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理智与情感

    作者:(英)简·奥斯丁

    本书是作者处女作,和《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 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体面的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却往往在情感上毫无节制,因此在恋爱中碰到挫折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姐姐忍辱负重,始终与人为善;妹妹心高气傲,几近崩溃……与主人公命运情牵相关的闲得发慌的乡绅太太,势利无情的兄嫂一家,市侩虚伪的远房姐妹,以及少女心中那三位或道德败坏或正直优柔的恋人悉数登场,以喜剧开头,悲剧发展,终以喜剧收场,一则以细腻笔触和生动对白见长、讲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婚恋的经典故事。 40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 最初的体验

    作者:[俄] 帕斯捷尔纳克

    本书包含除《日瓦戈医生》之外帕氏创作的的所有散文体小说,共13篇中短篇小说。是与作者写诗的创作轨迹相互映衬的另一条重要的创作轨迹,它们或传达出作家对城市的特殊感觉,或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特殊理解,或表现出作家在国外逗留期间的印象,或是对自己童年的独特描摹,或以诗人的特殊的视角观察混乱的年代与革命者的言行,或表现他对时代与革命的见解……全书具有很强的先锋性和实验性,书中体现的很多独特见解后来都在《日瓦戈医生》中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 瓦尔登湖

    作者:[美] 亨利·戴维·梭罗

    ★159年来,《瓦尔登湖》 终于真正来到中国。 12822字导读,1083条权威注解。帮你真正读懂梭罗这本“文学、哲学、博物学的永恒经典”。 ★年轻天才翻译家、百万畅销书《小王子》《追风筝的人》《与神对话》译者李继宏巅峰译作。 ★与《圣经》一同被美国国会评为“塑造人类文明2 5部作品”之一。 ★影响马丁•路德•金、托尔斯泰、圣雄甘地、海明威一生,从而改写一些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海子离开人世的时候带的四本书中的一本。 ★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这本书清新、健康、引人向上,语言生动,意境深邃,闪现智慧的光辉,它会让你感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当代美国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的美国最好的书。 ★感动了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名著经典,读完它,你会获得内心的宁静。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1845年3月,梭罗来到瓦尔登湖,动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7月4日,也就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那段在后世成为传奇的独居生活。两年后,他带着在湖边生活时完成的书稿,永远地离开了那座亲手所建的木屋。之后七年间七易其稿,直到1854年8月9日才正式出版。 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特征,是其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作者无微不至地描述两年多的湖畔独居生活,目的在于通过这次亲力亲为的实验向读者证明:其实不需要很多钱,也能够好好地活着,而且能够快快乐乐地活着。 在今天的中国,有太多的人,为了一日三餐或者三房两厅,过着奔波劳碌、忧心如焚的日子;也许还有同样多的人,他们去澳洲旅游,去西藏朝圣,去欧洲购物,花三千块钱吃一顿饭或者做一次头发,却依然感到空虚和痛苦。但生活其实不必如此。这本《瓦尔登湖》能够让你明白这个道理。 正如梭罗在书中所说:“让我们如大自然般悠然自在地生活一天吧,别因为有坚果外壳或者蚊子翅膀落在铁轨上而翻了车。让我们该起床时就赶紧起床,该休息时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宁而没有烦扰的心态;身边的人要来就让他来,要去就让他去,让钟声回荡,让孩子哭喊——下定决心好好地过一天。” 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的、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我深信,他的声誉还没有到他应该达到的一半。 ——拉夫尔•沃尔多•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 美国文学中最无可争议的传世作品,百年来常销不衰的心灵圣经,超凡入圣的好书。 ——乔治•艾略特(英国著名作家)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 ——伊拉•布鲁克(美国著名评论家)
  • 我弥留之际

    作者:[美]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是我的导师。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作者 福克纳的作品里有很多自传成分。一句话,我喜欢带自传内容的作品。 ——波拉尼奥 《2666》作者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 两次普利策小说奖与诺贝尔文学奖双料获得者 威廉•福克纳 最经典小说! 福克纳说:作家最完美的家是妓院,上午寂静无声,入夜欢声笑语。 影响过我的作家其实很多,可是成为我师傅的,只有威廉•福克纳。——余华 *美国各大高校教材必读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最经典作品!《我弥留之际》是 幽默的悲剧,也是丑陋的喜剧。 *福克纳通过本书告诉读者,身处如此糟糕的世界里,只有读懂人最内在的无情,才能看清这残酷的世界。想了解美国,必须了解“丑陋的美国人”。 *加强可读性的最新译本,便携32开本,适合全年龄读者随时随地阅读。 《我弥留之际》描写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放火烧棺材,被当作疯子关进疯人院;长子卡什为了救护落水的棺材压断了一条腿;越来越重的尸臭招致来大群的兀鹰;三儿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德尔欲趁机去城里打胎,却被药房里的伙计欺侮;弱智的小儿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车,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付假牙并找了一个新婆娘。 文学界把《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称作现代的《奥德修纪》,即一部反讽性的史诗,一出荒诞的喜剧。福克纳既嘲讽美国南方农民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又肯定了他们重然诺讲信义的另一面。在幽默调侃中有严肃庄重的悲剧意味。小说在艺术上也体现了福克纳一贯强调的“实验性”。全书共分59节,每节是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各自从个性视角介绍故事的一个部分。
  • 漫长的婚约

    作者:〔法国〕塞巴斯蒂安·雅普瑞索 Sébas

    「无论对谁而言,无论在什么地方,爱情这东西都是一样的, 它能带给你多少幸福,也就会带给你多少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法国“联合文学奖”获奖作品 ›› 畅销100万册的“一战”传奇 ›› 《天使爱美丽》原班人马打造影史 经典 ›› 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爱情史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法国的格雷厄姆· 格林” 《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法文译者 文学 ∕ 电影双栖鬼才 塞巴斯蒂安·雅普瑞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7年1月,五名法国士兵因为自残,被军法会判处死刑。这五人被反绑着扔到了两军战壕之间,一块尽被白雪的无人区上。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他们挣扎着试图活下去。其中最年轻的那个叫作马奈克,他连二十岁都不到。 法国的另一端,比任何人都要绝望的马蒂尔德也有二十岁了。她深爱着马奈克,拒绝接受爱人已经死亡的噩耗。战争已经结束,她却踏上了寻找马奈克的漫漫长路,在百转千回的迷宫中奔波盘桓,耗尽了全部的心力,任凭光阴流逝,不顾谎言纷纷,怀揣着一线希望一条路走到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睿智无比的杰作,令读者时而感动,时而困惑,时而惊惧,时而迷惘。 ——阿妮塔•布鲁克纳,布克奖得主 这是一本经典的悬疑小说,只有最精彩的历史小说才能达到这种造诣。本书把读者带入一趟遥远的旅程,进入过去的时空,并且让读者在旅程结束时,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华盛顿邮报》 现代版的《战争与和平》。 ——《洛杉矶时报》 激昂奔放,却又含蓄隐忍,既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哲理悬疑小说,也是一场对战争造成的情感后果感人至深的反思。 ——《纽约时报》 同类小说的经典之作,流露感伤的同时饱含着巨大的悲怆。 ——《每日电讯报》
  • 爱孩子的男人

    作者:[澳] 克莉斯蒂娜·斯台德

    ★ 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太好了,根本不了解人。 ★ 每个人都嘲笑这疯狂的一家人,却不小心在其中看到了自己。 ★ 入选《时代杂志》百年百佳英文小说。 ★这本疯狂又华丽的家庭小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成就之一。 ——《自由》作者 乔纳森•弗兰岑 他是一个热爱孩子的男人。 性格乐天,待人和颜悦色,慷慨大度,他不会让胸中装下任何伤心事,他只赞成身体健康,心智健全,事业成功,人们相亲相爱。 但他和妻子之间却总是重复着无休无止地争吵,妻子为了逃离这个永远光明的男人,甚至想要杀掉所有的孩子,再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对他实施谋杀的,是他疼爱的大女儿路易,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她将毒药放入了他的杯子…… 这是一本闻所未闻的书,读完你竟彻底站到了谋杀者的阵营。
  • 一生记不住一张脸

    作者:[美] 希瑟·塞勒斯

    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熟人。 我第二次见到某个人的时候,就不再能认出TA——除非TA一直保有同样的发型和头发颜色,穿着同样的衣服。我在机场把陌生人当作丈夫拥抱;对同事说无数次“很高兴认识你”,直到她们一个个和我断绝来往;我新结交的朋友,总是隔天就消失在人海里。大学毕业后,交朋友变得愈加困难,我大多数时候独自一人。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问题是什么。我心理有毛病。 离开家乡二十年后,我带着丈夫和继子返回故乡奥兰多探亲,本想让曾经的高中同学看看我如今光鲜亮丽的样子,然而我却第一次作为理性的成年人,闯进了我那被彻底挤扁、咬碎了的疯狂童年和少年时代——它一直潜伏在水底,直到我回来,直到我发现世上有一种罕见的病,叫做——“脸盲症”,它好像丝线,把我那因痛苦、挣扎、自欺而散落一地的人生珠子串了起来……
  • 半生

    作者:(英)V. S. 奈保尔

    ★奈保尔最伤感绝望的小说 ★逃离,是每个人终生的使命;无法逃离,是每个人的宿命 ★奈保尔是英语文学大师,《半生》的文字干净冷酷,有如一把匕首,留给读者的不是笑料,而是悲凉。——J﹒M﹒库切 《半生》是关于疏离和内在放逐的研究。……在《半生》中,生活显得支离破碎的不是非洲土著,而是同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他们自己疏离的殖民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康拉德式的怪物,不停地游荡,没有家,没有希望。——《卫报》 我是婆罗门与贱民之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属于我的位置。 我念教会学校,决心离开家乡,去远方为上帝服务,却发现老师们不过是骗子。 我逃到伦敦,印度人眼中世界的中心。我看不懂英国,也看不清印度,似乎找到了自己,但转瞬就失去了。 我惶惶然跟着温柔的葡非混 血姑娘来到她的非洲庄园,一待十八年,过的都是别人的生活,同神秘的非洲始终隔膜。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还能去往哪里?
  • 放牛班的奇迹

    作者:(美) 格鲁维尔

    《放牛班的奇迹》内容简介:夏末,203教室,刚刚毕业的菜鸟老师艾琳·格鲁维尔小姐被全班学生震住。这群肤色各异的高一新生有的来自贫民区的破碎家庭、刚从少年监狱出来,有的曾加入过黑帮、吸毒贩毒……他们从小就被贴上“无法管教”的标签,恨学校,恨老师,也痛恨彼此。 受到嘲讽的格鲁维尔小姐没有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在一个月内辞职,她留了下来,凭借勇气、智慧和信念滋润这些年轻却干涸的心灵,教他们拿起笔来用日记倾诉内心的痛苦、困惑和恐惧。一颗颗封闭的心灵次第打开,他们渐渐开始相信自己,开始梦想,开始仰望蓝天……
  • 失窃的孩子

    作者:[美] 凯斯·唐纳胡

    走吧,人间的孩子 与一个精灵手拉手 走向荒野和河流 这个世界哭声太多了 你不懂 一百多年前,诗人叶芝写过一首小诗《失窃的孩子》。诗中,仙灵将孩子从温暖的壁炉边诱走,带到史留斯森林高地,那里有花有水,远离尘嚣,孩子和仙灵吃着浆果和樱桃,寻找熟悉的鳟鱼,在沙砾上跳起古老的舞蹈,彻底忘记了那个充满烦恼的人类世界…… 一百多年后,这片高地变成了美国东部的某个乡村,仙灵们依然躲藏在深山密林中不为人所知,仙灵世界和人类社会不时地发生交集,但只有仙灵和被交换的孩子知道全部的秘密……
  • 少年阿莫的秘密日记

    作者:〔英〕休•汤森

    42种语言风靡全球 系列销量超过2000万册 英国教育部“中小学长期推荐图书” 美国图书馆协会“青少年年度推荐图书” BBC “英国最受欢迎图书” 《每日邮报》“年度最有趣味图书” 英国第一大连锁书店水石书店“世纪最受欢迎童书” “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感动珍藏 谁没有经历过成长的忧伤和烦恼?这种调调在酸苦辛辣之中却又让人捧腹大笑。——《纽约时报》 少年阿莫有一本不为人知的秘密日记,里边记录着他烦恼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忧郁诗人般的少男情怀:爸爸拉着狗狗一起喝酒,妈妈不像电视里的那些妈妈,脸上长满烦死人的痘痘,还摊上一只总爱惹事生非的狗狗,喜欢上了班上的漂亮女生……
  • 安徒生童话全集(全四册)

    作者:安徒生

    《安徒生童话全集(全4册)》讲述了:叶君健是中国第一个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家,因翻译丹麦文版安徒生童话故事而享誉世界文坛。1949年,旅居剑桥5年的叶君健回国,时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巴金向他约稿。1953年,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没有画的画册》出版,以后各分册陆续与读者见面。1958年,叶君健又将《安徒生童话全集》所有译文校订一遍,共16册,于是有了中国第一部《安徒生童话全集》。1978年,这部童话全集再次修订出版。合并为4卷本,成为我国和世界最权威的译本。1997年,叶老在原译文的基础上,又一次重新进行了整理,成为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套《安徒生童话全集》。在《安徒生童话》现有的近百种文字译本中,叶译本被丹麦专家评价为“最好的”:“只有中国的(叶君健)译本把他(安徒生)当作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1988年,丹麦女王玛珈丽特二世隆重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安徒生因为童话创作成就也获得了“丹麦国旗勋章”),这使他成为全世界唯一因为安徒生童话翻译而获此殊荣的翻译家:也是安徒生与叶君健作为作者与译者,因一部作品先后获得同样勋章的唯一先例。
  • 简·奥斯汀经典作品集

    作者: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经典作品集》(精):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女作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本书收录了简·奥斯汀的六部经典作品。本书为英文版。本书收集奥斯汀的所有小说作品,包括《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苏珊夫人》和《爱情和友谊》。《傲慢与偏见》故事围绕贝内特家中几位待嫁女孩婚姻问题展开。作者巧妙地刻画出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的荒谬和迷失,以及经过认识然后洞察真相的过程。毛姆将此书列入“世界十大小说”金榜内。《理智与情感》是奥斯汀写的第一部小说,它属于奥斯汀最富于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小说以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透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奥斯汀的转型之作,仍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是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刺意味也更加浓重。《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奥斯丁生前获利最多的小说,销售速度也比《傲慢与偏见》快。《爱玛》被认为是奥斯汀最成功、最伟大的作品。一个喜欢给人做媒的可爱的姑娘,在为别人安排“良缘”时发现自己爱上了对方。本书结构精微巧妙,喜剧气氛弥漫全书,趣味横生。《诺桑觉寺》除了爱情纠纷之外,小说自始至终还贯穿着对“哥特小说”的嘲讽,因此可谓“双主题”小说。《劝导》奥斯汀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比以前的作品写得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被许多评论家视为奥斯丁最好的作品。《苏珊夫人》和《爱情和友谊》是奥斯汀的两部短篇小说,本书一并收录。本书附有大量精美插图,符合读者审美。   据讲解员介绍,奥斯汀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父亲能即兴赋诗。奥斯汀从小在家阅读父亲收藏的古典文学书籍和流行小说,并练习各种文体的写作。14岁时,她就写成了她的处女作《爱情和友谊》。1801年夏,奥斯汀热恋中的男友不幸去世,使她深陷痛苦之中。翌年,她曾接受一个大地产主的求婚,但第二天早晨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奥斯汀意识到:单纯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何况,自己根本不爱他,怎能共同生活?结果,她终生未婚。简·奥斯汀的小说蜚声世界文坛,在18世纪—19世纪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她的作品中关于年轻女性婚姻和爱情的别具一格的描写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尽管没有财产的妇女的社会出路问题是英国小说中的“老生常谈”,但奥斯汀在其小说中对这一主题却旧题新做,作了独特的喜剧性处理。在名著《傲慢与偏见》里,她曾用戏谑的口吻说班奈特太太的“毕生大志”就是把五个女儿都嫁出去。这部小说著名的第一章描写班奈特太太一听说有个阔少定居在附近,就盘算着如何把一个女儿打发给他。不管是哪一个,任他挑选。这段鞭辟入里的刻画,便是奥斯汀喜剧风格的典范。
  • 西伯利亚的眼泪

    作者:(美)拉塔•塞普提斯

    一段无法复制的幸福时光,一次惊心动魄的寒冷旅程 一幅牵动人心的儿童画作,一份刻骨铭心的父女亲情 这是一本注定会被改编成电影的书 对人性,战争,历史的反思,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是一个叫莉娜的立陶宛女孩的故事: 成长有两端,一端是15岁以前一家团圆的美好生活,一端是15岁以后父亲被投入监狱、自己与其他家人被流放的残酷现实。 命运有两端,一端是神赐予的绘画天赋,一端是寒冷艰苦的囚徒生涯。 画笔有两端,一端是苍白单薄的纸张,一端是美好甜蜜的希望。 于是莉娜开始偷偷作画,画从西伯利亚到爸爸的监狱的路线,希望爸爸能收到地图找到她。 从一端到另一端,她画出了整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小女孩画出的生命地图。在这张图上,有求生的悬崖峭壁上,开着的绚烂小花。 “什么样的女孩会在雪天里站在大路中央?”爸爸说。 “只有爸爸晚回家的女孩才这样。”我取笑他。
  •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

    作者:[英] 安吉拉·卡特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描绘出欲望所催生出的种种暴虐形象,也为自己贴上了“英国战后小说”的大标签。这部小说出版于1972年,是卡特的第六部小说。今时今日,给卡特带来名望的是她重写的一系列经典童话故事,以及她生前创作的最后两部长篇作品,《马戏团之夜》(1984)和《明智的孩子》(1991)。这两部小说中,卡特对两个人物的描写,马戏团中的空中飞人和音乐厅中颇善于惺惺作态的小明星,为她赢得了满堂彩。然而,可以这样说,《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才是卡特留下的真正经典,却也是未得到应有评价的经典。在今天这个虚拟时代,回过头去再看看小说中异彩纷呈、技艺精湛的形象表演,方才体会到,这是一部走在了时代前头的作品。 小说将三部不同的机械,爱情、叙事、社会结构完全拆解,再把所有零件组装到一起,在一瞬间同时完成了对三者的解析。小说中,我们读到了幻想,读到了散发着颓废气息的绚烂,也读到了拼贴和戏仿,什么科幻、惊悚、后现代、流浪、寻根文学、历险故事、色情文学,外加种种政治和社会理论,统统一锅烩。无论就小说形式,还是就其语气和技巧而言,《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都是一次飞跃,其意义之重大,只怕作者本人也是始料未及。 浪漫到令人眩晕,优美到敌我难分,同时又不乏严谨缜密的哲学沉思,精巧之程度超出想象。这部小说既是“挑战死神的双人爱情筋斗”的信徒,同时又是它的仇寇,正因如此,方才永恒。时至今日,虚拟时代正崭露头角,转过头去,再看安吉拉•卡特四十年前已预见到的“瞬间王国”,小说更展现出与当今世界无比密切的关联。 ——阿里•史密斯(苏格兰女作家)
  • 文雅的疯狂

    作者:[美] 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

    《华尔街日报》盛赞“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话经典”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唯一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最终名单的西方书话巅峰之作 出版20年畅销不衰 西方书话权威、殿堂级大师巴斯贝恩代表作 全景描摹古今藏书家群像 向世间爱书人致敬! 《文雅的疯狂》是西方书话权威、殿堂级大师巴斯贝恩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书话的不朽经典,不仅内容宏博,横跨古今,而且篇幅浩大,格局恢弘。它讲述了2500年来,100多位藏书雅痞,对书籍这一个世间最文雅精贵前赴后继的执意追逐,惊心动魄的珍本拍卖,叹为观止的奇闻怪谈,缠绵隽永的书情人事……书中到处都是形形色色、奇奇怪怪,却又万般吸引人的书痴狂人,且一个赛过一个。激情与沧桑同行,文雅与疯狂共舞,只因人类对书籍永恒的爱恋。 外媒评论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话经典!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如果全美只推举一个书痴,则非巴斯贝恩莫属!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对于任何一个对书籍有着严肃兴趣,或是对藏书的疯狂本性有所好奇的人来说,《文雅的疯狂》都是必读之书! ——《纽约时报图书评论》(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文雅的疯狂》里到处都是形形色色、奇奇怪怪,却又万般吸引人的书痴狂人,一个赛过一个! ——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文雅的疯狂》中数量惊人的藏书故事涉及不法交易和恶性竞争,证明即使在数字化时代,书籍依然激发着人类从崇拜到贪婪的浓烈情感。 ——书单(Booklist) 一部气势恢弘,全面完整,精彩绝伦的藏书史与藏书家列传。 ——《费城问询者报》(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 瓦尔登湖

    作者:〔美〕梭罗

    《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在孤独中思索的观念贯穿全书,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瓦尔登湖》不仅有独到的对生活的感悟,对传统习俗的批判,而且有许多对山水自然的形象描绘,情景融合,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阅读本书,会感到身心脱离尘世的喧嚣和功利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本书近年来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向往那瓦尔登湖及其山林澄澈清新的环境,而这正是医治现代病的妙药良方,也是《瓦尔登湖》所具有的价值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 安娜·卡列尼娜(全两册)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套装上下册)》是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之一。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菜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 漂亮朋友

    作者:莫泊桑

    《漂亮朋友》内容简介:十九世纪末的巴黎如同一场假面舞会,成功青睐于道貌岸然之徒。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在退伍后只身来到巴黎,经友人介绍进入《法兰西生活报》当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将权力、财富和名望逐一收入囊中。莫泊桑向来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其文风凝练简洁,而《漂亮朋友》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即使在今天同样令人深思。
  • 漫漫归途

    作者:(美)约翰•格罗根,John Groga

    以《马利与我》一书享誉国际的作者格罗根,在这部优美的回忆录中捕捉到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的本质,这是一个关乎爱、信仰和家庭的故事。 他曾经是个开心的顽童,调皮而叛逆,毁坏邻居家的房子,偷喝圣餐里的酒,和朋友偷偷抽烟,还和女孩们胡混……他不是父母期望中的孩子,而父母的爱也成为了令人窒息的桎梏。于是他离家千里,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他以为这样,心便是自由的了,他便可以无视父母的一切意愿。然而,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在接到父亲病倒的电话的那一刻,他幡然醒悟,世界上再没有这样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可以肆意纵容自己,我们终要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