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亨利·摩尔艺术全集
本书讲述了亨利·摩尔光辉的一生,搜集了亨利·摩尔各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并附有亨利•摩尔访问录、自述、评论等文字,生动地传达出这位世界艺术大师一生艺术创作的全貌。 -
世界名画家全集--米罗
现代艺术大师米罗的作品,在大胆不羁的特色中流露着诗意。其作品形体单纯而强烈,色彩鲜明且具生命力,其象征表现的巧妙转换,为现代艺术写下一页传奇。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早期艺术受塞尚影响极深,在经历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的洗礼后,发展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本书收集了米罗早期作品,及“荷兰室内”、“星座”等系列代表作,另附加造型独特的雕塑作品与其生平记事,足以解析米罗与众不同的艺术。在米罗的绘画世界中,融合了诗与造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驰骋于无垠天地间,狂野激烈,扣人心弦。米罗的理想,就是在为我们探讨、诠释最原本的生命及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宇宙精神。 -
文艺复兴的巨匠
《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的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巨匠之一的米开朗琪罗,不仅是一位大画家,更是卓越的雕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早期的作品《大卫》,雕刻出肌肉的紧张与税利的眼神,表现人类的悲壮,气势磅礴。著名的《彼耶达》一作,流露出的肃穆与圣母面容中温柔的怜悯,让人动容。后来创作的一系列奴隶像及晚期以《圣母抱耶稣悲恸像》为题的几座作品,深刻反映出米开朗琪罗对生命的挣扎与内心的痛苦,一斧一凿都透出强烈的生命力与热量。米开朗琪罗留下的另一著名代表作《创世纪》及《最后的审判》壁画,不但风格宏伟壮丽,更标志着文艺复兴盛期人文主义的巅峰。《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的巨匠》收录了米开朗琪罗一生主要雕刻与壁画的素描创作草图及精彩图版,并包括西斯廷礼拜堂壁画的分解图。阅读《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的巨匠》,即能轻松越过时空,深刻了解到一位划时代艺术家的伟大灵魂与人类文明深层的内涵。 -
达利语录
从达利各个时期的文章和讲话中选择的这本《达利语录》,包括《五十绘画秘诀》在内,为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个惊世骇俗与冠盖天下的奇才,还是一个以艺术为生命,视懒惰为仇敌,甘愿为艺术受苦受难的勤奋画家。他的疯疯癫癫与其说的天性使然,毋宁看成是有意识地把人生艺术化。人生本是一个大舞台,大多数人都是不自觉的演员,明明是在演戏,却不又愿意承认。而达利不仅意识到自己是演员,还非演自己创作的剧本,按自己设计的角色来演不可,并且演得异常认真,因此才显得与众不同,被世人目为疯子。 不仅中国人对达利感兴趣,达利对中国人也感兴趣。只是他最感兴趣的不是普通中国人,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不仅是1967年为其作品画过插图,还希望获得毛泽东金质奖章。除此之外,这位极其勤奋也极其疯狂的西班牙天才的某些语录还与同样勤奋但却一点儿也不疯狂的中国天才齐白石的某些谈话惊人地相似。达利说:“我文章的意义远远超过我的画图”。齐白石亦谓自己:“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两位绘画大师不约而同的这些“坦白”,到底是自谦还是自负呢? -
蒙克
每当听到蒙克这个名字,眼前就会闪现那站在桥头“呐喊”的少女。在许多人脑海中,这“呐喊”始终缠绕不散,这“呐喊”是通向人间现实的?还是通向自然宇宙的?亦或是通向未来的艺术世界的岁月,使她的声响越来越清晰可辨……。蒙克以他的神灵、勇气和毅力,终于碰开了世俗的厚墙、碰开了爬满“古典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印象主义”等等老藤的艺术之宫的厚墙,开出了一条“全新因素”的现代艺术之路,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本书以蒙克博物馆《蒙克》画辑为蓝本,编入《国外现代画家译丛》,是一本目前世界上评介蒙克的最具权威性的、代表性的著作 -
自由风格
这本书是对崔健的访问记,包括周国平和崔健的五次对话。一个哲学学者和一个摇滚歌手的碰撞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文化事件,更多地喜欢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崔健,第一次选择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成为两人谈话的主角。崔健在书中表述了他对于音乐、艺术、人生、社会等领域广泛问题的见解。 -
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
在十大音乐家的生涯的零星故事中,很可以窥见音乐在近世欧洲的地位的变迁。这十位音乐家的生平与创作,恰恰就是近世西洋音乐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一幅略图;《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正是以浅显而生动的文笔,以大音乐家的传说和逸话,勾勒出了十大音乐家各不相同的音乐生涯。 -
藤田嗣治
藤田嗣治,是巴黎画派中唯一的黄皮肤;而《藤田嗣治(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藤田嗣治的艺术评传。《藤田嗣治(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中系统全面地追叙了藤田嗣治从游学巴黎到声名鹊起,从战时“彩管报国”到战后皈依天主的人生经历。嗣治与毕加索、基斯林、莫迪里阿尼等艺术巨匠的交游轶事,他前后几段轰轰烈烈的法兰西式的浪漫爱情,其艺术从青涩到成熟几经波折的坎坷经历,当然更不可少地,他各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所有这些,无不满溢着巴黎式的浪漫。 -
梦幻的星星
知名魔术师、魔幻艺术家Yif,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专属Yif的表达风格,为您讲述一个在巴黎生活的华裔男孩点滴成长历程,以及多年执著的魔术理念与追求,初始魔术的那一颗梦幻的星星,一枚硬币如何为他今后的人生彻底打开了一段梦幻的魔术旅程。 周国平:在阔别许多年后,Yif作为一个魔术师站在我的面前,我的直觉告诉我,他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读了这本书,我的直觉得到了证实。(选自本书推荐序) 徐小平:我请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王强、光线传媒老总王长田等人。既有请他们欣赏之意,也有让他们帮助Yif之谋。Yif把他们全镇趴下了!(选自本书推荐序) -
琥珀眼睛的兔子
由264件日本「根付」,追溯歐洲豪門世家的百年興衰史, 展開一段超乎想像、龐大而戲劇性的故事! 橫跨150年及三塊大陸,遍訪巴黎、維也納、東京、倫敦、奧德薩, 比小說更為傳奇的家族回憶錄。 橫掃全球各大媒體年度選書 2010年柯斯達最佳傳記文學獎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總榜第一名 亞馬遜書店藝術類排行榜第一名 售出26種語言及電影版權 暢銷逾1,500,000冊! 「物品轉交的過程,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什麼會被記得,什麼會被遺忘?也許會有一連串遺忘的過程,前任物主的一切完全被抹除,正如故事隨著流傳而慢慢受到加添。」 「根付」是日本江戶時代的微雕藝術,傳統和服沒有口袋,便以根付穿線連接小盒子,固定在腰帶上,演變為今日的手機吊飾。264 件日本木雕與象牙雕刻,沒有任何一件體積大過一個火柴盒;艾德蒙.德瓦爾在舅公伊吉的東京住所裡首次看見這些收藏時便深受吸引。日後當他繼承這批「根付」時,它們為他開啟了超乎想像、龐大而戲劇性的故事。 伊弗魯西家族是 19 世紀顯赫的猶太家族,家族成員遍佈歐洲各大首都,與世界首富羅特希爾德家族也有聯姻,富可敵國。家族成員之一查爾斯是位藝術鑑賞家,資助過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竇加、莫內等人,也曾直接啟發普魯斯特的創作,成為他筆下《追憶似水年華》人物斯萬的兩個原型之一。作者的祖母伊莉莎白,是 20 世紀初最早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之一,曾與詩人里爾克頻繁通信,畢業後成為律師和作家。後來因為納粹勢力興起,這家族的財富在一夕間化為虛無,只有 264 件根付收藏品逃過搜查留下來。 本書從 264 件根付追溯橫跨五代的家族歷史,重建歐洲舊時代的軼聞趣事,書寫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歐洲輝煌史,以及納粹大屠殺與反猶主義的興起。從快速崛起的帝國統治的城市奧德薩,到世紀末的巴黎;從被占領的維也納到東京,德瓦爾從自己非凡的家族史追溯這批根付的旅程中,同時反映了那個令人躁動不安的時代,細緻地描述失落的家族與失落的時代之追尋,從中讓我們看見一個猶太家族盛極而衰、浮沉離散的故事;以及失落的寶物又是如何歷經浩劫保存下來,對抗記憶的流失,見證這段家族的百年興衰史。 名人推薦 吉田敦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助理教授 何致和 作家 房慧真 作家 茂呂美耶 作家 劉鎮洲 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陶藝家 蔡康永 作家、主持人 驚艷推薦(依姓名筆畫序) 2010年柯斯達最佳傳記文學獎 2010年英國銀河圖書獎年度新銳作家 2011年英國皇家文學學會翁達傑文學獎 2011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書籍獎 2010年《經濟學人》年度最佳圖書 2010年《衛報》年度最佳圖書 2010年《每日電訊報》年度選書 2010年《愛爾蘭時報》年度選書 2010年《旁觀者》年度選書 2010年《標準晚報》年度選書 2010年《VOGUE時尚》年度之星 2011年《大西洋月刊》年度最佳圖書 2011年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富豪今夏必讀書單」 「這幾年來讀過最精采的一本書……豐富的故事告訴你,身為人的歡愉與痛苦。」――《每日電訊報》 「這本書一次要買兩本,一本留著,一本送給你最親密的愛書之友。」――《經濟學人》 「『根付』是江戶時代後期,庶民百姓之間十分流行的飾品。之所以受到歡迎,主要是因為造型多變,功能性強,反映當時日本庶民生活的繁榮。有趣的是,書裡還提到『將根付陳列在專用櫃子裡,方便保存』,我覺得這和日本現在流行的公仔風潮,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日本人從以前就很喜歡這般『小巧精緻的東西』,就像當年外國人也很著迷根付一樣,公仔風潮也遍及國外。 德瓦爾踏遍巴黎、維也納、東京,仔細調查橫跨百年以上的伊弗魯西家族史,根據史實完成此作;他的祖先查爾斯不僅是藝術品收藏家,也是研究藝術史的專家。這種血緣關係讓德瓦爾感受到一股強烈的使命感,於是他決定中斷陶藝創作長達兩年,專心寫作此書。我對他的決心與毅力,深感佩服。」――吉田敦,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以陶藝家對造形物件細膩的感受力,清楚道盡人與物品之間彼此依存的私密關係;又以文學家對人情事理敏銳的觀察力,細緻描寫人物更迭與世事變幻的感人篇章。」――劉鎮洲,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陶藝家 「我很少為了娛樂而讀書,不過,我正在看艾德蒙.德瓦爾的《琥珀眼睛的兔子》。愛不釋手的感覺真的很棒。」――詹姆斯.索特,美國藝術文學學會會員,福克納獎得主 「睿智、奇異與吸引人。」――A.S.拜雅特,布克獎得主 「出乎意料地結合了微觀的物品形式與宏觀的歷史,而且極為成功。」――朱利安.拔恩斯,布克獎得主 「你手上拿著一本大師之作。……如此優雅而令人回味的故事,讀來樂趣無窮……就像根付一樣,這本書令人愛不釋手。」――法蘭西絲.威爾森,《星期日泰晤士報》 「我這幾年來讀過最精采的一本書……豐富的故事告訴你,身為人的歡愉與痛苦。」――貝特妮.休斯,《每日電訊報》,年度選書 「這本書不只可以當成年度選書,當成十年一度的選書也行……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內容橫跨好幾個世代,值得數代的人珍藏與反覆閱讀。」――麥可.霍華德,《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德瓦爾令人驚歎的故事是對於變遷與時光流逝所做的探索與沉思……幾乎沒有作家像艾德蒙.德瓦爾一樣,為一部家族的故事添入這麼多的見識、驚歎與尊嚴,這是一部從第一句話就令人著迷的敘事作品。」――艾琳.貝特斯比,《愛爾蘭時報》 「一開始閱讀就停不下來,往後幾個星期,我沒辦法談別的事……完全陶醉其中。」――克蕾希達.康納立,《旁觀者》,年度選書 「當我讀這本書時,我人正在船上,如果海盜跑上船,坦白說,我絕不會注意到。這不只是一篇家族故事:它也是精采建構的已逝世界的圖像。德瓦爾原是一名知名陶藝家,如今他也註定成為一名著名的作家。」――安東妮亞.弗雷瑟,《星期日郵報》 「一部非凡作品……德瓦爾靈巧地將一個迷人家族的各種生活主線編織起來……他也橫跨了城市、大陸與世代,時刻感受著地方與物品的力量──從國家的紀念性建築到根付──進而鋪陳出人類的歷史。」――傑拉德.賈可布斯,《星期日電訊報》 「既是尋寶探險,又是家族史詩,艾德蒙.德瓦爾精采而獨特的回憶錄橫跨近兩個世紀……結合了個人回憶錄的魅力與世界史的共鳴。」――蘿絲瑪麗.希爾,《標準晚報》 「細緻地描述對失落的家族與失落的時代的追尋。從打開這本書的那一刻起,你便走進了重建起來的古老歐洲。」――柯姆.托賓,《愛爾蘭時報》,年度選書 「一部複雜而美麗的作品。」――黛安娜.阿西爾,《文學評論》 「一名文字簡潔而具有洞見的作家……德瓦爾以完美的風格與淵博的學識講述這篇故事……令人全神貫注。」――布萊恩.迪隆,《每日電訊報》 「你所能想像最吸引人的歷史教訓。」――《紐約客》 「精微、簡潔而優雅。」――希拉莉.斯波林,《獨立報》 「一部具有驚人原創性的作品。」――阿特米斯.庫柏,《標準晚報》,年度選書 「德瓦爾是個陶藝家,他出色地喚起對這些日本小雕刻的觸覺,並且將它們放進口袋,帶它們前往巴黎、維也納、奧德薩,然後回到日本。他追溯這些根付的漫遊旅程,發現這些寶物閃避了主人的掌握,但又記得主人的撫觸,他們的手在象牙、木頭與石頭上留下了痕跡。」――艾德.霍利斯,《蘇格蘭人報》 「本年度最佳作品……充滿回憶的描述,文字清晰簡潔。」――安妮塔.布魯克納,《旁觀者》,年度選書 「優美、簡潔、悲劇色彩、荷馬史詩。」――史蒂芬.弗瑞爾斯,《衛報》,年度選書 「這本書一次要買兩本,一本留著,一本送給你最親密的愛書之友。」――《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完美的作品,一本你忍不住向人推薦的書……希望對方和你一起分享這份珍寶。」――亞歷珊德拉.舒爾曼,《VOGUE時尚》,年度之星 -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从荔园、歌厅、红馆到全世界的舞台,重组「香港女儿」的传奇一生,重访香港流行文化的光辉岁月,重溯香港独特的本土历史。这是第一本关于梅艳芳的评论集,亦包括独家深度访问,受访者包括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张学友、郑裕玲,许冠文,黎小田,刘天兰,郑丹瑞等,谈论梅艳芳的演技、角色、专业精神和他们的合作经验。梅艳芳的形象、音乐与电影标志了香港一个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时代。此书由不同领域的学者及评论人撰稿,从不同角度讨论梅艳芳的演艺成就、社会意义、文化价值,从性别政治、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认同及香港电影发展等不同议题切入讨论。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二○一三年是梅艳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来,从坊间、传媒到学术界对梅艳芳的讨论,早已超出对一个已故巨星的纯粹怀念。不少人指出,梅艳芳的形象、音乐与电影的代表性,标志了香港一个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时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部份。 在音乐方面,梅艳芳歌路纵横,形象百变;她有「东方麦当娜」之称,同时大量改编日本歌曲,又翻唱国语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时,梅艳芳却建立个人风格──那是香港溷杂文化的代表。在当过多届歌后、唱片销量及演唱会均破纪录的背后,梅艳芳身上铭刻了香港文化。 电影方面,除了曾是影后、香港片酬最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游走不同电影类型而都获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员:文艺片《胭脂扣》、喜剧《审死官》、动作片《东方三侠》都非常成功。这跟她舞台上的百变形象有关,也跟当时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质关係甚大。 这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人更了解梅艳芳,而是从她身上了解整个香港文化的独特性。本书旨在对梅艳芳作深入的评论及赏析,尝试深入浅出,并以多元角度讨论。 -独家深度访问: 访问曾跟梅艳芳合作的音乐製作人、导演及演员,包括黎小田、伦永亮、关锦鹏、许鞍华、许冠文、许志安、郑裕玲等,谈论梅艳芳的歌唱技术、舞台风采、角色演绎、专业精神等,娓娓道来他们与梅艳芳的合作经验,釐清坊间对梅艳芳的不实传闻。 -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及评论人撰稿: 由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讨论梅艳芳,例如从性别、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认同及香港电影发展等不同议题切入。 -随书收录 梅艳芳逝世当年,各届人士纷纷撰文悼念,道出她对整个影坛、歌坛及社会的影响与价值,此书重新收录当中部份文章,当中包括张五常、李碧华、陶杰、张敏仪、吴霭仪、黄霑等人的文章。 (此书作者收益扣除基本开支后作慈善用途) 这本书有很多不同人士的访问,受访者全部都是曾经跟梅姐有交集的,音乐上的拍档、电影上的拍档、人生上的重要人物(母亲、朋友、歌迷等),还有学术性的评论文章和纪念文章。 你会知道很多梅姐的幕后故事和成长点滴,会知道很多她的优点和小小缺点。你会知道她为身边的工作夥伴、亲人和朋友,带来了什麼影响。 你会知道一个有血有肉的梅艳芳 没有什麼? 绯闻、八卦、是非 通通没有 -
Inside Steve's Brain
Steve Jobs has turned his personality traits into a business philosophy. Here’s how he does it. It’s hard to believe that one man revolutionized computers in the 1970s and ’80s (with the Apple II and the Mac), animated movies in the 1990s (with Pixar), and digital music in the 2000s (with the iPod and iTunes). No wonder some people worship him like a god. On the other hand, stories of his epic tantrums and general bad behavior are legendary. Inside Steve’s Brain cuts through the cult of personality that surrounds Jobs to unearth the secrets to his unbelievable results. It reveals the real Steve Jobs—not his heart or his famous temper, but his mind. So what’s really inside Steve’s brain? According to Leander Kahney, who has covered Jobs since the early 1990s, it’s a fascinating bundle of contradictions. Jobs is an elitist who thinks most people are bozos—but he makes gadgets so easy to use, a bozo can master them. He’s a mercurial obsessive with a filthy temper—but he forges deep partnerships with creative geniuses like Steve Wozniak, Jonathan Ive, and John Lasseter. He’s a Buddhist and anti-materialist—but he produces mass-market products in Asian factories, and he promotes them with absolute mastery of the crassest medium, advertising. In short, Jobs has embraced the traits that some consider flaws—narcissism, perfectionism, the desire for total control—to lead Apple and Pixar to triumph against steep odds. And in the process, he has become a self-made billionaire. In Inside Steve’s Brain , Kahney distills the principles that guide Jobs as he launches killer products, attracts fanatically loyal customers, and manages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brands. The result is this unique book about Steve Jobs that is part biography and part leadership guide, and impossible to put down. It gives you a peek inside Steve’s brain, and might even teach you something about how to build your own culture of innovation. -
身体笔记
四个跳舞的美丽女生,四种不同的凝眸细看,走进舞者的眼睛去审美,尽享肢体语言的光与影感受独特的“身”呼吸。 这是对身体记忆的美丽表达。四个跳舞的女孩儿,漫卷疏云,细细诉说她们生命历程中的欢爱忧喜,打开那些回风流雪的记忆,怀想长袖轻舞中的唐韵宋歌。这是身的呼吸,又是心的震颤。你可以感受她们指尖的柔情似水,你可以听到少女心中的情思秘响,你可以浏览舞者身体的张扬,你可以感悟女生的情思缱绻…… 轻歌曼舞,裙带当风。这是一本优雅地引领你走进舞者世界的鲜活读品。 -
浪漫主义者的生活
浪漫主义不但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关键时期,催生了雨果、乔治·桑、波德莱尔、德拉克洛瓦、柏辽兹等一代惊才绝艳的文学家、艺术家,而且在思想史上亦不可轻忽,因为无论是“现代性体验”的诞生,还是“自我意识”的膨胀,都与浪漫主义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仅文学理论家关注浪漫主义,思想史家和政治哲学家一样关注它。 《浪漫主义者的生活》是目前中文世界里材料最丰富、呈现最生动的浪漫主义图景。虽然作者在思想挖掘上有所不足,但其资料收集、整合的工作却做得相当出色。书中的隽语逸事多得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
谁在舞台中央
作者、著名演员方子春女士,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实地采访了人艺老中青三代优秀艺术家,搜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讲述了焦菊隐、欧阳山尊、夏淳、田冲、方琯德、金犁、黄宗洛、金雅琴、胡宗温、朱琳、狄辛、苏民、郑榕、朱旭、顾威、吕中、杨立新、梁冠华等人艺四十余位著名艺术家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作者宋苗先生亲自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记录了很多精彩瞬间。作者感情真挚,语言清新;全书图文并茂,情趣盎然,堪称“人艺大腕们第一部口述实录”。 “清白做人,认真演戏”是我一生的座右铭。 这刻骨铭心的教诲是众多的叔叔阿姨言传身教而来的。我要把这些写下来告诉世人,让人们看看我的父辈,他们也曾风华正茂,他们也曾艰辛曲折,他们是如何塑造舞台上形态各异的人物,他们又如何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方子春 -
魔幻救世主
书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汇集了大量的世界遗产级名画,使读者既能通过文字了解大师的生平,也能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达利的艺术世界,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的赏析文字不但着力介绍画作内容、特点,更着重体现其看点、欣赏角度、欣赏思路以及背景故事,有效地拓展了信息量,既满足绘画专业阅读群体的需求,又可作为休闲阅读,增长知识。 -
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
蒂姆•波顿,忧郁的超现实主义者。这位鬼才渴望着一切古怪而不可预测的东西。童话般梦幻的想像力,惊世骇俗的视觉设计理念,使他征服了全球疯狂影迷的心。他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荒诞玄学电影。 从迪斯尼的小小动画师,到全球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作者导演,蒂姆•波顿的神话还在继续。在好莱坞电影类型不断融合,娱乐产业展开全方位跨界商业营销的今天,以蒂姆•波顿为首的一批电影天才:约翰尼•德普、丹尼•埃夫曼、理查德•海因里希斯……聚集在荒诞玄学的大旗下。他们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影世界观。他们,将重新定义电影。 波顿主要电影作品一览 《爱丽丝梦游仙境》 《理发师陶德》 《僵尸新娘》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大鱼》 《人猿星球》 《污点男孩》 《断头谷》 《火星人玩转地球!》 《飞天巨桃历险记》 《永远的蝙蝠侠》 《艾德•伍德》 《船舱男孩》 《圣诞夜惊魂》 《蝙蝠侠归来》 《剪刀手爱德华》 《蝙蝠侠》 《阴间大法师》 《黑神锅传奇》 《荒唐小混蛋奇遇记》 《科学小怪人》 《野猪宴》 《文森特》 -
莎莉·曼恩
《莎莉·曼恩》内容简介:《摄影馆》共八册,以每个人为单元,他们是:贝尔纳·弗孔、荒木经惟、吉尔伯特和乔治、辛迪·舍曼、南·戈尔丁、托马斯·鲁夫、莎丽·曼恩、杰夫·沃尔。内容包括摄影家评传、作品解读、相关文论、访谈、手记、年表等,较完整地剖析了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并拥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摄影大家。这些二十世纪艺术摄影界领军人物,他们给世界带来巨大视觉价值,树立起摄影的一个个新的标杆。 -
钓大鱼
在《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中,这位享誉国际的电影导演难得地敞开心扉,亲口讲述他独特的创作方法和个性化的工作风格,并与读者分享他以静坐孕育创意的珍贵体验。 用林奇的话来说,这种经验仿若“潜入内在”,而“捕捉”创意犹如捉鱼,再以电视、电影、绘画、音乐、设计等媒介予以呈现。在本书中,林奇第一次详述他修炼超过三十年的超觉静坐,以及超觉静坐对其创作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林奇以简洁精练的话语,描绘他创意发展的过程——创意从何而来,如何捕捉,以及哪些念头对于他来说最具有吸引力。他尤其仔细地讨论了他如何将思考转化为行动,并如何与别人互动。最后,他思索自我与周遭世界的关系,以及这个深深地影响他自身创作的“潜入内在”过程,如何能够直接嘉惠他人。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林奇心灵世界的广大影迷而言,《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可谓一个最佳的窗口;而对于那些思索着如何才能培养创造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亦具有非凡的启示作用。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