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剑桥艺术史:古希腊罗马艺术

    作者:[英]苏珊·伍德福德(Susan Woo

    剑桥艺术史:古希腊罗马艺术,ISBN:9787544707299,作者:(英)伍德福德 著,钱乘旦 译
  • 傅雷与傅聪谈音乐

    作者:傅雷

    父子两代文艺大师倾情力作,西方音乐入门的必读之书。傅雷谈音乐,傅雷与傅聪谈音乐,傅聪谈音乐。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傅聪,傅雷长子,享誉中外的著名“钢琴诗人”。傅雷培养傅聪成为一代音乐家,是音乐教育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本书分成三个部分:傅雷谈音乐、傅聪谈音乐、傅雷与傅聪谈音乐。书中,父子两代文艺大师,以他们多年研习文艺所得之真识卓见,纵谈西方古典音乐和音乐教育方法,对培养青少年艺术修养,教育有天分的孩子走艺术之路,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 艺术之路

    作者:【法】保尔·克洛岱尔

    这是一部神思飞扬,大气磅礴的艺术随笔。作者畅谈历代艺术名家的千古绝唱和经典之作,内容涉及绘画、音乐、雕刻、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门类。在这部诗意盎然的谈艺录中,作者把他受益于东方哲学的领悟运用在对艺术品的赏析中。在描绘中融入感悟和评论,传达了眼通耳、耳通心、眼耳并用,心灵通融各个感官的美学通感观念,让读者诸君在感佩作家博学多识的同时,与他共历与艺术大师神交的奇妙精神旅程。
  • 艺术设计十五讲

    作者:凌继尧

    《艺术设计十五讲》的主要内容是:牛顿说过:“我像一个在海滩边玩耍的孩子,不时地找寻那些看上去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而伟大的真理海洋把所有未被发现的知识展现在我面前。”一百多年来,世界上著名艺术设计师的成功作品,就像那些“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艺术设计十五讲》通过十五讲的形式,部分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希望读者透过它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到艺术设计这一“伟大的真理海洋”。
  • 做戏

    作者:陈九/绘,霍不思/文

    一言难尽的几个看戏记忆 (一) 我第一次看见梅兰芳,是小时候在一本戏曲画报上。他正在做出《贵妃 醉酒》里的种种姿态,其一是“卧鱼”。图片说明是他已经颇为高龄了,仍 能扮出这高难的动作。 那时我还小,不能理解那沧桑之后的妩媚,不会欣赏凋零之余的风情, 不懂得苍老背后的甜美,不知道历尽劫难的雍容,只是觉得诧异,觉得可惜 。和借给我画报看的小伙伴一样,对那些陈年的繁华热酽我们有些隔膜。 (二) 我还记得更早时候被母亲带着去看越剧电影《红楼梦》,我站在她前面 。一句也听不懂,可是满眼都是华丽晶亮的珠串、衣裙,雕梁画栋,花团锦 簇的一大家子。他们两个不是在山坡上好好地看一本书吗,怎么周围的人都 抽抽噎噎的。母亲的泪水大滴大滴地落在我的头发上,我很害怕地回头看看 ,她却若无其事。 那时候的剧场经常爆满,不久之后我还跟着去看了京剧《双玉蝉》,只 看懂了一点,那就是那个中了状元的书生的姐姐不是亲姐姐,后来她拿出了 一件玉蝉,说了些什么,就咳嗽着死去了。惯有悲情的年代啊,所有的悲欢 离合也被赋予了大喜大悲的起伏,比如也是在那时跟着大人单位包场看的《 泪洒相思地》,忠心的丫环舌头被剪了说不出话来了,看得人有些心惊胆战 。看完了听见在散场的寂静人流里有人小声骂戏里的俏书生不是东西,是忘 恩负义的陈世美。 那是一个戏曲电影大放异彩的年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梁山伯 与祝英台》、《野猪林》、〈追鱼》—彩色的电影剧照和招贴海报开始成为 孩子们炙手可热的新宠。评剧〈刘巧儿〉简直就是黑白的青春偶像剧,黄梅 戏《牛郎织女》比大人讲的神奇得多,豫剧《七品芝麻官》就是强力暴笑喜 剧,还有京剧《铁弓缘》结尾的一对花烛可真没得说。 (三) 我小时候在老家过年,看过当地乡民自己组织的小戏班拉乡演出。打上 油彩就很俊秀的脸和比划出的劳作的手形成鲜明的对照。迄今我还记得后台 有个小生在大雪飘飞中冻得瑟缩等着候场的样子。他们演出的大都是一些被 称为“小吕剧”的本子,《小借年》呀《小姑贤》呀什么的,要么就是《墙 头记》啊《秦香莲》之类的。汽灯明晃晃地照着,唱戏的和打板拉弦的都一 丝不苟。 后来,某年路过陕西渭南,大路边看见有人摆开台子唱草台班子戏。停 下来看看,说是晚上要演《周仁回府》。演员们在农用车的后斗里已经化好 妆了,催场的锣声弦板声急促得紧,看见一个龙套演员在大口地吃着方便面 ,旁边的老生正在理顺髯口。天色 ……
  •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作者:范文东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内容简介:色彩搭配是门看似简单,其实又很深奥的学问。画画的人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很顺手,画面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画到途中时效果非常好,觉得一幅好画就要诞生了,但往往在画完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还有些令人失望。同样,美术设计师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设计出的作品色彩搭配和谐美观,有时却怎么设计也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些都很有可能是由于还没有完全掌握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技巧造成的。 曾经以为大学毕业后,学完色彩构成,一定已经掌握了很多配色的诀窍,可以让我们从容地面对任何设计任务,只要简单地套用即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常可以发现很多人尽管已经毕业了,对色彩搭配到底有什么规律仍是懵懵懂懂。这说明我们学得不够扎实,说明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历练。
  • 论科学和艺术的价值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那么这些就是我自己在回答“什么是该做的”这个问题时找到的答案: 首先,不对自己撒谎,不管我的生活道路距离理智向我揭示的真正道路 还有多远。 其次,把我的正义感和意识分离开来,特别是我对其他人的优越感。要 承认自己的罪行。 最后,要符合人类永恒和不容置疑的法则——我一生劳动,不对任何工 作感到羞耻,并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与自然斗争不止。 本书选取俄国文学泰斗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三篇短作:《论科学 和艺术的价值》、《主人和仆人》以及《该做什么?》。贯穿三篇的主题是 :什么是该做的?《论科学和艺术的价值》针对当时存在的所谓劳动力分工 的“完美理论”展开论述,揭示其不完美和虚伪性,针砭了以科学和艺术为 借口逃避体力劳动的行为,强调真正的艺术和科学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 主人和仆人》讲述了一位主人和自己的仆人在暴风雪中迷路的故事,展现了 他们各自的行为。《该做什么?》在论述劳动和奢侈的关系以及女人义务的 基础上,进一步告诉人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三篇皆为首次翻 译成中文,有助于拓宽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和思想的认识与研究。
  • 画者鲁迅

    作者:王锡荣

    如今,人们早已熟悉了鲁迅犀利的文风,却几乎忘记了他的另一个爱好——美术。今年正值鲁迅逝世70周年,出版界大推大量鲁迅旧作及系列纪念图书,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则将自己陆续收集到的154件鲁迅美术作品整理成册,其中50%的画作从未公开,且多书影,绝对珍藏经典,以飨爱好者。
  • 戏剧

    作者:[美] 罗伯特·科恩

    《戏剧》(第6版)集中笔墨为我们描绘了现代戏剧的融合和流变以及当今剧坛的最新动态,最后单辟一章全面阐释了戏剧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作为最受欢迎的大学教材,《戏剧》(第6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像"教材——除了将普遍的专业及美学知识与丰富的历史细节和戏剧实践融为一体,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作者深刻细腻的艺术感受和字里行间倾泻的艺术激情。翻开第一页,你将走进一个陌生而熟悉的戏剧世界。有谁比罗伯特·科恩博士更适合写作这样一《戏剧》(第6版)呢?科恩既是学养精深的学者,又是经验丰富的职业导演,还是著名的剧评家和出色的剧作家。他立足西方戏剧,同时深具世界眼光和人类意识。为了写作一部“能够跨越语言和国界,传达普遍的戏剧价值理念”的著作,科恩走遍了亚、非、拉、澳各大洲,考察戏剧历史,深人体验戏剧的不同形态;为了与最新的戏剧发展保持同步,二十多年来,《戏剧》(第6版)不断增订再版,成为当今美国最具权威和最受欢迎的大学戏剧教材和普通戏剧读本。
  •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作者:塔塔尔凯维奇

  • 建筑的七盏明灯

    作者:约翰·罗斯金

    《建筑的七盏明灯》是罗斯金的一部有关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享誉英美艺术界,为好几代人评判艺术价值提供了标准。该书阐述了建筑的七大原则:“牺牲原则”、“真理原则”、“权力原则”、“美的原则”、“生命原则”、“记忆原则”和“顺从原则”,为二十世纪的很多建筑和设计提供了灵感。此外,罗斯金认为建筑是从先辈手中继承下来的东西,并映射出先辈生活的景况。这种思想对当今的建筑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
  • 灰飞烟灭

    作者:颜峻

    本书以文化研究和现场记录互补而成,既有research(研究),又有reach(深入接触)。 本书在结构上涵盖了2000年来中国新音乐的小历史、现场佐证和亚文化研究等方面,不为两全其美,而是追求立体、打破学术与现场的界限。在新音乐及其文化日益成为青年和文艺爱好者关注目标的今天,这大约是这个领域惟一的、也是以强烈风格为特点的成果。在中国摇滚乐,尤其是地下摇滚逐渐获得合法性的今天,它的呈现仍然有赖于亲历的、田野的,甚至是口述的风格;伴随着从“摇滚”到“新音乐”再到“独立音乐”的名词演变过程,这些文字的存在,和这个正在发生的历史一样激动人心。 第一辑 让我烂掉吧 第二辑 废话的语法 第三辑 虚空的回忆 第四辑 出汗
  • 左岸偏左右岸偏右

    作者:何农,王青  著

    这是一本有关世纪之交(1999年至2005年)的法国的文化多棱镜,生活面面观和社会万花筒,是在此期间常驻法国的《光明日报》记者的一些纪实文字。
  • 爱因斯坦·毕加索

    作者:阿瑟·I·米勒

    这本让人着迷的关于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平行传记,其重点集中在他们还是年轻人时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和毕加索那幅将艺术带入20世纪的作品《亚威农少女》。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取得这些令人惊讶的突破时,才二十出头,默默无闻但精力充沛,一无所有却注定麻烦不断。 在本书中,这两个青年天才如何生活和工作真相跃然纸上。照相术、电影、当时的前沿学科以及哲学家兼科学家庞加莱思想的影响在《亚威农少女》中都有所显示。爱恩斯坦跟大学老师格格不入,没有一个人推荐他去谋取一个大学的职位。 20世纪两个最具有原创性的心灵,几乎同时颇为相似的氛围下,经历敢他们最伟大的创造时期。爱因斯坦以相对论、毕加索以立体主义表征空间和时间。在最重要的意义上,他们俩其实解决同一个问题。
  • In Vogue

    作者:Alberto Oliva,Norber

  • 绘画与表演

    作者:(美)梅维恒

    至少从8世纪的敦煌时期起,“变文”的图画讲唱在中国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民间的传统,然而在中国的史书中关于“变文”的表演只有一些令人失望的、模糊不清的记载。《绘画与表演》面临的是一大堆变文与变的图卷有关的问题:变文是为在看图讲唱时作提示用的吗?为什么那份卷画仅仅只有韵文部分?讲唱这些变文的表演者是谁?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本书于是采取了一种大胆的研究策略去打破这种僵局。为了填补上有关中国的看图讲唱的一大段知识空白,梅维恒博士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伊朗、土耳其、意大利、德国,以及其它许多国家中与此类似的文学形式中寻找信息。结果出人意料地令人满意……
  • 巴黎,艺术至上

    作者:冯骥才

    这本书的文字表达和图文相偕的形式颇具特色。它既是作家写画家,又是画家写作家,亦文亦画,是一本典型的冯骥才式的作品。 书的内容包括“美是精神的浪漫”、“历史是一种灵魂”及“巴黎的艺术家们”三大部分,收录《街头的吻》《巴黎的天空》《地中海的菜单》《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孤独者的自由》等散文。
  • 舞动红楼梦

    作者:蒋勋

    在台湾著名美学家蒋勋眼中,曹雪芹的《红楼梦》,简直就是风靡时下年轻人的青春偶像剧的起源,同时也隐藏着“中国最早的女性主义观点”。配合台湾著名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作经典舞剧《红楼梦》演出,蒋勋在其刚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著《舞动红楼梦》中,结合舞蹈与文学,从“青春”和“情欲”的角度对文学经典《红楼梦》作了颇有新意的解读。 在《舞动红楼梦》中,蒋勋特意舍弃传统搬演《红楼梦》时的主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三角恋爱,认为《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阕“青春颂歌”。贾宝玉在书中的实际年龄只有十三岁,曹雪芹笔下的宝玉是不要长大的孩子,生命就停在十四岁,所有才华、美丽、荣华富贵都在此时展现,《红楼梦》是“全世界最华美的青春文学作品。” 他指出,古典文学里的宝玉是一代贵公子,但他对青春的探索,对肉体的迷恋,对伦理的反叛,却充满现代性。蒋勋写作时,也聚焦于贾宝玉为中心的青春情欲世界。比如《红楼梦》书中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出现遗精、性幻想及第九回与秦钟之间的同性恋情,描绘了“超越世俗性别”的少年之爱,都是西方古典文学少有的描绘,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青春中的性别议题。 透过“云门舞集”的《红楼梦》数十幅精彩剧照以及精挑细选的《红楼梦》刻本版画插图,蒋勋将他阅读《红楼梦》半世纪的点滴体悟,渗透进入字里行间,如实告诉我们:为何《红楼梦》是一本“慈悲之书”?为何阅读《红楼梦》是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从繁华走向空茫,这一切所代表的又是什么意义?
  • 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

    作者: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德拉克洛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所写的日记,被公认为是出色的文学著作;他所写的美术论文,也是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料。 德拉克洛瓦的遗嘱执行者庇隆从画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出最有意思的与最可靠的,加上一些书信,以及从他的笔记本与速写本中发现的零散的短文中,加上不曾发表的,涉及艺术理论、哲学、文学问题的散篇文章而编辑成书。《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作者根据克隆的版本,翻译书中所发表的材料,按照文章先后编目,集成该册。《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共分两部分:艺术评论和德拉克洛瓦生前未曾公布的资料,对于研究德拉克洛瓦有着非常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