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兰克福学派
-
伦理学与对话
哈贝马斯和阿佩尔所倡导的商谈伦理学是20世纪晚期西方伦理学中异军突起的一家之说,已经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新法兰克福学派和新实用主义的中坚人物,阿尔布莱希特•韦尔默在他的代表作《伦理学与对话》中,通过重新解读康德的形式伦理学,在捍卫商谈伦理学的基本直觉的同时,对哈贝马斯和阿佩尔的共识理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尝试从一种“准康德式的”观点重新表述商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本书的最大特色是用可错论的解释取代对于普遍主义对话伦理学的共识论的解释,用一种多维的、弱的辩护要求取代一种单维的、强的辩护要求,从而扬弃最终的哲学奠基,超越伦理学基础问题上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 《伦理学与对话》是商谈伦理学的经典之作,它对真理共识理论的批评迫使哈贝马斯修正他的语用学奠基立场,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观点则是哈贝马斯的《事实与规范之间》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译介本书不但有助于国内哲学界对商谈伦理学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哈贝马斯思想的晚期变化。 -
作为未来的过去
对话作为一种知识语体,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当代西方学术对话译丛》旨在给中国学术界、读者提供了解和认识西方当代思想发展的知识语境和文化资源,从而推动我们自身的学术进步的。本书就是与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对话采访录。 -
现代性的地平线
本书是哈贝马斯对现代德国社会,法兰克福学派和自己思想历程的回顾与总结。他从多个方面考察了现代德国的精神和文化,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观点,无论是他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加深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致命弱点和危机。 -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是哈贝马斯学术历程中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之一。这时,哈贝马斯开始转向批判理论的深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一套以交往理论为框架的社会进化理论,并且提出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设想。《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
分裂的社会世界
《分裂的社会世界》是阿克塞尔·霍耐特的一部论文集。本文集中的论文都是对现代思想史上许多代表人物的思想的评述。它们之间看似非常松散,但都围绕着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分裂的社会应该如何被整合起来的问题而展开。本书通过对当代思想家的思想的分析说明社会分裂的根源以及把现代分裂社会整合的途径,同时也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的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是一份难得的研究资料。 -
One-Dimensional Man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64, One-Dimensional Man quickly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xts in the ensuing decade of radical political change. This second edition, newly introduced by Marcuse scholar Douglas Kellner, presents Marcuse's best-selling work to another generation of readers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events. -
包容他者
本书是在《事实与价值》发表后撰写的,核心问题共和国主义原理的普遍主义内池在今天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而且是结合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加以论述的:一是多元主义社会,其中的多元文化矛盾日益尖锐;二是民族国家,它们组成了一个跨国家的统一体,三是世界社会语境下的公民,在他们的背后,世界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风险共同体。 -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ISBN:9787108015891,作者:张一兵著 -
合法化危机
在《合法化危机》当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当下现实的分析,而到了《包容他者》,历史的追溯和现实的批判开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而且,在规范性上也更上了一层楼。规范意义上的民主概念、民族国家概念以及人权和人民主权概念,都是重建的重要对象。总之,一句话,到了《包容他者》,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逐步被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和对资本主义若干制度的重建所取代。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的激进特征到此有了很大的削弱。 -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influential publication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of Critical Theory. Writte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circulated privately, it appeared in a printed edition in Amsterdam in 1947. "What we had set out to do," the authors write in the Preface, "was nothing less than to explain why humanity, instead of entering a truly human state, is sinking into a new kind of barbarism." Yet the work goes far beyond a mere critique of contemporary events. Historically remote developments, indeed, the birth of Western history and of subjectivity itself out of the struggle against natural forces, as represented in myths, are connected in a wide arch to the most threatening experiences of the present. The book consists in five chapters, at first glance unconnected, together with a number of shorter notes. The various analyses concern such phenomena as the detachment of science from practical life, formalized morality, the manipulative nature of entertainment culture, and a paranoid behavioral structure, expressed in aggressive anti-Semitism, that marks the limits of enlightenment. The authors perceive a common element in these phenomena, the tendency toward self-destruction of the guiding criteria inherent in enlightenment thought from the beginning. Using historical analyses to elucidate the present, they show,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 prehistory of subjectivity, why the National Socialist terror was not an aberration of modern history but was rooted deeply in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dorno and Horkheimer see the self-destruction of Western reason as grounded in a historical and fateful dialectic between the domination of external nature and society. They trace enlightenment, which split these spheres apart, back to its mythical roots. Enlightenment and myth, therefore, are not irreconcilable opposites, but dialectically mediated qualities of both real and intellectual life. "Myth is already enlightenment, and enlightenment reverts to mythology." This paradox is the fundamental thesis of the book. This new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text in the complete edition of the works of Max Horkheimer, contains textual variants, commentary upon them, and an editorial discussion of the position of this work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eory. -
后形而上学现代性
本书为新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阿尔布莱希特·韦尔默的论文集,共收录其重要论文13篇,其中既有对阿伦特这样的经典思想家的创造性解读,又有对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的政治向度的集中阐发。韦尔默对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意义的总结,结合阿多纳思想对形而上学与后形而上学之争的阐释,以及与罗蒂在真理问题上的交锋,和伽达默尔及阿佩尔在解释学上的论辩,不但较全面地显示了其思想形成的资源和轨迹,并且把西方政治传统的自我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道德哲学的问题
本书围绕着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评说而展开的,并且由此散发到全部近现代西方道德哲学。本书分析了道德哲学和伦理学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对道德理论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关系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分析了当代普世伦理学,提出了把道德伦理范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永恒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 -
哈贝马斯:关键概念
于尔根•哈贝马斯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所谓后现代时期的“现代性问题”的思想巨擘。 《哈贝马斯:关键概念》,引领读者自由穿越由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律与文化理论共同构筑的庞大思想迷宫,为理解哈贝马斯这一当代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提供了入门津梁。 -
为承认而斗争
《为承认而斗争》与那些仅仅关注一些现象的解释青年黑格尔承认理论的著作不同,《为承认而斗争》根据青年黑格尔的“为承认而斗争“模式来阐明一种具有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这一模式基于这三个命题:实践自我的形成依靠的是主体间的相互承认;在主体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承认形式:爱、法律和团结;这三种承认形式遵循着以道德斗争各阶段为中介的发展过程的逻辑。 -
启蒙辩证法
作为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倡导者,霍克海默所提出的“批判理论”在德国思想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本书探讨的是这样一个主题,即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本书正是通过对20世纪30和40年代美国社会现象的描述,试图着揭示这一主题。 -
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
一、生存与真理,或克尔凯郭尔与海德格尔的差异 在克尔凯郭尔的复兴中,为什么其生存概念成了"当下最突出的一个"?阿多诺认为,这与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本身的旨趣没有关系,因为它与"官方基督教"的斗争已不再具有迫切性;与卡尔·巴特的辩证神学对克尔凯郭尔的继承也没有关系,(6)因为前者从来都没有使后者超出基督教的内部争论,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只是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发表之后,他的生存概念及其对真理问题的系统阐述才变得非常令人注目,"作为'生存的意义'问题,本体论问题今天更多地是从克尔凯郭尔那里被读取出来的",(7)尽管海德格尔本人在《存在与时间》中总是试图弱化这一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克尔凯郭尔的生存概念的分析中,阿多诺更多地是强调它与海德格尔的差异:(8)"在克尔凯郭尔那里,生存不可以被理解为'生存方式',即使它向本身'敞开'也不行。他并不关切那'必须在生存的生存论分析中被找寻到的''基础本体论'。对克尔凯郭尔来说,生存的'意义'问题不是生存恰如其分地是什么的意义问题,而是什么给予生存--自身中的无意义--以一个意义的问题。"(9)--阿多诺当然不是要把克尔凯郭尔与海德格尔对立起来,他不过是想指证当代存在主义哲学的荒谬性(paradoxy):唯心主义的起源被不加区分地视为了唯心主义的解毒剂! 阿多诺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的差异。首先是生存概念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10)海德格尔说:"此在这样或那样地与之相关的那个存在:总之此在无论如何总要以某种方式与之相关的那个存在,我们称之为生存。"(11)生存是此在具有优先性的一种存在方式,此在作为存在者,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在于"它存在论地存在","因而其它一切存在论所源出的基础存在论必须在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来寻找"。(12)就生存在海德格尔那里具有超越自身存在的能力这种意义来说,"此在"也就是"自由地为对最本己的能在而自由存在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此在"与领会有关,"领会是此在本身的本己能在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13)用阿多诺的话来说,在海德格尔这里,生存的意义"被标示为了解释性的本体论追问的意图"。(14)按照阿多诺的解释,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不是通过"意义"来解释自身,而是把自己从无意义和偶然性中分离出来,在引证了《重复》中匿名的朋友10月11日信中关于生存的那段著名的疑问之后,(15)阿多诺说:"克尔凯郭尔自己只是在论辨的意义上使用本体论术语,它等同于形而上学。如果它适用于真理,那么,……生存不应以本体论的方式进行术语表述。……既然本体论是在生存领域被发现的,那么,它就不能同时是本体论'问题'的解答,'意义'远非生存可能性的结构……应标示为超越生存的、确定的'无限'"。(16)尽管都具有"生存论-本体论"的哲学旨趣,但与要在生存中发现本体论问题的解答的海德格尔不同,克尔凯郭尔"为了最终使它们分开,他的凝神辩证法(dialectic of engrossment)才把生存与本体论连在一块"。(17)在"简单生存"、"纯粹生存"与克尔凯郭尔的"历史性生存",生存的静力学与生存的"动力学"之间进行了一种并不是非常清楚的界划之后,阿多诺得出一个结论:"克尔凯郭尔想保存一个作为显明的先验意义的竞技场的内在意识,与此同时在黑格尔那里,这个意义是内在于先验意义之中的。" (18)--在我们看来,尽管存在类主体和个人主体的差异,但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的逻辑结构其实与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史观是极其一致的:异化是历史地形成的人的生存状态,人的本质不是消失了,而就存在于异化之中,只不过是以颠倒的形式存在着罢了,因此,我们不是要在异化中认识、领会人的本质,而是要通过对异化的认识扬弃异化, 回复人的本质、找寻到生存的意义。就此而论,克尔凯郭尔是黑格尔学派解体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支,我们相信此时的阿多诺对这一点应当是有所领会的。 其次是真理问题。在一般人眼中,克尔凯郭尔与海德格尔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拥有更多的共同之处,因为他们不仅都批判了传统的符合真理论,特别地,他们都持有一种主观真理说。不过,在阿多诺看来,问题似乎正相反,"本体论的解释问题被(克尔凯郭尔)诅咒为'客观的'"。这看似荒谬的评论的真理性要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的原初说起。海德格尔真理观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真理等同于此在的展开,因此,"此在本质上在真理中。……唯有当此在存在,才'有'真理。……唯当此在存在,……无论什么真理才存在。此在根本不存在之前,任何真理都不曾在,此在根本不存在之后,任何真理都将不在,因为那时真理就不能作为展开状态或揭示活动或被揭示状态来在。"(19)这似乎确凿地证明了海德格尔的主观主义。但问题在于,此在就是领会,"领会同显身一样始源地构成此之在"。 (20)那么,此在领会的是什么?以超越主客二分哲学处境自居的海德格尔竭力强调领会本身的始源性,不过,从胡塞尔起家的阿多诺清楚地知道,就像胡塞尔的意向性、没有客体的主体、直接经验是一种遁词一样,海德格尔此在、没有主体的客体也是一种遁词,他不过是像前者设置一个绝对客体而排除了客体一样,设置一个绝对主体而排除了主体,存在的生存真理不过和存在者的认识真理一样,都是对象性的反思(领会)。阿多诺因此直接引用了克尔凯郭尔的话来"诅咒"海德格尔:"客观反思道路使主体成为偶然的,因此把生存变成了漠不相关的事物、消失着的事物。走向客观真理的道路偏离了主体,同时主体和他的主观性变成漠不相关的了,真理也变成漠不相关的了,这种漠不相关性确切地说就是它的合法性,因为就像所有决定性一样,所有旨趣都植根于主观性之中。……从在它的实现中的主观的视角来看,已经出现的客观性或者是一个假设,或者是一个近似值,因为所有的永恒决定性都植根于主观性之中。"(21)在阿多诺看来,"这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科学理解的批判,而且同样也是对主观性的'客观化'解释的批判,因此是对一个先验、一个'生存的生存论分析'的可能性的批判。"(22)这样,克尔凯郭尔对费希特、黑格尔的客观真理的批判毋宁说也就是对海德格尔的一种变相批判了。对于克尔凯郭尔的真理,除了它的主观性之外,阿多诺特别强调了它的否定性:"就像对内容的任何断言一样,对真理的断言将使真理理念'客观化',因此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这是不被允许的。真理的先验性是通过对内在主观性的否定、无限的矛盾生产出来的。"(23)由此,最后一个问题即生存和真理的关系也就被提出来了。 对海德格尔而言,生存与真理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真理将从生存中被领会到、解释出来。这在克尔凯郭尔那里也不复杂:"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讲,生存运动就是一个引导无客体的内在性走出它在'自由'中的神秘纠缠,达到自身真理的呈现。"不过,阿多诺拒绝不加说明地接受这种理解,因为通常持这种理解的人都把克尔凯郭尔的"清晰性(transparentness)当作基督教意义上的简单性(simplicity)"了,(22)既然我们已经承认克尔凯郭尔是一个哲学家,那么,就应当首先按照哲学而非信仰的要求去理解他,因此"清晰性的辩证观念并不能充分地以心理学的方式被把握到,而只有根据克尔凯郭尔的真理观念的构造,才能把握到",这首先不是一个信仰的心理学问题,而是一个本体论问题。(23)也就是说,阿多诺深刻地意识到,克尔凯郭尔无客体的内在性并没有超越唯心主义,具有主观面貌的生存境界、生存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因此,个人生存与主观真理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主体与自然客体的关系。(24)"在那在真理中已然熄灭的主观--不仅是主观--辩证法那里,真理显得是荒谬的,作为没有成为它的尺度的辩证运动的精华,真理变成含混的了。"(25)按照一般的理解,精神将在生存辩证法构成的荒谬中突然浮现,克服自己的含混性,在"超越"中实现自己的简单性。依阿多诺之见,克尔凯郭尔的真理注定是不能获得清晰性的,这是由克尔凯郭尔的自我概念的抽象性决定的。 -
法兰克福学派史
虽屡遭宣告死亡,法兰克福学派却令人惊异地不断展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更有迹象表明,它正被新一代重新组合并得到继承发扬。这一方面必然与该学派独具特色的创始人马克斯?霍克海姆和特奥多?W.阿多诺有关——他们的文章及学术著作仍受到人们的不断探讨研究;另一方面,如尼克拉斯?卢曼所推测:“马克思主义的火山” 绝没有“灰飞烟灭”,它们仍然生生不息。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是人物生平、研究所历史、当代史与哲学政治学之间紧密联系的一大集成……它介绍了评判理论的各个分支,展现了核心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代表人物本雅明、波洛克、诺伊曼、马尔库塞等人的专长、贡献及其分歧。我本人从中学到了很多。 ——阿尔布莱希特•韦尔默(新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
否定的辩证法
书名原文:Negative dialektik:据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休坎普出版社《阿多尔诺全集》第6卷1984年第3版,参考纽约海葬出版社《否定的辩证法》1973年英译本译出:本书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阿多尔诺德代表作。它不仅从哲学上概括了这个学派的“批判理论”的精髓,而且还因为反映了60年代西方社会“新左派”的心声而被奉为他们的政治纲领的理论论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