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古典文学

  •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

    作者: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 平),ISBN:9787301003725,作者:袁行霈著
  • 重輯李清照集

    作者:[宋]李清照著,黄墨谷辑校

    本书收入李清照“漱玉词”四十五首(附断句),“词论”一篇,“诗”十三题(附断句),“文” 五题。对所有收入的作品进行详细校订,并作了编年、笺注。书中相应位置附录有《宋以来历代总集辑录李清照词一览表》(插页)、《谈“词合流于诗”的问题》、《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的理解》、《翁方纲金石录本读后》、《投内翰綦公崇礼启考辨》、《〔宋〕李清照易安居士年谱》、《历代评论》等学术论文及资料汇编。书末附施议对《二十世纪词坛飞将黄墨谷》文,以便读者参考。
  • 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上下)

    作者:[清]纪晓岚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纪昀创作的“笔记体”文言短篇小说集。本书在校勘方面,以嘉庆本为底本,参校道光本等;会评方面,主要辑录了清曾国藩、徐时栋、翁心存三家的批本;会注上,主要辑录了民国会文堂注释本和分类广注本两家注解。
  • 汉魏六朝诗选

    作者:余冠英 选注

    “余冠英作品集”之一《汉魏六朝诗选》选录从汉兴到隋亡八百年间的约三百首诗作,其诗歌按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北朝诗和隋诗分为九部分,选择每一时代最重要的诗人和诗作,进行诗人简介、题解和注释,并在题解部分概述重要的诗歌形式,对篇幅较长的诗歌还在每一层次之后增添内容简析。前言部分分析了汉魏六朝诗歌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本书作为古典文学名家精心遴选的选本,可使读者了解汉魏六朝诗歌的精华。
  • 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

    作者:吴承学

    风格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份极其丰厚的遗产。本书首次对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和研究,对其理论渊源、理论体系、理论特色及批评方式,对体性论、人品文品论、时代风格论、文体风格论、语言风格论及地域风格论等方面,都作了追源溯流的考察和实事求是的评析。在研究中,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进行严谨的理论分析,以历史的演绎和逻辑的归纳相结合,是一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专著。本书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对建构中国当代本土文学理论都有积极意义。
  •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作者:吴承学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稿对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了较完整和系统的梳理,是对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回归性研究,在西方文体学研究的影响之下,坚守中国文化本位立场,根据相关史料和文本系统考察了中国文体学的历史发展和特征,是一部结构合理、论证严谨、征引翔实的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稿分为上下两编,共24章,分别从学科论纲、文体学考察、文体功能、人品与文品、地域对文体的影响、文体形态,以及中国古代各时期学者对文体学的研究著作等方面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各项基本问题,宏观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凸显了文体学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用,是一部文体学研究的优秀作品。
  • 纳兰词

    作者:(清)纳兰性德|校注:钮君怡

    《纳兰词(线装本)》为纳兰词四卷的影印本,古朴、典雅,具有收藏价值;另附赠《纳兰词珍赏别册》,包括导读、词注评等内容,兼具阅读性。清代词坛中兴,名家辈出,其中以纳兰性德最引人注目,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一人而已”绝非谬赞。
  • 杜牧集系年校注

    作者:吴在庆

    《杜牧集系年校注》,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为底本,并与景苏园影宋本、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本、《全唐诗》本、《全唐文》本、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本以及《唐文粹》、《文苑英华》、《唐诗纪事》、《又玄集》、《才调集》所收杜牧诗文一一对校。校勘尽量保持底本原貌,列岀对校本大抵可通文字。并作详细的注释,考证,系年,作品后附历代评论资料。 本书除收入《樊川文集》二十卷、《樊川别集》、《樊川外集》各一卷外,为了尽量保存文献,以供进一步研究之需,尽管前人视为杜牧诗文而收为杜牧之作中,其实尚存在不少非杜牧之作,但仍予收入本书中,编成的《集外诗一》、《集外诗二》、《集外诗三》以及《集外文》,所收诗文来源均在各集前做了说明。
  •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的高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极品之作,也是世界文学之宝。作者曹雪芹所刻划人物鲜明,栩栩如生,故事描写细腻婉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一场生死恋情为主线,架构出贾、王、史、薛四大家庭的兴衰史,也凸现《红楼梦》一反传统大团圆结局的悲剧美学价值。
  • 八代诗史

    作者:葛晓音

    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包括北朝,史称八代。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中,八代诗是蕴蓄丰富的上游。本书结合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学术文化、文学思潮发展的背景,论述了八代诗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原因,深入分析了本段诗歌史中几次重要的诗歌革新的实质;并围绕重点作家的研究,描述了同期作家群体创作的风貌,清晰地勾勒出每一代诗歌前后因革的关系及其对唐诗的影响。全书论述简明精要,艺术感受敏锐细致,文字表达深入浅出,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
  • 天下才子必读书

    作者:金圣叹选评,朱一清程自信校注

    本丛书称为《经典必读文库》,释义有三: 一是经典。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不胜枚数,本丛书只取其中公认的经典名著; 二是必读。为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广大青少年和一般读者要看的书太多,本丛书只取其中广大青少年和一般读者愿意读又必须读的经典名著; 三是文库。本丛书收入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为便于读者收藏。本丛书将与时俱进,采用开放式结构,统一风格,陆续推出,逐渐形成一个品种较全、质量较高的经典文库。 本丛书出版者意在让广大青少年和一般读者能买得起、看得懂;也祈盼了广大读者能关心、培育本丛书,让它健康成长,与读者大众一同前进。 金圣叹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批评家,是“评点”这一文学批评形式的集大成者。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金圣叹的全部评点成就,对金圣叹诗文选、评点春秋战国才子书、评点秦汉两晋才子书、评点唐宋才子书、评点历代才子书补遗、评点诗经、古诗、唐诗、宋词、评点第四才子书·杜诗解、评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等。本书是国内目前较完整的一套金圣叹评点全集。 本书收有金圣叹批《左传》、《国语》、《战国策》、秦文、西汉文、东汉文、晋文、唐文、宋文等15卷。从选文的数量来看,做到了繁简适中。从选文的范围来看,做到了选录重点作家的作品与选录一般作家作品相结合。从选文的批语来看,大都能做到要言不烦,得其要领,给人启迪。 本书有着它自己的特色:一、从选文的数理来看,做到和繁简适中。二、从选文的范围来看,做到了选录重点作家的作品与选录一般作家的作品相结合。三、从选文的批语来看,大都能做到要言不烦,得其要领,给人启迪。 本书除了作为散文选本外,也还可以作为金圣叹的文艺思想资料来看。 清初著名学者金圣叹编选批注的古代散文选本,多为古代名篇佳作,每篇均有总评,文中夹批、夹评,妙语连珠。疑难词句由研究者详加注释。本书是古文爱好者阅读、收藏的佳作。 目录前言 卷之一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庄公戒饬守臣 齐伐楚盟召陵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 秦伯不食言 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 重耳历楚至秦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宁武子保身济君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晋败秦师于肴 商臣弑父本末 晋立灵公 季文子讥齐侯不免 子家与赵宣子书 楚子问鼎 楚子不筑京观 士贞子谏杀林父 宾媚人责晋人 楚归晋知* 巫臣忧莒城 晋使吕相绝秦 卷之二 左传 穆叔重拜鹿鸣 戎驹支不愿与会 臧武仲不能诘盗 子产论币重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论尹何 子围逆女以兵 张趯智在君子后 晏婴叔向相语 叔向许子皮朝楚 司马侯许楚召晋诸侯 吴蹶由对楚子 子革对灵王 穆子不受鼓降 子产不与晋玉环 晏子论梁丘据 吴许越成 子产戎服献捷 卷之三 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 周襄王弗许晋文公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鲁展禽论祀爰居 里革断罟匡君 季文子俭德 叔仲劝襄公如楚 敬姜述先姑 敬姜以鳖逐文伯 散姜弗应 敬姜教子逸劳 靡笄之役 范文子不欲伐郑 叔向贺贫 范献子自伤不学 董叔得系于范 魏献子悟三叹 邮无正论垒培 窦犨论人化 士茁惧室美 子囊议恭王谥 王孙圉对简子 蓝尹亶告子西修德 诸稽鄄行成于吴 申胥谏许越成 申胥谏伐齐 句践谋伐吴 范蠡不许吴成 卷之四 战国策 游腾为周谢楚 苏厉说白起勿攻梁 司马错论伐蜀 甘茂自托于苏代 范雎见秦王 唐雎不辱使命 赵良说商君 邹忌谏齐威王 说齐王贵士 田需论轻重 田骈不宦 孟尝君使公孙弘观秦王 赵威后问齐使 触詟说赵太后 楼缓虞卿论秦 或为齐献书赵王 李克论相 吴起不恃河山 魏益公叔赏田 公叔非悖 鲁共公择言 徐子谏太子自将 惠公说文王弛葬期 唐雎说信陵君 孟尝君索救燕赵 卷之五 战国策 郭隗说燕昭王 苏代约燕昭王书 乐毅报燕王书 燕王谢乐毅书 申子请仕从兄 申子始合昭侯 美入金 慎子全东地五百里 中射士论伪药 庄辛谓楚王 墨子罢楚云梯 司马喜立阴后 秦文 屈原卜居 宋玉对楚王问 驺忌鼓琴 威王臣宝 李斯谏逐客书 韩非初见秦王 韩非说难 赵养卒说归赵王 张耳陈余说诸县豪杰 张耳陈余说陈涉 蒯通说范阳令及武信君 卷之六 西汉文 贾谊 过秦论 治安策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 难蜀父老 喻巴蜀檄 卷之七 史记 司马迁 五帝本纪赞 始皇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 高祖本纪赞 吕后本纪赞 孝文本纪赞 孝景本纪赞 吴泰伯世家赞 齐太公世家赞 鲁周公世家赞 燕召公世家赞 曹世家赞 陈杞世家赞 卫康叔世家赞 宋微子世家赞 晋世家赞 楚世家赞 越王旬践世家赞 郑世家赞 赵世家赞 魏世家赞 韩世家赞 田敬仲世家赞 孔子世家赞 楚元王世家赞 荆燕世家赞 齐悼惠王世家赞 萧相国世家赞 曹相国世家赞 留侯世家赞 陈丞相世家赞 绛侯周勃世家赞 梁孝王世家赞 五宗世家赞 三王世家赞 司马穰苴列传赞 孙子吴起列传赞 伍子胥列传赞 仲尼弟子列传赞 商君列传赞 张仪列传赞 樗里子甘茂列传赞 穰侯列传赞 白起王翦列传赞 孟尝君列传赞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 信陵君列传赞 春申君列传赞 廉颇蔺相如列传赞 田单列传赞 鲁仲连邹阳列传赞 刺客列传赞 范雎蔡泽列传赞 乐毅列传赞 屈原贾生列传赞 李斯列传赞 蒙恬列传赞 张耳陈余列传赞 魏豹彭越列传赞 黥布列传赞 淮阴侯列传赞 韩王信卢绾列传赞 田儋列传赞 樊郦滕灌列传赞 傅靳蒯成列传赞 刘敬叔孙通列传赞 季布栾布列传赞 袁盎晁错列传赞 张释之冯唐列传赞 万石张叔列传赞 扁鹊仓公列传赞 田叔列传赞 吴王濞列传赞 魏其武安列传赞 韩长孺列传赞 李将军列传赞 卷之八 西汉文 太史公自序 酷吏传序 报任安书 李陵 答苏武书 枚乘 上谏吴王书 主父偃 谏伐匈奴书 杨恽 报孙会宗书 贾捐之 罢击珠厓对 路温舒 上尚德缓刑书 卷之九 东汉文 班彪 王命论 班固 汉楚异姓诸侯王表 朱浮 与彭宠书 后汉文晋文 渚葛亮 前出师表 羊祜 平吴疏 王浚 自理表 庾亮 让中书监表 杜预 遗令 王羲之 兰亭诗序 潘岳 闲居赋序 嵇康 琴赋序 陶潜 归去来辞 刘伶 酒德颂 卷之十 唐文 韩愈 上宰相书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答李翊书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与于襄阳书 上张仆射书 与陈给事书 答李秀才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诤臣论 进学解 获麟解 原毁 讳辨 卷之十一 唐文 韩愈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序 送杨少尹序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何坚序 送董邵南序 送浮屠文畅师序 送廖道士序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 圬者王承福传 新修滕王阁记 祭十二郎文 祭田横墓文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卷之十二 唐文 柳宗元 上李夷简相公书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启 答廖有方论文书 与韩愈论史官书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送薛存义序 送僧浩初序 梓人传 种树郭橐驼传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谤誉 晋文公问守原议 桐叶封弟辩 书箕子庙碑阴 祭十郎文 杜牧 阿房宫赋 皮日休 孔子庙碑 李翱 答进士王载言书{; 复性书 卷之十三 宋文 欧阳修 梁太祖论 一行传论 宦者论 伶官传论 朋党论 纵囚论 上范司谏书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 答吴充秀才书 送杨真序 梅圣俞诗集序 春秋或问 读李翱文 秋声赋 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 真州东园记 祭石曼卿文 卷之十四 宋文 苏洵 苏氏族谱亭记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轼 武王论 荀卿论 乐毅论 战国任侠论 范增论 留侯论 晁错论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答刂)子 上梅直讲书 到惠州谢表 颖州谢到任表 谢兼侍读表 潮州韩文公庙碑 卷之十五 宋文 苏轼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喜雨亭记 超然台记 凌虚台记 三槐堂铭 苏辙 六国论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曾巩 战国策目录序 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 读孟尝君传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范仲淹 严先生祠堂记 岳阳楼记 钱公辅 义田记 李觏 袁州州学记 李文叔 书《洛阳名园记》后 卷之末补遗 左传 邾文公知命 詹桓伯让晋争阎田 西汉文 汉文帝 赐尉佗书 尉佗 上汉文皇帝去帝号书 司马迁 伯夷列传 匈奴列传赞 卫将军列传赞 平津侯列传赞 东越列传赞 司马相如列传赞 淮南衡山列传赞 循吏列传赞 汲郑列传赞 酷吏列传赞 大宛列传赞 老子韩非列传赞 游侠列传赞 滑稽列传赞 佞幸列传赞 三代世表 贡禹 乞归疏 杜钦 追讼冯奉世疏 谷永 谏验梁王立疏 萧望之 入粟赎罪议 唐文 李华 吊古战场文 宋文 苏洵 心术 附录一 柳宗元 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 司马光 谏院题名石记 附录二 唱经堂左传释 唱经堂释孟子四章
  • 菜根谭

    作者:洪应明

  • 大历诗风

    作者:蒋寅

    大历诗风,ISBN:9787807293552,作者:蒋寅
  • 魏文帝集全译

    作者:曹丕

    魏文帝集全译,ISBN:9787221083784,作者:(魏)曹丕 著;易健贤 译注
  •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作者:叶嘉莹

    本书是作者在哈佛大学时所作,也是作者学术研究的重大转折点。全书以王国维之性格及其所生之时代为线索,探讨其治学途径的转变——由早期致力于西方哲学和文学的研究转向后期致力于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的考证研究,及在学术盛年遽尔轻生的原因,并对其以《人间词话》为代表的文学批评做出了恰切的评价。
  • 唐宋词名家论稿

    作者:叶嘉莹

    本书是作者论词著作中论说最具系统、探讨也最为深入的一本书,分别论述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陆游、辛弃疾、吴文英及王沂孙共十六位名家的词作,既注意揭示各家词作的精微品质、在词史中的地位,又注意寻绎其间纵横交织的联系与演进,因而本书可视为一部唐宋词发展简史。
  • 陶渊明集校笺

    作者:陶潛 著,杨勇 校笺

    陶渊明诗清新脱俗,平淡自然,这是中国文学的最高造诣,也是中国人生的理想境地。历来论陶诗者,于陶渊明之年寿、籍贯、出处所见各有异同。原香港中文大学杨勇教授潜心陶集多年,于其交游、年寿等问题一一为之梳理,并辨明陶集版本,定全书为十卷,一至七卷以宋绍熙三年曾集本为正,八卷以下依凭元李公焕笺注本,于每一篇题,抉其本旨,辨其年月,复通释全篇,对众家之说择善而从。正如饶宗颐先生所评,其校笺“要而不芜,简而不凿,津津乎有以会渊明之趣,义风未隔,渊明素襟,或可于此旦暮求之”。此书于一九七一年在香港出版后,即颇受读者欢迎。此次经校订,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附录部分除原有的《陶渊明年谱汇订》外,又增加了《陶渊明年寿应为六十三岁考》、《陶渊明还旧居诗考释》两文,以便读者参看。
  •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二卷)

    作者:袁行霈

    关于此书的体例等等,在卷首的凡例中已经有所说明,这裹就不重复了。作者只想对本书的定位再强调以下两点:一、这既是一部高校的教材,也是一部供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的书籍,二者并重;二、作者们追求一定的学术性,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编纂本书,希望在选目、注释、评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们自己的研究心得,并就作者们学力所及尽可能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注明出处,并不因为是一部作品选注而放松学术的要求。作者希望读者有此一书在手,便可对古代文学的精华大致上有所了解;倘能熟读这一千篇作品,便可在古代文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各编的主编和担任注释工作的学者,都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本书凝聚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体现在资料的取舍与注释的详略之间,也体现在对一些疑点、难点的解释上,细心的读者不难窥其究竟。在编纂本书的过程中,参加工作的各位学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本书每篇有作者简介、题解、校注、集评。本书为横排繁体。
  • 陶渊明诗笺证稿

    作者:王叔岷

    该书简介:王叔珉先生数十年来研究陶渊明诗,对陶诗做了精确谨严的笺证,一字一句,皆颇致意。作者从陶渊明淳厚的诗句中,读到了安于穷困、深于理趣、至贤至真的陶渊明,以及陶渊明由儒而入道,由笃实而达空灵的高远思想。所作的案语平实、透彻,阐述了诸多前人未发的真知灼见。本书是陶渊明诗的经典注本,历来为陶渊明研究者、古代文学界所推崇,亦适合古代文学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