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半先知與賣文人

    作者:米蘭.昆德拉 等,貝嶺/編

    《半先知與賣文人--哈維爾評論集》共收錄了四十二位東西方作家、學者和知識份子在近二十年來撰寫的研究和評論哈維爾的文字, 其中包括哈維爾的作家/記者友人寫哈維爾的散文,學者的長篇論文,東西方作家和知識份子評論哈維爾的對話和文論、與哈維爾的訪談和論爭公開信,以及兩位偉 大劇作家為聲援獄中的哈維爾所寫的獨幕劇。這是當今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地收錄東西方重要作家、學者和知識份子研究和評價哈維爾的書籍。傾向持有全球簡體中文版版權。
  • 叶赛宁诗选

    作者:叶赛宁

  • 鞋子,女人简简单单的恋

    作者:苏菲亚・碧可

    18岁时,你为了那件橙色的印花吊带背心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零花钱; 23岁时,初出校门的你喜欢用那条200块的小丝巾扮office小姐的成熟; 26岁时,你已经舍得拿出半个月的薪水换来一个名牌包包; 现在,你终于发现,咬咬牙买下的那双鞋子才是你最最忠实的朋友。 那些严格遵守着装准则的写字楼小姐判断一个同类的品位和身份,不看你腕上的名表、不看你手中的手袋,却看你脚下的鞋子。牌子、色彩、款式、材质……都可以成为衡量指标,小小一双鞋,就能泄露一个人的秘密。 另一方面,鞋子和女人的关系也最亲密,虽然这种亲密并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否则,为什么独独用鞋子来比喻婚姻—“合脚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 内心旅程

    作者:罗曼・罗兰

    本书作者罗曼・罗兰晚年采用交响乐前奏曲的形式写就的一部别开生面的回忆录。全书分为鼠笼、三道灵光、家谱、弓箭手、女友五个部分,表达了作者反思漫长一生的内心历程,是一种生命本身的述说。 思想是蓝天,而行动则是我的花园。我耕耘我的花园,我也耕耘我的蓝天。罗曼・罗兰晚年采用交响乐前奏曲的形式写就的一部别开生面的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反思漫长一生的内心历程,是生命本身的倾诉。
  • 浪漫主义回忆

    作者:【法】 戈蒂耶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戈蒂耶以《莫班小姐》出道,成为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中的一员。《浪漫主义回忆》是他对于亲身经历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回忆录,进一步阐述了由他提出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创作主张。除此之外,还有他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雨果、巴尔扎克、波德莱尔、奈瓦尔、缪塞、海涅等文学大师的交往经历和逸闻轶事,文笔流畅,风趣幽默,让人读后忍俊不禁。
  • 再见,妈妈

    作者:金河仁

    《再见,妈妈》内容简介:韩国著名浪漫小说作家金河仁,用其唯美清新的笔触,饱含着热泪与深情,追忆了为儿女辛劳一生的母亲。金河仁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力,将记忆中的往事一一呈现,在序言中,作者就以“献给这世上所有的母亲”为标题,表述了此书的成因,“到了现在,我还是决定整理我残存的记忆,写一本关于我母亲人生的书,即使我知道这已经是为时已晚,徒劳无功。因为我想,我母亲的一生就是她们那一辈大部分母亲们的一生,我的后悔与不孝则是这世上很多儿女们,在自己都还不知情的情况下,所犯下的巨大错误”。每篇记忆之前都附有一首优美的小诗,感怀母亲。每篇散文围绕一件事物为中心,或是饭菜,或是劳作,或是家畜,其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母亲的追忆,以童年的视角讲述过往的记忆,第二部分非常简短,却是点睛之笔,描写成人后,或说是母亲过世后,作者对母亲当时行为的评论,表达自己未能体谅和帮助母亲的伤痛与懊悔。整部作品以家庭住址转换为分割点,分为“上篇红色铁皮屋顶房”和“下篇铸铁房”,最后以“结束语 妈妈,我爱你”收尾,讲述母亲重病到去世“我”与妈妈相处的最后时光。
  • 宽容

    作者:房龙

    简介: 《宽容》是一部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历史上由于信仰、道德、风俗等的不同,人类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团,每个集团总是居住在壁垒森严的城堡里,用偏见和固执这个坚固的屏障抵御外界和外来的影响。而这种不宽容来自于对人类生存的恐惧。房龙乐观地认为宽容的实现是可能的,在知识和理性统治的时代,人类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宽容便会大行其道了。 导读: 读一读房龙的《宽容》,有助于提高视力 那些历史故事虽已模糊,其实或许离我们很近 书界元老沈昌文作序推荐 偏见和优越感一旦加上怀疑和恐惧,会使最谦卑最温顺的人变成万物之中最残忍的畜生、宽容理想的不共戴天之敌。 ——房 龙 历史对于他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 ——曹聚仁 我们仰望同一片天上的星星,都是这个星球的匆匆过客,居住在同一个苍穹下。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终极真理,走哪条路去寻找真有那么重要吗?生存之谜太玄妙了,不应该只有一条路通向正确答案。 ——昆图斯·奥勒留·西马库斯 政府最终目的不是用恐怖来统治或约束,也不是强制使人服从,而是使人免于恐惧,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心身,无拘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政府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斯宾诺莎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美国)海伦·凯勒|改编:郑燕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版),ISBN:9787544708944,作者:(美国)凯勒 著;郑燕芬 改写
  •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作者:[阿根廷] 博尔赫斯

    随笔集,一九三〇年出版,是博尔赫斯对于阿根廷诗人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生平和作品的介绍与评价,同时也是他对于阿根廷市井生活的想象。埃瓦里斯托•卡列戈是一位根植于市井的诗人,他笔下的市郊,与博尔赫斯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遍布欢声笑语却又随时剑拔弩张。探戈、六弦琴、匕首、英雄、叛徒等等市郊生活的关键词,汇成了博尔赫斯眼中的江湖。
  • 走出非洲

    作者:[丹麦]凯伦·布里克森

    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 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 雄奇瑰丽的景物与多难的人和事融为一体,撼人心旌的非洲众生相与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故事交相辉映。作者的思绪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跳跃、穿梭,作者的视野由东非高原扩展到欧亚大陆。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1986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走出非洲》是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作品描绘了作者1914年至1931年间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故事。作者以优美、缓慢而又忧伤的散文式语言讲述了她一生中最丰富和最美丽的回忆,在非洲那片土地上她倾注了太多的感情,而对于最终远离非洲的悲伤,她久久未能平复。《草地余韵》便是她回到丹麦25年后,对曾经非洲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之作。
  • 此刻: 保羅.奧斯特與柯慈書信集

    作者: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此刻》Here and Now: Letters 我們說話時,就讓年輕人翻白眼吧! 一個是狂熱激情的小說家,電影導演,沉迷於生命中的重複與巧合; 一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冷靜挑剔的思想家,不妥協的道德主義者。 這是一場長達三年、史無前例的交鋒! 一個狂熱激情的創作者VS.一個冷靜挑剔的思想家 三年書信,他們到底在談些什麼? ☆為何友誼比熱戀持續得久? ☆收到讀者寫信來罵人,怎麼辦? ☆男女從情人變朋友,是昇華還是墮落? ☆亂倫的吸引力何在? ☆球賽就像類型小說,結局千篇一律,卻讓人趨之若鶩? ☆沉迷於運動比賽就像「犯罪」:明知不對,但卻因肉體軟弱而不能自拔? ☆二○○八金融風暴之後,人們是真的變窮了? ☆小說家不接受訪談,因為那是一種「不是交談的交談」? ☆保羅.奧斯特對法蘭岑的小說觀有何意見? ☆小說家的苦惱:要虛構一個角色?或是有個參照的對象? ☆為什麼人類寧可生活在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悲慘現實? 保羅.奧斯特和柯慈於二○○八年二月第一次碰面,不久,柯慈便寫信給奧斯特,建議互相通信,以「激發彼此的火花」,《此刻》即為他們三年來的書信集結。信中話題廣泛、無所不包,大至世界經濟、人類處境,與小說家的語言策略;小至個人的旅遊見解、對情愛的詮釋,以及讀者來信所造成的困擾……文學家心底的千愁萬緒,在其中表露無遺,句句直接、坦誠,暢所欲言,在作家的自我觀照與來回思辨之間,思想的靈光,俯拾即是。 本書特色 ★當代文學巨擘最發人深省、妙趣橫生的書信集! ★親眼見證保羅.奧斯特與柯慈友誼的起點!
  • 塔莎的传家宝

    作者:(美)托娃·马丁 著,(美)理查德·布朗

    ◎ 凯迪克金奖、女王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插画家塔莎•杜朵的优雅生活。 ◎ 出售中日韩三国版权,深受多国读者喜爱。 ◎ 日本NHK电视台多次拍摄专题纪录片,在美国和日本引发收视热潮。塔莎•杜朵被日本媒体评选为“最令人憧憬的女性”。 ◎ 韩国著名设计师装帧设计,上百幅美丽图片、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四季耕作,她用双手创造了繁花似锦的人间仙境,唱响一曲不老的田园牧歌。 一笔一画,她用双手描绘了如梦似幻的童话国度,实现儿童时代的纯真梦想。 一针一线,她用双手缝制了朴素温馨的家居世界,绽放手作生活的甜美芬芳。 塔莎奶奶,向我们展示了一切幸福生活的可能性。 你,也可以是下一个塔莎奶奶。 做纺线、编织这些事情,心情也会变得舒畅起来。自给自足给我带来快乐,我想了解我生活中接触的物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为了直接纺羊毛,我曾经养了一些羊。看着亲手做出来的衣服,织布时布掠过之间的感觉依然清晰。这些事情,都值得我为之付出时间。 ——塔莎•杜朵 在本书里我们一同走进塔莎奶奶的家,欣赏她的手工作品。这些作品是塔莎十九世纪传奇生活方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塔莎周围满是美国古董真品和收藏品,通过运用原始器具以及几乎被遗忘的技术,她制作蜡烛、肥皂,调制草药乳霜。收获木料来编篮筐,用自己产的水果做罐头、榨果酒,同时将草药和鲜花风干。纺麻线、染毛线、织布,亲手缝制衣服。一针一线,享受手作的甜蜜和温暖,汲取绘画的灵感,感受淳朴生活的美妙。
  • 第二性(合卷本)

    作者:(法) 波伏瓦 (Beauvoir,S.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 击中痛处

    作者:陆建德

    本书由陆建德近年来有关外国文学、文化现象等的评论文章结集而成,共计23篇。既有对文学史思想史上“模仿”、“灵感”等等问题的理论评析,又有对狄更斯、伍尔夫、帕慕克等经典作家的文学批评,还有对汉语学界的外国文学研究成果的品鉴推介。思想犀利睿智,文笔清晰晓畅,适合广大文学研究者、爱好者阅读。
  • 开往天堂的9路巴士

    作者:〔美〕利奥•巴斯卡利亚

    生命匆匆,盛满欢喜悲哀;人世茕茕,能否觅得彼岸天堂? 深情热爱这日子,当下即是天堂。 做你自己吧,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你是那么地值得被爱! ——利奥•巴斯卡利亚 人间有天堂?生活可以选择?现世生活也能变得像天堂一样美好? 心灵大师利奥•巴斯卡利亚曾为我们指出通往爱与幸福的道路,这一次,他将告诉我们,如何倾听内心的情感、培养内在的力量、发掘快乐的源泉。他用深富洞见、令人愉快的小故事,与我们分享幸福的智慧,拥抱生命中的喜乐。 和利奥一起乘上9路巴士吧,去寻找生命中实实在在的天堂,这是一趟精彩的爱的旅程!
  • 热爱生命

    作者:蒙田

    《热爱生命:蒙田试笔》主要内容有:论不同的方法可以收同样的效果、论悲哀、论灵魂缺乏真正对象时把情感寄托在假定对象上、论闲逸钌、论说诳、论辩才的急慢私、论预兆、论善恶之辨大抵系于我们的意识、论恐怖甜、论死后才能断定我们的幸福、论哲学即是学、论想象的力量、我们的感情延续到死后、论凭动机裁判我们的行为、几位钦差大臣的特性、论隐逸、论教育、论凭人们的见识来评定真假之狂妄、我们怎样为同一事物哭笑、论友谊等。
  • 少雨的土地漫步

    作者:(美)梭罗,(美)玛丽·奥斯汀

    《少雨的土地.漫步》以散文体写就,被誉为“沙漠经典”,全书由十四篇组成,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加州南部 个沙漠小镇及其周围土地的魅力。此书1 903年首次出版时引起巨大反响,此后一版再版,影响经久不衰。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特里·威廉斯在为本书最新一版写的序言中说道 “几乎一百年之后,《少雨的土地.漫步》成为一本令人敬慕的沙漠经典,而且迄今为止,这种敬慕达到了顶点。”这本书改变了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沙漠在奥斯汀笔下成为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由此开创了当时在美国还无人问津的"沙漠美学"。 《漫步》是梭罗的最后一部主要作品,它以一种超前的自然保护意识,表达了他对荒野价值的肯定与迷恋。在梭罗之前,也曾有不少人描写荒野,迷恋荒野,但从未有人像梭罗那样真正理解荒野的价值,并为保护纯朴而完整的自然而大声疾呼。在梭罗眼中,荒野蕴藏着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也最终体现着真、善、美的价值。他预见了人类盲目发展给自然带来的破坏,也预见了工业文明可能造成的毁灭性后果。他把自然看成疗救人类身心的灵丹妙药,看成人类的前途与希望。《漫步》中的梭罗可谓振聋发聩,听 "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有这个世界!"
  • A Walk in the Woods

    作者:Bill Bryson

    Back in America after twenty years in Britain, Bill Bryson decided to reacquaint himself with his native country by walking the 2,100-mile Appalachian Trail, which stretches from Georgia to Maine. The AT offers an astonishing landscape of silent forests and sparkling lakes--and to a writer with the comic genius of Bill Bryson, it also provides endless opportunities to witness the majestic silliness of his fellow human beings. For a start there's the gloriously out-of-shape Stephen Katz, a buddy from Iowa along for the walk. Despite Katz's overwhelming desire to find cozy restaurants, he and Bryson eventually settle into their stride, and while on the trail they meet a bizarre assortment of hilarious characters. But A Walk in the Woods is more than just a laugh-out-loud hike. Bryson's acute eye is a wise witness to this beautiful but fragile trail, and as he tells its fascinating history, he makes a moving plea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merica's last great wilderness. An adventure, a comedy, and a celebration, A Walk in the Woods is destined to become a modern classic of travel literature.
  • 麦加菲读本

    作者:[美]威廉·H·麦加菲

    在美国和西欧等国家,有一套声名显赫的、专为孩子们编选的课外读物历经百年仍然畅销不衰,这套销量达1.8亿册的读物名叫《麦加菲读本》。美国《出版商周刊》在为人类有史以来最畅销图书排座次时,将它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圣经》和《毛主席语录》。美国媒介称它为影响了美国五代人的心灵,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都读过《麦加菲读本》。
  • How to Travel with a Salmon

    作者:Umberto Eco

    How to Travel with a Salmon is a highly engaging collection of what Umberto Eco calls his diario minimo -- minimal diaries -- after the manazine column in which he began "pursuing the pathways of parady." These essays are his playful but unfailingly accurate takes on militarism, computer jargon, Westerns, art criticism, librarians, bureaucrats, meals on airplanes, Amtrak trains, bad coffee, maniacal taxi drivers, express mail, multi-function watches, fax machines and cellular phones, pornography, soccer fans, academia, and -- last but definitely not least -- the authors' own self. How to Travel with a Salmon gives us Eco's acute vision of the absurdities of moder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