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诗词

  • 纳兰词

    作者:纳兰性德

  • 汉魏六朝诗讲录

    作者:叶嘉莹

    诗歌之发展,乃是从古朴转入繁复与
  • 如梦蝶恋花

    作者:浅夏

    《如梦蝶恋花》用精彩的故事讲述了52个经典词牌名的由来,并对每个词牌名的代表词章进行了唯美优雅的赏析。这些沉淀了古典诗词精华的词牌名,虽历经千年仍魅力不减,至今犹令人沉迷不已。   弦歌篇   一、宋词里的盛唐之花——念奴娇与何满子   二、如仙如佛的大唐音乐剧——菩萨蛮与破阵子   三、晓月落花如梦——蝶恋花与如梦令   四、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与沁园春   乡韵篇   五、令山河动容的美丽——浣溪沙与采桑子   六、相思的江南——长相思与忆江南   七、浓郁蜀国的空灵水乡——南乡子与江城子   八、七言里的古风——西江月与浪淘沙   情思篇   九、尘世的欢乐——临江仙与阮郎归   十、似真似幻的爱情——玉耧舂与诉衷情   十一、悲伤的乌和喜悦的桥——鹧鸪天与鹊桥仙   十二、鸿雁在云鱼在水——少年游与醉花阴   十三、无限缱绻千种风情——洞仙歌与雨霹铃   十四、 见钟情的冤家眉眼——点绛唇眼儿媚   十五、问世间情为何物——摸鱼儿与双双燕   风致篇   十六、魏晋风骨的全才——渔歌子与渔家傲   十七、无从选择的青春——望海潮与鹤冲天   十八、两种人生一般闲愁——躇莎行与画堂春   十九、此心安处——定风波与满庭芳   侠骨篇   二十、追忆少年侠气,黯销凝——六州歌头与八声甘州   二十一、词人本色是将军——水龙吟与永遇乐   二十二、离乱中的挽歌——满江红与减字木兰花   绝晌篇   二十三、寂寞的文采——青玉案与南歌子   二十四、关上通往忧伤的门——声声慢与贺新郎   二十五、不辞清瘦做梅花——一剪梅与卜算子   二十六、最初与最后的歌——水讽歌头与霜天晓角   后记玉盏盛来琥珀光
  • 诗境浅说

    作者:俞陛云

    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是俞陛云先生为家中孙儿女“欲学为诗”特意编选的启蒙读物,专论唐朝律诗和绝句的作法,侧重于分析每首诗、每副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以及“诗境之妙”,观点独特,品评精到,颇能给人启发。 此次重版,在部分引文与现今通行本中记载有出入时,为保持原作的完整性,加了编者按予以说明,供读者参考。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 北宋名家词选讲

    作者:叶嘉莹

    《北宋名家词选讲》提供作译者介绍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80年代至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讲学,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
  • 诗词散论

    作者:缪钺

    《诗词散论》初版原收论文十篇,1982年重印后增为十一篇。其中论诗之文章四篇,按时代内容言之,依次为《〈诗〉三百篇纂辑考》、《六朝五言诗之流变》、《论李义山诗》及《论宋诗》四文。《〈诗〉三百篇纂辑考》一篇,纯属考据性之论文,与书中其他偏重评赏之篇稍有不同,故初印时未尝收录,此次重印始编入集中。此文印证旧籍,考寻《诗》三百篇当年纂辑之情况,征引翔实,考论精简,为考证文中难得之著作。其《六朝五言诗之流变》一文,以简驭繁,掌握重点,以为此一时期五言诗之演变,可以举三位诗人为代表作者:谢灵运融合玄释,模写山水;鲍照仿吴歌,发唱惊挺;谢胱用声韵,圆美流转,均能除旧拓新,开创风气,所论极为精要。其《论李义山诗》一文,结合李义山之性情为人与当日之历史背景加以分析,有烛微探隐之发挥。其《论宋诗》一文,论及唐诗与宋诗差别特异之点,分为用事、对偶、句法、用韵及声调数项,加以析论,对宋诗之优点及流弊,论述精辟。
  •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作者:叶嘉莹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幼年即学习古典诗词,后又在加拿大讲学多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及中西方文艺理论涉猎颇深。此书即是叶嘉莹先生融会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之精华,对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品评诗作,细数人生,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诗人和诗作。
  • 好诗共欣赏

    作者:叶嘉莹

    本书共分四讲,第一讲概述了传统诗学的兴发感动的美学特质,即“赋比兴”之说。接下来三讲分别对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的一些诗例,进行了实践的评析。在评析中作者强调的是这三位诗人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对物象之选择与掌握,以及其心意之投注与运行的几种不同的方式。作者更加注重的是在不同的表述方式中,诗人如何传达了他们兴发感动的作用。
  •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

    作者:深圳一石

    在东门,我初见你,你夹在人群里,像飘絮,像鸟鸣,像春风;在黄昏的溪边,我又见你,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中间,如倒影,如水声,似烟霞;三月三的上巳节,众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着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飞霜。你,是我的惊雷。 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我正是在家乡的土地上,和它们一起一步步的走入到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当中去的。读《诗经》就好象自己化成了一个细胞,进入到中华文明的血脉里,很多《诗经》里的话,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然是俗常话,这是《诗经》里的美的生命力所达到的地方,从这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里,让今天的我为我们的文明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自豪感,这种平静从容的自豪感在阅读西方的作品的时候,会体会的更加真切,因为不管西方的文明再如何绚烂,也不会轻易的让我在其间散步的时候迷失,这种自豪感是一种文明家园里的路径。懂得一点《诗经》里的植物,对我,则可以更容易想象我们远古文明生成的场所,内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经相隔差不多两千五百年,但似乎因着这层阅读的心路历程,对今天我们生活的家乡土地,山川河流,突然间觉得它比之眼前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飘渺,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就更真实一些。 从单纯心性的感受这层意义上,《诗经里的植物》的题材,也就只能是一本散文集,对我来说,它还是我的尽了心力的读书笔记。对于能够翻开这本书的阅读者,如果你开始阅读,并且在心上泛起看不见的微笑,可能你不知道,对于完成这本书的作者来说,该是有多么的欢喜。他不是感激你的阅读,而是感激在他孤独的阅读里获得了某些从你的欢喜中所溢出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相互的阅读里成了一种你和作者之间的共有之力:在欢喜的情境中,体会一种心灵愉悦的反省之力。
  •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作者:叶嘉莹

    这本书是在台湾《古典文学》杂志上连载的叶嘉莹讲唐诗的系列讲座。作者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来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会让读者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
  • 宋词研究

    作者:(日) 村上哲见

    《宋词研究》是汉学家村上哲见的代表作,是其词学研究的集成之作。作者将此书的上部《唐五代北宋篇》出版为《北宋词研究》,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又以此书获得日本学士院奖恩赐奖。此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唐五代北宋篇》于1976年由创文社出版,分上下两篇,历史地考察了词从唐五代到北宋充分成熟的发展过程,阐明了各种影响因素:上篇唐五代词论借助对温庭筠、《花间集》的分析,解构了词逐渐具备独立的文艺性,成长为韵文文学的经过。下篇北宋词论借助对张先、柳永、苏轼、周邦彦这四个给词的发展带来转机的代表词人分析,论述了词在北宋确立了韵文样式的地位,达到高度成熟的情况。下部《南宋篇》于2006年由创文社出版,借助对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周密这四位南宋顶级词人入木三分的剖析,揭示了南宋词在北宋达到一个顶峰后的演变脉络,指出南宋独有的非官僚专业词人带来了精致细密的词风。附论考察了《杨柳枝》词和陶枕词以及万树的《词律》,澄清了在词史研究中的一些偏见与疑问。
  • 李商隐诗选

    作者:黄世中

    《李商隐诗选》作者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在感情表达上细腻而又深沉,在脉络节奏上婉曲而又缓慢,在语言色彩上哀艳而又清丽,在吐字音响上又往往表现为低抑而又沉郁。故其言景物则如笼晓雾,抒感怀则如在梦境;以喻声音,常似有似无,不绝如缕,以比色相,则有如镜中之花,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商隐诗选》“题解”对诗作之背景及所涉人名、地名、年号等均尽可能详尽、准确地加以说明,对诗中深蕴之旨义,诗法、诗艺等则视实际情况,短点长评,不拘一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于难解的句子,或诗句之间跳跃性过大、意蕴过于深曲如“无题”诸作,则多采用串讲,疏通的方法,以使读者在阅读时首先能够“达意”,然后再进入到诗中的艺术境界。到于“注释”,凡有典故,尽量注明;难懂语辞,亦酌予讲解;生僻字加注汉语拼音。
  • 不如不遇倾城色

    作者:倾蓝紫

    《芥子园画谱》中说:天有云霞,烂然成锦,此天之设色也;地生草树,斐然有章,此地之设色也;人有眉目唇齿,明皓红黑,错陈于面,此人之设色也。 唐的王维说: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秋景则天如水沟以,簇簇幽林。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 宋的郭熙说: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 而清的沈宗骞说:人之颜色,由少及老随时而易,婴孩之时,肌嫩理细,色彩晶莹,当略现粉光,少施墨晕,要如花朵初放之色。盛年之际,气足血旺,骨骼隆起,当墨主内拓,色由外提,要有光华发越之象。…… 从这些文字里,满目唯见色彩斑斓。 人间因为有颜色而美,而中国的文字皆是有颜色的。张爱玲曾说,中国的文字有颜色、有声音、有美感、有感情。 喜欢中国的文字,喜欢中国的文字写成的诗篇,更喜欢写诗的诗人,他们是人间最美的颜色,倾城倾国。
  • 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

    作者:白落梅

    《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纳兰容若词传》: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 李煜词集

    作者:[南唐]李煜,王兆鹏 导读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本书备搜李煜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书后另附有南唐另外两位词人李璟和冯延巳的词集。
  • 看诗不分明

    作者:潘向黎

    作者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开专栏“看诗不分明”。“不分明”取自《子夜歌四十二首》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字里行间弥漫着江南的烟水气。作者认为,人生在世,黑白要分明、爱憎要奉命,赏罚要分明,但看诗可以不分明。现在的日子太忙太紧太实用了,有时让人觉得活得有点可怜。背对潮流坐下来,静静地读古诗,那真是“是个中国人真好”甚至“活着真好”的时光。我们跟着作者看诗,也不必“分明”,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品味那一串串的诗歌,玩味其中的情境、奥妙。品味一下《矛铭》,诵两句《书锋》,重温《渡易水歌》,再咀嚼《渔父歌》,就会对一个“忍”字,有了新的体会;遇到烦人的黄梅天,作者却将贺铸、李商隐写雨的诗词慢慢品玩,那些许烦恼便变成了烟雨画境;讲述“落霞与孤鹜齐飞”、“残菊飘落满地金”、“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公案,初读颇有些煞风景,再读则就发现,看诗看得“太分明”无异于“因热爱学问而误食苦果”……作者在诗和历史典籍的长河中,随意掬一捧水,便如饮甘醴。
  • 独自莫凭栏

    作者:姚敏

    《独自莫凭栏》是李煜的词,李煜的词,清丽谐婉、任性率直,虽用词平实,却字字珠玑,在后人中广为传颂。作者通过对李煜词的解读,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李煜的生平遭际、五代十国的风云动荡和作者对人世悲欢的深切体验。分为“乱世劫”、“红颜殇”、“家国痛”、“风流长”多篇。《独自莫凭栏》在赏读中对李煜作品中的珠玉之词多有分析,便于读者感受出其中的精雅。书的后部有冯延巳、韦庄、晏几道词的赏读。用这种浸润心灵的阅读,给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一种停歇和享受。
  • 纳兰词笺注

    作者:张秉戍

    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爱情又是文学艺术里永恒的主题,这是人所共识,用不着多说的。但是爱情之于每一个人,却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情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种种不一。
  • 风景旧曾谙

    作者:叶嘉莹

    本书为叶嘉莹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期间的演讲稿结集,作者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脉络,深入浅出地讲授如何读诗词、如何懂诗词,如何联系诗词与人生等主题。 本书的特点在于,根据讲演录音整理,文字生动,有现场感。叶嘉莹教授已有几十年的古典诗词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古典诗词已经融入了她的生命当中。经她挑选的十个题目,于古典诗词初学者或者感兴趣者而言,是基础而重要的十点,而也通过这十个方面的讲授,叶嘉莹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诗词丰美多姿的想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