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绘画
-
石涛画语录
中国的古代画论都是用文言写成,颇为难懂,为了方便青年读者,加以标点注释,那就好多了。 在清代画论中,石涛的画语录,公认是最难读的一本,确乎有加以注释的必要。但是画语录的文字和内容,实在艰深,其中渗染了许多佛老思想,又加以故弄笔头,因之波澜反复,辞旨玄妙,令人捉摸不定。 -
苦瓜和尚画语录
《苦瓜和尚画语录》:在这一体系中,作者把画理画法的认识提高到宇宙观的高度,穷其原委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系统性,有充分的逻辑力量。此书反对拟古,主张“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重视发挥画家个性并实现创作自由,对中国18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后的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发生了重大影响。 -
埃舍尔大师图典
本书将带您认识一位世界艺术史中最特别的绘画奇才,他从事物的数学特性中发掘美,创造出空前绝后的奇妙之作,他打开您观看世界的第三只眼,促使您重新审视内心的既有观念,他像魔术师一般构造起不可能的世界,使我们乐于陶醉在视觉的“欺骗”中。 -
中国一百仕女图
卢延光所绘帝王、仕女、僧佛、神仙、儒士五类,实乃中国人物画在其绘画题材方面源远流长之传统。古人论画,有雅俗之辨。雅者,清事、韵事、书卷气也;俗者,钻研刻镂、市俗世情也。今之论画,固以雅俗共赏而为能事。卢延光此五百图既具古雅前贤之清韵,亦尽得时风世务之畅意,所谓“凌跨雅俗”,此之谓也。窃以为此亦延光五百图系列之卓异神妙也。 本卷编者选收了卢延光的232幅仕女图,并加以阐述。 -
大师经典素描 弗洛伊德
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是著名心理学家西蒙·弗洛伊德的孙子,出生于1922年12月。诚如所有有教养的维也纳人家庭,他的长辈在他幼时的环境里便创造一种维也纳意识--一种怀疑与探索精神。在日耳曼语系中,奥地利人对孤独的敏感几近与生俱来,文艺作品中遁世隐居的主题每每映现出肉体中不安定分子的漂泊之影。作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祖父让年幼的孙子读四行诗《绞刑架下的歌》,在他的起居室里挂上布鲁盖尔的画……,这一切致使他形成一种特殊的知觉力。到了1933年,卢·弗洛伊德跟随父亲移居英国,于是这位奥地利人成了后来著名的英国画家。 后来,他随家人搬到苏格兰定居,加入英国国籍。卢西恩·弗洛伊德继承了祖父的敏感,画作看起来充满沉郁和恐怖。他的裸体画尤其有名,女朋友、女儿和狗都曾经展现在他的画布上,最近还新作一幅自画像。1991年的他一幅作品拍出580万美元的高价,其内容是几名女子在围观一只鹦鹉。 梦一般的呼吸与漆黑-----记英国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 卢·弗洛伊德20岁以前的作品几乎全部直接依靠观察所得的材料。那时候的英国、实际上是慕尼黑的英国--已被战争的预兆吓得毫无生气,人们心理所郁积的莫名恐惧远多于言行的表露。或许是幼年时期的性格导致,也可能是他对现实的敏感,他青春的灵魂被二条看不见的线导引着迂回在感觉和梦幻的旅途。六十年代的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确远离了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开始向自己领域的纵深方向掘进,与真人等大或整个上去比真人更大幅的作品里,被画者常有一种不屈的姿态,或头部颂斜向后,或双臂抬举,作品主题迷失在前所未有的生动效果之中。好似一股强烈力量驱使画笔,呈环状的、Z字形的、拱形的笔触在粗帆布上敲击出粗暴的肌理一-这种激斑翻腾的曲线是50年代末期画法的升华,足以让人产生震颤的惊异。 年初的时候,我因为一个手术而住进了医院,眼前一片雪白色,杂乱的小药瓶,透明点滴和护士摇曳的身姿,让我恍若走进了一个梦境,我无法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是象征着新生还是死亡。每天躺在病床上阅读着一些书籍,其中有一本画册,是关于一位英国画家的,吃完晚饭,我就津津有味的欣赏着他的那些作品,乐此不疲。 这位画家的来头不小,他的祖父可能最为大家所熟知,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西蒙•弗洛伊德。其最有名的著作《梦的解析》曾经让无数饱受精神问题困绕的人收益不浅,他的心里学也使很多的艺术家从中找到了灵感与表现的题材,但是他的孙子卢西恩•弗洛伊德是否从他祖父那汲取了创作的资本,我不得而知,但若是从遗传学角度来看,他能够从事艺术,我认为和他祖父还是有那么点关联的。 1922年,卢西恩•弗洛伊德在维也纳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呱呱坠地。和所有具有教养的维也纳人家庭一样,小弗洛伊德(这样称呼他似乎更加亲切)的长辈便在他的幼年时间里给他创造了一种“维也纳意识”------一种强烈的怀疑与探索意识。就如同古代中国的家庭从小就教导孩子学会仁、义、礼、智,信那样。可以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让小弗洛伊德从童年时,就具有其他孩子所不具备的敏感,这似乎为他将来所从事的艺术事业埋下了伏笔,因为敏感,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基本而不可或缺的素质。 在日尔曼语系中,奥地利人对孤独的敏感与生俱来,文艺作品中那股遁世隐居的主题都会映射出肉身里无法安定的漂泊之影,而灵魂就更显得无所皈依了。那时候,西蒙•弗洛伊德让幼小的孙子阅读四行诗《绞刑架下的歌》,在他的起居室里挂上布鲁盖尔的画……这种的启蒙与训练让他从小就具有了一种对于事物的特殊感知力,正如我前面所说他从事艺术和他的祖父有关系,因为他直接的,从血液里继承了老弗洛伊德那些怀疑,孤独,好奇和直觉。这些性格特征,后来使他在艺术创作上终生受益。 15岁的时候,小弗洛伊德进入了工艺美术学校,但是由于犹太人的背景,在1933年他们全家便迁往伦敦,年轻的他更进入英国圣工会绘画学校,受业在校长莫里斯门下,首先他系统的学习了欧洲古典绘画技法,并且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个时期他的绘画题材非常的广泛,但最多的是人与静物,植物相搭配的室内场景,绘画技法非常的精巧,细腻,能够使人联想到诸如丢勒、安格尔、门采尔、荷尔拜因等等古典主义大师的风格。与这些大师不同的是,小弗洛伊德的作品中已经开始显露出一种神经质的敏感,没有丝毫生气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下,包含了很多使人惊惧的忧郁,孤独与不安。他的作品会具有这样的气质,或许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当时的英国,正笼罩在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下,人们饱受战火摧残,心理承受力降到了最低点,而小弗洛伊德正是以他超于常人的敏锐的洞察力感知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作品中或有意,或无意的描绘着人生的无常性与生命的脆弱性,画面里那种神秘诡异的气氛更是他对于当时的时代以及人性的真实刻画,这也正是他作品存在的价值所在。 从40年代到80年代,小弗洛伊德定居在伦敦,开始远离喧嚣复杂的国际艺术潮流,他像一个隐士那样深居简出,与世隔绝一般的用独特的思想思考着自己的艺术,力图向更深层次伸展、拓宽。那时候,不论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艺术家,他都被认为是难以相处的。他将自己处于孤僻与封闭的状态下,像躲藏在黑屋中的巫师那样,秘密操练着自己的仪式与咒语。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他通过各种探索完善了个人的独特风格,在这个时期,他曾经的那种平滑、精巧的画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笔触粗砺而生硬,画风更改宁静为热烈,更加具有形式的美感,情感与表现性。在题材与绘画对象上他从不描绘戏剧性的事件,基本上以室内肖像和裸体肖像为主。这使得他成了定型的画家,不厌其烦的刻画着同样的神经质与歇斯底里的状态,在他那粗鄙的笔触下,使作品变得结构紧凑而有力,具有强烈的表现性的效果。他不喜欢观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色彩上面,他曾经坦言:“我不要人们注意色彩,我要的是一种生命的色彩。”他的裸体使人联想到肉块与肉汁所堆积而成的“人”,病态而畸形的主题,丑到极处的女人体,这些东西似乎都是小弗洛伊德内心那敏感、梦幻,阴郁自闭所交织成的肉体,其艺术内涵深刻的暗示出人类自身的悲剧性,满足于物欲后的堕落与沉沦感觉。而他那颗不知归属的灵魂,就正好附着于其上。让人不忍正视。 他的绘画风格在60年代以后没有过多的改变,诚如画家自己所说:“如同我的记忆,我总是在做着相同的事。”然而正是这种坚定,使他获得了极大的赞誉。西方艺术评论界一直对小弗洛伊德保持着热情与关注,英国女王收藏了他很多的作品,90年代成功的在美国举行个展,1991年时他的一幅内容为几名女子在围观一只鹦鹉的画作更被拍出580万美圆的高价,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他名扬四海,他的绘画风格更对中国90年代艺术界的“新生代”潮流的兴起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使中国的艺术家从小弗洛伊德那表现人类“异样”的感觉上获益匪浅。 一个目光坚毅,面孔凸显棱角的男人,一个仿佛黑魔术师般的艺术家,一个行走在沼泽与如梦幻般沉郁的世界里的艺术家,一个有着天才的思想与感受力,有着解析梦境神奇能力的艺术家,让我倾听你,让我仔细的倾听,卢西恩•弗洛伊德,你沉重的呼吸,那漆黑的,令我惊悸的坦率 -
塞尚艺术的哲学随想
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其伟大作品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种新空间观念的到来。杰出画家有诗人的心,灵动的手,更要有哲学层面的[看]。塞尚这样开风气之先的艺术家,不从哲学的、美学的高度探测,则难以走近。这本书是作者有关艺术的重要著作,书中对塞尚深刻而精彩的分析,从艺术到美学,从美学到人生,都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只要我们愈长久地注视塞尚的绘画,尤其是当我们更能从他绘画之整个历程来看他的绘画,我们就愈是发现到,塞尚的艺术所给人的启示,绝不是任何单方面的、强烈的、惊喜的、快乐的,或悲剧性等等的情愫;反之却是一种透过坚实结构的宁静感,向人不休止展现的一种反省之情。 人永远有一个达不到的世界存在着,甚至就是我们知道了也一样说不出来。但尽管如此,我们依旧不休止地追求了下去,因为正有一片永恒的自然存在在那里,于是我们便不能不以永恒的追求去获致它,甚至就当我们明明知道追求不到时,我们依旧如此不休止地追求下去,此即永恒的追求,此即永恒的心灵,永恒的自然,同时亦发即一种人的永恒性。 -
道德镜鉴
钱穆认为,若用一句话概括中国文化之特殊精神,则在其偏重于道德精神之一端。无论中国第一部画论著作谢赫《画品》中谈到的“明劝戒,著升沉”,还是唐代最成熟的画史著作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所提的“成教化,助人伦”,都将图像的道德教化功能放在首位。然而长期以来,中国艺术史中的这个重要领域并未得到广泛的梳理和讨论。 本书的前半部分(一至四章)考察了中国叙事画的早期状况,并回溯了其功能、传统以及形式风格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1世纪的演变。第二部分(五至八章)追溯文人审美兴起后,叙述性图画在精英视觉文化中持续扮演的重要角色,展示了皇帝、官员、学士、普通人,如何通过对道德故事的不同描绘,来表达他们对政权合法性、公众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的关心。古代的楷模或反例,恰如一面镜子,揭示了潜藏于人事下的宇宙法则,而图像使得这些法则为世人所见。 -
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
本书以哲学的视角研究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作品及哲学与图像问题,是国内关于图像哲学的前沿专著。 马格利特是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认为,作画不过是一种“思考”的艺术。他的作品幽默、怪诞,暗藏玄机,尤以“哲学”和“思想”上的奇思妙想引人入胜。本书作者选择了寻常观赏者和思索者的角度,从近百幅马格利特的经典名画入手,尝试忠实地再现马格利特独具一格的“思想”形象。对于那些尝试接近马格利特“精神内核”的广大哲学和艺术爱好者而言,本书无疑是一部理想的作品。 -
烦了就想画几笔:让心静下来的减压心理涂色书
该书是全球著名的姊妹篇 的中文版,是引领欧美心理涂色书最经典、最集大成的一套作品。该书仅此单本在2014年就售出全球15个国家版权,开启了日韩、亚太地区和世界主流文化国家的多种涂色书趋势。 心理涂色书(coloring book)主要用于成人提升创意、减压、治失眠。 系列原本是做给小孩子的涂鸦书,后受到欧洲女性白领的疯狂青睐,成为2014年轰动欧美的心理涂色疗法。 中文版内附62幅内有乾坤的无意识理图案,你只需用喜欢的色笔在灰白样上随心涂色即可。同时随书附赠2幅私人订制画框。 ★ 如何使用心理涂色书? 这是62幅内有乾坤的无意识心理图案,创作者用线条绘制出一个黑白的图样,你只需用色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水粉等)随心上色即可。 ★ 心理涂色疗法的历史?有科学依据吗? 无意识绘画心理疗法最早源于荣格,他把遭遇无意识的种种经历记录在《红书》中,寻找自我与无意识的沟通,后世改良为更易操作的涂色疗法。这本书就是通过涂色的方式整合大脑无意识的信息,开启你意想不到的大脑创意! ★ 心理涂色书可以减压、创意、治失眠吗? 目前本套涂色书已得到全球15个国家、500,000读者亲身验证,可以有效减压、提升创意、缓解失眠。“研究表明,在工作之余进行心理涂色的人,比实验对照组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更具有灵感和创造力。”——《心理月刊》美国版 “纵使我们很想把问题忘记,但问题却没有忘记我们。有一样东西叫心灵,它的运作不由人的意志操控。” ——瑞士心理学家 荣格 -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A revised edition of the classic drawing book that has sold more than 1.7 million cop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seventeen languages,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is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drawing instruction book. Whether you are drawing as a professional artist, as an artist in training, or as a hobby, this book will give you greater confidence in your ability and deepen your artistic perception, as well as foster a new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you. This revised/updated fourth edition includes: -a new preface and introduction; -crucial updates based on recent research on the brain's plasticity and the enormous value of learning new skills/ utilizing the right hemisphere of the brain; -new focus on how the ability to draw on the strengths of the right hemisphere can serve as an antidote to the increasing left-brain emphasis in American life-the worship of all that is linear, analytic, digital, etc.; -an informative section that addresses recent research linking early childhood "scribbling" to later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parental encouragement of this activity; -and new reproductions of master drawings throughout A life-changing book, this fully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of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is destined to inspire generations of readers to come. -
创意素描的诀窍
《创意素描的诀窍》是一本强调实践的书,里面覆盖的内容如同想象本身一样广阔,包括58种方法、36个练习和13个逐步示范。在书中,你将学到:把你手中的涂鸦由乱画变成杰作;通过打散、融合和重新拼装一些事物来完成你的创作;改变熟悉之物,创造出最具原创性的东西;用视觉悖论和隐喻进行种种试验;用自己画作中的细节来讲述生动的故事;在图案上做文章,创造出令人着迷的构图;从不同的文化汲取观念,让它们成为你的绘画素材;在自己的创作中建构主题,形成独特的创作方式。 -
Picture This
Everyone knows that a picture tells a thousand words. But what about the elements that make up a picture? Using the tale of Little Red Riding Hood as an example, Molly Bang uses boldly graphic artwork to explain how images—and their individual components—work to tell a story that engages the emotions: Why are diagonals dramatic? Why are curves calming? Why does red feel hot and blue feel cold? First published in 1991, Picture This fans will welcome the new edition's striking redesign and introduce its insights to many other artists and art appreciators alike. -
我的素描日记本
家里那只老跟垃圾桶过不去的三色小花猫、一大早刚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鲜嫩蔬果、每天晚上陪着你入睡的卡哇依小熊熊、那年夏天难忘的蓝色希腊之旅……生命中上演的许许多多人、事、物,是不是总让人想望着将片刻的美好化为永恒的记忆? 借着我们第一次学写字用的铅笔,以简单的线条、多样的笔触、不同的轻重明暗,随性自在地涂涂抹抹,画下自己喜爱的、自己感动的、自己想画的,在愉快的气氛中,体会艺术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本书安排了六大主题,涵盖各种不同质感、造型、情境的人事物,并透过清楚的分解过程让读者一步步跟着示范者,轻松描绘出自己的生活点滴,用画笔写日记。 -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是康定斯基的重要理论著作《艺术中的精神》的续篇。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释了对绘画元素的认识,他对每一种绘画元素都作了外在的和内在的两方面分析。摩定斯基自称这本书的分析是“显微镜式的”。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 -
席勒油画.水彩
埃贡.席勒,出生于奥地利的图尔恩,逝于维也纳。16岁的席勒考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在克里木特指导下学习,并结识了科柯施卡。他的画最初受学院派和印象派影响,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当他结识克里木特和科柯施卡之后,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这表明他受到新艺术派——青年风格阿拉伯式图案的强烈影响。如果说克里木特的艺术是从象征主义走向表现主义,而席勒则已走进纯粹的表现主义天地。 席勒后期的艺术不仅受到瑞士的霍德勒影响,还直接受尼采和佛洛伊德心理学的启迪。他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静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形体瘦长,那冷峻刚直的线条令人震颤,他强调形象清晰的外轮廓,喜欢用红、黄和黑色来表现强烈的情绪。他除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夸张刻画外,着意描绘人物神经质的情绪。为了创作他处于紧张不安的人物情态,他还深入到疯人院去研究精神病人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一种类似哑语的动作表情,令人感动不已。 1915年第一次大战中他被征入奥地利陆军,他在军中仍继续作画,达到多产和高水平。他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派中是独一无二的。 《席勒油画水彩/环球美术家视点系列》编辑奥地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的油画·水彩作品97幅,在序文中详尽介绍了席勒的生平,艺术特色及绘画理念,对当代多元化的美术发展趋势将起到丰富和推动作用。 -
The Practice And Science of Drawing
Classic approach to the dynamics of drawing by brilliant teacher with insights and practical advice on line drawing, mass drawing, visual memory, materials and much more. 84 plates and diagrams reinforce Speed’s clear presentation. -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画画对孩子有那么重要吗? 孩子的画应该如何看?怎样引导? 要不要让孩子去上绘画培训班? 如何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该书是日本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画家鸟居昭美的经典著作。作者在幼教领域积累了五十余年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结合典型案例,通过朴实亲切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孩子自然绘画所隐藏的宝贵信息,帮助父母正确认识孩子的绘画作品以及孩子作品背后所蕴涵的价值和意义,从儿童心理和生理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指导成人真正了解孩子涂鸦的内在需求,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从而使教育者避免走入误区。书中还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涂鸦表达的特点进行系统归纳和点评,并对父母和老师提出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非常实用,是0—9岁孩子父母和老师们的必备用书。 本书曾于2001年引进中国出版,当时的书名叫《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受到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父母们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推崇,一直在网上口碑相传至今。漓江版的最新译本为作者2010年的最新修订版。 -
Secret Garden
Tumble down the rabbit hole and find yourself in an inky black-and-white wonderland. This interactive activity book takes you on a ramble through a secret garden created in beautifully detailed pen-and-ink illustrations - all waiting to be brought to life through colouring, but each also sheltering all kinds of tiny creatures just waiting to be found. And there are also bits of the garden that still need to be completed by you. Appealing to all ages, the intricately-realized world of the Secret Garden is both beautiful and inspirational.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