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学人

  • 世纪学人自述(第一卷)

    作者:顾颉刚,冯友兰,等

  • 哈佛遗墨

    作者:杨联陞

    《哈佛遗墨:杨联陞诗文简》包括:杨联陞随笔、杨联陞诗稿、杨联陞联语、杨联陞家书、杨联陞其人五部分内容。
  • 民国底气

    作者:王学斌

    气象者,重在“象”,清峻通脱为象,烟云水气为象,风流自赏为象,傲骨绝尘为象。此等气象,可见于林纾、黄侃、刘文典诸辈。 气度者,重在“度”,忧国忧民为度,书生言政为度,指点江山为度,不畏权贵为度。此等气度,可见于章太炎、张君劢、辜鸿铭诸辈。 气势者,重在“势”,境界高峻为势,见多识广为势,煮酒论道为势,至大至刚为势。此等气势,可见于王闿运、刘师培、梁实秋诸辈。 “气韵生动”为中土士人之最高境界,此境界历朝历代均有,民国尚有遗存,只是已难挽“三而竭”之颓势…… 《民国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由王学斌编著。 《民国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取材民国之世,那时风起云涌,诸多往事,颇令人慨叹唏嘘。作为该段历史的创造者,民国文人无不挺身而出,欲图扭转危局。章太炎、黄侃、辜鸿铭等,狂狷桀骜,却皆胸怀天下,勇担重任;傅斯年、张君劢等以学术文章名扬天下,亦臧否人物,指点江山;蒋廷黻、翁文灏等更是难耐参政救时之热诚,入主中枢,尽职尽责;蒋梦麟、罗家伦作为民国教育界之佼佼者,执掌名校,功绩炳彪……
  • 那些有伤的读书人

    作者:谢志浩

    这是一本留给自己的“作业”,也是学术地图的“底稿”。 老辈人身上流淌的人性光芒,照耀着我,温暖着我。蔡元培、陈寅恪、金岳霖、潘光旦、陈岱孙、周有光、张中行、费孝通、周辅成、季羡林、金克木、王元化、唐德刚、谢韬、茅于轼、陈乐民、吴敬琏、江平,这些老辈先生,才是灯塔,照亮着夜空,温暖着我的心窝。而杨小凯、郑也夫、秦晖、萧延中、梁治平、贺卫方先生,无论思想的魅力和道义担当,都曾深刻启迪着我。 在石门这个荒僻的小城,这些人物,至少,让我不再孤寂。温暖更多的心灵,照耀人生的旅程,是所望焉!
  • 现代学人与学术

    作者:余英时

    本卷选取了两位20世纪国学大师——钱穆、陈寅恪为主题。钱穆对余英时的学术理路有着重要影响,两人既有师生之谊,又具友人之情。余英时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追思钱穆的治学与为人,读来感人至深。陈寅恪是20世纪极富传奇色彩的学人,其经历奇特,人格生命复杂深邃,学养极深。余英时主要以陈寅恪晚年诗文来论其人其学,探究其晚年心境以及陈寅恪如何以生命来护卫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颇能发皇心曲。
  •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作者:余英時

    本書是作者四十年來研究陳寅恪史學觀念和文化精神的總集結。一九四九年以後, 陳寅恪已成為中國大陸上唯一未滅的文化燈塔,繼續闡發「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但在文字獄空前猖獗的時代,他的史著不得不儘量曲折幽深,詩文也不得不用重重「古典」包裹「今情」,因此形成了一環套一環的暗碼系統。 本書作者在八十年代破解了他的暗碼系統,使他的晚年生活與思想的真相重顯於世 。十餘年以來本書所激發的爭議不斷擴大,最後演成所謂的「陳寅恪熱」,引出了大批有關他晚年的檔案史料。作者充分利用新史料增寫了〈陳寅恪與儒學實踐〉和〈試述陳寅恪的史學三變〉兩篇長文,更全面地闡明他的價值系統和史學思想。而這也是本書最後決定出版的主要原因。
  • 梁漱溟自述

    作者:郑大华 编

    距今88年前,我生于北京。那是公元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癸已)。亦就是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甲午之战是中国近百年史中一个关键,所有种种剧烈变动皆由此起来。而我的大半生,恰好是从那一次中日大战到这一次中日大战。我家原是桂林城内人。但从祖父离开桂林,父亲和我们一辈便都生长在北京了。……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自述其漫长而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读者们将从他的一生中了解20世纪的中国历史,知道名人的秘闻趣事,获得其他正史中不可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