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音乐符号
本书从音乐史及其文化背景中探讨音乐符号,从肖邦、贝多芬到西贝柳斯,从尼采到格雷马斯、罗兰•巴尔特,符号学的视角让熟悉的音乐呈现出别样的意义,包括生物的、性别的、超越的等多种层面,如万花筒一般新奇。作者以丰富例证展示了这个相当前沿的学科的独特魅力,梳理出一套具有说服力的音乐“元语言”,旨在为音乐符号学提供一本实用指南。 -
图像的肉身
编辑推荐: 《图像的肉身》从“可见性”的角度对肉身的解读,不仅是对概念本身的梳理与明析,更是对梅洛-庞蒂感性哲学的进一步深化,尤其通过对新的观看方式的描述、以独到的艺术视角对图像在当代文化中特殊地位的分析,一步步呈现出由艺术到政治、渗透于生存经验之中的肉身哲学亦即对存在之境的敏锐体悟。本书从现象学的视角对于图像文化的反省非常独特,深刻又轻盈。 内容简介: 在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有许多诗意而富于洞见的哲学表达,极好地阐明了当代图像与人的关系。 本书中的思考邀请我们踏上一条非常规哲学(a-philosophie)的道路,在生活的体验与反思中寻找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共存”。这是哲学有待完成的任务、是思想本身的任务,它引导着我们不断从当前体验世界的方式出发,对其做出新的理解和阐释。它是梅洛-庞蒂哲学为我们留下的疑问和挑战,也是这一有待完成的思想给予我们最大的财富。 -
神圣几何
《神圣几何》表明,在看似混乱的背后,应藏着比例完美的结构与模式。从显微镜下的晶体,到自然界中花瓣的数量及其排列方式,许多事物都清楚地显示了这种结构与模式确实存在。明察秋毫的思想家们,在许多文化中确定了这些隐而不彰的密码,视之为神的心灵发挥作用的明证。因此,在全世界许多社会中,这些几何概念经常应用于神圣建筑以及为神服务的艺术当中。 -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真迹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元 赵孟頫《红衣罗汉》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孟頫所著,有《尚书注》,有《琴原》、《乐原》,得律吕不传之妙。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其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精致。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子雍、奕,并以书画知名. 孟頫所作《黄钟·人月圆》“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孟頫所作《仙吕·后庭花》“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赵子昂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鸟,均以笔墨苍润见长,以飞自法画石,以书法笔调写竹。突破了南宋画院,打破了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他画的花鸟,成为以后的范本。他的画作,遗存的有《重汉叠嶂图》卷(在台湾),《双松平远图》卷(在美国〕,《鹊华秋色图》卷(在台湾),《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红衣罗汉》图卷(在东北)。其《人骑图》,人物雍和,意态从容,很有韵味。 -
艺术与救赎
因现实苦难的激励,本雅明穿行于基督教、犹太教和马克思主义等不同视域,开始了他的艺术救赎之旅。《艺术与救赎》在“艺术与救赎”这个主题下,分别就“光韵”、“科技与艺术”、“艺术生产论”、“文化和批评”等思想展开讨论,不只发现从多重视域中生长起来的本雅明的艺术理论所具有的内在矛盾、紧张、模糊或不确定的内在一致性与合理性,以及艺术的现实救赎的可能性,而且打开了本雅明国内研究的新视角,即不单纯聚焦于本雅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从而,以更贴近本雅明的方式,细心绘制他思想的交叉小径,生动描绘他方法的多元开放,移到展现他理论的恣肆汪洋。 -
艺术人文七小时
编辑推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文学修养七小时》的作者是美国人,而后两部分——《音乐修养七小时》和《美术修养七小时》的作者则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两人都是治学有成的年轻教师。 这三个部分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学部分哲理深邃,从人文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卓有见地的看法。音乐部分结构活泼,其中有关音乐家的访谈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揭示了音乐的秘密。美术部分中对美术史上的流派评价适度,而且作者从一个画家的角 -
萨特论艺术
本书讨论了四位艺术家——两位画家、一位画家兼雕塑家和一位雕塑家兼画家。因为每一位艺术家身上体现出许多矛盾和不可思议的情况,所以他们向萨特提出了挑战并给他提供机会阐明他的艺术理论。丁托列托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他必须通过欺诈手段才能得以自我证明。贾科梅蒂迷恋于他在这万事万物中的孤独境遇,因而要去发现如何描绘这虚无世界。 -
道德镜鉴
钱穆认为,若用一句话概括中国文化之特殊精神,则在其偏重于道德精神之一端。无论中国第一部画论著作谢赫《画品》中谈到的“明劝戒,著升沉”,还是唐代最成熟的画史著作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所提的“成教化,助人伦”,都将图像的道德教化功能放在首位。然而长期以来,中国艺术史中的这个重要领域并未得到广泛的梳理和讨论。 本书的前半部分(一至四章)考察了中国叙事画的早期状况,并回溯了其功能、传统以及形式风格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1世纪的演变。第二部分(五至八章)追溯文人审美兴起后,叙述性图画在精英视觉文化中持续扮演的重要角色,展示了皇帝、官员、学士、普通人,如何通过对道德故事的不同描绘,来表达他们对政权合法性、公众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的关心。古代的楷模或反例,恰如一面镜子,揭示了潜藏于人事下的宇宙法则,而图像使得这些法则为世人所见。 -
虚薄 杜尚与庄子
“虚-薄”(infra-mince),是1937年杜尚思考现存品与艺术可能性而提出的一个隐秘概念,试图打开自身通往他者的微妙的通道,杜尚以此冥思一种新艺术的可能性,即如何从任一物开始打开通往第四维度的通道,但因为现存品打破了所有事物区分的边界,导致艺术品失去了自身的规定,也导致艺术自身终结的危机。因此,一些当代西方艺术史家开始深入讨论这个概念,以此扩展绘画与艺术的关系。而在东西方跨文化的视野下,以及对中国传统平淡美学创造性转化的诉求下,尤其对庄子 “唯道集虚”的心斋以及“物化”生成观的重新激活,杜尚的梦想或许可以得到新的扩展与实现。 通过重新打开现存品一般与绘画特殊之间的关系,也是打开第四维度的无限性与绘画之二维平面之间的张力关系。承认现存品是绘画的基本前提,即在保持绘画材质现存品特性的同时,把绘画基底以及画面物象都还原到原初材质上,如同宣纸的空白接纳水性的自然,所画物象也是不画之画的空白余留,已经启示了虚薄绘画的可能性。或者借用杜尚的比喻,保持绘画处女性的同时,还有着新娘的首次欢愉,并且把物象的丰富性都还原到原初的空白上,在不可接触与不可断裂之间保持张力。 这次展览的画家跨越不同的年龄段,从70多岁到30岁,都自觉利用了中国水墨传统对虚薄的独特原理,展现了虚薄的丰富皱褶,带来了一种新的中国式绘画,尤其将不同于日本的“物派”艺术,对自然性与平面性有着新的发现。邱世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虚白的虚薄”,尚扬则在画面上形成了“时间之虚薄的包浆”,梁铨以抽象画的满幅多层次拼贴激活了传统山水画“空白余韵的虚薄”,张羽则以清水点触的指印余留了画面微妙凸凹起伏的虚薄,苏新平的大风景则在亡灵回眸般的凝视中发现了虚薄之为世界的剩余物,井士剑则以《潇湘八景》中斑驳的残像唤醒了“大地呼吸的虚薄”,刘国夫的异景则形成了最为富有张力的“光气融合的虚薄”厚度,姜吉安焚烧绢面后以剩余物画出了物性之“灵魂之虚薄气息”的痕迹,陈光武则以其独有的书写性激活了整个书法传统并带来呵气如兰又雄强刚健的“阴阳渗染的虚薄”,关晶晶则以反复撕裂画面的抽象形式以及中国瓷器月青一般的颜色带来了秀雅的虚薄。 “虚薄”概念的继续扩展,也是在自身与他者之间,一个文化向着另一个文化的过渡之间,打开一个无限可能的转换通道,只有艺术可以让这个过渡变得最为微妙与丰富,并以物化带来的活化形式,塑造一种新的现代性。这次展览也是在大陆与港台的艺术批评家之间,国内哲学家与海外汉学家之间最为富有学术性与深度讨论的结晶。 -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注意对学术界研究状况的介绍,给读者研读原著提供必要的背景,了解学界的研究重点,昭示值得注意的学术问题,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予以交代。各篇之后还附有参考文献,以备读者进一步研究之需。所选的大多数篇章,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中国美学名著导读》不可能一一予以涉及,只是介绍一些与核心论题相关的内容。 -
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法兰克学派的边缘人瓦尔特·本雅明的艺术论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一种有些奇怪的境地:饱受读解、屡被援引却依然面目暖昧,意旨难索;他对摄影、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探讨莫不如此。这一情况本身正是作者思想魅力的最强力证明。《摄影小史》谈摄影而意在历史社会,《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似乐观而实冷峻,至今仍值得我们体会深思。也许,丁雅明更应被作为一位激进的批判思想家,而非所谓的“最后一人文人”。 -
现代艺术哲学
本书系英国著名学者赫伯特・里德的艺术理论专集。里德把艺术心理的宏观现象与西方社会的现实历史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涌现的各种现代艺术思潮与艺术形式的变迁作出厂独具见地的审美评价。对于表面上看来是纷繁芜杂的现代艺术运动的诸般现象,甲德细细地理出了一个头绪,那就是他不仅给人们提供了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这样一个持久性的艺术观念,而且明晰地阐述了艺术在现代历史中的特殊作用。本朽所阐述的极富思辩性的哲理、精辟的历史观和唯物主义思想,为当今新潮艺术评论提供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上的启迪,在西方现代艺术评论界产生厂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影子的门槛
本书利用很多有关的珍贵图象资料,对布鲁诺的七部意大利语作品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明晰精确的分析,从而证明了布鲁诺在巴黎的著述和在伦敦写的对话之间的深刻的统一性。在作为序曲的《举烛人》中,一系列的议题已经成型,后来在“新哲学”的各个后续篇章中对这些议题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总之,布鲁诺以无限的名义“重写”了人与自然、知识、语言和文学的关系,将天与地、形式与物质、宗教与社会生活、对话和喜剧、严肃与滑稽融合到一起。 -
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
《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由作者的系列讲座改写而成。《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以后现代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通过采取具体的艺术作品与多位哲学家之间“对话”的形式,在阐述不同类别的艺术发展流变并揭示其共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同时期哲学之思的大背景。阐明了后现代艺术与哲学之间的矛盾性。全书共六章,每章皆为艺术作品与哲学之思的交织,涉及音乐、绘画、雕刻、摄影和诗歌等艺术领域,以独特的视角切入柏拉图、康德、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哈贝马斯、拉康等哲学家的思想并进行论述。每章可独立成篇,可依次而读,亦可兴之所至,随心而阅。 -
分析美学史
分析美学是20世纪后半叶以后在西方唯一占据主流位置的重要美学流派。《分析美学史》掌握大量一手资料,是国内的首部《分析美学史》。上编以重要的分析美学家为线索,力求将分析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思想加以深描。下编为分析美学“问题史”,以主题为枢纽,解读分析美学的数个核心问题。 -
激进的美学锋芒
《激进的美学锋芒》为译者多年翻译之精选,以广阔的视野反映了20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发展脉络和主要问题,所选文献多为西方学界著名思想家和理论家的重要学术文章,所论述的是一些美学等领域的前沿问题,以此描绘出思想界复杂的激进理路。全书分四个专题,分别涉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先锋派、文化与文化研究、艺术史论与理论学派等方面。 -
现代艺术
本书对十八世纪至今的艺术进行了美学与哲学层面的思考,检视了以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等大家为代表的美学和哲学观念,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独特的探讨。对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艺术哲学进行了犀利的批评,慎重而理智地呼吁人们用一种富有弹性的新方法来对待艺术。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