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戈达尔

    作者:[英] 戈林·麦凯波

    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戈达尔在当代电影中的地位并不是因为他在“新浪潮”运动中的 出色表演,他的影片的意义体现在他对于电影的历史和作用的思考。因此,如何将一个无畏 于面对悖论、矛盾的内在心境或客观形势的电影导演知识上的演变过程作一个重点摘要,并 依此作出合理的解释,成为了本书作者文化研究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戈林・麦凯波是英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文化学者,1981年因“宣扬结构主义”,成为英国保 守学术势力的众矢之的,被逐出剑桥大学。�
  • 英国电影十面体

    作者:李二仕

    莎土比亚的精神在贾曼和格林纳韦的改编中获得了新意的传承;贾曼的《塞巴斯蒂安》大胆表述了过去文学不敢说出名字的爱情:现实主义精神继续在肯·洛奇的电影里发扬光大:弗吉尼亚·伍尔夫跨越数百年的女性梦想也在萨莉·波特奇妙的旅行里得以实现;希区柯克所建构并解决的艺术和商业、常规与先锋的矛盾实践一直是难以逾越的巅峰:电影与电视的纠缠和大战也在斯蒂芬·弗里尔斯的主张中得到了平衡:英国过去的生活因为格里尔逊的纪录美学而得以保留;而眼下新英国的"酷"形象也在盖伊·里奇的黑色幽默和丹尼·博伊尔的亚文化的呈现里得到了恣肆汪洋的表达。英国电影不仅衔接引渡了历史和传统,而且因为和新时代的万千气象的结合而呈现出独特的面目和气质。
  • 电影色彩学

    作者:梁明,李力

    面前有一叠书稿,厚厚的,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它是我的同班同学、好友梁明即将出版的新书《电影色彩学》。那些熟悉的电影片名、文字、图片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26年前一我们将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时的情景,那时的我们年轻、朝气蓬勃,都准备在电影领域大展拳脚。记得当时梁明的毕业论文就是写电影色彩,题目我记得很牢,叫《电影艺术中的色彩与色调创造》,张艺谋也写色彩,叫《论电影中的色彩反衬》,我也对电影色彩问题很感兴趣,但最后没写,我写的是《论电影中的技术“失误。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之所以对他俩的论文记忆犹新,是因为我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讨论过很多次。毕业时梁明的论文被导师高度评价,代表全班同学在全校大会上宣读,论文还被刊登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创刊号上,后来电影年鉴又转载此文.著名电影理论家陈荒煤先生称赞道:“学生的论文不亚于当今的一些电影理论家的文章。”
  • 必要的静默

    作者:罗展凤

    《必要的静默:世界电影音乐创作谈》讲述了:假如电影《十诫》、“红蓝白三部曲”中没有普列斯纳的哲理性音符;假如《塞瑟岛之旅》缺少卡兰德若诗一般音乐的呼应;假如久石让的童趣乐曲从未出现在宫崎骏的电影中……或许这些曾深深打动了无数影迷的电影将黯然失色。《必要的静默:世界电影音乐创作谈》作者与十余位世界顶尖电影音乐家访谈,记录其独特的电影音乐创作理念,他们对艺术的坚持和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藉此我们知道,那些音乐何以如此动人。珍贵访谈外,《必要的静默:世界电影音乐创作谈》亦收录创作者本人的公开演讲。
  • 任逍遥

    作者:贾樟柯,赵静(编)

    到底难脱革命文艺青年的好大喜功,想想《小武》和《站台》都是关于我家乡的故事,便琢磨着再拍一部,凑个“ 故乡三部曲”,远的学一下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近的学一下巴金《家》《春》《秋》。正在流行首叫《任逍遥》的歌。英雄莫问出身太淡薄。这一句就像在说我一个县城小子也拍出了电影。
  • 新世纪新电影

    作者:苏牧

    书中就德国影片《罗拉快跑》进行评论,分为关于时代、关于导演、关于影片、影片读解、总结五个部分。 “电影课堂”丛书对世界电影史上的优秀作品进行读解。在对影片时代背景、主创人员、创作缘起的详细介绍和对影片的细节分析中,融会了丰富的电影创作知识,并辐射到哲学、历史、社会及其他艺术领域。书中有大量彩色图片,使阅读直观而富有情趣。
  •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

    作者:尹鸿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当代电影艺术美学”,重点是对电影的艺术本体的理解,包括电影艺术特征、电影画面/影像、声音、蒙太奇、电影叙事、电影场面调度、电影表演、类型电影等电影艺术的基本要素。帮助读者理解电影特征、视听语言、电影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下编为“世界电影艺术历程”,主要是对世界电影历程的一种巡视,通过对中外电影史上的重要流派、思潮、趋势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的介绍,提供电影发展的一份导游图,帮助读者理解电影百年发展积累的丰厚遗产。
  • 中国电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作者:孙健三

    中国电影在国难日深的年代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中国第一部《电影检查法》的内容是什么?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电影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做了哪些工作? 郭有守作为民国政府管理电影的最高官员,和左翼电影有什么关系? 《渔光曲》与《农人之春》,谁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编者经过长期的搜寻与整理,收集了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孕育、诞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包括中国教育电影运动兴起之初关于电影检查的组织、规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成立情况,中国教育电影与左翼电影运动的关系等。本书所收的文献资料十分珍贵且极具研究价值,对中国电影史以及近代文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 艺术电影速查手册

    作者:吴冠平

    286位顶级大师巅峰巨作! 444部当代艺术电影经典收藏!本书具有如下特点—权威性收录:收录在表现人类精神生活或在艺术上极富探索性的286位艺术电影大师的444部当代艺术电影,其中许多作品在市场上极为罕见。 最珍贵图收:图片资料丰富精彩,大量图像为极难收集的珍品。 专家级赏析:生动、翔实的介绍和点评,对影片在电影艺术上的特色或贡献做了准确评价。 学术级资讯:严格的格式化资讯条目提供与影片相关的准确资讯。附录286位艺术电影大师简介和主要作品表,提供进一步观摩指南。附录中外文片名人名对照索引,创造国际化阅读空间。 高级别品味:由身为电影评论家的主编撰写的引言部分,对艺术电影史的发展脉络,重要流派,基本面貌进行了深度介绍和探讨,为入门者提供完备的知识背景,令你迅速提升解读艺术电影的眼光和品味。 最方便阅读:小型开本轻盈、便捷、易携带,随时随地从任何一页都可读起。
  • 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

    作者:[英] 吉尔•布兰斯顿(Gill Bra

    本书梳理了电影研究的复杂历史和中心议题,在相关的社会与政治背景下对其进行了探讨,凸显出电影在更为宽泛的文化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书中涉及的主要议题包括:好莱坞的历史,我们如何理解作者导演、明星制、全球大片,以及电影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和失望。作者所勾画出的电影研究模式是:关注电影在形式上的“文本性”,同时也承认电影研究在更广阔的“再现”议题中的位置。作者通过书中列举的论辩和史实证明,我们能够既不忽视人们“消费”电影时真实的快感,又能运用新的批判性理论来解释现代性所带来的持续的社会与文化不平等。
  • 危险,切勿把头伸进来!

    作者:(西) 布努艾尔,(墨) 科利纳,(墨)

    让-克洛德•卡里埃(Jean-Claude Carrière)曾说:“但凡电影记者都知道,要从布努艾尔的嘴里撬出几个字来是多么困难,而且,就这么几个字还往往是在嘲弄和打趣。”然而,何塞•德拉•科利纳和托马斯•佩雷斯•图伦特的这本对话录却推翻了这一论断。该书涉及布努艾尔从《一条安达鲁狗》到《欲望的隐晦目的》的所有作品。布努艾尔在对话中坦承了自己的叛逆和对写作的畏惧。但是,他同自己塑造出来的大多数电影人物一样喜欢自我矛盾,因此到最后也不忘添上一句:如果不搞电影,他倒也挺愿意当个作家。
  • 戏缘

    作者:黄爱玲

    婉约、感性、妩媚的文字,细腻敏慧、人情练达的观察,高尚幽雅的品味。黄爱玲的影评,真的很可能是香港有史以来罕见优美的评论。这里面蕴涵着的是个宁静、平和和充满人性悲悯的至善世界。得以进入这个世界,只能说是一种幸福。 ——舒琪说黄爱玲
  • 世上的光

    作者:[俄]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 热爱电影的人都知道他——安德列·塔可夫斯基,太多人因为他而爱上了电影。 ● 他的作品每一部都是经典,都让他名留影史。 ● 他的诗性叙事开创了崭新的艺术典范,奠定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师地位。 ● 塔氏博大且宁静深邃的精神气质,透过拍立得,让无数人惊鸿一瞥。 ● 正如他的电影那样,照片缓缓流出感伤与爱意,传达着他的孤独、哲学和关怀。 ● 在这里,塔式的时光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不知不觉,让人沉迷其间。 ● 他的影像的无穷魅力,引领读者进入一种凝视与冥想的状态,并渐渐安静下来,无声地观看这个世界。在沉静之中抵达超越性的想象、思考与诗性体验。 本书是塔可夫斯基的摄影随笔,也是他最独特的一本摄影集。收集了塔可夫斯基在1979年至1984年之间,在俄国和意大利所拍的69张照片,即塔可夫斯基完成《潜行者》(Stalker,1979)之后,在《乡愁》(Nostalgia,1983)摄制期间所拍的。这一系列精粹出色的生活小品让我们看到,这位导演不单是流动影像的大师,在捕捉画面上也同样杰出。
  • 战争与电影

    作者:[法] 保罗· 维利里奥

    摄影机早早就在美式战斗机的机枪枪管上方安扎下来,用于捕捉目标,用于正式确认敌人被击败的状况,之所以会有这一情况,原因乃在于,从一开始,在瞄准行为中,在步枪的窥测式瞄准具中,在远射火炮的平行瞄准镜中,武器的功能就与瞳眸的功能相混淆在一起。另外,1858年纳达尔首度发明从热气球上拍摄照片,1882年马雷发明连续摄影枪,“一战”期间对于航空拍摄及其译读的系统性工业化,这种种都显示出,以整个地区为范围而实施的摧毁战具有着电影的维度,也就是说,一片风景处于不断震荡之中,必须通过连续的摄影定格来随时加以重建,以电影的方式对各个不确定地带进行跟踪,在此,胶片取代了战区地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舞台的改换。伴随着夜间空袭,探照灯与照明弹的使用,袭击忽然间变成了一整场的特技效果,变成了投放在大气层中的映射,旨在混乱一群受惊民众的心灵。在这种投映中,音声与光亮都带有惊人的强度,随之,便是原子之光将两座城市的影像加以过度曝光。自从这昏蒙的一天之后,战斗中的照明便转化为间接式的,从此,一切都在阴极显像屏的弱光中游戏。这是影像的战争,系列的镜头画面涌现于屏幕之上,是末日威胁的信号,是热核弹头导弹的警世兆示。 《视觉机器》(La Machine de vision)一书的作者保罗•维利里奥,在这部新著中,提出了战争的感知领域这一问题,探讨军人们以何种方式掌握了对于电影技术的运用,凭之而无休无止地组织与重新组织那致命之对决。 有两类哲学家,一类哲学家让自己沉浸在过去之中,让过去作为现在的遗产和教训而存在;另一类哲学家则紧紧地盯住现在,并将现在作为预言未来的种子而对待。保罗•维利里奥显然是属于后一类哲学家。在他看来,未来的可能性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和机器——而不是制度和观念——的变革上面。这使他完全偏离了观念史的路径。显然,这是麦克卢汉和波德里亚式的传统——尽管他和他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战争与电影》,这部维利里奥的代表之作,足以表明这个时代最重要预言家的不凡洞见。 ——汪民安
  • 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

    作者:程青松 主编

    100部电影处女作 100个追逐电影梦想的故事 100个华语电影导演的诞生 本期《青年电影手册》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赵薇,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3年赵薇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 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 《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 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名人推荐 侯孝贤:记录青年电影的创作于历程。 姜文:电影创作作应是自由的梦想。《青年电影手册》的批评也应当是:自由加独立。梦想与激情。 王小帅:坚持独立批评的精神,看《青年电影手册》。 贾樟柯:青年电影,反叛精神。 焦雄屏:电影是执着的梦,但它可以实现。 田原:青年永远电影,电影永远年轻。 章明:电影与青年同在,即使是侯麦,伊斯特伍德那样的青年。 郭晓冬:愿我们的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戴立忍:不曾间断地审视书写这一世代的华语电影,这个工作不见得有掌声,但不能没有。 肖风:期待《青年电影手册》成为浩瀚影海中的灯塔。 郝蕾:关心电影,关心《青年电影手册》。 王超:不弃良知,独立品格,为电影人生之尊严,勇敢批评。 关锦鹏:电影离不开生活,好好细味生活。 许鞍华:祝《青年电影手册》一帆风顺,洛阳纸贵。 宁瀛:期待《青年电影手册》。 李少红:电影永远是青春的梦想。 刘晓庆:《青年电影手册》开拓希望的路,我们都在路上。 佟大为:电影是我的信仰,也是我们的梦。 路学长:关注电影本体,促进电影实践。 顾长卫:热爱电影就把《青年电影手册》天天装在兜里放在心上吧。
  • 亡灵记

    作者:贾晓伟

    《亡灵记:好莱坞外的八位电影大师》论及的八位欧洲电影大师是一般抗拒好莱坞的力量。他们关注当今人类的境况,对当代不可回避的命题作了深刻的解释。伯格曼探讨上帝存在与否,塔科夫斯基关注信仰,费里尼言说生活的虚无与人性的善恶,安东尼奥尼研究当代人的情感问题,帕索里尼诅咒般地倾倒生命之恶……他们共同为“人正在死亡”这一危机拉响了警报,勾勒出了一幅时代狂欢与喧嚣外表下的人的真正画像。
  • 流动的光影声色

    作者:罗展凤

    在钟爱的光影和声色之间,灵魂得到释放,或寻得喜乐、宁静、救赎…… 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你可能因为一部电影而记住一段旋律,也可能因为一段旋律而记住一部电影。电影影像与音乐交织缠绵,那份浓情就化为罗展凤笔下细腻的文字,渐渐沉淀成这本敏锐而有质感的《流动的光影声色》。作者在书中将电影和音乐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重新拾起与电影初遇的心情,体味电影中那曾被忽略的因音乐而产生的更深邃的意境、更丰富的内涵。同时,本书仍保持着作者一贯的深刻与丰实。
  • 影君子

    作者:周黎明

    周黎明以其庞杂的阅历及敏锐的感悟力,透过影像去品味东西方文化的微妙意趣;从常人所忽视的一幕幕琐碎细节中,尝试解读文明的密语。光影明灭间,他用快意利落的文字,找到了电影、社会、人文、美学间纵横交错的潜在脉络,使影评展现出广阔纵深的格局,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观影 视界…… 本书首次编撰史上百大英美剧榜;独家呈现《老友记》老咖啡馆的原貌;解读李安震撼东西方心灵的神秘力量;阐明中式叙事的独特美学之道;点出东方龙和好莱虎如何共舞;漫谈电影中的男性美;行走于那些银幕上的城市……
  • 放映 001

    作者:苏静 主编

    《放映》是一本mook。 《放映》的受众定位于艺术院系学生、创意影像工业从业者以及影像艺术爱好者。 《放映》的关键词是“影像”、“跨界”、“趣味”。以电影为核心的影像,是放映所要关注和讨论的主要议题和内容范围;跨界是放映这本杂志书讨论问题的一种方式和方法;趣味是放映所代表的立场和取舍,是放映的气质。 通过这些,期望能最终构建影像创作界和评论界乃至大众影像爱好者沟通的桥梁。 编者意图籍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品牌效应,吸引中国优秀的原创作者,逐渐做成本土第一本原创的电影杂志书。既不同于娱乐杂志的信息罗列、八卦趣味,又不同于学术期刊的正襟危坐和八股腔调。 这本创刊号基本体现了实现上述想法的努力。关于《南京!南京!》的系列访谈,从美工师、摄影师等制作班底切入,既还原了主创的艺术构思过程,又带出对整个电影工业从生产到放映的体制的反思。 彭浩翔的连载自述讲述把自己最初构想实现成影像的经历,趣味盎然,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 其他内容涵盖摄影、音乐录影带、当代电影等诸多领域,从中可以看到编者的雄心和视角:关注前沿、关注产业、提供借镜。 《放映》的面目直接来自于我们的电影,我们的人生和我们的时代。 《放映》首期努力勾勒着它自己的样子。 我们期望它是一个平台,连接到它要连接到的人,并记录下我们活生生的影像现实,以及时代。 联系我们:fangyingmook@gmail.com
  • 电影导演论电影

    作者:(法)雅克·奥蒙

    本书论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且最具个人风格的导演,是对电影导演的作品和他们 的电影理论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系统考察。 本书分为四部分:理论家理论;现象与影像,现实与书写;电影机器与社会作用;电 影艺术与创作。作者认为,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许多导演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这些理 论,根据它们的系统化、创新和扩展程度的不同,也会显得大相径庭。但希区柯克、帕索 里尼、布莱松等导演本人及其作品已经成为这些理论的化身。 作者将导演们的理论阐述和他们的作品风格、模式两相比较,由此引出种种值得深入 探讨的电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