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
在福柯打开的新视野中,德勒兹是将疆域拓展得最宽的一位,文学、电影、绘画,不一而足。而这本论培根的作品,是德勒兹将哲学触角引向绘画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可以管窥德勒兹的基本哲学观念,尤其是德勒兹的思想方法。 德勒兹认为-弗兰西斯·培根的绘画以纯粹的形象取代了具象绘画,从而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找到了第三条道路,拯救了形象在20世纪的命运,在他之前,塞尚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探索,而从更广的艺术史角度来讲,这一探索可以上溯到古埃及艺术。这一探索的本质,是用一种具有触摸能力的视觉,取代了纯粹的视觉,其间有哥特艺术与巴洛克艺术曾经偶尔达到了这样的视觉。 -
视觉艺术——西方唱片封面设计与音乐1960-1979卷(中英文对照)
《视觉艺术-西方唱片封面设计与音乐》是中国第一套系统探讨封面设计与音乐内在联系的专题丛书,共四卷(1960-1979卷)、(1980-1989卷)、(1990-1999卷)、(2000-2005卷)。每卷(册)精挑选190多幅具有时代特征,影响深远的唱片封面, 点评封面设计的特点, 揭示唱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点。 通过这套丛书,我们可以了解各个时代音乐风格的发展过程,文化背景以及设计思想和风格的变迁,学习设计师们的思维方式,创意理念及表现方法。 -
碧娜 鮑許 - 舞蹈 劇場 新美學
碧娜‧鮑許是德國排名第一的出口文化,因為世上無人像她這般地寫下輝煌的舞蹈史。 這位當初在埃森市福克旺學校的神童、以及當今身為烏帕塔的芭蕾總監的編舞家, 在不到十年之間排除萬難,確立了這項舞蹈類型。如今,舞蹈劇場這個名詞已和碧娜‧鮑許的名字劃上等號,無法分捨。 德國重量級舞評家史密特長期觀察、採訪碧娜‧鮑許,細膩描述了碧娜‧鮑許的從舞經歷, 她的個性、感情、生活與作品,反映出碧娜‧鮑許的創作哲學及活力來源。 為台灣第一本關於畢娜‧鮑許的中文譯著,是認識碧娜‧鮑許並感受舞蹈劇場魅力的最佳書籍。 【推薦文】一個蛇人的故事 陳玉慧(本文作者為劇場導演及旅歐作家) 知道尤根史密特為碧娜鮑許寫書是很晚的事了。那是在前幾年雲門舞集在柏林演出劇院的大廳, 我當時便很感興趣,我在想,那位不常說話,又瘦又蒼白的女子,人稱現代舞蹈皇后之人, 排戲時沒有表情但思考不斷的編舞家,那個只一根接一根抽煙的女人,會向一個男舞評透露什麼呢? 讀完此書,我得到了答案。 我非常喜歡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史密特問讀者,你們覺得碧娜鮑許是如何做到的?什麼是她舞蹈事業的真正動力? 他提了碧娜鮑許各種轟轟烈烈的人生事蹟。但都不是,而是她的家鄉索林根(製造雙人牌小刀的城市)的一位芭蕾舞老師, 在看到小碧娜在把一隻腿環繞在脖子後面,將身體完美打結的時候,做了這樣的評語:這女孩真是個蛇人啊。 史密特說,此讚美可能這個餐廳老闆的小女兒日後人生大有成就的主因。當時碧娜只有五六歲, 第一次被帶到一個兒童芭蕾舞團,她從來沒看過芭蕾舞,也不曉得芭蕾舞者要做什麼?﹂我就跟著去, 別人做什麼,我就努力跟著做,我還記得,那時老師要她們趴著,把雙腿放在頭上,然後老師便說出那句評語」。 蛇人,碧娜鮑許把蛇人當做讚美,並且勤於練習,離開家鄉,再練習,加入舞團,考驗自己的想像力,成立舞團, 尋找舞蹈的新語言,發明新動作及結構和形式,跨越美學界限和藝術藩籬,給予現代舞蹈新定義, 讓傳統主義者吐口水或憤怒或驚愕,最後征服全世界。她的舞蹈風格成為人類舞蹈史上的典範。 蛇人(schlangenmensch)這個字對德國人居然是如此有作用的禮讚詞,是否因為他們多半高大僵硬? 這位小蛇人後來也受到許多在父母餐館(就在劇院附近)用餐的職業舞者鼓勵, 在一九五五年進入了當時德國舞蹈劇場的孕育地___ 福克旺學校,大多數重量級的舞蹈劇場編舞家後來也都來自這個學校, 碧娜後來也曾在該校執掌了十年。 在未讀過這本書前,我在廿年前便看過碧娜最重要的作品如一九八零年,米勒咖啡館或春之祭等, 那是我在巴黎及紐約學習戲劇的時光,很少人的作品那樣感動過我,那時,我還不知道她的作品深遠地影響著我, 那麼久。到今天,無數的心靈畫面仍然留在我心中。我被她的美感驚嚇,她以詩意入作,那麼女性自覺,那麼悲傷, 她把悲傷混合了幽默,她用身體說話,說出那些永不滿足的欲望和渴望,她可以把社會儀式排成蛇形運轉, 也可以把物質或形狀映入舞作。她是獨一無二的,她是碧娜鮑許。 後來,我才知道。我也逐漸發現,原來她是這麼美的人。高貴的外表,清明的心,無比堅定的意志, 她的個人特質如此清晰明顯,六十年代便是全歐洲最出色的女舞者,她編過及跳過許多獨舞, 我曾經看過一段她從頭到尾在咳嗽的舞碼(從此難忘),當然,我也非常喜歡她在穆勒咖啡館裡為自己保留的那個角色, 那些年她都自己跳,她的舞台設計師與生命伴侶玻濟克和她最重要的舞者梅西兩人在台上奮力撥開桌椅, 以便讓前面的女舞者有空隙繼續舞蹈,而碧娜在後面的動作像夢遊般,沿著布景的後緣前行和後退, 接著穿過一道旋轉門,便消失不見蹤影。用史密特的話: 猶如脫離了一切世俗。 我總驚覺:在跳舞的靈魂多麼與我似曾相識?或者與我的靈魂似曾相識? 原來,那位為碧娜創作一個擺滿數十張桌椅的舞台空間的設計師,最終放棄其幕後身份來到舞台上的那個男人, 那也是他唯一一次的露臉,那人便是碧娜的親密愛人。而他卅五歲便死了。我略略感到驚訝的是, 碧娜強調那些舞台設計全出自她自己的想法,玻濟克只是執行者而已。 沒有人知道碧娜的情感世界,史密特也不知道。她像個嚴守秘密的賭徒,握著手上的牌緊緊貼靠胸前, 唯恐洩露天機。史密特只告訴我們,她有個兒子,現在有個男友,他們雖不住在一起,但那人為她煮飯, 那人也照料她,否則碧娜一根又一根地抽煙,工作到深夜還不會回家。 不必史密特說,很多人也都知道,碧娜那溫柔的外表下卻有猶如花岡石的堅硬個性。 那或許是因為她剛好是獅子座,而月亮在金牛,她永不放棄,是的,她不會放棄,正因如此, 她從來對﹂這不行」或﹂沒辦法」這些說詞非常不滿意,也不會接受敷衍。 她可能是第一個堅持不在硬實滑順的舞台地板跳舞的編舞家, 她的舞者不是在一片花海裡便是在游泳池不然便是在溜滑梯上跳舞,不但如此,舞者不但不必穿舞鞋,也可以穿高跟鞋。 碧娜和舞者的工作方式是提問,她問舞者問題,﹂且必須拐彎提問,」因為直接問不會有什麼結果, 她經常向舞者提出上百個問題,舞者給了肢體的答覆,但她說,﹂許多問題並沒有答案。」 她也曾為此沮喪,後來發現,那並非是她無能,而是生命的本質有可能便是如此, 還有,碧娜也並非每次都清楚自己在找尋什麼?我一向對碧娜鮑許向舞者提問的問題很感興趣, 那些問題包括:做什麼,自己會覺得羞愧?最喜歡移動自己身體什麼部位?會和一具死屍做什麼? 碧娜為什麼提出那麼多問題?因為她的舞蹈信念那麼根深蒂固,「我在乎的是人為什麼動,而不是如何動,」 她的舞者動作僅管經常重複(尤其是手部)和中斷重來,有時近於歇斯底里,但卻能貼切真實傳達悲哀和苦楚, 甚至於恐懼和暴力。但要的話,她的女舞者抽煙也賣弄風情,是多麼性感,是的,性感,美感,卻又悲傷,絕望。 碧娜說過,基本上,她的舞蹈動作從來不是從腳出發,而腳步也經常不是由腿部開始, 「我們在動機中找尋動作的源頭,然後不斷地做出小舞句,並記往它們」,她也說, 「以前我因恐懼和驚慌,而以為問題是由動作開始,現在我直接從問題下手」。 正如碧娜在羅馬的一場記者會上所說,她的舞作如果跟別人有什麼不同,是她的作品並非是縱向的時間發展, 而是舞作繞著一個特定主題核心,由內向外生成。這個創作態度,與其說是女性創作與女體的關連暗示, 勿寧更應視為推翻傳統劇場的關鍵因素,現代劇場和後現代劇場從此走上可以區別的分水嶺, 碧娜的創作方式和態度決定了舞蹈劇場的基本氛圍和調性。 史密特提及當年碧娜被人吐口水,一路到獲得德國國家最高文化勲章, 但碧娜自己說她在創作時﹂總是充滿無法達成的畏懼」,有時也非常猶豫徬徨,幾近絕望, 這一點我們在﹂一場悲劇」的敘述文中可以讀到,碧娜要告訴我們,悲劇不是只發生在非洲, 荒蕪的大地其實便是孤寂的個人棲息所在。碧娜對舞作感到膽怯和裹足不前, 絕望地回頭在傳統芭蕾中尋找創作的可能,還記得多明尼克.梅西如何重複他的芭蕾舞動作? 他不停跳,也不停問觀眾:這樣夠了嗎?你們要再看一次嗎?再來?再來? 碧娜的作品如何產生?容我引述史密特的訪談:當然是靠編排,剛開始時只有一些問題,一些句子, 某人示範的小動作,一切都很零散,不知何時,時機便來到,「我會把一些適當的動作與別的事情組合, 如果我有了結確定的方向,我就會有更多更大的小東西,然後我再從不同的面向繼續探尋, 它從相當微小的事物開始,逐漸變來愈大。」 史密特的書以評介碧娜鮑許的創作題材和表現風格為主軸,間而帶入鮑許的編年史和創作的心路歷程, 有誰在一九七七年會想到那時風格已臻成熟的碧娜鮑許,在接著下來的卅年會引領全球舞蹈界的前衛風騷? 史密特對碧娜的成功下的結論有二個,一是她的主題是人類核心問題__恐懼和孤獨,正因如此,人類渴望被愛, 渴望被愛成為對抗恐懼的方式,而這二者之中的相生和予盾,便是碧娜舞作的原型內容。 第二個原因,是碧娜對她主題的堅持不捨,所有因之而來的衝突,她不會隨便輕輕帶過, 她堅持她對存在和社會或者美學的省思。她太堅持,以致於觀眾有時被迫面對那少人能完整揭發的主題核心。 碧娜以她那的絕對美感和編舞長才說服了觀眾。 我相信這本書不但適合碧娜迷一讀,也很適合有心暸解碧娜鮑許的觀眾, 有些初次觀看碧娜作品的人會感到震驚不解,讀過這本書,這些人應該會更清楚自己的震驚,也會對現代舞蹈有更進一步的暸解。 -
Gregory Crewdson
Gregory Crewdson's photographic series capture a particularly American state of normalcy--in dissolution. The viewer, at first seduced by what appears to be an idyllic scene, soon discovers subtle off-kilter elements more akin to Film Noir than an NBC comedy. In a work from his Twilight series, yellow school buses are parked outside white wooden houses, and students stand and lounge around in seeming passivity. Something is happening--what, we don't know. The vision is familiar yet unfamiliar, seemingly benign yet threatening. Crewdson goes to great lengths in dramatizing his disturbing suburban scenes, employing elaborate lighting, cranes, props, and extras, espousing a level of behind-the-scenes preparation more akin to the making of a Hollywood movie than the making of a still image. Here perhaps is one place to locate the eerie unreality and narrativity of his pictures, the creepy attention to detail so out of place, in the ordinary settings he evokes. Middle-class reality meets the other side of the normal here--by way of Sigmund Freud. I'm very struck by the still image, and I'm interested in the limitations of a photograph in terms of its narrative capacity to have an image that's frozen in time, and there's no before or after. -- Gregory Crewdson Edited by Stephan Berg. Essays by Martin Hentschel, Martin Hochleitner, Urs Stahel and Stephan Berg. Hardcover, 11.75 x 10 in./200 pgs / 80 color and 100 b&w. -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是一本关于视觉文化分析的介绍性书籍,它将有助于加强我们的视觉文化修养。它并不着力于对特定视觉文本内涵的解释,而是试图教会我们独立解析视觉文本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这是一本理论性的书籍,但是,它把理论建立在例证分析的基础上。 -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是本雅明最具颠覆性的作品。书中论述了技术革命在当代所孵化的新的艺术样式——机械复制艺术。他从艺术生产理论出发,从制造技术的角度,剖析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机械复制技术制造了“世物皆同的感觉”,消解了古典艺术的距离感和唯一性。导致了古典艺术的“灵光”消逝,即艺术美境的流失。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不再以仪式为基础。而是建筑于政治学之上。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全译彩图本)中。其超现实主义和犹太神秘主义风格,给20世纪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 -
亨利 卡蒂埃 布勒松摄影作品
亨利 卡蒂埃 布勒松从事摄影半个多世纪,周游世界各国,拍摄了大量的精彩照片,但是,他从来不允许别人拍摄他本人的照片,他的志愿似乎是,永远躲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描绘和刻画世上芸芸众生。 -
图像理论
何为形象?形象与词语的关系如何?何为图像?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如何?何为图像理论?图像理论在关于文化、意识和再现的批评理论中位置如何?美国最重要的视觉艺术批评家和图像理沦家之一W.J.T.米歇尔以生动的理论阐述和具体的文本分析回答了所有这些问题。《图像理论》与其姊妹篇《肖像学》一起宣告了批评理论中“语言学转向”的结束,指明了“图像学转向”的新方向,为刚刚兴起的视觉文化研究铺垫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这部书的编写方法倒有些类似于相册。它是再现固有的具体问题的快照集锦,针对特殊场合和特定的历史时刻,作者把这一历史时刻称为后现代主义末期,即“图像转向”时期。如果说本书有一个整体性的话,那就是坚决主张对几个简单问题做出多种回答。这几个问题是:图像是什么?图像和语言有什么关系?上述问题为何具有理论意义或者实际意义? -
赖声川的创意学
创意经济时代来临,创意成了个人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但创意可以“学”吗?创意该如何“学”呢?有没有一门学问可以让人有系统、有步骤地学习创意? 创意大师赖声川认为:“创意是可以‘练’的!”他相信,创意固然神秘,却是有法可学、可管理的。赖声川累积多年创作经验与创意教学心得,突破过去创作风格,提出个人第一本专业著作《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本书不漫谈剧场艺术,而是透过系统化的架构,提出实用的“创意金字塔”,期待为读者找到“学会”创意的道路。 -
西方美术简史
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1903年开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早年混迹社会,作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等等。这位体重两百磅,粗壮结实的荷兰裔美国人于1921个出版了《人类的故事》一书,从此饮誉世界。一生中出版了30余种书籍,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易懂,俏皮睿智的文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部都复述了一遍。他的绝大部分著作均是风靡世界的畅销书,历经近一个世纪仍不失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房龙本人更是多才多艺,他精通10种文字,善拉小提琴,他不为自己的绝大多数著作配画了许多稚拙可爱的插图。 -
觀看的方式
觀看先於言語。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接著才會說話。不過觀看先於言語還有另一種意涵。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世界包圍著我們。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知道的世界,兩者間的關係從未確定。男人行動,女人表現。男人注視女人。女人看自己被男人注視。赤裸顯露自身。裸體用於展示。裸體的詛咒是永遠無法赤裸。裸體是一種衣著形式。 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強調「形式」和「論點」兩者同樣重要,試圖引發讀者質疑與探究我們是如何觀看繪畫……這無疑將改變讀者觀看圖像的方式。全書雖以章次為名,但讀者可以隨自己喜好以任何順序閱讀。其中四章由文字和圖像構成,另外三章則只有圖像。由圖像構成的章節,主題分別為觀看女體的方式,以及油畫傳統中的各種矛盾面向,雖然沒有文字,但它們企圖提出的問題並不下於有文字的篇章。在這些圖像篇章裡,作者有時不提供任何相關資料,因為擔心這類資訊可能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干擾圖像正在傳述的意旨。 本書初版於1972年,以BBC的同名電視影片為基礎加以延伸,是所有談論藝術的書籍中,最發人深省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直到今日,其啟發讀者如何觀看藝術作品的入門地位依然不變。 約翰.伯格擊中了專業藝評家的神祕化要害……他是影像的解放者:一旦我們讓畫作直接影響我們,我們就能以更好的位置做出有意義的評斷。 --Peter Fuller, Art Review 這本書的影響力十分驚人,它開啟了我們的視野,帶我們進入如今已成為老生常談的文化研究的普遍關注領域。 --Geoff Dyer, Ways of Telling -
动画的时间掌握
时间掌握在动画创作中似乎是不可捉摸的,但它是影片成败的重要因素。时间对动画家来说是可塑的,既可压缩,也可扩张。控制和处理时间在造成特殊效果和气氛方面存在着无穷的可能性。本书作者探索了时间掌握艺术在动画影片中的作用,回答了关于时间的许多难点和关键课题。时间掌握不仅关系到如何确定动画的间距、张数和画稿在银幕上持续多久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而且关系到影片情节展开的节奏、速度和情调。它与观众反应有紧密的联系。作者还着重谈到物体运动中质量、惯性、韧性以及怎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有关力的表现等。 本书文字简明精当,插图丰富生动,使难于捉摸的课题有了明晰的回答,它不仅对从事动画技巧基础训练的人是一本极有实用价值的书,而且对从事动画专业的同志也会有所启发与帮助。 本书被北京电影学院列为动画专业教材。 -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主要内容为:作为艺术赞助人的早期梅迪奇家族、水与空气中运动的形式、寻找解开莱奥纳尔多奥秘的钥匙等。在这卷由我的中国挚友汇编的文集中,各篇论文皆以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起过关键性作用的文化艺术运动即著名的“文艺复兴”为题。那场运动主要发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时为公元十四至十五世纪,亦即所谓的“中世纪”末期。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封建制度之下,政权掌握在帝王手中;他们分封土地,作为对贵族成员服役的奖赏。然而,意大利诸城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这些统治者的干预,力求独立。这样,帝王的拥护者吉伯林派跟其对手教皇派的斗争便构成了佛罗伦萨早期历史的主要内容。不过,他们最终达成了和解,以使富商可以跨越阿尔卑斯山南北,横渡重洋,经营贸易。 -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
本书对19世纪美国和欧洲有关摄影的作品进行了颇具见地的概述,他涉及到艺术理论、社会改革和生理学不同的领域。早期的摄影批评,具有大量关于客观性、外观和复制等种种传统性的概念。同时,被普遍接受的艺术中有关中性视觉、直觉天赋和艺术进步等观点构成了人们对摄影的理解方式。玛丽·沃纳·玛利亚认为,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它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诸领域中的现代性和变化。另外,她还阐明了摄影作为现代性和变化的象征迅速崛起的方式,既能轻易地反对进步,又能促进民主的发展。 -
蓝调百年之旅
《朗朗书房·音乐坊:蓝调百年之旅》:马丁·斯科塞斯等七大导演诠释人类的灵魂之乐。 -
摄影大师的构图秘诀
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构图;不同视觉媒体中的构图;构图与影像画幅;构图中的线条等。 -
50经典歌剧
本书是《50经典》系列中的一本,向读者介绍了歌剧史的概况,展示了歌剧这座艺术殿堂的内涵。书中介绍了五十部最重要的歌剧的特点、主要内容、评价,剧作家的生平,歌剧的音乐特色和角色分析。有助于文学艺术爱好者和对歌剧感兴趣的读者初步了解歌剧的相关知识和最著名的歌剧的内容梗概。作者以专业的眼光,引领读者一起欣赏这些最经典的歌剧作品,从音乐、到舞台、到演员,深入浅出的文笔将读者带进歌剧的高雅殿堂。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