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
社交礼仪守则
一九三八年的纽约,经济大萧条进入尾声,满腹诗书、冷静自持的二十五岁姑娘凯蒂•康腾行至她人生的分水岭。元旦前夜,凯蒂与她寄宿公寓的室友伊芙在纽约格林威治村一间二流的爵士乐吧共庆新年,结识了举止高贵、笑容闪亮的邻桌——长着湛蓝色眼睛的年轻银行家廷克 。这次邂逅以及其后突发的意外,将凯蒂拽离了原来的人生轨道。这个寂寂无名的华尔街众多女秘书中的一员忽然间发现自己一只脚踏进了纽约上流精英交际圈,而另一只则跨入声名显赫的康泰•纳仕出版集团。 跟刻板腼腆的百万富翁约会,和开朗自信的上东区富家子交往,与精明前卫的女巨贾对峙,被苛刻专横的上司施压……凯蒂泰然自若又出人意表地在各种命运的表相中摇曳前行。接踵而至的新鲜遭际让凯蒂体会到财富与地位所能予人的安全感与庇护。在对似已渐行渐远且无法言说之爱的无望期待中,她已然明了,指向光明前途的正确选择往往裹挟着失落之痛。 本书如同写得曼哈顿的一封情书,精致,优雅,幽默,清新。 《社交礼仪守则》是乔治•华盛顿少年时期用以律己的行为规范,也被廷克奉为圭臬。这套具备“贵族自修学校”功能的守则中有些条款在故事中反复再现,仿佛对崇尚高贵举止与自律意识的往昔岁月的招魂,亦如向在与欲望和机遇的纠葛中端正自持的人们致意。 -
最蓝的眼睛
从祈求到反抗! 从《最蓝的眼睛》中一个黑人小女孩渴望得到一双白人那样的蓝眼睛,经过日夜祈求上帝,最后居然夙愿得偿,真的有了一双美丽的蓝眼睛,却终于发现自己仍然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到《秀拉》中正是黑人女孩秀拉那种令人瞠目的要把这个世界“撕成两半”的决心让她成为同胞心目中倾慕的独立、大胆和自由精神的化身,美国黑人似是已从只知祈求的儿童发展到决心反抗的青年。 托妮·莫瑞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1969)及其后的《秀拉》(1973)这两部小说中不仅刻画了佩克拉·勃瑞德拉渥和秀拉·匹斯这两个有着强烈对比的形象,以她们的不同命运及书中众多其他黑人的屈辱生活为人们昭示了作者本民族的过去和现状,并探讨了期 未来的前人管,更一举确立了她“当代美国黑人社会文学观察家”的地位。 -
邮差总敲两次门
作者:禾田 2005-04-02 13:46:10 邮差总敲两次门 在命运之神冥冥的操控下,人性的把握是一个有多大限度的挣扎。当命运之神出奇地宽容,人的本性又是如何地将之躏踏。网无所不网,也许你并不想去了解,其实了解了对你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其实了不了解对你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你还有兴趣想听一听的话,我来跟你讲一讲这样的一本小说,作者是美国的小说硬派大师:詹姆斯·凯恩(1892-1977),小说《邮差总敲两次门》是他的成名作,作家也因此被称为黑色浪漫小说的艺术巨匠。 《邮差总敲两次门》(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讲述了一个年轻流浪汉弗兰克为得到美丽的老板娘科拉,而老板娘科拉又想摆脱她的墨西哥丈夫,于是两人共同谋划了一起交通事故杀死老板。老板被杀死了,两人也因此被捕。在庭审阶段,所有的爱与承诺都变得软弱无力,深涵心理的检察官与律师牢牢地控制着审判的局面,而局面又最终被以金钱利益为中心的保险公司所牢牢控制,于是,两人奇迹般地死里逃生,开始了向往的自由生活。但是,真正的二人世界并未使预想中的爱情更加地伟大,一次律师的敲诈被他们共同击退,一次婚外情却让他们彻底地绝裂。在现实种种的压力下,爱显得脆弱。最后时刻,女方由于怀孕而给了爱情最后一次机会,两人一起来到海里游泳,这既是一次复合的机会,也提供了“深海溺水”这样一个死亡的借口,以让伪善背后的邪恶从容地出现。最终,是大海与孩子的感召,两人重新走回一起。心绪随情节起伏,紧绷的弦终于为爱舒了一口气,可这时,命运再次弄人,在送夫人往医院生产途中,发生了意外车祸,女人死了。命运的邮差敲响了第二次门,男人因此被无辜地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而判以极刑。这里爱与人性的刻画也让人感到震撼。爱情的突然与热烈;在生存危机中爱情的孤告无力,爱恨交加,由爱转恨。 读到这里,天网恢恢的感觉反而不是对于公正的法律而言,深切感到命数的轮回与现实的儿戏。小说的魅力在于此,虚构的情节,让邪恶溜走,将美丽抹杀。想他死的时候他不死,想他活的时候却又将其送离了人间。人间的真相本非我等所能参透,从不同的角度探求得出不同的观感。有些是点与面的不同,有些只能留待时间去慢慢地考证。在相对时空的应证下,人世间存留多少真正的繁华与永恒。邮差总敲两次门,我们可以去追求片面的欢乐,却更要叩问自我与人性的真实,如周国平语:“未经参省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 回到本话题,小说写到这里,除了描述主人公命运的悲哀,更加痛斥的,是在资本现实社会下,所谓法律执行者们的奴性。他们所关心的,是他们的名利地位,即使真相对他们来说是一清二楚,即使法律对他们而言也是了如指掌,但那是工具而已,法律的公平与公正,是有代价的。 天网恢恢,不单指法律,更多的是指心灵的阴影,这,才是最终取人于无形。没有那次车祸,同样会有第二次的敲门。 -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及其他》是基于两篇讲稿。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吴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手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一九二九年三月,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而此时,她的小说《奥兰多》出版,为自己造成了一座小楼,并在这里,将《女性与小说》大加修改和扩充,写出了《房间》一书。 -
追風箏的孩子
2005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年度暢銷100 2005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名人推薦100 2005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名人推薦100 2005年 金石堂年度TOP 生活.益智 2005年 金石堂年度TOP 小說類 2005年 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書榜 文學.翻譯作品 故事從一對小男孩的親密友誼開始。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人情同兄弟,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永久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情誼,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可是最後卻也以兩人始料未及的方式,重新連接起彼此的關係。 即使阿米爾不久跟隨父親逃往美國,以為可以因此逃避過去的自己,但關於哈山的回憶一直縈繞不去。阿米爾感到非常愧疚,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為了贖罪,阿米爾終於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 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代價、贖罪的可能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父親對兒子影響的故事——包括父親對兒子的愛、奉獻與謊言。小說背景也涉及了阿富汗過去到目前的狀況,讀者也得以從本書一窺這個神祕國度。 得獎與推薦記錄 這是一個都讓人好久都難以忘懷的故事。所有文學與生活中重要的主題,都交織在這個不同凡響的小說裡:愛、恐懼、愧疚、害怕贖罪。這本小說太震撼了,讀完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我覺得其他一切都顯得平淡無味……《春膳》作者伊莎貝拉‧阿言得(Isabel Allende)推薦 ●ALA選書(美國圖書館協會選書)、英國「觀察家報」年度最佳圖書 ●舊金山Chronicle2003年度最佳圖書、Alex獎(給青少年看的成人書獎)、Entertainment Weekly2003年度最佳圖書 ●Borders2003年度新人獎、Boeke 新人獎、Barnes & Noble 新人獎、、Literature to Life獎、亞馬遜書店2003暑假搶眼新書 書評介紹 一部美麗的小說……今年截至此時為止寫作最佳、也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一段沒有前景的友誼,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這部感人非凡的作品也描寫父與子、人與上帝、個人與國家之間脆弱的關係。忠誠與血緣串連這些故事成為今年最抒情、最動人、也最出人意表的一本書。--丹佛郵報 一鳴驚人之作……一對阿富汗朋友的故事,也是關於文化的不可思議故事。真正讓人蕩氣迴腸的古典小說。--舊金山紀事報 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這部小說值得矚目,不僅是一部政治紀事,也是一個童年選擇如何影響我們成年生活極度貼近人性的故事。單就書中的角色刻劃來看,這部初試啼聲之作就已值得一讀。從敏感、缺乏安全的阿米爾到他父親多層次的發展,以及阿米爾回到阿富汗之後才逐步揭露父親的犧牲與醜聞,也才瞭解歷史與在美國、中東的餘波盪漾……締造了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將這個過去隱而未現、在新千禧年卻成為全球政治中心的國家文化呈現世人面前。同時兼具時代感與高度文學質感,極為難能可貴。--出版家週刊 偏重個人的情節,從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山的親密友誼開始,成為貫穿全書的脈絡。這兩個男孩所放的風箏,象徵了他們之間關係的脆弱,在看著往日生活消逝之際,備受考驗。在作者筆下,革命前的阿富汗溫馨且幽默,但也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磨擦而現緊張……充滿迴縈難忘的景象:一個為了餵飽孩子的男人在市場上出售他的義腿:足球賽中場休息時間,一對通姦的情侶在體育場上活活被石頭砸死;一個塗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賣身體,跳著以前街頭手風琴藝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紐約時報 不算是中東政治的故事……而是在一個分崩離析的美麗國家裡生活的故事。透過扣人心弦、甚至有時令人極度不安的角色與情節安排,作者以自身的文化與他摯愛祖國的歷史為我們提供借鏡。--聖安東尼快報 生命的節奏是這個故事的架構。這部小說以一九七○年代的阿富汗與之後的美國為背景,透過作者的文采,雅俗共賞。小說的高潮如此殘忍又如此美麗,令人不忍揭露,作者以恩典與救贖勾勒生命圓滿循環的功力展露無遺。一部極具療癒力量的恢宏文學作品。--水牛城新聞 作者以極其敏銳的筆觸讓他的祖國栩栩如生。他深入描繪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國、努力融入美國生活之際,仍然根深蒂固的傳統與風俗。此書是一部睿智發人深思的小說:贖罪並不必然等同幸福。——休士頓紀事報 凡夫俗子在歷史狂濤裡的獨力奮鬥,一部非比尋常的小說。——時人雜誌 引起迴響……敏銳,真實……「追風箏的孩子」最偉大的力量之一是對阿富汗人與阿富汗文化的悲憫描繪。作者以溫暖、令人欣羨的親密筆觸描寫阿富汗和人民……生動且易讀的作品。——芝加哥論壇報 極為動人的作品……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只有精鍊的篇章……細膩勾勒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毋須圖表與詮釋就能打動並啟發吾人。……作者對祖國的愛顯然與對造成它今日滄桑的恨一樣深……故事娓娓道來,輕筆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千羽鶴》,而非馬哈富茲的《開羅三部曲》。作者描寫緩慢沉靜的痛苦尤其出色。——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 既表現對說故事的熱愛,也展現文學寫作的功力……具備得獎特質的大器作品。這部小說最吸引人的部份之一是簡單的記述文體。就像哈金那部描寫愛情、政治與階級問題的小說《等待》一樣,本書以無辜的故事洗滌讀者的心靈。——克里夫蘭誠實報 一部扣人心弦的感人作品,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瞭解並悲憫阿富汗的人民……這本書的力量來自於作者讓文化在書頁上栩栩如生的功力……讓人愛不釋手。--愛荷華城市新聞 生動描繪三十年前的阿富汗。——華爾街日報 作者讓我們瞭解迷人的小說該如何開展:以簡單、精巧的文筆驅策讀者翻到下一頁。——費城詢問報 對這個在九一一之前備受忽視甚至誤解的國家,作了異常深入的描寫。儘管歷經殘酷波折,但這部小說的結局卻對阿富汗的未來抱持樂觀,這也是全球共同的期待。——書頁 作者以相同的沉著筆調處理溫情與恐怖、加州美夢與喀布爾夢魘……非常出色的故事與道德寓言。——地球與郵訊 從「追風箏的孩子」的第一行起,作者就讓我們瞭解迷人的小說該如何開展:以簡單、精巧的文筆驅策讀者翻到下一頁……一個精彩的回憶故事,讓我們得以窺見大部份美國人從未見過的阿富汗,描述了罕為人知的人性面。——康特拉寇斯達時報 一位現居美國的阿富汗作家的一鳴驚人之作。他這部纏繞背叛與贖罪的深情小說以阿富汗近代的悲劇為骨架……這不僅是一個成長或移民辛酸的故事,作者把這兩個元素都融入得之不易的個人救贖宏景之中。所有的這些,加上豐富的阿富汗文化風情:魅力難擋。——克柯斯評論 生動描繪阿富汗在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的生活。阿米爾和他父親的角色,他們的關係,以及哈山與阿米爾的關係,都描寫且發展得極為縝密、具說服力。現於加州行醫的作者可能是唯一一位以英文寫作的阿富汗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說值得推薦。——圖書館期刊 -
无名的裘德
在哈代所有的长篇小说中,《袭德》又是时间跨度较长的一部。故事开端,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他初为乡村面包店小厮,后为石匠学徒,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久久徘徊于高等学府广厦深院的大门之外,甫届三十,壮志未酬而身先死。袭德的这番经历,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淑作为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子,社会地位与裘德大同小异。不过身为女性,她的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已经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她更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逊一筹抵挡恶势力的勇敢执著。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青年男女,经过自我奋斗,向来不乏成功之例,但终属凤毛麟角;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即使付出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也终难如愿。哈代以他自称的“诚挚派”小说家的态度,塑造了这一对失败者,这本身就具有一种社会批判的力度。 -
魔鬼詩篇
出版史上,從來沒有一本書像《魔鬼詩篇》,奪去那麼多人命,引爆那麼大的國際危機,有那麼多顆炸彈,為了一本書,而被扔向書店。自從1988年,它在英國問世以後,所引發的「事件」從歐美、印度到日本,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60,傷者數以百計。其中有譯者、出版者、燒書者,還有更多完全不相干的人。懸賞追殺作者的獎金被一再提高,竟然高達3百萬美元。激進團體還堅稱,追殺令依然有效,至今從未改口。 今天,《魔鬼詩篇》已成為言論自由的代名詞。不管是要討論後冷戰世界秩序、文明之衝突,還是要探討回教基本教義派的興起茁壯,都不能不提到《魔鬼詩篇》。 在「九一一」之前,也只有《魔鬼詩篇》事件,足以左右世人視聽,從此主觀認定,西方代表正義和理性,回教則等於恐怖主義。 對照此書的內容,這樣的簡單二分法真是諷刺至極。因為,此書所針砭的當代弊病之一,就是當我們遇到異文化時,往往出於無知,而加以妖魔化。 小說中的敘事者「我」不是別人,正是魔鬼。被恐怖份子劫持的噴射客機在空中爆炸,全機無人生還,除了兩個主角。他們是兩名早已失去信仰的回教徒,活活掉到英國海灘,從此展開各自的魔幻之旅。 其中一位吉百列,時夢時醒,夢中的他是天使吉百列,也就是《古蘭經》中傳達神諭的天使。夢中接受他天啟的,有一位是宣揚「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的先知,有一位是以信仰之名,號召暴力向西方宣戰的宗教領袖,還有一位,是宣稱可以分開阿拉伯海的少女。有一度,夢中的吉百列驚覺,從自己口中流洩出的,有些並非古蘭真言,卻是魔鬼篇。 另一位主角薩拉丁,空難生還後即容貌大變,頭上腳下長出羊角羊蹄,一如傳說中的魔鬼模樣。好不容易恢復人相,心中卻已滿懷仇恨。於是,他也說出連串的魔鬼詩篇。 作者的筆法虛虛實實,寫下這本詭趣橫生的小說,以兩名主角的蛻變與重生為主軸,探討我們所處的後現代世界以及人類心靈的人性與魔性。 -
春潮 老人与海
《春潮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海》讲述了老渔夫与大鱼苦斗的故事,主题深刻,为海明威赢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在我国早已受到广泛欢迎。这次译者对译文加以修订,收入《海明威文集》。 -
罪与罚
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杰作。小说叙述贫穷的法科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杀害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起初他觉得“杀死这百无一用、象虱子一般的老太婆”算不了犯罪,后来受到“良心”谴责,陷于半疯狂的痛苦中。他遇到醉汉马美拉多夫的女儿索尼娅,得知她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竟走了街头卖淫。她那种以自我牺牲来解救人类苦难的思想,感到了拉斯柯尼科夫。于是他去官府自首,并走向“新生”。《罪与罚》的问世,给作者带来空前的声誉,因为它是作者最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社会哲理小说。在小说中,作者把紧张、惊险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农奴制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所引起的急剧变化。 -
小妇人
圣诞节之际,马奇家的四个女孩子都决心努力做个好女孩,不再滥发脾气,不再懒惰,不再自私。麦格是最年长的一个,她决心不再抱怨工作不好以及没有漂亮的衣服穿。琼决心不再与人争辩和生气,不再像个男孩一样四处乱跑。羞涩的白丝会努力变得勇敢些,小艾米会少顾及自己而多替他人着想。 当然,她们并不总是成功,有时她们会有争吵,小秘密以及愤怒的眼泪;但是,也有欢笑和事情。不久她们有了一个新朋友——邻居富有且孤独的男孩罗瑞。 即将到来的一年里有许多的麻烦和困难,而女孩子们在成长。无拘无束的琼憎恨成为彬彬有礼的年轻淑女,可麦格将满17岁了,她就要恋爱了…… -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以示抗议。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现象,并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一发表就在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流传各国,成为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品。 -
卡夫卡全集(全10卷)
这套《卡夫卡全集》选自德国菲舍尔出版社1994年校勘本《卡夫卡全集》,包括作者创作的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全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这个校勘本忠实地根据卡夫卡的手稿,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搞的风貌。 第1卷:短篇小说;第2卷:长篇小说《失踪者》;第3卷:长篇小说《诉讼》;第4卷:长短篇小说《城堡》;第5卷:随笔、谈话录;第6卷:日记(1910-1923);第7卷:书信(1902-1924);第8卷:家书;第9-10卷:致菲莉斯情书、致密伦娜情书。 -
Wuthering Heights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John S. Whitley, University of Sussex. Wuthering Heights is a wild, passionate story of the intense and almost demonic love between Catherine Earnshaw and Heathcliff, a foundling adopted by Catherine s father. After Mr Earnshaw s death, Heathcliff is bullied and humiliated by Catherine s brother Hindley and wrongly believing that his love for Catherine is not reciprocated, leaves Wuthering Heights, only to return years later as a wealthy and polished man. He proceeds to exact a terrible revenge for his former miseries. The action of the story is chaotic and unremittingly violent, but the accomplished handling of a complex structure, the evocative descriptions of the lonely moorland setting and the poetic grandeur of vision combine to make this unique novel a masterpiece of English literature. -
假若明天来临
这是谢尔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其大多数作品一样,这本书的主人公也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性。多丽丝在初入社会之时,因受黑社会分子和律师、法官欺骗而沦为阶下囚,从社会的上层陡然坠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在狱中,她时刻想着“假如明天来临”… 可是,假如有明天,她也只能有进行违心的冒险活动的明天,是现实使她失去了一个清白而宁静的明天。 -
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 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
妇女乐园
左拉是法国著名自然主义作家,本书是他《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中的主要作品之一。小说以19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背景,描写巴黎的一家大百货商店,这家商店是垄断资本的象征。它的创办人即本书主人公慕雷是一个狡猾的投机商人,他利用资本的力量与各种竞争手段,使这家商店附近的旧式小商店日趋没落,以至于落到破产的凄惨境地。左拉在本书中具体生活地表现了大鱼吃小鱼的全过程,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