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艺术哲学

    作者:丹纳

    《艺术哲学》丹纳一生著述宏富,在文学史及文学批评方面有《拉封丹及其寓言》 (1854)、《英国文学史》(1864一1869)、《评论集》、《评论续集》、《评论后集》(1858、1865、1894);在哲学方面有《19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1857)、《论智力》(1870);在历史方面有《现代法兰西的渊源》12卷 (187l~1893);在艺术批评方面有《意大利游记》(1871—1893)及《艺术哲学》(1865一1869)。列在计划中而没有完成的作品有《论意志》及《现代法兰西的渊源》的其他各卷。
  • 华夏美学

    作者:李泽厚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涵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 作者渐次论述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禅宗的形上追索,得出结论:中国哲学、美学和文艺、以至伦理政治等,都是建基于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不是某种经验科学的对象,而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这个本体,不是上帝,不是道德,不是理智,而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它既“超越”,又内在;既是感性的,又超感性,是为审美的形上学。 此修订插图本,是作者在《美学三书》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新的订正,插图的选配侧重中西比较,以凸显华夏美的非酒神型特征。
  • 系于孤独之途

    作者:海德格尔

    《系于孤独之途:海德格尔诗意归家集》内容为: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誉为当代最有创见的思想家、最杰出的本体论学者、技术社会的批判者。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一直寓居于世界,被持续地“抛人”这个世界里,并无可避免地在走向死亡。海德格尔展示了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问题——存在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可以说,海德格尔一直先知似的来帮助人们回到对存在的思索及其救赎结果上来,并诱导危机中的人们去反思、去用诗的态度生活。
  • 艺术的去人性化

    作者:(西) 加塞特

    简介: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不仅仅是一位理论家,他还是一位将理论提升到艺术层面的思想家。因此,他的这部关于艺术、美学的经典之作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文中闪烁的真知灼见,由奥尔特加用诚恳、谦逊而略带戏谑的口吻娓娓道来,没有故作高深的辗转呻吟,只显出了兼容并蓄的大家风度、入木三分的见识和眼力,以及客观、缜密的逻辑推理。文中清晰地梳理了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思潮,为读者指明了一条品味艺术实质之路,并对现代人类的境况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时至今日,“艺术的去人性化”仍是现代艺术批评史上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源头。 导读: (奥尔特加)是尼采以后最伟大的作家…… ——阿尔贝·加缪 新艺术将观众分为两个群体:懂的人和不懂的人,也就是说艺术家和非艺术家。新艺术是艺术化的艺术。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 经由奥尔特加这么解释,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艺术总是充满了许多匪夷所思的表现手法,为什么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总是不停地向我们传统的艺术理解力挑战。 ——周 宪
  • 音乐哲学

    作者:[英]阿伦·瑞德莱

    对音乐哲学中的五个中心论题作了新颖、独到的研究。这些中心论题是理解、再现、表现、表演和深刻性。本书阐发了我们的音乐经验的某些重要特征,并且解释了音乐如何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相关联,展示了对音乐的哲学思考。本书每一章的写作都围绕一部著名的音乐作品展开,给予读者一个关注的焦点。作者对音乐的思考有着深厚的积累,并且熟悉当代学术思想界对音乐的各种基本见解。 目录: 译者前言 导言 来自火星的音乐 第一章 理解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黑暗中的中央公园》(艾夫斯的作品) 1.音乐与语词 2.释义 3.释义与艺术 4.释义与音乐 5.理解艾夫斯 第二章 再现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沉没的教堂》(德彪西的作品) 1.可孤立的声音 2.习俗密码 3.音乐的思想 4.相似性 5.将标题置于曲尾 第三章 表现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西娜拉》(戴留斯的作品) 1.反声乐的偏见 2.文辞与音乐 3.合适性 4.歌曲是表现性音乐 第四章 演奏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夏空舞曲》(布索尼的作品) 1.反对本体论 2.若干反对意见 3.“真实性” 第五章 深度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塔皮奥拉》(西贝柳斯的作品) 1.深度概念 2.表现的深度 3.态度和观点 4.两点澄清 5.西贝柳斯的深度 结语:另一个主题
  • 艺术即经验

    作者:约翰·杜威

    1931年冬春之际,我应邀到哈佛大学作了十次系列讲座。讲演的科目是艺术哲学,那些讲演是这本书的缘起。这个讲座是为纪念威廉·詹姆士而设立的,我为这本书哪怕是间接地与这个杰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感到莫大的荣幸。在进行这些讲演时,哈佛大学哲学系的同事们始终如一的友善和好客也给我留下了愉快的回忆。 有关这个科目,我在对我所受的影响做出说明时,感到有点为难。这种影响也许部分可从书中所提到或所引用的作者中显示出来。我阅读这一科目的书籍已经很多年了,英文书籍阅读面较为广泛,法文的少一点,德文的则更少一点。我从那些我现在已经无法回忆起来的源泉之中汲取了很多的东西。此外,某些作者对我的影响,要远比书中所提到的大得多。 说明那些直接向我提供帮助的人则比较容易。约瑟夫·拉特纳(Joseph Ratner)博士向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出处。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博士阅读了第12章与第13章,并提出建议供我自由地采用。欧文·埃德曼(Irwin Edman)阅读了《艺术即经验》的大部分手稿,他的建议和批评使我获益匪浅。悉尼·胡克(Sidney Hook)阅读了许多章,这些章现在的形式大都是与他讨论的结果;特别是论批评的那一章以及最后一章,就更是如此。我最需要感谢的是A.C.巴恩斯(A.C.Barnes)。这本书曾逐章与他讨论过,但他对这些章的评论和批评仅只是他对我的帮助的很小的一部分。在好几年的时间中,我从与他的谈话中得到了许多教益,许多淡活都是在他那无与伦比的藏画前进行的。这些谈话与他的书都是我关于哲学美学的思考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优点的话,那都归功于巴恩斯基金会良好的教育工作。这一工作比起当代包括科学教育在内的各门学科的优秀教育工作来,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我为这本书能够成为这个基金会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的一部分而感到高兴。 感谢巴恩斯基金会允许我复制一些插图,感谢巴巴拉和威拉德·摩根为《艺术即经验》提供照片。
  • 美学原理

    作者:叶朗

    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讲述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教科书,同时也是一本研究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学术著作。这本书是作者将近五十年的美学研究成果的一个概括和总结。 本书继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以“意象”和“体验”为核心,力图融会中西美学的精华,回应21世纪时代的呼唤,最后归结到提升人生境界。作者在书中注重视野的开阔,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原创性,同时又注重材料的丰富和趣味性,追求文字的清晰、简洁和诗意。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大学生和文化界、艺术界、教育界朋友们的读物,同时也适合作为各行各业对美学有兴趣的朋友们的读物。读这本书可以获得理论的提升,人生的启示,同时又可以获得情趣的熏陶,审美的享受。
  • 艺术哲学

    作者:王德峰

    《艺术哲学》讲述在人类生活体系中,艺术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法设想一个没有艺术的人类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是,艺术又是神秘的,它始终抵御对它的理论的解释和法则的规定,它使历史上的种种美学一再陷入困境。《艺术哲学》主张由美学向艺术哲学进展,围绕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这一核心问题,重新思考艺术与人类生活的本质关联;反对把艺术看成是伴随人类现实生活的装饰物、娱乐品,或实现其他社会价值的工具。《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艺术的事业是真理的事业。
  • 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

    作者:[美] 纳尔逊· 古德曼

    本书是古德曼的又一部集中阐述其构造主义、多元论和相对主义思想的重要论著。作者通过对世界、样式以及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及其正确性标准的一般阐明和探究,以及对风格、引语、艺术的象征功能和知觉问题的具体讨论,得出了“世界是被构造而不是被发现的”----世界是由我们使用各种不同的文字和非文字的符号系统构造出的各种世界样式构成----这个非实在论结论;并且作者“在似乎不可能发生关系的不同领域中令人惊奇地发现了某种关联”,即:哲学、科学、艺术等都是服务于不同目的的构造世界的方式。 本书是古德曼的又一部集中阐述其构造主义、多元论和相对主义思想的重要论著。
  • 关键创造的艺术:罗得岛设计学院的创造性实践

    作者:[美]罗赞萨玛森(Rosanne Som

    在罗得岛设计学院(RISD),学生们沉浸于一种“关键创造”的文化氛围之中。这种文化使得学生们手脑并重,从而构想和创造出必需品、经验和意义。罗得岛设计学院在美国同类院校的排名中始终如一地保持在一流位置,这使得它当仁不让地成为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的领导者。然而,若论其价值,罗得岛设计学院早就远远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和设计领域,任何一位希望在日趋复杂的文化、结构和网络中自由穿越的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在《关键创造的艺术》一书中,罗得岛设计学院的成员们引导读者接近罗得岛设计学院的教育和革新实践。这些章节的探索主题,涵盖了手-脑联合的根源;“关键创造”的基础课程;扮演信息策展人角色的设计师;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绘画、材料和批评的深层次目的以及邀请商界精英参与到罗得岛设计学院的教育资源中的合伙人项目。 这本书阐述了罗得岛设计学院如何依凭最初思想火花的萌发到最终成果的完成一整套的流程,来培育学生们的创造性实践。在其中,读者们将会寻找到能帮助他们创造自己的关键成功的方法和工具,从而帮助他们: ● 通过一种迭代过程来构架关键性问题 ● 运用躬亲实践的、具体化的方法来质询 ● 通过更贴近事实的观察,提升观看的能力 ● 以灵活性应对不确定性 ● 评估并且体会作品中的意蕴 ● 面对全球需求的反应 作为富于创造性的革新家(无论是商人、实践中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艺术和设计专业的学生或者教育家),《关键创造的艺术》都将以崭新而严格的方法,让您在思考的同时激发出具有创造力的灵感。读者们将在“关键创造”方面获得深刻洞见,这是一种富有活力和转换性的最基本的行为,将助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中自由游弋。
  • 创意素描的诀窍

    作者:多德森

    《创意素描的诀窍》是一本强调实践的书,里面覆盖的内容如同想象本身一样广阔,包括58种方法、36个练习和13个逐步示范。在书中,你将学到:把你手中的涂鸦由乱画变成杰作;通过打散、融合和重新拼装一些事物来完成你的创作;改变熟悉之物,创造出最具原创性的东西;用视觉悖论和隐喻进行种种试验;用自己画作中的细节来讲述生动的故事;在图案上做文章,创造出令人着迷的构图;从不同的文化汲取观念,让它们成为你的绘画素材;在自己的创作中建构主题,形成独特的创作方式。
  • Ways of Seeing

    作者:John Berger

    How do we see the world around us? The Penguin on Design series includes the works of creative thinkers whose writings on art, design and the media have changed our vision forever. "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 The child looks and recognizes before it can speak." "But there is also another sense in which 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 It is seeing which establishes our place in the surrounding world; we explain that world with words, but word can never undo the fact that we are surrounded by it. The relation between what we see and what we know is never settled." John Berger's Ways of Seeing is one of the most stimulating and influential books on art in any language. First published in 1972, it was based on the BBC television series about which the (London) Sunday Times critic commented: "This is an eye-opener in more ways than one: by concentrating on how we look at paintings... he will almost certainly change the way you look at pictures." By now he has.
  • 儿童与艺术/美术教育学系列译丛

    作者:(美)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译者:

    新版《儿童与艺术》一书的任务,就是要把艺术教育新的发展现状纳入其中,揭示问题,同时把艺术教育领域内现有的许多好方法展示出来,让那些准备做艺术教师的学生从中受益,让目前的教育工作者从中受益。
  • 注视被忽视的事物

    作者:[英] 诺曼·布列逊

    从历史和文化的层面看,创作静物画的群体几乎不可能更五花八门了。那么,又是什么容我们将如此形形色色的图像归为同一范畴呢?诺曼·布列逊认为,静物画不同类型之间的家族相似性来自于它对某种物质文化水平的基本描绘,而这样的物质文化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在民族文化的不同区域中,其轮廓是大抵相仿的,即体现为日常起居和待客礼仪。本书的基本主题就是,如何历史地看待这种“低级的现实”,以及它是怎样受周围“高级”层面的文化及其话语的塑造。布列逊如此精练、具有穿透力和挥洒自如的文字,将会迷住从专业人士到那些对艺术具有一般兴趣的读者们。
  • The Art Book

    作者:Editors of Phaidon P

    The Art Book is the first fully illustrated art dictionary. It presents a feast of famous, varied and colourful images by 500 of the greatest artist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present day. Arrang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artist, it is easy to use. With one large, quintessential image per artist, and an informative text that discusses the work in detail as well as offering information about its creator, The Art Book is both educational and fun. With the turn of every page The Art Book reveals the works that make up the rich heritage of Western Art, including altarpieces, installations, books of hours, oil paintings, frescos, sculptures, watercolours, prints, ready-mades, collages and many more. Aimed at teenagers and adults alike The Art Book is for all those who wish to learn about art without being overwhelmed by complicated theories and art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Easy to use cross references take you 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book, to other artists who worked in the same style and other ways the same subject has been treated across the centuries. Glossaries of movements and technical terms explain the sometimes confusing jargon of art historians in simple terms; and an international directory of galleries and museums list the works that are on view to the public. Presenting a fresh way of looking at art, this book i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in every home, school, library or studio. Ideal for those coming to art for the first time, it also serves as a visual sourcebook for teachers and designers, and will be a constant source of stimulus and delight for anyone wishing to look at art with a fresh eye.
  • 设计元素

    作者:(美) 盖尔﹒格里特﹒汉娜

    《设计元素》是一本供学生和设计者学习的参考书。作为一本设计的启蒙读物,它包含了制作各种简单形体及创造复杂方法去解决困难的设计问题。作为对设计中存在的实际关系的综合论述,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三维设计。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在普拉特学院教授了50年的“工业设计”,在这里她发展出的这套学习课程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而这个课程以及这里对抽象的视觉构成特征的基础练习也成为了她一生的追求。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所培养的学生,以及她的学生所培养的学生,彻底改变了美国设计的面貌。
  •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

    作者:Julia Cameron

    獲得百萬人熱烈迴響的「創意魔法」,灌注你無限的創作能量,療癒你受傷的創作熱情。創造力永無極限,想像力可以天馬行空,心靈更加開放,讓你重新施展妙手,創作出直指人心的不朽作品。 ◎晨間隨筆+每週和自己獨處幾小時:讓你的創造力重現生機 ◎重視過程,而非結果:讓你學會珍惜錯誤 ◎和自己內在受傷的孩子對話:你的心將重新得到安撫與滋養 ◎不要為自己或作品打分數:別陷入自我批評的陷阱中,摧毀自信心 ◎別輕忽宇宙的力量:這是能讓你突破瓶頸的重要指引 ◎創造力是人人皆有的本性:別再說自己沒有創意了,這只是害怕失敗的藉口 本書可說是作者最真實的心靈札記,她結合自己在創作這條路上遭遇瓶頸的經驗,以及讓禁錮的心靈重新釋放源源不絕靈感的方法,獨創了一個十二週恢復創意的課程。 茱莉亞會在每一週的課程中,討論一個創作時最容易遇到的困難,例如學習信任自己、控制負面能量、重拾創作的真誠等等。她除了提供清楚而明確的解決之道外,更會穿插自身和周遭朋友的經驗,以時而幽默、時而自嘲、時而嚴肅的口吻,藉此同理創作者身陷阻礙時的心情。 最重要的是,茱莉亞會在每週課程結束後,出幾道「作業」,要求學員務必拋開紙上談兵的理論,在生活中如實地去實踐這些心靈課業,學習和自己獨處,並真實記錄內心的感受,加以內化,成為累積靈感的寶庫。而這樣的做法,也成功地讓許多人拋開外在的桎梏,重新傾聽心靈的聲音,進而創作出一件件感人而無價的作品,重新品嚐創作樂趣的美好。
  • 观众心理美学

    作者:余秋雨

    观众的情感恰如一架天平,艺术家对情感的处置并无随心所欲的自由。应该看到,在舞台的前面开阔而黝黯的空间中,观众的情感正通过小心翼翼的衡秤而慢慢积聚。只有恭敬地敏感于这个巨大的情感实体的存在,它才有可能给舞台以共鸣。 《观众心理美学》从观众心理角度来阐述戏剧艺术的随笔著作,用散文的笔调对戏剧学乃至心理学也都作了生动的解读。 《观众心理美学》由余秋雨编著。
  • 七日掌握设计配色基础

    作者:[日]视觉设计研究所

    本书是日本设计视觉设计研究所编著的《新设计丛书》系列中的《设计配色基础》。全书分为“配色的准备”和“配色的实践”两大部分。“配色饿准备”部分主要帮助读者了解配色的整体效果以及有关配色的基础知识--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配色的基础原理;“配色的实践”部分介绍了突出型、融合型两种配色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营造画面氛围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色彩给人的感受来表达主题。 全书通过丰富的图例来介绍有关配色的知识,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阅读部分,以多个色彩组合说明不同颜色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便于读者理解;章节之后附有生动的练习题来检验学习效果,增强读者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书中配有多个小贴士来介绍配色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方法,使读者不仅可以将所穴道的配色知识灵活运用在工作之中,同时还可以用这些知识把日常生活变得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相信本书一定能够成为热爱生活,注重品位的“色彩人士”的好帮手。 目录 第一部分 配色的准备 第一天 进行配色之前 1、唤醒对色彩的感觉 2、依据色彩原理配色,创造印象深刻的效果 3、搭配欢快色彩的方法 4、避免混乱的方法 5、配置喧闹的颜色、暗色的方法 6、色彩感觉与想表现的内容要一致 第二天 配色的手段 理解三属性 1、色相 2、明度 3、纯度与色调 理解五角色 1、主角色 2、配角色 3、支配色 4、融合色 5、强调色 第二部分 配色的实践 第三天 突出型1 1、烘托中心 2、制造一个亮点 3、加入鲜艳色彩 4、增大色彩面 5、减少一部分黑色 6、设置明度差 7、分离配色 第四天 突出型2 8、加入对比色 9、准对比色带来平稳的对比 10、节日般的全色相型 11、毕加索派 终极纯粹三角形 12、梵高派 十字型 13、黑色起突出作用 14、白色在不破坏画面感觉的基础上起强调作用 15、用单色群固定单色主角 第五天 融合型 1、靠近色相 2、统一明度 3、靠近色调 4、通过群化法收敛混乱 5、双色调是绝对的安定型 6、浓淡法 7、莫里斯派 对比双色调型 8、微差品味浮雕装饰 9、通过重复融合整体 10、利用白色间隔使画面更柔和 11、灵活运用令人生厌的色彩 第六天 营造画面氛围 1、色调 2、色相 3、对比强度 4、面积比 5、上与下 第七天 色彩印象指南 1、年龄的表现 2、男性与女性 3、温度的表现 4、朝气 活力 休闲 5、可爱 浪漫 6、都市气息 优雅 7、豪华感 高级感 8、自然之美 9、力量 速度 10、幻想 神秘
  • 设计几何学

    作者:金伯利·伊拉姆

    他们都有各种自然比例规律,这些规律为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甚至全部作品,提供了基本出发点。金伯利·伊拉姆揭示了这些具有启迪作用的自然系统中数学与美的神秘关系。她带我们进入了神奇的几何领域——黄金分割、完美的比例和斐波纳契数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晦涩难懂的数学。自此,从扬·奇科尔德的海报到巴塞罗那椅到大众公司新款甲壳虫汽车,通过这些作品,伊拉姆向我们展示了设计背后是多么的对称、有序和视觉平衡。 《设计几何学》用它的细节简图,不仅解释了测量科学怎样提供信息,甚至创造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美,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在我们自己的设计中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