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基督山伯爵(下册)

    作者:大仲马

  • 波丽安娜

    作者:埃莉诺・霍奇曼・波特

  • 給愛米麗的玫瑰

    作者:William Faulkner,譯/陶

    曾獲得194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福克納,以長篇小說著稱於世,如《癡人狂喧》(1929年)、《我彌留之際》(1930年)、《八月之光》(1932年)、《押沙龍,押沙龍!》(1936年)等。但是其短篇小說也非常出色,福克納對短篇小說的評價很高,認為它在藝術層次上僅次於詩歌,因為作家寫「長篇小說時可以馬虎,但在寫短篇小說時就不行……它要求幾近絕對的精確」,「幾乎每一個字都必須完全正確恰當」。本書收錄了福克納著名的十三篇小說。題材涉及了美國南方舊時代的衰亡、新舊南方的對比、社會公義、種族關係、戰爭、少年成長、愛情、榮譽觀念及道德抉擇等問題,其廣泛性遠遠超出同時代的海明威(E. Hemingway)、費茲傑羅(F. S. Fitzgerald)等許多作家。
  • 第六病房

    作者:契訶夫

    內容簡介 〈第六病房〉故事發生在某一省城的一所小醫院�,其中「第六病房」是監禁精神病患者的特別病房,由一位粗暴、動不動打人的退伍老兵看守,受監禁的病患共五名。其中一個關鍵性的病人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是個被虐狂,出身良好,之前擔任法庭傳達員,此人脾氣暴躁,言論尖利,他發病的起因係某個秋天早晨目睹兩名戴鐐銬的犯人被四名士兵押送,忽然神經質的想到自由的喪失,自己也極可能被捕被關監獄�,陷入如此思維泥淖的格羅莫夫,最終因為一樁找不到凶手的雙屍命案,擔心自己被認為凶手而正式發瘋,被送入第六病房。 另一方面,則是醫院的負責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這是個好脾氣、待人溫和、有處世不爭哲學的醫生,他偶爾心血來潮巡視了這個被人遺棄的第六病房,被激憤的格羅莫夫所吸引,一方面同情他的處境,一方面也以為格羅莫夫是個可談話的有意思對象,遂經常性的到第六病房來找他聊天,這個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在醫院在、整個省城引發議論和猜疑,並很快傳出葉菲梅奇醫生也瘋了的流言。 最終,葉菲梅奇醫生被誘騙進入第六病房,當作精神病患禁錮起來,他憤怒抗議,卻遭到老兵一陣毒打,不知幸與不幸,葉菲梅奇醫生很快的就此死去。 〈第六病房〉是契訶夫少數較沉重、較純粹悲劇的中篇小說,代表他小說創作的重大階段性意義,刊出後普遍得到俄國「進步」知識分子的喝采,托爾斯泰與列寧皆十分激賞這篇作品。本書另收錄兩篇短篇小說〈捉弄〉與〈大學生〉。 作者簡介 契訶夫 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 1860-1904) 契訶夫1860年1月17日誕生在亞述海濱的塔干羅格城。他的祖先是農奴,1841年其祖父以3500盧布贖回一家八口的自由。契訶夫的父親經營了一家雜貨店,他的童年在困苦、陰鬱中度過。十六歲時,父親經商失敗,為了躲避債主,舉家遷往莫斯科,留下契訶夫獨自一人在塔干羅格城,靠擔任家庭教師半工半讀完成中學學業。1879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院就讀,在學醫期間,由於父親的收入不敷使用,無法養活全家,他便開始著手寫一些諷刺、幽默的短篇小說刊登在莫斯科各報刊雜誌,如《蜻蜓》、《鬧鐘》、《點滴》等,賺取稿費貼補家用。 契訶夫的早期作品大多是為滑稽小報撰寫的速寫、寓言、小笑話等,從1879到1884年,他以「安東夏˙契康堤」為筆名,發表了為數眾多的作品;晚年他自編全集時,把這段時期的作品刪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1884年大學畢業後,契訶夫一面懸壺濟世,一面繼續發表文章,並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梅爾柏密妮的故事》,但未引起注意。從1885年到1890年,他陸續創作中短篇小說和劇本,如小說《普里希別葉夫中士》、《草原》、《沒有結局的故事》,劇本《乞丐》、《相遇》、《伊凡諾夫》、《結婚》等,獲得各界廣泛的回響。1890年4月,契訶夫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小說,如《第六病房》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讀後都受到極大震撼。在庫頁島上的所見所聞,豐富了契訶夫的生活閱歷,對於人生的愁苦又有一番不同的見地,此行無疑是他思想和創作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關鍵。1891年以後,契訶夫除了繼續小說創作,並寫了許多著名的劇本,如《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這些劇作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 契訶夫是十九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筆洗鍊犀利,敘事幽默諷刺,栩栩如生,筆觸以樸實和平淡見長,無論是在他的小說或劇本中,都見不到高潮迭起抑或曲折離奇的情節。他主張按照生活本來的面貌描寫生活,尤其注重對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描寫,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他的作品巧妙地流露出他對庸俗陳腐、遊手好閒的生活及當前社會醜惡現實的憎惡,對人類進步、美好未來的信心,並把希望寄託於人民的生活體現。 早在1884年,契訶夫便感染了肺結核,但他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肯治療。1904年7月15日契訶夫因肺病惡化病逝於德國,享年四十四歲。
  • Fight Club

    作者:Palahniuk, Chuck

    用女人身上的美容抽脂肥油作高级香皂,一个安那其天才的锅里烹煮著易挥发性的「食谱」,泰勒·德尔登,这个天上蹦出来的傢伙,还有什么古怪玩意儿?一个没有名字的叙述者,一连串失眠者的囈语,瞪著死鱼一般的眼睛,让死板的思绪流过每一吋神经末稍。尖酸刻薄的身为一个汽车公司的回收改正员,他永远不知道自己醒在何处,在何处醒来,环绕著他是物质文明的全部细节——家里大量的宜家(IKEA)家具、Njurunda咖啡桌、Haparanda沙发组、 Johanneshov扶手椅、Klipsk储物组、Hemlig置帽箱...... 直到他来到了集体治疗中心,他和一群癌症患者一起抱胸痛哭,第一次,他睡的像个流口水的婴儿,他看见他的心灵动物企鹅在冰穴泅泳,对他说:「滑呀」。只有丧失一切希望之时他才捉的到一点点自由的游丝。于是他报名参加所有集体治疗的团体。一群脑部寄生虫病变、骨质退化疾病、睪丸癌、生理性脑部精神错乱。管他的,就是一群距离「报废」指日可待的人,依靠别人的不幸是他唯一安眠的处方。直到,一个叫玛拉.辛格的女人破坏了一切(假货!假货!!)?揭穿了他靠死人存活的把戏。他再度失眠。每一个週末,在一个隐密的酒馆地下室,一群男人,不管胖瘦、老小全聚集在这里,第二天,这群来自蓝白领阶级的员工、婚姻破裂者,他们的眼睛淤青,脖子歪扭,身体变形,但他们却因而生活快乐,睡眠安稳�到底怎么回事,嘘,别忘了第一法则:「搏击俱乐部规定第一条,不准谈论搏击俱乐部」。一座顶高的摩天大楼,在月黑风高的深夜,一群光头的太空猴四处流窜,在大楼底部放置炸弹,他们整晚混浓硷、切肥皂。他们——星期一纵火;星期二攻击;星期三恶搞;星期四误导——称之为「有组织的浑沌。有官僚的无政府。」亦叫做「互助自救会」。一个物质狂受害者碰上一个安那其破坏狂,他们打斗而成为一体,日子因此快乐,充满生机,直到一个女人闯了进来,她的名字还是叫玛拉·辛格,妈的,谁管她到底叫啥?《搏击俱乐部》,恰克·帕拉尼克1996年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一本虚无世代虚无的经典名著,新千禧年的第一本大师之作。1999年由《异形第三集》、《火线追缉令》(Se7en)、《致命游戏》(The Game)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cher)拍成电影,由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和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充满战慄譫妄的一齣现代启示录喜剧,无法无天、惊悚、悬疑和著尖酸的澄澈清醒。《搏击俱乐部》抵达了只有让人闻之丧胆的书所能完成的某些事物。或许我们这一代终於找到了它的唐·迪利罗(Don DeLillo,1936~)。」——《美国杀人魔》(American Psycho)原作小说家布列特·伊斯顿·艾利斯(Bret Easton Ellis, 1964~)
  • 源氏物语图典

    作者:(日)紫式部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名著,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有日本《红缕梦》之称,它比《红缕梦》问世早七百余年,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者紫式部的名字,不仅永载于日本文学史册,而且享誉世界文坛,1964年联合国教科组织将她选定为“世界五大伟人”之一。 “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一幅接连一幅地展现了日本古典美的世界、日本古代人感情的世界、日本古代历史画卷的世界。观赏者可以从中得到人生与美的对照!可以从中诱发出对日本古代的历史想象和历史激情! 从“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中,可以形象地观赏这几度彩虹的美,发现日本美的存帮,得到至真至纯的美的享受!   日本的所谓绘卷,是将从中国传入的“唐绘”日本化,成为“大和绘”的主体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绘画,可以加深“物语”的文化底蕴,立体而形象地再现作家在文本中所要的美的情愫。而“词书”则反映物语的本文,帮助在“绘卷”中了解物语文本。这样,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文本的审美需求,也可以扩大审美的空间,让人们在图文并茂的“物语绘卷”中得到更大的愉悦,更多的享受,更丰富的美之宴。   《源氏物语图典》规模宏大,它不仅将各回的故事、主人公的微妙心理和人物相互间的纠葛,还有人物与自然的心灵交流,惟妙惟肖地表面在画面上,而且将《源氏物语》的“宿命轮回”思想和“物哀”精神融入绘画之中,将《源氏物语》文本审美的神髓出色地表现出来,颇具优美典雅的魅力与高度冼炼的艺术美。 《源氏物语》在艺术上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它开辟了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这部作品是以源氏及其岳父在大臣为代表的皇室一派同以弘徽女御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之间的权力斗争和爱情故事,描写当时贵族社会政治的腐败、生活的奢侈和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平安王朝贵族阶级个方面的生活。故事涉及4个朝代,历时80余年,出场人物400余人。小说对这些人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特色和复杂的心理。《源氏物语》以散文为主,插入近八百首和歌,歌与文融为一体,行文典雅,笔意缠绵,富有日本民族古雅的风格。
  •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美)

    野性的呼唤 卡九世纪,在阿拉斯加掀起 了淘金热,大批的狗被送往北方 拉雪橇。布克遭人算计,也加入 了拖橇狗的行列。它凭着顽强的 毅力,终于克服恶劣的环境,最 后回归到自然。
  • 误入世界

    作者:卡夫卡

    《误入世界:卡夫卡悖廖论集》作者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说:“基本的双重意义就是卡夫卡的秘密之所在。要想理解荒谬作品,必须清点一下这些悖谬手法。”
  • 时间的皱纹

    作者:马德琳·英格

    《时间的皱纹》美国总统布什最喜欢的青少年图书,全球销量1000万册,全球10部最优秀的青少年图书,囊括世界两大青少年文学最高奖项!   三个怪孩子的故事,写给孩子,也写给大家。   《时间的皱纹》一书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代表了美国的创造精神。——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颁奖致词   这是一场惊险的娱乐表演。——《图书馆杂志》   主题鲜明是马德琳·英格的一贯风格……这本风格独特的书,激发了我们对爱的思索、人文主义的关怀以及对快乐生活的展望。——《书单杂志》   一个精心编织的故事……它不得不受到大众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悬而未决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还因为它传达了很多意味深长的理念。——《科克斯书评》
  • 与死者协商

    作者:(加)玛格丽特·艾特伍德

    作家扮演何种角色?先知?艺术的祭司?宫廷弄臣?还是真实世界的见证人?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回顾自己童年及写作历程,检视小说家和诗人用以解释、或者当作借口的自身创作活动的种种比喻,细看历来作家披上的戏服、选择扮演的角色。她回应书名的挑战:若是作家为“别具天赋”,那么赐予此“赋”的是谁?这份天赋又有什么条件?她旁征博引,谈及许多健在和已过世的作家,也谈及她自己在加拿大和国际文坛的写作经验和逸事。轻快语调之下,是她严肃看待写作目的与乐趣的态度,以及对西方文学传统及迷失的深刻了解。
  • 眼睛游戏

    作者:埃利亚斯·卡内蒂

    这是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卡内蒂享誉世界的三部曲回忆录的第三部,记述了作者中年时代的生活。
  •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美)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当时美国的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 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 霍尔顿是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厌恶虚伪,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而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好苦闷、彷徨、放纵,最后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还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全书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和行为举止,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
  • 牛虻

    作者:伏尼契

    根据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Moscow 1955翻译
  • 小公主(中英对照)

    作者:(美)伯内特(Burnelt,F.H.)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财富、地位以及人生态度的故事。从小生长在印度的富家千金萨拉被父亲送到了伦敦的女子学校学习,开始了全新的人生。然而,父亲的去世使萨拉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她从令人羡慕的小公主变成了厨房女工和代教师。面对女子学校势利的女校长对她态度的改变,面对世态的炎凉,萨拉没有放弃对爱、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坚强地度过了人生的冬季,重新回到了幸福生活的温暖怀抱。
  • 好兵帅克

    作者: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好兵帅克》(全译本)以一个普通的捷克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为情节线索,深刻揭露了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恶专横及其军队的腐败堕落。对于帝国主义军队对人民的奸淫抢劫,官兵之间欺上压下的荒唐关系,他们对俘虏的禽兽般的凶残,以及各级军官的愚蠢、贪婪,小说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书中主人翁帅克是个绝妙的讽刺典型,作家通过这个引人发笑的人物的“笑”,表示出自己对敌人的恨和对人民的爱。很多进步评论家都把帅克比作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   哈谢克的《好兵帅克》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近30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 贝奥武甫

    作者:佚名

  • 马龙之死

    作者:萨缪尔·贝克特

    今年4月13日是世界著名作家贝克特诞辰100周年纪念,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了《贝克特选集》。全书共5卷,125万字,按年代收录了贝克特定居法国巴黎后所有用法文写作的作品,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主译。 塞缪尔·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在中国,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 据悉,贝克特正式的文学生涯,是从小说创作和写诗开始的,其小说的数量也远远高于戏剧作品。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说,贝克特以表现内心世界的飘忽和细腻见长,小说作为一种个性化更强的形式,更适合贝克特。他用法语写就的小说三部曲《莫罗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打破传统,淡化情节人物,只有絮絮叨叨的内心独白。这种写法直接导致了法国新小说派的文学实验。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个三部曲比《等待戈多》更强有力更重要,很少有哪部现代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经验的理解如此深刻。贝克特健在时,国际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博尔赫斯、纳博科夫、贝克特是存世的三位最伟大作家。但在国内,贝克特的小说基本上被忽略了,这可以说是中国翻译界的一大损失。此次湖南文艺推出的5卷本的《贝克特选集》,将《莫罗瓦》三部曲收录在内,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 本卷收录:《莫洛伊》《马龙之死》
  • 茨威格小说全集

    作者:

    茨威格小说全集,ISBN:9787805942285,作者:(奥)斯·茨威格(Stefan Zweig)著;高中甫主编
  • 荷马史诗·奥德赛

    作者:[古希腊] 荷马

  •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海明威

    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 阿施利夫人相爱,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和一帮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 普洛纳参加斗牛节,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却迷上了年仅十 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 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由于双方年龄实在悬殊,而阿施利夫 人又不忍心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 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 这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藉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 创了海明威式的独持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