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世界艺术史九讲(全彩插图第8版)
畅销全美30年,荣获多个奖项的艺术入门读物 清晰梳理艺术发展脉络,一书囊括全球艺术精华 [ 编辑推荐 ] 基础全面 本分册按照年代顺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涵盖世界各地艺术与全部的视觉艺术形式。对艺术的剖析从平面转向纵深,使读者获得全方的立体认识。 脉络清晰 作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典型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各个时代、各个文明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视野开阔 作者致力于构建一个简明的世界艺术史体系,书中不只限于对西方艺术的介绍,而且设有专章讲解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艺术传统。 图文并茂 本分册配有插图近300幅,精选了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此外,《认识艺术》分册中的大部分作品以缩微图的形式作为“相关作品”附在本分册中。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700 余幅,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本分册按照年代顺序,简明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时间上从史前到二十世纪末,地域上涵盖世界各个文明,形式上涉及全部的视觉艺术形式。作者精心的编排和叙述有力地表明了人类在走过的漫长岁月中艺术进取精神的连续性。 -
洛书河图
阿城文化随笔新作《河图洛书:文明的造型探源》创作缘起于2005年,那年阿城受画家刘小东和喻红邀请,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三画室给本科进入毕业创作阶段的学生讲课。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聘阿城做客座教授。客座期间,阿城每学期授5个星期的课,课上讲造型史和色彩。而这本书的内容也是按授课录音和校外同类讲座的录音,弃繁取简整理而成。“所以虽然有关学术,但无论文标准体例。讲述中枝蔓丛生,离题千里,亦是讲座时气氛、议论、质疑所致,只是将离题万里的删除。”阿城说。 在《河图洛书:文明的造型探源》中,阿城试图用图像学的方法展现文明之源。传说中的河图即后来的阴阳图,它的原型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和商代青铜器盘的图案中。传说中的洛书即九宫图,它的异形符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中,商代的青铜器中罕见存有。书中的天极即北极星,它的形象保存在苗族服饰图案中。在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它的符形由盛而衰,与三代王权的长消相符合。阿城对造型解读进而证明,中国文明的肇始是星象系统的配置,苗族服饰图案直接传承自新石器时代,是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三代青铜器的造型是小型的星象系统模拟,制造和崇拜这个系统,是表达权力的合法性。对天极解读,从而重新解读先秦的儒、道的觉醒价值。对自然地理及气候变化解读,合理推测东亚文明圈的原始面貌,由星象系统而找出东亚文明具体到中国文明,与中亚、西亚、两河、古埃及、古希腊及欧洲的本质区别。 -
中国服饰史
好多喜爱服饰文化的朋友,如今知道了作者在中国服装历史研究上的开山地位,可能不见得知道他曾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过词条,现在奉献给读者这本书,文字上大体就是那个条目的原始面貌,书中选材,以及表述角度,把握分寸,都只能口述。这是一部皇皇巨著,制作精美,可作为国礼赠品和图书藏珍无疑都很上档次,若从社会推广方面来看,大概是有所不便的。 -
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是一部讲述欧洲历史上最为奇异和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兴衰的书,其故事绵延四个世纪。跟踪着他们的财富,从开始时的卑微到依靠他们强大的银行网络以及政治贵族的发迹直至衰败——《美第奇家族》叙述了一段充满抱负、荣耀、权力以及金钱恩惠的传奇。 《美第奇家族》是一部优秀的有关权力、金钱和野心的故事,是这个最为传奇的家族兴起而成为欧洲最强大家族之一的一部令人目眩的历史。在一个目睹了古老的经典学问再生的时代背景上,也就是人文主义渗透艺术和科学,以及炼金术、占星术和数字命理学的“黑暗”知识的时代,保罗·斯特拉森探索了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极具戏剧性的崛起和衰落,以及这个家族曾经大力资助和鼓励过的意大利文艺复兴。 在叙述中交织着众多伟大的文艺复兴艺术家的生平故事,他们与美第奇家族有着密切的交往,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多那太罗,以及科学家伽利略、米兰多拉等。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研究专著中,保罗·斯特拉森同样追踪了在佛罗伦萨以外取得成功的美第奇家族成员的命运轨迹,包括两位美第奇教皇和凯瑟琳·德·美第奇,后者成了法兰西皇后,在三个动荡的执政期间扮演过主要角色。这本文笔生动、富有可读性的著作,以美第奇家族在争取被承认为欧洲王室的努力中衰落而光荣落幕。 《美第奇家族》是一部讲述欧洲历史上最为奇异和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兴衰的书,其故事绵延四个世纪。跟踪着他们的财富,从开始时的卑微到依靠他们强大的银行网络以及政治贵族的发迹直至衰败——《美第奇家族》叙述了一段充满抱负、荣耀、权力以及金钱恩惠的传奇。 -
逝者的面具
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种种的假设,见于制度、宗教、仪式和书写,更直接呈现于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处所,又是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的集合体,还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生死这个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下,以物质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视觉的语言,所营造的具有终极价值的艺术作品。本书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描述和阐释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材料,力图使这个幽暗的角落在中国艺术史上展现出特有的光芒。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观念——视死如生,即侍死如侍生。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彻底完结,而是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延续,由此留下众多的墓葬艺术,构筑起纷繁的地下世界。它们在千百年的岁月里绵延至今,又不断变迁。本书以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艺术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众多墓葬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试图揭开那些逝去的面具,向读者展示出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先民对自我灵魂的深刻认知。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内容简介: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是资产阶级历史学中关于这个重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最重要的著作。他根据前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各方面的研究,和他自己对这个问题穷年累月的探讨,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这个体系遂成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对这个问题的正统理论。这部著作虽然最初出版于百年以前,它的德文本和各种翻译本一直风行不衰,不断有新版出现。①这部中文译本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和批判资产阶级历史学和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都有很大帮助。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中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恩格斯给予它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②但是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出于阶级偏见,加之受形而上学思想体系的支配,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未能(也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说明。原来欧洲的传统历史学,从希腊时代的修昔底德直到十九世纪的兰克,都认为历史学的范围应该限于政治和军事。文艺复兴是属于学术、思想、文学和艺术领域之内的,在传统的历史学中根本没有地位。尽管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以来,人文主义历史家在扫除中世纪欧洲史学中的荒诞迷信,和推翻以犹太史、教会史为中心的体系方面,取得巨大成绩,因而使得历史学的面貌有所改变;但是它的范围仍然是局限于政治、军事的框子,而未能赋予这个重大文化运动以应有的地位。 -
八十年代中学生
本书是一本图文集。收录了摄影家任曙林的一百八十多张珍贵照片,也即他命名为“八十年代中学生”的照片集,同时与这些照片收录在一起的是十几位经历者、观察者的文字。 翻看这一张张照片,不论是黑白照还是彩色照,都透着浓浓的特属于八十年代的气息,完全不似如今数码照的鲜丽、精确,这些从胶片中诞生的照片似乎都有了生命,从快门按下,定格到暗房里的洗印、悬干以至日后的保存、展示,它们都像带着自己的故事,一路走来。 这一百八十多张照片,不仅是一个摄影师的一次漫长的记录,更是一代人对自己曾经历过的时代的一种记忆。照片中的这些“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如今大多已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而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多在经历自己的中学生生涯。今夕比照,相信这照片中所展示的,已不仅是这些已为人父母的“八十年代中学生”所经历的生活,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们,那过去的一切真的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中学生还能想象他父母们的中学时代吗? -
纹章学
纹章在12世纪诞生于战场上,主要是为了识别因披挂甲胃而无法辩的骑士。认为纹章是贵族专利的普遍观点就源自于此。然而,从13世纪起,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遵守纹章术的规则,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和使用纹章。至今,纹章已经融入识别标志,它无所不在。 这本书分“纹章的历史”、“纹章的图案与色彩”、“纹章学,鲜为人知的学科”三章,介绍了这种象征标志的文化的发展历史。 -
中国:1976-1983
“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故事,有无限的可能。我只能用很小很小的细节,来讲述它。” 后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生活的视觉记录 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将近200帧照片,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彼时的中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结束了;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人们接受着新鲜的生活方式。 刘香成的镜头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初现,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了时尚与保守、舶来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政界领导人、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个体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写,也被一一定格在画面中。这短短八年时间拍摄的照片合在一起,展现了当时的中国所走过的、从“文革”后的困境中解脱的复兴之路。拍摄这些照片的时间到现在已经30年了,今天的中国经过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发展,也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现代化国家。刘香成的照片就是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影像记录。 这些珍贵图片最早于198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香港Asia 2000出版社1987年再版,同年由米兰Jaca Book出版意大利文版,第四版于1997年由M. Photo公司修订。此书是首次出版的中文版。 -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
作者在这本《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中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绍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欧洲,下篇主要写亚洲和上非洲的古代埃及。这不是一本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展现在历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
伤花怒放
这是一本并不晦涩的摇滚乐理论读物,它涉及到早期摇滚乐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了一些至今没有得到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音乐、社会、学术背景较深,所以妨碍了十年前那批读者的理解,但看来它正适合今天的读者。 本书的主题,正如它副标题所说,是摇滚乐的被缚与抗争,这是任何人理解摇滚乐都不可绕过去的主题,其中的悖论、矛盾、希望,以及论题展开的整个文化问题,都值得用十倍于此书的篇幅去论述。所以说,它应该被再版,在今天这个中国音乐界期待着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关口引起更多思考。 -
锦灰堆
《锦灰堆》一二卷收集了作者在80岁以前所写的大部分文章,计105篇,第三卷则以手书影印的形式选收了王世襄历年所作的诗词120首。全书计有线图234幅,黑白图424幅,彩图255幅,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爱不释手。尤其令人叫绝的,是其所收的105篇文章分为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其涉及面之广,在个人的自选集类书籍中极为罕见,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兴趣之博杂,积累之用心。如果说,对于古代家具,特别是明代家具,以及书画之类的详细讨论还是可在传统的文物类书籍中时常见到的话,那么,对于竹刻的把握可能就是更有该书作者之特色的了。而对于像葫芦、鸽哨这类小玩艺的长篇讨论,恐怕更非常人所能设想厂。此书既可以作为收藏发烧友的手册,又可使普通读者增长见闻,或作别致的艺术品来“把玩”。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享誉全球五十载的艺术史划时代巨著 ◎叙述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最齐,插图最丰富的单卷本艺术史 ◎艺术通史著作的典范,畅销半世纪的艺术类图书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迅速占据最畅销艺术史书籍的位置, 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最佳书籍。 本书是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了当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潮流,扩充了对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的论述。 -------------------------------------------------------------------------------------------- 《詹森艺术史》是一部在学界和社会大众中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断修订和补充新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提出问题,把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联系起来,鼓励和启发人们探究未知。 ——邵大箴,著名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新版《詹森艺术史》反映了当今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中的新观念和潮流。新版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也远远超过旧版,选为插图的当代作品更反映了改编者对多元文化论的兴趣,而全球化则是另一被强调的重点。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传奇性的教材,它曾带领一批批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艺术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詹森的名字成为了艺术史课程中“研究”一词的同义词。 ——温尼·海德·米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史教授 书中对中世纪艺术的美丽和庄严给出了清晰并权威的阐释。……大卫·西蒙把詹森的杰作变得更可靠,更富启发 性,同时也更为实用。他对这本超越时代的著作做了一次细致而又明智的修订。 ——查理·李特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是《詹森艺术史》的一大进步,本版装帧精美,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高。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还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论述。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术语,感谢作者。 ——肯尼斯·E·西尔维,纽约大学美术系主任 戴维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合良好的散文式语句阐释了古代艺术传统的发展。……这些权威、生动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必然会激励读者,并为他们做好阅读后续章节的准备。 ——大卫·戈登·米滕,哈佛大学詹姆斯·洛布古典艺术和考古教授 -
文艺复兴简史
一幅16世纪的名画,暗藏多少文艺复兴的秘密?细品之,可见宗教的纷争与国家的碰撞、科学的革命与哲学的思辨;再品之,又可见东方与西方的竞争和交流、大航海时代的财富与血泪。本书正是从这样一幅名画娓娓道来,将一个触得到、摸得着的全球性文艺复兴呈现到了我们的面前。 -
艺术的故事
全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贡布里希爵士,其殚见洽闻,斐然文采之作,往往寥寥数语就能阐发一个时期的整个气氛。他以一本《艺术的故事》极为成功地教会了成千上万的人如何去欣赏前人的绘画,这是一部博学动人的精彩之作,也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而又最经久不衰的著作之一。 《艺术的故事》自在西方问世以来,已重版二十余次,享誉全球,国内也有几个版本。本版为三联书店版,为艺术史大家、贡布里希研究专家范景中教授的译本,名著名译,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引人入胜。 -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
在浩如烟海的世界史学书籍中,这是一本真正把知识性、通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的世界史读物。 恩·贡布里希,出生于维也纳的英籍作家,一生以奇特的方式遭遇两次世界大战。成功地满足了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所提出的通俗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它是一本简明扼要的读物,全书总共还不到20万字,却讲述了人类5000年的充满风云变幻的文明史。它以生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从前……”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个有历史人物,勾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展示了5000年世界风貌。 -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这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共分二十讲,从居址到都城,从祭坛到祠堂,从建筑个体到建筑理论,叙述全面,语言平易,深入浅出。 作者亦精于古建筑摄影,有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使这本书更富鉴藏价值。 -
昨天的中国
继布列松、马克·吕布和刘香成等摄影大师之后 专注拍摄中国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西方摄影师 行走拍摄中国三十年作品首次在国内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最鲜活、最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真实地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推荐语】 16岁,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的是我在中国的一种生活,很神奇。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第一次签发针对个人的外国人旅游签证。我听到这个消息就睡不着觉,我要学习摄影,我要学习中文,我要拍中国改革开放。他们在叫我,我应该去。所以我来中国了。 我没有后悔这个梦。 ——阎雷 以中国为主要拍摄题材的外国摄影师中,阎雷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人之一。他完全可以与他的前辈马克 •吕布比肩。 ——那日松 -
潘金莲的发型
《潘金莲的发型》一书分“服饰”、“饮食”、“起居”、“鉴赏”四辑,作者对古代的名物、生活细节怀着深深温情,以清丽的文笔、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悦、旁征博引、乱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见大。书中另附有大量精美的彩图,使之更臻完美。潘金莲的发型到底如何?按书中的说法,是“红丝儿扎着,一窝丝攒上,载着银丝髻。”其实从图片上看来,这个“银丝髻”是个窝头形状的玩意儿,潘金莲成天将其顶在头上,还是“美极了”,依照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就未必如此。比银丝髻更高一级的是各种“冠”,是官宦人家的正室夫人才能享受的特权。潘金莲一生没有过戴冠的风光,因为她人生的顶点,只到了够戴银丝髻的段位。 -
中世纪的秋天
《中世纪的秋天》研究14世纪和15世纪的欧洲文化史,以北欧的法国和与荷兰文化为重点;描绘欧洲基督教文化在古典文化、人文主义中的自我更新。这段时间的欧洲社会风云激荡,十字军东征尚未收场 神秘主义蛊惑,人文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滥觞,宗教改革酝酿,这是一个历史大变动的时期。 本书重点展示骑士精神、宗教生活、爱情与色情、死亡的恐惧、文学与艺术;重中之重是文学与艺术的赏析、比较、评述;亮点有多彩的生活画卷、璀璨的群星、传世的作品和死亡的幻象。 本书将论辩置入事实的陈述和作品的分析中,读者可以鉴赏到40余幅图和数十部诗文著作,了解到那并不“黑暗”的中世纪末期的文明。作者的结论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并非黑白分明的两个时期,文艺复兴在中世纪中萌芽,中世纪孕育了古典主义、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北欧的文艺复兴有别于南欧即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