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珀涅罗珀记

    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听文学大师重讲神话,诺贝尔奖候选人、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最新力作,全球同步推出,十余位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获得者及畅销书作家共同打造“国际出版界的一大奇迹。” “重述神话”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公司发起,包括英、美、中、法、德、日、韩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社参与的全球首个跨国出版合作项目。欧洲媒体将其称之为“国际出版界的一大奇迹。” 到目前为止,已加盟的全书作者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获得者及畅销书作家,如大江健三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齐诺瓦·阿切比、若泽·萨拉马戈、托妮·莫里森、翁贝托·艾科、中国作家苏童等。 如今,其他人都已灰飞烟灭,该轮到我说点儿事了。 在荷马的史诗《奥德赛》中,珀涅罗珀——奥德修斯的妻子、美丽的海伦的堂妹——是以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典范形象出现的,她的事迹也成为各个时代训诫妇女的教科书。海伦遭诱拐后奥德修斯随即踏上了去特洛伊的征程,一走便是二十年。在此期间,珀涅罗珀独自对付着种种流言蜚语,一边操持伊塔卡王国的政务,一边抚养倔强不驯的儿子,同时还得抵挡一百多个求婚人的纠缠。当奥德修斯历经千险、战胜各种妖魔、钻出了诸多女神的寝帐而最终返回故乡后,他杀死了所有的求婚人,同时也没有放过妻子身边的十二个女仆。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巧妙地改编了这个古老的故事,将叙述权交给了珀涅罗珀和她的十二个被吊死的女仆,并发问道:“是什么力量把女仆们推向了绞刑架?珀涅罗珀在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阿特伍德令人眩目、技巧纯熟的重述中,该故事变得充满了睿智和同情心,既生动有趣又发人深省。 这是一部交织着才情与激情的作品,阿特伍德以她闻名遐迩的叙事与写诗的禀赋,给了珀涅罗珀崭新的生命和真切的现实感,也为一个古老的谜作出了解答。
  • 陌生人日记

    作者:让·科克托

    本书是十七个短篇随笔合集。作者主要谈论了灵感、记忆、友谊以及其他许多话题,似乎旨在揭开覆在脸上的面具,与我们坦诚相见。而本书题目也正好恰当地表达了萦绕在作者科克托内心的问题——“我并非你们想象的那样”。
  • Macbeth

    作者:William Shakespeare

  • 笑忘書

    作者:米蘭·昆德拉

    這是一部關於笑與忘的小說;關於遺忘也關於布拉格,書中描述當年在蘇聯鐵蹄之下布拉格人民的生活樣貌,政治上的對立、騎牆派等紛爭……然而,隨著時間過往一切竟只覺得荒謬,當初熱血沸騰的情境也已不復記憶…… 《笑忘書》是一部變奏形式的小說,總共分為七個篇章:1.失去的信件2.媽媽3.天使們4.失去的信件5.Litost6.天使們7.邊界。七個不同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猶如旅程中幾個不同的階段。
  • 惡童日記

    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譯/簡伊玲

    由中國時報開卷周報企畫的【啟蒙假期】,邀請各個不同行業人士,為讀者推薦最佳的暑期課外讀物;其中知名藝人侯湘婷給國中生的推薦書,就是小知堂文化代表作之一--【惡童三部曲】!一座被外軍佔領的「大城市」,日子變得艱難困苦並且受到糧食短缺的威脅。一位年輕婦女因此帶著孿生兒子投靠她的鄉下母親──被同鄉稱為老巫婆的瘋子──也就是孩子們的外婆。這位可怕的外婆不僅不識字、骯髒、吝嗇、兇惡,甚至是一名兇手。她帶著這對雙胞胎一起過活。這兩兄弟彼此從不打架,只是學習生存法則、學習寫作,以及學習殘忍。他們被遺棄在一個遭受戰爭破壞的國家裡──是個既沒有仁慈,也缺乏道德的地方。他們將每天發生的事情仔細記載在一本大筆記裡......。 在一幕接著一幕駭人的短篇情節裡,這本「日記」真真實實地、赤裸裸地以一種尖銳的寓言手法將戰爭與極權統治下,種種不幸的情景呈現在讀者面前。是一齣充滿野蠻、怪異、殘酷的夢魘式寓言故事。
  • 伦敦塔

    作者:威利亚姆.哈里逊.维布朗(英)

    伦敦塔 生性善良又纯洁的洁茵 公主, 在公公利丈夫争夺权力的阴谋中, 陷入一连串的恐惧与忧虑。最后 她自己所坚持的宗教信仰,逼她 步上残酷的断头台……
  • 死魂灵

    作者:(俄)果戈理

    果戈理(1809-1852)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界的奠基人,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俄罗斯散文之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不太富裕 的地主家庭。他所处的19世纪上半期,正是俄国农奴制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1830年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年,第一部浪漫主义故事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引起了当时进步文学界的注意,1835年,发表了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给作者带来了声誉。在描写“小人物”悲惨命运方面的作品中,以《狂人日记》、《外套》最有代表性。1836年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而无情地揭露了官僚集团恣意横行,违法乱纪的丑恶面貌,获得了惊人的成功。1842年发表的《死魂灵》,辛辣地讽刺、暴露了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描绘了一幅丑恶、腐朽的专制农奴制画卷
  • 驳圣伯夫

    作者:[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此书既不是论文也不是小说,而是一部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然后笔锋一转,尖锐犀利。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 性的思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照。书中有近半篇幅笔调与《追忆逝水年华》相似或呼应,是作者思想精华的浓缩,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 福尔摩斯探案集

    作者:阿瑟.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集》(全译本)是柯南道尔侦探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文坛中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主人公福尔摩斯成为大侦探的代称、众人崇拜的英雄,一度令众多侦探小说的主人公黯然失色,同时他也是英国小说中刻画最生动的人物之一。
  • 《堂吉诃德》讲稿

    作者:纳博科夫

    作为一位大师级的导师、批评家和小说家,纳博科夫在对这部西班牙经典名著作了逐章概要讲解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极为严谨的讲稿,充分展示了他对《堂吉诃德》的一系列洞见。一般认为《堂吉诃德》是一部温和的讽刺作品,但纳博科夫认为这种解释纯属陈词滥调,他将《堂吉诃德》视作这样一部作品:描述那位著名的骨瘦如柴的骑士经历一系列残酷事件,却仍葆有荣誉和天真。如同《文学讲稿》和《俄罗斯文学讲稿》,本书让读者跟随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真正富原创力的文学思考者聚焦于西方文学名著的目光,经历一场对经典文本颠覆性解读的冒险。 对幻想主题的精心阐述,多么有力,富有批评性和戏剧性。它是想象力反观自身的洞见。 ——V.S.Pritchett,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这些充满奇妙活力的、特别古怪而可疑的讨论……将引领更多的读者回到《堂吉诃德》。 ——Ronald De Feo,The Nation
  • 约翰·克里斯朵夫

    作者:32开

    《5000词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15:约翰·克里斯朵夫(英汉对照)》是一部描写一位德国音乐天才的长篇小说,被看成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位为实现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而孜孜不倦的音乐家,具有勇敢和毫不妥协的精神。
  • Lolita

    作者:Vladimir Nabokov

  • 追寻逝去的时光

    作者:[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原著,[法]

    《贡布雷》:一个失眠的夜晚,一场永无止境的回忆。在《丁丁历险记》的笔触中,我们进入他最留恋的童年,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乡间小镇——贡布雷。那个马车与汽车世代交替的时代,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好时光;最渴望每晚临睡前母亲的探视,还有阁楼上无法进入的成人世界…… 《在少女花影下》:他不再是躲在贡布雷阁楼的小男孩了。夏日,他随着外祖母来到诺曼底的海边,在大饭店里见识了上流社会的浮华,他遇见画家埃斯蒂尔,对这片海滨有了全新的发现,心灵上的缺口也顿时得到了慰藉,同时海滩上一群巧笑的少女倩影,也开始吸引他的目光,牵动他的思绪与爱慕。他陷入了充满暧昧、甜蜜、嫉妒、苦涩且飘移不定的内心交战,幻想着即将谱出的夏日恋曲…
  •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

    作者:托尔斯泰

    12卷400万字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中文版已出版。巴金老人当年精心收藏的托翁文集珍本中的精美原创插图,也第一次被收录在这套《全集》中。在托尔斯泰辞世94年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次从俄语原版直接翻译的托翁全部小说,也是著名翻译家草婴20载辛勤笔耕的结晶。 书中200多幅精美的俄罗斯画家原创彩色插图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据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介绍,这些插图是从国内仅存的珍本《托尔斯泰文集》里翻拍制作的。这本书原由著名作家巴金所藏,是巴老早年在莫斯科的旧书店里觅得并一直视为珍爱的宝贝。1999年,巴老想把这些书捐赠给上海图书馆。
  • 伊拉龙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鲍里尼

    当伊拉龙在森林中发现一块光滑的蓝色石头时,还以为这不过是一个贫穷的农家少年交上的妈运――也许能用它给家里换一点过冬的肉食,但随着一条幼龙从石中孵化而出,伊拉龙很快意识到,他发现是一个古老历史堪与帝国相比的族类的后裔。 一夜之间,伊拉龙的平凡生活彻底粉碎,他突然闯入一个由命运、魔法、力量组成的危险的全新世界,仅凭手中的一把古剑,和一位老说书的人的指引。伊拉龙和初生的小龙蓝儿要深入险地,对抗凶恶的敌人――他们来自帝国,国王的邪恶无边无际。 伊拉龙能接过传说中龙骑士的依钵吗?帝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他手中……
  •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作者:(英)奈保尔

    1988年,奈保尔第三度周游印度,这次的主题是从他特里尼达的童年生活中所感知的印度,验证对照已是单一实体的印度。近距离观察之后,他所看见的是它如何分解成宗教、种姓、阶级的拼图。对奈保尔而言,这多样性正是印度的力量所在。与前两次游历印度相比较,他的看法又如何呢?最显著的,也许就是奈保尔更加接近或者说成为了一个印度人,也就能更准确地向我们描述印度。
  • 情感教育

    作者:(法)福楼拜

    《情感教育》的第一稿写于一八四三至一八四五年,但福楼拜并不满意,将它束之高阁。一八六四年九月,他着手写第二稿,于一八六九年五月完成。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出身于外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八岁那年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试写过小说和华尔兹舞曲,还跟人学习绘画,但都半途而废。他深深爱上了画商阿尔努的妻子玛丽。玛丽虽不爱丈夫,但恪守妇道。后来,她终于被莫罗的一片痴情所打动,答应与他约会。时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发了革命。莫罗为了这个约会,没有去参加民众的游行。但玛丽因儿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约。绝望之余,莫罗投入交际花萝莎奈特的怀抱。两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儿子不幸夭折。莫罗与出身贵族的实业家当布勒兹交往,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他成为当布勒兹夫人的情夫。实业家去世后,两人准备结婚。但在破了产的阿尔努夫妇的家具拍卖会上,当布勒兹夫人的举动深深刺伤了莫罗的心,于是他与这位贵妇人一刀两断。他万分沮丧地回到家乡,心里尚存一线希望:与一直爱恋他的乡下姑娘路易丝共结连理。可是在教堂的广场上,他恰遇路易丝与他的老同学戴洛里耶举行婚礼。莫罗羞愧难当,返回了巴黎。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傍晚,阿尔努夫人突然来访,两人万分激动,互诉衷肠。她剪下一缕白发留给莫罗作纪念,与他诀别。
  • 诸神的传说:希腊神话故事

    作者:(德)古斯塔夫・施瓦布

    诸神的传说:希腊神话故事(插图本) 想要了解人类文明,我们必须追根溯源回到他们的源头,通过他们最初的神话,史诗,经籍,我们就能把握这个文明的价值准则,从而洞见文明社会的行为内在规范。 西方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文明的核心是由“两希”构成的,一个是希伯莱文化,也就是犹太人创作的《圣经》,它是西方文明进程的灵感源泉之一;另一个是比希伯莱文化更为古老的古希腊文化,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成就很多,但这众多成就的种子都包孕在它的神话史诗中。
  • 自杀的故事

    作者:

    本书是本世纪二十年代意大利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皮兰德娄写的。写的全是再也活不下去的自杀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似乎没有结束,故事的背后总有一双眼睛注视着发生的一切,总有一颗心突突地剧跳着。每一个主人公在结束其生命之后都好象仍旧活着,甚至会露出凯旋的笑容。这使得读者会对自杀产生了深刻的思索。皮兰德娄在小说中说:"当时间之神拍打着每张希望的脸,告诉你什么也不能干时,继续敲门是没有用的,最好是转身走开。"完全可以理解皮兰德娄对死亡的感悟,要驱除掉求生这个极强的自然生物本能,要实现与这个不完美世界作死亡决裂的人性喷薄,对一贯有血有肉的个体,本是极为不易的。它决不是"匹夫匹妇自泾于沟洫"式的负气,而是只有自我意识才能做到的以死亡来抗衡那荒谬的世界。这种抗衡是经过对生死仔细反思后的自我选择。选择生或者选择死事实上仅意味着选择了哪种理想,任何道德评价都是拙劣。这也正是一种人性的独立和张扬…… 本书是从皮兰德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一年的故事》中精选出的21个短篇小说。自杀是人们对生活的爱与恨的表现,在他的笔下,自杀成了一种自卫的武器,一种向命运挑战的悲剧式手段,失败者的最后求助办法,可以从此逃离比死更痛苦的现实生活,应该看成是个人的胜利。因此,他描写的自杀原因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逃避债务与破产,有的是因为精神崩溃;有抗议社会不公正的,有不堪孤独的;有的为爱,有的为恨;自杀者有的是在室内,有的是在户外,有的甚至是在公开场合,但都是在一个比较合理的环境下进行的;自杀者有男女老少,有贫贱富贵,他们采取的方式有的开枪、有的割脉、有的跳楼、有的上吊、有的服毒、有的投海,总之,通过这些人的行为,皮兰德娄不仅把自己的哲理思想和心理原因融化宣示出来,而且把世纪之交的社会病症也都捕捉进来了。尽管皮兰德娄的作品充满自杀的气氛,作者在面对这些人的不幸遭遇时还是充满着同情的,在处理这些人物不可避免地走上自杀之路时,他常常不失幽默地给主人公的行为加上一些喜剧式的情节与讽刺的气氛,让读者在读完作品之后,不致产生心理压抑和悲伤情绪。
  • 狱中记

    作者:王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