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刻竹小言
本书由金西厓《刻竹小言》原文、名家题跋和刻竹目录三部分组成,由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整理、并首次将手写本和彩色插图合为一体,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刻竹的理论技法与明清以来的名家之作,融会贯通到一起,堪称“对竹雕作出最全面研究之作”。相信对于刻竹和书画艺术爱好者来说,本书是难得的佳作,有很高的研读和收藏价值。 -
弦裂: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斯特恩回忆录
这本精彩的自传是一位小提琴家的奋斗史,也是一部20世纪形象的历史参考书,文笔流畅生动,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忆述中,表达了对于生活、命运、人生和音乐的独特体验与深刻理解。 作者斯特恩30年代为逃避纳粹的迫害,跟随父母来到中国,在哈尔滨等地度过十一年,中国成为他的第二故乡。50年代他进入以色列爱乐乐团,与著名指挥家祖斌・梅塔,著名演奏家海菲兹、梅纽因、鲁宾斯坦等人合作。60年代他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第一小提琴,与蜚声全球的指挥家卡拉扬长期共事。 本书在德国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引起热烈反响,受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卡奈蒂的高度赞赏。作者多次到德国各地巡回朗诵,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喜爱。 -
德国美术史话
德国美术史话,ISBN:9787102029610,作者:徐沛君著 -
昭陵唐墓壁画
-------------------------------------------------------------------------------- 图书目录 图版目录 CONTENTS OF PLATES 昭陵唐墓壁画 THE TANG MURAL PAlNTINT JNGS AT ZHAOLING MAUSOLEUM 相关墓葬一览表 THE TANG MURAL PAINTINGS AT ZHAOLING MAUSOLEUM 昭陵远眺 ZHAOLING 图版 PLATES 图版说明 DESCRIPTfONS TO PLATES -
一片江南
《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乎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的微妙关系。 为了文便阅读和使用,全书以山水画发展的时序为经,以价值形态的消长变化为纬,厘定成三十四分册,第册皆独立成章而互为生发呼应。本书《一片江南》为第三册,主要阐述五代南唐山水画的风格风貌。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
内容简介 4000余幅高保真出土玉器图片,涵盖中国近80年,特别是新中国50多年田野考古科学发掘出土玉器全貌。书中90%的玉器图片为首次大型彩版面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考古所、各地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文博学院联合编著15巨册《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由科学出版社权威出版。 本套书由我国著名玉器专家古方担任主编,众多著名玉器专家,向安全、张广文、殷志强、刘云辉、刘国祥、常素霞、杜耀西、孔德安、于明担任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全国各地考古所所长亲任顾问。国内众多一流考古,文博专家,如卢兆荫等担任编委。编者阵容之强大,实属考古文博界之罕见。 -
名利场
手稿引进 全球首发 纵览国际艺术品市场之诡谲的最佳指南 奇迹抑或泡沫?艺术品市场上不断飙升、令人惊骇的高价纪录,意味着艺术品的品质、时代的趣味,还是某种运作? 收藏抑或投机?与股票、黄金和钻石相比,艺术品作为投资品的表现如何? 2011年压倒美国而雄踞世界艺术品交易排行榜之首的中国艺术市场有何独特之处?为何只有在北京、上海和 香港,才能最为清楚地看到艺术品的价格是由投机、想象与操纵所决定? “在任何其他行业里会被称为内幕交易的事情,在艺术市场上不过是一次友好的谈话。”专注于艺术品市场三十余年,英国作家戈弗雷•巴克在本书中生动地讲述了在1850 年到21 世纪之间这个商业时代艺术品的故事,揭秘高端艺术品尤其是画作的交易中种种操纵的伎俩:艺术家如何与商人合作,抬高艺术品的价格;商人如何精心设计,在短时间内转卖画作而得到五倍至五十倍的收益;19 世纪艺术市场的某次繁荣又如何持续三十年之久——要紧的并非艺术品的价格,而是利润。 但在作者看来,艺术品终究远甚于金钱:它们是便携的财富,更是人类最高贵的创造——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美妙的物品。 -
中国梦:刘香成摄影三十年(平装版)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很多当今的中国人来说,1978 年经济改革的曙光仿佛就在昨天,在刘香成,这位普利策奖获得者的摄影图片中,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中国距离今日已如此遥远。照片捕捉到的大江南北的一幕 幕日常景像,对那一代中国人来说,是无比珍贵和熟悉的生活写照。三十年间,现代化进程已经渗浸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瞬间,刘香成也在持续地记录中国的巨大变化。 「推荐语」 “我多么珍视他对人民和土地的脉脉深情。他的作品朴素得像面包,明澈如水,有益如盐,新鲜如山风,勇敢如鹰,自在如无限远云。” ——黄永玉,画家、作家、诗人 “刘香成的北京之行似乎一举终结了此前西方的中国影像:他追踪这个巨大国家在毛泽东逝世之后的庞然骚动,这骚动,不但大幅度改变了中国,目下正以未知的方式与能量,改变世界。” ——陈丹青,自由艺术家 “对刘来说,中国不只是一个值得发现的真相,更是一种尚待阐明的爱。” ——帝奇亚诺·坦尚尼(Tiziano Terzani),前《明镜》(Der Spiegel)周刊北京分社社长 “刘香成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忠诚,给予我们的不是明信片式的中国,而是真正艺术家的敏锐、感人和真实的刻画。” ——包德甫(Fox Butterfield),前《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北京分社社长 “刘通过镜头把标准的‘西方的思索’带到了中国,却又不失中国气息,还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关心政治,这样的纪实摄影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独一无二。”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当代艺术评论家 “刘香成也拍政治人物,没有颂扬,也没有贬低,没有隔膜,他把人当作是人,认识的准确,会有一种辛辣钻到人心里,但又被幽默和寻常化解了,看他拍开会照片,中国人会有一种菀尔一笑的亲切。” ——柴静,中央电视台记者 “这样一个摄影师,和用他的相机所解读的那个时代,对于中国来说,有多么的稀缺和重要……因为他的普遍性和独特性,我以为,他成为了迄今为止对中国一个时代的最完整、最深刻和最彻底的记录者,以前没有,以后也很难有。” ——连清川,FT 中文网 -
西方美术简史
《图解西方美术简史》是人类文明大众普及先驱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继恢弘大作《艺术》之后,集长期思考与写作中沉淀的灵感精粹所撰写的精华版力作。 《图解西方美术简史》中以优美的文字、清晰的思路讲述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轨迹与幕后精髓,详尽囊括了史前时期、罗马时期、哥特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法国革命与帝国时期以及20世纪之后的人类艺术发展进程与风格特征,并结合艺术发展同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背景进行深刻的评析,让人们在轻松学习西方美术的相关知识同时,更能快速地捕捉其发展历程的主线与深层根源。 为了便于读者的领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阅读需求,更真切、清晰地介入房龙的创作思维与意境,书中在精准翻译原著的基础上,更附加了大量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得意名作以及详细的资料、赏析文字。相信它在帮助读者全方位阅读、欣赏、研究西方美术史的同时,更能够呈现出一个精致、绝美、鲜活的西方艺术世界。 -
新纂香谱
《新纂香谱》以浩博见长,荟萃沈立、洪刍等十一家香谱精华为一书,集宋代以及宋代以前香料文献之大成。 《新纂香谱》的整理点校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清乾隆时期官方编辑《四库全书》收入《陈氏香谱》为底本,适园丛书本之《新纂香谱》为辅,参考周嘉胄《香乘》整理校点之。 二、分四卷,内容编排按原文、注释、译文、点评排列,对资料甚少的条目不强行臆测点评,对原文卷二、卷三、卷四中的一部分意义重要的条目进行了节选。 三、部分注释内容参考了《汉语大字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 《新纂香谱》由严小青编著。 -
一曲微茫
张家十姐弟中,充和与大弟宗和最亲,不仅因为他们年龄只相差一岁,更由于二人对诗词、昆曲、书法等的共同爱好。清华的谷音社,青岛、上海、南京的曲会,抗战期间高校云集的滇黔地区……均留下过他们的高吟浅唱、曲声笛韵。 1949年,时局动荡中,充和随丈夫傅汉思移居美国,宗和则留在黔地任教,从此路远山遥,天各一方,不复相见。唯音书不绝,穿越重洋,互问短长。从1949年4月15日充和赴美后收到第一封信,到1976年12月8日宗和去世前发出最后一封信,近三十年时光辗转纸上。如算上此后充和与宗和女儿以䇇的通信,真正是历经半个世纪。内容由养花种草、衣食住行、曲人故旧谈到诗词书画、文学历史……抛去浮华与造作,字字情真意切,笔笔简单有味。 三百余封书信,三十多万字,今由宗和女儿以䇇与学者王道整理出来,几乎全为首次披露。小字蛮笺,既是张家如水斯文和姐弟情谊的见证,也是特殊年月里,个人命运为时代裹挟的缩影。 -
插画考
本书介绍西方插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尤重十九、二十世纪创作蓬勃发展的大变革时代。解说了参与插画制作的绘画流派,并列举分析了其中重要的插画作品,让读者通过本书,了解当时繁花遍开的各种插画形式,进而了解现代插画的创作精神。以不同层面的反复审视,思考插画和书籍在图像与文字、美术与工业、读者与作者等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
本书是一部书信体的莫扎特自传,以英国著名音乐评论家埃里克•布洛姆1956年出版的《莫扎特书信集》为底本,由著名音乐学家钱仁康教授翻译,译文流畅,文词优美,保持了原作的韵味,值得阅读、收藏。为了增强图书的可读性,我们分别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对底本进行了重新编排,并增加了120余条相关注释,还配有上百幅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地诠释了莫扎特和他那个激情澎湃的文艺时代。 -
照片的历史
本书从1826年第一张照片的诞生讲起,选择摄影史上128幅关键作品,梳理风景、城市、肖像、身体、纪实等摄影题材的发展,展现施蒂格利茨、卡蒂埃–布列松、黛安·阿勃丝、马修·布雷迪等摄影大师通过镜头对世界的观看与思考,并吸收罗兰·巴特、苏珊·桑塔格等对摄影的独特创见,为我们贯穿起一部生动、极具情感的摄影进化史。 -
美术学院的历史
《美术学院的历史》向读者展示了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美术学院发展的历史画卷。 本书开篇将academy这一术语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学园的哲学传统,并介绍了在美术学院诞生之前这一古典传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复活并得到蓬勃发展的大背景。在接下来的篇章中,作者以大量的史实和生动的叙述,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到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再到巴黎美术学院和国立包豪斯学校,一步步引领读者领略了美术学院兴起与发展的图景。 佩氏以讲述四百年欧洲各地美术学院的性质、目标、组织法与教学法的演进为主线,讨论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美术学院与行会的关系、艺术家与公众及政府的关系、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关系等重要话题,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史料与趣闻。 作者将美术教育这一主题置于欧洲广阔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他就艺术教育所提出的问题是超时代的,至今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使得本书成为从社会学角度(趣味史、艺术品交易史、展览史、收藏史)研究美术史的一个早期范例。 -
创世:梵蒂冈博物馆全品珍藏
本书由“未读·艺术家”出品,仅在未读自营店有售,购买链接:http://dwz.cn/2IPUzk 【内容简介】 本书是梵蒂冈博物馆馆藏珍品的目录式画册,将1000余件馆藏珍品按八个主要场馆分门别类,配以图片和文字介绍(重要展品配以详细解读,一般展品配以基本信息)。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世界排队最长的博物馆之一。它原本是罗马教皇的宫廷,一千多年 来,古希腊、 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稀世珍品汇聚于此,使得它成为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之外,全世界文艺青年们最向往的艺术圣地。名声赫赫的《拉奥孔》、《观景台的阿波罗》,闪瞎眼的米开朗琪罗代表作——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记》、湿壁画《最后的审判》,达•芬奇、卡拉瓦乔、拉斐尔、乔托等大师名作均陈列于此。正如本书导言所说:“如果说地理决定命运,那么梵蒂冈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收藏,也是顺理成章。” 【编辑推荐】 ★ 1000余件馆藏珍品,340位大师级艺术家作品,精美图文呈现 ★ 布脊精装,精致函套,收藏级装帧设计 ★ 第18届美国独立出版商图书奖艺术类银奖 ★ 附赠102页便携《随书手册》,由“一天一件艺术品”运营人,本书译者郑柯撰写导读 ★ 知乎艺术达人,专栏“不艺术不幸福”作者翁昕撰写梵蒂冈博物馆参观攻略 ★ 914条延伸知识注解,可扫码在联合天际服务号查阅、下载,或直接查阅随书手册 -
观念之色
本书为中国传统色彩的专题研究,重点研究的是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自然演化、目的性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中国传统色彩运用、观念演化过程中的色彩事件。通过从中国历代史料及出土文物、古代图像出发,寻求一种有关“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文化想象”,并由此探讨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可能成因及建构机制。本书的目的在于试图梳理出一个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基础成因,也因此在所涉及的时段选择上,从基础生成的先秦出发经由秦汉、两晋南北朝以至中国传统文化最终成型的唐、宋时期。 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有着一个华夏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以观念介入为主导的色彩系统的存在。色彩系统的建构中有着极为明确的政治、伦理、文化目的性。这些都体现在了最初的五方正色和间色的观念性色彩系统的基础成型,并由此被纳入五行观念之中,更因此以五德终始说介入到了有关王朝更替的历史进程中。在这过程之中,五行色彩的象征意义因为王朝更替时的政治考虑产生了一个影响深刻的由革命的“五行相克”到禅让的“五行相生”的观念转换,这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造物史的一个重要事件。而与此同时并存的是作为色彩系统的建构模式中正色和间色的身份转换现象的存在。即没有一个色彩的伦理身份是稳固不动的,在适当的情况的下,间色和正色之间是可以发生身份转换的,比如在历时性色彩系统“天玄地黄(纁)”以及共时性的“五方正色--间色”的关系中,高等级系统的“正”和低等级系统的“间”使得作为个体色彩的“五方正色”自动地转换成为了“间色”。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宋明帝“紫衣红裳”的冕服色彩运用以及由隋唐开始的等级色彩进一步强调下的品官服色制度上。在这种状况底下,色彩的运用在生活世界中产生了围绕着等级色彩的“禁僭”现象,而与此同时就是那些在禁用之外的色彩的繁盛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更低等级色彩“间色之间色”的存在,它们于是呈现在了诗歌、文学、绘画、生活器用的色彩表现上。 中国的传统色彩运用的核心就是“观念”,色彩观念在这里是一种目的性设计,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色彩系统观念,而中国传统色彩也由此获得了独立于西方色彩体系之外的身份存在。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