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中國繪畫史

    作者:CAHILL, JAMES高居翰

    《中國繪畫史》一書英文、法文及德文版於1960年首度由瑞士著名美術書籍出版家史基拉(Albert Skira)出版以來曾多次再版,極受好評。作者融合了德國藝術史和漢學法學方法,以各斷代最具代表性的繪畫作品為中心,討論及分析繪畫風格如何銜接與轉變,兼論畫家創作時代的社會背景及文化型態。以實在的例子、具體的詞彙、漸進的敘述、專業的語法,使讀者不覺障礙,順利地與作者一同進入歷史的軌道。
  • 西方建筑

    作者:(英)比尔·里斯贝罗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史料性。读者从中可对整个西方建筑的发展史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本书共分十章,全面系统地对上起史前的欧洲直到现今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作了详细的阐述,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示意图。 第1章以起源的意义,从史前的欧洲说起,古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居然是陵墓,这意味着什么值得人们思索。第2章讲到原始的基督教时代,那个时代人们思想受到蒙蔽,文化的发展停滞了,而建筑却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代。第3章是基督教时期,封建主义的胜利,此时的建筑特点归结为长方形廊柱大教堂和一座座白色教堂。第4章讲到最辉煌的13世纪,与政治上的憎恶相比,人们不能不赞叹它所培育出的建筑之花。第5章是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给建筑带来了新形象,第6章为16、17世纪称为探索的时代,君主的宫殿成为一大特色。第7章18世纪是个二元革命,哲学渗入建筑,为建筑带来二重性。第8章讲述1815-1850年的钢铁时代建筑师用钢铁来打造他们的得意之作。第9章1850-1914年,是传统与发展碰撞的时期,建筑的革命正蓄势待发。第10章为现代世界,即1914年至今,建筑走向深邃,包含对人的终极关怀,这就是全书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起源(史前的欧洲) 第二章 原始的基督教时代(500-1000年) 第三章 基督教时期:封建主义的胜利(11、12世纪) 第四章 最辉煌的世纪(13世纪)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14、15世纪) 第六章 探索的时代(16、17世纪) 第七章 二元革命(18世纪) 第八章 钢铁时代(1815-1850年) 第九章 传统与发展(1850-1914年) 第十章 现代世界(从1914年至今)
  • 艺术与历史

    作者:曹意强

    哈斯克尔教授是当代“一位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史家”,他开拓了画家与赞助人、趣味史、收藏史、图像与历史等重要领域的研究,从而“彻底改变了英语国家艺术史的面貌”。本旨在以他的史学成就为引线,展开对艺术史的特性、任务、目的方法等问题的探讨。第一章论述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和艺术社会史与艺术社会学的界线。第二章讨论图像证史问题,着重探讨了它跟另两个19世纪欧洲的重要观念即“进步的观念”和“包罗万象史的观念”的联系。在这一章里,我力图表明,西方艺术史正是在这种关系的作用下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令人尊敬的人文学科的。由此,第三章考察了一般历史与艺术史的共性与差异,及其历史理解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最后一章讨论叙述模式、写作技巧或风格在历史说明中的作用。 上述各章,均取自我1995年完成的博士论文《艺术史的途径》[Auenues of Art History],但为适应国内读者,在迻译成中文时作了某些改动与增补,而相关的英语章节将于年底在《艺 术 史 研究年刊》上发 表。在《艺术与历史》中,我插 入了 一篇 英文附录Approaches to Chinese ArtHistory,论述哈斯克尔和其他西方艺术史家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意义,以及中西学者在运用他们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得失。
  • 印度艺术简史

    作者:(美)罗伊・C・克雷文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而且对亚洲诸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书是普及印度艺术常识的通俗读物,简明而系统地介绍了从哈拉帕文化到莫卧儿王朝四千多年印度建筑、雕塑、绘画发展的历史,涉及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艺术,以及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并配有二百幅插图。
  • 西方音乐史

    作者:朱秋华

    《北京大学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西方音乐史》立足于文化史、艺术史的大背景下展开西方音乐发展过程的阐释。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西方传统音乐发展历史中的各种现象,力求广泛、概括地介绍自古希腊、古罗马到当代的种种音乐艺术风格,介绍各种音乐创作倾向的代表者及代表作品,介绍产生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社会背景。揭示音乐作品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特征。与此同时,尽力避免过多地涉及较深的音乐技术理论分析。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感性认识的培养。使他们在了解西方音乐发展脉络与文化特征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其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
  • 伟大的欧洲小博物馆

    作者:詹姆斯·斯图尔顿

    《伟大的欧洲小博物馆》为最佳地展现这些卓越的珍品配备了超过350张彩图以飨读者。从巴黎的马莫坦博物馆到克拉科夫的塞尔脱瑞斯基王子博物馆,从哥本哈根的胡姆勒拜克路易斯安娜现代艺术博物馆到伦敦的达尔维奇美术馆,那些原本不那么为人所知的镇馆之宝,经过作者对其辗转过程的娓娓道来而变得昭然于世。这些灿若繁星的纯艺术和装饰艺术收藏,来自于王室、贵族、统治阶层、中产阶级,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学术机构、艺术家故居、历史悠久的博物馆、二十世纪成立的基金会。
  • 衣冠天下

    作者:黄能馥,乔巧玲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服装发展简史,以中国服装文化的起源、形成、繁荣、发展、演变全过程的物质性特点和精神性特点为对象,记述各个历史时期服装文化的发展演变,其中涉及服装门类、穿着方式、服装制度、服装材料、服饰纹样、发式打扮等诸方面,配上400幅左右的精美图片,使读者从这部小书中领略到我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精华。
  • Atlas of Egyptian Art

    作者:E. Prisse D'Avennes

    本书是古埃及艺术的早期探索者Prisse d'Avennes(1807 - 1879)的经典著作,在1868到1878年间发行于巴黎,被认为是关于古埃及艺术的最美丽的现代著作之一。内容是作者绘制的大量彩图。包含了许多已遗失艺术品的唯一记录。是古埃及艺术和建筑的绝佳参考。 This enchanted tour of Egyptian art by one of its early explorers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modern works on ancient Egyptian art. Prisse d'Avennes's monumental work, first published in Paris over a ten-year period between 1868 and 1878, includes the only surviving record of many lost artifacts. This classic work is now availab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paperback.
  • 硯史箋釋

    作者:[清] 高鳳翰 撰制,王相 重摹

    《砚史》,清代著名书画家高凤翰所藏砚品之谱录,又名《西园砚史》。高凤翰(一六八三——一七四二),山东胶县人。精于金石书画,高凤翰平生癖好收藏砚石,据说最多时达千余方,且又择其佳品镌刻铭跋,将题署的心爱之砚加以收集,著成《砚史》四卷。全书收砚一百六十五方,所拓砚图一百一十二幅,据说最初是用彩墨拓印,并在模糊处用笔勾勒填补。原书设色以浅淡,并配朱墨、藤黄、赭石等色,钤以朱印,色泽古雅可爱。高凤翰去世后,《砚史》原本为宿迁王相在高氏后人处得,并延请太仓王应绶摹刻上石。王氏去世后,由清吴熙载用枣版摹刻补成,至此,《砚史》一书方得流传。 《砚史》原册原藏于王应绶藏书处——池东书库。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华东,《砚史》原本在变乱中散佚。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于宿迁发现残页十六幅,并发现王应绶所刻原石四十五块,后交南京博物院保存。 《砚史》一书浓缩了高凤翰一生藏砚、制砚、铭砚的艺术成就。本书据王相重摹之原拓本制版,系《砚史》各本中最早并且最为精良的拓本,世所稀见;并由藏书家田涛、书法家崔士箎两位先生合作详加笺释。
  • 犍陀罗

    作者: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Mohammad

    “印度河流域的土地是伟大的印度河的产物,许多世纪以来, 印度河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繁衍、交流、方向和联合, 它既构成了亚欧地理上的分割线, 同时也成为了它们的链接。 大约三千年以前,地中海和西亚的部落及军队移居巴基斯坦的西北部, 他们的希腊式政治体制和文明传统与佛教信仰体系的亚洲根源相结合。这一融合形成了辉煌的犍陀罗文明,随后影响了远至东部中国的佛教艺术。” ——巴基斯坦大使马苏德.汗 “犍陀罗艺术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像。佛像的出现与公元1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兴起有关,大乘佛教把佛陀神化、人格化的观念,恰恰符合犍陀罗地区流行的希腊、罗马文化的“拟人说”即“神人同形”的造像传统。于是犍陀罗艺术家开始打破印度早期佛教雕刻的惯例,仿照希腊、罗马神像直接雕刻出佛陀本身人形的形象,创造了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像。犍陀罗佛像的造型,来源于印度佛教的观念,采用了希腊化艺术的形式,可以说犍陀罗佛像等于希腊化艺术的写实人体加印度佛教的象征标志。”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
  • 卢浮宫私人词典

    作者:[法]皮埃尔•罗森伯格

    《卢浮宫私人词典》是卢浮宫原馆长、法兰西学术院院士罗森伯格先生编撰的一部关于卢浮宫的私人词典。该词典编撰的最大特点在于,作者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依据个人喜好和主观意愿来决定词条的取舍和分类,故而,收录其中的词条并不局限于卢浮宫藏品本身,而是包含了与卢浮宫相关的、牵动作者情感的一切。 由此,在这部私人词典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编撰者对卢浮宫基本概况、历史沿革、展馆陈列、建筑结构的详细介绍,从而掌握大量的实用信息和历史资料;同时也可以从编撰者笔下获悉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趣闻轶事、那些被岁月时光掩埋的秘密往事以及那些隐藏在一座古老博物馆背后的动人故事。 可以说,这部《卢浮宫私人词典》兼具了娱乐、趣味与教益的多重功能,饱含了编撰者本人对于卢浮宫的挚爱与深情,体现了私人词典的独特风格与无穷魅力。
  • 美国音乐札记

    作者:(美)纳特·亨托夫

    本书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爵士乐评论家纳特·汉托夫关于美国音乐的评论结集。书中收入音乐随笔和评论文章60余篇,跨越爵士乐、布鲁斯音乐、乡村音乐、福音音乐、美国民间音乐,所评述的对象包括美国家喻户晓的音乐家比莉·荷乐黛、艾灵顿公爵、乔·威廉姆斯、多克·波穆斯、威利·纳尔逊等。纳特·亨托夫通晓古典音乐和爵士乐,既是卓越的评论家,又是许多著名音乐家的朋友,因此他的评论既贴切又生动,充满深情,写作风格既古典又现代,自成一家。
  • 内衣

    作者:[美] 瓦莱丽·斯蒂尔

    为什么女人们要穿钢制或鲸骨制紧身内衣呢?为什么四百年来它的魅力经久不衷呢?为什么女人们最终又放弃了它呢?瓦莱丽·斯蒂尔女士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写下了这本书,揭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其中有些引人注目,有些令人震惊。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极具观赏性;丰富的语言,更具可读性。译者翻译这部作品并把它介绍给读者,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西方的服饰文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追求一种高品位的文化生活。
  • 西方中世纪艺术史

    作者:乔治·扎内奇

    西方中世纪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瑰宝,它呈现出极为丰富多彩的面貌。在时间上中世纪艺术跨越了一千年的历史;空间上则涵盖了东起黑海东岸,西至不列颠,南起北非,北抵斯堪的纳维亚的广袤地区。在艺术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拥有如此巨大的时空跨度,构成如此多彩的艺术画面。中世纪艺术是一种“上帝的文化”,尤如一座大教堂,其中,壁画、镶嵌画、雕刻、抄本彩饰画、陈设艺术、手工制品……构成了这座伟大“教堂”的装饰。《西方中世纪艺术史(修订版)》作者乔治·扎内奇,西方著名中世纪艺术史专家,伦敦大学艺术史教授,曾任考陶尔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津斯莱德讲座美术教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访问学者、伦敦古物爱好者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学识深广,著作等身,对于中世纪艺术的研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西方中世纪艺术史(修订版)》译者陈平,1954年10月出生,南京人,199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获美术史论硕士学位,2001年在该校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系主任。
  • 心印

    作者:方闻

    《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既是一部论述精要的中国书画发展史的专著,又是一次关于中国书画研究方法的教学示范。作者方闻先生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国际著名的美术史家和文化史学家。在《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中,作者采用“视象结构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从绘画语汇及风格造型与图绘内容表现的关系入手,重点讨论分析了唐宋雄伟山水的图绘性表现、作为“心画”的北宋书法艺术的形成、元代文人画家自我表现意识的崛起、明代的复古主义的出现以及明末清初对五代宋元传统之“集大成”等。与此同时,他又密切联系与书画家和作品相关的社会背景材料,旁征博引地从当时政治、哲学、文学思潮中寻绎书画风格变化的历史依据。《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供美术史和文化史研究人员、书画创作和书画鉴定人员、美术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 西方音乐通史

    作者:于润洋

    《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包括: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罗克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20世纪音乐七编内容。《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之“音乐卷”。读者介绍了西方音乐通史。全书共分七编,以时间为序分为: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罗马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20世纪音乐。全书内容丰富,理论深厚,权威性强。是普通同等教育艺术专业学生的好教材。
  • 达达

    作者:亨利・贝阿尔,米歇尔・卡拉苏

    1916年2月8日,一伙“反对在战争中被杀害”的拒服兵役者在苏黎世将一把裁纸刀不经意地插入一本拉鲁斯法文词典,于是有了以“达达”这个毫无意义的词汇命名的杂拌的国际团体以及在此之后沸沸扬扬的达达运动。在这里涵盖一切虚无事物的旗帜下,达达致力于道德标准、文明体系、思辩结构、美学准则、教条逻辑、语言规范,甚至宗教信仰等这些在他们看来统统属于模糊的巅峰的颠覆运动。达达这个独树一帜的反体制的群体,用他们独特的赞颂仪式,从破坏的意义上对近代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最终促成了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1921年,巴黎的大学生将象征达达的纸人扔进塞纳河“淹死”,至此达达这场昙花一现的运动宣告结束。在由亨利·贝阿尔和米歇尔·卡拉苏合写的这本书里,基本呈现了达达这场颠覆运动的历史全貌,并梳理了这场运动的一些生动的细节,还原了雨果·巴尔、安德列·勃勒东、马赛尔·杜尚、特里斯坦、查拉等达达运动的主要人物在当时的颠覆行为和精神状态,勾勒出达达这部反叛的历史的立体线条。
  • 中国表情

    作者:郑岩

    本书借助古代文物,探讨了古人的相貌和风度。书中设有“土石本色”、“青铜气质”、“秦汉豪情”、“六朝姿容”、“帝国异彩”等七个专题内容。
  • 声音的再现

    作者:马克·科尔曼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之作,本书所展现的是从胜利牌留声机到MP3,音乐、设备和成就的百年发展。全书首次展示了声音复制的发展历程,书中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并展现了各种人物,如托马斯·爱迪生、恩里科·卡鲁索、迪克·克拉克、“闪手大师”和Nepster公司首席执行官肖恩·范宁等,是对20世纪及其之后的音乐和音乐产业沿革的忠实记录。   忽然间,流行音乐变得陌生起来。二进制音乐编制系统代替了45转唱片、密纹唱片、甚至激光唱片造就的巨大领域。在21世纪,音乐制作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威胁着相形见绌的音乐本身。今天,对不同时代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意见分歧未必是欣赏什么样的音乐,而是怎么收听音乐。   《声音的再现》是一部脍炙人口之作。全书首次展示了声音复制的发展历程,书中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并展现了各种人物,如托马斯·爱迪生、恩里科·卡鲁索、迪克·克拉克、“闪手大师”和Nepster公司首席执行官肖恩·范宁。对于从爱迪生的圆筒留声机开始到数码音乐为止的记叙,对普遍使用终极播放机,iPOD和文件共享大战,这些演变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从胜利牌留声机、78转唱片、45转唱片和331/3转唱片到8音轨录音磁带、盒式磁带、激光唱片和MD3,《声音的再现》演变历程也是对20世纪及其之后的音乐和音乐产业沿革的忠实记录。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作者:约翰.T.帕雷提,加里.M.拉德克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书采用全新的方法和宽广的视角,将艺术品还原到它所处的历史语境当中,探寻创作它们的初衷,研究那些委托艺术家们创造宫殿教堂、绘画雕像的人们。 与其他同题材的专著不同,本书不只涉及了佛罗伦萨和罗马,还涵盖了威尼斯和威尼托、阿西西、锡耶纳、米兰、帕维亚、热那亚、帕多瓦、曼图亚、维罗纳、费拉拉、乌尔比诺和那不勒斯等城市。 本书展现了从13世纪中期到16世纪300多年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社会丰富多彩的画卷。细节的描写再现了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的人民和各种场所,告诉了我们艺术品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本书还精心选取了近600幅插图,这些插图将视觉艺术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