(西班牙)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

    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二七年一代”诗人群体的代表人物。他将诗同西班牙民间歌谣创造性地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诗体:节奏形式多样,词句形象丰富,民间色彩浓郁,易于吟唱,显示出超凡的诗艺。他的诗歌作品对世界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洛尔卡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深歌》、《组歌》、《歌集》和《吉卜赛谣曲集》是其第一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本书选取诗人创作前期的代表作,包括《诗集》、《深歌》、《歌集》、《吉卜赛谣曲集》等。
  • 脆弱的时光

    作者:(法)菲利普·贝松

    1891年7月,疾病缠身的阿蒂尔·兰波从非洲回到法国,这位19世纪法国著名的诗人想和他的妹妹伊莎贝尔一起度过他所剩无几的日子。这段兄妹共同抗争病魔的时光如此沉重而又悲恸,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这是兄妹两人单独相处的最长的时光。然而,在兰波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中,这两兄妹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之间的对话却不得而知。作者对此充满好奇,于是他决定通过的妹妹伊莎贝尔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通过一系列假想的秘密日记,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长期生活在才华横溢却臭名昭著兄长的阴影下的女人的艰难生活。她小心地记录下他临终时对自己生活的忏悔、他的爱恨以及他的诗歌,直到他走到生命的尽头。徘徊在爱与怀疑,赞赏和沮丧之间的伊莎贝尔,渐渐变成了兰波与他母亲虚构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