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埃舍尔魔镜

    作者:张诃

    本书将带您认识一位世界艺术史中最特别的绘画奇才,他从事物的数学特性中发掘 美,创造出空前绝后的奇妙之作;他打开您观看世界的第三只眼,促使您重新审视内心的既有观念;也像魔术师一般构造起不可能的世界,使我们乐于陶醉在视觉的"欺骗"中。 艺术家中的“数学家” 计算出来的柱子形状 难于归类的艺术家 生平简介 欣赏艺术的态度 如何使用本书 埃舍尔名作鉴赏 作品中西文目录
  • 艺术治疗手册

    作者:(英)卡洛琳.凯斯/苔萨.达利/黄水婴

    艺术治疗是通过艺术形象这个媒介进行的心理治疗,在围绕形象制作的全过程当中,在病 、治疗师、形象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当中解决病人在精神方面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国外,艺术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稳定和独立的职业,从事这一行的专业人士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本书集中介绍了艺术治疗师们到底在做些什么,他们在什么样的地方艺术治疗,艺术为什么以及如何和治疗结合在一起,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的生活和了解自身潜在的问题。本书的作者具有丰富的艺术治疗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她们把治疗师和病人对艺术治疗的体会当作第一手材料,凭借其开门见山和扎根于实践的特殊,向读者提供了有关艺术治疗非常宝贵的资料。 作者简介: 卡洛琳·凯斯(Caroline Case)在苏格兰的一个儿童教育和护理项目中担任艺术冶疗师,同时也进行私人执业。 苔萨·达利(Tessa Dalley)在伦敦一家为成人和儿童提供咨询的治疗中心担任艺术治疗师,同时也是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Univer sity of London)的导师。
  • 艺术·心理·创造力

    作者:[美]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

    名人推荐———————————————————————————— 戈沙尔和巴特利特写就了一本特立独行、发人深省、影响甚远的伟大之作。 —— 沃伦•本尼斯,杰出的领导力大师 戈沙尔的观点比其他管理大师更容易明白,更容易从组织的角度来加以了解。他的国际化程度最深,最有能力带着各种观念跨越国界。 ——查尔斯•汉迪,当代最知名的管理大师 面对充满竞争的动荡时代,戈沙尔和巴特利特揉合了管理的概念、经验与历史,为管理领域做了一份功勋卓著的贡献……行文清晰流畅,引人入胜。 ——《斯隆管理评论》 怎样才能避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渐渐丧失创造力和想像力? 为什么年幼儿童的思维特点与成年艺术家的很接近? 电视让儿童变得愚蠢,还是提供了智能发展的素材? 在儿童的艺术成长过程中,各种教育方法和媒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艺术训练应当侧重鉴赏能力的培养,还是侧重艺术技能的训练? 创造力、艺术才能和大脑两半球之间有何关系? 本书探讨了与“创造力”有关的所有方面。从儿童学习歌曲的能力,到莫扎特创作完整交响乐的能力;从大脑对创造力的意义,到电视对儿童想像力的影响,作者汇集了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哲学以及其他认知科学领域的观点,一鸣惊人地使人们对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教育的认识有了零的突破,为艺术和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本书是教育工作者、各类艺术家、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家长们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 简要目录————————————————————————————— 第一部分 思想大师 第1章让•皮亚杰 第2章皮亚杰与乔姆斯基之间的辩论 第3章克劳徳•列维•斯特劳斯 第4章恩斯特•卡西尔 第5章苏珊•朗格 第6章纳尔逊•古德曼 第7章恩斯特•贡布里希 第二部分 儿童艺术特性的发展 第8章探索艺术创造力的奥秘 第9章儿童艺术家 第10章儿童对艺术的理解 第11章艺术象征早期的个体差异 第12章绘画的黄金年龄 第13章探寻原始歌曲 第14章儿童的趣味语言 第15章文艺想像之起源 第16章绘画天才的挑战 第17章神童的发展第三部分教育与传媒:知识的传播 第18章自由成长或教育:艺术技能的最佳培养方式 第19章有趣的审美经历 第20章奇妙的智能玩具 第21章电视的影响仅源于电视本身吗 第22章破解电视密码 第23章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第24章每个人都能书写自己的传记 第四部分 智能的衰竭 第25章探究人类智能的方法 第26章认识我们的大脑 第27章语言的缺失 第28章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第29章人的语言技能与大脑 第30章大脑损伤后的艺术才能 第31章心理学家的传奇人生 第五部分 创造力的顶峰 第32章成年人的创造力 第33章莫扎特的智慧之作 作者序言————————————————————————————— 我的多部重要著作的中译本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此,我感到很高兴。自从我1980年第一次访问中国以来,始终对中国发生的事情有特殊的兴趣,一直与中国的一些人和单位有着特别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美艺术教育跨文化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我曾经数次访问中国。在我1989年出版的《打开视野:中国对美国教育困境的启示》(To Open Minds: Chinese Clues to the Dilemma of American Education)一书中,记录了以上研究项目和我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从我最初访问中国到现在,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令人吃惊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后,整个世界都期待着中国成为世界的领头国家(如果不是领导国家的话)。如果说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那么21世纪很快就会变成中国的世纪。 许多中国读者并不熟悉我的履历和我的学术生涯,所以我在这里首先想对此说几句。我1943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小城,名叫斯克兰顿,我的父母是来自德国的移民。虽然他们幸运地逃脱了纳粹大屠杀,但是我们家的很多亲戚都惨遭杀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侥幸逃脱死亡的经历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它给予我的明确信息,就是我在自己的一生中应该有所成就。 对于我一生和事业影响最大的事件,可能就是我在1961年被哈佛学院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专门招收本科生的学院,隶属于哈佛大学文理学院(Harvard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所在地为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译者注录取。我因此从“小池塘里的一条大鱼”,变成了“极大池塘里一条非常小的鱼”。幸运的是,我高兴地尽情享受在哈佛这个大池塘里游泳的乐趣,并且在剑桥市一直居住了46年。在这期间,我曾先后是哈佛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全职的科研人员,然后又当了20年的哈佛大学教授直到今天。1965—1966年,我曾经在英国度过一年时间,从事学术研究进修活动。因此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中国是我逗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我有四个孩子,他们都已经成年。我最小的儿子本杰明,是我1986年在中国台湾领养的。我带着他以及我的妻子埃伦于1987年初访问中国大陆,并生活了几个月时间。 我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是心理学,对于人的心理(mind)、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和思维(thinking),保持着长期的兴趣。在心理学领域内,我研究和著述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我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为扩展智能的概念所做的努力:即智能不仅是科学思维的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和推理的能力,还包括了创造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从事艺术活动、手工艺制作和在职业场所工作的能力。我在其他学术领域内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对艺术、领导能力、多种门类的教育以及职业伦理道德的研究。在主要作为科研人员和学者的同时,我还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不断在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上露面,履行我作为公众评论员的职责。在完成教师、研究人员和作家等工作以外的时间,我喜欢和我的家人一起外出旅游。我还十分热心于艺术,曾经认真地学习和演奏过钢琴,也曾当过钢琴教师。现在,弹奏钢琴仍然能给我带来快乐。同时我还热衷于听音乐会,观看剧院的演出,参观艺术馆。最近,我成了纽约现代艺术馆的董事会成员。2007年新年前夜,我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合唱团的公开演出。 我在心理学领域内的第一部著作,是有关艺术发展心理和艺术教育的,这反映了我对艺术的长期兴趣。在《艺术•心理•创造力》(Arts, Mind, and Brain)这本书中,我收集了多篇描述艺术认知的论文。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否认艺术包含着情感、神秘性、想像和精神的因素。当然,这些都是艺术认知的途径。但是我的同事和我所做研究工作得出的结论,却是艺术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科学一样,在其思维过程中同样严格地存在着对问题的思考、发现、解决等过程以及其他心理活动。同样,虽然心理学不是“硬科学”(hard science),但心理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艺术思维的本质。 如果没有对艺术长期的兴趣和研究工作,我是绝对不可能提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我曾经注意到,在美国心理学的学术界,特别是在大学范围内,受到重视的思维种类,就仅仅是逻辑分析思维。但是当我开始研究正常的和天资优异的儿童,研究大脑受到损伤的成年人时,我发现了人类拥有一定数量完全不同的能力,我决定将它们命名为“人类智能”(human intelligence)。这些智能是音乐、绘画、舞蹈、雕塑、诗歌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思维基础。我最初的理论,以及提出这个理论的依据,发表于我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中文版序中提到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新视野》、《重构多元智能》、《领导智慧》、《思维更新》等书均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者注一书中。这是使我成名的最重要的著作。后来,我有机会在《重构多元智能》(Intelligence Reframed)中重新思考并补充了这个理论。而在《多元智能新视野》(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Horizons)这本书里,我讨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未来智能研究的途径。 我关于智能所做的工作,导致我还研究过人类的其他能力,如领导能力。对于领导能力的分析,写进了我的书《领导智慧》(Leading Minds)之中。关于领导能力的研究,引起了我对自己学术生涯第一年所承担的研究工作的回忆。因为像当时研究艺术心理的情况一样,我对于领导能力的认知观点也与众不同。我心目中的领导能力,就是领导者的心理与他的下属的心理之间的沟通。而这种心理之间沟通的方式,是叙述性的或者像讲故事一样,其形式更准确地说是属于艺术的而不是科学的。 近来,作为将注意力转向公共政策的一个标志,我与哈佛大学商学院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我的书《思维更新》(Changing Minds)。在这本书中,我说明了思维更新的难度,特别是那些长期信奉并公开宣布某些理念,进而从感情上难以与其割舍的成年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我认为仍有多种方法,能够帮助领导人和教师们转变其他人的思维定势。这项工作使我被《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 magazine)选为全世界最具公众影响力的100名知识分子之一。 我希望读者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对我个人以及我的思想脉络,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将以上思想和理念介绍到中国的过程中,我对沈致隆教授欠下了特殊的和长期的“债务”。他是中国最早对我的以上思想和理念产生兴趣的学者之一。为使中国的广大学者、教育工作者和读者关注多元智能理论,他所做的工作,比中国其他任何人做的都要多。对他在翻译和指导其他人翻译我的上述著作过程中所担任的重要角色,我也要表示感谢。沈致隆作为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曾经两次来访,并就中国的艺术教育以及中国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做了数次令人难忘的演讲。为了他在哈佛期间给予我和我的学生们的教育,为了他对我们的工作持之以恒的支持,我也想在此表示感谢。 霍华德•加德纳
  • 视觉思维

    作者:鲁道夫·阿恩海姆

    《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主要内容: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不多见了。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文章、学术演讲、报告会、发言和指导等——这一切都是想要帮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为了谁才创造了这些作品等等——组成的洪流中淹没了。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具被大批急于求成的外科医生和外行的化验员们合力解剖开的小小的尸体。由于这批人总是喜欢用思考和推理的方式去谈论艺术,就不可避免地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艺术是一种使人无法捉摸的东西。
  • 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

    作者:金容淑

    《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针对设计中的色彩心理进行控索和讲述,阐述了色彩的基本理解、色彩在生活空间中的作用及色彩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7种光谱色与白、黑、灰等颜色所表达的情感特征及象征意义。色彩不只是一种视觉语言,它更是传播情感的途径。 书中展示了海报、招牌、店铺陈列、广告设计、家居设计、服装设计和包状设计等设计案例,把理论融入到设计中,使读者掌握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要点。《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适合从事各领域设计工作的读者参考。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 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第2版)
  •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

    作者: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 (Kay Red

    全球躁郁症研究顶尖权威、超级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为你解开天才与疯子之间到底有何纠葛的谜团。 本书是有关躁郁症以及躁郁症与艺术气质和想象创造之间关系的专著。作者通过搜集整理古往今来许多优秀艺术家的笔记和传记,发现许多艺术家都为躁郁症所苦。书中通过引用艺术家的自述、大量科学家的研究数据和图表,并结合个别案列的具体分析,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揭开了躁郁症与创造力关系的秘密。 基于躁郁症与创造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不禁要问:当躁郁症基因被发现后,羊水诊断、孕期检查、流产手术,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基因疗法、对躁郁症的早期预防,会为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精神病治疗是否会造就出快乐但平庸,更加缺乏想象力的艺术家?本书会作出一一解答,并在书后附有躁郁症诊断标准。 本书是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之三,其他三本分别为《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下):躁郁症与影响世界的人》。
  • 疯狂天才

    作者:(美)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

    天才似乎是具有魔力的神赋者,他们才智超群,却又往往怪僻癲狂,这种现象在艺术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凡·高、海明威、伍尔夫……个中究竟隐含着何种密码?是偶然巧合抑或是职业规律?本书中,作者贾米森博士对此进行了系统而又详尽的论述。该书是一本跨越医学和文学两大学科的旷世奇书。本书探讨了心境障碍和艺术气质之间令人惊异的关联,又从文学、传记学和科学的角度对其与自然界的节律和周期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书中,作者对躁狂抑郁症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并对躁狂抑郁症的治疗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作者收集古往今来許多优秀艺术家的笔记和传记,发现很多人都为狂躁和忧郁所苦,甚至让人走上自杀的绝路.书中引用很多艺术家自己的敘述,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忧郁症发作时的绝望及痛楚. 而理解,是很重要的一步. 《疯狂天才》的英文书名Touched with Fire, 灵魂为火所触,因而被深深灼伤.真的很丰富又动人的一本书。
  • 癫狂的艺术

    作者:郭海平,王玉

    此书由我国当代艺术家郭海平先生深入精神病院内与精神科医生王玉女士合作完成的一部跨学科专著。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精神病艺术研究领域内的一项空白。在书中,作者以生动翔实的文字与图片介绍了我国精神病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被人知的特殊精神状态,尤其是书中一些不同寻常的观点,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观念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录一览 ↓ 前言一:艺术的治疗和我们时代的精神之“病” 朱 其 前言二 :疯癫从来就不是一种疾病 汪民安 自序 作者:郭海平 第一章 拜倒在机械面前的农民 第二章 打开“天书”的秘密 第三章 用豆腐建起的金字塔 第四章 魂不附体的视角 第五章 没有他人的世界 第六章 自我的治疗 第七章 一个“公主”的命运 第八章 天堂里的微笑 第九章 冷漠背后的激情 第十章 难以抗拒的“睡眠” 第十一章 “无意识”的显现与消失 郭海平住院日记节选 专业术语解释 后记
  • 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

    作者:托马斯·克里斯坦森

    《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Theory,2002年首版)是世界上第一部用英文撰写的、系统梳理西方音乐理论学术史的鸿篇巨制,该书主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托马斯·克里斯坦森(Thomas Christensen)等32位撰稿人均是世界顶级专家。该书涉及的领域宽广、信息海量、剪裁睿智、论述精辟,它的问世是西方音乐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提升。
  • 长物志

    作者:文震亨

    长物志:古代居宅陈设第一雅文化体验(今译图本)》主要内容:简洁素雅的居宅体验,制具尚用的东方独特生活观。明代居家家具与陈设质尚明洁、不尚娇饰,是当代“简略”风格的古代范本,并因此在奢靡的生活之巅找到了朴质的至雅文化。 《长物志》与《园冶》同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长物志》偏重于品物的艺术鉴赏,而《园冶》则侧重于园林的技术探求,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我国古代园艺艺术的整体风貌。《长物志》共十二志,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等五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构建,其选材、构造与布局是造园活动与灵性生活的浑然天成,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沉醉其间的原因所在。而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香茗等七志,则叙述了古代居宅所用器物的制式及极尽考究的摆放品位。
  • 歌剧欣赏十八讲

    作者:沈祺

    《歌剧欣赏十八讲》由沈祺著,《歌剧欣赏十八讲》以时间发展、艺术风格的演进为经,以歌剧艺术作为综合艺术与别的艺术门类的互相影响关系为纬,同时以艺术和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为纲,立体呈现歌剧艺术四百年的诸多方面,试图为歌剧欣赏者提供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和全面的欣赏指南。 让我们随着时间上溯至1607年乃至更早的16世纪晚期,探寻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在宫廷里兴起的这种新型艺术形式,在蒙特威尔第那里追溯歌剧的源头。顺流而下,看这条清澈的小溪如何从潺潺细流逐渐发展成为宽阔的江海——歌剧艺术的发展史如同文化的交流史,从这里可以读懂四百年文化的流转和传承。
  • 韩国风俗画

    作者:[韩] 郑炳模

    风俗画是以一定地区、民族或一定社会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面貌、民俗风情等为题材的绘画,是表现现实生活的重要画科。其历史悠久,表现手法多样。 此书为美术书籍,是一本韩国风俗画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把具体表现百姓意识和生活场景的一系列韩国风俗画按宗教、政治、世俗及生活题材进行划分,以一贯清晰客观的文采,详述了韩国风俗画的历史变迁过程,代表各个时代文人画家,画员等的绘画风格,以及画风的转变,更进一步阐明绘画中所呈现的或隐藏的时代意义。 该书论述的出发点起于以朝鲜后期风俗画的“世俗性”,因此对该时期的研究占据了较大篇幅。 全书共分作五大部分,分别是:“什么是风俗画”、“信仰与风俗画”、“政治与风俗画”、“通俗与风俗画”、以及“生活与风俗画”。作为一部韩国风俗画的论著,作者为我们展现了韩国风俗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及表达的不同含义。风俗画并非一门单纯的绘画艺术,更多的是超出其作品内容本身的意义,而此意义的来源正是它的“与时俱进”——画卷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是其表,蕴涵的复杂思想感情是其里。一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风俗画是“与人类一道盛衰兴亡的命运共同体”。可以说,韩国的风俗画见证了韩国社会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代,风俗画已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流行在全世界当中。随着韩国国门的打开以及与西方的接触,韩国的风俗画在表现形式和含义上都与前代有所不同。而到了今日,风俗画的传统样式已不复存在,却仍变相保留于我们随手可及的报刊漫评及大众美术中——“即便风俗画的名称如何改变,采取何种表现方式,也仍无疑是和人类共命运并记录生活百态的载体”。
  • 二十世纪艺术史

    作者:贝纳尔·布利斯戴纳

    《二十世纪艺术史》以一种新鲜而有趣的视角回顾了以西方艺术为主的二十世纪现当代艺术。作者贝尔纳•布利斯戴纳是欧洲著名的艺术评论家。阐述了主要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艺术风格和技巧。书中涉及了大量不同的视觉艺术,除了绘画、雕塑、建筑,还有摄影、电影、工业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
  • 中国艺术史九讲

    作者:方闻

  • 色彩的性格

    作者:爱娃·海勒

    《色彩的性格》并没有理论性的教义,只有妙趣横生的色彩逸事。在漫不经心的阅读中,可以轻松掌握色彩在其典型性意义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效果、象征效果、文化效果、政治效果等等,了解这些效果,就可以自如地运用各种色彩。而美仑美奂的世界名画则可以体现画家创造性的色彩构思,为色彩的众多效果做出最好的诠释。
  • 从考古学到美术史

    作者:郑岩

    本书以众多考古发现中的壁画为研究对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副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民间生活画卷。 这本集子中的文章大致可以反映我过去二十多年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这段经历并不是依据既定脚本按部就班展开的演出,而是一个在或明或暗的道路中不断摸索的过程,我所思考的问题虽然未在很大的范围内展开,却也常常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转移,前后还有一些交叉和反复,因此选入集子的文章未能集中于某一专题,而是比较散漫,行文风格也不够统一。这些文章基本按照内容排列,以便于阅读,至于原来发表的时间,则可以在文末查到。(郑岩自序)
  • 马列维奇

    作者:

  • 你不可不读的西方艺术故事

    作者:文聘元

    《你不可不读的西方艺术故事》是一部充满趣味的西方艺术史书,作者独具匠心、精心润笔,以通俗晓畅的优美文字勾勒出了上自古希腊、下迄现代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对构建西方艺术史诗的艺术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及他们的人生传奇做了生动的描绘。当我们畅游干西方艺术的长河中时,艺术大师们非凡的人生与不朽的作品,都让我们叹为观止,而那些精彩华章,也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瑰宝。
  • 美术的故事

    作者:任道斌

    历史学与美术学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前者以政治、经济为大端,后者以视觉美学为大端,但两者却有着不解之缘;历史产生了美术,美术丰富了历史,它们都折射着过去,启发着现代,发展着将来。 本书十篇文章上起原始的少数民族美术,下及清末的“海上画派”,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史结合的学术平台。作者力图以史论图,以图证史,深入浅出,揭示美术作品那视觉表象下的历史深层文化内涵,摆脱历史学与美术学互不往来的良方,并以此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