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藝術市場探密 Seven Days in the Art World

    作者:莎拉.桑頓,Sarah Thornton

    在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之間,藝術品更像房地產。部分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就像坐南朝北的建築叢中的套房;部分作品則像有三百六十度視野的閣樓。要在藝術市場賣得高價,作品的「估價」更勝於「評價」。要知道,炙手可熱的藝術品並非突然冒出,它是藝術家、畫商、策展人、藝評家、經紀人、收藏家聯合「製造」出來的。作者桑頓花了5年的時間,走訪5城6國,將其280次貼身採訪整理成7篇故事,為大家探索藝術世界的秘密,是了解現代藝術的最佳指南。 2008年《紐約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最佳藝術書籍 炙手可熱的藝術品並非突然冒出,它是藝術家、畫商、策展人、藝評家、經紀人、收藏家聯合「製造」出來的。 桑頓花了5年的時間,走訪5城6國,將其280次貼身採訪整理成7 篇故事,為大家探索藝術世界的祕密,是了解現代藝術的最佳指南。 藝術品價值全看你願意付多少錢決定 在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之間,藝術品更像房地產。部分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就像坐南朝北的建築叢中的套房;部分作品則像有三百六十度視野的閣樓。要在藝術市場賣得高價,作品的「估價」更勝於「評價」: 1. 棕色的畫不如藍色或紅色的畫;憂鬱的畫不如讓人愉快的畫。 2. 男性的裸體畫通常不如大胸脯女性的畫。 3. 超過電梯大小的作品,只在市場的特定角落有銷路。 4. 繪畫是最受歡迎的藝術品。 5. 新興、年輕的當代藝術家作品容易受到高度注意。 6. 藝術品是否在市場中初次亮相,或已轉手過好幾次,對搶手程度亦有衝擊。 7. 藝術品跟過哪些收藏家,不僅為人津津樂道,無形中也提高了它的價值。 8. 獲得泰納獎提名,作品售價會提高1/3,得獎則會使售價暴增一倍。 藝術拍賣讓人有藝術品可以變現的錯覺,但別以為價格只會朝一個方向飆漲,在一個神秘、時髦、無價、誘惑、上癮的世界,藝術品價值全看你願意付多少錢決定! 本書特色 1.一種置身藝術世界的感受:作者鮮活地描述了一個特殊社會的人生百態,讓人體會到其中的割喉競爭、它的奇特、它的光鮮亮麗,以及其中的神祕運作方式。 2.挑動讀者的思考與反應:藝術世界是由不同的次文化交集而成,每一種文化對藝術的定義都有不同的主張,書中每一個有聲音的人都同意,藝術應該挑起人的思考與反應。
  • 现代生活的画像

    作者:T·J·克拉克

    19世纪60和70年代的巴黎向来被认为是一个崭新的城市,一个到处都是林荫大道、咖啡店、公园和郊外娱乐场所的地方,一个构成了“现代生活”的商业与休闲风俗的诞生地。T.J.克拉克通过质疑那些仅仅从技法上来看待印象派画家的史学家,着重描绘了马奈、莫奈、德加、修拉及其他画家试图赋予现代性以形式,并寻找现代生活中最具典型特色的代表——不管他(她)们是酒吧女、划船者、妓女、观光客,还是在草地上用午餐的小资产阶级。本书的核心问题是:现代绘画的出现究竟是一场拿破仑三世时期巴黎消费文化的庆典,还是对这一消费文化的批评性探索?这部经典著作的修订版包含了作者撰写的新序,以及148帧高质量的插图(其中30幅是附有高清局部的彩图)。
  • 建筑无可替代

    作者:[英] 保罗·戈德伯格

    “当建筑伴随着我们头顶上方的屋顶带给我们欣喜和悲伤、复杂和敬畏时,它便开始变得无可替代。” 这不是一本建筑历史书、一本建筑风格指南,也非一本建筑词典,尽管它包含了这三类书籍中的各种元素。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建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来“解决当我们站在建筑面前时,它们是如何被我们感知,以及建筑是怎样在情感上和精神上影响我们的”。 保罗•戈德伯格通过举例,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过程,从小的科德角式小屋到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宽广而平滑的大草原房屋,从林肯纪念碑到高度雕像化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和罗马的圣伊科大教堂,在这些建筑中,“简单的几何体……创造出了包含人类想象力最深度复杂性的建筑作品”。 作为美国知名的建筑评论家,作者基于数十年来对建筑的观察和对我们如何体验它们所进行的思考,以娴熟的文笔,一步步地提升了我们对建筑的一些基本东西的意识,比如比例、规模、空间、纹理、材质、形状、光照和记忆。 对于建筑的学习者、爱好者和实践者而言,这是一次优雅且充满活力的关于建筑设计、美学、结构和灵感的旅行,可以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新的观察视角。一旦完成这次非凡的建筑之旅,他们将会用一种极其有益且全新的方式去看待和体验建筑世界的各个方面。 这本书提醒我们,在一个民主的资本的社会里,我们创造出好的建筑的最可靠方式就是摆脱自身的无知,开始将个人兴趣转移到周围区域的设计上。本书是一本简洁的、充满感情的且真诚的书——赞美建筑中那些最好的作品,并为如何在当今时代和当今世界建造出更多这样好的建筑作品指明了方向。关于艺术方面的指导书籍有很多,但是建筑方面的却寥寥无几。本书便是其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国才子型作家,著有《幸福的建筑》、《旅行的艺术》等 本书文笔优美,对建筑艺术的冥想深邃而丰富,每一个有志向和热情的建筑师都应该读读。 ——威托德•黎辛斯基(Witold Rybczynski),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建筑师、评论家,著有《完美的房子》、《建筑的表情》、《城市生活》等 保罗•戈德伯格是美国建筑方面卓越的公共评论家,他写的这本书充满智慧和人性,总结了他致力于探索、反思和写作的一生……戈德伯格并不指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激情洋溢地主张:建筑必须继续以一种“令我们震惊,同时又让我们安逸舒适”的方式确定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 ——柯克•萨维奇(Kirk Savage),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教授、院长
  • 艺术社会学描述

    作者:滕守尧

    本书揭示艺术的各种相对性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因素。所以“艺术社会学”考察重点不是一种既定结果,而是相对的过程,因而难以迅速建立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转而采用“描述”的方法。本书首先介绍“艺术社会学”的范畴,在“美学”中的地位、发展历史及影响艺术的主要自然、社会因素。继而对历史上的原始艺术、浪漫艺术、印象派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等艺术思潮更选变迁的社会学渊源逐一描述,重点探讨了“走向过程”的后现代艺术,试图揭示“艺术走向生活,生活走向艺术”是当今社会大势所趋。
  • 现代生活的英雄

    作者:[美] 琳达·诺克林

    现实主义艺术以对当代生活、现实世界进行客观、冷静、真实的表现为己任。但由于对真实的不同理解,其在历史发展中充满了复杂性,并具体表现为多种不同的甚至看似相悖的表现形式。琳达·诺克林多年来一直研究现实主义艺术,本书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在充分把握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本质与问题,并揭示了它与20世纪重要艺术流派如印象派、装饰主义、抽象主义等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和研究现实主义艺术有很大的帮助,读来让人兴趣盎然。
  • 黑镜头(7-8)

    作者:

    黑镜头,ISBN:9787503410147,作者:阿夏编译
  • Art and Social Theory

    作者:Austin Harrington

    Art and Social Theor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studies of the arts. It examines the central debates of social theorists and sociologists about the place of the arts in society an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s.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study of art; examines the central debates of social theorists and sociologists about the place of the arts in society an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s;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the arts in relation to changing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socio-economic structures; explores questions of aesthetic value and cultural politics, taste and social class, money and patronage, ideology and utopia, myth and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meaning of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presents lucid accounts of leading social theorists of the arts from Weber, Simmel, Benjamin, Kracauer and the Frankfurt School to Foucault, Bourdieu, Habermas, Baudrillard, Lyotard, Luhmann and Jameson.
  • Seven Days in the Art World

    作者:Sarah Thornton

    The art market has been booming. Museum attendance is surging. More people than ever call themselves artists. Contemporary art has become a mass entertainment, a luxury good, a job description, and, for some, a kind of alternative religion. In a series of beautifully paced narratives, Sarah Thornton investigates the drama of a Christie's auction, the workings in Takashi Murakami's studios, the elite at the Basel Art Fair, the eccentricities of Artforum magazine, the competition behind an important art prize, life in a notorious art-school seminar, and the wonderland of the Venice Biennale. She reveals the new dynamics of creativity, taste, status, money,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 A judicious and juicy account of the institutions that have the power to shape art history, based on hundreds of interviews with high-profile players, Thornton's entertaining ethnography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look at contemporary culture.
  • Art Worlds

    作者:Howard S. Becker

    This classic soc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art as collective action explores the cooperative network of suppliers, performers, dealers, critics, and consumers who - along with the artist - "produce" a work of art. Howard S. Becker looks at the conventions essential to this operation and, prospectively, at the extent to which art is shaped by this collective activity. The book is thoroughly illustrated and updated with a new dialogue between Becker and eminent French sociologist Alain Pessin about the extended social system in which art is created, and with a new preface in which the author talks about his own process in creating this influential work.
  • 设计的语言

    作者:(英)迪耶•萨迪奇

    知名的英国设计评论家迪耶•萨迪奇透过被设计包围的生活,向我们呈现设计多彩的世界。作者援引设计史上的经典个案,包括万向灯、尼康相机、Lucky Strike烟盒、雪铁龙汽车、转盘式电话等,解说设计的本质,传达设计的意义,也通过对设计和时尚、奢侈、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来探明设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多样角色,带我们看清设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自己幹文化:九零年代的派對與革命

    作者:喬治‧馬凱(George McKay)等

    青年們上山下海,徹夜派對與搞抗議營隊─這是九○年代英國奇觀之政治與文化景象。《自己幹─派對與革命》重新開啟了「柴契爾世代」青年之安逸神話,旗幟再度飄揚,無論是紅的、綠的、黑的。編者喬治馬凱宣示了今日立即和直接行動文化的抗議模式。編者收集了抗議場景中主要的角色,並由那些行動者自己書寫歷史和反省。從環境運動者到錄像行動者(video activist),從瑞舞客到抗議公路者,從新異教到無政府─資本主義者,作者展現了九○年代反文化如何將制度化下的失業者、被限制自由以及被法律禁止的快感轉化成充滿多樣、積極正面、說服性的歡樂嘉年華革命。 國外書評 「如果你身為感到現有英國政治體制剝奪人權,而新工黨與舊的壓迫一模一樣,布萊爾與大財團不過是換了名字的混蛋之一的話,本書將是近期最能振奮人心與培力的一本好書」─ Irvine Welsh(電影《猜火車》原著、小說《酸臭之屋》作者)
  • 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作者:[法] 纳塔莉·海因里希(Nathali

    艺术是社会学的难题:因为艺术领域所推崇的价值观——独特性与普世性,正是传统社会学要探讨的问题。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通过研究艺术,社会学者可以把握立场的转移,这对艺术社会学乃至社会学的整体实践都有着重要影响。在《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中,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社会学对艺术的贡献,而是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也即观察行为者接受艺术的多种方式,以及其中潜伏的价值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反思传统社会学的某些顽固的思维习惯。有时,这些习惯已转变为一种僵化的社会认知模式,甚至沦落为一种社会学意识形态。
  • 人的音乐性

    作者:布莱金

    本书并非对人类音乐能力的学术性研究,它至多是尝试着去协调笔者在不同文化中的音乐经历。笔者提供了对非洲音乐进行调查而得来的新资料,以及在欧洲“艺术”音乐传统中成长的任何人都熟知的一些事实;不过所得出的只是探索性的结论和建议。这些结论叙述了一个已然是专业人类学家的尴尬,也正是由此,笔者将此书献给梅耶?福兹(Meyer F0rtes)先生。1952年,当我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音乐而不是人类学课程时,福兹便在那年暑假,把我送到巴黎跟安德鲁?舍费尔教授学习民族音乐学。然而,当我自己开始意识到有可能去研究音乐人类学时,时间又过了五年。直到又经历了一年的紧张田野工作。我才开始认为非洲音乐有些“与众不同”;而且,每当我在自己的帐篷中听《沃采克》或威伯恩的录音,或者一旦在什么地方刚好有钢琴,使自己沉浸于巴赫、肖邦或莫扎特的音乐时,我的这种想法就会不断得到加强。
  • 艺术与社会理论

    作者:(英) 哈灵顿

    《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对艺术社会学研究作了综合的概述。它论述了社会理论家与社会学家中较关键的一些论争,这些论争同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及美学的社会学意义有关。在正文部分,《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讨论了艺术的意义同社会机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讨论了审美价值与文化政治、趣味与社会阶级、金钱与赞助制度、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神话与流行文化,以及富有争议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意义等问题。对于现代重要的艺术社会理论家,从韦伯、齐美尔、本雅明、克拉考尔和法兰克福学派,到福柯、布迪厄、哈贝马斯、利奥塔、鲍德里亚、詹姆逊,《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呈现了清晰的逻辑线索。
  • 宜兴紫砂珍赏

    作者:顾景舟,徐秀棠

  • 饮流斋说瓷译注

    作者:许之衡

    本书在总结前人知识与个人见闻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比较科学的分类、排比方法,博览约取,叙述有条。而且收集了大量专门的学名和俗称,为后人保留下众多的历史名词与古董术语,至今仍为中外博物馆及文物界相沿使用,甚至当作国际名称而有助于中外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作者以瓷同诗人相比,独具慧眼、洞幽烛微,使人欣赏瓷器的品格与时代风格时体会更加深刻,若同一般只会“鉴定”而不知“欣赏”(合称“鉴赏”),有如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一书中所说那种“较量真伪,心无真赏,以耳为目,口论贵贱”的人们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了。
  • 流火:1979-2005最有价值乐评

    作者:编者:赤潮

    这是一本乐评集。乐评没有音乐好听,但比音乐好看。“最有价值”是什么意思?音乐是最有价值的音乐,评论是最有价值的评论。仅此而已。评论评的不光是音乐,还有音乐以外的东西,比如思想,比如时代……我的意思是,它与乐理无关。简而言之,你可以不知道那些音乐,但你不能不知道那个时代:1979-2005。在那个时代,有好音乐也有坏音乐,但思想无所谓好坏。我的意思你也许明白:与其说这是一部乐评集,不如说它是一部思想史,观念史,或者风尚史。
  • 中国古籍插图精鉴

    作者:周心慧

    本书为简体竖排!  本书精选中国古籍中的经典插图的一千幅。其中年代最早的图版选自唐代咸通年间的佛经。古籍插图的历史经五代、宋、元,至明始盛,至清转衰。本书所选图版完整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图书的发展历史、风格流派及技法传承。  每幅图版均配有说明文字,介绍图版出处、图版内容、图版的作者情况及技巧技法等。  本书由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完成,资料珍贵,装帧精美,是近年来难得的古典艺术类工具书。
  •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3

    作者:段文杰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3敦煌北周)》北周时代的佛教,由于统治者不懈地倡导,而得以广泛地发展。北周诸帝都崇信佛教,上自帝王贵族,下王庶民百姓,兴起了造寺、建塔、写经的热潮。当时北周境内名侩云集,各地佛教石窟、寺院的兴建,盛况空前。敦煌莫高窟至今还保存北周洞窟十四个,是莫高窟北朝各时期洞窟中保存最多的。 敦煌莫高窟北周时期的壁画,由于佛教盛行,佛教壁画艺术有了新发展。受中原新的绘画技术的影响,在人物画法虽然仍有西域式的传统画法,但是大多已采用了中原的线描造型技法。北周壁画人物形象接受汉画的影响,从绘画艺术的发展看,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并得到发展。绘画艺术也必然受到儒家审美观念的影响。儒家所欣赏的是外表与内涵的统一。北周时期的壁画显得较为写实,更重刻画人物的内在气质,给人以敦厚、稳重之感。这样的美学精神及绘画表现方法,创造了新的时代艺术。为隋唐壁画艺术质朴、雄强、生机勃勃的艺术气质开创了先河。 本卷精选敦煌莫高窟北周时期的壁画2lt帧,并有论评、说明文章,鲜明地展示出敦煌壁画早期绘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从而也阐发了这一时期壁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珍贵的价值。
  • 扁舟一叶

    作者:朱良志

    中国绘画走着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我们不能用西方的绘画观念来硬性套用中国画。自宋元以来中国画形成的“思想的绘画”和“心灵的绘画”的特点,到明清之时发展到极至,尤其在文入画的观念中,绘画不是运用某种材料来表现的技艺,而是愉悦情性的工具,画家通过它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借其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乃至生活方式,因而画家在创作的方式、题材的选择、笔墨的处理、风格的凝定等方面都要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中国画家尤其是宋元之后的中国画家是用思想来绘画,在寒林、古松、萧寺、渔钓、绿阴、幽亭以及梅兰竹菊等画题中,潜藏着画家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从思想上追踪绘画中所深寓的内涵,应该是中国画研究必不可少的途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书选择了从新儒学的角度来解剖中国画学和绘画创作的研究路径,力求走向绘画的背后,寻找在其中流淌的中国思想文化的一脉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