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古典文学
-
诗经往事
《诗经往事:爱在荒烟蔓草的年代》则对《诗经》的爱情篇做了最全新的阐释,文笔清新、豁达,充满古典情怀,隽永、悠长,将我们都会经历的爱情过程:暗恋、执手、诀别……用华丽丽的文字表现的婉转动人、缠绵悱恻,句句值得揣摩,令人回味无穷。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年,更在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中一举夺魁。 -
唐诗别裁集(全二册)
《唐诗别裁集(上下)》为旧时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在重点选录王维、李白、杜甫、岑参、韦应物、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名家的诗外,也选录不少小家的作品。由于门庭比较宽广,能注重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体裁的作品,入选的题材和风格较为丰富多采,大致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书中还附有简要的评注,有助于理解诗意。另外,该书还选录了一定数量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应制诗和试帖诗。唐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编选。共20卷,选有作家270余人,诗作1900余首,分体编排。因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语,故名“别裁”。 -
历代诗话 (全二册)
《中国文学研究典藉丛刊:历代诗话(套装共2册)》内容丰富,是一部诗话丛书,共辑录诗话二十七种,内容涉及作家作品评论、诗歌理论的发挥、诗人遗闻轶事的记载,为研究我国诗歌史和诗歌理论提供了宝贵资料。附有人名和分类索引。 -
嫏嬛文集
《嫏嬛文集》是张岱的诗文杂集,六卷。 -
喻世明言
《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重要的选集之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纂辑者冯梦龙。 “三言”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书四十卷,每卷一篇。这是冯梦龙从大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中“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精选出来的。这部《古今小说》是“三言”中《喻世明言)的初版本。传本《古今小说》扉页有书铺天许斋的题识,其中说:“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且在本书目录之前,也题“古今小说一刻”。足证“三言”的刊刻是有计划的工作,全部完成的时间应在最后一书《醒世恒言》刊行的天启七年(1627)。 《古今小说》所收篇什多经冯梦龙润色乃至改写,有的篇章已被证实就是他的创作。这些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珍品,它们属于萌发于唐,盛兴于宋的民间艺人讲说故事(说话)的底本,是那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即文学史上的“话本”。如果比较一下记录得较为原初(更本色或粗略)的《清平山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三言”所选诸篇已是艺术上完全成熟的通俗白话小说了。因为它们是经过文人加工、创作的话本样式的文学佳作,得到首先是广大读者的喜爱;因为它们把文学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领文坛风骚,于是文学史家给“三言”类型的作品命名为“拟话本”。冯梦龙以及凌濛初就是拟话本的两大家,而冯氏成就尚出于凌氏之右。其不可没的功绩就在于对前代通俗小说进行了一次具有总结性质的甄选、整理和润色加工,并且付梓刊布于世。他把这些原本的璞玉碾琢得更加熠熠生辉、炫人心目;他以市井百姓的人情好恶、伦理是非为标准去演说古今故事,为中国文学的滔滔长河注入了一脉喷涌的清泉。 迄今之研究者于“三言”多从小说历史和其主题内容的社会价值去挖掘阐释,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对小说之为文学样式的另一本质属性的艺术的研讨,相比之下确乎下力太少了。究其原因之一,恐怕是语言的隔阂了。“三言”用的是明以前的“迩言”(俚语),对于今人当然有许多费解之处。于是就须扫除障碍,下一番校注的功夫。 这部(古今小说)是许政扬先生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校注的,至今流传三十五年,被学界公认为定本,是他对读书界一大贡献。 许政扬先生(1925—1966),浙江海宁硖石人。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后执教于南开大学。致力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学问功力渊博深湛,远胜常流。文化大革命初被迫害致死,年仅四十一岁。(古今小说)校注之外,遗著编为《许政扬文存》。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 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只言片语即可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本书选取其中最能体现《世说新语》特点和当时人物风采的255则做了注释和白话文翻译,在每一篇前都用一个简短的题解对该篇进行介绍,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引导读者正确理解和评价当时的事件和人物。本书还对一些生僻字依《汉语大词典》做了注音,以方便读者阅读。 -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本书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评本之一,它由清代著名文人吴舒凫的未婚妻陈同、续娶妻谈则、妻子钱宜先后评点,共同完成。这个评本,一般的读者很少见到,此次整理,以康熙刻本为底本,参校同治清芬阁刻本,改正若干刻印错误,并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和收藏需求。 -
子不语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子不语》由袁枚编撰。《子不语》得名于《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是清中叶康乾盛世时代的著名文学家袁枚将自己听到举凡神鬼、妖怪、狐仙,甚至奇人奇事,通通整理而成,描述故事简洁明了,刻画人物简练生动,语言朴实而自然。在不少篇目中,还展现了其放达、诙谐与幽默的语言特色,实不愧为一部由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文学家所创作的鸿篇巨著。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明代文人陈继儒透过天下大众的心灵之“窗”,以其独有的敏锐眼光,悟彻人生之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过程,教人正确对待人生的生老病死、贫富荣辱、成败得失,使其以平和的心态感受生命的真实存在。 -
李清照词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是非常丰富的。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她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但这些著作卓已失传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李清照著作,都是后人辑录重编的。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在《醉花阴》一词中描写相思的痛苦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黄花来比人的瘦,用瘦来说明相思的深,曲折含蓄,富有创造性。据说她把这首词寄给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赵明诚废寝忘食,化了三昼夜工夫,写了五十首词,并把这首词夹杂在中间,请友人陆德 夫品评。陆德夫说:“只有三句最好。”他认为最好的,恰恰正是李清照这三句。在封建社会中,李清照敢于大胆描写妇女的爱情,因此遭到有些人的责难。可是,这正说明了她的词在客观上具有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南渡以后,民族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遭遇,给她的词作笼上了浓重的感伤气氛;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她的《声声慢》一词,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充分地反映了她抑郁寡欢、孤寂无依的愁苦心绪,感情极为沉痛。 李清照的诗文也很有特色。她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自传体散文,写得非常动人。她的诗歌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例如《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借颂扬项羽失败后不愿忍辱偷生,来讽刺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逃跑政策,写得非常雄劲有力。可惜她的诗文流传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
朱淑真集注
本书收录宋代著名女诗人朱淑真现存的全部作品,主要为宋魏仲恭辑集、宋郑元佐作注的《断肠诗集前集》十卷和《断肠诗集后集》八卷,并将汲古阁毛晋刊印的《断肠词》一卷和辑校者辑录的《补遗》一卷作为外编合编于后。诗集部分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抄本为底本、词集部分以明毛晋汲古阁本为底本,校以多种版本和古籍;补遗部分则辑自《后村千家诗》、《诗渊》等多种古籍。书后附相关序跋、书录和丛论,以便参考。 -
儒林外史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 作者吴敬梓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不堕落暴露小说的恶趣之中。在艺术结构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
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可以说是是“三言”“二拍”的简本;也可以说是过去流传已久的一部较好的古典白话短篇小说选集。这部选集中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几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读起来,还觉得亲切有味,娓娓动人,而被作者们沁人心脾的艺术笔触所吸引。 总的来说,这些作品的内容,约可发四大类,有折暴露了官僚、地主对人民的高压和剥削,嘲讽、指责了他们的贪暴、凶残、自私和愚蠢,并揭露了他们内部的一些矛盾。 本书为2007年11月第1次印刷。 -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诗三百首全解》综合前人与今人注本的各种长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比较切合时用的,知识性、资料性、鉴赏性相结合的读本。在文字从简的《唐诗三百首》图文本、画册本争奇斗妍的今天,我却仍以这一无图而又详解的本子献给读者,是否有些不合时宜呢?然而正如秦韬玉笔下那位“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的贫女一样,“不合”者也自有其可以不合,有以自矜的理由。这倒不仅因为《唐诗三百首全解》海外版的反馈信息给了我信心,更重要的是,当前的阅读倾向,使我深感,一种认真而有新意的详解本,实属必须。 或许因为在唐诗学界小有创获,常有年轻人来问学。中学生向我谈起他们的困惑:虽然读了不少选本,但中考、高考时,面对一首陌生的诗,往往仍无所措手足。青年学人以他们的诗学论文寄我提意见,可惜其常见的通病是由于误读文本,而使立论变成空中楼阁。这种情况在我所经目的大量来稿与硕、博论文中也屡见不鲜。对于以上种种,我开出的药方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味:下工夫去读通,而读通的首务是要知道“诗是怎样写成的”。 这自然需要掌握一些诗学的基本知识,对此,我已在海外版原序中有所提挈,并在解诗时随机而发作了讲析。这里仅想就时下流行的说法:“读诗只须凭感觉印象,不必详究”,再絮叼几句。这说法也有些来头,即所谓“以禅喻诗”。南宗禅倡言以心印心,单刀直入,了然顿悟。这通于诗学,便是传统的点评。应当说精到的点评是读诗的高境界,然而略知禅理者又都明白,心印、顿悟,本须有历久的“积学”为前提。舍积学而论印心、顿悟,其不堕入“狂禅”恶道者几希。传统点评精到处不少,但狂禅般的痴人说梦更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评者读不懂某诗,便斥为伪作。我们那位谪仙人李白的不少名篇,比如入选《唐诗三百首全解》的《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曾遭此厄运。以作诗为日课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读者,如一味谈感觉印象而无视“积学”,其效果当可想而知。这道理也简单,老杜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可见,企望以浮躁之心去印合精微的诗心,要不出错也难。也因此,这个详解本的目的就在于,希望为本是学诗初阶的《唐诗三百首》,加上一道比较牢靠的扶手,使之能更好地发挥入门阶梯的作用。 对于大陆版,我还是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作了修订,而其中最花工夫的,恰恰是我最不想做的“语译”。说不想做,是因为诗本不可译,一译便韵味顿失;又偏偏最花工夫,则是因为语译可起到帮助初学者贯通诗脉的作用,而贯通诗脉又是读懂的关键:所以也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尽量“为”得好一些,“为”得有点儿韵味。由此建议读者对于《唐诗三百首全解》正文外的三部分:注释、语译、赏析,也可以先跳过注释读语译;语译有不明处,再看相应的注释;最后再进入我“以心印心”的赏析的阅读。这样读法,也许能更好地达到三方面预期的效果:注释以实其基,广其识;语译以通其脉,顺其气;赏析以博其趣,撷其神。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并无意反对文字从简的图文本。事实上,我也编过这类读本;今后也许还会在详解本的基础上再做一种约简本,也不排斥配图。但目前,我更愿意将有限的篇幅,留给对读者而言更为急需的讲析。希望它能帮助读者掌握一些“单刀直入”的刀法,并能举一反三,较从容地自己来鉴赏一首陌生的诗篇。明此,则读者当不致因我前面引了秦韬玉的两句诗,而责我自矜“风流高格调”了吧。 -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内容包括:隋主起兵伐陈 晋王树功夺嫡、杨广施谗谋易位 独孤逞妒杀宫妃、逞雄心李靖诉西岳 造谶语张衡危李渊、齐州城豪杰奋身 楂树岗唐公遇盗、秦叔宝途次救唐公 窦夫人寺中生世子、五花阵柴嗣昌山寺定姻 一蹇囊秦叔宝穷途落魄等。 -
白雨斋词话
《白雨齐词话》作者自称撰述的宗旨是“本诸风骚,正其情性,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引以千端,衷诸壹是。非好与古人为难,独成一家言,亦有所大不得已于中,为斯诣绵延一线”(《词话自序》),是有意识的针对词坛风尚提出和阐述自成体系的论词主张。 《白雨齐词话》基本上持常州派主张,但在一些具体论断上并不拘泥于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周济等的意见。其论词强调“感兴”、“寄托”,认为“寄托不厚,感人不深”(同前),“托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词话》卷六);突出阐发情意忠厚和风格沉郁,主张“诚能本诸忠厚,而出以沉郁,豪放亦可,婉约亦可”(卷一)。所谓“忠厚”,即词“以温厚和平为本”(卷八);所谓“沉郁”,即措语“以沉郁顿挫为正”(卷八),使之“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卷一)。而比兴寄托、忠厚、沉郁三者是贯串为一的,“感慨时事,发为诗歌,便已力据上游。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卷二)。同时,强调“入门之始,先辨雅俗”(卷七),力避“俚俗”(卷六)。全书通过具体评论历代词人和词论,较详尽地阐述了上述基本观点。 《白雨齐词话》虽然不反对豪放派词,对苏(轼)辛(弃疾)亦有推崇,但过于强调风格沉郁,所以仍以温(庭筠)韦(庄)为宗,称赞温庭筠的〔菩萨蛮〕14章为“古今之极轨”(卷一);韦庄词“最为词中胜境”(卷一);尤其推崇王沂孙,认为“词有碧山(王沂孙),而词乃尊”(卷二)。所以不能认识苏辛词中较直接反映现实的词作的价值。而对民间文学也表现了鄙夷态度,认为“山歌樵唱”,“难登大雅之堂”(卷六)。 -
楚辞选
《楚辞》的出现,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确实又跨进了一个完全新的阶段。它的光彩像晴空的丽日一样,照耀着从周末到汉初的诗坛。风靡一时,衣被百世。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骄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本辞选《诗经》的十五国《国风》,所收集的基本上是北方的民歌。它的地域分布,以渭河流域为起点,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它的边缘也曾触及汉水和长江。江、汉都是楚国的领地②。《国风》里没有楚风,可以肯定为楚地民歌见于“二南”的仅有《汉广》和《江有汜》。其余像《芣莒》、《草虫》、《行露》、《野有死麕》等篇,也可能是同一地区的产物。就其风格而言,它们都有别于北方的诗歌,而独标逸韵。“二南”的时代是西周初期,当时楚国还处于草莱未辟的状态。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楚诗的一个光辉起点。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群雄逐鹿中原。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权术,计谋,武力、人心的争斗,最终如卧龙诸葛亮所说,形成了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的局势:东汉后裔刘备所建的蜀、江东霸主孙权所建的吴和些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所建的魏。然而争斗并没有停止,魏蜀吴三方仍在在保存自己实力的同时企图消灭其他两方,统一天下。乱世出英雄,而英雄最终被浪花淘尽,是非成败转头空。只留下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后人凭吊。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