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文学

  • 磨坊文札

    作者:都德

    虽然都德因为描写了普罗旺斯乡间明媚的阳光,而被尊为法国南方文学的鼻祖,但其实展露在这本享有盛名的《磨房文札》中的普罗旺斯,和我们心目中那块天空澄净、大地炽烈、风情浓郁的度假胜地相距甚远。在都德笔下,这里的自然美如天堂,生活在地上的人们却没因此比别处的人们更快乐。翻遍《磨房文札》,似乎找不到一个上帝的宠儿,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形形色色的人生憾事都展列在阳光碧树之下。除了开法国南方文学之先,《磨房文札》浅近直白、清淡平易,细读起来也找不出过人之处、惊人之笔。但文留千古,定有道理。中文本译者柳鸣九先生认为都德的魅力在于“以柔和温存的眼光去看待人物……鞭挞是轻微的,讽刺也不辛辣……对人生中世俗的规范与是非标准有时又多少有点超然”。
  • 女人的食指

    作者:[日] 向田邦子

    无论是拿筷子的手、执笔的手,或是编剧的手,向田邦子总是营造出最会说故事的氛围,那是“女人 的食指”——一个最为包容的手势。1980年,她以三篇短篇小说荣获第八十三届直木奖,至为罕见。 本书为向田邦子于空难意外去世之前,正在连载的一系列散文,集合各地美食、旅行、儿时记趣、电视剧编剧的甘苦谈为一书。让人沉浸于向田邦子独特的魅力之中无法自拔。 喜爱品尝美食的向田邦子与妹妹和子在东京赤坂开了一家名为“饭屋”的小餐馆:“精心挑选的米饭、煮鱼和烤鱼、当季小菜。可以的话,若能再来个高汤煮油豆腐或一小口咖哩,那就更棒了。”从开店的地点、装潢、家具和陶瓷餐具的选择,甚至连火柴盒的设计她都亲自参与其中。食物与食客间的独特故事,都被这位观察敏锐的编剧快乐地“复刻”下来。食物、文艺创作与生活,竟有如此美妙的关系。 “我靠写字赚钱已有二十年,但比起拿笔的时间,拿筷子的时间肯定更长。” “阴错阳差之下,我现在从事电视及广播的编剧工作,但其实,我本来想当厨师。”
  • 大自然的日历

    作者:米·普里什文

    《大自然的日历》内容简介:普里什文是一个具有宇宙感觉的大艺术家,一个真诚丽对大自然的诗人,他将其思想和情感从美学的角度潜入到对世界的原初和根本,即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中。就如高尔基对其作品的评论一样:“对大地的热爱和关于大地的知识结合得十分完美,这点,我在任何一个俄国作家的作品中都还未曾见过。” 我们译介普里什文,不仅仅为介绍他的文学文本,更向匆碌中的现代人推荐他那种以“亲人般的关注”而对自然的态度,以及将人生艺术化的“行为方式”。
  • 流动的飨宴

    作者: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海明威全集:流动的飨宴》是海明威生前写成并经他亲自修改的最后一部作品。在《海明威全集:流动的飨宴》中,海明威回忆了1921年一1926年他和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一段艰辛而又愉悦的生活:初涉作家生涯、窝咖啡馆写作、与文友闲扯、赌马、忍饥受饿、逛塞纳河畔旧书摊、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与菲茨杰拉德邂逅并和乔伊斯、庞德等人擦身而过……
  • 自然纪事

    作者:(法)儒勒·列那尔

    儒勒·列那尔,法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作家,生长于法国乡下,徜徉于长林牛草之间,酝酿出别致清新的《自然纪事》。 在《自然纪事》中作者儒勒·列那尔以其敏锐的眼睛,丰富的想象力与优美如诗的文笔,栩栩如生描写公鸡、鸭子、乌鸦、马、猪、葡萄园等生活中的不同影像。在作者笔下的动物世界,呈现多元的形象,是具诗意又富趣味的自然纪事。
  • 罗伯特·弗罗斯特校园谈话录

    作者:[美] 罗伯特·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是美国第一位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诗人。这部校园谈话录的字里行间都透显出作者的诗人本性,随意之中凸显作者的敏锐与深刻,形成了一个别处所未见的弗罗斯特,因而 有助于了解一个更全面的弗罗斯特。 本书收录了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三十多所院校授课或谈话的文稿,时间跨度达三十年之久,是了解和研究弗罗斯特的难得资料。这些谈话内容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集》的编者E.C.拉什姆选编,并由获普利策奖新闻记者 D.M.谢里布曼作序。书中充满了智慧与洞见,犹如山涧的清泉,汩汩涌动。
  • 在鲸腹中

    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除了小说创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书评家。本书是奥威尔的文学评论集,收录了著名的《我为什么写作》《一个书评家的自白》等及关于亨利•米勒、莎士比亚、吉卜林、马克•吐温、甘地、丘吉尔等作家、作品的评论。奥威尔的文学评论行文流畅、观点独特犀利,他因此被誉为文体作家。
  • 住院医生夜未眠

    作者:[美] 迈克尔·柯林斯

    一位年轻、出身医学世家、毕业于名门学院的新手医生阿图,满怀抱负进入梦想中的白色巨塔,在那里,他将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试炼?硬着头皮第一次拿起手术刀的他,将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变故?在错误切开病人气管的时候,他如何面对从手边一丝丝逝去的生命?在 “成功是常态,失败就是一条人命”的职业生涯中,在每一个或者温暖、或者惊悚的病例故事的背后,都是生与死的殊死较量。
  • 阿图医生·第2季

    作者:[美]阿图·葛文德

    日益攀升的医患纠纷、说不清的性骚扰、棘手的医疗事故、高额的医疗费、不平等的收入……当新手医生阿图成为独当一面的葛文德医生,当医术已经远远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与他的医者同伴如何面对?接下来还有哪些挑战等待着他?最真实的“医者仁心”故事正在上演。
  • 生活即幸福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即幸福》主要讲述了:生活,无论是什么样的,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幸福。如果我们说生活就是苦难,这只是与想象中的另一种更好的生活相比较而言,然而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生活,也不可能知道。因此,无论生活是什么样的,它都是一种我们所能获得的至高之福。
  • 似非而是

    作者:(美)基思

    《似非而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大多数人是有用的。对于作者肯特·基思来说尤其如此。他言出必践,身体力行。正是这种真实性,征服了他和我们所有人。   我初次见到肯特的时候,不知道他已经写了《似非而是》的初稿,但现在我知道了,并不吃惊。我们曾经一起待了几个小时,谈论人生和工作,他总是强调人生意义,而且总是清楚地知道从哪里找到它们。结果,他承担了一项艰巨、高风险的任务。他还有勇气摆脱一些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模式。   在我们作过的一次长谈之后,肯特放弃了声望、权力和金钱,去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他辞去了大学校长的职位,开始研究、思考和陪伴家人。他肩负起更为艰巨的使命,追求更高的目标。然后他写出了这本书。   多年以来,我总是鼓励肯特花更多的时间来写作和讲演。现在,在这本书里,他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思想和感受,说的是他最擅长的东西—寻找人生的意义。他的书简单、雄辩而又深奥。它将以令人惊诧的方式感动你。最重要的是,它将帮助你度过充满意义的一生。肯特认为,这才是最值得一过的生活。                              斯宾塞·约翰逊博士                              《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
  • 寂寞島嶼

    作者:Judith Schalansky

    本書榮獲德國藝術基金會(The German Arts Foundation)評選為2009年度「最美麗的書」(The Most Beautiful Book of the Year),並贏得2010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設計獎(The Design Award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銀獎 . 每個島嶼的歷史,都是淚血交織的美麗篇章 . 在本書,作者茱迪思.夏朗斯基帶著我們前往五十座遙遠的邊境島嶼,從垂斯坦昆哈島到克利珀頓島、從聖誕島到復活節島,敘述關於被捨棄而不得不自生自滅的奴隸、探險夢碎的航海家,燈塔守衛在島嶼自立為王、而理想主義者在島嶼建立微型社會。每一座島嶼皆承載了不思議的故事,而我們儘坐在沙發上,憑著本書,便能身歷其境。 . 「島嶼是天堂,也是地獄!」 . 如果有人不相信,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南北冰洋當中至今仍然存在著與世隔絕、偏僻隱蔽、無人居住或人口稀少的島嶼,那麼這本寧靜至美、能喚起讀者細緻入微感知力的圖書,當屬必讀之選。 . 本書作者茱迪思.夏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於1980年出生在當時尚屬東德的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在她的童年時期,東德人民不允許跨出國境半步,更奢侈談到其他地方去旅行。年幼的夏朗斯基僅憑家中的一本地圖集和自己豐富的幻想,在世界各地完成了一趟又一趟「指尖上的漫遊」。 . 當她在地圖上仔細觀察著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形狀時,也不禁開始想像當地的歷史故事。這種遊戲似的閱讀,不但滿足了成長在閉塞環境下的她對於外界的好奇,更使她深深愛上了地圖集這種以抽象簡練符號和線條來展現真實世界的奇妙之物。在她成年之後,夏朗斯基將這一愛好付諸創作。這,就是本書的由來。 . 她以精湛的繪圖工藝,配以引人入勝的文字描述,通過視覺與文本的疊加,連綴起她的研究成果與豐富的想像力,將五十座小島的歷史概要、自然科學、地方典故及傳奇故事一網打盡。這本地圖集不但會讓那些喜歡陷在沙發椅裡閱讀的書蟲愛不釋手,還會激發那些勇猛無畏的探險家和偏愛異國風情的遊客的熱情,讓他們不禁想要動身一探!
  • 伊利亚随笔

    作者:[英)查尔斯·兰姆

    兰姆的散文早已成为经典。这经典中都写了些什么呢?什么都写,涉及人生与社会的各个方面:读书、论画、说牌、叙旧、怀古、言情、修传、拾轶……总之,社会百般无所不谈。但其精彩还不在其题材和内容,而在他在这些题材和内容里发掘了赋予了新的意义。他作品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高度个性化的吐属中包含了众多不同的声音,清浅通俗的表达中伴随着凝重文雅的情调,亲切易解的文句中而兼具着古香古色的气氛,日常现实的题材中凝聚着传统与文化的积淀,民俗与历史的联想,诗情与画意的沾润,因而比一般文人笔下的东西丰富得多,具有了多方面的广阔与厚度。本文是一件多彩衣,一具百宝箱,一座众生相的活画廓和一部最迷人心魂的有趣的散文集。
  • 伦敦夜行记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

    《伦敦夜行记》8 篇短文均出自《家常话》 和《非商务旅客》。这些短文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地展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斑驳万象:夜幕下伦敦城中的罪恶与堕落、充满冒险的发财梦、浮躁的下层民众、庞大的海军工业、贫困的伦敦东区、恶劣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诈伪的彩票店、狂热的彩民、铺张的葬仪……不一而足。 在《伦敦夜行记》中,查尔斯•狄更斯从一个失眠症患者的视角刻画了他的时代。为了治愈病症,他决定在午夜时分漫步伦敦,于是发现了大街小巷里的众多流浪汉、醉客和罪行。在其他篇章中,狄更斯还以一个在伦敦城中迷路的小孩的口吻,描述了那个时代:从改装的烟草店到红木办公家具店,各式店铺勃兴的气象跃然纸上。
  • 落叶集

    作者:瓦·洛扎诺夫

  • 蒙田随笔集

    作者:蒙田

    《蒙田随笔集》的作者说,“我本人是这本书的原材料”。他在书中所反映的思想、道德观和生活习惯,其实和我们的古代圣人是共通的。他的许多主张,我们今天仍在实践着。这也叫古今中外“心心相印”吧。当然我也相信,读了这本书以后,大多数读者不会跟在蒙田后面,摇旗呐喊,拥护封建君主的统治,除非完全扼杀了独立的人格,人云亦云,才会千军万马挤上毁灭人性、毁灭文化的独木桥。 这个译本是《蒙田随笔》的选译。我初次接触蒙田的随笔,拿到的是一个古文的原版,说实话只能看懂十分之一;后来找了一个较新的版本,这次可以读懂一半左右了.但是仍谈不上翻译;最后找到了古文今译的现代版本,才拿来作为翻译的依据。所以,这个译本只能算是《蒙田随笔》的古文今译本的中译本。在译毕交稿之前,我参考梁宗岱先生译过的一些篇章作了修改。梁先生理解的深刻,文笔的优美,令我难以望其项背而兴叹不已。
  • 蒙田随笔

    作者:蒙田

    《蒙田随笔》是“欧洲随笔的鼻祖”,因其渊博与洞见备受尼采、孟德斯鸠等推崇。该书熔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炉,是16世纪的人文智慧炉火纯青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被誉为欧洲近代三大哲理散文经典之一。150余幅精彩插图与美文相映成趣。
  • 马约卡之夏

    作者:[英]彼得·凯尔

    把懒得做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这是马约卡人的处世之道。作者举家迁居马约卡岛山谷后终曰与买下的橘园相伴,梦想享受天堂里的生活。实际情形怎样呢?语言不通,每时每刻都在闹出令人哭笑不得的误会;思维方式不同。把精细算计当作友爱。把一番好心当了驴肝肺;生活习惯不同,终日相处总是格格不入:价值观不同。常常爆发正义与道德之争……作者在马约卡的第一个迷人的夏天,既吃尽苦头。又饱尝温馨。人生没有满足。幸福更无止境,如何在梦想的天堂生存,其难度不下于在原生地克服早已司空见惯的困难。
  • 十九世纪的爱情

    作者:(法)司汤达

    《十九世纪的爱情》运用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爱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爱情理论。《十九世纪的爱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是他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
  • 冰箱里的灯

    作者:[美]苏珊娜·凯森

    自我就像冰箱里的灯,平时熄灭着,需要你自己去打开冰箱的门。——萨特 ------------------------------------------------------- 奥斯卡金像奖影片《移魂女郎》原作,安吉丽娜·朱莉、薇诺娜·赖德联袂出演 ------------------------------------------------------- 只是一天洗了两次澡,你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病了?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总认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不断自我否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实的活着? 如果从来没有叛逆过,那个疯狂的你会悄无声息地远离吗?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永远快速向前,都会这样的停摆时刻,无法前进,亦无法后退。不要怕,打开门,灯会慢慢亮起来。 =========================== 在和一位从未谋面的精神科医生进行了一次面谈后,18岁的苏珊娜·凯森被塞进计程车送到了麦克林恩精神病院。这家精神病院在当地家喻户晓,以渐进式的治疗方法为病人提供暂时的庇护,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人罗伯特·洛威尔、歌手詹姆斯·泰勒和音乐家雷·查尔斯等社会名人都曾被收住在这里。此后长达两年的时间,凯森几乎都在这家精神病院的青少年女性病区里度过。 在那里,苏珊娜·凯森被诊断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十八个月后被释放。 《冰箱里的灯》真实记录了凯森“我不够好”“我什么事都做不成”的自我否定,自己存在的种种叛逆,为缺失的安全感而歇斯底里。 她记录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每天都可能面对的问题。写这本书,她获得了内心的释放。读这本书,为我们内心的冰箱开门,亮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