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米格尔街

    作者:奈保尔

    《米格尔待》讲述的是弱势群体毫无希望的故事,读来却丝毫没有那种了无生气的窒息之感。在米格尔大街贫困、脏乱的社区景象中,人们似乎活得有滋有味,其中不乏草根社会的幽默气息。奈保尔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小人物的想入非非,揭示了植于琐屑欲念中的民间理想。一方面总是某种虚幻的东西在支撑着人生意趣,而另一方面,那些卑微、古怪的动机同时让你感受到“理想”本身所包含的凄凉。这里,所以那些令人心酸的东西都融入了日常的起居变谐,在适当的时候它们便成为撬动故事情节的杠杆,从而使一帮街头闲汉和放荡娘们的故事演绎出某种悲剧风格。
  • 恶心

    作者:[法] 让-保罗·萨特

    萨特在书中设定主人公得了一种病症,并指出这种病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因此罗根了有时处在不适状态中而犯“恶心”,我们也可能犯“恶心”。罗根丁在搏斗,他企图摆脱他的真实存在,与过去的一个或某些艺术品、甚至一段爵士音乐(some of these days 这段时光的一瞬)来认同,去达到某种自由。这就是萨特在此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与自由”。
  •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作者:(美)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软精装·典藏版)》内容简介:希区柯克对杀人狂的一段评论,很典型地表明了他对这类人的态度,他说:“人们常常认为,罪犯与普通人是大不相同的。但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罪犯通常都是相当平庸的人,而且非常乏味,他们比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遵纪守法的老百姓更无特色,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罪犯实际上是一些相当笨的人,他们的动机也常常很简单、很俗气”。 希区柯克认为人是非常脆弱的,他们经不起诱惑。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作者:[美] 特蕾西·雪佛兰

    出身贫寒的女子葛丽叶,为生计前往画家维梅尔家中帮佣。葛丽叶视男主人如诗如神,内心产生了神秘的情素,拥有极高艺术天分的她,竟深深影响了维梅尔的创作,甚至成为画中的主角,却因身份地位的悬殊,空余一场情恨……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维梅尔最伟大的作品,与达·芬奇《蒙娜丽莎》齐名。此画面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这摄人心魄的“回眸”,与画龙点睛的珍珠耳环,浮刻在深色背景之中,使神秘女子似要向画面深处走去,“她踯躅与明暗之间,仿佛此去即与我们永别。”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亦如《蒙娜丽莎》一样,是一个千古之谜。……并不是每一部好读的小说,都能既给人以阅读的快乐,又能深刻地走进油画的世界……并不是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能有这样的运气——作者以绝世的视角,天才的想象,走近绘画大师,给了一幅不朽名作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书内附赠杨·维梅尔首次于国内面市的油画插页四张。
  • 飞越疯人院

    作者:[美] 肯·克西

    精神病院里,大护士以严厉的手段、冰冷的器械和冷酷的心肠统治病人们,试图把他们改造为柔顺的、规矩的、毫无个性的机器。病人们饱受大护士和黑男孩护工的凌虐,直到不受约束的麦克墨菲进入了疯人院。 在病人中,印第安人布罗姆登最懂得体制的力量,即便麦克墨菲仿佛一步步走向胜利,把狂欢节的氛围传播到整个病房,但布罗姆登知道更严酷的压制在等待着他们。 最后当麦克墨菲从手术室被送出来,变成了一具眼神空洞的塑料娃娃,正要被大护士当成杀鸡儆猴的标本时,布罗姆登知道,他只能以某种方式来维持麦克墨菲的胜利,给予大护士最后的一击…… 窗外月色冰冷,胆怯而沉默的印第安人敲碎了窗户,逃离这个疯人院。 疯人院实际上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幅缩影,恰好同金斯堡在其《嚎叫》中的那一声“我看见我这一代的精英被疯狂毁灭”相呼应,发人深醒。“大护士”则是《嚎叫》中的邪恶火神摩洛克的象征,代表美国资本-军事一体化体制对人性的压抑。 《时代》周刊称此书“是向体面阶级社会的陈规以及支持这些陈规的看不见的统治者发出的愤怒抗议”。《纽约客》则说此书“预示了大学骚乱、反越战、吸毒以及反文化运动。”
  • 发条橙 莫扎特与狼帮

    作者:[英] 安东尼·伯吉斯

    《发条橙》是一部幻想小说,一个生活在英国未来社会的问题少年,由于青春斯躁动走上犯罪道路,破坏社会,五毒俱全,后受到社会制裁,被剥夺自由意志,经过思考与改造,他重新融入社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上帝手中的一只发条橙…… 《莫扎特与狼帮》是一部多文本小说,描写了莫扎特的一生,借助对这位音乐家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音乐、人生、世界的思考。时间、古今、世界、人神、天堂人间等等界限都被打破了,形成了一部形式独特,内涵丰富的多文本作品,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
  • 悲惨世界(上下)

    作者:雨果

    《悲惨世界(上下)》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领袖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著。全书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悲惨世界(上下)》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

    19世纪中期,在中国有一位年轻、富裕而且非常西方化的纨绔子弟金福,他冷漠无情,厌倦生活,听不进他最忠实的朋友加老师王先生的真诚相劝。在金福准备结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股票下跌,已经破产了。于是他给自己买了份高额人寿保险后准备自杀。但他没有勇气,只好把自己托付给王先生,并与他签定了一份自杀协议书。出于礼节,王先生同意在人寿保险协议终止前杀掉他。 此后,金福经历了一连串曲折的经历,每次都希望自己能死掉,结果却屡屡失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后来他发现自己并没有破产,同时也收到王先生的来信,说自杀协议书已经被转交给一名杀手老孙。金福立刻出发去寻找王先生与老孙,希望能在杀手动手前,取消这个协议。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金福深刻明白了生命与幸福的真谛,可就在这时,老孙手下抓住了他。金福被蒙住了眼睛带到老孙面前,等待命运的安排…… 凡尔纳一生没到过中国,但他对中国了解甚多。与同时代其他欧洲作家不一样,凡尔纳在本书中积极地塑造了一个中国主人公的中国式生活,他把各种文化、历史、社会、语言等信息和评论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部集旅游、冒险为一体的幽默小说。
  • 远山淡影

    作者:[英] 石黑一雄

    这是一段迷雾重重、亦真亦幻的回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剧终,忆者剥去伪装,悲情满篇。 《远山淡影(石黑一雄作品)》是石黑一雄技惊文坛的处女作,一部问世30年仍在不断重印的名著。其“感伤与反讽”的融合、平衡令人犹记。
  • 波多贝罗的女巫

    作者:保罗·柯艾略

    雅典娜,一个和智慧女神同名的普通吉卜赛女子,因为从小表现出的异常禀赋而披上神秘的光辉,也因此招致普遍的怀疑与猜忌。她自由不羁,离经叛道,无惧传统成见,远赴东方学习书法,去伦敦波多贝罗街头迷狂舞蹈…… 岁月回溯,碎片重新拼接,通过前夫、神甫、生母、房东、记者、邻居的眼睛,串成一个寻访心灵故园的望乡故事,打开一个鲜为人知的惆怅世界……
  • 源氏物语(上、中、下)

    作者:[日] 紫式部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作品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一00一年至一00八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 基督山伯爵(上下)

    作者:〔法〕大仲马著

    小说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水手邓蒂斯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怀着对生的渴望,经过九死一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一笔意外的财富,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而他所看到的却是——未婚妻已被仇人霸占,仇人们个个身居显要。这一切不但更坚定了他复仇的决心,也促使他的复仇计划更加严密。他化名基督山伯爵,开始复仇…… 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险象环生,出乎想象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此扣人心弦,让读者难以释卷。纵观全文,结构繁而不乱、丝丝相扣,是一部充分展现大仲马杰出想象力和文字驾驭能力的匠心之作。
  •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作者:[法] 莫泊桑

    莫泊桑最擅长的题材是他亲身参加过的普法战争、长达十年的小职员生涯和青少年时代在诺曼底故乡的生活,这三种环境为他的短篇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这些作品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了农村的习俗和世态,真实地反映了小职员的单调刻板的生活。它们在艺术上各有特色、并不雷同,犹如宝石上的各个校面,共同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 十月的孩子

    作者:[法] 菲利普·贝松

    一只阴险恶毒的乌鸦,一个天真孩子的离奇命案,一起旷日持久的无头官司,一段令人心碎的忠贞爱情,《十月的孩子》用高超的小说技法再现二十年来始终牵动法国社会神经的一起真实事件。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晚上九时三十分,在法国东北部偏僻的孚日山区,可爱的四岁男孩格雷高里的尸体在冰冷的河里浮起。流言和猜疑在镇上蔓延。孩子的母亲成了嫌疑犯;孩子的父亲愤而杀死另一个嫌疑犯…… 格雷高里事件历经十多年的审理,主审法官换了三人,审理卷宗厚达三万五千多页。那个折磨了这个家庭多年的凶手“乌鸦”到底是谁?他在何方?
  • 爱无可忍

    作者:[英] 伊恩·麦克尤恩

    我们或许曾经试图丈量生命耐受的限度,伸手掂量其不可承受之轻,而在这本就不堪耐受、无力承受的生命中却又有着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摸不透、猜不着、剪不断、理还乱,像是一场豪赌——孤注一掷地博取所有或是满盘皆输。这样的情感叫做爱,而其间的执着、猜忌、一意孤行是否让原本相爱的人渐行渐远,又是否让这爱沉重得令人无可忍耐? 风景如画的伦敦郊野,五个可以说都是助人为乐的陌生人一道赶去救助一起热气球事故,但或许只不过一瞬间的犹疑、自私,一个大活人就在大家眼前顷刻间殒命。生命的如此脆弱易逝反而点燃了杰德疯狂而执着的爱,并由此导致乔及克拉莉莎的世界完全混乱失序。步入成熟、渐入佳境的麦克尤恩通过对于一场精神危机、一种精神疾患的细致展现,严肃而又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情绪、情感、意识乃至于人性本身的无限可能以及脆弱无依。
  •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菲茨杰拉德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人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他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二十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众望所归,高居第二位,傲然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豪,《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莱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 里斯本夜车

    作者:(瑞士)帕斯卡·梅西耶

    ★全球销量逾250万册,近年来少数兼具内容深度和畅销数字的小说 ★同名电影由两夺戛纳金棕榈大奖的著名电影大师比利·奥古斯特执导,奥斯卡影帝杰瑞米·艾恩斯主演,2013年亮相柏林国际电影节 ★作品构筑出一座回忆与哲学概念的迷宫,将哲学命题化为“书中书”的,映射出了身为读者 的我们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困惑 ★意外揭开葡萄牙康乃馨革命时期的一段隐秘的黑暗 . 你问,“如果我们只能依赖内心的一小部分生活,其余的该如何处置?” 我,也急于知道答案 我的身心,如同被唤醒的心灵考古者 迫切寻找灵魂的栖居之地 你的文字,是炼金者的心血 牵引我 ,决然跳上前往内心之旅的列车 . 一次布满困惑与悬疑的出轨旅行 一段充盈感悟与省思的生命探访 文学叙事与哲学思辨的激情碰撞 . 《里斯本夜车》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与阅读趣味的哲学小说,探访别人的生平,也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探讨人的一生中诸多难以言喻的经验,关于孤独与死亡,关于有限的生命,关于友谊与爱情,关于忠诚与背叛…… 心灵封闭已久的中年教师戈列格里斯,无意间在书店发现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 随笔《文字炼金师》,被书中充满哲思的文字吸引,毅然抛下井然有序的生活,展开探索心灵、寻找生命终极答案的旅程……在里斯本,戈列格里斯探访普拉多的生平,一步步重建这位非凡医生、天才作家的影像,揭开葡萄牙独裁政权时期的一段隐秘的黑暗。在一步步走近了解普拉多的同时,格列格里斯也检视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和意义。
  •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Francis S

    ★ 电影特别版套装:附赠英文原版别册 ★爵士时代的梦幻经典 ★ 村上春树最爱的书:万字长文导读 ★ 全新译本完美呈现原著魅力 ★ 如果没有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遇,我写出来的小说会与现在完全不同,或者也许什么都不写。——村上春树 ★《了不起的盖茨比》建立在“幻象的破灭”上。正因这样的幻象,世界才如此鲜艳。你无需理会真假,但求沾染那份魔术般的光彩就是了。——菲茨杰拉德 中西部小子盖茨比到东部闯荡一夕致富,他在自己的豪宅夜夜宴客,梦幻地看着纽约长岛上闪着绿光的灯塔,寻觅着梦寐以求的女人黛西。邻居尼克,眼看着盖茨比的宾客接受他的招待却冷漠无情,眼看着盖茨比奋力追求那腐败的虚华。盖兹比最后的结局,让尼克对东部浮华的名流生活梦碎,宛如看着繁华楼起再看着它楼塌。
  • S.

    作者:J. J. 亞伯拉罕(J. J Abra

    這不只是一本小說 更是一場挑戰紙本書可能性的敘事冒險,一部獻給文字的動人情書 書中收錄實體解謎線索,遭美國圖書館抗議,本書只能收藏,無法借閱! 這不只是一本書,這是一個穿越時空而來的物件,是解謎的鑰匙… 兩個素未謀面的陌生讀者,因為對同一本書的癡迷,對文字放不下的執著, 攜手踏上了一場詭譎的追尋之路…… ☆一本小說 本書的故事主體《希修斯之船》,是一位神祕多產作家V.M.石察卡的最後一部小說,講述一名男子在海上大船中醒來,忘了自己的身分,不曉得自己的所在地點,腦中只剩下一個謎樣女子的影像,於是決定去尋找她……這本赫赫有名的作品圍繞著無數謎團,數十年來吸引研究者瘋狂投入探索。關於作者的真實身分,就有11種不同的推測,而且每一種都有扎實的文本和作者分析為基礎。據傳石察卡結局寫到一半,就在一家小旅館人間蒸發,打字機上的書稿散亂一地,第十章消失了,窗邊還有點點血跡。那麼,這本《希修斯》的結局,難道是假他人之手完成? ☆兩個讀者 珍妮 & 艾瑞克。一個是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一個是遭驅逐離校的研究生,兩人恰好都正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這些抉擇將一一左右現在的自己、未來成為怎麼樣的人,以及自己是否敢帶著熱忱、傷痛以及恐懼,放膽去相信自身以外的另一個人…… 有一天,珍妮無意間在圖書館架上撿到了一本《希修斯之船》,書主是文學研究生艾瑞克,此書是他的論文主題,因此書頁間寫滿了眉批與研究筆記。熱愛閱讀的珍妮對《希修斯》作者的文壇秘辛早有耳聞,她情不自禁地在書頁空白處留言給艾瑞克,抒發看法,並把書留在架上的原處……就這樣,《希修斯之船》成了兩個陌生讀者之間的連結,一來一往的紙上對談,就此展開。 兩人的互動彷彿交換日記,一方面執著探究《希修斯》的一字一句,一方面也越來越深入彼此的生活,透過小說主人翁的心境,抒發彼此的生活共鳴。漸漸地,艾瑞克發現,唯有靠著珍妮的幫助,兩個讀者才能從不同的閱讀角度,一起釐清書中謎團的真相。然而,當他們越來越深入小說的核心,竟發現故事劇情暗藏著作家石察卡求救的訊息,而威脅作家的神秘人物,也已盯上了這兩個讀者…… ☆你 而現在,你翻開手中的這本書,開始瀏覽兩位讀者的筆談、夾在書中的餐巾紙、剪報、卡片、明信片,甚至羅盤…..你將發現,書頁間出現了不屬於珍妮和艾瑞克的第三人字跡,寫的是「S」這個字母……你將成為這起懸疑事件的一份子,和兩位主角一同揭開作家石察卡的下落之謎…… 【貼心附註】 讀者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將會對它的外觀感到非常疑惑。沒錯,它看起來是那麼地古老,就像是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拿下來的一樣,書背上還有編碼。泛黃的頁面上,有著原子筆墨水的評注,仔細一看,是兩個人的註記,藍色、黑色、紫色、黃色、紅色、綠色,因著評注的時間而有不同。 另外,書頁間還夾著信件、便籤、照片、卡片、明信片、剪報、羅盤等等,將是你參與這趟閱讀之旅的重要線索,這些小配件使本書成為美國圖書館無法開放借閱的一本書。 總之,本書不只是書,而是一個物件,彷彿從真實世界的另一頭送到你手上的這只物件,是整起故事的證據,也是線索。只要你翻開本書,即將進入這教人無法抽身的場域,難以自拔… 你眼前的一切,都是本書的配件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