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诗词

  •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作者:(唐)李白,(唐)杜甫,张式铭 标点

    目录: 卷第一 集序 墓志 草堂集序 李阳冰 牵翰林集序 魏颢 李翰林别集序 乐史 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 李华 唐棱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刘全白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范传正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裴敬 卷第二 歌诗五十九首(古风) 古风五十九首 尝第三 歌诗三十一首(乐府一) 远别离 公无渡河 蜀遭难 粱甫吟 乌夜啼 乌栖曲 战城南 将进酒 行行且游猎篇 飞龙引二首 天马歌 行路难三首 长相思 上留田 春日行 前有楞酒行二首 夜坐吟 野田黄雀行 箜篌谣 雉朝飞 上云乐 夷则格上白鸩拂舞辞 日出入行 胡无人 北风行 侠客行 关山月 卷第四 歌诗四十首(乐府二) 卷第五 歌诗五十六首(乐府三) 卷第六 歌诗三十三首(乐府四 歌吟上) 卷第七 歌诗六十八首(歌吟下) 卷第八 歌诗四十一首(赠一) 卷第九 歌诗三十四首(赠二) 卷第十 歌诗二十九首(赠三) 卷第十一 歌诗三十二首(赠四 寄上) 卷第十二 歌诗四十首(寄下) 卷第十三 歌诗三十六首(别) 卷第十四 歌诗三十五首(送上) 卷第十五 歌诗四十八首(送中) 卷第十六 歌诗三十八首(送下 酬答上) 卷第十七 歌诗三十首(酬答下 游宴上) 卷第十八 歌诗四十六首(游宴下) 卷第十九 歌诗三十六首(登览) 卷第二十 歌诗六十一首(行役 怀古) 卷第二十一 歌诗四十七首(闲适 怀思) 卷第二十二 歌诗四十五首(感遇 写怀) 卷第二十三 歌诗五十三首(咏物 题咏 杂咏) 卷第二十四 歌诗六十二首(闺情 哀伤) 卷第二十五 古赋八首 卷第二十六 表 书九首 卷第二十七 序二十首 卷第二十八 赞十七乎 卷第二十九 颂 铭 记五首 卷第三十 碑 文七首 后序 补遗(张式铭辑) ……
  • 兩當軒集

    作者:(清)黄景仁,字 仲则

    《两当轩集》内容简介:黄仲则的诗歌,在风雨飘摇的旧时代,拥有为数众多的谄者。瞿秋白早年在叙述家庭的穷困生活时曾说想起我与父亲的远别,重逢时节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人想起我们常州诗人黄仲则的名句来:惨惨柴门凰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巳《穴饿乡纪程3》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赠送给友人的一首诗中,再次提到黄仲则:嗣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寨。乙《羊牧之穴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对黄仲则的深切同情,温于旨表。 郭沬若说过,郁达夫不仅很喜欢黄仲则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似乎有意在学他,他的短篇小说穴采石矶锣便是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而其实是在呵夫子自遗』。乙《穴郁达夫诗词钞序》》在解放前的三十年间,有关黄仲则的年谐、评传、各种选本,陆续出版,数量之多.超过清代其它诗人。解放以后,流行的中国文学史著作,虽对他有所介绍,但他的诗集却没有刊印过,致使青年读者对他的作品了解不多。
  • 毛泽东诗词鉴赏

    作者:徐四海

    《毛泽东诗词鉴赏》共收录毛泽东1915年至1966年52年间所创作的诗词66首,收录1945年至1962年20年间自作诗词手书28幅。其中有39首诗词为毛泽东生前同意并正式公开发表的,另32首在其生前或身后由有关报刊、出版物公开发表,但确系毛泽东之作。《毛泽东诗词鉴赏》融毛泽东诗词鉴赏、书法艺术鉴赏为一体,力求达到图文并茂,全面地反映了毛泽东的艺术家风貌。读这一本书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也是对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最好纪念。
  • 词话丛编(全五册)

    作者:王弈清,唐圭璋,等

    词话丛编(1-6册),ISBN:9787101007633,作者:唐圭璋编
  • 宋词地图

    作者:姚颖

    一本写在路上的文化寻根之旅!在旅行中寻找宋词在今日中国地理上的美丽与精致!如果说跟随唐诗上路是一种“梦回大国”的冲动,跟随宋词上路则是一种寻找我们文化中的“细节”之旅。跟着宋词去旅行,是一次“唯美”的旅行。人生的最好的时光,应该浪费在最美好的事情上。品词、赏山、悦山,人生何不乐哉! 宋词不但美在情感,还美在意境。一首首词中展示出了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一个个不羁的灵魂。我们在品读的同时,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读词,神游,品茗,叙谈,人生的几大美事,如果可以同时进行,是美哉乐哉的享受了。现在,让我们跟随宋代先贤的情感脉络,去品味山水人情中所散发出的缕幽备与艺术魅力吧!
  • 高阳说诗

    作者:高阳

    高阳的诗学造诣,由本书可以体现。他的说诗,紧扣本文字句,博引书证,以贯通全诗脉络,抉发作者隐曲为用力所在。《“诗史”的明暗两面》言及除杜甫直笔写诗史“明”的一面外,还有如吴梅村以隐笔写史和李商隐以隐笔与个人情感秘密那样的“暗”的一面。前者固有待诗与史的互相诠证,而后者更须细心勘探,高阳说诗的兴趣自然在此,他的创获也正在此。书中分析义山诗所隐情事,和诗史互证明清之际时事的诸篇,堪称他这一观念的的实践成果的代表。
  • 人间词画――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作者:(宋)李清照

    现代人的生活,比古人要丰富多彩,特别是在物质方面。但现代人的情感世界,却不如古人微妙细腻。古人云:“词言情。”词这种文学体裁,已非当今艺术的主流,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在情感需要方面,现代人与古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当今繁杂的世界里,人们奔波忙碌,身心疲惫,似乎没有时间来缠绵排恻,体味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种种细微变化所带来的波动和微澜。正因为如此现代人更需要得到心灵的慰藉。这就是我们出版此套丛书的原因,读一读古人的作品,不失为一付调剂情感的良方。 本套丛书所选的词人,都是“婉约派”的名家。个人生活曲折跌宕,因而种种情感,写得含蓄深远,婉转细腻。 他们离现代已有成百上千年,何其远矣。但他们所经历的从至上人君到阶下臣虏,从舒适安逸到颠沛流离,从真心相爱到不幸仳离,从婚姻美满到伊人仙去,种种人生起伏波折,现代人又何曾没有同样的经历与感受。至于对爱情的追求,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景物的怜惜,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更是人间之常情,千古不变,息息相通。读者读到这些作品,既可从中领会古人情感流露宣泄之妙,又可对比个人生活之亲历,抚慰内心,舒展胸臆。 本套丛书的形式...
  • 宋词说

    作者:蔡志忠

  • 词学概说

    作者:吴丈蜀

    本书是一部知识性作品。除了词的写作和欣赏方面的知识不属本书讨论范围,没有涉及,其余有关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本书里几乎都谈到了。其中还以较多的篇幅介绍词的格律。由于词律和诗律有密切关系,所以附带也扼要地介绍了诗的格律。而词韵和诗韵也有密切关系,因而在本书中也简要地介绍了诗韵。但是本书不是为了教人作词而写的。作词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除了需要懂得词的格律,还要具备相当的古汉语知识和历史知识,也要懂得写诗词的特殊修辞方式。这三者缺一不可。可是这三项条件中的任何一项,都木是轻易能够掌握的。所以,在没有具备这三项条件以前,最好不要写旧体诗词,以免浪费精力。  词这种文学体裁是前人创造的,而从事词的研究工作,所研究的对象都是前代词人及其作品。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本书所举的词例,都是前人的作品,其中包括从唐代到清李的作品,主要是宋代作品。前人的作品中,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内容虽有比较健康的,但多数是抒写个人的得失,或是茶余酒后、春花秋月的无聊吟咏,缺少社会意义;许多作品还夹杂糟粕。本书为了举例的需要,虽然尽可能选取较有思想内容的作品,但其中也不免有情调不健康的作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引用了前人研究词学得出的比较合理的论断。书中另有一部分论点,不敢苟同前人的说法,而是个人的见解。书中也引用了经过前人整理的一些资料。
  • 秦观词选

    作者:姚蓉

    《秦观词选》主要内容有:阮郎归(宫腰袅袅翠鬟松)、品令(幸自得)、品令(掉又曜)、沁园春(宿霭迷空)、望海潮(奴如飞絮)、南乡子(妙手写徽真)、梦扬州(晚云收)、望海潮(秦峰苍翠)、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满庭芳(雅燕飞觞)等。
  • 李白集

    作者:李白

  • 谢朓庾信诗选

    作者:杜晓勤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特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粹参与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时至今日,诗词在海内外仍拥有大批爱好者:自发成立的众多业余创作团体,大量的相关读物,为数众多的诗词网站,无一不在昭示着这种古典形式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谢胱的诗清丽新警,圆美流转,代表了齐梁时期诗歌的最高成就,对中国中古诗歌的格律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庚信则穷南北之胜,是整个南北朝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二人的诗境、诗艺对唐代诗人诗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诗歌天空中璀璨的明星。本书精心择取谢脁诗6堪题68首,庚信诗61题80首,按创作时间先后编排,分加题解和注释,对全面了解二人生平及诗作很有帮助。
  • 唐宋词选释

    作者:俞平伯 选释

    《唐宋词选释》是提供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作为参考用的,因此,这里想略谈我对於词的发展的看法和唐宋词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即作为这个选本的说明。有两个论点,过去在词坛上广泛地流传着,虽也反映了若干实际,却含有错误的成分在内:一、词为诗馀,比诗要狭小一些。二、所谓“正”“变”——以某某为正,以某某为变。这里只把简单地把它提出来,在后文将要讲到。首先应当说:词的可能的、应有的发展和历史上已然存在的情况,本是两回事。一般的文学史自然只能就已有的成绩来做结论,不能多牵扯到它可能怎样,应当怎么样。但这实在是个具有。基本性质的问题,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唐宋词选释》自唐迄南宋,共二百五十一首,分为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又分为三部分:一、唐,二、《花间》,三、南唐;共八十七首。中、下卷为宋词,共一百六十四首。中卷题这“宋词之一”,下卷题为“宋词之二”,即相当于北宋和南宋。《唐宋词选释》选词面稍广,想努力体现出词家的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 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词选释》共选录唐宋词二百五十一首,分三卷,详加注释,将词中真义尽数挖掘,兼及作者情况与时代的背景,使读者对词的了解更深一层,对词的品评更进一步。此书实为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一本。
  • 钱仲联讲论清诗

    作者:魏中林

    钱仲联先生生前在苏州大学创办了明清诗文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的主任。《钱仲联讲论清诗》一册,为其门人魏中林汇集同门师兄弟听课笔记,将其中清诗部分整理而成。钱仲联自跋其稿云:“予授清诗,艺术、思想;学术、文学;作家、作品;流派风格并重,牵连分析,一炉冶之……予先后有四届硕士、十届博士,若诸生各将笔记整理,汇而综之,去重删繁,信能当得一部清诗史!……其中,评骘先贤士人诗文人品、思想言论,或褒或贬,‘随口而谈’、‘思至语出’,为存原貌,并未刊落,得罪时贤之处,谨乞谅之。……”先生臧否先贤,法眼如炬,别有会心。然 “得罪时贤之处”,后辈末学不忍其“咳唾随风抛掷”,“可惜也”,因“汇而总之”,以俟饱学智者。又每道出自家作诗甘苦,一并拉杂录之。 此书即是根据整理者所记录的钱仲联教授清诗与清诗理论的授课笔记整理而成。钱仲联教授去世前曾亲自审定此书稿,并写有跋语。故此书也可视为钱仲联先生生前的最后一部学术著作,弥足珍贵。
  • 宋诗三百首

    作者:金性尧 选注

    本书收入了南北两宋近200位诗人的337首诗。这个选本个性鲜明,既收录历代传诵的名篇,又发掘不少为人们所忽略的佳作。
  • 印象盛唐

    作者:江湖夜雨,石继航

    《印象盛唐:网络版唐才子评传》说起来像唐朝那样的时代,诗歌创作的群众基础实在太好了。船家会说『停船且住问,或恐是同乡』;山间的僧人会高吟『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想和书生偷情的家妓会写『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唐诗宋词,历来被评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唐代更是才子辈出的时期。唐代众才子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让后人高山仰止,觉得难以企及。多少才子词人,特立独行,矫矫不群,惊世骇俗,将个性尽情挥洒。比之现在有些披个头发,戴个墨镜就算酷的人酷的多,另类的多。江湖夜雨从小就喜欢看唐诗宋词,所以直到现在闲着无聊或是心中郁闷时,还是忍不住拿起一本唐诗来静静地看。因为唐诗可以代我抒发心中的各种情感,唐才子们的经历可以引起我的共鸣,有时候真想回到千年以前,和唐才子们喝杯酒,谈谈诗。
  • 朱敦儒集

    作者:洪永铿

    朱敦儒(1086—1175年),字希真,河南洛阳人。她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具有超然不群、不受凤凰管、不归麒麟辖的性格,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早年隐居不仕。两次举荐为官而不出。绍兴二年(1132年),宣谕伎明又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很多翰廷在臣也称颂他的学问与人品,所以高宗皇帝下诏命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诏,在众朋的劝勉下,他方应诏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以秘书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典狱。后来因主张抗战,发表主战言论,并于主战派李光等人交通,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罢官。 朱敦儒是宋代一位著名的词人。其负早期秀婉工丽,注意词的格律和四声,多写隐居生活。南渡后,家国之难,流离之苦,尤其是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慨使他的词风大有改变,使他唱出了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愤激慷慨的主旋律。后来秦桧当政,选用一些文人来装点门面。加之秦桧之子秦(火+喜)喜欢工词与乐府,朱敦儒再次出仕,被任命为鸿胪少卿,秦桧死,郭儒又被罢官。他的后来出仕,众说不一。宋高宗说:“此人朕且囊荐以隐逸命官,置之馆阁,岂用始怡退而晚奔竟耶。”看来,他后来出仕是有难言苦衷的。 朱敦儒有《樵歌》,也称《太平樵歌》,有人把他的词风分为三段:即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词风激越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这三段又唱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格调的三部曲。
  • 沈祖棻全集(全四卷)

    作者:沈祖棻

    沈祖棻,是以诗词成就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又是当代词坛女杰。20年代末,她即以“富有奔放的热情和飞腾的想像”的短篇小说引起社会关注。40年代她的新诗集《微波辞》出版后被作曲家选谱成曲,广为流传。成就最大的,则是她的旧体诗词创作。30年代她开始崭露头角,40年代她发表了一批忧国伤时、悲愤激昂的诗词,在创作上进入成熟时期。建国以后,她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编著《宋词赏析》一书;以较高的思想水平与艺术价值赢得广泛赞誉。《沈祖棻全集》即是女词人一生学术成就的总结。全集共四卷,约一百五十万字。 第一卷:《沈祖棻诗词集》;第二卷:《微波辞》、《辩才集》;《书札拾零》;第三卷:《唐人七绝诗浅释》;第四卷:《唐宋词赏析》;《读诗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