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长物志

    作者:(明) 文震亨

    《长物志(彩色图文版)》主要内容简介:夫标榜林壑,品题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何也?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腧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非有真韵、真才与真情以胜之,其调弗同也。
  • 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

    作者:蔣勳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在寫下了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他的人生之歎。詩意蒼涼,表達了蘇軾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之中,下筆而出的。 導讀者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作者行走於文學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現其實豪放的大架構裏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寒食帖》最後一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裏蘊含隱匿發枝發葉的生命力。 而在歷史的騷動裏,《寒食帖》經歷了各種的劫難,重疊著許多時代的記憶:上面留下了黃庭堅、董其昌、乾隆、納蘭容若等人的墨跡與印章,以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和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火在《寒食帖》留下各種時間的痕跡。 從《寒食帖》,可以了解蘇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裏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 发现教堂的艺术

    作者:理查德·泰勒

    不论规模大小,教堂都充满着象征意义。“阅读”教堂,就是指有能力诠释教堂内部的图像、符号和象征。然而,如今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已属凤毛菱角,即使经常去教堂的人也未必具备。世界上有多少座教堂,就有多少细节、局部可以被解读。彩绘玻璃画上的人物是谁?动植物又代表着什么?教堂的空间是怎样规划布局的?所有的细节都有特别的含义吗?本书将告诉您:教堂外形和内部装饰所表达的意义,教堂图画和雕刻相关的故事,分辨人物、场景的方法,颜色、字母、符号甚至花鸟鱼虫的象征……书中的故事和解释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欣赏教堂并了解与之相关的宗教艺术。带上这本书,再用心去浏览教堂风景,您就会发现,原来教堂真的不只是教堂。
  • 安野光雅的七堂绘画课

    作者:(日)安野光雅

    本书是国际级绘本大师安野光雅在NHK“人间讲座”节目讲解“绘画与想象力”的内容集结。从知名画家马奈、梵高、丢勒、库尔贝的不凡技法与热情,到安野光雅亲身实作的静物素描、风景画、自画像,安野光雅以深入浅出的解说、辅以丰富的实例回溯美的源头,让我们体会绘画最本真的仰赖,进而悟得培养想象力的法门。即便是毫无绘画基础的读者,也将在环游安野光雅的艺术世界之际,拾获打量世界的新奇视角。
  • 对焦中国画

    作者:罗淑敏

    罗淑敏身为艺术教授,多年教学经验下深明学生“轻国画、重西画”之因由,遂写下本书,深入浅出地解说阅读国画的六大方法,并辅以大量中西画作比较,让读者对准焦点,进一步了解两者间之分别与欣赏角度之差异。 随着罗淑敏领航的这趟国画之旅,读者将逐步了解国画的承传概念,各种写意笔墨及留白构图,及阅读手卷与人物画之关键事项。此书本身就是一副画论式手卷——层层拆解有关阅读中国画的窍门,由此轻松地进入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殿堂。
  • 小酒馆之歌

    作者:萧耳

    《小酒馆之歌(插图本)》抓取了20世纪最让人心跳的14处小酒馆风景。都柏林。维尔诺。巴黎。纽约。格林威治。伦敦。布拉格。布宜诺斯艾利斯。苏黎世……它们不再默默无闻,它们在20世纪那些著名的文件事件、文化人物有关。它们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地标。 男人天生就是小酒馆的主人,“每个时代,男人总是在小酒馆里密谋些什么”。20世纪的精彩物事,有一半是在小酒馆里完成的。那是一段在意识形态上革命和动荡横流的时期。小酒馆回转着一个时代生活的气息,娼妓、作家、流浪汉都在这里想入非非,满脑子的野心,想要出人投地,表现出来的却是放浪形骸。小酒馆是个公共的地方,也是私生活的床榻。小酒馆里的朗诵与辩论、狂欢和滋事、情爱与争风,一样也不会少。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都歌颂过那些像蘑菇一样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小酒馆。
  • 书屋小记

    作者:邵琦

    艺术欣赏的虚无缥缈是缘于标准的失落,艺术评论的语焉不详是缘于立场的交织。作者兼具画家与学者身份,以一种知彼此的超然思辨艺术,在书屋里隔绝名利的纷扰,还原艺术的本原,为我们提供了可靠观念。这本书是关于艺术的《思想录》,也是对当代艺术生态的根本性批判。 邵琦于画史画论浸润日久,又兼近年致力研习山水,故其文张驰内行,妙语珠连,读来有语惊还休之感。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馆长) 邵琦的札记,暗合了「碎片阅读」的时尚。但仅仅是暗合而已。学者为文、画家作图,归根到底,是思考的结果。而这些短章,作者坦露了思考过程。恰如饭店坦露厨房给食客。这样做,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于我们,是福气。 ——李天扬(《新民晚报》评论部主任) 一般人拥有一间书房抑或一间画室,已经算是很雅致的事了。也有人同时拥有了书房与画室,却无暇兼顾书房和画室里的「房室之事」,其中之一便成了摆饰。邵琦则不然,他有书房,也有画室。他在自己的书房、画室间行走、阅读、创作、思考,将美好融合在一起,自然而然地生产出我们看到的著作和画作,比如这本《书屋小记》。 ——刘一丁(《浙江日报》高级编辑、《美术报》总经理) 我喜爱随意且见出性情与观点的文论艺论,这也算得上中国文艺评论的传统之一,无论是金圣叹书批、董思翁画禅随笔,均可算得此类。在我看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连载的《书屋小记》之所以反响颇多,正因为继承了这一可贵的传统,自然随意,不端架子,文若行云流水,却微言大义——这些「吾手写吾心」或长或短的实话,有的是镜子,有的简直就是炮弹,简洁明快地扯下艺术圈那些虚伪而无聊的面具,读之痛快。 ——顾村言(《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主编)
  • 艺术的疗效

    作者:[英] 阿兰•德波顿,[澳] 约翰•阿姆

    《旅行的艺术》、《爱上浪漫》等畅销书作家,“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联手艺术史家约翰•阿姆斯特朗的最新著作《艺术的疗效》,回答了“艺术为什么”的问题。 以150幅经典的绘画、建筑和设计作品,以“爱情”、“自然”、“金钱”和“政治”为章节,以阿兰式的生动、机智,娓娓讲述了艺术如何帮助人们面对困难,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幸福,从而安然面对人类最终的命运。 《艺术的疗效》旨在帮助我们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自己。无论对熟知艺术的人或对艺术的初学者来说,本书都将开启一段有趣的阅读之旅。
  • 从徐霞客到梵高

    作者:余光中

    《从徐霞客到梵高》是余光中继《掌上雨》和《分水岭上》之后的第三本纯评论文集。其中的十四篇文章,一半写于香港,一半写于高雄;最早的一篇写于1981年,最晚的则写于1993年。书名《从徐霞客到梵高》,因为其中有四篇文章析论中国的游记,另有四篇探讨梵高的艺术,占的分量最重。游记既为散文的一体,往往兼有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之功,因此论游记即所以论散文。
  • 听园

    作者:肖伊绯

    作者浸淫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多年,有着很深的对园林意境的审美感悟。本书以晚明传奇中的园林意象为导引,结合曲词、戏文、典故、实景的穿插交融,为读者开启观赏园林的另一门径。全书分六篇,“《牡丹亭》:心扉•情境之始”;“《红蕖记》:山影•水影•船影”;“《西园记》:落花有无情”;“《燕子笺》:似曾相识燕归来”;“《梦花酣》:龙死藕花湫”;“《风流院》:新茧壳,旧情丝”。精选六部晚明传奇代表作,借助丰富的图像(中国传统园林摄影、明清古籍版画)、文献资料、以作者深刻的解读,给予读者轻松、知性的阅读享受。
  • 陈丹青速写

    作者:陈丹青 绘

  • 前拉斐尔主义

    作者:[英]约翰·拉斯金

    《前拉斐尔主义》(1906)是罗斯金公开为前拉斐尔派辩护的杰出的艺术评论作品,它的面世引起了艺术界、学术界强烈的轰动。 本书收录了罗斯金对前拉斐尔主义艺术和艺术家的若干评论,涵盖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欧洲的艺术流派、艺术分析、作品欣赏、画法研究、材料研究、历史与社会文化分析等领域。其中第一篇同书名的文章发表于1851年,是前拉斐尔派的三位创始人(霍尔曼•亨特、米莱斯、罗塞蒂)首次展出的绘画遭到媒体的猛烈抨击时,罗斯金所作出的回应;其后的关于建筑与绘画的部分,是罗斯金1853年在爱丁堡发表的演讲;本书还包括了罗斯金于1855至1859年间发表的对艺术院展出作品的注释,对这些作品进行了一一点评。 本书内容广博、笔触细腻,充满了艺术的色彩和美感,充满着对美的热切和向往,而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丰富情感,也处处显露出作者的人文关怀。
  • 醜的歷史

    作者:安伯托‧艾可

    繼讓全球驚艷的《美的歷史》之後,博學大師安柏托‧艾可寫出「醜」,而且他親自保證,一定比「美」更精采。 每個世紀,哲學家和藝術家都提出「美」的定義,藉他們述作之助,我們能夠建構一部審美觀念史。「醜」則異於是。大多時候,醜被界定為美的相反,但幾乎不曾有誰針對醜寫一部專論,醜淪落為邊緣作品順帶一提的東西。因此,美的歷史可以援引範圍很廣的理論文獻(我們由此推出一個特定時代的品味),醜的歷史則必須在關於人或事物的視覺、文字刻畫裡窮搜資料。不過,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還是有些共同特徵。首先,我們只能假定一般人的品味在某些方面和他們同時代的藝術家相同。設使一位來自外太空的訪客走進一所當代藝術的畫廊,又設使他看見畢卡索畫的女子臉孔,並且聽到其他觀賞者形容其為「美麗」,他可能誤以為,在日常生活裡,我們這時代的人認為畢卡索畫的那些女子臉孔美麗,秀色可餐。 但是,這位訪客看一場時裝秀或環球小姐選美,目睹那裡讚美其他類型的美,可能就要修正他的見解。很不幸,我們回顧久遠以前的時代,無法做到這一點,無論談美還是談醜,我們都無此參考,因為那些時代留給我們的只有藝術品。 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另外一項共同特徵是,我們討論這兩種價值的故事,勢須局限於西方文明。在上古文明和所謂原始民族方面,我們有出土藝術品,但我們沒有理論文字來告訴我這些藝術品本來的用意是要引起審美的喜悅、對神聖事物的畏怖,還是歡欣。
  • 艺术与幻觉

    作者:冈布里奇

    《艺术与幻觉》是本世纪研究再现艺术心理学问题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在美术史、文化史、哲学、视觉艺术、图像学、艺术心理学、美学、音乐以及大众传播媒介方面的极为渊博的学识,使本书在视觉艺术的心理学方面发前人所未发,对该领域进行了纵向的历史性发掘,探讨了西方再现艺术与视知觉规律,提出了“预成图示——修正”的经典公式和“制作先于匹配”的著名命题。 用英国著名美术理论家K。克拉克的话说,“它是最卓越的艺术批评著作之一"。
  • 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宫

    作者:李清志

    建筑学者、专栏作家李清志服膺大师箴言,多年来探访每一座安藤建筑,住吉的长屋、淡路梦舞台、光之教堂……他投身于安藤式虚实交错的迷宫中,重新体验时间、空间的意义。在他笔下,造访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宛如一场性灵洗涤之旅。建筑本身像一座迷宫,你以为是出口的,其实是另一个奇异国度的入口;每一个转弯都暗藏惊喜,每一个角度都别具风景。更令人神往的是那些光、影、水形成的神秘空间,安藤巧妙地运用了大自然的元素,让建筑仿佛活起来,让人有一种诗的感动。开始这场看似知性,实则感动不断的朝圣之旅吧。即使是一场纸上的旅行,感官的细腻触觉、建筑的背景与人文气息、大师的思考与审美仍弥足珍贵。
  • 蓝花布上的昆曲

    作者:张琴

    “蓝花布”指的是指蓝夹缬,即用木版印染的蓝花布。蓝夹缬是唐代彩色夹缬的存传。唐代的夹缬曾经是皇室赠送外宾的国礼,至今大英博物馆、正仓院等世界一流博物馆,仍珍藏有中国唐代夹缬碎片。元明后,夹缬仅以单色——蓝夹缬传世,且仅在东南部的浙江温州地区保存下来。蓝夹缬在温州地区仅用做被面,每件上印着16片当年盛传于当地的戏曲纹样,多为昆曲。作者经过五年的田野调查,收集数千件老蓝夹缬,并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在书中以夹缬戏曲图案为依凭,说图,说戏,说工艺。
  • 美术史十议

    作者:巫鸿

    在《读书》杂志所开设的“美术纵横”专栏,作者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 室内设计师专用色彩与材质搭配手册

    作者:艾德丽安·Chinn (英国)

    在家居装饰中,色彩因素能够神奇地改变居室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气氛,而材质因素同样会对居住空间产生重大影响。这是一本关于室内装饰色彩和材质搭配的经典之作,它可确保你所选择的家居设计主题具有更为永恒、高贵和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品位。 为居室装饰精选出的色彩与材质的设计方案,详尽分析列举了包括墙面、窗帘、靠垫以及沙发等家饰面料在内的色彩、材质和肌理的和谐搭配原则。 书中结合设计主题配有一系列样本图片,真实有效地展示了墙面、地板和家具装饰在色彩和材质上的一体性设计手法。 本书将向你揭示经典居室设计背后的秘密:告诉你如何将深色的地板装饰得充满活力;如何利用石材等天然材料营造出舒适的乡村气息;如何为冰凉的大理石带来一丝温情和惬意…… 本书将引导你正确处理令人生畏的家庭装饰工作的全过程。不管你居住的是新建公寓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平房或维多利亚式的老房,地面是我们布置新家的起点。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通过180多套经典居室装饰案例,阐述涂料,天然织物,冷色、暖色或鲜艳石材等不同材质的装饰材料的和谐搭配。不同案例的灵感来源于一系列经典的地面设计,从天然材料。如石材、木料、印花油毡、亚麻或羊毛地毯等,到林林总总的人造产品,如橡胶、塑胶、混凝土和树脂等。无论你喜欢现代的中性色还是喜欢古典的乡村色,希望你能从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和你的家庭的设计案例。 绪论 色彩与材质的功能 第一部分:自然色 白色地面 乳白色和浅褐色地面 黄褐色地面 土红色地面 绿色地面 浅棕色地面 中棕色地面 深棕色地面 灰色和黑色地面 第二部分:饱和色 红色地面 橙色地面 黄色地面 绿色地面 蓝色地面 紫色地面 供应商 参考资讯 原版书索引 鸣谢
  • 巴黎·家的私设计

    作者:Editions de Paris

    巴黎创意人的家是什么样的呢?来,一起到他们家里去看一下吧! 他们钟爱手工原创,珍惜旧物,喜欢到跳蚤市场和古董市场寻找自己喜欢的家具和材料, 再加入自己的风格和创意,因此他们的家自然就散发出私设计氛围。 每一个家,似乎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巴黎创意人,就是这样满怀着快乐的心情,创造着家里的空间…… 本书同时收录每位受访者的原创手工设计并提供详细的步骤。
  • 设计的精神

    作者:香港设计中心和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 编

    《设计的精神》主要内容:因为有了香港设计营商周亚洲论坛这一平台,我们得以有机会请到来自全世界各领域的顶尖设计师与我们面对面地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念。设计的各种领域在21世纪越来越交汇融台,设计的思想与精神却贯穿着这些纷繁的领域。讲故事是人类传承历史的一种充满乐趣的方式,因为有乐趣,也使故事中的砚念和精神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传承。于是我们选择了《设计的精神》里来自这些设计师演讲中的故事片段,并记录了编者与他们的对话,以期听故事的人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观念,领悟设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