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大英博物馆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的故事》内容简介:十八世纪,陶制工艺品之父Wedgewood因它得到创作灵感,发现南极大陆的库克船长为它带回一级文物; 十九世纪,狄更斯和达尔文在此思索,拜伦、济慈和雪莱因它写下不朽名作; 二十世纪,马克斯和列宁在此阅读,甘地、泰戈尔,还有落难的孙中山,陆续来访,叶慈、萧伯纳、夏目漱石……连阿拉伯的劳伦斯都来了,这里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文明的孕育地。 这里,充满知性和智慧,却也充满神秘; 这里,洋溢永恒的美,但抢夺文物的争议也始终不断。 大英博物馆从创立以来,为何坚持参观免费? 有人在阅览室读了整整三十年书,他在阅读什么? 十八世纪文坛祭酒的约翰生博士,为何死也不踏入? 电影《窈窕淑女》和大英博物馆的关系密切? 埃及文物中的木乃伊引发一连串死亡事件,连铁达尼号都因此沉没? -
Meggs'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在线阅读本书 Now in its Fourth Edition, this unrivaled, seminal work continues its long tradition of providing balanced insight and thorough historical background. Under the new authorial leadership of Alston Purvis, this authoritative book offers more than 450 new images, along with expansive coverage of such topics as Italian, Russian, and Dutch design. It reveals a saga of creative innovators,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and important design innovations. -
30,000 Years of Art
30,000 YEARS OF ART: THE STORY OF HUMAN CREATIVITY ACROSS TIME AND SPACE is the follow-up to Phaidon's phenomenally successful THE ART BOOK. This is an accessible, fun and informative compendium of world art that offers a fresh perspective on the whole of art history, from 28,000 BC to the present day. It debunks art historical classifications and hierarchies by presenting 1,000 masterworks of art in simple chronological order, demonstrating what was being created all over the globe at the same time. Only here can you find the Venus de Milo next to a mural from the Mayan civilization, or Velazquez' Las Meninas next to a painting from the Chinese Ming Dynasty, an Indian jade wine cup, a ritual Nepalese plaque, a Korean portrait, and Vermeer's Milkmaid. Each work has been chosen for its unique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art, and as a representative example of the art of its culture. By juxtaposing works of art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throughout time, this is the first book to offer a balanced appraisal of world art history, revealing the huge diversity of and similarity between man's artistic achievements. Each entry includes a full-page color image of the work and a concise descriptive text that sets the work in context, explaining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nd the medium in which it was created. A comprehensive index, illustrated timelines, and a glossary of terms and movements make this book an invaluable reference tool and teaching resource. -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内容简介为: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煌劫经的100周年(1908-2008年),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其实已经远远地超过了100年。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敦煌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敦煌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特别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以对《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的大历史背景作以介绍,以飨我国学术界。 -
吴哥-石林
本书是“发现之旅”系列读本之一。作者系法国远东学院原成员,现为巴黎第三大学的教授。他在此书中,详细地向读者展现了吴哥的神秘和魅力。本书从19世纪末期,西方传教士对吴哥的“发现”打开话题,一步步地深入下去,向世人展示了已经成为废墟的吴哥的面貌,为人们展示了这个曾经极度辉煌的国家、民族,以及保留至今的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文旁征博引,一方面利用实物照片;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文献、图画、叙述,向读者展开了一部吴哥的历史及对吴哥的发现史。 -
你能读懂的西方美术史
首先,这本小书描绘出西方美术发展的清晰线索。 它避开了西方美术发展的细枝末节,惟其如此,对西方美术的发展线索的描绘才是清晰的。假如说,美术史是一条大河,那么,这本小书避开了一切曲折和回流,突出地描绘了大河的波澜壮阔的主流,特别是其中几朵最美丽的浪花。假如说,美术史是一个色彩斑斓、奇香无比的大花园,那么,这本小书避开了许多平平常常的花朵,突出地描绘了花园的概貌,特别是其中几朵香气最醇厚、色彩最鲜艳的花朵。一句话,这本小书大体包罗了西方美术史上最著名的美术家和最精彩的美术作品,并且用一根彩色的链条把它们连缀成一个整体。 其次,这本小书对那些精彩的美术作品作了尽可能详尽的解释。 西方美术作品的题材多为《圣经》和《希腊神话》的故事。对于熟悉《圣经》和《希腊神话》的西方人来说,这些作品是不用解释的。比如,有一个带翅膀的女人,跪在或站在地上。在她的对面,有一个女人,或吃惊,或平静。这个故事叫做“受胎告知”。读过《圣经》的人都明白,那个带翅膀的女人是大天使加伯利,她从天上飞来。对面的那个女人是圣母。天使向圣母传来了神谕:您怀孕了,您的孩子叫耶稣。但是,这幅作品,对于我国没有读过《圣经》的年轻人来说,往往不知所云。本书对于这类作品不吝篇幅,作了尽可能详尽的解释。 最后,这本小书,对美术作品作了深层的理论说明。 本书在讲述了西方美术发展过程以后,希望能启发读者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因此,在每一讲之后的《我有一得》中,会联系这段美术史,提出一些理论问题与读者讨论。这样的安排,在国内还是首次,不知道读者是否喜欢。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美术层面的理论问题,也可能是美术哲学层面的理论问题,还可能是哲学层面的理论问题。对国内理论状况多少有一些了解的读者,或者对美术理论和哲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当我提出这些问题时,不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问题,更不是在考卷上对考生提出问题,而是在茶余饭后与朋友聊天时提出问题。那些问题,不是难为别人,而是虚心求教。 -
中国衣经
从《中国衣经》,纵看中国衣文化历史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使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独树一帜的重要地位。其一,是以人伦思想为主线的人文精神,贯彻于包括衣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服饰各种形态,其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博大精深;其二是中国传统服饰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它既承袭着统一的文脉,又具各民族多元特色,其表现绚丽多彩。 -
莫里哀时代演员的生活
Georges MONGREDIEN Georges Mongrédien, La Vie Quotidienne des Comédiens au temps de Molière, Hachette. Georges Mongrédien的另一本 La Vie privée de Molière 莫里哀的私生活。 -
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
欧文·潘诺夫斯基编著的《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关于中世纪艺术哲学宗教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在著名的威尔玛系列讲座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威尔玛讨论是为了纪念美国境内本笃教派创始人威尔玛而专门设立的系列讲座,以邀请著名学者到圣文森特学院举办专题讲座而闻名。《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关于中世纪艺术哲学宗教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中,作者一反当时历史学家划分历史时期让众学科彼此之间缺乏交集的做法,研究哥特时期建筑艺术与经院哲学之间同步关系。他将历史学家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所获得对关于历史分期的结论,与艺术史家所独立获得的关于艺术分期的结论放到一起研究,发现两者是完全同步调的,完全一致的。 -
三山五园旧影
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北京西北郊先后建成了静明园(玉泉山)、畅春园、静宜园(香山)、圆明园、清漪园(万寿山)五座规模宏伟的皇家园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山五园”。这五座皇家园林,水木清华,楼阁玲珑,绵延数十里,在中国建筑史和园林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本书收录了300余幅三山五园的老照片。 -
剑桥插图史前艺术史
保罗·G·巴恩将深邃的见地、诙谐的幽默和透彻的分析同精美的插图娴熟地结合在一起,在书中讨论了史前艺术的性质、叹为观止的质量以及创作它们的过程与原因等问题。与此同时,他还揭示出我们远古祖先的生活状况及其关注的东西——性、食物、道德、宗教、社会与生存状况——显然与我们今人没有多大的差别。本书通过陈述史前艺术的故事,揭示了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巴恩游历甚广,拍摄了世界上许多最边远地区的艺术作品。本书荟萃了自17世纪中期以来,由各国探险家与考察者收集的极其古老与罕见的图画,从而使其成为一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前所未有的反映我们遥远历史的图书。 -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本书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英文文集的汇编,作者立足建筑艺术,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反应中国古代建筑的画卷。 沿着梁思成先生的足迹,读者不仅可以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其中凝聚的智慧与艺术,以及中国古建中绘画、雕塑艺术的精髓;而且书中详尽的个案描述、手绘孤本图片的再现,让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的五座古塔、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中国石窟佛像等中国的建筑艺术。 让外国读者不仅了解中国,而且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建筑和独到的建筑艺术; 让中国读者重温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读者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知识储备。 2011年4月20日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适逢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此书的首发,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梁先生,以及他倾其毕生心血为中国建筑作出的贡献。 -
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国图像
黄时鉴,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对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他的专著有《东西交流论谭(第二集)》、《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国图像》等近30部。 本画册收录了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画报》刊登的百余幅关于中国印象素描,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图像,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状。 -
中国传统服饰图鉴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中国服装款式的发展和演变,面料和色彩的选用与搭配,着装的特定场合和等级规定,反映着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生活、民俗风情,也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和审美观念等,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本书通过回顾中国传统服饰历史及其发展过程,对中国服饰中常见的款式做了详细的解读,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进行解说,帮助读者更直观、便捷地了解中国传统服饰。 -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清世宗雍正(1678—1735)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三位君主,庙号世宗,年号雍正,人们一般习惯称其为雍正皇帝。他四十五岁时登基,在位仅有十三年(1723—1735)。雍正可以说是清代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一位皇帝,在清代官方档案中的雍正与民间传说中的雍正南辕北辙,评价两极。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传说与历史记载中究竟有几分事实的真相?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经过一年多的筹备,《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于2009年10月7日隆重开幕。此次展览还首次向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展了三十七件有关雍正的文物,也是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第一次联合举办文物展览,其历史意义非同一般,所以广为世人瞩目。 本次《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分为两大部分:一、雍正皇帝的一生。此部分又分为八个专题,它包括雍正与皇父、皇子和君臣之间的关系、治理天下、宫廷生活、宗教信仰和传位宾天。二、雍正朝的文化与艺术。又分为十六个专题,它包括皇家出版、文化和教化宣传、皇家用器、宫廷艺术、宫廷书画、雍正及其词臣的书画、宫廷供奉画家和西洋传教士画家与影响等。此次共展览文物246件(组),它们包括有:档案、史籍、地图、肖像、绘画、书法、印章、砚台、瓷器、漆器、玛瑙、玻璃、珐琅器等。此次展览有别于过去以工艺美术为主要内容的展览,而是以雍正作为一个“人”为重心的研究性和具有开拓性的展览。 在本次文物大展的第一部分中,展出了许多雍正硃批谕旨。雍正在有些奏折上一批再批,有些文字甚至超过了奏折上的文字。雍正在位十三年他亲笔批写的奏折竟达数十万字,这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也可堪称仅此一人。其中有一件批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奏折上,雍正写道:‘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他在批陕西凉州总兵官朱可进的奏折上写道:“知道了。用心做好官,操守要紧,不要仗着功劳,放纵如隆科多也,如年羹尧一般,贪诈负朕,负朕深恩,揽权柄,作威福,不堪的人。(下略)”雍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恩威并施。此次展出的雍正硃批谕旨是研究雍正朝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首次公开展出。这些大量的硃批谕旨文字,正如后来《雍正遗诏》中所说的那样:“不容一息有间,是以宵肝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在第二部分《雍正朝的文化与艺术》中,是一般观众最有兴趣观看的内容。其中雍正朝的各色官窑瓷器,真精美绝伦。在展出的九十四件雍正款的器物中,分为皇权象征、吉祥如意、文人雅趣、仿古创新和东西洋异趣五个单元。雍正对器物的品味是要“雅”、“薄”、“秀”,而“文雅”是他的第一要求。据《活计档》记载,雍正曾明确要求工艺上必须按照他的谕旨进行制作,精益求精,几近苛刻。所以雍正朝的瓷器或其他宫廷用品,在工艺和品位上确实超过了康熙朝,连乾隆朝也望尘莫及。雍正非常喜欢珐琅彩的瓷器和器皿,红地或黄地瓷胎画珐琅,绚烂而不俗艳。在工艺上明显受西方工艺的影响,但形式则是非常的传统古雅。此次大展中印象极深的几件珐琅彩画瓷器有:柳燕纹碗、喜报双安把壶、红地白梅花碗、黄地芝兰图盘、红地花卉杯等。 雍正朝的单色釉瓷器有仿古创新的之美。比如仿汝釉弦纹瓶、仿龙泉窑凤尾尊、仿哥窑螭耳折方瓶、仿宣德洒蓝釉盆托、天蓝釉长颈瓶、仿哥窑贯耳瓶、仿均窑莲花式盆托、花盆、炉均釉海棠式洗、仿哥窑釉古铜纹方尊等,真令人睹物而思雍正其人。另外还有许多制作精美,构思独具的铜胎珐琅器物,过目难忘,叹为观止。一个“宵肝焦劳”的“工作狂”皇帝,怎么会有如此独特的“匠心”?真匪夷所思。 雍正工书法,自皇子时期就遍临历代法帖,并深得康熙赞赏。他在用笔结构上,神似康熙书风。结字高长紧密,用笔流利劲健。但雍正书迹传世不多,此次展出扇面和诗轴各一件。在词臣书家中,此次有戴临、张廷玉、张照、王澍等人书法多件。在词臣绘画作品中,有蒋廷锡、高其佩、唐岱、邹一桂、允禧等人的作品。雍正朝时一批西洋传教士画家开始进入宫廷服务,此次郎世宁有五件(组)作品展出,其中《百骏图》,高94.5公分,长达776.2公分,绢本设色,堪称稀世名作。雍正非常喜欢工整写实的绘画作品,所以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洋绘画在雍正朝才有可能真正的确立了它的艺术地位,并且得到了朝野上下绝大多数人士的肯定,这也就并不使人感觉意外了。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的第一部分是展现雍正的政治生涯,而第二部分是体现雍正对生活品味的追求。这两个部分都是雍正一生的重要内容,而且两者不可分割。至于雍正的历史功过还是让历史学家们去评判吧,作为一个爱好古代艺术的鉴赏者来说,雍正的确是一个有相当品位的和近五百年来少有的“艺术皇帝”。一个坐拥天下,日理万机的皇帝对生活品味的全方位追求,或许也是他在戮力朝政后的一种心理调剂和精神寄托吧? -
一战画传
德国作者布里吉特﹒哈曼历时多年,收集了425幅珍贵的一战期间的宣传画、海报、漫画、战争债券、报纸、粮票、日记、书信等图片。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向读者展示了社会各阶层在1914-1918年战争期间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
本书关注以19世纪为中心时段的西方艺术,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装饰艺术,涵盖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详尽介绍名家名作及重要艺术观念的演进,立体呈现构成艺术场域的艺术家、美术学院、批评家、画商、各类购买者等要素的变化,更将艺术的演变置于19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巨变的背景中,助读者全面把握这段艺术史错综复杂的线索,了解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学院规则走向艺术自由的精彩历程。 含574幅插图,特设39个专栏介绍特殊的艺术作品、艺术技法或历史背景,另附大事年表、术语表,以及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含影视资料推荐)。 基于我近四十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是迄今最好的一本关于19世纪西方艺术的教材。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将历史、观念、艺术作品熔铸成一个整体,并清晰阐述了主要的艺术史议题。 ——加布里埃尔•韦斯伯格(Gabriel Weisberg),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曲培醇的《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堪称力作。她将自己广闻的博识、细腻的感悟和谨严的思考熔于一炉,从而使一段特定时期的欧洲美术史变得如此清晰、生动而又引人深思。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本书是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经典名作之一。作者考察了艺术史上重要的一段——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变迁,探索了变革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全书按此思路分为三章,详尽而清晰地考察了建筑风格变迁的轨迹。本书采用的形式分析的方法和风格研究的思路是沃尔夫林以后著作的基础,对艺术史影响深远。 -
戒指的文化史
戒指是人们最喜爱的装饰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至今的各种美丽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这个平凡无奇的戒指小世界充满了迷人的色彩。它不仅浓缩了欧洲的风俗、习惯、美术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还可以使读者对东方文化的某些特殊性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反思,呈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作者系日本关西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专家,书中涉及大量尚未有中文译本的西文与日文资料以及珍贵的插图,对中国各界读者一定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