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等待
小说描写一段近20年的三角恋情:军医孔林苦苦等待18年,终于能与久久苦恋的情人结合的时候,却又失去了爱的激情。相互而极有张力的文字,深深吸引着我们关注一个人是怎样在那个年代里委屈地活过来的。作家用出色的写实技巧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小人物活生生的人生经历,警示我们在生活的选择中如何提升心灵的力量。 《等待》获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2000年美国笔会/福克纳基金会所颁发的“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哈金为惟一以一本书获此两项奖的作家。《等待》已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 -
乌有乡
理查德·梅休是伦敦一个平平常常的生意人,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但有一天,他做了件不太平常的事:把一位身负重伤、素不相识的姑娘带回了自己的公寓。 从此,一切都变得不同寻常—— 同事们看不见他,从前的恋人不再认识他,甚至连他的家都不再属于他。他走在人流中,人们却完全意识不到他的存在。理查德·梅休这个人不复存在了,仿佛从未存在过。 都是因为这个名叫门菲的姑娘。她为他打开了一扇门,通往另一个世界—— 一个隐藏在伦敦之下、阴险邪恶却又充满刺激的乌有乡。 令人兴奋,富有创造性,同时还令人毛骨悚然。《乌有乡》既借鉴了《星球大战》这种流行文化,又从米尔顿的《失乐园》中吸取养分。它是白日梦和噩梦的完美结合。——《今日美国》 一句话,盖曼是个盛满故事的宝库。这样的作家是我们的幸运。——斯蒂芬·金 《乌有乡》显示了无比的机智,对神话与传说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对细节的关注。——《旧金山纪事报》 -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之深远。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
如何说再见
17岁时,他会讲德语跟英语,还会开车和游泳,说得出南美洲每一国的首都。 27岁时,她可以连喝二十杯啤酒业不会吐,可以倒挂金钩传球给左后卫腿也不断。 但直到37岁,太太得了不治之症,雍容大方离去,他才发现,自己不会说再见。 幸福的列车骤然脱轨,他以为他能够麻醉和忘却。可是生活却变得越来越糟。 谁能带他重回起点,寻找自我? 一次大手牵小手的澳洲旅行,一段父女相依的温馨时光,翻开阳光灿烂的新一页。 终有一天,我们都要学会说再见,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不得不黯然逝去的时间,对喜爱的衣饰,对珍贵的友人,然后,是终将消逝的生命。 原来,这不是结束,而是下一程的开始。 -
影子写手
亚当•朗是20世纪下半叶英国在位时间最长也最有争议的首相。如今他已离开公职,接受了史上金额最高的一笔预付金,撰写关于自己的生活和权力生涯的回忆录。要写出这样一部著作,对朗来说压力巨大,因此他雇用了一个职业影子写手(ghostwriter)来完成这本书。这个写手开始工作后,发现了朗的更多秘密,这些秘密有关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权力,有关生杀予夺的权力……知晓了这些不该知道的秘密后,影子写手将做出何种抉择,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安排? 《影子写手》出版后,在英国引起极大轰动,小说中的卸任英国首相是否在影射某位政要?书中描写的政坛阴谋是真事,还是虚构?众说纷纭,答案都在书中。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影子写手将由尼古拉斯•凯奇饰演,前“007”皮尔斯•布鲁斯南将出演亚当•朗一角。 -
我生命的速度
十四岁的凯文参加完运动会后,坐父亲的车回去。就在那个漆黑的夜晚,校车在桥上打滑翻覆,同学、女友和教练全部遇难。 一年后,凯文转学,再也想不起昔日过往。他成为运动场上的天才,赢得每一场比赛,打破一个又一个纪录,但他却仿佛置身于一个被创伤隔绝的真空世界。 他用玩世不恭的叛逆填充内心的空虚,用看似冷漠的疏离遮掩前程的迷茫。终于有一天,凯文决定不再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奔跑。在比赛的最后一圈,他突然转过身,在全场哗然中逆向朝起点跑去…… -
了不起的盖茨比
1. 美国“爵士乐时代”的华丽挽歌:《了不起的盖茨比》为那个奢靡年代的缩影。盖茨比怀揣着对“美国梦”的期翼,投身到那个年代的灯红酒绿之中,却在名利场中看尽世态炎凉,以及浮华背后一切终将逝去的空虚怅惘。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成为了“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2.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扛鼎之作之一,位居二十世纪百部英语最佳小说第二位:《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最具“美国梦”精神内涵的作品,亦是一部极具韵味,极富美感的“最为动人的美国悲剧”,一直被世人推崇为“经典中的经典”,其体现出的对个人理想的追逐和对“美国梦”实质的拷问感染了好几代人。 3. 经典译本,重新打造:巫宁坤为国内最早提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书名译法之人,曾师从卞之琳等大家,此译本也是国内流传最久,最为中国读者熟悉和推崇的经典译本。此次重新作以修订,收入译林“百读文库”,为这个系列最先推出市场的二十世纪经典。 4. 百年回溯,重温经典魅力:2013年,最新电影版《了不起的盖茨比》会再度登上大银幕。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近一百年来被电影家们反复演绎和改编,皆因经典之作魅力长存,日久弥香。此次再度推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为了让读者在观看电影之余,亦能再度领略经典文学原著的魅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一派纸醉金迷之象。大富豪盖茨比的家中,每晚盛宴流觞,醉酒笙歌之中极尽奢靡。一个偶然的机会,小职员尼克闯入了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奢华的生活并没有让这个神秘起家的男人舒颜;相反,他深深牵挂着早年因贫寒而分手的女友黛西。盖茨比满心以为,如今的财富可以赢回当年的爱情。然而,他心目中美好的黛西不过是凡尘俗世的拜金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残酷现实粉碎了盖茨比的理想,葬送了他的性命。菲茨杰拉德以诗意般的语言谱写了一阕“爵士乐时代”的挽歌,献给了不起的盖茨比,而让人扼腕的是,唯有尼克得以倾听。 -
马戏团之夜
曾获得詹姆斯•泰特•布雷克纪念奖 2006年初改编成舞台剧于英国伦敦利瑞克汉默史密斯剧院(Lyric Hammersmith)上演 一向擅长魔幻写实技法的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这次以巡回马戏团为舞台,将时空安排在新旧世纪交接之处,带领读者倾听号称“整部世界史上唯一一个羽丰翼全的处女”的空中女飞人——飞飞——细数她如何飞上马戏团之顶的怪诞经历! 因为一双天使般斑斓翅膀而赢得“伦敦维纳斯”称号的飞飞掳获了所有观众的心,更撩起了许多男人的欲望,但记者华尔斯起了疑窦:“她是真的存在,还是虚构 出来的?”为了厘清真相,也为了日渐增长的爱欲,他跟随飞飞的脚步一同参与巡回马戏团的演出。他能揭发这个空中骗子的真相吗? 卡特在《马戏团之夜》里灵巧地戏弄“叙述”的本质,将故事与故事层层堆栈交错,呈现如万花筒般炫惑迷人的架构,再加上哥特式的华丽叙事让情欲膨胀的临界隐藏在马戏团帐棚的背后,真实且丑陋的世界让人不得不信以为真,偶尔出现的零星意外却又让人怀疑,眼前看到的 文字是真实抑或是谎言?整部小说看似记实,又似谎言虚构,是卡特发挥说故事女巫的本事,在读者眼前上演前所未见的文字马戏。 聪明、性感、逗趣、惊人。——《英国独立报》 一部光辉灿烂的作品,叙事方式成熟圆润,情节描述细腻逼真。——《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让人大笑同时也发人省思。至高的幻想小说巨作。——《观察家日报》 情感奔放且荒诞不经的奇想故事,引人入胜,直教人陶醉狂喜。——《洛杉矶时报》书评 安吉拉•卡特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同行作家们,将他们引向了种种梦幻世界,这些世界充满了巴洛克风格的壮丽、童话般的恐怖和对未来世界异化残骸的各式幻想。在《马戏团之夜》中,她为女主人公飞飞创造了一种淫秽粗糙的新型东伦敦语言表达,将我们带回了一个位于19世纪末新旧转折点上的世界,这个世界丰富多彩,充满各式各样的人类与动物。——《泰晤士报》 《马戏团之夜》具有一种光辉灿烂的魔力,但是这种魔力根植于一种粗俗、丰富而有力的语言……一部令人迷醉的作品。——《文学评论》杂志 一部光辉灿烂的作品,一出布满各种具有强烈效果的片段的戏。叙事方式成熟圆润,情节描述细腻逼真。以不可思议的效果完成可思议之事,令人着迷。——《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无论以何种标准,这都是一本非凡的书。——英国《卫报》 -
第三大道的这间酒馆
他是个爱尔兰人,好酒,更爱老板蒂姆的酒馆。 他眼睛锐利,耳朵灵敏,会记下“我今天过得很不赖,总算做到了慢慢地输!”诸如此类的话。酒保、杂工、赌马客、的士佬、流浪汉、警察、门房、女招待、开电梯的,还有房东老太太,是他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在他的笔下一个个鲜活地走上纽约的街道。 他所写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潜在的感情音符,几乎听不到,然而就像心跳一样始终存在。他也写自己的儿子约翰尼,他的夫人说那有一些可以说是情书,几乎让人读着觉得尴尬,然而又感人。他就是麦克纳尔蒂。“在最佳状态下,”有人这样说,“当麦克纳尔蒂就挺好,可爱且有趣。” 本书精选自约翰•麦克纳尔蒂过世前出版的几部作品,特别收录他的夫人,也是作家费思•麦克纳尔蒂的纪念文章——《约翰其人》。 -
斩首之邀
我喜爱作家(1768-1849)有一次谈及一现在已被彻底遗忘的小说时说:“他全民写作,他拥有一切表现手段。他给子们带来欢笑,让女人颤抖,他使世的男人如同得拯救一般觉得眩晕,叫从不做梦的人做梦。”斩首之邀》不是这种说。它是自拉自娱的小提琴。世俗之人会认为是在玩弄技巧。老人们会忙避之,转而阅读地域性传奇故和公众人物传记。爱好俱乐部活动的女人不会觉得兴奋刺激。存淫秽者会在小埃米身上看到小洛丽塔的影子。维也纳巫医的门徒们沉溺于共罪和渐进教育的畸形世界中会对它发出暗笑。但是(正如《关于影子的演讲》的者论及另一种灯光时所说):我知道有些读者会跳起来,怒发冲冠。 -
威尼斯之死
榜样和化身!他望着蓝色海边的高贵身影,欣喜若狂地相信他已经拥抱着美本身,这一形象是上帝构思的产物,是寓于人类的纯洁完美的形象,是值得尊崇的人类形象和画像……书里说,太阳使理智和记忆混乱迷失,使人的灵魂因为纯粹的快乐和执着眷恋它所照射的最美丽的物体而忘乎所以,迷失方向:是的,它只有借助于某个物体,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爱神模仿数学家,为了把抽象的概念传授给迟钝的孩子,必须借助于具体的模型;上帝也采用这种方式,为了向我们展示其伟大,利用年轻人的形体和肤色,使概念上的东西可视化,引起人们对美的反思,使我们在看到后既满怀忧伤,又燃起希望之火。 -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插图本)》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15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家长们和文学界也对这《麦田里的守望者(插图本)》展开厂争论。有认为它能使青少年增加对生活的认识,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促使他们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成年人通过这《麦田里的守望者(插图本)》也可增进对青少年的理解。可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坏书,主人公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满口粗活,张口就“他妈的”,因此应该禁止。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麦田里的守望者(插图本)》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菲芯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可是,愤世嫉俗思想引起的消极反抗,还有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青春期心理,又使得他不肯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他抽烟、酗酒、打架、调情,甚至找妓女玩。他觉得老师、父母要他读书上进,无非是要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连他敬佩的唯一的一位老师,后来也发现可能是个同性恋者,而且还用“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那一套来教导他。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而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好苦闷、彷徨、放纵,最后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二次大战后,美国在社会异化、政治高压和保守文化三股力量的高压下,形成了“沉寂的十年”,而首先起来反抗的是“垮掉的一代”,《麦田里的守望者(插图本)》主人公霍尔顿实际上也是个“垮掉分子”,是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只是他还没有放纵和混乱到他们那样的程度罢了。 -
阿弗小传
实物参见: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6831809/ =========== 《阿弗小传》是二十世纪英国大 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一本难得的谐趣之作。 阿弗是维多利亚时代女诗人勃郎宁夫人的一条小狗,陪伴了她缠绵病榻的年月,最近距离地见证了她与大诗人勃郎宁的相识相恋,并参与了他们的私奔,从阴郁湿冷的英国伦敦来到了阳光明媚的意大利乡间,开始了自由自在的美妙生活。 本书是阿弗的传记,透过一条小狗的视角,再现了桂冠诗人夫妇的浪漫爱情传奇和宇宙中不同生命形式间的神秘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沉闷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伍尔芙最为关注的女性主义、现代主义主题在其中也时有巧妙表达。 与作者其他晦涩朦胧的实验作品相比,这部小说手法相对传统,视角独特,语言诙谐机智,是一本有趣而深刻的小书。 =========== 《阿弗小传》动物保护主义者,特别是爱狗一族的“必读书”;而文学青年、作家或社会史学者也不妨一读,或添趣致,或有裨益。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主编 受勃朗宁夫人的情书和一首小诗激发而作的小狗阿弗的传记,是伍尔芙当年最畅销的作品。在《阿弗小传》里,她附身于小动物,阿弗就是毛绒版的伍尔芙。 ——《卫报》 《阿弗小传》是伍尔夫作品中的一个异数,不同于她那些严肃的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写得诙谐生动,浅显易懂。《阿弗小传》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另类,为狗立传,人眼看狗、狗眼看人,角度特别,令人拍案叫绝。 ——马凌,学者 《阿弗小传》和《奥兰多》一样,治愈了我的伍尔芙阅读恐惧症,它展现了她最幽默的一面,又兼具其他严肃作品的深度,是阅读伍尔芙的最佳入门之书。如果你第一本读到的是《海浪》,很快会发现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被冲到了文学的哪片海滩上。 ——dovegreyreader scribbles,美国著名独立书评博客 -
邮差
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小说家之一。阿尔贝•加缪称他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作家,《时代周刊》评论他是美国底层社会的桂冠诗人。他的创作继往开来,独树一帜,被誉为“地狱的海明威”。 布考斯基年轻时做过洗碗工、卡车司机、邮差、门卫、仓库管理员、电梯操作员等多种底层工作,其写作的主题大多源自他的生活经历。 《邮差》是布考斯基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至今已被翻译成十六种语言。书中的主人公,人到中年的亨利•切那斯基是美国社会典型的失败者,从事着勉强糊口的邮差工作,支撑他的是啤酒和威士忌、赌马和一夜之欢的女人。每天他从宿醉中挣扎着爬起床,或者徒步于暴晒,或者被雨水浸透,游荡在洛杉矶无数阴暗的角落,试图在混乱、艰难的底层生活的折磨中生存下来…… 布考斯基独立于美国文学的写作风格,便是从本书开始确立。 -
斯佳丽
五十多年前,玛格丽特·米切尔以瑞特·巴特勒离斯佳丽而去结束了《乱世佳人》的故事,但以斯佳丽的一段内心 独白为两人日后的感情纠葛埋下了一个伏笔:“……明天我要想出个办法来重新得到他,不管怎么说,明天就是另外一 天了。”时隔半世纪后,从几百人中被选中,续写《乱世佳人》,她数易其稿,终于写出了“明天”的故事:《乱世佳人》续集《斯佳丽》。 本书于1991年9月25日 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以不同的文字同时出版。作者在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斯佳丽与巴特勒、对故乡爱尔兰、对爱尔 兰的亲人们既爱且恨的复杂心理,其中不乏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描写。作者里普利不无得意地说,《斯佳丽》不失为 一本好书。 -
西线无战事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主人公博伊默尔及其同学们在“爱国主义”口号的煽动下应征入伍,在前线绞肉机一般的阵地战中厮杀。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崩塌了,对生活的热情崩塌了,对世界的认识崩塌了。他们的眼中只有鲜血、残肢、碎肉、脑浆和毒气。活生生的同学和战友一个个阵亡,战场成为一个个无名士兵的坟茔。战争的恐怖与残酷,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类无泪的悲哀。最后,就在和平即将到来之前的一个宁静的秋日,主人公在前线阵亡。对战争的忠实还原及反思,使《西线无战事》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不朽名篇。 -
维纳斯的诞生
小说。背景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群星闪耀,奇才辈出。物欲横流,宗教极端。一个身上纹着毒蛇与男像的修女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这部小说便是这位修女的自白书。 一个追求艺术与自由的女孩遭遇了不幸的婚姻――丈夫是个恋童者,而自己的哥哥正是这个娈童。女孩本来就是统治者美第奇的私生女,而她自己的女儿又是她所钟爱的画家的私生女……书名借喻的是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 -
玛雅
在南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上,痛失爱女的生物学家法兰克,遇到一对西班牙籍的神秘夫妻。他们以一种箴言式的语言交谈,听来直击心灵却又难以理解;更奇异的是,妻子安娜有一种惊人的美,每个见到她的人都觉似曾相识,可是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 《玛雅》以生物学与哲学聚焦人生意义,在永生与必死之间,天使与蟾蜍之间,抒发人类对于永生的憧憬及对生命永不妥协的渴望。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带有悬疑色彩的爱情小说,还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随笔?或者,是探讨生命起源以至人类演化的科学著作,还是关心永恒并且触及来世与轮回的宗教假设?全书以生物学与哲学聚焦人生意义,在永生与必死之间,天使与蟾蜍之间,抒发人类对于永生的憧憬及对生命永不妥协的渴望。 作者乔斯坦·贾德保持一向的作风,除了一颗赤子之心,在故事中注入哲学的思想让人堕入扑朔迷离的故事之馀,也不断反思人生的问题,发人深省。 -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是麦克尤恩1998年获得英国布克奖的作品。莫莉——风华正茂的饭店批评家、才智出众的摄影师、敢作敢为的园艺家,当年曾是某知名外交官的情人——因突发病症不幸去世了。她的死引起了丈夫以及周围朋友的无限思索。大家不约而同地考虑到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生命终点,包括“安乐死”。然而引起大家思考的不仅仅是对于死亡的联想,更多意料之外的谣言与传闻令众人不知所措,所有的一切都因何而来,究竟是真是假…… -
虹
《虹》是D·H·劳伦斯最成熟的两部代表作之一(另一部是其姊妹篇《恋爱中的女人》),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它以家族史的方式展开,叙述了自耕农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与变迁;以英国小说中史无先例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性的心理问题,通过对三代人的正常与非正常的两性交往的描写寻求建立自然和谐的性关系的可能性。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