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丢勒

  • 丢勒

    作者:丢勒

    《自画像》是指丢勒画于1500年的那 幅,尺寸67X49厘米,现藏于慕尼黑画廊。《丢勒》中丢勒一生画过许多自画像,而且艺 术成就很高,可以体现他在肖像艺术方面的出色修养。这幅自画像异常真 实坦率地记下艺术家的形象,他不但精于写实,还以情绪饱满,真挚著称。画是的丢勒,面部表情严肃而微带忧郁,与画家那博学多才的人文主义艺术 的气质十分相称。此画中线条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意蕴无穷。
  • 丢勒速写

    作者:陈辅国

    丢勒:北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出生在德国纽伦堡,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其历史上最为暗淡的一段时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乱,饥荒和瘟疫(黑死病)无情地夺去大批人的生命,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使德国的文化与艺术疲弱不振,外于严重的低迷状态。与此同时,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各国却已经先后走出中世纪,进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与繁荣时期,人文主义的光辉已经照亮欧洲大陆。于是,作为一个德国艺术家,丢勒只能在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落后国度里苦苦追求和传播着“现代”欧洲的先进思想。 这位天才少年已经准备好了要独自一人将现代文化引进德国。只是,他那充满好奇和疑惑的目光和基督式的指示性手指表明,不同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人与人的世界的欣喜观看,也不同于荷兰文艺复兴对于外部世界的执拗关注,德国的文艺复兴将略带苦涩地凝视人自身。而这将使他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独行者和先锋派。 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丢勒相信艺术家必须要深入观察自然和竭力发现宇宙的秘密,以揭示和表现美。但与此同时,他又坚持其半中世纪的信念,认为艺术家连同其艺术应是上帝的工具。当米开朗基罗以大卫雕像(1501-1504)展现人的完美和新生时,丢勒以同样高超的技法创作了石版画《圣尤斯塔斯》(1501),将这位殉教者与神迹相遇的景象表现的如人间乐园。不过,他在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则是稍早一点创作的《启示录》木刻组画,其在内容和表现风格上更明显带有哥特式教诲性小型画像的特征。 同达芬奇一样,丢勒也具有科学的头脑,因而曾深研数学和透视学并写下了大量笔记和论著,其画的动植物素描之精确完全可以同达芬奇所留下的相媲美,但同时他又对《启示录》中记载的各种怪兽的存在深信不疑。 他平生不停的旅行,足迹之广,眼界之阔在当时几乎无人可与比肩,可又始终保留着一些农民式的愚昧和狭隘。他相信理性和知识会使人成为高贵的存在,却又对于人的不完美有一种深刻的意识。 他出身于一个中世纪的工匠之家并生活在艺术家地位最为低下的国度,却成为当时欧洲最为独立和骄傲的艺术家。作为自画像之父,他是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从而成为伦勃朗的先声。他多少已经意识到艺术会使其不朽,却终其一生为死亡正在迫近的念头所追索而无法摆脱肉体将要消失所带来的恐惧。就艺术风格而言,尽管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但其置身于其中的德国传统却使其艺术多少保留了一点中世纪哥特式遗风,同时又令人惊讶地率先展现出某些巴洛克特征。
  • 丢勒和他的时代

    作者:威尔赫姆·韦措尔特

    《丢勒和他的时代》是悦读时光/绘生绘色系列之一。丢勒非常享受声名带给自己的外在享受。比如,丢勒在威尼斯时,威尼斯总督和教皇曾亲自到他的画室拜访他,丢勒1506年在博洛尼亚也受到了崇高的尊敬——按照克里斯钦·索伊尔勒的说法——意大利画家非常谦恭,甚至对丢勒说他们能够在有生之年见到他,就是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而且,丢勒在去荷兰期间也受到了很高的礼遇。比如安特卫普的艺术家还专门为他安排了晚宴,当时很多市民站在路两侧看着,“好像是一个大人物要过来”,他们甚至向丢勒鞠躬表示尊敬。
  • 版画插图丢勒游记

    作者:(德)阿尔布雷特・丢勒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丢勒在游历威尼斯和欧洲其他城市时写成的书信以及他的尼德兰游记。通过这些书信和游记,这位极为前卫的艺术家展示了他高尚而正直的个人功利主义哲学,并细致地记录了他自己在旅行中的开支。可能就在这次旅行中,丢勒染上了某种疾病,而且这很可能是他几年以后去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