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上.下)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之一。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菜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本书是世界经典名著之一,俄国文学名著。女主人公安娜是个带有个性解放色彩的贵族妇女,她不满封建婚姻,憎恨虚伪冷酷、自私自利的丈夫卡列宁,不顾上流社会的非难和攻击,自由大胆地爱上了青年军官弗龙斯基,后来终被遗弃,她悲痛欲绝,卧轨自杀。
  •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作者:Lewis Carrol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commonly shortened to Alice in Wonderland) is an 1865 novel written by English author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under the pseudonym Lewis Carroll.[1] It tells of a girl named Alice who falls down a rabbit hole into a fantasy world populated by peculiar, anthropomorphic creatures. The tale plays with logic, giving the story lasting popularity with adults as well as children.[2] It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of the literary nonsense genre,[2][3] and its narrative course and structure, characters and imagery have been enormously influential[3] in both popular culture and literature, especially in the fantasy genre.@Wikipedia
  • 金驴记

    作者:[古罗马] 阿普列乌斯

    《金驴记》:是现存的欧洲古代神怪文学中的最重要的一部,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二世纪罗马帝国外省的民俗风情和社会文化心态。小说描写贵族青年卢齐伊远游途中寄宿友人家中,误以魔药涂身变成一头驴后的艰辛历程,饱受磨难中的风流艳事相伴。驴子后来得食埃及女神的玫瑰花,复现人形。小说结构奇特,叙事生动,语言幽默,并插叙大量荒诞离奇的轶闻传说,其中以小爱神痴恋民间美女普苏克,以及由此引发的维纳斯大跌醋罐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
  • 萨福抒情诗集

    作者:萨福

    译序 萨福是古代希腊抒情女诗人。她的活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610—前580年。她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传说中的司文艺的女神有九位,而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关于萨福的生平和身世,存在着各种矛盾的说法,美国学者达得理•费茨甚至说:人们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关于萨福的事情,而我们却几乎什么也不知道。今天的读者未必会读对那些烦琐的考证感到兴趣,因而下面谈的只是一种被认为可以接受的说法。 萨福出身于累斯博斯岛的米蒂利尼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叫斯卡曼德罗尼摩斯,母亲叫克勒斯。她和安德罗斯岛的一个叫凯科拉斯的商人结婚,据传由于政治原因,她和其他贵族一起被暴君庇塔库斯放逐,在西西里岛的锡拉丘兹度过一段流亡生活。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米蒂利尼度过的。她有一个女儿也叫克勒斯。她有三个兄弟,其中一个叫卡拉克索斯,因为花钱为一个叫多加丽的妓女赎身,曾引起萨福的不快。据传她爱上了一个年轻的渔夫法翁,失恋后从琉卡迪亚悬崖上跳海自尽。这大约是后人编造的故事。另一种说法是:她是在家中在她女儿克勒斯照料下病逝的。下面这首诗,就是她在临终前写给她女儿的: 我得提醒你,克勒斯 悲叹的声音 在一个诗人的家里 是不相称的 它们,对我们的家 也不合适 关于萨福所从事的活动,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她是女祭司,有的甚至说她是妓女,这些说法都缺乏事实根据。 在萨福的时代,即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科学和文化艺术都是繁荣的。累斯博斯岛被认为是希腊歌曲的源泉。在米蒂利尼,上等人家的妇女可以参加社交集会,写诗和吟诗。萨福的诗,就是一边弹着竖琴,一边吟唱的。她就是这些社团的主要人物之一,由于才华出众,慕名而至的人很多。有些人家把自己的女孩子送到萨福身边,向她学习技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类似学校的团体。萨福在诗中提到的一些女孩子的名字,如安娜多丽雅、阿狄司、贡吉拉、希罗、泰玛斯等等,可以看作是她的学生或是女伴。她们在一起弹琴,唱歌,跳舞,参加一些宗教性的活动,例如祭祀爱情和丰饶女神阿佛洛狄忒。下面两首诗,可以看作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在春天的薄暮 在满月盈盈的光辉下 女孩子们聚集在一起 好像环绕着祭坛 * 而她们的脚移动了 有节奏地,好像从前 克利特岛的姑娘们 用温柔的脚步 在开花的柔滑的草地上 围绕着爱的祭坛 跳起环舞 萨福就是在这样的希腊文明的背景下,在这样的悠闲幽雅的生活中,从事着诗歌艺术的创造。 现存最早的萨福作品的版本,是公元前3世纪写在纸莎草纸上的抄本残片。没有资料能够说明前此300年间萨福作品的出版和流传情况。根据萨福现存作品颇多异文和变体来推断,她在世时可能并没有写下来的稿本,而是以(或主要是以)口头传播的方式在流传,并由别人记录下来。直到亚历山大时代,她的作品才得到搜集整理,编为抒情诗九卷,哀歌一卷。这个版本在中世纪失传,此后只能在别人作品中见到她的作品的引文。古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尼西奥斯引用过她的阿佛洛狄忒颂歌,郎加纳斯在《论崇高》中引用过《他不只是英雄》一诗,亚里士多德引用过《我们完全知道》一诗的断片。一些语法学家也引用过她的一些断片或残句。因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萨福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断章残简。 从萨福现存的作品来看,她所抒写的大多是个人的情怀,几乎没有触及当时的政治或时事。她是用当地的口语写作的,大多是和她的学生或女伴的谈话,对神的祈祷,坦率地谈她的爱,嫉妒,以及对敌手的攻击。她也写了一些供女孩子们在婚礼上歌唱的祝婚歌,以及庆祝阿佛洛狄忒节日的颂歌。她的诗是情深意挚而又朴素自然的,是独具特色而又富于魅力的。可以说,她为我们创造了一个2500多年前的富于生活情趣的女性世界。 近百年来,西方一些学者和翻译家在研究和翻译萨福的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亨利•瓦尔顿的《萨福》(伦敦,1885),是当时最完备的英译本。J.M.爱德蒙的《希腊抒情诗》(伦敦,1922,1928),较前书更为完备。C.R.海内斯的《萨福•诗和断片》(伦敦—纽约,1926),书中附有不少插图,包括钱币、花瓶、绘画、雕塑等。阿瑟•韦加尔的《累斯博斯的萨福》(美国加登城,1932),为传记和背景材料,正文中,间或有诗。C.M.鲍拉的《希腊抒情诗》(牛津,1955),有萨福的十二首诗和一些断片的译文,并附评论。S.夸西莫多的《希腊抒情诗》(米兰,1951),其中有萨福作品的希腊原文和意大利译文。 1958年,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玛丽•巴纳德的《萨福》一书,有的评论家誉之为“接近完美的英译本”。译文保持了萨福的真挚、朴素、自然的风格,没有多余的文饰,不把一些断片“拉长”或改写为完整的诗,然而从中仍能感到萨福的机敏和诗意。 萨福的名字很早就传入我国。1908年,苏曼殊译了拜伦《唐璜》中的一章,即为人熟知的《哀希腊》,首两句是:“巍巍希腊都,生长奢浮好。”奢浮即萨福。然而,多年来,萨福的作品却只有零星的译文。因取前面提到的玛丽•巴纳德的《萨福》作为蓝本,将萨福的诗和断片100首全部译出。除若干残句外,萨福现存的作品大都在此了。这个译本旨在为我国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提供一个可读的本子,因此不去比较各种版本的异同,注释也尽量从简,不去作烦琐的考证。译文采用现代汉语,并力求保持原作口语化的特点。 萨福曾经充满自信地说,未来的人们是不会忘记她的。译完本书,我觉得她说得不错。 罗洛 1986年夏,上海
  • 幻象

    作者:[爱尔兰]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

    献辞 导言 卷一:哈里发所学的 卷二:哈里发所拒绝学的 卷三:鸽子或天鹅 卷四:普路托之门 译后记 附录1: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附录2:受奖演说 附录3:叶芝生平年表
  • 母亲

    作者:(苏联)高尔基

    母亲(插图本),ISBN:9787020052424,作者:(苏)高尔基 著,夏衍 译
  • 专横

    作者:朱丽娅﹒巴雷特

  • 圣诞盒子

    作者:(美)理查德・保罗・伊文斯

    本书作者伊文斯独树一帜,以一种谦和的、充满感情的口吻把生活中的琐事融入到字里行间。在圣诞的祈祷声中,阅读率真清新的文字,进入一个奥妙神秘的世界,你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在物欲和利己主义泛滥的时代,伊文斯要提醒读者的是,我们要真诚地接受他人给予的真爱。作者用一种深沉而又简单的方式,叙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年轻夫妇立刻和凯丽带着她么四岁的女儿简娜,受雇于玛丽家做管家。玛丽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寡妇,很珍惜和里克一家的友谊。慢慢地,这个年轻的家庭开始明白他们对玛丽的重要。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克在玛丽家的阁楼里发现了一个圣诞盒子,盒子会发出音乐,里面还珍藏着几封信。在随后的日子里,里克一家和玛丽一起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当玛丽最终离开他们时,里克终于懂得了圣诞礼物的意义。在这个简短的故事中,和睦的家庭关系,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展示了一个看似复杂,实则单纯和谐的生活状态,慢慢引导读者领悟了股市背后的深刻含义。
  • 雪莱抒情诗选

    作者:雪莱(英)

    爱尔兰人之歌(The Irishman`s Song,1809) 战争(War,1810) 魔鬼出行(The Devil`s Walk,1812) 麦布女王(Queen Mab,1813) 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Feelings Of A Republican On The Fall Of Bonaparte,1816) 玛丽安妮的梦(Marianne`s` Dream,1817) 致大法官(To The Lord Chancellor,1817) 奥西曼迭斯(Ozymandias,1817) 逝(The Past,1818) 一朵枯萎的紫罗兰(On A Faded Violet,1818) 召苦难(Invocation To Misery,1818) 致玛丽(To Mary,1818) 伊斯兰的反叛(The Revolt of Islam,1818) 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1819) 饥饿的母亲(A Starving Mother,1819) 罗萨林和海伦(Rosalind and Helen,1819) 含羞草(The Sensitive Plant,1820) 云(The Cloud,1820) 致云雀(To A Skylark,1820) 自由颂(Ode To Liberty,1820) 解放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1820) 阿多尼(Adonais,1821) 一盏破碎的明灯(Lines,1822)
  • 玛丽·斯图亚特

    作者:[奥] 斯蒂芬·茨威格

    任何一件文献,尽管它的悠久历史经过周密的考证,尽管它是货真价实的归档材料,却保证不了它的可靠性和叙事人的公允。同一件事,在同时几位史家的记载中,却有南辕北辙的出入。此种情形在玛丽·斯图亚特一例中似乎尤为彰明较著。在这里,每有谴责,必有辩解;每有一个“是”,必有一个“不”同它颉颃,两者各有文件为证。 真理和谎言共生,事实和虚构并存,难解难分,以致实际上每种观点都可以做到言之成理。如果你想证明玛丽·斯图亚特预闻了谋杀亲夫,有几十份证词可以供你使用。如果你想支持对立面,证词也不成问题。她的任何一幅肖像,都有现成的颜料。传流至今的材料既是如此芜杂,倘若再掺入政治偏见或者民族主义,那就更成了彻底的蓄意歪曲。人处在争论生存还是毁灭的两个阵营、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之间,都抗拒不了诱惑,非得参加这一边或者那一边,确认此是而彼非,或诋毁此而赞美彼。这是人的天性。倘若像这桩公案,列位著作家多半各有归属,分别属于交锋的各方、各派宗教信仰或各种世界观,那么,他们的片面性是势所必然。总之,新教的著述者把一切罪过都诿之于玛丽·斯图亚特,而天主教徒却归罪于伊丽莎白;英格兰人除了少数例外,都把玛丽描绘成杀人犯,而苏格兰人则把她说成是受害者,一身清白,横遭卑鄙的诽谤。关于“首饰箱信件”,争论更多。一些人赌咒罚誓说它真,另一些人指天誓日说它假。一句话,在这件事上,连鸡虫得失的事情都带有派性的色彩。所以,一个既非英格兰人又非苏格兰人的作家,超然于这种血缘关系和利害关系,或许能够比较客观而无成见地评说一番;一个有热烈的兴趣而无派性偏见的艺术家,或许更能够理解这出悲剧。 即便这样一个人,如果他断言他所知道的玛丽·斯图亚特生平种种行状都是不容置疑的真情,那也是过于大胆,叫人不能原谅。其实,他唯一能把握的,只是某种最大限度的可能性,甚而至于他以他的全部智力和良知认为客观的观点,也难免带着几分主观性。史料成了一本糊涂帐,他只能从糊涂帐中去探究真相。当时诸人的叙述如此看牴牾扞格,故而他对于这桩公案,在每一细枝末节上都不得不在控方证人和辩方证人之间进行选择。不管他的选择是多么小心谨慎,在某些情况下,最最老实的做法莫如在他的裁断后面打上个问号,承认玛丽·斯图亚特这一或那一事迹至今茫无头绪,无可钩稽,大概永无大白于天下的一日。 因此,作者向诸位奉献这部试作时,抱定宗旨决不采录刑讯及其它威吓和暴力手段逼供而得的证词:实事求是的人决不会指望和依靠屈打成招的口供,把它当作可信的材料。间谍和使臣(这两者在当年几乎是同义词)的报告同样如此,经过极其过细的选择才偶见于本书;本书作者 对每一份报告都采取存疑的态度。倘若本书作者认为那些十四行诗以及大部分的“首饰箱信件”真实可靠,那是他把种种情状再三斟酌后得出的结论,并且参照了内在性格方面的因素。凡是文献中有两种相反说法的,本书作者对每种说法都要追溯它的来源和政治动机;如果必须选择其 中之一,总是酌量这种或那种行为在心理上是否符合整个性格。这是本书作者的根本准则。因为玛丽·斯图亚特的性格本身并不是个谜。它的矛盾仅仅表现在表面的发展上,内在的本质却是完整的,从头至尾都是鲜明的。玛丽·斯图亚特属于那种给人印象极深、能迸发出强烈的喜怒哀乐而又为时极短的情感的少数女性,属于那种光辉灿烂而昙花一现的女性,不是那种逐渐凋谢而是仿佛只在一种激情的熔炉中一次燃尽的女性。 二十三岁以前,她的感情始终像水波不兴的溪流;而往后,从二十五岁开始,她的感情也并未汹涌澎湃。唯有那短短的两年,风暴骤起——原本平淡无奇的命运成了一出古典悲剧,一出伟大而又气势磅礴的悲剧,类似《奥瑞斯忒亚》①。唯有那两年,玛丽·斯图亚特作为一个真正的悲剧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两年的狂飙使她超越了自己,在不可遏制的冲动中破坏了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因此而永垂不朽。她的激情扼杀了她心中一切人性的东西;而她的名字之所以至今仍活在诗歌和争论中,却又只能归功于她的激情。 内心生活异常浓缩,全部都是绝无仅有的瞬间爆发,这决定了玛丽·斯图亚特各种传记的形式和节奏。艺术家的任务是再现这条直上直下的曲线,并且表现出它的独此一家的个性。所以,她一生的前二十三年以及被囚禁近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在本书中所占的篇幅,与她悲惨的激情喷 薄而出的两年时间相等。作者如此剪裁,但愿诸位不以为恣肆。人的一生中,内心时间和外部时间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吻合。对于心灵,唯有感受的充实方能作为计时的尺度:人的感受不像冷冰冰的日历,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从内心计算逝去的时光。在感情的陶醉中,怡然地挣脱了束缚,受到命运的福佑,人能够在一瞬间淋漓尽致地领略人生;尔后,弃绝了激情,又沦入一片空白,苦挨着永无尽头的岁月,伴着憧憧幻影,陷入荒漠般的空虚。正因为如此,往日的生活中只有那些紧张激动的瞬间才留下了痕迹;正因为如此,生活唯有浓缩成瞬间,唯有通过瞬间,才能够真 实地描叙出来。一个人,唯有烯发出精神力量,于己于人才算真正活着;他的心灵唯有燃烧至白热,才能成为看得见的形象。
  • 把信送给加西亚

    作者:[美] 阿尔伯特·哈伯德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这是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故事很简单,但其中却学期着学习与创业的道理。
  • 海底两万里

    作者: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青少版)》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小说。首先因为作者领着读者做了一次动人心魄的海底远游。鹦鹉螺号以飞快的航速,让读者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最远的极地、最深的海沟、最大的珍珠……大蜘蛛、章鱼、鲨鱼……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还耳目一新。其次它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悬念迭出,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 布拉格精神

    作者:(捷克)克里玛

  • 古希腊戏剧选

    作者:[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 等

    收有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奥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特洛亚妇女》,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阿卡奈人》、《鸟》,米南德的喜剧《古怪人》。
  • 格林童话全集

    作者:(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

    德国民间故事集。由德国的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根据民间口述材料改写而成。他们搜集、整理、出版这些民间童话的目的,正如威廉所说,是"希望它成为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因为我再也想不出什么更富有教益,更天真无邪,更令人心旷神怡的读物,能比它更适合于儿童的心性与能力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是颂扬勤劳和诚实,鄙弃懒惰和自私,鼓励对暴力和邪恶的反抗,激发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爱护。书中的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问的口头传说,因而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脍炙人口,享誉世界。作品问世一百多年来,已被译成7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成为各地收集民间故事的范例。
  • 短篇小说全集(上册)

    作者:海明威

    《短篇小说全集》(上)是海明威文集。海明威把早年所写的49个短篇,加上剧本《第五纵队》于1938年一起结集出版。其中有的篇幅较大,例如以白种人到非洲狩猎为题材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后来都被搬上了银幕。另外有十多篇以尼克·亚当斯为主人公的短篇如《印第安人营地》、《杀人者》、《大双心河》等,反映作者本人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都是充分体现其“冰山理论”的名作。
  •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全四册)

    作者:安徒生

    安徒生童话美丽又平易近人,好比是一条奔流的小溪,穿越名著百岳,汇入人类精神及浩瀚文明里。目前展开在你面前的是一部当今世上最好、最齐全的中文译本,此版本是根据安徒生生前亲自审定,由丹麦安徒生博物馆与丹麦汉斯・里泽尔和弗棱斯塔茨全作出版,1991年印行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翻译的,共收录了安徒生157篇童话,充分展现出丹麦文原著里的浓厚诗情、跌宕趣味、丰富内涵、盎然生机,以及如诗般可朗读的文字。不仅给孩子们读来受益无穷,大人们更可从中获得不少珍藏启示。
  • 远大前程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本书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讲述了少年皮普建立在沙土上的远大前程破灭的故事,在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中细腻地刻划了皮普、埃斯苔娜等一系列感人的艺术形象,揭露了当时英国光怪陆离的社会面目。
  • 草叶集(上下)

    作者:[美] 惠特曼

    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   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   四周是无边无际的一片苍茫,   是呼啸的风和悦耳的波涛,巨大而傲慢的波涛;   或者一叶孤舟飘浮于层层翻卷的海面上,   小船欢乐而满怀信心,张着白帆,   在白天闪烁的浪花和泡沫中,或在夜晚的繁星下疾驶向前,   在那里,像一个陆地的怀念者,我也许将被年青和年老的水手们阅读,   终于同他们亲切地相处。   “这儿有我们的思
  • Sense and Sensibility

    作者:Jane Austen

    Sense and Sensibility:This selection of Carroll's works includes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and its sequel,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both containing the famous illustrations by Sir John Tenniel. No greater books for children have ever been written. The simple language, dreamlike atmosphere, and fantastical characters are as appealing to young readers today as ever they were. Meanwhile, however, these apparently simple stories have become recognised as adult masterpieces, and extraordinary experiments, years ahead of their time, in Modernism and Surrealism. Through wordplay, parody and 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puzzles, Carroll engenders a variety of sub-texts, teasing, ominous or melancholy. For all the surface playfulness there is meaning everywhere. The author reveals himself in glimpses.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理智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