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Howl's Moving Castle

    作者:Diana Wynne Jones

    Sophie, the eldest of three daughters, has dutifully resigned herself to a dull life running a hat shop. But when she runs afoul of the evil magic of the powerful and testy Witch of the Waste, her life becomes very interesting indeed. The Witch's curse turns Sophie from a young woman into an old one. In shock and desperation, Sophie finagles herself a job as housekeeper in the Moving Castle belonging to Howl, a wizard with a (perhaps undeserved) unsavory reputation, in hopes that either Howl or his fire demon Calcifer prove capable of removing the spell. Acclaimed Japanese director Hayao Miyazaki based a 2004 animated film on this book.
  • 荣耀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马丁·埃德尔韦斯出生于19世纪末沙俄时期的圣彼得堡市,从小受到母亲熏陶,接受英式文化教育,是一个喜爱幻想、将生活看作是浪漫冒险的人。父母离异后,马丁随母亲迁往雅尔塔生活。俄国革命爆发,在布尔什维克军队收复克里米亚前夕,青年马丁和母亲一起踏上了海外流亡之旅。在希腊,他与一位已婚女诗人阿拉之间发生了一段风流韵事,后又得到父亲的堂兄弟亨利叔叔的接济,移居瑞士,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在伦敦期间,他爱上了寄宿家庭里一位年轻的流亡姑娘索尼娅,但这位水性杨花又爱挑剔的女子对马丁并无爱意,只是一味地挑逗马丁,后又开始调戏马丁的好友达尔文——一位年龄稍长、表面懒散其实内心镇定、颇有教养且前途远大的作家。达尔文向索尼娅求婚,却遭到拒绝。后来,索尼娅一家迁往柏林,马丁无法抵御她的诱惑,在毕业后追随恋人来到俄侨聚集的柏林工作生活。为了吸引索尼娅的芳心,他开始梦想孤身冒险,非法跨越苏联边境,并在想象中把苏联变成了一个噩梦般的恐怖国度佐尔兰德。为了静心思考,摆脱索尼娅带来的情感困扰,马丁前往法国南部流浪打工,最后下定决心要实现梦想。在返回瑞士和柏林向亲友告别后,他找到达尔文,告知对方自己的秘密计划,并在朋友阻止之前离开柏林。数周后,达尔文跟踪到拉脱维亚,却无法寻觅到马丁的踪迹,于是他前往瑞士,将马丁失踪的消息告诉了马丁的母亲。
  • 劳拉的原型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著,德米特

    这部写在卡片上的碎片小说讲述了菲利普·王尔德医生的故事,才华横溢、机智风趣、腰缠万贯、极为肥胖的菲利普·王尔德医习惯了忍受其年轻淫荡的妻子弗洛拉招惹来的耻辱之苦。弗洛拉众多的情人中的一个写了部令人发疯的杰作——《我的劳拉》,其中记录了弗洛拉对丈夫的多次不忠;这部以弗洛拉为女主人公的小说被邮寄给了王尔德医生。 王尔德只能通过沉溺于虚拟的自我泯灭而找到生活乐趣,他开始在想象中自脚趾开始,一路向上地删除自己……
  •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作者:[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主要描写都柏林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如何试图摆脱妨碍他的发展的各种影响——家庭束缚、宗教传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乔伊斯通过斯蒂芬·迪达勒斯的故事,实际上提出了艺术家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并且饶有趣味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斯蒂芬·迪达勒斯本人恰恰就是他力图逃避的都柏林世界所造就的,都柏林无形中报复了反叛的青年艺术家。
  • 薛定谔之猫

    作者:[法] 菲利普·福雷斯特 (Philip

    “薛定谔之猫”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理想实验,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提出,为解决爱因斯坦相对论所带来的祖母悖论,即平行宇宙之说,解释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规律的差异,处于所谓“叠加态”的微观粒子之状态是不确定的。 作者就是从这个著名的实验出发,开始他的小说:在黑夜里,叙事者看到一只猫,这只猫跟他一起呆了一年时间,最终消失了。这只不死不活或者说又死又活的猫让他开始思考人和真实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去设想那些如果当初我们的选择变了之后可能发生的故事。这就像是一场在平行宇宙和我们可能拥有的生活中穿梭的奇妙旅行,让人联想到童年、命运、记忆、欲望、死亡和哀悼。 名家推荐: 语言的天才,写到哪里哪里就熠熠生辉。 ——毕飞宇(作家) 据说在黑夜里逮一只黑猫是世上最难的事,那么,读这本《薛定锷之猫》就一定是世上最引人入胜的事。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本悲伤的书,也是一本穿越悲伤的书。 细腻,神奇,深情。福雷斯特的小说直面创痛,思考救赎,却不轻易承诺救赎。 重要的是,他让我们在生命的混沌中,看见“别的东西”。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系及比较文学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 我们在思考,同时脑中空空。我们在阅读,同时目无所见。我们在吞咽,同时饥肠辘辘。我们在爱恋,同时冰冷无情。 《薛定谔之猫》像巨大但和气的阴影,覆盖着软绵绵的生活,所有那些无聊、衰败的时刻。 —— 鲁敏 (作家) 人们常用薛定谔之猫来意象化量子力学,以为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理,吊诡的是,并不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或者说,你每次踏入的世界是无数平行世界中的一个,每一次踏入哪个无法预言。因此,生与死,有与无,苦与甜,幸福与不幸,不过彼此映照并同时存在罢了。 ——李淼(物理学家)
  • 德国式英雄

    作者:[英] 杰克·希金斯

    无比理性,无比忠诚,可以为毫无意义的荒谬理由献身,却不能抛弃与生俱来的高贵人性。 德意志军人的悲歌。 全球累计销量5000万册,关于二战的最著名畅销小说。 现代惊险小说之父杰克·希金斯代表作。 (以下摘自作者手记) 一九七四年深秋的一个雨天,我在英国诺福克乡村寻访教堂时,意外发现一块神秘的墓碑,碑上有一个“铁十字”,碑文是用德语写成的:“库特•施泰因纳中校,以及十三位同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六日陨殁的德意志空降猎兵,长眠于此。”这是怎么回事?教堂里的人、村民们都对此讳莫如深。我揪住这条线索,不想揪出了一段惊天秘密。 这一年里,我跟数百份文件打交道,进行了十数次采访,足迹差不多绕了地球半圈。旧金山、新加坡、阿根廷、汉堡、柏林、华沙,甚至深入贝尔法斯特的爱尔兰共和军地盘。似乎到处都有蛛丝马迹,到处都有库特•施泰因纳的一些秘闻——库特•施泰因纳,整个事情的核心。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六日星期六,凌晨一点整的时候,党卫军全国领袖、全国警察总长海因里希·希姆莱收到了一条简单的电文:“鹰已降落。”这意味着,一小股德国空降兵此刻已经在英国安全着陆,意欲绑架正准备到诺福克乡下的海边小屋度周末的大英帝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本书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内容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至于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究竟是推测,还是虚构,就敬请读者评判了……
  • 山月记

    作者:[日]中岛敦

    这是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的第一本中文简体版精选集,收录中岛敦《山月记》《弟子》《李陵》《光•风•梦》等九篇代表作。中岛敦的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典故事,独出心裁,文字优美,探究人性的幽暗与自我的存在,充满现代特质,深获读者喜爱。 【本书特色】 1,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作品中文简体版首次面世,重塑中国古典,让你认识自我,读懂人性的挣扎! 2,《山月记》是日本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篇目,日文版《李陵•山月记》高踞日本“五大杰出小说”榜首,排名超越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和夏目漱石《哥儿》! 【评论推荐】 中岛敦作为对人性的知性的理解者,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穿越性,这种穿越性可以和夏目漱石以及晚年的幸田露伴媲美。 ——日本作家 伊藤整 中岛敦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显示了一种成熟和练达,表现了纯文学所具有的高雅与纯正的艺术品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向远 中岛敦学贯中西,不仅深谙中国古典,还精通西方文学和哲学。他的作品不仅有简洁、高迈的汉文格调,还充满了深刻的哲理,蕴含着他对人的存在及命运的深刻洞见。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郭勇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作者:(奥)斯台芬・茨威格

  • 项狄传

    作者: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

    《项狄传》全名为《绅士特里斯舛·项狄的生平与见解》,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奇书。书中绝大部分是特里斯舛讲述别人,主要是他父亲和他叔叔的生平与见解,叙述的顺序则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完全打破了顺着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传统程式。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该书出版后引起轰动。一百多年后,意识流小说兴起,有人认为是《项狄传》开了这类小说的先河。二十世纪后期《项狄传》成为研究者挖掘不尽的宝藏。
  • 小径分岔的花园

    作者:[阿根廷] 博尔赫斯

    献给维多利亚·奥坎波① ①维多利亚·奥坎波(1891—1979),阿根廷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曾编辑《南方》杂志,著有《证言》、《弗吉尼亚·吴尔夫论》等。 利德尔·哈特写的《欧洲战争史》第二百四十二页有段记载,说是十三个英国师(有一千四百门大炮支援)对塞尔一蒙托邦防线的进攻原定于1916年7月24日发动,后来推迟到29日上午。利德尔·哈特上尉解释说延期的原因是滂沱大雨,当然并无出奇之处。青岛大学前英语教师余准博士的证言,经过记录、复述、由本人签名核实,却对这一事件提供了始料不及的说明。证言记录缺了前两页。 ……我挂上电话听筒。我随即辨出那个用德语接电话的声音。是理查德·马登的声音。马登在维克托·鲁纳伯格的住处,这意味着我们的全部辛劳付诸东流,我们的生命也到了尽头——但是这一点是次要的,至少在我看来如此。这就是说,鲁纳伯格已经被捕,或者被杀①。在那天日落之前,我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马登毫不留情。说得更确切一些,他非心狠手辣不可。作为一个听命于英国的爱尔兰人,他有办事不热心甚至叛卖的嫌疑,如今有机会挖出日耳曼帝国的两名间谍,拘捕或者打死他们,他怎么会不抓住这个天赐良机,感激不尽呢?我上楼进了自己的房间,可笑地锁上门,仰面躺在小铁床上。窗外还是惯常的房顶和下午六点钟被云遮掩的太阳。这一天既无预感又无朕兆,成了我大劫难逃的死日,简直难以置信。虽然我父亲已经去世,虽然我小时候在海丰一个对称的花园里待过,难道我现在也得死去?随后我想,所有的事情不早不晚偏偏在目前都落到我头上了。多少年来平平静静,现在却出了事;天空、陆地和海洋人数千千万万,真出事的时候出在我头上……马登那张叫人难以容忍的马胜在我眼前浮现,驱散了我的胡思乱想。我又恨又怕(我已经骗过了理查德·马登,只等上绞刑架,承认自己害怕也无所谓了),心想那个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自鸣得意的武夫肯定知道我掌握秘密。准备轰击昂克莱的英国炮队所在地的名字。一只鸟掠过窗外灰色的天空,我在想像中把它化为一架飞机,再把这架飞机化成许多架,在法国的天空精确地投下炸弹,摧毁了炮队。我的嘴巴在被一颗枪弹打烂之前能喊出那个地名,让德国那边听到就好了……我血肉之躯所能发的声音太微弱了。怎么才能让它传到头头的耳朵?那个病恹恹的讨厌的人,只知道鲁纳伯格和我在斯塔福德郡,在柏林闭塞的办公室里望眼欲穿等我们的消息,没完没了地翻阅报纸……我得逃跑,我大声说。我毫无必要地悄悄起来,仿佛马登已经在窥探我。我不由自主地检查一下口袋里的物品,也许仅仅是为了证实自己毫无办法。我找到的都是意料之中的东西。那只美国挂表,镍制表链和那枚四角形的硬币,拴着鲁纳伯格住所钥匙的链子,现在已经没有用处但是能构成证据,一个笔记本,一封我看后决定立即销毁但是没有销毁的信,假护照,一枚五先令的硬币,两个先令和几个便士,一枝红蓝铅笔,一块手帕和装有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我可笑地拿起枪,在手里掂掂,替自己壮胆。我模糊地想,枪声可以传得很远。不出十分钟,我的计划已考虑成熟。电话号码簿给了我一个人的名字,唯有他才能替我把情报传出去:他住在芬顿郊区,不到半小时的火车路程。 ①荒诞透顶的假设。普鲁士间谍汉斯·拉本纳斯,化名维克托·鲁纳伯格,用自动手枪袭击持证前来逮捕他的理查德·马登上尉。后者出于自卫,击伤鲁纳伯格,导致了他的死亡。——原编者注 我是个怯懦的人。我现在不妨说出来,因为我已经实现了一个谁都不会说是冒险的计划。我知道实施过程很可怕。不,我不是为德国干的。我才不关心一个使我堕落成为间谍的野蛮的国家呢。此外,我认识一个英国人——一个谦逊的人——对我来说并不低于歌德。我同他谈话的时间不到一小时,但是在那一小时中间他就像是歌德……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头头瞧不起我这个种族的人——瞧不起在我身上汇集的无数先辈。我要向他证明一个黄种人能够拯救他的军队。此外,我要逃出上尉的掌心。他随时都可能敲我的门,叫我的名字。我悄悄地穿好衣服,对着镜子里的我说了再见,下了楼,打量一下静寂的街道,出去了。火车站离此不远,但我认为还是坐马车妥当。理由是减少被人认出的危险;事实是在阒无一人的街上,我觉得特别显眼,特别不安全。我记得我吩咐马车夫不到车站入口处就停下来。我磨磨蹭蹭下了车,我要去的地点是阿什格罗夫村,但买了一张再过一站下的车票。这趟车马上就开:八点五十分。我得赶紧,下一趟九点半开车。月台上几乎没有人。我在几个车厢看看:有几个农民,一个服丧的妇女,一个专心致志在看塔西伦的《编年史》①的青年,一个显得很高兴的士兵。列车终于开动。我认识的一个男人匆匆跑来,一直追到月台尽头,可是晚了一步。是理查德·马登上尉。我垂头丧气、忐忑不安,躲开可怕的窗口,缩在座位角落里。我从垂头丧气变成自我解嘲的得意。心想我的决斗已经开始,即使全凭侥幸抢先了四十分钟,躲过了对手的攻击,我也赢得了第一个回合。我想这一小小的胜利预先展示了彻底成功。我想胜利不能算小,如果没有火车时刻表给我的宝贵的抢先一着,我早就给关进监狱或者给打死了。我不无诡辩地想,我怯懦的顺利证明我能完成冒险事业。我从怯懦中汲取了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我的力量。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列车在两旁的(木岑)树中徐徐行驶。在荒凉得像是旷野的地方停下。没有人报站名。是阿什格罗夫吗?我问月台上几个小孩。阿什格罗夫,他们回答说。我便下了车。 ①塔西佗(55?—120?),古罗马历史作家。传世作品除《编年史》外,有《演说家的对话》、《日耳曼地方志》、《历史》等。《编年史》记述的是公元14年(奥古斯都之死)至68年(尼禄之死)间的事情。 月台上有一盏灯光照明,但是小孩们的脸在阴影中。有一个小孩问我:您是不是要去斯蒂芬·艾伯特博士家?另一个小孩也不等我回答,说道:他家离这儿很远,不过您走左边那条路,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不会找不到的。我给了他们一枚钱币(我身上最后的一枚),下了几级石阶,走上那条僻静的路。路缓缓下坡。是一条泥土路,两旁都是树,枝丫在上空相接,低而圆的月亮仿佛在陪伴我走。 有一阵于我想理查德·马登用某种办法已经了解到我铤而走险的计划。但我立即又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小孩叫我老是往左拐,使我想起那就是找到某些迷宫的中心院子的惯常做法。我对迷宫有所了解:我不愧是彭囗的曾孙,彭囗是云南总督,他辞去了高官厚禄,一心想写一部比《红楼梦》人物更多的小说,建造一个谁都走不出来的迷宫。他在这些庞杂的工作上花了十三年工夫,但是一个外来的人刺杀了他,他的小说像部天书,他的迷宫也无人发现。我在英国的树下思索着那个失落的迷宫:我想像它在一个秘密的山峰上原封未动,被稻田埋没或者淹在水下,我想像它广阔无比,不仅是一些八角凉亭和通幽曲径,而是由河川、省份和王国组成……我想像出一个由迷宫组成的迷宫,一个错综复杂、生生不息的迷宫,包罗过去和将来,在某种意义上甚至牵涉到别的星球。我沉浸在这种虚幻的想像中,忘掉了自已被追捕的处境。在一段不明确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抽象地领悟了这个世界。模糊而生机勃勃的田野、月亮、傍晚的时光,以及轻松的下坡路,这一切使我百感丛生。傍晚显得亲切、无限。道路继续下倾,在模糊的草地里岔开两支。一阵清悦的乐声抑扬顿挫,随风飘荡,或近或远,穿透叶丛和距离。我心想,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成为别人一个时期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水流和风的仇敌。我这么想着,来到一扇生锈的大铁门前。从栏杆里,可以望见一条林阴道和一座凉亭似的建筑。我突然明白了两件事,第一件微不足道,第二件难以置信;乐声来自凉亭,是中国音乐。正因为如此,我并不用心倾听就全盘接受了。我不记得门上是不是有铃,还是我击掌叫门。像火花迸溅似的乐声没有停止。 然而,一盏灯笼从深处房屋出来,逐渐走近:一盏月白色的鼓形灯笼,有时被树干挡住。提灯笼的是个高个子。由于光线耀眼,我看不清他的脸。他打开铁门,慢条斯理地用中文对我说: “看来彭熙情意眷眷,不让我寂寞。您准也是想参观花园吧?” 我听出他说的是我们一个领事的姓名,我莫名其妙地接着说: “花园?” “小径分岔的花园。” 我心潮起伏,难以理解地肯定说: “那是我曾祖彭囗的花园。” “您的曾祖?您德高望重的曾祖?请进,请进。” 潮湿的小径弯弯曲曲,同我儿时的记忆一样。我们来到一间藏着东方和西方书籍的书房。我认出几卷用黄绢装订的手抄本,那是从未付印的明朝第三个皇帝下诏编纂的《永乐大典》的逸卷。留声机上的唱片还在旋转,旁边有一只青铜凤凰。我记得有一只红瓷花瓶,还有一只早几百年的蓝瓷,那是我们的工匠模仿波斯陶器工人的作品…… 斯蒂芬·艾伯特微笑着打量着我。我刚才说过,他身材很高,轮廓分明,灰眼睛,灰胡子。他的神情有点像神甫,又有点像水手;后来他告诉我,“在想当汉学家之前”,他在天津当过传教士。 我们落了座;我坐在一张低矮的长沙发上,他背朝着窗口和一个落地圆座钟。我估计一小时之内追捕我的理查德·马登到不了这里。我的不可挽回的决定可以等待。 “彭囗的一生真令人惊异,”斯蒂芬·艾伯特说。“他当上家乡省份的总督,精通天文、星占、经典诠估、棋艺,又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抛弃了这一切,去写书、盖迷宫。他抛弃了炙手可热的官爵地位、娇妻美妾、盛席琼筵,甚至抛弃了治学,在明虚斋闭户不出十三年。他死后,继承人只找到一些杂乱无章的手稿。您也许知道,他家里的人要把手稿烧掉;但是遗嘱执行人——一个道士或和尚——坚持要刊行。” “彭囗的后人,”我插嘴说,“至今还在责怪那个道士。刊行是毫无道理的。那本书是一堆自相矛盾的草稿的汇编。我看过一次:主人公在第三回里死了,第四回里又活了过来。至于彭囗的另一项工作,那座迷宫……” “那就是迷宫,”他指着一个高高的漆柜说。 “一个象牙雕刻的迷宫!”我失声喊道。“一座微雕迷宫……” “一座象征的迷宫,”他纠正我说。“一座时间的无形迷宫。我这个英国蛮子有幸悟出了明显的奥秘。经过一百多年之后,细节已无从查考,但不难猜测当时的情景。彭囗有一次说:我引退后要写一部小说。另一次说:我引退后要盖一座迷宫。人们都以为是两件事;谁都没有想到书和迷宫是一件东西。明虚斋固然建在一个可以说是相当错综的花园的中央;这一事实使人们联想起一座实实在在的迷宫。彭囗死了;在他广阔的地产中间,谁都没有找到迷宫。两个情况使我直截了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关于彭囗打算盖一座绝对无边无际的迷宫的奇怪的传说。二是我找到的一封信的片断。” 艾伯特站起来。他打开那个已经泛黑的金色柜子,背朝着我有几秒钟之久。他转身时手里拿着一张有方格的薄纸,原先的大红已经退成粉红色。彭囗一手好字名不虚传。我热切然而不甚了了地看着我一个先辈用蝇头小楷写的字: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我默默把那张纸还给艾伯特。他接着说: “在发现这封信之前,我曾自问: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才能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要和第一页雷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连续下去。我还想起一千零一夜正中间的那一夜,山鲁佐德①王后(由于抄写员神秘的疏忽)开始一字不差地叙说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这一来有可能又回到她讲述的那一夜,从而变得无休无止。我又想到口头文学作品,父子口授,代代相传,每一个新的说书人加上新的章回或者虔敬地修改先辈的章节。我潜心琢磨这些假设;但是同彭囗自相矛盾的章回怎么也对不上号。正在我困惑的时候,牛津给我寄来您见到的手稿。很自然,我注意到这句话: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我几乎当场就恍然大悟;小径分岔的花园就是那部杂乱无章的小说;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这句话向我揭示的形象是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我把那部作品再浏览一遍,证实了这一理论。在所有的虚构小说中,每逢一个人面临几个不同的选择时,总是选择一种可能,排除其他;在彭囗的错综复杂的小说中,主人公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这一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后世,许多不同的时间,衍生不已,枝叶纷披。小说的矛盾就由此而起。比如说,方君有个秘密;一个陌生人找上门来;方君决心杀掉他。很自然,有几个可能的结局:方君可能杀死不速之客,可能被他杀死,两人可能都安然无恙,也可能都死,等等。在彭囗的作品里,各种结局都有;每一种结局是另一些分岔的起点。有时候,迷宫的小径汇合了:比如说,您来到这里,但是某一个可能的过去,您是我的敌人,在另一个过去的时期,您又是我的朋友。如果您能忍受我糟糕透顶的发音,咱们不妨念几页。” ①山鲁佐德,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讲故事的女子。相传萨桑国国王因痛恨王后与人有私,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晨即杀掉。宰相之女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每夜讲故事,引起国王兴趣,免遭杀戮。她的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 在明快的灯光下,他的脸庞无疑是一张老人的脸,但有某种坚定不移的、甚至是不朽的神情。他缓慢而精确地朗读同一章的两种写法。其一,一支军队翻越荒山投入战斗;困苦万状的山地行军使他们不惜生命,因而轻而易举地打了胜仗;其二,同一支军队穿过一座正在欢宴的宫殿,兴高采烈的战斗像是宴会的继续,他们也夺得了胜利。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听着这些古老的故事,更使我惊异的是想出故事的人是我的祖先,为我把故事恢复原状的是一个遥远帝国的人,时间在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过程之中,地点是一个西方岛国。我还记得最后的语句,像神秘的戒律一样在每种写法中加以重复:英雄们就这样战斗,可敬的心胸无畏无惧,手中的铜剑凌厉无比,只求杀死对手或者沙场捐躯。 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周围和我身体深处有一种看不见的、不可触摸的躁动。不是那些分道扬镖的、并行不悖的、最终汇合的军队的躁动,而是一种更难掌握、更隐秘的、已由那些军队预先展示的激动。斯蒂芬·艾伯特接着说: “我不信您显赫的祖先会徒劳无益地玩弄不同的写法。我认为他不可能把十三年光阴用于无休无止的修辞实验。在您的国家,小说是次要的文学体裁;那时候被认为不登大雅。彭囗是个天才的小说家,但也是一个文学家,他绝不会认为自己只是个写小说的。和他同时代的人公认他对玄学和神秘主义的偏爱,他的一生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哲学探讨占据他小说的许多篇幅。我知道,深不可测的时间问题是他最关心、最专注的问题。可是《花园》手稿中唯独没有出现这个问题。甚至连‘时间’这个词都没有用过。您对这种故意回避怎么解释呢?” 我提出几种看法;都不足以解答。我们争论不休;斯蒂芬·艾伯特最后说: “设一个谜底是‘棋’的谜语时,谜面唯一不准用的字是什么?”我想一会儿后说: “‘棋’字。” “一点不错,”艾伯特说。“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庞大的谜语,或者是寓言故事,谜底是时间;这一隐秘的原因不允许手稿中出现‘时间’这个词。自始至终删掉一个词,采用笨拙的隐喻、明显的迂回,也许是挑明谜语的最好办法。彭囗在他孜孜不倦创作的小说里,每有转折就用迂回的手法。我核对了几百页手稿,勘正了抄写员的疏漏错误,猜出杂乱的用意,恢复、或者我认为恢复了原来的顺序,翻译了整个作品;但从未发现有什么地方用过‘时间’这个词。显而易见,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彭囗心目中宇宙的不完整然而绝非虚假的形象。您的祖先和牛顿、叔本华不同的地方是他认为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在所有的时刻,”我微微一震说,“我始终感谢并且钦佩你重新创造了彭囗的花园。” “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他一笑说。“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以成为您的敌人。” 我又感到刚才说过的躁动。我觉得房屋四周潮湿的花园充斥着无数看不见的人。那些人是艾伯特和我,隐蔽在时间的其他维度之中,忙忙碌碌,形形色色。我再抬起眼睛时,那层梦魇似的薄雾消散了。黄黑二色的花园里只有一个人,但是那个人像塑像似的强大,在小径上走来,他就是理查德·马登上尉。 “将来已经是眼前的事实,”我说。“不过我是您的朋友。我能再看看那封信吗?” 艾伯特站起身。他身材高大,打开了那个高高柜子的抽屉;有几秒钟工夫,他背朝着我。我已经握好手枪。我特别小心地扣下扳机:艾伯特当即倒了下去,哼都没有哼一声。我肯定他是立刻丧命的,是猝死。 其余的事情微不足道,仿佛一场梦。马登闯了进来,逮捕了我。我被判绞刑。我很糟糕地取得了胜利:我把那个应该攻击的城市的保密名字通知了柏林。昨天他们进行轰炸;我是在报上看到的。报上还有一条消息说著名汉学家斯蒂芬·艾伯特被一个名叫余准的陌生人暗杀身死,暗杀动机不明,给英国出了一个谜。柏林的头头破了这个谜。他知道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我难以通报那个叫艾伯特的城市的名称,除了杀掉一个叫那名字的人之外,找不出别的办法。他不知道(谁都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
  • The God of Small Things

    作者:Arundhati Roy

    在线阅读本书 The story of the tragic decline of an Indian family whose members suffer the terrible consequences of forbidden love, The God of Small Things is set in the state of Kerala, on the southernmost tip of India. Armed only with the invincible innocence of children, the twins Rahel and Esthappen fashion a childhood for themselves in the shade of the wreck that is their family -- their lonely, lovely mother, Ammu (who loves by night the man her children love by day), their blind grandmother, Mammachi (who plays Handel on her violin), their beloved uncle Chacko (Rhodes scholar, pickle baron, radical Marxist, bottom-pincher), their enemy, Baby Kochamma (ex-nun and incumbent grandaunt), and the ghost of an imperial entomologist's moth (with unusually dense dorsal tufts). When their English cousin and her mother arrive on a Christmas visit, the twins learn that Things Can Change in a Day. That lives can twist into new, ugly shapes, even cease forever. The brilliantly plotted story uncoils with an agonizing sense of foreboding and inevitability. Yet nothing prepares you for what lies at the heart of it.
  • 丽影萍踪

    作者:[美国] 迈克尔·坎宁安

    三个女人的一天,编织成了这部关于人的失落、希望、恐惧、爱和生活的作品。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著名女作家,受严重精神衰弱的折磨,正在构思一部新作品;克拉丽莎,伍尔夫所构思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震惊地看着男友跳楼身亡;劳拉,伍尔夫作品出版后的一个读者,正渴望摆脱令她烦闷的生活。完全错位的时间组合凭借三人之间的微妙联系,通过平行叙述揭示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本书获1999年普利策小说奖。
  • 二十年后

    作者:[法] 大仲马

    《二十年后》写的是距离《三个火枪手》结束时的1628年二十年后发生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达尔尼央、波尔朵斯、阿多斯和阿拉密斯虽在巴黎发生投石党运动时,前两位为马萨林首相效劳,后两位则站在投石党一边,双方无法合作,但他们仍然像以前一栏忠于友谊,紧密团结,在关键时刻共同营救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接着又机智地挫败了马萨林的阴谋,这些情节环环相扣,大起大落,紧张曲折。同时,通过这些险象环生的遭遇,四名老火枪手的鲜明的性格特点也更加给读者留下深印象,过目难忘。
  • 亨利和琼

    作者:阿娜伊丝·宁

    本书以作者阿娜伊丝·宁在巴黎与美国著名作家亨利·米勒的一段不同寻常的感情经历为背景,以生活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亨利·米勒、他的妻子琼和作者三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示了在一年多的生活里三人鲜为人知的故事。宁作为小说的主体,以完全女性的视角叙述了错综复杂的三人恋情──异性恋与同性恋并存。作者运用大量的虚构和真实,成就了一部曲折而富于动感的爱情神话。
  • 笔记本

    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思,Nicholas S

    整个故事在主人公诺亚的回忆中开始。“二战”结束后,诺亚回到了家乡--北卡罗来纳州的新伯尔尼,过着平静的生活。不久,他的初恋情人艾丽按照报纸上有关他的报道找到了他,在重逢后的两天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共叙往事,泛舟于小河之中……,结果,他们的旧情复燃了。可是,此时的艾丽已与一位律师罗恩订婚,即将举行婚礼。她该如何
  • 人生的枷锁(上下)

    作者:(英)毛姆

    巨著《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书中主人公菲利普·凯里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辛酸遭遇,大多取材于作家本人早年的生活经历;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更是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切身感受。但是,"《人生的枷锁》并非自传,而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里面事实和虚构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作家是依仗事实的启示,"使用小说家的权限,炮制了若干故事来写我创造的人物。"换句话说,在这本小说里,毛姆打破了事实的拘束,虚构了某些重大情节,塑造了菲利普·凯里这一人物形象。通过描写本人公的曲折遭遇,揭露社会从精神到物质上对人的折磨与奴役。虽说在菲利普·凯里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毛姆早年的某些影子,但他更像狄更斯笔下的大卫·科波菲尔,更像塞缪尔·勃特勒笔下的艾内斯特·蓬提法克斯和康普顿·麦肯齐笔下的迈克尔·费恩。因而,《人生的枷锁》成为继塞·勃特勒的《众生的道路》以后又一部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揭露维多利亚时代末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从而真正确立了毛姆今英国文坛的地位。
  • 玉兰花开

    作者:(韩)金河仁

    原来我的心灵守候你,美丽圣洁如同神…… 才民还是初二学生的时候,就深深地、悄悄地爱上了邻家女孩茵宁姐姐。而大学生茵宁已经和校友奇朔相恋了。 茵宁坚信自己最终会和奇朔在一起。谁知他却一去不返…… 茵宁没有流泪,却从此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只要有男人的手碰到她,她就会剧痛不止,渐渐无法正常生活下去了。她的精神也渐渐承受不住,终于进入精神病院。 只有她的真正的爱人才能让她好转,而这个人,竟然是一个怎么都想不到的人――经历千回百转,茵宁终于说出“我爱你”……
  • 魔戒三部曲

    作者:托爾金

    由托爾金所寫的《魔戒》,是一部充滿矮人、精靈、騎士、巫師、半獸人、神仙等等的奇幻探險故事。五十多年來,本書澎湃壯麗的背景,奇特而豐富的人物,帶領了全世界奇幻(Fantasy)創作類型的發展及延伸。讀者所熟悉的飛龍、精靈、架空世界及國族歷史、魔法……等等,全是受到《魔戒》的影響。 故事由魔戒持有者佛羅多展開,他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繼承了一枚戒指,卻發現這枚戒指是魔王遲遲不能統治世界的關鍵。他也陷入了善惡雙方爭奪的處境中。幾經波折,他才得知必須攜帶魔戒深入魔王的領土,才能在末日火山摧毀這一切邪惡的根源。 於是,在巫師甘道夫的主導下,由精靈、矮人、哈比人、遊俠和人類組成了魔戒遠征隊,試圖護衛佛羅多前往魔王的老巢。但黑暗的勢力亦非省油的燈,魔王索倫派出黑騎士四處搜捕,並且決心發動大軍入侵,不惜一切代價,只為了找到這枚小小的戒指。而擁有無比力量的魔戒也開始腐蝕人心,讓人陷入黑暗的誘惑之中。正當邪惡的力量四出蠢動之際,善良的力量也因魔戒而陷入分崩離析的困境。就這樣,佛羅多一行人在毫無希望的狀況下,踏上了漫長的旅途…… 這是二十世紀以來最壯麗的史詩作品、它的角色眾多而分明、情節豐富變化,不只引人入勝,吸引了無數的讀者,更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奇幻小說。
  • 圣诞欢歌

    作者:Charles Dickens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圣诞欢歌(3级)(适合初3、高1年级)》曾获第七届上海市中小学生优秀图书二等奖。《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圣诞欢歌(3级)(适合初3、高1年级)》讲述了埃比尼泽•斯克罗吉是一位脾气暴躁、可怜、吝啬的老头儿。当他的外甥在圣诞前夜去看望他并祝他圣诞快乐时,斯克罗吉一点儿也不高兴。“呸!骗人的东西!”他说。“圣诞节是骗人的东西!所有到处游逛说‘圣诞快乐’的人的舌头都应该被割掉。是的,他会的!”噢!对了,斯克罗吉是一个刻薄、吝啬的人。他的雇员鲍勃•克拉奇蒂每周只能挣得15先令,而且只能在一间又冷又小的办公室上班,办公室里生的火小得连脚指头都暖和不过来。但是那年的圣诞前夜,斯克罗吉已故多年的合伙人雅各布•马利的鬼魂拜访了他,其后又有另外三个鬼魂来访……那一夜格外漫长和恐怖,当圣诞节最终来临的时候,斯克罗吉的确已判若两人了。
  • 少数派报告

    作者:菲利普·K·迪克

    少数派报告,ISBN:9787534348662,作者:(美)菲利普·迪克(Philip K.Dick)著;曾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