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罪与罚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活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 秋天里的春天

    作者:巴基(匈) 巴金译

  •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作者:Mark Haddon

    Mark Haddon's bitterly funny debut novel,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is a murder mystery of sorts--one told by an autistic version of Adrian Mole. Fifteen-year-old Christopher John Francis Boone is mathematically gifted and socially hopeless, raised in a working-class home by parents who can barely cope with their child's quirks. He takes everything that he sees (or is told) at face value, and is unable to sort out the strange behavior of his elders and peers. Late one night, Christopher comes across his neighbor's poodle, Wellington, impaled on a garden fork. Wellington's owner finds him cradling her dead dog in his arms, and has him arrested. After spending a night in jail, Christopher resolves--against the objection of his father and neighbors--to discover just who has murdered Wellington. He is encouraged by Siobhan, a social worker at his school, to write a book about his investigations, and the result--quirkily illustrated, with each chapter given its own prime number--is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Haddon's novel is a startling performance. This is the sort of book that could turn condescending, or exploitative, or overly sentimental, or grossly tasteless very easily, but Haddon navigates those dangers with a sureness of touch that is extremely rare among first-time novelists.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is original, clever, and genuinely moving: this one is a must-read. --Jack Illingworth, Amazon.ca--This text refers to the Hardcover edition.
  • 老人与海

    作者:海明威

    老人与海:英汉对照,ISBN:9787544700160,作者:(美)海明威 著,黄源深 译
  • 鲜花圣母

    作者:(法)让·热内

    写于狱中的《鲜花圣母》是法语文学中的奇葩,翻开本书,大部分人都忍不住会质疑起让·热奈——这个偷窃过、卖淫过、入狱过,沾染过任何离经叛道行径的法国同性恋戏剧家、小说家、诗人。 写作是一种考验,阅读更是一种考验。“鲜花圣母”、“神女”、“宝贝”、“含羞草”……如果抱着神圣美丽的心情读让·热奈的这本书,那么从一开始,所有的东西都将轰然倒地。直白的同性恋描写、毫无自制的暴力随时出现、冒犯社会秩序的叛逆人格展露,他笔下的小说世界与一切崇高无关。 当年萨特的一次斡旋,让因偷窃罪第十次被叛刑的让·热奈免遭流放。于是他追随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警世恒言,三部名剧《阳台》、《黑奴》和《屏风》让他成为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之一。可事实上,此前写作的处女作小说《鲜花圣母》更类似于波行莱尔当年的“恶之花”,是他们与主流社会最为格格入不时撞击出的灿烂火花。
  • 地下世界

    作者:(美)唐·德里罗

    《地下世界》是当代美国社会最深刻的讲述者唐•德里罗巅峰之作 《地下世界》透析美国现代社会,揭秘操纵历史的暗世界 《地下世界》一部当代文学巨著,一部全美畅销书 在这部堪称冷战史诗的小说《地下世界》中,垃圾分析师尼克目睹被人类抛弃的废物——从纸屑到核废料——构成了一个地下世界,它在暗中积累、扩张,进而吞噬着现实世界的生活…… 一架报废轰炸机,在这个被遗弃在地下世界的杀人机器上,居然有人喷涂了“长腿美女萨莉”的形象。这个世俗的性感美女似乎有某种对抗死亡的力量。 《地下世界》讲述20世纪后五十年的美国故事。它以摄像机般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捕捉现代社会的荒诞和痛楚,探寻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历史的真实力量。透过德里罗的雄健笔触,读者依稀听到其中先知般的诉说。
  • 骰子人生

    作者:[美] 卢克·莱恩哈特

    卢克•莱恩哈特是一名精神分析医师,他的生活正如每一个小有成就的中产阶级一样,“单调,重复,琐碎,强迫,紊乱,心烦”。他发现所谓的心理治疗只不过是让病人的生活“从不堪忍受的了无生趣变成可以忍受的了无生趣”,而“生活有如一片乏味的海洋,零星点缀着欢乐的岛屿,而一过三十岁,就再难看见陆地”。百无聊赖的人生让他开始多次考虑自杀的问题。他会在大桥上来回踱步,会在地铁轨道旁徘徊,会望着毒药“是的宁”发呆,更偷偷买了把手枪,随时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突发奇想,通过骰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骰子的带领下,他开始了一系列打破习惯的行为,不断突破自己的心理底线。最后,生活变成了一场角色扮演的狂欢,为了试验人类灵魂的可塑性,他得不断拓宽自己的“戏路”,最后甚至抛妻弃子,众叛亲离,却在所不惜…… 也许,惟有将这部自始至终都沿着疯狂的轨迹高速运转的黑色荒诞剧放在那个凯鲁亚克风行的年代,放在那个嬉皮士流行的年代,放在那个西方年轻人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的年代里看,才能解读出个中三味。忠实跟随骰子,永远服从手里滚出的“选项”,彻底放弃自我,在随遇而安里寻找生命的真谛,真的是人生和社会的终极出路吗?小说的荒诞走向和暧昧结局使这个问题不可能有简单的答案。 编辑推荐 《骰子人生》编辑推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嬉皮文化高峰之作,“史上五十佳Cult经典”之一,由书而来的“掷骰哲学”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重要典故之一。 媒体推荐 《骰子人生》犹如一座黑色喜剧的游乐场,里面充满坐过山车似的惊险刺激和穿越隧道时的疲乏躁动;它也是关于爱的,疯狂的影象全都倒映在内心扭曲的哈哈镜上。 ——《时代周刊》 这是七十年代早期最时髦的小说。它是一本令人难忘的书……几乎趋于完美……充满愉悦,文思巧妙……单是开头的三十页就概括出了当代的无政府主义。 ——伦敦《Time Out》杂志 一部优秀的小说……动人,机智而且充溢优美的喜剧感。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作者) 才华横溢……非常像《第二十二条军规》……其中有关性的调侃格外有趣。 ——《休斯顿邮报》 诙谐的、无所顾忌的智慧喷发……在无政府主义的边缘欢呼雀跃。意志真空——莱恩哈特巧妙地对这种时代弊病作出了诊断。 ——《生活》杂志
  • 疯癫老人日记

    作者:[日]谷崎润一郎

    《疯癫老人日记》描写一个老人既已性无能,又深藏着生命的原始渴求和力量。老人看中儿媳妇美丽的脚,看作是佛的脚,崇拜得五体投地;儿媳妇则是个放任的女性,有一股征服男人的强烈欲望,为此甚至不惜施虐。老人爱抚她的脚时,她采取接受的态度。老人在抚爱中,忆起了自己儿时恋母﹑抚爱母亲的脚的情景,将母亲与儿媳妇叠印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感情。最后老人想将儿媳妇那只佛脚般的脚,拓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以求得死后永恒的愉悦和永恒的美。
  • O娘的故事

    作者:波莉娜·雷阿日

    法国女摄影师O小姐,被相恋同居两年的男友勒内先生带至一个神秘城堡,并被要求脱光衣服,接受十分严格的规则培训,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她成为——性奴。O小姐因对其的爱,由身体到灵魂完全臣服献身与她的主人勒内……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作者:(美)马克・吐温

    在贫穷的圣·彼得士堡小村子里有一场大骚动,这场骚动是由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两个小顽童所引起的。他们两人就在马库他耳洞窟内玩耍时,发现了凶恶的杀人犯英姜乔的尸骨和一大笔巨款。英姜乔把偷来的巨款藏在洞窟内,但因为找不到出口而在洞窟内活活饿死。汤姆和哈克发现巨款后一下子 变成巨富,他们回到村子后就引起了一场骚动。哈克这个流浪顽童最后被道格拉斯寡妇收养并受到她的严厉教养。当然哈克的钱也被她收去了。哈克虽然住在道格拉斯家中,但是天生的野性使他无法忍受,所以他常离家出走。刚好这时有一位从没露面却自称是哈克的父亲的人,要带走哈克并要回那笔钱。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和流氓。他每次酒醉后闹事。村人们大伤脑筋,最后终于答应让他带走哈克和那笔钱,可怜哈克被父亲关在伊利诺州附近的一处古老的小木屋里,不过,这时候刚好是密西西比河的泛滥期,哈克就利用这个机会逃走了。 他逃到杰克逊岛避难,在岛上他无意中遇见黑人吉姆。吉姆是道格拉斯寡妇的妹妹的奴隶,他因为无法忍受沉重的工作而逃到杰克逊岛。他们两个人就躲在岛上。后来有人来搜索,他们就乘着竹筏逃到对岸的自由区。航行到半途之时,他们的竹筏和蒸汽轮船撞上了。哈克和吉姆掉到河里。哈克后来被一位富有的商人救起,但是随而卷入纷争和枪击事件,在这一片混乱中他和吉姆再次见面。 不过他们很不幸地被“年轻的公爵”和“老国王”两位郎中所骗。他们教哈克和吉姆到各城市去传教骗钱,或是耍宝、愚弄乡民以骗取他们的金钱,或是遇 到有人死亡便到他家中诈骗钱财,这两位郎中对哈克和吉姆无所不用其极。后来哈克好不容易才逃回到船上,但是他却没找到吉姆。原来吉姆被“老国王”卖到菲尔富士农夫家。而菲尔富士的太太刚好是汤姆的叔母。哈克知道这件事后就和汤姆商量如何救出吉姆。经过一番惊险的行 动,他们三个人终于逃出菲尔富士家。逃亡途中,汤姆的脚被枪击中,伤势很严 重。由吉姆陪他到镇上治疗,一不小心吉姆又被捉走了。这个时候汤姆的叔母玻莉到镇上来。她带来消息说:道格拉斯寡妇的妹妹已经死了。她在遗嘱里恢复吉姆为自由身。而哈克的父亲也死了,他也恢复自由身。不过这次他要由玻莉叔母收养。哈克曾经在道格拉斯寡妇那儿吃过苦头,对于这种被文明人士教养的经验,他实在受不了。
  • 千只鹤

    作者:[日] 川端康成

    史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日本文学巅峰之作 大师经典名作,全新精装收藏版 川端康成的作品笼罩了我最初三年多的写作。 ——余华 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诺贝尔奖文学授奖辞 ———————————————————————————————————— 本书包括川端康成经典作品《千只鹤》与其续篇《波千鸟》。 三谷菊治的父亲是著名的茶道师傅,曾与一位叫栗本近子的女子有染,后又钟情太田夫人。他去世四年后,在栗本近子举行的茶会上,菊治与太田夫人不期而遇,太田思恋昔日情人,竟移情于其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背德的爱…… 《千只鹤》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细腻到极致,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
  • 守日人

    作者:(俄)谢尔盖·卢基扬年科,(俄)符拉基米

    本书以一个绝望的爱情故事开局,守日巡查队老大扎武隆的爱人,美艳的女巫阿利莎在雅尔塔青少年夏令营休养时邂逅了年轻帅气的伊戈尔,两人身不由己地迅速坠入情网。不料这场深切悲戚的爱情只是一场重大阴谋的揭幕式。在无法抗拒的爱与必须背负的使命之间,两人面临艰难的抉择。 一个具有惊人的法力、而且成长异常迅速的他者突然出现,引起守夜人和守日人的同时追击;此时,欧洲宗教法庭保险箱内的“法弗尼尔”失窃,它具有的强大的法力足以改变光明与黑暗的均势,因此两方都想拦截到这个法器……。场景再度拉离莫斯科,在位于布拉格的宗教法庭中,这几个案件之间竟然是诡谲难解的计中计。
  •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

    作者:[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经典: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内容简介:动荡不安的1947年,23岁的卡尔维诺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卡尔维诺经典: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书中发生的一切,都是通过顽童皮恩的眼睛来描述的:战争、性、英雄主义、历史……作者在序言中写到:“这是一个写在游击战争边缘的故事,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无关,却传达了它的色彩、节奏以及那辛酸的味道。”
  • 坏女孩的恶作剧

    作者:[秘]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爱情如同坏女孩,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 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之作! 里卡多还在幼年时期就怀有了一个梦想,这种梦想从他记事起就在故乡利马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移居巴黎。然而少年时代的一场恋情导致的反复别离和重逢却将改变一切。那个不满于现状、冒险成性、极端实用主义而又不安分守己的女孩,将把他从他那雄心勃勃的狭小世界里拖出来。作为像伦敦、巴黎、东京或马德里这些大都市动荡和兴盛时代的见证人,两个主人翁的生活将始终交织缠绕在一起却而又无法完全吻合。在喜剧与悲剧,现事与虚构之间,《坏女孩的恶作剧》成功地演示了一种飘忽不定的爱情。这种爱情如同坏女孩一样,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激情与冷漠、偶然与命运、痛苦与快乐……这是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的一部长篇小说。
  • 御伽草纸

    作者:[日] 太宰治

    ◎太宰治翻案作品最高杰作 每一个角色都纯真,每一个角色都邪恶 .◎日本无赖派大师的颠覆手笔 神来之笔 笔笔入魂 .◎台湾政大日文系教授专文导读 ◎ 著名翻译家文洁若赞誉推荐 .◎特别收录太宰治改写自《聊斋志异》的精彩故事《竹青》和《清贫谭》 .一心想灿烂 死去的太宰治 一生都怀才不遇的蒲松龄 如何以相同的故事刻画人性的荒谬? . 《御伽草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宰治躲在防空洞里根据日本传统民间故事改编的故事集。太宰治翻案的《御伽草纸》,因故事里充满的对人性与现实命运的无奈,而使得原本简单单纯的故事,成为更贴合成人世界的充满耽溺之美的人生悲喜剧。 除原《御伽草纸》收录的故事外,《御伽草纸》还特别 收录了太宰治改写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竹青》和《清贫谭》两篇翻案作品。中国的乡野奇谈在太宰治肆意妄为的笔调演绎之下,与太宰治诠释下的日本经典民间故事一起,共同成为太宰治刻画人性荒谬的载体。
  • 无尽世界(上)

    作者:[英] 肯·福莱特

    1989年《圣殿春秋》问世,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读者催促福莱特撰写续篇。18年之后,终于诞生了这本《无尽世界》。 故事依然发生王桥。1327年万圣节的前一天,四个小镇的孩子悄悄溜进森林,并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灭绝人寰的杀人场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中交织着野心、爱情、贪婪和复仇。他们将见证繁荣和饥荒,瘟疫和战争。其中一个男孩将会环游世界,并最终回到王桥,另一个则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却腐败堕落的贵族。一个女孩将挑战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而另一个则执著地追求一段毫无希望的爱情。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童年目睹的谋杀的阴影下。 与此同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闹剧也仍然频繁地在小镇上演。人们处在爱与恨、贪婪与骄傲、欲念与仇恨编织的网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无所不能的天主是否真正存在……小说延续前篇,继续讲述中世纪英格兰宗教、政治等利益勾结的黑暗阴谋。 中世纪传奇史诗《圣殿春秋》续集 欧洲美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冠军 黑死病引发新旧价值观念对立冲突 百年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 逆天

    作者:[法] 乔里-卡尔·于斯曼

    一 一直盼望能读到《逆天》(A Rebours),这部被称作颓废主义的《圣经》的法国作家于斯曼(Joris-Karl Huysmans,1848-1907)的长篇小说。但因买西书不易,很久未能如愿。多谢互联网的普及,使我前些日子从网上,订到了一本1931年版,由柴登伯格(Arthur Zaiden-berg)作图的插图本。 于斯曼最早是自然主义麾下的一员大将。1877年他因为写了一篇关于《小酒馆》的书评,与左拉相识。当时他同意左拉的观点,即作家应当描绘他们的时代与环境。他早期的作品如《玛特,一个妓女的故事》(1876),就用高度写实的笔法,描绘了法国当时的合法妓院里的情形。 后来,于斯曼就发现自然主义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在他周遭的环境和人物中,并没有那么多有趣的东西可供他描写;关键是没有什么新鲜的罪孽可供小说家研究了,因为作为小说的题材,罪孽显然比美德更有趣。爱情似乎是作家最喜爱的用之不竭的题材了,可是,正如于斯曼所说,“不管作者的想象如何丰富,故事用几个字就可概括——那就是,为什么某某先生跟或没有跟某某夫人通奸?” 于斯曼意识到了左拉及其所领导的自然主义小说流派的局限性。在于斯曼作于1904年,也即《逆天》发表20年后的一篇序文里面,他这样写道:“有许多东西左拉不能理解。首先,我迫切需要打开窗户,逃离窒息着我的环境。其次,我希望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打破对小说形式的限制,把艺术、科学、历史引入其中;换句话说,仅仅把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作为放入更严肃的内容的框架。” 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于斯曼写出了《逆天》(1884)这样的一部小说。这其实也是一部用自然主义的研究精神来写的一部小说,事先经过长期的准备,只不过研究的不是人的风俗和环境,而是文学、绘画、音乐、宝石、香水、植物等等及其在人物精神上的意义。 二 小说主人公让·德泽森特公爵出身于世代簪缨的贵族家庭,但到了他的时代前辈的尚武精神已被奢靡生活消磨殆尽。他年方三十,资质聪敏,但在经过早年的放荡生活之后,却对生活中普通的娱乐失去了兴趣,并和当时由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所主宰的社会格格不入。于是,他在巴黎附近的乡村买下一所宅子,按自己特出的喜好布置起来,就开始了他离群索居的生活。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他这种独居生活的描写。比如他对新居墙壁色彩的挑选,就是一章;他在拉丁文学中所喜好的作家,又是一章;他为自己的温室所选择的热带植物,也是一章。书中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德泽森特对他以前的巴黎生活的回忆,如他跟一个女杂技演员和一个女腹语术士的奇特关系,还有他的一次同性恋偶遇,是书中最接近情节的东西了。 如果是一般人的生活细节,显然不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于斯曼对德泽森特的隐居生活的描写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兴趣,就因为他描写的正是典型的颓废主义者的生活态度。 戈蒂埃在1868年的一篇论波德莱尔的文章中写道:“《恶之花》的作者热爱被误称为‘颓废’的风格,它其实不过是日薄西山的古老文明所产生的极度成熟的艺术:一种精致、复杂的风格,富于探索和微妙的变化,不断拓展话语的疆域,引入技术性的词汇、从各种调色板上借来色彩、从各种音键上借来音符、尽力表述最难以表达的思想、描绘最模糊最难以把捉的形象、倾听并阐释神经症最微妙的倾诉、堕落的激情临终的忏悔、近于疯狂的强迫观念所产生的古怪幻觉。颓废的风格是走投无路的语言发出的最后叫喊。” 于斯曼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德泽森特对文学的爱好。他所喜欢的,不是罗马国力和拉丁文学趋于极盛的黄金时代的作家,如凯撒、西塞罗、维吉尔、贺拉斯等,而是在这之后的所谓“颓废(Decadence,亦可译衰微)阶段”的作家,尤其是佩特罗尼乌斯(Petronius,?~66),他的《萨蒂利孔》既没有情节也没有错综复杂的纠葛,只是用锤炼得和金匠的作品一样精致的语言,不加评判地描写了当时罗马社会的风俗与享乐生活,描写了帝国的崩毁与衰朽文明的堕落。 这德泽森特也并非善人,或者说,他的生活并非是受一般的道德准则指导的。面对社会中的腐朽与堕落,他不是痛心疾首,或是大声疾呼,劝人为善,而是推波助澜。例如他曾把自己在大街上偶遇的一个下层阶级的少年带去一个妓院,为的是让他养成奢侈的习惯,然后再把金钱的供给突然切断,以此来试验他是否会成为一个杀人犯。 德泽森特在任何方面都十分挑剔。但这种挑剔并非因为古怪,而是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与高度发达的鉴赏力的结果。描写他为自己的温室挑选的热带植物的一章是极精彩也是极令人恶心的一章。德泽森特不喜欢低俗的花,如康乃馨;也不喜欢所谓“做作、老派、傻里傻气”的花,如玫瑰。他所钟爱的,是需要在人工控制温度的温室之中,在园丁的细心呵护之下才能存活的热带植物。对这些植物于斯曼有如下的描写:“就像人工的皮肤,上面还有仿造的血管网络。多数似乎为梅毒或麻风所损毁,露出一块块微赪的肉,因麻疹而发红,因溃烂而粗糙;其他的则露出像半愈合的伤口那样的鲜艳的粉红色,或是像在疤痕上面形成的疮痂那样的赭红色;有的则似乎受到腐蚀剂的烧灼,因灼伤而起水泡;有的则露出毛茸茸的表面,上面有因溃疡的侵蚀和下疳的掏空而形成的小孔。”人工或艺术模仿自然对德泽森特来说已经不够,他还要自然模仿人工或艺术,模仿人类及其社会的病症。 这是一部野心勃勃同时也是规模宏大的一本书。作者似乎在试图竭尽人工与艺术所能带给感官的一切享受,但它们给感官所能带来的快感也是有限的。这样,这本书描写的其实是一种绝望。 人其实无法逃离社会。艺术与文学无法给人提供全面的庇护——那么结果只有选择宗教或自杀。一位当时的评论家在读了《逆天》之后写道:“在写了这本书之后,可供作者选择的就只有手枪的枪口和匍匐在十字架的脚下了。”1892年,于斯曼果然皈依了天主教。 《逆天》一书的出版导致了于斯曼和自然主义的决裂。他回忆了自己与左拉之间发生的冲突:“一天下午,我们两个一起在乡间散步,他突然驻足,面色阴沉,责备我不该写这本书,并宣称我给了自然主义可怕的一击,把它引入了歧途;我还断了自己的退路,因为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即用一本书竭尽一个题材;最后,作为朋友——他是一个大好人——他力劝我回到老路上来,约束自己来写一部风俗研究。”当然,这是已另辟蹊径的于斯曼所不可能做的。 三 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唯美主义者的反应却和自然主义者截然不同。长期居住法国的美国画家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在书出版的第二天就跑去向于斯曼表示祝贺,说他写了一部“极好的书”。瓦雷里(Paul Valery)将其称为他的“《圣经》和枕边书”。新婚的王尔德在巴黎度蜜月,正碰上《逆天》出版。他兴奋地阅读了这本书,并将其称为“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据说王尔德对其中描写主人公德泽森特的一次同性恋经验的章节特别感兴趣。” 在王尔德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逆天》的痕迹。 在1889年发表的《说谎的衰落》(The Decat if Ktubg)一文中提到的纽孔里戴着凋萎的玫瑰的“疲倦的享乐主义者”,显然指的就是德泽森特一类的人物。在1891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提到亨利勋爵给道连带来一本“黄封面的书”:“这本没有故事的小说,实在是一部心理学研究。其中仅有的人物——巴黎一青年——以毕生的精力试图在19世纪再现过去各个时代的一切欲念和思潮,从而集世界精神所经历的种种情绪于一身……这是一本有毒的书。”它指的就是《逆天》。 小说中的道连一连几年不能摆脱这部书的影响。关于道连对香料、音乐、乐器、珠宝、织物的研究的那个章节,显然是对《逆天》的模仿,只不过规模要小得多。书中也有对同性恋的描写,但因为英国的文艺气氛没有法国的宽松,所以王尔德只能把它隐藏在画家贝泽尔·霍尔渥德对道连的崇拜之中,使它成为介于友谊和爱情之间的模棱两可的东西。 于斯曼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德泽森特收藏的两幅以莎乐美为主题的法国画家莫罗(Gustave Moreau)的杰作。虽然他没有在书中写出这两幅画的名字,但根据描写我们可以知道一幅是《莎乐美在希律王前舞蹈》,一幅是《显形》,画的是施洗者约翰被砍下的头闪闪发光,在莎乐美面前升起。对前面一幅画中的莎乐美于斯曼有如下的描写:“当她开始那淫荡的舞蹈,并将要挑逗起年老的希律王沉睡的情欲的时候,她的脸上带着沉思、严肃、几乎是虔敬的表情。她的乳房在颤动,在她摇摆着的项链的轻触之下,玫瑰红色的乳头挺立竖起;在她肉体的湿润肌肤上,一簇一簇的钻石闪闪发光;她的手镯、腰带、戒指射出火星般的光芒;在她缀着珍珠、绣着银线、嵌着黄金的长袍上,穿着一件由金匠镂刻而成的紧身胸衣,它的每个网孔就是一颗宝石,上面似乎有盘绕着的火蛇在燃烧,就像长着色彩鲜艳、光彩夺目的翅膀的昆虫在爬过那粉红色的肌肤。”于斯曼的这段文字,就如同一道视觉的盛宴。 于斯曼可以说是对颓废主义这种艺术和生活态度,进行了最细致深入的研究。左拉说于斯曼试图“用一部书竭尽一个题材”。在对颓废这种生活和艺术态度的描写上,于斯曼确实在一本书里就登峰造极,后来的英、法唯美主义者或颓废主义者能就他书中的某一方面加以发挥,但总体来说没有能超过他的。但这并不是说他就提倡这种生活态度。 他描写了颓废主义者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他们对平庸、愚蠢、拜金(但他们其实又需要金钱来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极度厌倦,试图逃离,去生活在一个艺术的、全然人工的世界之中;但另一方面,人又毕竟植根于动物界,无法真的离开自然,就像人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扯离地面一样。于斯曼对德泽森特逃离庸俗社会的欲望无疑是同情的,但小说中的他也无法长期按照他为自己设计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他的那些热带植物,不久就在他的暖房里枯死了。他的一只壳上贴金,并镶上宝石的乌龟,在被珠宝匠送来后不久也死了。他自己受到厌倦如此的折磨,以致他的神经痛和消化不良症越来越严重。最后,医生对他说只有回到巴黎,过常人的生活,才能保住他的生命。 其实王尔德也未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提倡颓废主义的生活态度。他曾在致《圣詹姆士报》的编者的一封信中说,这本小说有一个明显的道德主题,即“所有放纵,和所有节制一样,都会带来它自身的惩罚……道连·格雷沉溺于感官享受和快感的生活,最后试图杀死良心,这时他便杀死了自己。”和《逆天》一样,《道连·格雷的画像》描写的,也是颓废主义者的两难处境。
  • 穿裘皮的维纳斯

    作者:[奥地利] 利奥波德·范·萨克-马索克

    小说讲述了年轻贵族塞弗林理想中的爱情是两个极端:与一位高贵单纯的女子相伴偕老;或者被他所爱的女人虐待,背叛。可是他所深爱的美丽女人旺达却不能保证对他一生的忠诚,于是塞弗林便请求她成为另外一种理想的类型。他立下合约,自愿成为旺达的奴隶,完全服从她 的意志。他们来到佛罗伦萨,在那里,塞弗林变成了旺达的仆人格列高,并忍受了她所施予各种羞辱与折磨--肉体与精神上的,而塞弗林也在自己所受到的虐待当中不断确认和升华着自己对于旺达的爱情。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展现了这段不寻常之爱中的种种细节以及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 该书自出版以来,在西方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各种文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经典范本。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给予此书极高的评价。作者马索克本能地排斥那种对于生活无动于衷或是不屑一顾的态度,在现实与幻想,游戏与严肃的交错当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属于两个人的乌托邦。 本书为马索克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虐恋文学的经典之作。 男人因为对于女人的强烈的爱而甘愿成为她的奴隶,完全无条件地服从于她的意愿,忍受她施予的鞭打、羞辱与折磨,甚至给予她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力。而他们共同在这近乎于游戏般的现实中摆脱了生活的枯燥与爱情的平庸,发现并释放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与理想。 在现实当中,萨克•马索克也是一位受虐恋者,他的这部带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以其特殊的文学与心理学价值成为经典,并使得马索克的名字成为一系列性心理现象的代名词,“穿裘皮的维纳斯”也成为两性之间控制与屈服的文化符号。我们从小说中看到的不仅是性与残酷,并且发现,有时候,当内心的冲动呈现出一种反常或是夸张的形式时,我们就会有那么一瞬间反思自身。
  • the Kite Runner

    作者:KHALED HOSSEINI

    The Kite Runner tells the story of Amir, a well-to-do boy from the Wazir Akbar Khan district of Kabul, who is haunted by the guilt of betraying his childhood friend Hassan, the son of his father's Hazara servant. The story is set against a backdrop of tumultuous events, from the fall of the monarchy in Afghanistan through the Soviet invasion, the mass exodus of refugees to Pakist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Taliban regime.
  • 圣徒与罪人

    作者:[爱尔兰]艾德娜·奥布莱恩

    本书为2011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由十一篇短篇小说构成,这十一篇涉及的题材各不相同,从婚姻危机到母女关系,从婚外情到单身的幽怨,从背井离乡的落魄到亲人之间的芥蒂……书的标题《圣徒与罪人》深化了其中的情感主题,揭示了人的是非对错并没有绝对的主观心理成因,在沿着那条似乎顺理成章的人生道路往前走的时候,不经意就成为了罪人,不经意就获得了救赎,不经意就成为了自己的难题。或许每个人都能在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一些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