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作者:Gabriel Garcia Marqu

    (Book Jacket Status: Jacketed)The brilliant, bestselling, landmark novel that tells the story of the Buendia family, and chronicles the irreconcilable conflict between the desire for solitude and the need for love—in rich, imaginative prose that has come to define an entire genre known as "magical realism."
  • 格林童话

    作者:(德)格林兄弟

    从前有两兄弟,他们互相敬爱,小时候,一个曾经向另一个说:“我们永远不分开。”另一个也答应:“死才能把我们分开。”实际情况真是这样。他们姓格林,哥哥叫雅各,弟弟叫威廉。他们都是善良和气的人,爱花,爱书,爱人类。他们尤其爱他们的德意志祖国,爱自由,爱真理。 格林童话不单单是为儿童写的书,在当今社会,陶冶成年人的情操也是取之可道的。 从这本书里你可以把心灵重新简单化,回归本来的纯真。
  • 伊利亚随笔选

    作者:[英]查尔斯·兰姆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Carles Lamb,1775~1834)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人,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文风含蓄迂回之余,亦不失情真意切,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正如三十年代我国作家梁遇春所言:对丁心灵的创伤,兰姆是一剂“止血的良药”。 这部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文学经典里的某些篇章,竟同布迪厄的看法不谋而合,这为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和民族背景下验证布氏理论的“普适性”提供了有趣的案例。 本书选录了《伊利亚随笔》中的主要作品,包括《南海公司回忆》、《除夕随想》等诸多名篇。著名翻译家刘炳善先生的译文精到而隽永,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兰姆独树一帜的文字魅力。本书所配的二十多幅插图,出自英国著名画家谢帕德(Ernest H.shepard)手笔,极具收臧价值。
  •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一位越南出生、家境贫寒的法国女孩遇见了一位华侨巨贾之子,双双堕入爱河。演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极端爱情。然而这爱情却遭到各方面的阻挠。女孩所在的中学在家长的压力下几乎把她从学校赶出去。女孩的寡母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因对方是中国人而心存芥蒂,而中国情人的父亲更因对方是洋人,门不当户不对,不予应允,甚至以死相逼……
  • 圣经的故事

    作者:(美)亨德里克・房龙

    本书的赏析文字通过画面故事综述、艺术家生平及艺术风格介绍,深入阐释圣经故事。255种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精品,用珍贵文物及权威考古发现,破译神秘的圣经故事。这是美国大作家房龙饱受赞誉、传读不衰的名著,以同时代民办其它文明的事件,演绎圣经故事背后的浩大人类历史。168幅世界名画图释圣经故事,古今艺术大师倾其毕生才华演绎的圣经故事,房龙用朴素睿智、宽容的声音讲述这个古老的故事,以及人类的文明进程。《圣经》博大而神秘,但房龙决心让这部书连普通人都能看懂。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写给汉斯杰和威廉的话: 这是《圣经》的故事。我写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你们应该对《圣经》有更多的了解。我又实在没法告诉你们,到哪里才能找到我要你们掌握的那种知识,当然,我可以要求你们阅读原本的《圣经》,但是我不能肯定你们是否真会去读。有些人相信,这部圣书是专门委托给他们的事情。许多年来,像你们这个年经纪男孩,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庄严面容和令人难以亲近的态度而吓跑了。然而,如果不知道这些故事,你们就不能算接受过完善的教育。而且,在你们人生的某一段时间里,可能非常需要蕴藏在这部古老编年史的智慧。 几千年来,这部书一直是人们最忠实的伴侣。其中有几章写于2800年前,其他的则晚近多得多。许多个世纪以来,《圣经》几乎是你们的祖先所拥有或所爱读的唯一书籍。他们把它铭记在心。他们使摩西律法成为世间至高无上的法律。后来,随着现代科学时间的到来,在两种人之间发生了冲突,其中一种人认为这部书是从神那里来的,而另一种人只是把它当作某些历史事件的记录。这些冲突进而引发了残酷的战争。有一段时间,许多由衷地憎恨《圣经》,其程度决不亚于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对《圣经》的热爱和敬仰。 关于这些,我不会再说什么。 我不是在对你们说教,也不是在为一项事业辩护,或对它进行攻击。我只会告诉你们,在我看来,你们应该知道这些东西(上天不许我强求别人同意!) ,这会使你们的生活充满理解、宽容和爱,而这是善的、美的,因此也是圣洁的。 关于《旧约》的故事,写起来相对来说容易些。这个故事讲的是居住在沙漠的某个部族。他们在多年流浪之后,终于占领了西亚一个小小的角落,在那里定居下来,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接下来就是《新约》了。讲《新约》 是很难的。《新约》的中心人物只有一个,讲的是拿撒勒村的一个淳朴的木匠,他奉献出了一切,却对生活一无所求。可能有别的故事比耶稣更有趣,但我从来没有读到过。所以我将就我所知,非常简单地叙述他的生活,一字不多,一字也不少。因为,我确信,他会乐意让我用这种方式来讲他的故事。
  • 永不安宁的心

    作者:〔奥〕茨威格

    他,就在你心中最感动的地方,茨威格,被高尔基誉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他的“那种惊人诚挚的笔调,那片对于女人的超人的温存,那派对于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表现力,把我深深的打动了……”
  • 还乡

    作者:哈代

    《还乡》主要内容:青年克菜姆厌倦了巴黎的都市生活,怀着开办乡村小学的美好希望,返回故乡埃顿荒原。没多久他结识了美丽的姑娘尤斯塔西雅。尤斯塔西雅心高气傲,厌恶荒原单调的生活,一心向往都市的繁华,为此她毅然抛弃了原来的情人,转而主动追求克莱姆,希望能通过他把自己带往巴黎。他俩的婚姻遭到了克莱姆母亲的反对,于是他们在婚后搬出母亲家。后因尤斯塔西雅的过失,克莱姆的母亲不幸死亡,这一秘密最后被克莱姆发现,于是爆发激烈争吵。尤斯塔西雅眼看去巴黎的梦破灭,又去找老青人帮忙出走。在一个风雨之夜,他俩一起跌入了湍急的河流中……。
  • 福克纳随笔

    作者:[美]威廉·福克纳

    本文集收录福克纳所有成熟的文章、演说词、书评、序言以及有意公开发表的信函。大多数的篇页是他创作后期的产物,其中许多反映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所增强的公众人物的责任感。虽然有些文章为了金钱上的需要不得不在限期之内赶出,却绝非草草写成的应景作品。对于觉得自己没有兴趣的题目或是他认为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务,他是绝不接受的。从这本非小说性的文集的每一个篇页,都可以窥见作为艺术家以及作为人的福克纳的某个方面。这些篇页,在向我们显示出这位极其热诚、异常复杂、非常隐秘的作家在职业生涯的后四十年愿意向公众揭示的耶些部分的同时,也使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厂解他的为人与他的作品。
  • 埃涅阿斯纪

    作者:维吉尔

    《埃涅阿斯纪》是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本初版于一九八四年三月,这次趁将其收入《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之机,又对全书进行了审读,所查少量论误均作了挖改处理。序文详细介绍了维吉尔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一篇出色的学术论文,特予保留。
  • 抒情诗的呼吸

    作者:〔俄〕帕斯捷尔纳克,〔俄〕茨维塔耶娃,〔

    本书收录了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作家里尔克之间数十封珍贵的通信。信函中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讨论,也有对彼此创作的交流。这些书信,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诗史上的一段珍闻,还可以让我们一窥三位大诗人心灵的一隅。
  • 卡夫卡口述

    作者:(奥)卡夫卡口述,(捷)雅诺施记录,赵登

    《卡夫卡口述》由卡夫卡口述,他的弟子古斯塔夫·雅诺施记录,也称《卡夫卡对我说》或《卡夫卡谈话录》。在德国文学史上,这《卡夫卡口述》被誉为唯一可以同《歌德谈话录》媲美的谈话录。这《卡夫卡口述》全面反映了卡夫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从中可以看到这位貌不惊人的“鬼才”的许多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卡夫卡这个不幸的犹太人,由于自己的血统而深深感觉着是被排斥于人类世界之外的“无家可归的异乡人”,他以陌生的眼光和惊讶的神情观察人类社会,发现了这个亲亲热热、熙熙攘攘的社会表面,掩盖着一种可怕的东西,人人参与其中丽又人人受其控制。 于是他满怀恐惧,发出惊叫,这种惊叫被称为“现代启示录”,卡夫卡也一跃而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从而获得了传奇性色彩。
  • 读书年代

    作者:(法)安妮·弗朗索瓦

    只有巴黎会产生这样一本书。 这是安妮•弗朗索瓦五十年读书时光的回忆录。从记事起,安妮就生活在一群为书痴狂、将阅读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巴黎人中间。一年夏天,弗朗索瓦家所在的公寓失火,母亲是最后撤离火场的人:穿着睡衣,腋下还夹着一本书。后来,作为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编辑,安妮在阅读中度过了自己大部分职业生涯 ,与书发生了许多奇妙的际遇,也积累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和话题。 只要读书,就有怪癖。在一个热情、调皮、温柔的书痴笔下,与书有关的每件事都很有趣,也都无可避免地产生令人抓狂的问题。而读书不仅是智力的、并且是感官的经历,有色彩和声响,气味和触感,肌肉和神经,记忆与遗忘,是关于心灵、时空和生命的热情诗。 安妮•弗朗索瓦不是藏书家,只是一个纯粹的爱书人。她来自一个儿童以读书作为主要娱乐的年代,阅读对她来说是最无害的游戏,而她也始终保持着业余爱好者的精神,对书的热爱如孩童喜欢糖果般纯真自然。 ★编辑推荐 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谁。 书会入侵读者的房间,卷入他的爱情、家庭、友谊、职业交往……而一个人的藏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自传,关于他归属的部落,他围绕着书构建的整个生活。 本书是一个巴黎书痴所有与书有关的幸福回忆。最亲爱的朋友在这里遇见彼此。 安妮•弗朗索瓦的笔触是轻盈的、有趣的、敏感的,无论触碰、抓挠或抚摸都具有同样的精度。在她笔下,中年的沧桑与孩童的热情富于魅力地融为一体。
  • 亲爱的邦尼

    作者:吉尔·道森

    人生可以这样, 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结局。 二战期间,是动荡不安的童年; 二战结束,是支离破碎的成年。 她出生在伦敦东区的贫民窟,却渴望成为自己人生的女王。 她用此生唯一得到的礼物—— 一只戴着祖母亲手缝制的防毒面具的小兔邦尼, 对抗贫穷、堕落还有恐惧,以及爱情那令人心碎的时光。 一切才刚刚开始……
  • 作家看人

    作者:[英]奈保尔

    在奈保尔令人赞叹的五十年职业生涯中,他的写作一直致力于追求真实,这赋予了他的作品一种独一无二的明晰性与才华。在《作家看人》(A Writer's People)中,他对我们思考、观看与感知方式的探索,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明晰,并掺进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 这部非凡的著作所反映的,是一个知识分子深深涉入的那种“严肃认真的旅行者”所面对的同化带来的挑战,对这个旅行者来说,单一的世界观是不可能存在的。奈保尔在本书中写了古典的时代——我们还保留着的,我们已经遗忘了的——以及最近的过去。人物类型各异,比如甘地、德雷克·沃尔科特、福楼拜等,在他富有同情心的笔下都被细细描摹,同样被细细描摹的还有他在特立尼达的早年生活,他家族史中的沉默,以及安东尼·鲍威尔与弗朗西斯·温德姆在他初涉文学圈时所扮演的角色。 部分是沉思录,部分是回忆录,文笔兼具优雅与揭示性,《作家看人》以一种饱含温和、幽默与感情的特殊洞察力,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当代最伟大作家之一的心灵。
  • 呼啸山庄

    作者:[英国]艾米莉.勃朗特

    艾米莉•勃朗特,英国文坛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二姐。《呼啸山庄》是她毕生唯一力作,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 小说主人公希刺克厉夫与收养他的庄园主的女儿相爱,却因社会地位悬殊不能结合。数年后希刺克厉夫再回到庄园时,便对夺走他爱情与幸福的人进行残酷的报复,复仇虽然成功了,但他并未从中获得幸福,而是留下了一个令人神伤的传奇故事。
  • 機場裡的小旅行

    作者:Botton, Alain de

    全球矚目的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最具想像力的作品!倫敦希斯洛國際機場首度大曝光,引爆話題的跨界文化創意!2009年夏天,狄波頓獲邀擔任倫敦國際機場的「首位駐站作家」,並被授予史無前例的無限制通行權;他結識來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訪談行李搬運工、飛行員、高階主管,乃至機場牧師等人物,以他風趣和智慧的筆觸,寫出這部探討旅行、工作、人際關係以及日常生活的非凡冥想之作。才子粉絲蔡詩萍推薦序狂熱推薦!
  • 旅行的艺术

    作者:[英] 阿兰·德波顿

    《旅行的艺术》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来,长踞英美畅销书排行榜。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一路行程着色, 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 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一缕幽香; 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心灵深处共鸣的悸动了; 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旅行的艺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 被偷走的人生

    作者:杜嘉德

    《被偷走的人生:让全世界为之心碎与感动的故事》内容简介:你想象过遭到绑架的人身处绝境的痛苦吗?你相信一个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还会有走出困境的信念和勇气吗?你设想过一个人经历了梦魇一般的十八年,还会有笑对未来的爱心吗?本书的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悲情的人物:美国女孩杰西•李•杜嘉德,她在年仅11岁的时候,被一个虐待狂绑架,从此开始了长达18年之久暗无天日的生活。她的人生,从此被偷走了!尽管遭受如此噩运,但杰西是非常坚强的,她顽强地活了下来,并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她在重获自由后,亲笔写下了这部饱蘸悲伤、泪水、愤恨、勇气、渴望的回忆录。 这不是简单的回忆录,这不是一个让人猎奇的故事,这是一曲激荡人心的人生乐章,它以痛苦为开始,以勇气和渴望自由为过程,而以感动为结尾、以爱为升华!
  • 艺术通史

    作者:[英]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

    这是一部全新视野下的世界艺术史,由杰出的英国画家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领衔主编。与其他之前的艺术史类图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本书着眼于培养读者的艺术鉴赏能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博物馆学者、作家等数十位强大的专家团队,经过数年努力推出的这部全新艺术史旨在培养读者敏锐的、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改变观众在游览美术馆时被动消极的欣赏习惯。读者只需在家静静翻阅此书,在通俗易懂的文字间,就能发现一个可信赖的艺术鉴赏向导。书中虽涉及漫长的历史时段和数量惊人的艺术创作流派,但始终遵循一个重要的根本原则,那就是聚焦于个体影像作品的深入分析。全书的核心是对收录的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加以阐述。全书超过1000幅精美插图,铜版纸全彩印刷,力求还原艺术作品之美。通过欣赏艺术家眼中的世界影像,读者将大有收获。 人类社会从不缺少艺术。一如讲故事和歌唱,描绘、装饰也是人之天性,就像鸟儿筑巢般自然。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影响下,在不同的时代与地域,艺术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如今我们又该怎样去解读?为什么在某些历史年代,艺术得以繁荣,而在其他的时段则没有?某些艺术作品又为何如此重要? 本书开篇深刻的历史综述将艺术置于社会与文化演变的时代情境中来观照。从国家政权社会形成之前及至现在,这种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一直在全球各地延续。按照年代顺序,它逐一回溯了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艺术演进。书中配以丰富的插图,遴选的代表作品浓缩了每个时代或艺术流变的显著特征,极具深度的评述触及了几乎所有艺术品类,从绘画、雕塑到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它对史上重要艺术家的理念与作品都给以深入阐述与评价,揭示出艺术家们如何彼此影响以及其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关于时代文化和各位艺术家的详尽大事记,让本书的历史情境视野更加清晰。从用色、视觉隐喻到技法创新和传统的延续,本书对入选杰作从多重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与阐释,让读者对这些传世作的完整意义有深刻的了解。读者将惊叹于印度莫卧儿王朝细密画的精妙复杂,将为19世纪日本浮世绘的价值所震撼,将懂得修拉那幅非凡的杰作《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基于色彩理论背后的科学依据,将明白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在当年为何会引起轰动。 自最古老的史前时期雕塑和洞穴画开始,人类便求诸艺术以记录自己的创作冲动。今天,我们绘画、印刷和雕塑的欲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这种内心的愿望在继续揭示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如果你爱好并希望更好地理解艺术,翻阅此书将是你的不二选择。
  • 反与正·婚礼集·夏天集

    作者:[法] 阿贝尔·加缪

    本书为《加缪文集》第三卷,散文集《反与正》叙述了童年生活;《婚礼集》和《夏天》表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恐惧;附《瑞典演说》是1957年作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