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诗词
-
朱淑真集注
本书收录宋代著名女诗人朱淑真现存的全部作品,主要为宋魏仲恭辑集、宋郑元佐作注的《断肠诗集前集》十卷和《断肠诗集后集》八卷,并将汲古阁毛晋刊印的《断肠词》一卷和辑校者辑录的《补遗》一卷作为外编合编于后。诗集部分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抄本为底本、词集部分以明毛晋汲古阁本为底本,校以多种版本和古籍;补遗部分则辑自《后村千家诗》、《诗渊》等多种古籍。书后附相关序跋、书录和丛论,以便参考。 -
宋词纪事
《宋词纪事》内容简介:唐君圭璋辑《宋词纪事》既成,谒余昭潭寓庐,属;口弁首。余读而善之。征引诸籍,多宋贤撰着,明、清纪录殊鲜,一也。营集原文,不加增损,;二字,可以复核,二也。补苴遗逸,多前人未及,张皇幽渺,殚见洽闻士一也。因作而叹日:寻绎此书,可悟作述之体矣。记云「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孔子亦云述而不作气其郑重有如是者。今世才彦,事不师古,喜自成一家言,流传诸作,如向壁面墙。若夫辑录一书,又臆断节取,或展转裨贩,不足征信。抑知述者之难,较作者为尤甚,引证图籍,当从旧刊者,所以祛俗学也;采择诸说,当取创论者,所以尊昔贤也。 -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诗三百首全解》综合前人与今人注本的各种长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比较切合时用的,知识性、资料性、鉴赏性相结合的读本。在文字从简的《唐诗三百首》图文本、画册本争奇斗妍的今天,我却仍以这一无图而又详解的本子献给读者,是否有些不合时宜呢?然而正如秦韬玉笔下那位“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的贫女一样,“不合”者也自有其可以不合,有以自矜的理由。这倒不仅因为《唐诗三百首全解》海外版的反馈信息给了我信心,更重要的是,当前的阅读倾向,使我深感,一种认真而有新意的详解本,实属必须。 或许因为在唐诗学界小有创获,常有年轻人来问学。中学生向我谈起他们的困惑:虽然读了不少选本,但中考、高考时,面对一首陌生的诗,往往仍无所措手足。青年学人以他们的诗学论文寄我提意见,可惜其常见的通病是由于误读文本,而使立论变成空中楼阁。这种情况在我所经目的大量来稿与硕、博论文中也屡见不鲜。对于以上种种,我开出的药方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味:下工夫去读通,而读通的首务是要知道“诗是怎样写成的”。 这自然需要掌握一些诗学的基本知识,对此,我已在海外版原序中有所提挈,并在解诗时随机而发作了讲析。这里仅想就时下流行的说法:“读诗只须凭感觉印象,不必详究”,再絮叼几句。这说法也有些来头,即所谓“以禅喻诗”。南宗禅倡言以心印心,单刀直入,了然顿悟。这通于诗学,便是传统的点评。应当说精到的点评是读诗的高境界,然而略知禅理者又都明白,心印、顿悟,本须有历久的“积学”为前提。舍积学而论印心、顿悟,其不堕入“狂禅”恶道者几希。传统点评精到处不少,但狂禅般的痴人说梦更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评者读不懂某诗,便斥为伪作。我们那位谪仙人李白的不少名篇,比如入选《唐诗三百首全解》的《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曾遭此厄运。以作诗为日课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读者,如一味谈感觉印象而无视“积学”,其效果当可想而知。这道理也简单,老杜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可见,企望以浮躁之心去印合精微的诗心,要不出错也难。也因此,这个详解本的目的就在于,希望为本是学诗初阶的《唐诗三百首》,加上一道比较牢靠的扶手,使之能更好地发挥入门阶梯的作用。 对于大陆版,我还是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作了修订,而其中最花工夫的,恰恰是我最不想做的“语译”。说不想做,是因为诗本不可译,一译便韵味顿失;又偏偏最花工夫,则是因为语译可起到帮助初学者贯通诗脉的作用,而贯通诗脉又是读懂的关键:所以也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尽量“为”得好一些,“为”得有点儿韵味。由此建议读者对于《唐诗三百首全解》正文外的三部分:注释、语译、赏析,也可以先跳过注释读语译;语译有不明处,再看相应的注释;最后再进入我“以心印心”的赏析的阅读。这样读法,也许能更好地达到三方面预期的效果:注释以实其基,广其识;语译以通其脉,顺其气;赏析以博其趣,撷其神。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并无意反对文字从简的图文本。事实上,我也编过这类读本;今后也许还会在详解本的基础上再做一种约简本,也不排斥配图。但目前,我更愿意将有限的篇幅,留给对读者而言更为急需的讲析。希望它能帮助读者掌握一些“单刀直入”的刀法,并能举一反三,较从容地自己来鉴赏一首陌生的诗篇。明此,则读者当不致因我前面引了秦韬玉的两句诗,而责我自矜“风流高格调”了吧。 -
诗词曲语辞汇释 (上下)
《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叙述了诗词曲语辞者,卽约当唐宋金元明间,流行于诗词典之特殊语辞,自单字以至短语,其性质泰半通俗,非雅诂旧义所能赅,亦非八家派古文所习见也。自来解释,末有专书。然词为诗余,曲为词余,诗词曲三者各为分流,仍属同源,窃意汇而释之,事或较便。汇之之法凡二:因其分流,则诗证诗,词证词,曲证曲,是为自汇;因其同源,则三者或二者互证,是为互汇。综合各证,得其解释,则假定为一义。一义不足概括,则别求解释,复假定为他义。凡属于普通羲者,在囊括众义,取材因而从宽,诗词并及题序,剧曲并及白文。采掇所及,往往有列证至十余或更以上者。 -
白雨斋词话
《白雨齐词话》作者自称撰述的宗旨是“本诸风骚,正其情性,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引以千端,衷诸壹是。非好与古人为难,独成一家言,亦有所大不得已于中,为斯诣绵延一线”(《词话自序》),是有意识的针对词坛风尚提出和阐述自成体系的论词主张。 《白雨齐词话》基本上持常州派主张,但在一些具体论断上并不拘泥于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周济等的意见。其论词强调“感兴”、“寄托”,认为“寄托不厚,感人不深”(同前),“托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词话》卷六);突出阐发情意忠厚和风格沉郁,主张“诚能本诸忠厚,而出以沉郁,豪放亦可,婉约亦可”(卷一)。所谓“忠厚”,即词“以温厚和平为本”(卷八);所谓“沉郁”,即措语“以沉郁顿挫为正”(卷八),使之“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卷一)。而比兴寄托、忠厚、沉郁三者是贯串为一的,“感慨时事,发为诗歌,便已力据上游。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卷二)。同时,强调“入门之始,先辨雅俗”(卷七),力避“俚俗”(卷六)。全书通过具体评论历代词人和词论,较详尽地阐述了上述基本观点。 《白雨齐词话》虽然不反对豪放派词,对苏(轼)辛(弃疾)亦有推崇,但过于强调风格沉郁,所以仍以温(庭筠)韦(庄)为宗,称赞温庭筠的〔菩萨蛮〕14章为“古今之极轨”(卷一);韦庄词“最为词中胜境”(卷一);尤其推崇王沂孙,认为“词有碧山(王沂孙),而词乃尊”(卷二)。所以不能认识苏辛词中较直接反映现实的词作的价值。而对民间文学也表现了鄙夷态度,认为“山歌樵唱”,“难登大雅之堂”(卷六)。 -
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是梁代朝廷专为后宫编撰的一部女性读物。其中既有对古代妇女婚姻变故的描写,也在对远行丈夫的无穷思念;既有令人怦然心动的爱慕表白,也有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既有不慕荣华、反抗强暴的颂歌,也有不惜以死来斥责丈夫负心的烈举;既有六宫嫔妃失宠的哀怨,也有公主远嫁匈奴的哀苦;既有活泼可爱的娇憨幼女,也有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既有男子对恋人才情的思恋也有丈夫对亡妻举止的怀念……总之,无论是女子的天生丽质、巧饰靓妆、华美穿戴,还是缠绵的情思、悲欢的婚姻,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品都有生动的描述;另外加上所咏女子身份不同、遭遇各异,因而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妇女真实的生存状况、丰富的情感世界。 -
杜詩鏡銓
《杜诗镜铨》是清代的杨伦对杜甫诗文的诠注。杨伦为诠注以精简著称,不附会,不予会,不呈博,平正通达。《杜诗镜铨》是对杜诗加深了解的一部好书。 -
乐府诗选
《乐府诗集》是现存成书最早的、流行最广而最完备的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总集。其网罗宏富、编辑精当,成功地展现了历代乐府诗的完整风貌和流变轨迹,在中国诗史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本书撷取了部分作品,并加以注释。 这一本选集所收的只是从汉到南北朝的乐府诗,主要的是入乐的民间作品,而以少数歌谣作为附录。 -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性德以词名世,词集自1980年代以来已经有过若干注本,前期注本虽有筚路蓝缕之功,但较为粗陋,错讹极多,直至赵秀亭、冯统一两位先生的《饮水词笺校》(以下简称《笺校》)始成规模。我用这部书已有经年,受益与钦慕之余,也每每发现一些问题,及至积少成多,便不免生出重作笺注的念头,以期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将纳兰词的研究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然,文史一道,所谓完美的注本向来都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后人永远都有不断完善的余地。本书的笺注,无论是沿袭前人的传统,还是悉心阐发的一家之言,也同样开放给后来的学人,以期对纳兰词的理解始终随岁月而深化。 最后一点,也是无关学术的一点:为方便普通读者,本书采用简体横排,对注释中引用的古代文献除少量极简明或极必要者之外,一律出以白话释文,且对生僻字一律以汉语拼音加注。如此虽或有蛇足之讥,但笺注工作本非伊挚言鼎、轮扁语斤,我还是希望这样的努力能使更多的初学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纳兰词的优美世界。 -
两当轩集
《两当轩集(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黄仲则的诗歌,在风雨飘摇的旧时代,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瞿秋白早年在叙述家庭的穷困生活时会说:“想起我与父亲的远别,重逢时节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们常州诗人黄仲则的那句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饿乡纪程》)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赠送给友人的一首诗中,再次提到黄仲则:“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羊牧之《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对黄仲则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 郭沫若说过,郁达夫不仅很喜欢黄仲则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似乎有意在学他,“他的短篇小说《朵石矶》便是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而其实是在《夫子自道》”。(《郁达夫诗词钞序》)在解放前的三十年间,有关黄仲则的年谱,评傅、各种选本,陆续出版,数量之多,超过清代其它诗人。解放以后,流行的中国文学史著作,虽对他有所介绍,但他的诗集却没有刊印过,致使青年读者对他的作品了解不多。 -
唐人七绝诗浅释
《唐人七绝诗浅释》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使唐人七绝名作的意蕴得到新的阐释,也使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得到了新的理解和升华。作品字约文丰,诠释精审,令人回味无穷,常读常新。 -
李清照集笺注
《李清照集笺注》: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脍炙人口,也是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徐培均先生在前人研究整理的基础上,重新辑校李清照的作品,将她的诗、词、文汇成一书。对于最负盛名的词作,首次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校本则采用同样罕见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颇具校勘价值。同时对诗、词、文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辨析原委,理清脉络,纠正讹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作。书中还收录了历代对李清照的评论资料和新撰的年谱。全书收罗完备,笺证有据,资料丰富,颇便阅读,亦极便研究者参考。 -
稼軒詞編年箋注
邓广铬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迭经重版,行销数十万册,蜚声海内外。作者精益求精,经过十数年的酝酿准备,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学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最新的学术成果。读后对著名爱国词人、宋词代表作家辛弃疾的词作,可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丰富的感受。 -
唐诗三百首
清朝无锡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和夫人徐兰英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数以千计的唐诗选集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选本,至今仍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学习唐诗的基础读物。 《唐诗三百首》自编成以来,屡刻每有增补,此次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局刊印的光绪间日本四藤吟社刊本为底本,进行了重新注释整理。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参校相关的总集、别集,改正了原刻的错讹并删落蘅塘退士的批注和陈婉俊的补注。 二、在每种诗体前都向读者介绍了此类诗体的基本情况,如大致发展衍变,写作要求、风格特点等,使读者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时获得简明的理论指点。 三、借鉴最新研究成果写作诗人小传,除介绍诗人生卒、籍贯、仕履、作品存佚外,主要描述其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以期利于读者全面把握诗人的艺术成就。 四、在每首诗的第一个注释里进行解题,即大致提示诗歌内容或主旨,甚至只是点明诗歌题材类别或创作背景,尽量不对诗歌意境和思想内容做过多解释,以免给读者先入为主的印象束缚了思维,但对特别曲折隐晦的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所坚守的原则是:既可以使读者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过程中享受到“发现”的审美乐趣和愉悦,又有利于读者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阅读感受。 五、每首诗歌都进行了注释,侧重疑难字词的注音、解释和典故名物的介绍说明,并对个别诗句做了详细的注释和疏解,帮助读者由了解而进入欣赏的境界。 唐诗集先秦以降中国古典诗歌之大成,同时又开启此后一切诗体形式和诗歌流派之渊源。但愿我们的工作能对现代读者更方便、更准确、更“历史”地理解和欣赏唐诗中这三百多首最优秀的篇章有所助益。 -
读词偶得·清真词释
如果你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如果你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如果你想真正在宋词中体味古人的境界,那么这本书是不可以略过的。词研究大家俞平伯先生在本书中既对词的文体特点、发展流变进行了学术性的梳理,又对一些代表作家的词作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和评论,尤其是南宋词人周邦彦的《清真集》进行了极其深入细致的阐释。可谓有点有面,有感有论。可以说,原作是垂范后世,嘉惠后人的经典乐章,而评释则是研究者精辟的心得,交相辉映,珠联璧合。钱钟书先生认为,"他(俞平伯)的词学理论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对作品的体会和欣赏。"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随着大学者感性而随意的语言,独到而精辟的感受,徜徉在古词深婉幽曲的意境当中。 -
吴小如讲杜诗
本书为名家讲堂丛书之一.是作者吴小如在29年杜诗专讲课上的讲稿录音整理而成.分为23年杜诗讲稿、“读杜一得”散论文章及整理后记.本书是吴小如先生研究杜诗数十年的心血和成果结晶. -
汉魏六朝诗讲录
诗歌之发展,乃是从古朴转入繁复与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