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跟菲利大叔学手绘:如何成为一名插画家

    作者:[德]菲利克斯·沙因伯格

    ● 从水彩、马克笔到PS、AI……各种绘画工具,哪种最适合你?

    ● 有哪些绘画秘诀,可以帮你在插画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怎么找到靠谱的插画平台或出版商合作?

    ● 版权危机!如何保护作品版权和个人权益,避免纠纷?

    ● 国外插画家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且听德国人气插画教授“菲利大叔”为你细细分解与插画有关的那些事!

    *

    这本书里的插画全都是鸟儿——170余幅各不相同的鸟儿。

    它们来自100多位插画家的笔下。也许是在旅途中,也许在动物园,也许在广场上,有人邂逅了这五彩斑斓的小动物,然后拿出速写本,提笔将它画了下来。随时随地、不受约束——这就是“边走边画”独有的魅力。

    在菲利大叔眼中,鸟儿是练习绘画的绝佳对象,因为每一只鸟儿都与众不同。如何将它们用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表现出来,正是插画家面对的挑战。

    他在书中详尽介绍了关于插画家的一切。对于学习者,他传授了许多磨炼画技、提高效率的技巧;关于插画行业,他对诸多问题都做了专业解答;对于成为插画家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他也提出了实际的应对方案。同时,他也将自己的绘画理念融入其中,鼓励大家随时提笔作画,自由自在地创作,毫无顾忌地画出自己的风格。

    “我们每个人的真实生活都是独特而不可复制的。”菲利大叔说。

    如果你热爱插画,如果你好奇插画家这一职业,如果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插画家——就从这本书开始吧。拿起画笔,让美丽的鸟儿破壳而出。

  • 观察者的技术

    作者:[美] 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

    人类文明正步入一个虚拟现实的时代!观看技术的新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一全新的视觉世界?

    《观察者的技术》无疑是关于该话题极具启发性的作品之一。

    乔纳森•克拉里向我们展示出,在19世纪早期,人类同样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视觉革命:从“暗箱”到“立体视镜”。由此,人类之眼成了“现代之眼”。然而,观察技术的转变并不是单纯在技术层面上的革新,其背后还纠缠着对人类身体的崭新理解、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的变迁、商品经济的勃兴以及哲学思考的演变等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总之,被科技史进步叙事所遮掩的裂痕,就此揭开……

  • 艺术的真相

    作者:黛布拉•德维特 / 拉尔夫•拉蒙 / 凯瑟琳•希尔兹

    本书全面介绍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将艺术拆解为“点、线、面、色彩、构图”等元素,分析方法类似对沃尔夫林和李格尔的”形式分析体系“的补充,在对作品的所用材质及其作为一个实体的形式要素,如线条、块面、画面等方面做分析的同时,适当地将作品与其创作背景(种族、文化、历史)相联系,力求在分析作品的形式特征的同时,联系经济和社会环境,更好更全面地理解艺术品。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介绍视觉艺术语言,第二部分说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从传统艺术媒体(石刻、壁画、油画)到当代创作手段(数字化、观念和装置),第三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概述艺术史,纵向从史前艺术到21世纪的艺术,横向跨越世界各个文化和民族,第四部分将艺术划分为不同主题,深入探讨各文明、各历史阶段,对于艺术家及伟大作品所产生的催生作用。

  • 你好啊!乔乔

    作者:李斌(腰果虾仁)

    这是一本完整的儿童摄影宝典和教科书!有心、有趣、有用。

    图文并茂:5万余字拍摄心得+200余张摄影作品。

    满载腰果爸爸对女儿李梦鱼(乔乔)的父爱,饱含对爱好摄影父母的分享之情。

    五大章节:器材选择+主题拍摄+引导沟通+创意构思+后期技巧。

    作者把所知关于摄影和孩子的一切,统统汇集在这本书里。

    特别教程:11个主题+33组拍摄事例…近10组从未公布的精良作品。

    毫无保留的创作,以作者亲身经历手把手教你掌握各类型拍摄技法。

    无论是零基础的父母,或是有基础人士都可以从中获益——儿童摄影的意义,就是用心为孩子拍好每一张照片,为孩子记录下每一个春夏秋冬。

  • 纽约无人是客

    作者:沈辛成

    本书为作者在纽约实地踏访数十家博物馆并进行深入了解后,对纽约博物馆展示特色、专业内涵、设计匠心及观众体验等进行多维度评价的作品。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博物馆导览手册,而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专业背景,试图阐释纽约这个五方杂处、光怪陆离却又独具特色的国际大都会的底色。全书行文从容,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无论是否去过纽约,它都会在流畅的阅读之后,带给你充足的知识与细节,同时也带给你深深的思索。

  • 时光收藏者

    作者:

    《时光收藏者——品味中国艺术三百年》是2017年典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刘钢。

    著名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曾说:“我们观看过去的艺术品,就如同置身于历史之中。”

    收藏是一种非常个人性的行为。但是在这本书里,所有的收藏却意外地成为一种“大历史”,而且是一个民族的近代史、现代史与当代史。 本书收罗的藏品,时间横跨清中期到二十一世纪,作者书写了一段段可能曲折、可能快意、可能悲怆的藏画故事,叙述画布背后,原本要被遗忘,或刻意被抹除的曾经。在书中,艺术品扮演起一面面社会的多棱镜,纪录与闪耀那一场场绝非虚构的微剧场,让艺术代替历史,一代代的流传下去。

  • 巴尔格素描教程

    作者:查尔斯·巴尔格 (Charles Bargue) / 让·莱昂·杰罗姆 (Jean-Léon Gérôme )

    本书完整重印了查尔斯·巴尔格和让·莱昂·杰罗姆于19世纪60至70年代在巴黎出版《巴尔格素描教程》。之后的半个世纪,这套由近200幅 印刷品组成的教程成为了世界各地艺术学生在接触真人模特写生之前学习素描的不二之选。本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艺术家、学生、艺术史学者和收藏家都会有所收获。

  • DK 艺术家手册

    作者:[英] 雷·史密斯

    大多数的艺术家都会记得初次见到自己的工艺材料时发出的那一声惊呼,比如关于特殊形状、气味、猪鬃刷、油画颜料的颜色,以及对可能携带这些画具的期盼。这种兴奋感通常会和使用这些材料最后能创作到何种程度的忧惧感略有关联。

    在这本手册中,我试图传达一种由艺术材料和技法所产生的乐趣和振奋感。我曾经在很大程度上专注于二维创作,包括素描、油画、版画以及数字图像控制。但是本书的视角更为宽广,涵盖了应用艺术的很多方面,其中包含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彩色玻璃或瓷砖,以及较为现代的层压板和乙烯基材料。在每一项专题领域中,我尽量从最基础的方面起步,也尽可能在有限的可用空间内进行综合阐述。在与艺术家同事及朋友们一同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在特殊材料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以帮助我提取信息并使之变得可行。因此,举例来说,我只将颜料的使用分为两种基本方式:透明和不透明。一旦理解了这种基本的实践观念,就能够更充分地拓展所有关于透明度或不透明度的无限组合方式以及绘画层次的应用方式。

    上述技法也可以扩展到相关的知识层面,我们会研究过去的艺术家是如何绘制出各种效果的。以往我们对此只是简单的推测,但是近年来,各大博物馆内收藏部门的科学分析已能够准确显示一幅画作是如何绘制出来的。这样的信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和大师们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绘画;而是说它有助于我们在现如今用各种材料进行绘画实践时能够产生一些创意,这些材料在过去是不会被使用的。

    在本书的第一版问世之际,或许是个人计算机正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人们的计算机素养逐渐普及,电脑技术也对艺术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曾探究艺术家将电脑作为工具的一些方法,不仅是针对以其他媒体形式实现的艺术作品雏形,也包括独立数字艺术作品的创造。

    近年来,艺术在其可行性和视角的扩展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画廊和博物馆不断展出振奋人心的作品和艺术成果,但是,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置于美术馆体系之外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多。艺术家们已对认清并发展自身机会的现状变得更为积极了。有一条线索贯串本书的新版之中,我将这条线索设为对上述方面的实践应用。它可以使擅长使用特定媒介却对另一环境不太适应的艺术家们,学会理解如何向另一种媒介转化。这会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并赋予艺术家一种适应能力,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更为成功的创作。

    在研究过程中以及新版书籍的准备工作中, 有许多艺术家、专家、同事和友人给了我大量的实践性帮助和建议,我要对他们的慷慨支持表示感谢。

  • 天堂鸟 : 丁绍光艺术范式

    作者:胡笳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

    20世纪90年代连续三年被“联合国世界联盟”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的丁绍光,作为唯一的亚洲画家,被列入1995年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表彰的29位当代艺术大师名单之中。“联合国秘书长评价丁绍光说,“他的人生故事像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小说”。

    本书从丁绍光孩童时代用香油开始涂抹写起……大学之前丁绍光是徐悲鸿的铁杆粉丝,因为美术成绩优秀,他被保送上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被张光宇的线所吸引后,他转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追随张光宇。临近大学毕业,现代“中国艺坛三圣”——黄永玉策划,张仃监制,张光宇用数月工资独家赞助了丁绍光的西双版纳之行……在西双版纳他获得灵感,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的大门……在母亲的召唤下,为了和家人团聚,他来到美国,怀揣梦想开始了新的征途,经历了初入美国难以立足的艰难时期,最终获得巨大的成功。

    在这本书中,有两条线,明线是丁绍光的艺术人生和艺术范式,暗线是现代艺术运动在中国的延伸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力。

  • 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

    作者:田洪;颜晓军;徐凯凯

    二〇一五年春天,国际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应浙江大学艺术学系邀请,受聘担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并在浙江大学开启了为期四十五天的“中国书画鉴定与艺术史”系列讲座。此后,傅先生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等全国各地院校和科研机构巡回演讲。是年秋季,傅先生又折返四川省博物院、四川大学等地讲学。期间,还漂洋过海,远赴美国加州、日本新潟等地演讲。一年时间内,傅先生在海内外巡回演讲达三十次之多,现场听众逾万人,反响强烈。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书画爱好者从中受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将最重要的十二场演讲录音,汇编整理成《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一书,作为“浙江大学艺术史丛书”名师系列出版发行。傅申先生亲自审校了书稿,白谦慎教授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是对傅申先生书画鉴定与书画史研究成果最新、最权威的集合,涉及的作品早至传唐怀素《自叙帖》,晚至清乾隆《御笔盘山图》,傅申先生均做了细致的文献考辨和风格分析;同时,对于过去学界颇有争议的黄庭坚《砥柱铭》、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剩山图》等,亦通过层层举例,证明是真迹无疑。除了对书画作品的鉴定外,本书还包含傅申先生对书画史的研究与思考,如对画史研究有解疑释义之功的《董其昌、龚贤与前新安派》《书画船》等,都是典范之作。

    ……

    学者推荐

    海外对中国书画的鉴定就数傅申啦。

    ——徐邦达(著名书画鉴定家)

    他以融贯中西的学识和缜密的思考,完善了乃师(方闻)的鉴定方法,确立了鉴定中国书画的理论体系。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傅申教授长年致力于书画鉴定之研究,其贡献久为国际学界所公认。他的研究即可说是以对作品讯息的适当解读为要目,而其成功则奠基于对作品在历经时代变化后所产生之各种现象的丰富掌控。

    ——石守谦(台湾“中研院”院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

    傅申先生观摩了海内外大量的法书名迹,可以说他是继老一辈书画鉴定家后,少数几位有丰富目鉴经验的鉴定家,也是他这一辈的古书画鉴定的代表人物之一。

    ——白谦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终身教席、哈佛大学艺术史系客座教授)

    数十年以来,傅教授的书画研究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其鉴目之准、学问之深、见解之独到,早为学术界一致推崇。其治学之道,对于从事书画研究者来说,实具极高的参考价值。

    ——莫家良(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主任)

    ……

    媒体推荐

    书画印的艺术实践,是傅申先生从事书画鉴定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基础,而傅申先生的学术研究,又反过来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以及特点。学术与艺术双携并进,这也正是一个美术史学家,尤其是作品鉴定家的鉴定法眼高人一等的所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

    搞鉴定的人都知道,年代越久远,视线越模糊,真相越难以辨识。然而,从《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与“子明卷”的真伪,到台北故宫卷《自叙帖》和黄庭坚《砥柱铭》的真伪,在一系列著名的书画真伪之辨事件中,傅申都像侦探一样,给出了真凭实据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新浪网

    傅申先生做书画鉴定有一套独特方法,他说要鉴定真伪相对较容易,但要鉴定出谁造的假就不那么容易了,恰恰在这一点上,傅申做了很大的努力,并卓有成效。

    ——凤凰艺术

  •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

    作者:陈志华

    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在世界上已经形成热潮。这股风也吹到我国,但我们对它的基本理念其实还很隔膜。陈志华先生用自然优美、精确平实的笔调,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意大利近二十个历史文化古城、数百栋古建筑和对它们的保护。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对意大利人民尊重文化、爱护古建筑的非功利性态度和科学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对当前世界上关于保护文化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主流理论、原则和方法有了大致的认识。

    随文配有数百幅图片,包括地图、建筑照片等,有的十分罕见,使本书不仅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亦可作为意大利古建筑旅游的指南。

  • 福开森与中国艺术

    作者:[美] 聂婷

    福開森于晚清從美國來華傳基督教,反而受中華文化洗禮。他在中國居留數十年的事跡,無不與其時的政界、學界、藝術鑑賞和收藏界有關。他又是最早向西方介紹中國藝術的學人之一。這部福開森傳是作者長期在中美各地搜集大量資料而寫成的。關心中國近代史者,可以一讀。對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及其引起的問題、有興趣者,不可不讀。

  • 规范与形式

    作者:[英] E.H.贡布里希

    本书是贡布里希教授极具影响力的文艺复兴研究系列文集的第一卷。其中十一篇论文,以作者一贯深厚的学识和清晰的思路,探讨了关于风格、赞助人、趣味、研究方法和艺术理论等最根本的问题。本书不仅是研究文艺复兴学生的必读书目,对于有志加深对这段西方艺术最具创造力的历史时期的认识的读者同样有所裨益。

  • 达·芬奇手稿

    作者:[意] 列奥纳多·达·芬奇 原著 / [法] 杰勒德·德尼佐 编辑

    达•芬奇不仅是一位天才画家,也是一位独树一帜的设计师和发明家,他设计的许多飞行器和军事设备都大大超前于时代。

    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植物、水、人类的身体和面部结构都是他研究的对象。因此,达•芬奇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楷模,也是极具现代性的艺术大师。

    本书着重介绍了达•芬奇富有远见的艺术和发明,展现了达•芬奇在发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充满想象力的一面。本书收录了300多份珍贵插图和手稿,其中包括达•芬奇致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信、古抄本中的概念图和设计图、天文学图纸和伊莫拉城市平面规划图等。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大设计师探索宇宙万物运行法则的雄心壮志。书中对达•芬奇的各种手稿进行了展示和剖析,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灵感、获取知识。

    书中简要介绍了达•芬奇的生平,作者通过对其成长故事的叙述使读者对达•芬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本书对达•芬奇的思想和成就的描述,更是引人入胜。读者可以从本书中了解达•芬奇在面对人类生活的世界和无垠的浩瀚宇宙时表现出的极富远见的直觉和超越时代的天赋。他那颠覆艺术史的惊人直觉,他的梦想和独具魅力的性格,以及穿越意大利前往法国的辗转旅程,这一切至今仍然令一代又一代读者着迷……

  • 日本妖怪经典:浮世绘大师卷

    作者:[日]中右瑛 / [日]山本野理子

    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妖怪图鉴。本书完整收录了67个妖怪传说、30位著名浮世绘画家的作品,128幅精美的传世浮世绘。用经典珍贵的浮世绘艺术,创造一个神秘有趣的妖怪世界。书中的妖怪形象可爱、迷人且具有人情味。对人们更好地了解日本妖怪文化、浮世绘文化有重大的意义。

  • 街头巷尾

    作者:领读文化

    《街头巷尾: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生活》整理自一组绘于19世纪的中国外销画,作者已不可考。书中共选择了一百四十多幅描绘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及各行业人物的图画,全书分为“玩物•杂耍”“民风•民俗”“行业•生计”三个部分,以鲜活生动、真实质朴的画面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说明再现了十九世纪中国人的日常市井生活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原本是向西方世界介绍古老中国社会风情与文化的重要媒介对于当代国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特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在当下这样一个人人对时间充满焦虑感的时代,这些质朴鲜活的画面,会让我们在“慢”与“快”的交错间,追寻深藏于民间的中华历史文化渊源,品味古典之美,感悟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 宋元绘画

    作者:方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立收藏的黄金时期,时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特别顾问的方闻是这项事业的重要的领军人物,他说服王季迁,将自己收藏的二十五件佳作捐赠给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批旧藏,填补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亚艺术收藏的重要空缺。同样,这二十五件作品也被业内公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核心部分,方闻在同事何慕文及学生王妙莲的协助下,对这二十五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973年10月,为这批新入藏品举办了展览。这本图录介绍,是对王季迁绘画收藏学术性出版的第一步,是绘画史研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文献。

  • 狗头拍牛片2:给摄影者的8堂美术入门课

    作者:张松涛

    摄影器材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让摄影的门槛变得很低,以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的测光曝光技巧,现在的相机轻松就能搞定。但是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要做好它反而越难。现代相机的出色性能,让拍摄到一张清晰而色彩鲜艳的照片变得异常简单,与此同时,如何让照片呈现出在举起相机那一瞬间内心深处对美的触动,则是许多摄影者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我们需要在摄影之外多下工夫,学习一些美术的基础知识,从美术的角度出发,更加深入地理解摄影的观察、取景、构图、平衡、布光、滤镜的使用、后期处理。

    相对于摄影器材的操作,学习美术知识能让摄影者更持久地获得前进的动力,明确自己的摄影发展方向,建立属于自己的摄影语言和风格。

  • 纸上的舞者:埃德加·德加的素描与色粉画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诗人、评论家保罗·瓦勒里(Pau l Valery)这样描述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他是世界上*聪慧、*挑剔、*严苛的画家”。如今,德加被世人看作是19 世纪晚期*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素描生动逼真、他的色粉画享有“色彩的狂欢”之美誉,这些作品都是西方艺术的*之作。绘画不仅代表着德加对艺术的信念,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德加的素描作品和色粉作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梳理,克里斯托弗·劳埃德描绘了德加在印象派

    和后印象派风潮下艺术风格及人生发展的变化轨迹。

    劳埃德对德加作品的介绍大体是根据创作时间的先后所进行的,范围相当广泛,题材涵盖了芭蕾舞者(几乎占到其作品的半数之多)、骑师、洗衣妇、女帽商、裸女和不太为人们所了解的风景画。书中的插图共计两百余幅,全面展现了德加作为艺术家非同一般的魅力。

    本书包含238 幅插图,其中212 幅为彩图。

  • 图像与意义

    作者:沈语冰

    《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是沈语冰教授继《20世纪艺术批评》出版十三年后,进一步深化、细化现代艺术史论研究的成果。在独立或合作翻译欧美艺术史经典十二种的基础上,沈语冰教授广泛搜求,剔抉爬梳,将原作的学术渊流、内在理路、方法新变以及后世接受等,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堪称十年磨一剑的佳构。

    除勾勒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基本地形图的“导论”外,本书主体部分由罗杰·弗莱、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罗、T. J. 克拉克、乔纳森·克拉里等六个专题组成,涵盖了现代艺术史写作中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现代图像学、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与视觉考古学等重要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