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建筑的故事
本书所讲述的,是上至公元前7000年前美索布达米亚,下至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建筑。本提醒我们,我们的文化是创造事物的过程,一个由提供遮蔽物的元素开始的过程。建筑超越人的这一基本需求及其穿越时空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性,有如植物物种和动物物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乔纳森是一位出色的表达者,他的这本著作探讨了隐藏在广泛多样性背后的建筑的基本原理。 -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
此书的撰成,体现了傅抱石早期研究绘画史理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他认为,当时流行的几种绘画史、美术史著作,在体例和内容上,都存在不同的缺陷,其主要表现是,将数千年来的中国绘画变成了毫无关联的东西,因此,他将这样的书称为“记账式的画史”,说它们“太死气了”,“断代的太破碎了。”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这就是:“要注意整个的系统”。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一书,是傅抱石尝试通过“整个的系统”来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实践。他以“南北宗”的发生、发展为这一系统的基本结构,尽管未必能够全面反映传统绘画的演变历程,但就这一问题而言,他是竭尽了全力的。 -
东南亚艺术
本书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理清脉络、追根溯源,将东南亚各国的艺术作一概述。使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呈现在读者面前。 -
中外传统民居
中外传统民居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珍贵的遗产。荆其敏、张丽安教授多年倾心研究有史以来世界上的生态家屋,研究石头的、木头的、苇草的、土中的等各式各样的家屋,孜孜以求把这些乡土民居作为改善人类生态环境的方向。作品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于平朴流畅的叙述中,显示出远见卓识,对于今天的学术研究和建设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
梵华楼(第1卷)
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出版的原状佛堂专题报告,它用精密的图片和严谨的考证,呈现了故宫里现存建筑最完好、内藏文物最丰富的藏传佛教六品佛堂。“梵华楼”建成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供奉六部显宗、密宗神像,全面系统地汇集了藏传佛教诸佛菩萨的各种形象。佛楼集佛经、佛像、佛塔、法器于一体,几乎囊括了藏传佛教神殿中供设的所有法物。梵华楼楼下供奉六部护法神唐卡像,共计54位护法神。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亲临梵华楼念经礼佛,他进贡的佛像原封未动摆在供案上,足见此楼不仅是研究清代宫廷藏传佛教文化形态的绝好标本,对于研究清代的民族与宗教关系、汉藏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亦有重要意义。 -
邪恶与神圣的色彩
邪恶与神圣的色彩:中世纪及之后的色彩意蕴》内容简介:色彩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关于其意蕴之争旷日持久。它是物体先天的一部分,还是由感知和光变幻出的魔术?它只是表面的、装饰性的,还是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涵义?它是尘世间神灵存在的体现,还是撒旦阴险狡诈的证明?这~争论激发了中世纪的想象力,同时影响了中世纪一个真正迷醉于色彩的纪元——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当今媒介普遍描述的单调画面相反,丰富鲜艳的色彩展现于中世纪欧洲各个社会阶层。 《邪恶与神圣的色彩——中世纪及之后的色彩意蕴》包含丰富生动的细节,包罗神学、绘画、时装、诗歌、纹章学、历史和日常生活等内容,阐述中世纪的色彩观及其对现代社会广泛而深远的持续影响。 编辑推荐 《邪恶与神圣的色彩:中世纪及之后的色彩意蕴》:并非人人都崇尚色彩。许多人相信,色彩是转瞬即逝的世间欺骗,是道德败坏的具体表现。时值中世纪末期,对色彩的感知开始反映更加广泛的文化。黑色和蓝色主要表示禁欲、悲哀、谦逊,并成为王室和都市贵族的色彩,而鲜艳浮华的色彩令人想起魔鬼。那个时期的人们相信,魔鬼用诱人的斑斓色彩装饰世界,诱惑人类犯罪,并且使他们背离永恒的救赎之路。这样一来,所有敬畏上帝的人开始避免使用和展示亮色,而只选朴素色。时至今日,从晚装和商务套装的色调仍可以得见西方人对黑色和深蓝色的青睐。 作者推荐 本人强烈认为,每个人都应对色彩感兴趣。从古至今,色彩对于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始终不可湮灭。关注色彩,你会发现,你永远不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因为总是会有有意思的旁路吸引、诱惑着你。 ——何尔曼·普莱 http://shanxizsb.com/ss/yishu/yishulilunyupinglun/2011/0712/247582.html -
窑变798
《窑变798》内容简介: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现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本书记述了798从社会主义工厂到当代艺术实验场的蜕变历程。 -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绘画编1 晋隋唐五代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绘画编1):晋隋唐五代》是从故宫博物院藏的近百万余件文物中精选有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几万余件。在《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绘画编1):晋隋唐五代》中,不仅包含有这次参展的许多难以出故宫的作品,更有很多平时无缘看到的传世佳作。《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绘画编1):晋隋唐五代》每一卷的每件作品介绍时,既有题名与作者名,又有释文,还有相关的题记。而且,有些作品的局部放大图还使古代大师们的笔墨精气与韵味凸现,难怪行家会有“比直接欣赏原作收获还大”的赞叹。 -
大觀
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大觀特展,精選院藏北宋汝瑤集結成冊,以饗讀者。 -
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
《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是一部全面研究文献展的专门著作,对文献展的起源、历史动机。发生背景、运作方式,策展理念、策展人员。组织机构。媒体传播、学术评价,展示效果,展览范围、参展作品以及参展艺术家均。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阐释。除此之外,各届文献展的作品图片与文。献展有关的大量图文资料也作为附录收入其中。《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对文献展整体历史如此详实、深度与全面的理论总结与视觉展示,至今为止,在文献展的发生国——德国,或者说在国际当代艺术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不仅仅只记录和总结T文献展的发展历史,同时它也梳理出了从西方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 -
绘画与眼泪
我想,大多数人从未在一幅画前哭过,甚至从未产生某种感触至深的情绪,绘画作品让我们悦目,它们予人欢畅,观看后令人愉悦、轻松,而最好的作品更是美不胜收,让人记忆犹新——但这种美仅仅在心中持续片刻,我们即刻离去,欣赏其他作品。 这不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流泪的手册,没有任何方式能引导你在绘画面前产生强烈的感受,更别说哭泣。但我想尽量寻求人们为画而哭的原因。绘画作品能够深深吸引我们的想象,但它需要时间慢慢体会,以及对不寻常经历的坦然面对。我不认为任何作品都能催人泪下,也不主张拿着擦眼泪的手帕在博物馆观画。绘画有很多东西值得探讨,甚至在最为严肃的艺术史课上也有乐趣。 只是,为什么我们不再流泪了呢?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章只因色彩,潸然泪下 第二章因无人理解而哭 第三章因鲜艳的彩色波浪而哭 第四章因遭受“雷击”般的震撼而哭 第五章因灰绿的树叶而哭 第六章无泪的象牙塔 第七章为死去的鸟儿流下虚假的泪 第八章哭,因时间流逝 第九章与圣母玛丽亚一同啜泣 第十章向上帝哭泣 第十一章在孤寂的群山中落泪 第十二章为信仰之海的空寂而哭 结语:如何欣赏,甚至被感动 附录:三十二封来信 -
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卷(上中下)
《文艺复兴卷(上中下卷)》共分为上、中、下三册,内容包括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15世纪)、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及手法主义建筑(16世纪)、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建筑等。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可供研究及欣赏、收藏。 -
中国画论研究(上中下)
本书是《中国画论研究》(六卷本,手稿影印本)的文字整理排印稿。它虽以“画论研究”为题,其内容实则是一部中国画论史。它不是画论研究的专题论文的汇编,而是呈现了中国画论发展史的全貌。全书内容上起先秦,下迄清季,探源述流,辨章考据,史论结合,以面统点,从理论、画法、品评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发,可以说是亦巨亦细、亦作亦述之著。对于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画论的发展过程很有帮助,可以说一书在手,全览中国画论发展历程。 ----------------------- 吾乡王君畅安《中国画论研究》一书,则又作家与批评家必读之书也。 畅安所研究者,上自先秦下而清季迨于民国,所收论画著述,都八百余种,其于理论之阐发,作法之详举,优劣只品评,派衍之叙述,事实之考证,或专一门,或涉多方,畅安一一为之抉择诠释,钩沉析疑,其为之若是之勤也。 ——林宰平 -
中国绘画史
《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的记录稿。全书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以下至明清两代的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文字简明扼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美术史普及读本。 此次出版,我们对字句、标点等进行了仔细的检核、勘误,对一些沿袭已久的错误予以更正,希望为读者提供一册较完善的美术史读本。 -
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是人类设计和美术运动史上非常独特的相互交错的伟大实践,也是改变了今天我们生活的影响深远的人类活动。之所以将这三场美术运动编撰成书,是因为它们整体改变了我们的审美,而且将世界从即将陷入工业革命之后的全然机械化、经济化,重新拉回到了人文主义的关怀中,这其中所涉及到的伦理和哲学意味,完全超出了运动本身所提供给世人的外在表象的审美情趣,而上升到了关于人类进化,尤其是意识和思想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层面。 所以,今天我们来回顾这些实践,其意义不止是为了告诉读者一段真实的历史,更是为了纪念这些运动过程中的众多参与者,他们出于对人类进步的使命感和自发的责任感,以各自的学识和智慧、财富和经验,向世人提出了包括理论和实践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新艺术”(ArtNouveau)一词,只是一个法国艺术品经销商为其商店所起的名字,后来却被用作一个风行30年之久的艺术风潮的名称,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名称把众多的人物及其艺术实践都融纳于其中,他们彼此之间是如此之不同,但我们仍然认可这样一个以“新”字标识其共同特征的统一的标签。 新艺术运动的发生发展,与欧洲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当时的主流时代精神的一种反射,它的目的是突破传统的艺术理念和美学规范,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契合于当时人们的精神取向的新的美学原则,它对自然世界和自然精神给予格外关注,具有一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但同时又具有极强烈的人文关怀。 对大多数人而青,研究艺术是出于这种强烈的动机,即他们迫切想了解美丽而高贵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能抚慰心灵,升华人类的灵魂。 -
敦煌学概论
《大家小书•敦煌学概论》讲述了: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新面世,石破天惊,举世瞩目。随即,因藏经洞大量珍贵古代写本流失海外,一门代表“世界学术新潮流”的敦煌学迅速形成,而迎立潮头的国内学者却寥若晨星;至于远赴欧洲寻访敦煌写卷的仅数人而已,之中就有姜亮夫先生。姜老晚年,曾几次同我谈起他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抄写敦煌卷子的情景,大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含辛茹苦,废寝忘食。他是自费去的,在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之都”里,自甘寂寞,远离尘嚣,舍弃一切消闲,伏案埋首于故纸堆中,不仅要节衣缩食,费神伤目,而且放弃了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90年代初,姜老的视力已经衰减到只能勉强辨认眼前的指影,但每当他对我讲起在欧洲的辛劳,便双目炯然有光,流露出无悔无怨的刚毅神色。 -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
近代东西方艺术交流史之权威读本 《中国艺术史》《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作者、牛津大学荣休院士 迈克尔•苏立文 最富开创性之著作 从16世纪到现代,关于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与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苏立文这本《东西方艺术的交会》无疑是最权威的一部作品,其材料之详尽,论述之清晰,学识之渊博、观察之敏锐,以及思考之深度,举世无出其右者。如同《中国艺术史》和《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一样,苏立文提供给我们的从来都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融会贯通的文化视野,以及对艺术演进脉络的整体梳理和把握。 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自文艺复兴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一书讲述的便是从16世纪到现代,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与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 中国风为何会风靡18世纪的欧洲宫廷?从幕府时代到明治维新,基督教与兰学如何影响了日本美术的发展?浮世绘如何产生于西方美术的影响,又是如何反作用于举世闻名的印象派的?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虽然更早,为何受西方艺术影响却没有日本大?日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怎样的特殊角色?西方艺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现代美术革命?…… 苏立文教授引导读者穿越这风云变幻、瑰丽多姿的四个多世纪,清晰阐述出近代东西方艺术文化之间,彼此深深吸引而又对立排斥的过程,为我们厘清这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纷繁际会。 -
琴道
精装,毛边两种。 -
美国国家地理125年伟大瞬间
在过去的125年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全球各地无数的读者与观众一起成长,走过了这段难忘的历程。《美国国家地理125周年》讲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如何从一个羽翼未丰的学术俱乐部成长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科学教育机构的故事。今天,美国《国家地理》的故事仍在继续,本册纪念图书不仅仅收录了美国《国家地理》发展过程中最有趣、最杰出的成果,也在向世界展现那种持之以恒的发现精神。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