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明室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明室:摄影札记(罗兰·巴尔特文集)》作者应《电影手册》杂志之邀写成的,在摄影评论界声誉卓著。巴尔特在书中选了十几幅过去的和当代的、著名的和无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为评说的对象。在书中,巴尔特不讨论摄影师与照片之间的关系,而以观看照片的人与照片之间的互动为考察的中心,构筑了自己关于摄影的理论框架。他把照片的意义分成两个部分: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前者是摄影师通过作品向观众所展示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文化空间;而后者则是照片中刺激和感动人的局部与细节,也即让人为之着迷和疯狂的地方。 巴尔特对摄影的思考经历了从符号学结构主义到现象学的转变。作者在《明室:摄影札记(罗兰·巴尔特文集)》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已经不局限于摄影这个讨论对象,而是突破到更大的文化领域,尤其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上,发人深省。同时,《明室》与其说是一篇讨论摄影的论文,不如说是巴尔特自己的情感大写意,在该书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明室》别具一格的地方。
  • 无边的艺术

    作者:[法] 保罗• 维利里奥 著

    本书为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关于当代艺术的文集,共收入四篇文献:《等待意外》《过度的艺术》《博物馆之夜》《无边的艺术》。作者为我们分析了在一个视觉统治、电子媒介无处不在的加速世界里,艺术所面临的再现危机。 这里便有一个见证:如果观看和知晓是启蒙时期以来伦理和美学的重大疑问,那么观看与能够将是我们21世纪的重大疑问。诚然,如果说极权社会徒劳地想实现这种“全视角政治”的话,那么即将到来的全球化社会将拥有各种视听手段,以便实现这个社会,它所借助的正是这种现实的加速,“观看的艺术”就是加速的首个牺牲品。 在一个我们对世界的视像变得不再客观而是远程客观的时代,如何在生存中坚持下去?如何抵抗一个现实感消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是视觉,一切一经看到便被立刻遗忘?怎样在作品的真实空间中坚持下去,而实时的加速却在其进程中将一切带走? 走向电视图像的音乐未来的光线艺术,或是造型艺术的物质艺术,必须进行选择;必须在能动性和恐慌之间、在受控人群的兴奋或静态之间、在材料阻抗之间选择……如今正是在这里,而非其他任何地方,演绎着民主政治经济学的命运。
  • Against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Essays

    作者:Susan Sontag

    "Against Interpretation" was Susan Sontag's first collection of essays and is a modern classic.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66, it has never gone out of print and has influenced generations of readers all over the world. It includes some of Sontag's best-known works, among them "On Style", "Notes on 'Camp", and the titular essay "Against Interpretation", where Sontag argues that modern cultural conditions have given way to a new critical approach to aesthetics.
  • 春游纪梦

    作者:张伯驹

    本书收录的是张伯驹编著的《春游琐谈》中他所写的文章,从本书中你可以领略到张先生在书画鉴赏、文学、诗词创作和传统戏剧领域的深厚功底。本书堪称该研究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本书共收编先生的六种著述。《春游纪梦》为张伯驹先生编著的《春游琐谈》中的张文。这六种著述有个别篇章重出,为保持原著气脉,都是严格按照原貌,没有做任何改动。全书的六种著述包括《春游纪梦》、《丛碧书画录》、《丛碧词话》、《续洪宪纪事补注》、《京剧音韵》等。《春游纪梦》的主要内容有《北京清末以后之书画收藏家》、《陆平衡复帖》、《三希堂晋帖》、《宋徽宗雪江归卷》、《诗迷》、《试帖诗》、《梦华集序》、《中堂》、《北方四银行》、《看河南家乡戏》等。《丛碧书画录》记录了《西晋陆机平复帖卷》、《唐李白上阳台帖卷》、《宋高宗书马和之画诗经节南山之什图卷》等一大批书画。《京剧音韵》记录了《阴阳平上去入念法》、《切音》等。本书忠实于张伯驹先生作品的原貌,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广大读者的理想选择。
  •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

    作者:雅克.马利坦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共九章,约二十五、六万字。第一、二两章具有导论性质,主要对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予以界定或作扼要论述。第三章进入正题,详尽地论述了所谓精神的前意识的存在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第四章为全书的重点,作者首先以一节的篇幅论述智性、想象和感觉从灵魂中流泻出来的顺序,要点是区别精神的无意识与自动的无意识。继而以四节即本章的大部分篇幅来讨论诗性直觉的诗性认识,对诗性认识的产生、构成和实质等,一一作了详尽的论述。最后以一节的文字,论述诗中的那个精神性的创造性自我同尘世中的那个物质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之间的本质区别。第五、六两章分别探讨了诗与美、诗与现代绘画的关系。第五章的主旨在于论述美不是诗的对象,而是它的“目的之外的目的”。第六章以现代抽象艺术为例,强调诗性直觉在艺术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七章为全书又一重点章节。作者在区别巫术认识和诗性认识的基础上,论述了诗对于艺术的超越和诗性经验由产生到释放出来的全过程,最后以一节的篇幅对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概念“诗性意义”作了集中而详尽的阐发。第八章讨论的重心是所谓音乐的内在化。作者先推出“直觉推进的音乐”这一概念,接着剖析古典诗对于词语的音乐的依赖,末了论证音乐的内在化在现代诗中的实现。最后一章即第九章,以诗人但丁的创作为例,论述创造性直觉的三次顿悟在伟大艺术家的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及其作用。
  • 傅雷经典作品选

    作者:傅雷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傅雷,字怒安、怒庵,上海人。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1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美专。后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1949年后,曾任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译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文艺理论著作《艺术哲学》,另有《傅朗台》、《幻灭》等,文艺理论著作《艺术哲学》,另有《傅雷家书》等。
  • 永不枯竭的话题

    作者:里尔克

  • 生命的热情何在

    作者:[法] 保罗·高更 (Paul Gaug

    《生命的热情何在》由法国“后印象派巨匠”保罗·高更所著。本书是他出走文明社会后在塔西提岛书写的散记。高更用充满诗意的文笔,勾勒出第二故乡塔西提的万种风情,层层拆解,屡屡绽放,使之成为艺术创作巅峰的记录,更是他晚年艺术创作的宣言。 本书记录了他在塔西提生活的十二年。高更以自传色彩绘出心中的美好,他要告诉文明社会,那些野蛮人教会他,关于生活与幸福的事。
  • 好色的哈姆雷特

    作者:小白

    《好色的哈姆雷特》是小白的成名作随笔集, 评论界将其概括为“以男女之事的瓶子装文化之酒”,获得广泛赞誉,曾获得2009年中国娇子新锐榜唯一的年度图书奖殊荣。本书包括《好色的哈姆雷特》、《画春宫的女人们》、《黄段子和小册子》、《大的到底好不好》等十余篇文化散文。题材另类不羁,文字亦庄亦谐。博学的作者将邀您共游古希腊、古罗马、夜幕下的巴黎街头,从康康舞、希腊古瓶和太阳马戏中读出细节的低语,读出风尚的演变和传承,读出道具不同而欲望如一。关于性,上帝所没有说的,小白将向您娓娓道来。本书是国内随笔领域少见的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的作品。既不乏真材实料,具有不输于学院水准的学术价值,读来又饶有趣味,以其鲜明的、承继英式随笔精髓的文风在文坛独树一帜。《好色的哈姆雷特》是原《好色的哈姆莱特》的增补修订本,修正讹误之余,新增万余言长篇随笔及百余幅彩色插图,,无论是在品相还是在质量上均有大幅度提升。
  • 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

    作者:[德] 瓦尔特·比梅尔

    选取卡夫卡、普鲁斯特和毕加索三位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以之为范例,对西方当代艺术做了深入细致的哲学分析。作者是海德格尔的弟子,海德格尔对近代以来的主体主义美学的批判构成了本书的出发点。作者在本书前言中即已指明:美学的时代已经终结了。这个海德格尔式的论断应当在本书的艺术考察工作中得到检验。一种非美学的艺术观察和艺术探讨使如何可能的?
  • 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

    作者:李大卫

    《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内容简介:咀嚼东西方文明成果,品味伟大的艺术盛筵,倾听来自历史的回声。《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李大卫行走于欧美各国之际创作的游记、文学随笔的集结。涉及欧美各国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睿智幽默、见解犀利直接,在当今文坛的一片靡靡之音中爆发出一种难得的质疑之声。在多年游走于国内外的漫游生涯中,李大卫依然保持着特立独行的思考和怀疑精神,文章既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更不乏反思当下文化现状的“热血告白”。书中有对中外文化历史的咀嚼,有对山川风景的感怀,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是作者在多年漫游生活中的积淀和感悟。 编辑推荐
  • 幸福的艺术

    作者:[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幸福其实是一种活生生的情感,它也要经历诞生、成长、绽放、衰败甚至死亡的过程,在作者眼中,幸福一如昼夜交替,复苏是永恒。身为精神科大夫和心理治疗专家的作者,从25幅名画中窥见幸福:克里木特《女人的三个年龄段》中最初的幸福;乔托《馈赠大氅》中超越自我的幸福;梵高《星夜》中与孤独和痛苦斗争的幸福……我们一起来冥想,体味五味杂陈的人生,寻找幸福的时刻……
  • 此前此后

    作者:(法)保罗·高更

    1901年,保罗·高更离开塔希提岛,登上一艘驶往马克萨斯群岛的双桅帆船。他在希瓦瓦岛下了船,在岛上建造了自己的茅屋,取名“欢娱之屋”。他在那儿开始作画和写作。 《此前此后》叙述了作者在阿尔勒、布列塔尼、巴拿马、帕佩特的流浪和斗争,还历数了令他逃离欧洲,转而寻找一个原始世界的所有“屁股道德、宗教道德、爱国道德、士兵道德、宪兵道德”。 高更还追忆了与凡高的友谊,他的艺术观点,他所厌恶的东西和他的激情。这是一部带有“怨恨、复仇”,充满“可怕的事情”,但也有爱情的自传,被认为是保罗·高更成就最高的文学作品。——原书封底文字 1903年5月8日,一个暴风雨后的早晨,饱受梅毒、湿疹折磨的高更孤独地死于希瓦瓦岛。死亡前夕,已经无力作画的高更选择用文字总结自己的一生,就是《此前此后》。画家去世15年后,才第一次公开出版。103年后,有了这第一本中文版本。这是一个抛妻弃子,进而拒绝整个文明世界的野蛮人最后的内心独白,寄托了他对人世间的全部爱与恨。
  • 美学珍玩

    作者:[法]夏尔·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文学生涯是从绘画评论开始的,《一八四五年的沙龙》一炮打响,《一八四六年的沙龙》则确立了他权威艺术评论家的地位。这期间,他已经开始诗歌创作,但成名作《恶之花》的出版,却是在十二年之后。 《美学珍玩》收集了波德莱尔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评论。他极力推崇色彩和想象力,浪漫派大师德拉克洛瓦令他迷狂,漫画家伽瓦尔尼令他心醉神迷。他涉猎广泛,油画、素描、漫画、雕塑,无不娓娓道来,精辟又不乏热情,为读者展开了一副美妙的法国十九世纪艺术画卷。他认为:“对一幅画的评述不妨是一首十四行诗。”诗可以说画,画也可以说诗,“现代诗歌总是明显地带有取之于各种艺术的微妙之处。”
  •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作者: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精选波德莱尔的文艺批评论著27篇,内容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诸领域,基本囊括了其美学思想的方方面面。波德莱尔具有相当精细的鉴赏力,突出地反映了时代思潮的更迭,既上承浪漫主义传统,又蕴含现代主义新观念的萌发。
  • 诗学 诗艺

    作者:[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古罗马] 贺拉

    这是本西方学术经典之作,中英文对照,由两部作品组成:《诗学》和《诗艺》。其中,《诗学》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以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悲剧与史诗,提出诗歌创作的原则和规律,并就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文艺的社会作用问题进行阐述。而《诗艺》是贺拉斯的创作,他上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下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献。
  • 木已成舟

    作者:陈丹燕

    收有“但丁的家”、“那个属于蒙马特的人”、“去圣彼得堡看敦煌”、“晴朗的一天”、“你看,你看,从前的脸”等文章。
  • 重点所在

    作者:苏珊·桑塔格(Sontag.S.)

    《重点所在》延续了苏珊·桑塔格一贯的敏锐和视角的多元,在她《重点所在》这本最新的论文集中,她的目光投向了现当代的重要诗人、作家、戏剧家、舞蹈家,以及各种类型的艺术、文学形式,由于其独特的敏锐性,使得她的文章的意义不局限在某个领域,透过文章本身,我们看到永恒的人性,永恒的正义感,永恒的批判精神、永恒的激情以及永恒的冷静。
  • 风景与记忆

    作者:[英] 西蒙·沙玛

    •跨越三个世纪和四大洲的风景之旅、历史和艺术之旅,以自然元素木、水、石分篇,内容丰富而结构恢弘,有光影、有色彩、有气味……生动再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风景体验。 •作者西蒙•沙玛因多部扛鼎之作和纪录片《英国史》《艺术的力量》而蜚声国际。《风景与记忆》曾获W.H.史密斯文学奖,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好书之一。 •彩图32面,黑白图片200多幅,包括许多名画和雕塑,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本书探讨了神圣或神秘的河流、森林和高山等对文化想象力的影响。有力地说明人们被自然所塑造的程度不亚于他们塑造自然的程度。本书不是把风景作为孤立和个别的现象,而是作为连续的全景,视角跨越欧洲和美洲、东方和西方,融合个人记忆和群体经历,涵盖诗歌、传说、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诸多方面,从多样的风景体验中挖掘出深层文化记忆,重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精神纽带。
  • HANA

    作者:hansey 主编

    《HANA》是继《爱丽丝》后,MiMZii和世纪文景推出的又一书系:不是文学的,而是生活的,充满乐趣的。 “无封面”外观——线胶后不沾封面,外加圆角护封——目的是便于读者把书180度摊平。 全年龄私享浪潮,2008年更精彩的生活从你的分享开始。 衣食、玩物、去处、影音、阅读、人物、回忆……来自每一个人的真实体验。 王贻兴、罗中旭、张超、吴建飞、李易峰、李皆乐;榛生、沈星妤、于是、夏无桀、程功、11、BIR、小隐于林……各行业人士倾情加盟,分享你可能还不知道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