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作者:[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海明威最出色的短篇小说集 名家名译 村上春树新书《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致敬之作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是海明威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包括《白象似的群山》、《没有被斗败的人》、《杀手》等十四个短篇小说。小说的主题涉及斗牛、出轨、离婚和死亡。其中《白象似的群山》、《没有被斗败的人》和《杀手》这几篇被认为是海明威最为出色的短篇小说。
  • 走出非洲

    作者:[丹麦]凯伦·布里克森

    1914年,二十九岁的凯伦·布里克森旅居肯尼亚,在恩贡山下的农场经营咖啡种植园。直到1931年,凯伦离开非洲。她返回丹麦,写下这十七年间在非洲这片奇妙的大陆上动人的经历。在她笔下,非洲大陆笼盖着一种广袤而又柔和的气氛,而鲜活其中的,是和这土地颜色最相贴合的人和故事。疾病、死亡、失败、割舍,是她在非洲的生命旅程中不断上演的课题,但这本书不是一幕悲剧或一首恋旧的挽歌,而是一种自由与勇敢的生命力的宣扬,一种纯粹、明净、深远的爱的渗透。
  • 荒原蚁丘

    作者:[尼日利亚] 钦努阿·阿契贝

    腐败的卡根共和国的政府被推翻了,三位留学海外、志同道合的好友走到政治的台前。 年轻军官萨姆受邀出任总统,打算好好整治政府,然而,他被总统终身制迷住了。 克里斯升任新闻部长;伊科姆则在《国家公报》担任主编,逐渐成长为意见领袖。他们是这个国家崭新的希望,直到有一天,克里斯受命开始监控伊科姆的言行。 一切希望都是虚妄,腐败侵蚀了国家,秩序面临着独裁的威胁,这里发生了太多的斗争、太多的谋杀。 ---------------- 一部诚恳、尖锐而富于洞见的当代政治的体察之作。——《出版者周刊》 《荒原蚁丘》塑造了在变化与认同、现代化与传统、权力腐败与道德正直间挣扎的人物。——《观察家》 《荒原蚁丘》将为世人铭记。这幅社会变迁的图景以预言的力量打动我们的心灵。——《今日美国》 阿契贝写了一部回避非洲意识形态和政治历程的小说,但给我们以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智慧。 ——《华盛顿邮报书评增刊》
  • 我煮死你

    作者:[德] 埃伦·伯格

    致命诱惑: 负心男人,当心女人“美味得要人命的菜谱”! 德国亚马逊★★★★★推荐小说!多次跻身亚马逊小说排行榜TOP10! 当面临狡诈而又自私卑劣的男人时,薇薇学会了把她的女性天赋充分地运用到了她的情感防卫战之中,她的烹饪技能就是一个令男人们致命的陷阱,那些“美味得要人命的菜谱”让一个个欺骗薇薇感情的男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美味的致命诱惑,连续四桩命案,薇薇一次次绝地反击,使得薇薇的生活紧张到了极点。最终,警官佩特森找上门来,让小说达到了令人窒息的高潮,薇薇到底到底会被绳之以法还是依旧能够逃脱制裁?
  • 复仇小姐

    作者:[英] 罗纳德·弗雷姆

    这是一部充满诱惑和背叛的小说,女主疯新娘郝薇香小姐在狄更斯的经典著作《远大前程》中多有着墨,而她哀怨复仇的故事更是后来时尚界大咖们的设计灵感来源,这一次,在罗纳德•弗雷姆的笔下,让我们看到一个富贵小姐的特殊人生,一个好女孩的复仇女神长成记。 内容简介: 《复仇小姐》内容简介: 郝薇香小姐出身酿酒世家,在众人眼里她是高傲不可接近的,唯独萨莉,一个下人的女儿,郝薇香小姐不仅教她恰当的用餐礼仪、正确的站姿、诗歌和一些散文,甚至还分享了自己情窦初开的心事,听取萨莉的建议。在郝薇香小姐的心里,萨莉是最好的闺蜜,因为她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郝薇香小姐不顾众人反对,把继承的酒厂托付给查尔斯,一心筹备婚礼时,却在婚礼当天收到了一纸退婚书,萨莉也失去了联系。郝薇香小姐试图维持着身着婚纱的样子,拒绝相信事实。 久别重逢的萨莉,竟成了查尔斯的太太,一幕幕往事重现,郝薇香小姐如梦初醒,她唯有报复解恨。 首先,她决定收养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女孩…… 媒体及专家评论: 一部关于诱惑与背叛的作品,以鬼祟方式、清晰的思路讲述了一个卑鄙下流、悲伤虐心的故事。 ——《苏格兰周日报》 《复仇小姐》是可以与任何伟大作品相提并论的杰作,故事情节紧凑,引经据典。 ——《泰晤士报》 苏格兰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复仇小姐》犀利而智慧……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独立报》
  • 巴托比症候群

    作者:[西班牙] 恩里克·比拉-马塔斯

    ☆诺贝尔文学奖大热人选、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的当下传人、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最钟爱的作家之一恩里克•比拉-马塔斯 享誉世界的惊世奇作 ☆法国梅迪西文学奖、法国年度最佳外语小说等多项国际知名文学奖得主 ☆西班牙读者票选21世纪前十年最佳小说第二名 “即便是文学大师如阿根廷的博尔赫斯或意大利的卡尔维诺,都能在其中找到亲切的共鸣。” ——《柯克思评论》 巴托比,美国文学巨擘梅尔维尔笔下一位以“我宁愿不”来拒绝一切的诡异角色,竟跃出纸页化身为一种病毒,弥漫在文学世界中,让众多作家无法下笔。得上巴托比症的人都无药可治,而任何抵抗此病的举动亦是徒劳。本书的叙述者是便是一位“巴托比”患者,他年轻时曾写过一本小说,但因为某种心灵创伤,他拒绝再写。直到某一天,他开始写日记,记录那些和他同病相怜的作家封笔之谜。奇怪的是,他的日记里看不见正文,只有脚注,好像正文被某种不知名的病毒吞噬了……
  • 最佳欧洲小说II

    作者:(波黑)黑蒙(HemonA. )编

    ▲ 一本书 一幅欧洲当代文学地图 ▲“最小空间最多样性”的欧洲文学 流动着的欧洲当代小说博物馆 《最佳欧洲小说 II》的编选围绕一些重要的主题:爱、孩子、家庭、工作、欲望、危机、罪恶、战争、思想、艺术、音乐、别处、家园。十三个主题,人类浩瀚的生存体验全然浓缩在这近500页的篇幅里。 “最佳欧洲小说”系列的作者们,让我们一而再地深信,文学是我们与浩瀚的人 类经验保持紧密联系的最好方式。它不仅能展现汹涌奔腾的历史事件,还能表现出个人生存这个日益复杂的问题。但它不能被简化成一句推特,一行脸书,一条微博,一则微信,文学从各个层面上拒绝这种瞬间性,因此,它延续性的纸质载体便被我们如此呈现: 《最佳欧洲小说 II》。我们舍弃了之前编年的方式,让欧洲文学跳出有限的年代圈定,汇入人类文学无限的生命长河中。 在这本选集里,故事变化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让我们惊诧:一匹战马具有哲学家的视角,或者一条狗变成了鬼魂。选集里有女孩子下巨蛋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热闹故事,也有凶杀、恋童癖、战地巡游、汽车爆炸中幸存者、溺死亲子的母亲、在厨房地下与死亡拼命挣扎的女人等等令人寒心的真实故事。 诚然,短篇小说精炼的形式不足以驮负起整个欧洲当代文学的骨骼,但是文学非凡的力量,正在于它能够丰富地呈现出人类经历所处的无穷变化,及其广度、深度和瑰丽。 每一个短篇故事都让严肃文学爱好者受益匪浅。 ——《书目》 这套书不是在探索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而是冲破这些界限。 —— 乔纳森•梅辛格尔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去深层次了解每个民族文学灵魂里的希望和恐惧—— 一种灵魂国际化地展示与呈现。 ——《卫报》 对于欧陆小说的全景观,“最佳欧洲小说”给予了我们一种非常有魅力的、多维度的审视方法。 ——《纽约时报》
  • 温柔的杀戮

    作者:[美]乔治·希金斯

    两个毛头小混混,行事笨拙却不安分,他们在经营驾校的阿马托的“精心”策划下,开展了一个抢钱计划——洗劫一处由黑帮控制的地下扑克赌场,然后嫁祸给传闻曾经安排自己的赌场遭抢的管理人查特曼。计划看来天衣无缝,查特曼果然被暴揍一顿。但赌场被迫歇业,黑帮头目如临大敌,势要追查到底。他们找来孤冷、深沉的职业杀手杰基,请他帮忙重整地下秩序。杰基抽丝剥茧,运用各种手腕,预备将一个个对象收拾妥当。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开始,一场温柔杀戮一触即发。 希金斯笔下的犯罪世界无比真实。——《华盛顿邮报》 精准描摹波士顿底层社会,简直巴尔扎克再世……天赐希金斯异禀......书中人物的语气仿佛指纹,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纽约客》 希金斯革新了犯罪小说的风貌,足堪与钱德勒和哈米特那样的大师同列。——司各特•托罗
  • 硬汉不跳舞

    作者:[美]诺曼·梅勒

    创造力枯竭的作家蒂姆·马登陷入了苦闷,终日饮酒寻欢。一日,他邂逅了一位美艳动人的金发女人,与之一夜狂欢后,却陷入了离奇凶杀案——他种植的大麻地莫名出现一颗金发女人的头颅,同时,他胳膊上的文身、家中和车内的血迹、通灵朋友的证词皆表明凶手非他莫属。诸多巧合令蒂姆毛骨悚然,而破碎混乱的记忆又让他茫然无措。 为了揭开凶手之谜,蒂姆卷进了爱欲、血腥、谋杀的旋涡。然而,每一条蛛丝马迹都显示,身边每个人都与凶杀有难以分割的关系,每个人都不排除凶手的可能……包括他自己。 死者是谁?凶手是谁?蒂姆陷入了理智与疯狂的双重煎熬。
  • 英伦魔法拾遗

    作者:苏珊娜·克拉克 Susanna Clar

    仙境从来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遥远。有时候你突然越过了那道隐形的界线,就会发现自己必须面对任性的公主、睚眦必报的猫头鹰、以刺绣预示不幸的女士,还有密林深处无穷无尽的小径和转瞬即逝的屋舍。 在这些奇谭中遭逢厄运的男女主人公包括:摄政时期自负的教区牧师、十八世纪的犹太医生、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以及《英伦魔法师》中的两个角色——斯特兰奇先生和乌衣王。
  • 智商测试大挑战

    作者:狄克・拉波波特,安重义

    各种智力测试如今成了取代会的开胃菜。 还有什么比这本设计精良的智力谜题更能激发你的智慧,并磨练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里有超过500个脑力激荡的魔鬼问题,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挑战你的思维能力,叫你脑袋中的解题细胞无喘息的余地。 本书摒除单调或重复性高的谜题,而精选古典精湛或新颖、艰深的谜题,举凡复杂的迷宫、有趣的漫画,或者文字、数学、推理……等各式精彩的题型,皆囊括其中,接受这些谜题的挑战不仅可达到消遣解闷的功效,更可促进缜密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令人抛开烦嚣、乐在其中。 本书不只满足好些对这种令人着迷又让人泄气的谜题上瘾的人,同时也将深深吸引那些还不习惯做这种趣味智力游戏的人。
  • 心理学漫谈

    作者:【美】查尔斯•G.肖

    《心理学漫谈》是一本介绍心理学的入门读本,作者是美国纽约大学哲学博士查尔斯•G.肖。全书总共分为一百个小节,开篇先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然后从知觉、认知、情绪、欲望、人格、思想、意志力、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角度,系统阐述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都与日常生活——家庭、教育、工作、事业、健康等息息相关,属于一本实用型的心理学读本。
  • 卡夫卡谈话录

    作者:(奥) 卡夫卡 口述

    本书是由卡夫卡的忘年交雅诺施记述的卡夫卡谈话录,雅诺施比卡夫卡小二十岁,是其同事的儿子,经常去卡氏就职的布拉格劳工工伤保险公司探访他。卡夫卡作为“相当富有的父母的唯一的儿子”和公司法律处处长,一辈子生活在威压当中,其父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性格专横如暴君,对唯一幸存的长子卡夫卡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大学时甚至逼其放弃酷爱的文学专业,改修法律,影响笼罩其一生。 “富二代”的身不由己和小职员生涯的万般无奈,令表面的卡夫卡之下顽强生长着一个文学的卡夫卡。本书谈话发生的时间跨度,在1920年3月底雅诺施初次拜访卡夫卡和1922年7月初卡夫卡退休离开保险公司去疗养之间。两年多的时间里,无数次工间休息见缝插针的聚谈,或是漫步在布拉格老城环形道的边走边聊,见证了晚年卡夫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从中可以看到这位貌不惊人的“鬼才”的许多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谈话的即兴式和交流的无拘束,决定了该书“思想罐头”似的什锦面貌和浓缩程度,为卡夫卡的思想风貌和性格特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照和佐证,并成为人们现在引用卡夫卡一些著名观点的重要出处。
  • 魔戒的锻造者

    作者:[英]科林·杜瑞兹(Colin Duri

    本书从托尔金的校园时代,牛津和新生活的开始写起,从他的工作和影响力,战争的阴影,文学及其他,创造神话,重塑英雄,为出版而奋斗,他创造的奇迹,和他的告别…… 一路写来,完整而精炼的体现了托尔金如何锻造“魔戒”,传奇的一生。
  •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选

    作者:[美]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在许多诗人眼中,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整个二十世纪美国诗坛中最具典型美国个性的一位。威廉斯与意象派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一生亦敌亦友,但与后者不同,威廉斯从早年起就致力于从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大熔炉中汲取生动鲜活的俗语,以此将现代诗歌从在他看来僵化老旧的英式/欧洲文化中解放出来。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威廉斯创造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美式诗歌形式,主题通常围绕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以及普通人的生活。正如他的诗句所言:“因为在更光鲜的事物中/少有圣洁可以找到”。另一方面,他的用语虽然极简、平凡,但却是作者细腻敏锐的情感体察与跳跃性哲思的极度浓缩;他同样用诗句表达了自己的目标:“写出一首诗/你能读得懂/….但要费些劲——”。他的诗也因此成为了简单与深度的奇妙统一体。1963年5月,威廉斯被追授普利策诗歌奖。 本册选集收录了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傅浩先生从“新方向”版威廉斯全集中选译的500余首能够代表诗人整个创作生涯的重要诗作,涵盖了从1909年到1962年的各个创作阶段,是近年来国内首部威廉斯译著,对于威廉斯乃至现代诗的爱好者来说,本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欣赏与研究价值。
  •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作者:李伟昉

    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析;第二部分是莎士比亚戏剧精彩独白选析;第三部分是西方莎士比亚批评史略。另附一篇探讨莎士比亚与圣经关系的研究论文。 笔者所以这样结构本书,主要有这么几个考虑。首先,有关莎士比亚的研究,尤其是莎士比亚戏剧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汗牛充栋,难以数计,其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各个角落。但比较而言,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评析与探讨则相对薄弱。虽然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个别重要的十四行诗作过分析和评价,但迄今还没有一部评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著作问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心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友谊、青春和美的理解和看法,从中强烈地体现出诗人天真纯洁的利他主义思想和宽容谅解的博大胸怀;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战胜时间、珍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同时,诗中还流露出了一些更为宽广、深沉的思想感情,如对当时社会上尔虞我诈、弱肉强食、黑白颠倒等种种丑恶现实,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懑不平与切齿痛恨之情。这种情绪正是诗人日后创作悲剧的基本出发点。此外,不少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文艺创作的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这是理解诗人艺术观的重要文献。显然,较为全面、具体地对这些诗歌加以评析,有助于人们从诗的角度更全面更感性地认识莎士比亚的伟大与深刻。其次,从戏剧人物独白的角度来认识、分析莎士比亚也极有意义。莎士比亚戏剧中有许多令历代读者耳熟能详、传诵不衰的精彩独白。这些独白往往是剧中人物在特定的情景下,对自己源于生命的真诚情愫的诗意倾诉或对社会人生真谛的顿悟的哲理表达。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物的思想与性格,而且有助于我们理性认知整个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领略莎士比亚运用独白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高超技艺。第三,西方莎士比亚批评史最能显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的内涵。莎士比亚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他的戏剧作品是一座巨大而神奇的艺术宝库,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第二个高峰的伟大代表。他的作品自问世迄今,获得了历代学者、评论家、作家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评价。其中既有众多热情的赞赏,公允理性的认知,又有片面的指责和否定,甚至恶意的诋毁。这就构成了一部形形色色、洋洋大观的莎士比亚批评史,一部浓缩着历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理想、欣赏趣味的莎士比亚接受史。回顾这段漫长而有意味的批评史和接受史,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完整地理解莎士比亚艺术的本质和特色,而且有助于我们掌握文艺批评的规律,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也让我们更清楚更理性地感知“经典”诞生的风雨历程。 本书最后所附《莎士比亚与圣经》,从比较文学跨学科的角度,探讨了莎士比亚的创作与宗教的关系。 总之,笔者从上述几个层面来呈现和论析“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 船夫日记

    作者:(匈牙利)凯尔泰斯•伊姆莱

    假如上帝死了,谁将笑到最后? * 他说:“在我的作品中,大屠杀从来无法用过去时态表现。”他说:“生存就是屈从。”他说:“作家不可能创造一个比上帝所创造的还要愚蠢的世界。” *《船夫日记》,凯尔泰斯对存在与死亡的自杀性思辨,一部关于生命、文学、自由与生存的跨时代沉思录 *匈牙利语译者余泽民全新修订 “凯尔泰斯是一位神奇的作家。他的作品风格与内涵,只能用最高的文学奖来评价。” ——《夜》作者,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 “他发出真挚、正直的声音,用非戏剧的声音叙述集中营的恐怖,语言的音乐性很强,读他的著作会联想到卡夫卡和贝克特。” ——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 “这条船是大家共有的。你们建造了它,我们一起乘它出航;不过,我们无法操纵那将我们席卷的水流。 既然这样,你们还需要船长、舵手、大副、二副和水手们做什么呢?” 《船夫日记》1992年出版,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自1961年至1991年所写下的日记。这本历时三十年的日记,记录的不是日常的琐事,而是每日的思索,是对自己平日所进行的、近乎偏执狂的思考的哲学性表述和文学性记录,是他与帕斯卡、歌德、叔本华、尼采、卡夫卡、加缪、贝克特、伯恩哈德的对话。凯尔泰斯像一个冷静理智的科学家,用客观的眼睛,详细记录了日常生活中散落的思维碎片,坦率阐述自己的文学观念和尝试,将生活描述与艺术表述有机结合在一起。 《船夫日记》是凯尔泰斯对个人思想轨迹的描绘,对纳粹大屠杀和集中营生成因素的深刻思考,是他对生存与死亡意义的哲学思辨,对自己写作动机和目的的残酷剖解。通过《船夫日记》,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凯尔泰斯就像一个“早产的老者”,当他在十四岁经历了一年的纳粹集中营苦难之后,他就已经成熟了;这种成熟不仅是性格上的,而且更是思想上的。可以这么说,他就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用文字表述,而这种表述,是一个聋哑人振聋发聩的无声呐喊。
  • 吃火

    作者:[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本书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诗集。诗集包括三种先前出版过的诗选集:《诗:1965-1975》、《诗:1976-1986》以及《早晨在烧毁的房子里》(1995)。在其早期的诗歌中,阿特伍德运用平视的方式来观察日常生活的写作倾向非常明显。她拥有一种惊人的表达 力,可以用诗句在日常生活与令人惊骇的事物之间营造出鲜明的对比效果。她的诗歌语言宛如水晶般澄澈、隽永,通过汽车旅行、明信片、荒野还有琐事等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事件或意象,阿特伍德向世人展现了她澎湃的激情和充沛的才华。 “超然,反讽,爱意洋溢,三者交替,诗歌从纸页中唱出并刺痛人心。” ——米凯莱·罗伯茨(英-法籍作家,诗人) “精简,富于象征,完完全全阿特伍德式的散文打磨进优美的诗列。某些要素是不适合紧张的性情的。” ——《苏格兰周日》 “强大、新颖的想象力之作,……(这些诗作)表明阿特伍德是一位生活的幻象如此大胆而独具开创性的诗人,她创造了她自己的神话。” ——《格拉斯哥先驱报》
  •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作者:[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 狼天使

    作者:[英]M.D.拉克兰

    故事从遥远的维京人时代说起。所向无敌的国王奥森始终膝下无子,冒险上山向神秘的女巫求助。女巫指示他前往某个异族聚落,说教堂里会有一名男婴,将成为他的继承人,并带领他的族人走向史无前例的辉煌。 奥森王带着一批精锐死士,划船逆流而上,突袭聚落。当他杀进教堂,却发现一对双胞胎,而不是单独的男婴。情急之下,他只好把两个孩子都带走,还有孩子们颜面伤残却依旧难掩美丽的母亲。奥森王所有的武士都在任务中战死,唯独他驾船归航,并再次冒险攀登高峰,向巫后请教究竟该选择哪一个孩子...... 这两名男婴从出生之后便被分离,直到长大成人才重聚,当他们爱上同一个女孩,命运的巨轮便开始转动,而狼人的神话也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