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古典文学

  • 惜抱轩诗文集

    作者:[清]姚鼐,刘季高 标注

    《惜抱轩诗文集》兼收姚之诗、文,对姚鼐研究和桐城派研究均有重要作用。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是继方苞、刘大櫆而起的桐城派古文主要作家,从小受伯父姚范及刘大櫆的长期熏陶,所为古文,简洁深淳,雅近归有光。论者以为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古文理深于刘,辞近于方。姚鼐于文外复工诗,更为方所不及。惜抱轩为姚鼐室名, 《惜抱轩诗文集》为竖版繁体版。
  • 杨家将

    作者:熊大木

    《杨家将》和《呼家将》是两部在民间流传极广、读者众多、影响巨大的通俗小说。因两部小说都取材于北宋历史,写的都是金戈铁马的战争故事,表现的都是爱国精神和忠奸斗争,所以可以合刊,一并介绍。 《杨家将》写的是北宋初年杨家将抗辽故事。 杨家将三代抗辽,历史上确有其事。杨业,本名重贵,后改名为继业,是五代末期的北汉名将,因为骁勇善战,号为"无敌"。北汉降宋后,继业来归,改名为杨业,驻守在宋、辽边境,屡挫辽兵。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伐辽,宋军于朔州败北。杨业被因,"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后来中箭被擒,绝食三天而死。杨业之子杨延昭继承父业镇守边关,几次挫败辽军。杨延昭五十七岁病死在边关。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一生随军南征北战,后来驻守在西边边境,念念不忘前辈遗业,曾经向朝廷进献阵图和攻敌战策,可惜朝中没有回音,终于壮志未酬而卒。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南宋"说话",便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的名目。元杂剧中有《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昊天塔孟良盗骨》、《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私下三关》、《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赞活拿萧天佑》等杨家将戏。
  • 元曲三百首

    作者:任中敏 卢前编

  • 宋词选

    作者:胡云翼

    《宋词选》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 汉唐文学的嬗变

    作者:葛晓音

  •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四卷)

    作者:袁行霈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各编的主编和担任注释工作的学者,都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凝聚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体现在资料的取舍与注释的详略之间,也体现在对一些疑点、难点的解释上,细心的读者不难窥其究竟。在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的过程中,参加工作的各位学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关于此书的体例等等,在卷首的凡例中已经有所说明,这裹就不重复了。作者只想对《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的定位再强调以下两点:一、这既是一部高校的教材,也是一部供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的书籍,二者并重;二、作者们追求一定的学术性,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4卷)》,希望在选目、注释、评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们自己的研究心得,并就作者们学力所及尽可能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注明出处,并不因为是一部作品选注而放松学术的要求。作者希望读者有此一书在手,便可对古代文学的精华大致上有所了解;倘能熟读这一千篇作品,便可在古代文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三卷)

    作者:袁行霈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各编的主编和担任注释工作的学者,都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凝聚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体现在资料的取舍与注释的详略之间,也体现在对一些疑点、难点的解释上,细心的读者不难窥其究竟。在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的过程中,参加工作的各位学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关于此书的体例等等,在卷首的凡例中已经有所说明,这裹就不重复了。作者只想对《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的定位再强调以下两点:一、这既是一部高校的教材,也是一部供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的书籍,二者并重;二、作者们追求一定的学术性,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希望在选目、注释、评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们自己的研究心得,并就作者们学力所及尽可能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注明出处,并不因为是一部作品选注而放松学术的要求。作者希望读者有此一书在手,便可对古代文学的精华大致上有所了解;倘能熟读这一千篇作品,便可在古代文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 苏轼集

    作者:苏轼

  • 叶嘉莹说词

    作者:叶嘉莹

    本书系从叶嘉莹先生众多词学专论中辑出,篇目计有《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兼论晚唐五代时期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迦陵随笔》、《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在西方理论之观照中的反思》及《论王国维词:从我对王氏境界说的一点新理解谈王词之评赏》四篇,篇与篇之间相互关系,这一重新组合,构成以王国维词论为切入点,以传统词学为论述背景的词论专著。作者学养丰赡,行文洒落而细致入微,于平常处时见独到的见解,同时作者援入西方“诠释学”等理论,使传统词学有了现代意义并提供了新的视角。
  • 词学通论

    作者:吴梅

    《词学通论》是吴梅在大学教书时的一本讲义。所谓通论,含综论、统论之意,即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研究词。它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更是两者结合的。在1933年8月出版的《词学季刊》第一卷第二期《词籍介绍》中,曾这样说:“本书先论平仄四声,次论韵,次论音律,次论作法。于《论音律》章内,又附《八十四宫调正俗名对照表》、《管色杀声表》、《古今雅俗乐谱字对照表》、《中西律音对照表》,最为本书特色。自第六章以下,论列唐五代以迄清季词学之源流正变,与诸大家之利病得失。”归纳起来,主要是论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词的发展史,以及对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的评价。就中,自第二章至四章,分别标日“论平仄四声”、 “论韵”、“论音律”:皆围绕音乐问题而论词;而第六章至第九章共四章,皆标日“概论”,实是历代作家作品论,贯串起来,便是一部词史的雏形。谈词之作法的仅有第五章,实际上每一章中皆有所涉及。在全书之前,冠以“绪论”,作为第一章,揭示有关词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 锦堂风月落花尘

    作者:张漫

    《锦堂风月落花尘》讲述了:《锦堂风月落花尘》精选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美丽杂剧重新解读,用文字堆积起舞榭歌楼,编织成水袖流苏,重新演绎一波三折的姻缘,还原并升华那些我们错过的绝世容颜和盛世情事。 这里面有宫廷里的恩怨,有花园里的情仇,有小姐与公子的悲欢离合,失之交臂或者皆大欢喜,都同样动人。
  • 西游记(共二册)

    作者:[明] 吴承恩

    《西游记》(上下)是两册装,《西游记》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最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打白骨精、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百年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魁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而使它成为中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 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本书是金圣叹评点本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并配以绣像。
  • 小倉山房詩文集(全四冊)

    作者:(清)袁枚 著,周本淳 标校

    《小仓山房诗文集(共4册)》主要内容:清代经康熙、雍正两朝的惨澹经营,生产发展民殷物阜,人才亦因之辈出,至乾隆朝号称极盛。文士之中,享年之高,享名之大,交游之广阔,生活之优豫,恐怕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袁枚的。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南袁北纪”之称。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一生以率情以行、风格特异而闻名。曾自谓“孔郑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他好咏,好色,好钱,好游,好友,好花鸟泉石,不愿“为大官作奴”。在江宁(今南京)任上建得随园后,思想“使吾官于此,即一月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因而辞去官职,“竟以一官易此园”。
  • 左传译文

    作者:沈玉成

    本书与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相辅相成,采用直译的方法,适当参以意译,文字力求信、雅、达,可与《春秋左传注》配合阅读。 本书是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纪传体书籍,是由左兵明所著,该书译文,它和注释相辅相成,读者在阅读注文以外再参考译文,对理解原文可以增加一些方便,在词义和语法上力求和原文对应,对于了解古代文学,提高对古言文的鉴赏能力,都大有裨益。
  • 东周列国志

    作者: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ISBN:9787806651995,作者:(明)冯梦龙编;(清)蔡元放评
  • 唐宋词通论

    作者: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的目的是为词学研究迄今取得的成就作出总结性的论述,以推动这门学科的理伦化和系统化。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旁征博引,较全面地体现了唐宋词的大致概貌,非常值得一读。 词学原先是诗学的一个旁支,嗣后与诗学并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
  • 唐诗三百首新注

    作者:金性尧注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三百首的篇目适度。 二是所收作者包括“三教九流”,皇帝、和尚、歌女、无名氏都有。 三是选选作品人古风到近体,既很完备,又分体裁。 四是注重艺术性,而这些艺术性又多是通过抒情手段来表现。 五是可接受性。 六是廉重实用。 七是有所依傍,有所突破。近代学者曾指出,《唐诗三百首》是以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为蓝本的。 但总的说来,这一选本的题材还是平稳的,用一句用滑了的话,可以说是“雅俗共轻,在三百首的限度内自也很难完全避免。
  • 大唐新语

    作者:(唐)刘肃

    大唐新语,唐刘肃撰。新唐书艺文志称刘肃为“元和中江都主簿”。而本书今本有元和丁亥公元八○七年)作者自序,结衔题“登仕郎前守江州�阳县主簿 ”。全唐文卷六九五一云“肃元和中历江都县、�阳县主簿”,大约是兼此二者而言。他无可考。本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下迄大�(公元七六六七七九年),多取材于唐代国史旧闻。模仿世说新语的体例,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等三十个门类,十三卷,主要收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内容的史料。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要用前事作为鉴戒。本书始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宋史艺文志列入别史类,作“唐新语。”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
  • 全唐五代词(上下)

    作者:刘尊明,王兆鹏,曹济平,曾昭岷

    《全唐五代词(上下)》为唐五代曲子词之总集,旨在纲罗放佚,存词存人,故虽断章残句,亦加摭拾。《全唐五代词(上下)》分正编、副编两部份。正编主要收录倚声制词之曲子词,副编主要所录;一、属诗属词,唐宋人有争议之作品;二、明清人词选集、总集、词谱、词话等词籍所载录而可考原为诗后被度入声律演唱并赋予词名之作品,以及可考原为乐府或绝句而被明清人改加词调之作品;三、明清词籍所载录而未见于唐宋词籍且与唐宋人其它同调长短句体相*之齐言体作品;四、调名字数句式同正编所收词作而唐宋词籍未载录、属诗属词难以判定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