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玫瑰的秘密
什么时候繁星在天空四落而散,如同铁匠铺中的火星,然后消逝?毫无疑问,你的时光已经到来,你的狂风在劲吹,遥远,最为神秘而不可亵渎的玫瑰啊! 跟随叶芝的步履,寻找远逝的天真,感悟随时间而来的智慧,窥视生命有限的窄缝出生无限的冥想。我们将远离这阴部的尘世,跟随精灵的脚步起舞…… 当代最伟大的诗人,“爱尔兰的灵魂”、“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将带你领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爱尔兰,骑士、精灵、吟游诗人的精神家园,一个浪漫、爱情、幻想、理智、自然秩序、民间传统相交融的世界…… 本书是叶芝散文性作品合集,展现了爱尔兰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秘密的玫瑰》中的故事围绕着“超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这一主题展开,同时也展现了精神与自然秩序之间的斗争;《凯尔特的曙光》是叶芝所搜集整理出的一部优美的爱尔兰神话传说集;《红发汉拉翰的故事》则是以主人公汉拉汉为线索的民间故事。 -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是俄罗斯当代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的代表作,小说荣获1977年苏联国家奖金。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卫国战争最后一年发生在西伯利亚安加拉河畔的故事。当兵的丈夫安德烈因眷恋妻子、家庭及和平的乡村生活,在伤愈重返前线途中从医院逃回故乡,藏匿于离村子不远的荒山野岭,冒着随时都可能受到国家法律制裁的危险,与妻子纳斯焦娜频频相会,终于使多年不育的妻子怀了孕,时间一久便被村里人看出了破绽,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一次,纳斯焦娜在被人跟踪的情况下,怀着羞愧和绝望的复杂情感投河自尽了,而安德烈听到风声就逃走了。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是俄罗斯当代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的代表作,小说荣获1977年苏联国家奖金。 -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A beautifully crafted and disturbing story of two women victims of the wrath of men. As unforgettable as The Kite Runner, this novel places us in Afghanistan with an open heart' Isabel Allende 'I loved this book - I couldn't put it down and read it in one sitting. It is incredibly moving and a real insight into the madness and suffering of Afghanistan - in particular its women' Fiona Bruce 'Hosseini proves his credentials as a superstar storyteller. This follow up to The Kite Runner will have fans rampaging into bookshops desperate for their copy. Yet again he weaves a masterful story around the lives of two extraordinary and compelling characters brought together in adversity' Mariella Frostrup 'From further east comes, at long last, Hosseini's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in which the universally adored author of The Kite Runner returns with a study of love and self-sacrifice in a modern Afghan family' Sunday Telegraph `The novel offers extraordinarily harrowing insights into the lives of Afghan women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 If he cut his teeth by writing about his countrymen, it is the plight of Afghanistan's women that has brought him to realise his full powers as a novelist' `Hosseini has stuck with his winning formula: compelling, unflashy storytelling centred around two sympathetic protagonists struggling in difficult times ... nothing beats a good story' `Hosseini is at his best in some of his description of the landscape and his account of the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wives, which begins with hostility and slowly blossoms into a concord ...' -
Just Kids
In Just Kids, Patti Smith’s first book of prose, the legendary American artist offers a never-before-seen glimpse of her remarkable relationship with photographer Robert Mapplethorpe in the epochal days of New York City and the Chelsea Hotel in the late sixties and seventies. An honest and moving story of youth and friendship, Smith brings the same unique, lyrical quality to Just Kids as she has to the rest of her formidable body of work—from her influential 1975 album Horses to her visual art and poetry. -
阁楼上的疯女人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站在神父面前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这个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这个疯女人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姻缘。 本书问世前,大多数读者对伯莎这 个疯女人并不太重视,自从有了本书,人们忽而重新发现了一个类别。这些疯女人公然无视“妇道”,花枝招展、野心勃勃、作恶多端、自取灭亡……但本书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告诉我们,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她们将这个疯女人从阁楼上请下来,就是为了抨击父权主义文化对女性的精神束缚。 《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也是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重读了19世纪著名女作家如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艾米莉•狄金森等人的作品,打破了民族、地域与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的疆界,将19世纪的英美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并归纳了构成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传统中一系列重要的意象、象征与隐喻,如天使、魔鬼、月光、水、面纱、蛛网等等。 此书自问世以来,以其激进的批评姿态和对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的全新阐释,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珍藏本)》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 -
新月集
“谁从婴儿的眼中窃去了睡眠?我必须知道……正午时分,孩童的戏耍时间已经结束;池塘里的鸭子沉默无声。牧童在榕树的树阴下睡去了,白鹤庄严而安静地立在芒果树旁的泥沼中。此时,窃眠者进来,从婴儿的眼中偷走了睡眠,飞走了。” 还有比这更优美的文字吗?只有在《新月集》里,我们才能读到这种天真、稚嫩的情趣。一首首诗仿佛具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将我们带到美丽和平的世界;将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中,带入儿童新月之国里,让我们重新唤起儿时的好奇与无边的想象,沉浸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中。 《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阅读这些诗篇,能陶冶性情,净化人格,美化心灵。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反映了作者所生活的国家和土地上大多数人的精神面貌,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向读者传授了生活的真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无论就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它们对后世寓言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今天,伊索寓言已经家喻户晓,常被用来阐述人生道理,不仅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也是成年人茶余饭后阅读的有益读物。 -
潛水鐘與蝴蝶
★2007戛纳大奖电影《潜水钟与蝴蝶》原著 ★用左眼皮写下的生命絮语 ★世界顶级时尚杂志——法国《ELLE》总编辑精彩谢幕 让—多米尼克·鲍比 1952年生,在巴黎求学。后任记者数年。 1991年,出任法国《ELLE》杂志总编辑。 1995年12月8日,突然脑中风。 1997年3月9日,去世。 阅读这本书,再次爱上了生命……每个字都让作者备极辛苦,这里的文字却 是简略如电报体的病床文章。它轻盈如最灵动的幽默、清醒如烹煮中的杏仁、活泼如年轻人第一次赴约的步履。 _艾德蒙?怀特 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本来想死的我,只能靠想象与回忆活下去 我虽然免于一死,却陷在这样的处境里:从头到脚全身瘫痪,意识清醒地封闭在自己的内在世界中,无法和人沟通,只能靠着眨左眼皮,与外界对话。”在书中,鲍比这样写道,“人们按照法语E、S、A……的次序,把一个个字母念出来给我听……一直到我眼睛眨一下,示意就是那个字母,对方就把字母记下来。下一个字母也是照这种方式进行。要是没出 差错,很快就可以拼出一个完整的单词,然后一些句子和片段也渐渐可以看懂。”鲍比就是这样在友人的帮助下,写下过生活的回忆,写下当下生活的感受,写下关于活着、关于死亡、关于爱的思索,所有这些都被收入到这本如生命絮语般的《潜水钟与蝴蝶》当中。 读本书,只知道此书写作的经历——用左眼皮一下一下地选择需要的字母,然后拼成一个次,然后成为一个句子,一个个句子,成段,成章,成书……便足够。 当身体仅仅剩下左眼皮还能眨动时,我们如何让生命依然丰满? 作者身已残疾,不久于人世,但是整日思考的,却不是自己的疾病,也不是自己的“未来”,而是冷静地思索着人来到这个世间所会遇到的一些大问题小问题—— 一些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问题,诸如爱情、信仰、慈悲、良知以及安乐死、福利社会等等,作者在自己的思索中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有忧虑,有嘲笑,有悲伤,有欢乐,还有愤怒,但是,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巨大的乐观与豁达,从而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 1997年1月,我们便知道了一个叫鲍比的男子,我们只是知道,这本他一生最后一本书——也是他唯一的一本书,是用他全部的生命写就了。3月7日,这本书法版问世。两天后,他离开了人间。我们遗憾:不能将中文版及时让人见面。6月,纽约英文版出版。7月,伦敦英文版出版。8月,德文版……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个民族的人在阅读这本简短的文字。2007年,戛纳大奖公布,《潜水钟与蝴蝶》赫然在榜。 [媒体评论] 一本给绝望者以光明的不可思议的图书,一本让人类变得更加坚强的图书,一本伟大的图书。 ——《纽约时报》 阅读这篇最不寻常的故事, 我看到一个勇者内心的光明。他留给我们的最后礼物是无可比拟的。那是一则令人心碎却又壮丽、庄严的证言,见证了人类精神的令人心疼的美。 ——《死亡的脸》作者 许尔文·努兰 这个故事,出自一名深沉空间的探索者,令人着迷。这些话语,出自一个禁锢在毫无知觉的肉体里的心灵,看不见丝毫自怜或伤感,令人心醉。这本书,令人不能忘怀。 ——安卓·魏尔 一名禀赋独特的作者,完成了这篇令人心碎的故事,痛苦转化为创意,人类的绝望转化为文字的奇迹。 ——艾利·威索(作家) 在这本书里,鲍比在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旅行,沿途一路品尝美味,向我们展示 “一个好象被泡在一桶甲醛里的人”,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亚马逊网站 阅读这本书,再次爱上了生命……每个字都让作者备极辛苦,这里的文字却不是简略如电报体的病床文章。它轻盈如最灵动的幽默、清醒如烹煮中的杏仁、活泼如年轻人第一次赴约的步履。 ——艾德蒙·怀特(作家) 让—多米尼克·鲍比非同寻常的故事,见证了人类想象力的丰沛,也见证了激发无限勇气的坚韧意志。《潜水钟与蝴蝶》势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甚至任何时代,最杰出的文字。 ——辛西雅·欧琪克(作家) -
怎樣製造一顆核子彈
「巴納比是揭示恐怖份子真正威脅的不二人選......。未來的發展的確令人擔憂」--《衛報》(Guardian)「一本適時出現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入門書。」-- 《經濟學人》(Economist)「對無知的可怕後果提出警告......。一本直接了當又不歇斯底里的入門書。」-- 《獨立報》(Independent)當一個社會可能受到核子、生物、化學武器攻擊時,必須要讓公眾充分瞭解他們所冒的風險與能夠保護他們的措施。錯誤消息的氾濫,增加了公眾的恐懼,更使得政府倉促地執行反恐政策。這不僅會降低反恐的效率,反倒利於恐怖組織,更會削弱民主制度。 《怎樣製造一顆核子彈》的目的,在於提供正確的資訊,讓人們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有正確的瞭解,從它們是什麼,誰擁有它們,使用哪種裝載砲彈,製造時所需的人員、設備和材料,到對政治人物、科學家、工業界、國防部官員和軍隊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畫中角色的分析。同時也論及某國進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畫時會對國際社會造成的衝擊,以及因應之道,並分析反恐政策及其成功可能性。 -
埃涅阿斯纪
维吉尔的主要作品是《埃涅阿斯纪》(以下简称《埃纪》)。早在他写《牧歌》(6.3)时,他就曾动念要写史诗,到写《农事诗》(3.8—39)时,他已决定要写,并以屋大维为中心人物。还在他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期待,抒情诗人、麦克纳斯文学小组成员普洛佩尔修斯(Propertius)在《哀歌》(2.34)里写道: 罗马的诗人们,还有希腊的,你们让路; 一部比《伊利亚纪》更伟大的作品正在创造。 公元前二六—二五年,屋大维正出巡西班牙,写信给维吉尔要他把“初步计划或有代表性的段落”寄给他。他大约从公元前三〇年他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写作,直到公元前十九年去世,才完成初稿。他准备再用三年时间退隐到希腊和小亚细亚进行修改,然后研究哲学,但没有如愿。在他离开意大利去希腊之前,他曾嘱咐友人瓦留斯,如果他发生什么意外,就把这部史诗焚毁。他死后,瓦留斯和图卡作为遗嘱执行人,遵屋大维之命,把它整理出版了。 《埃纪》共十二卷,按故事说,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各六卷。也有人把它分成三部分,各四卷。分成两部分的理由是前半仿《奥德修纪》,写埃涅阿斯的流浪;后半仿《伊利亚纪》,写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的战争。分成三部分的理由是第一部分以特洛亚的陷落和狄多的悲剧为中心;第二部分是过渡,写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结盟,准备战争;第三部分写战争。从故事结构看,固然可以分成几块或几片,但是中心人物还是一个,贯串始终,故事本身还是有连续性的。 故事按史诗的规格要求,从中间开始(in medias res),而不从开天辟地(ab ovo)(贺拉斯:《诗艺》。)说起。史诗一开始,特洛亚人已经过七年海上漂泊,正离开西西里往北向意大利进发。但尤诺同他们作对,命令风神刮起大风,把他们吹到了南面的迦太基。迦太基女王狄多热情款待他们。埃涅阿斯的母亲,女神维纳斯也不想让儿子再流浪而希望他在迦太基定居下来,因此叫自己另一个儿子小爱神丘比特促使狄多对埃涅阿斯产生爱情。在筵席上,狄多请他讲述他七年来的流浪经历。 卷二卷三倒叙埃涅阿斯从特洛亚失陷到抵达迦太基的经过。卷二写特洛亚的沦陷,希腊人用木马计进了特洛亚,一场血战,老王见杀,埃涅阿斯背着老父,携着幼子,妻子跟在后面,逃出城去。中途妻子失散牺牲。这卷写的是发生在一夜之间的事。卷三写他七年漂泊,写他处处想安家立业,写他的迷误和祈求神的指点,写他所历的艰险以及父亲在西西里的去世。他在几处都遇到特洛亚战争的幸存者,勾起他痛苦的回忆,而以他遇到赫克托尔的遗孀安德洛玛刻和她的丈夫赫勒努斯一段最为动人。 卷四写狄多和埃涅阿斯的恋爱和结合。但是尤比特遣神使去警告埃涅阿斯不要忘记建立家国的伟大使命,要他立刻离开迦太基。他决定牺牲个人的安乐,向狄多陈述必须离去的理由,并断然登舟而去。狄多再三设法想把他留住,但未能成功,她在悲恨之中饮刃自焚而死。狄多之死引起过历代读者的同情之泪(包括青年时代的圣·奥古士丁)。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一处明白地说过埃涅阿斯也同样爱狄多。 卷五,特洛亚人又回到西西里,在这里举行了赛会,祭奠埃涅阿斯的亡父安奇塞斯。一起流亡的特洛亚妇女因为长久找不到安身之处,怕再继续过流亡生活,绝望之中,开始焚烧船队。火被尤比特扑灭。埃涅阿斯决定让不愿再流亡的人留下,其余的继续跟他去寻找意大利。中途,舵手帕里努鲁斯堕海身亡。 卷六,特洛亚人终于到达了意大利。他们在枯迈(在今那不勒斯以北不远,至今有一个山洞,传说是埃涅阿斯下地府的入口。)登陆。埃涅阿斯遵照赫勒努斯(3.441ff.)和父亲(5.722ff.)的嘱咐,去找女先知西比尔。西比尔带他下到地府(这情节仿《奥德修纪》,又为但丁所用,并以维吉尔为向导。)会见亡父,他的父亲指点给他看他的后裔——罗马国家的一系列缔造者。埃涅阿斯回到地上,决心更加坚定。在地府,他遇到帕里努鲁斯、狄多、代佛布斯,再一次经历了过去的痛苦,暗示过去的痛苦已成过去,要向前看,要前进。 卷七,埃涅阿斯一行继续沿海岸北行,抵达第表河口。拉提努斯王热烈欢迎他们,他认出埃涅阿斯就是神所说的、注定要和他女儿结婚的那个异邦人,于是答应了婚事。但他女儿已同图尔努斯有婚约,尤诺又从中挑拨,挑起了战争。全卷以列举图尔努斯一方的意大利诸将领的阵容结束。 卷八写埃涅阿斯到未来的罗马城址上居住的阿尔卡狄亚王厄凡德尔处去求援。厄凡德尔引他参观了他的都城,展示了未来的罗马城,并派他的儿子帕拉斯率军援助埃涅阿斯。维纳斯恳求她丈夫伏尔坎为埃涅阿斯造一面盾牌,其上镂刻着罗马历代大事直至屋大维时代,目的在鼓励埃涅阿斯作战。其中伏尔坎锻造盾牌一段十分精彩。 卷九,当埃涅阿斯去求援之际,特洛亚营寨被图尔努斯包围,特洛亚两名武士突围去找埃涅阿斯,半路牺牲了。图尔努斯杀败特洛亚人,只身闯入营寨,寡不敌众,跳入第表河逃脱。 卷十,埃涅阿斯由帕拉斯陪同回到营寨,在交战中,图尔努斯杀死了帕拉斯,剥下他的剑带作为战利品。埃涅阿斯在盛怒之下杀死了许多敌人,暂时获胜。 卷十一,埃涅阿斯准备帕拉斯的葬礼,双方达成停战协定,各自埋葬阵亡将士。这时拉丁阵营有反战情绪,图尔努斯表示要和埃涅阿斯单独决战。这时,埃涅阿斯发动进攻,战事又起。女英雄卡密拉来支援图尔努斯,战死,拉丁军大败。 最后一卷写图尔努斯再次要求与埃涅阿斯单独决斗。双方明誓立约。但鲁图利亚人破坏约定,发动进攻,埃涅阿斯受伤,一场大战又爆发。维纳斯把埃涅阿斯的伤治好,他又投入战斗。双方杀人如麻。这时在天上的尤比特要求尤诺不要再阻挠特洛亚人,他们达成协议,让罗马人和拉丁人联合。埃涅阿斯在追赶图尔努斯时把他刺伤,本想不杀他,但见到他佩带着帕拉斯的腰带,怒从心起,终于把他杀死,结束了战争。 《埃纪》从形式上说是史诗,有动作,有英雄,但从性质上说,它同荷马史诗很不一样。有人称它为“废墟文学”(Trümmerliteratur)和“建设文学”(Bauliteratur),指出它与荷马史诗不同的一个方面,它不是歌颂英雄行为和流浪冒险的。有人称之为“遵命文学”(commandperformance),它确实是配合屋大维提倡斯多噶道德和复兴宗教的政策的,因为恢复宗教信仰,信奉罗马神祇,可以箝制思想,而歌颂罗马创业的艰难和今天的强大,也可以鼓励“爱国主义”。燕卜荪说:“蒲伯(Pope)说,甚至《埃纪》也是‘政治吹嘘’(political puff);甚至诗中朦胧如梦的、无所针对的、普遍存在的忧郁也是故意制造的,来支持奥古士都。”(William Empson: Some Versionsof the Pastoral, Chatto & Windus, 1935, p.3.)为什么要写得忧郁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艾仑·波(Poe)曾证明,忧郁是最富于诗意的情调。”(同上书p.13。)也就是说维吉尔的史诗完完全全是为政策服务的,连其中的情调,即使不是假的,也是一种手法。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史诗是为政策服务的,但情调完全是诗人独有的,这只要比较一下当时一些同样歌颂屋大维的诗歌就会明白,甚至可以说对屋大维是有所批判的,这点下面还要谈到。 艾略特认为这首史诗是“古典作品”的标本,因为它有两个特点:历史感和思想的成熟。(T.S.Eliot: What isa Classic? Faber & Faber, 1945.)更多的文学史家和评论家都同意《埃纪》是一首民族史诗,罗马事实上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与希腊城邦的分散局面不同,罗马人有一个大一统的感觉。主人公也和希腊史诗中的英雄不同,“英雄”的概念改变了,希腊史诗的英雄一切行动都出自个人打算,阿奇琉斯因个人恩怨而决定参战或不参战,奥德修斯历尽艰险,表现的是个人才智,回家的目的是达成个人的家庭团聚;而埃涅阿斯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新民族、新国家,个人幸福(愿意死在故国、屡屡不愿前进、狄多的插曲)必须经过斗争而牺牲掉,他不是个人英雄而是民族英雄、领袖、组织者和民族象征。他象征屋大维所提倡的道德,有些行动甚至是以屋大维的行动为蓝本的,例如他身上体现的虔敬(pietas),一是敬神,服从神意,一是对人群(家族、民族)的责任感,由此衍生出他经历的千难万险和种种流血牺牲的动作。因而他不像希腊史诗英雄那样有个性,相反他必须泯灭个性,他可以说是一个不是英雄的英雄,即与以往英雄有所不同的英雄。他是神的工具,神的意志的执行者,个人意志必须服从神也就是命运的意志。《埃纪》中的这种使命感是希腊史诗或希腊化时期的史诗所没有的,而成为维吉尔以后欧洲史诗的基本内容,所以说维吉尔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一个中心的、关键的地位。 但《埃纪》和荷马史诗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情调,它充满疑虑不安、悲天悯人以至忧郁,使他成为一个如前面提到的“万事都堪落泪”的诗人,(凡有可以一掬同情之泪的地方,维吉尔从不放过。如9.480ff.,欧吕阿鲁斯的母亲千辛万苦随儿子逃离特洛亚,不想儿子竟战死,维吉尔费了些笔墨描写她如何哭悼。10.758,尤比特在天宫里看到双方这种无谓的疯狂的杀戮,看到这些总有一天要死的凡人受这么悲惨的折磨,很是怜悯他们。维吉尔也同样不放过一切强调命运的机会,例如10.706写密玛斯与帕里斯同日生,但一个死在故土,一个却死在异乡,都是命中注定的。)而荷马史诗则是乐观、勇武、率直以至凶狠。这原因也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思想的成熟”吧。正因为他多思,所以他才多愁,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在思想感情的深度方面超出所有他同时代的诗人。贺拉斯的社会讽刺诗,普洛佩尔修斯、提布鲁斯、奥维德的爱情诗,相形之下就显得十分浅露。丁尼生(Tennyson)的《致维吉尔》一诗有两行说得很好:“人类不可知的命运使你悲哀,在你悲哀之中有着庄严,”点出了他的特色。 他的这个特色也可用人情味来说明。十九世纪英国批评家阿诺德盛赞维吉尔和莎士比亚是两个最能给人带来“甜蜜与光明”的诗人。(MatthewArnold: Culture and Anarchy, chap. 1.)他说他们“灵魂里最突出的是甜蜜与光明和人性中最具人情的一切”。不管我们对人性论持什么不同的看法,维吉尔的“人情味”是实际存在的。史诗的情调和早期作品一样有时使人联想到陶渊明。萧统《陶渊明传》说他“以为彭泽令……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在《埃纪》卷三里,安德洛玛刻临别送阿斯卡纽斯几件衣物,对他说:“你是这样像我的孩子阿斯提阿那克斯,现在只有你能使我想起他的容貌来。”在卷十二里,诗人在描写战争的百忙之中特意写一个被图尔努斯杀死的青年,“他原来以捕鱼为生,家里很穷,但从来不想依附什么权贵,他的父亲种几亩租来的田地”。维吉尔怕战争,陶渊明也有“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的诗句,异患也就是兵灾凶厄。两人也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种人道的、人情的、向往小康的精神状态,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有雷同之处,很值得研究,也正是这种思想贯串此后的欧洲文学,直到今天。 维吉尔虽然师法荷马,但结果可以说改变了史诗的性质,因此不能以荷马的特色要求维吉尔。早在三百年前,德莱顿曾做了如下的公允的比较:“维吉尔气质安详、稳重,荷马狂暴、激动、充满了火。维吉尔的天才在思想得体,文字多采,荷马则思想迅速,语言自由。”“我们这两位诗人在气质方面既如此不同,一个火暴、血性高,一个滞涩忧郁,这就使他们各有不同的卓越之处。”他们塑造的英雄,“阿奇琉斯暴烈、急躁、报复心重……埃涅阿斯则忍耐、考虑周详、关心他的人民、对敌人仁慈、永远服从天命”。(Prefaceto the Fables.) -
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
本书收集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两部诗集中所有的作品。前者共计161首诗,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正如诗集初版时广告的说明和评论:《恶之花》“在于勾画现代青年的精神骚动史”、“表现现代青年的激动和忧愁”。而后者共收有散文诗50篇,继承了《恶之花》的特性,表达了对肮脏而畸形的现实社会的鞭挞。 -
小妇人
马奇家的四姐妹——乔、梅格、艾美、贝思个性不同,然而个个都是生活的艺术家。圣诞节之际,她们都努力想做个好女孩,当然,她们并不总是成功,欢笑和眼泪交替出现在她们快乐的生活中。新的一年里有很多麻烦和困难,然而,四个天使般的“小妇人”用她们的梦想与执着装点着各自的生活…… 这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小说受到当时的大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强调了个人尊严与自立自律的观念;内容平实却细腻,结构单纯而寓意深远,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
十日谈
《十日谈》对后世的文学家影响深远,莎士比亚《辛白林》、济慈《伊莎蓓拉》、拉封丹《故事诗》等均取材于《十日谈》,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玛格利特·德·那伐尔《七日谈》则借鉴了其框架结构与艺术构思。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推荐的“世界名著100种”书目。入选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书目。 -
红与黑
《红与黑(普及本)》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普及本)》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 -
昆虫记
红蚂蚁 把鸽子带到几百里之外的地方,它会回到自己的鸽棚;燕子在非洲过完 冬后,能穿越茫茫的海洋重返旧巢。在这漫长的归途中,是什么在为它们指 引着方向呢?是视觉吗?《动物的才智》的作者图塞内尔认为,旅行者鸽子的 向导是视力和气象;这位睿智的观察家对玻璃罩内动物标本的了解恐怕不如 他人,但对于活跃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却了如指掌。他说:“在法国,鸽 子根据经验,知道寒冷来自北方,炎热来自南方;干燥来自东面,潮湿来自 西面。这些气象知识足以帮助它认定方向,并指引它飞行。把一只鸽子装在 篮子里,盖上盖子,从布鲁塞尔运到图卢兹,途中它自然无法看到路过的地 貌,但却没有人能阻止它感受大气的热度,并就此推断出它是在前往南部。 等它在图卢兹被释放的时候,早已知道要回巢就得往北飞,直到周围空域的 平均温度与它居住地的温度相似时才停下来。就算它没能一下子找到旧居, 那也只是因为飞得稍稍偏左或偏右了一点。但不管怎样,要不了几个小时由 东向西的搜寻,它就能纠正这个小小的偏差。” 图塞内尔的解释非常有吸引力,可惜它只适用于南北向的移动;对于等 温线上的东西向移动,它就行不通了。并且,它还无法推广到其他动物身上 。看到猫儿穿过初次见到的迷宫般的大街小巷,从城市的一端回到另一端的 家,我们决不能说这是视觉在指引,更不能归之于气候的影响。同样,指引 我那些石蜂回家的也绝非它们的视觉,尤其是当它们在密林深处被释放的时 候。石蜂飞得并不高,离地面才两三米,根本无法鸟瞰地形的全貌从而绘制 地图。再说,它们干吗要鸟瞰地形呢?它们只不过犹豫了一小会儿,在实验 者身边转了几个圈,就立刻朝蜂窝的方向飞去;尽管有树遮枝挡,尽管有丘 高陵耸,它们还是能沿着离地面不高的斜坡飞越过去。视觉使它们避开了各 种障碍,但并没有告诉它们应该往哪个方向飞。至于气象,就更没有起到什 么作用:才几公里的距离,气候根本就没怎么变化。对冷、热、干、湿的感 觉,并没有给我的石蜂什么启示,因为它们才出生几个星期,是不可能从中 得到启示的。即使它们很有方向感,可由于放飞地的气候和蜂窝的气候是一 样的,因此它们也不会知道该往哪儿飞。对于所有这些神秘的现象,我们只 能给出一种同样神秘的解释,那就是:石蜂具有某种人类所不具备的特殊感 觉。谁都不会否认达尔文那毋庸置疑的权威,他也得出了和我一样的结论。 想了解动物对大地电流是否有感应,想知道它们在磁针附近是否会受到影响 ,这难道 …… -
金银岛 化身博士
金银岛化身博士,ISBN:9787020045945,作者:(英)斯蒂文森 著;荣如德 杨彩霞 译 -
戴眼镜的女孩
没有人会戴着眼镜跳舞 我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 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 所有锐锐利的线条, 人的分明轮廓、物的棱角边缘, 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晕; 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 所有的声音被过滤, 渐渐低沉,渐渐温和。 整个世界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 那么软,那么大 让我深陷其中,满足得入眠 -
彼得·潘
《彼得·潘》这个童话,讲的是彼得·潘和孩子们的冒险故事。这本书文风优美,情节有趣,仿佛《爱丽丝》的续篇,风格也和它一脉相承。但是,这本书终究是“写”出来的童话,比起卡罗尔那本“讲”出来的著名童话,还是要逊色许多的,斧凿的痕迹也太深。如译序所言,如果不读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彼得·潘》也不过是个“单纯的儿童故事”罢了,但正是这最后一章才起了点睛的作用。 詹姆斯·巴里一生为孩子们写了许多童话故事和童话剧,而《彼得·潘》则是他的代表作,其影响最大。 巴里迁居伦敦后,住在肯辛顿公园附近,每天上下班都从那儿路过。一天,他看见有几个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们用树枝盖小屋,用泥土做点心,还扮作童话中的仙女和海盗。这游戏吸引了那位黑胡子的作家。他站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后来,一个胆大点的孩子问他愿不愿意跟他们一起玩,于是黑胡子作家高高兴兴地加入孩子们的游戏,一直玩到天黑。在回家的路上,巴里才发现原来这些孩子都是他的邻居,其中最活跃的那个男孩叫彼得。后来,孩子们从家长那里听说巴里是个作家,他正在写一个剧本,叫《彼得·潘》,便把他围住,要他讲《彼得·潘》的故事。等巴里讲完,他们才知道自己一个个都在故事里了。后来,巴里把这些小朋友都称为他创作的合作者。《彼得·潘》公演时,孩子们每人还分到五个便士的稿费呢! 《彼得·潘》在伦敦公演后,在观众中引起很大轰动。后来,又把它改为童话故事,并被译成多种文学传到国外。以彼得·潘故事为内容的连环画、纪念册、版画、邮票等风行欧美各国。自从《彼得·潘》被搬上银幕,每年圣诞节,西方各国都在电视上播放这个节目,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