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想中的电影银幕

    作者:芬克尔斯坦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法国超现实主义绘画、文学及电影作品的读者来说,《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想中的电影银幕》无疑是一部专业必读书,并且是一部颇具深度的代表作品。同时,作者的研究角度以及写作方式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是一场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电影、音乐等艺术领域。作者将20世纪20至3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思想和艺术作品作为讨论对象,以“电影银幕”作为中心概念,以超现实主义及其外围的著作和视觉作品为基础,对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艺术家如布列东、达利、恩斯特、马格里特、米罗、梅森等的各类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而丰富的讨论。
  • 小山画谱

    作者:邹一桂

    《小山画谱》讲述了:邹一桂在绘画过程中还敏锐地察觉到了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即中国绘画重神韵而西方绘画重技术。在《小山画谱。西洋画》中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一,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时至今日,邹氏的论断对于中西艺术差异的论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邹一桂的主要绘画理论著作是《小山画谱》。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主要是论述花卉画法。上卷首列“八法”、“四知”。“八法四知”之后是讲各种花的画法,共一百一十五种,花叶形色俱道。接下为取用颜色,共十一条,各详叙其炼制之法。下卷首摘古人画说,间或参以己意,共四十三条。后附胶矾、纸绢、画碟、画笔、用水诸法。最后是洋菊谱。原来,邹一桂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闰九月承诏画内廷洋菊三十六种,并蒙皇上赐题,于是恭记花之名品、形状,撰为此谱,以志其荣遇。当时此画谱已刊成,便附于此书之末。此书为中国古代少有的专讲花卉画法的重要论著。
  • 陈巨来治印墨稿

    作者:陈巨来

    《陈巨来治印墨稿》内容简介:刊印篆刻设计墨稿,在印章出版史上尚属首次,观赏这批珍贵的陈巨来治印墨稿及其相对应的印蜕,可以全面地了解艺术大师的篆刻创作过程,更让我们折服其精湛,高超的篆刻技艺。
  • 乐摄

    作者:梅雷迪思

    《乐摄:让每张照片都成为杰作》并非只有使用专业的器材或是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才能拍出好照片。《乐摄:让每张照片都成为杰作》通过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实例和生动的文字说明,介绍如何通过简单的操作步骤,合理设置相机,利用构图、用光、曝光、后期处理等手段获取更加富于个性与震撼力的照片。
  • 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

    作者:(英)弗莱

    这是罗杰•弗莱对塞尚艺术的经典研究,初版于1927年,它清晰,敏锐,具有高度的原创性,现在已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典范之作。弗莱本人就是一位画家,他拒绝当时流行的批评模式,提出形式而非内容才是艺术最基本的表达元素。塞尚的作品最切合弗莱的理想——对自然的一切方面赋予形式的表达。在此书中,弗莱既努力探究塞尚艺术风格的发展进程,同时也精密细致地推敲个别作品的内在构造机制。其结果是一部文采斐然、生动活泼的书,对画家和学习绘画的学生而言它拥有技法方面的价值,它还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充满真知灼见的洞察,展示了塞尚艺术不可思议的魅力。弗莱的生前至友弗吉妮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认为此书是弗莱最伟大的作品。
  • 攝影師之眼

    作者:Michael Freeman

    在攝影時,你用的是另一雙眼睛。 --- 拍照時,透過取景器看到的世界,與肉眼所見會有些微妙且影響重大的差異;而攝影師在創作時,或基於自身經驗,或基於創作意圖,或基於構圖原理,也是用另一雙眼睛,觀看眼前的世界。 本書透過攝影師的眼睛,讓你知道如何拍出意涵豐富、出色、具有意圖的畫面,也知道怎麼運用攝影師的眼睛,去解讀攝影作品。 > 一幅畫面應該怎麼構圖? 本書從基本的構圖元素和攝影技巧開始,解釋照片的大小和比例對畫面的影響、設計基本要素的應用(例如圖形結構、線條圖案的配置、斜線曲線暗示的張力、明暗對比,到如何平衡視覺重量等),及色彩色調和構圖的關係。 > 這樣構圖才漂亮!但是為什麼? 作者提出美學的運作原理,包括人眼閱讀畫面的習慣、視覺心理學,如此,若資深攝影師或玩家已經玩膩了基本攝影和修圖技巧,也可以在掌握美學原理之後,變化出更豐富的風格和表現手法。 > 臨場攝影的決定性瞬間 攝影師面對的,經常不是靜態、可以所心所欲擺置的場景。作者以實例講解,在街頭拍攝時,如何觀察、歸納、預測景物的變化,以捕捉到決定性的瞬間、高潮的一刻。 > 照片只有一張,卻能呈現不同效果 照片完成之後,攝影師還可以藉由Photoshop等圖片處理軟體,把同一張照片詮釋出不同味道。透過裁切,畫面能呈現不同的感覺和意圖;明暗、對比、色彩的調校,也會影響畫面的效果和表達的意涵。 > 認識攝影大師 作者同時介紹許多攝影大師或藝術家出場(例如布列松、安瑟.亞當斯、羅伯.法蘭克等),帶我們進入大師的世界,一窺他們拍攝時的想法及心理狀態。 - --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攝影構圖、影像設計的工具書,也是帶你進入攝影創作、攝影藝術的進階攝影書。 本書章節: 1. 景框:探索景框的動線、裁切、接合、擴大、水平線等要素。 2. 設計基本原理:對比、圖案、結構、平衡感和視覺重量等。 3. 繪畫和攝影要素:水平線、垂直線、斜線、曲線、運動、焦點、曝光等。 4. 光影和色彩的構圖:關於光線、色彩、色調的解說,包括黑白攝影。 5. 意圖:帶領攝影者停下來思考拍攝的內在動機和意圖,你的目的是要取悅大眾,還是要與眾不同、出人意表? 6. 過程:是直覺,還是精心的構思?直覺又有什麼基礎?攝影呈現怎樣的藝術語法,又為何比繪畫更難分析? 本書翻譯成多國語言,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的Amazon上都名列前茅。它不僅是藝術攝影的教學書籍,也跨足電腦網路的數位攝影。 --- 本書特色 容易閱讀,知識密度又高:提供攝影、美學的知識基礎,拿來休閒閱讀可以進一步認識攝影世界,要作為教學教材也綽綽有餘。 提供技術性的指引,也啟發對意義的探索:本書有實用的攝影指導。不僅僅分析美學要素和攝影原理(比例、構圖、色彩)、提供可行的取材選項和範例(如何裁切、怎麼取景、怎麼預測景象的變化等),也告訴觀影者如何去找出照片背後的想法,以及讓攝影者思索自己拍攝的意圖。它不僅傳授成為攝影玩家所需的技巧,也傳授成為一位攝影師所需的心靈鍛鍊。 提供客觀的美學運作原理,也開放主觀選擇的可能性:例如他說明清晰對焦的重要,但也提出清晰對焦的偏執是一種迷思。他說明亮度和色調對視覺的影響,而對同一張照片則可以運用亮度和色調的調整來呈現不同的主觀感受。
  • LOVE

    作者:Katie Grand(Editor-i

    http://www.thelovemagazine.co.uk/
  • 芬兰平面设计十人谈

    作者:谢崇桥

    《芬兰平面设计十人谈》不是简单地向读者介绍芬兰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而是重点介绍这些作品创作前后的故事。想要通过这样的故事,让读者实现与设计师的“对话”,在创作思路、创作方法以及如何发现素材、如何提炼素材、如何进行图形创意、如何修改作品甚至是设计师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等多方面得到启发。
  • 艺术人类学

    作者:(英)罗伯特·莱顿

    《艺术人类学》是莱顿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在伦敦大学人类学系所授课程教案的基础上完成的。莱顿为读者介绍了非西方社会艺术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强调了跨文化的审美赏析问题,讨论了多样化的使用艺术的种种形式,进而提出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构成了艺术?莱顿将特定的艺术产品和仪式、神话与权力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他还探讨了人类学和社会学当代理论的艺术观。
  • 画说京剧

    作者:和宝堂

    《画说京剧》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神奇的京剧艺术画卷: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人物,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妙趣横生;五彩缤纷、浓墨重彩的脸谱让你欲罢不能;优雅的唱腔,迷人的乐队,让你徜徉在戏曲音乐的海洋中;长安大戏院的后台,服装、道具一应俱全,不可错过;千百年的故事,千百年的传说,化作一个个经典剧目,在京剧舞台上色彩斑斓地演绎着,生生不息,那些经典背后的秘密,全都细细地藏在这《画说京剧》里,请您慢慢找寻……在中国三百多种地方戏曲中,京剧堪称国粹经典。从1799年徽班进京开始,京剧,融合着楚调,借鉴着昆曲,南北荟萃,木秀于林,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的国剧。三鼎甲、三大贤、四大名旦、三大名净……构筑了京剧的一个个鼎盛年华。高潮迭起之后,是短暂的低谷。休养生息之后,我们期待着它的再次复兴。
  • 造型原本·看卷

    作者:吕胜中

    《造型原本·看卷》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的人才会画画吗?传统的中国画家不是,传统民间艺术也不是,儿童更不是,但他们都会画画,而且有许多画得很不错,甚至成为艺术经典。为什么我们的“造型”与他们的“造型”结果是那样地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不同?是我们更高明还是他们更高明?他们没有“科学”他们有什么?我们有了“科学”我们缺了什么? 中央美院教授吕胜中给不无困惑的学生们开了一门“造型原本”课,《造型原本·看卷》是与此课配合的讲稿看卷,从民间巧手到现代艺术,从名家名作到学生习作,作者按图索骥,寻原溯本,不是提供一个答案,而是提示艺术风格、表现方法的心理主观性,启发读者自在其中地去表达、去欣赏。
  • 西方现代美术史

    作者:张坚

    《西方现代美术史》以西方现代美术发展四个主要历史阶段为纲,全面和清晰地勾画了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90年代西方现代美术发展纷繁多样的历史图景,其总体目标在于使读者能在较为宽阔和牢固的历史基点,深化对现代美术视觉创造成就的切实感知和体悟。
  • 西方绘画大师 提香

    作者:周颖(编)

    《西方绘画大师:提香》主要介绍了西方绘画大师提香及他的作品。提香的早期作品带有乔尔乔内之风,但是在人物形象上则带有自己的个人特点。其个人风格趋于成熟的第一个代表作是《神圣与世俗的爱》。象征神圣、世俗两种爱情的两位女子分居画幅两边,背景山水亦各有差异,神圣之爱背景为丘陵寨堡,世俗之爱背景则为湖滨城镇,彼此皆和前景的泉石树木相连。神圣之爱表现为一衣着整洁的女子,世俗之爱则为裸体女郎,她们各倚踞石棺式水池的两边,形成鲜明的对比。裸体女郎的形象健康美丽,光彩照人,被誉为文艺复兴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理想的佳作。此后,提香的杰作不断出现。祭坛画有威尼斯弗拉里教堂的《圣母升天》、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代表作《维纳斯的崇拜》、《安德里亚人的酒宴》和《巴科斯与阿里阿德涅》等。
  • 艺术社会学

    作者:[英] 维多利亚·D. 亚历山大

    《艺术社会学》是对艺术社会学研究的全面概述,同时也是该领域一位最重要的专家撰写的学术专著。《艺术社会学》综合艺术社会学中的多种理论模式,并提供了大量经验性的案例,包括艺术社会学研究中极具启发性的的经典案例。这些关于艺术作品的案例研究来自于文化谱系的两端:美的艺术(戏剧、舞蹈、交响乐、歌剧)和流行艺术(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低俗小说、电视剧、情景喜剧、广告)。这些研究和《艺术社会学》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相结合,揭示了艺术被创造、分配、接受、消费和使用的过程。《艺术社会学》还讨论丁关于艺术作品本身、艺术作品的意义方面新近出现的争议。“从事社会学研究和教学的25年来,这是我记忆中唯——本让我既觉得有趣又收益良多的教科书。亚历山大的(艺术社会学)同时鲜活地展现丁关于文学、音乐、艺术和流行文化的社会学领域最经典和最前沿的研究,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研究者用社会学的方式研究艺术时所发现的迷人风景,而专业学者可以从中看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正在发生什么。”——艺术/文化社会学研究领域重量级学者安·斯威德勒(Ann Swidler),加州伯克利大学。
  • 造型原本.讲卷

    作者:吕胜中

    《造型原本·讲卷》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的人才会画画吗?传统的中国画家不是,传统民间艺术也不是,儿童更不是,但他们都会画画,而且有许多画得很不错,甚至成为艺术经典。为什么我们的“造型”与他们的“造型”结果是那样地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不同?是我们更高明还是他们更高明?他们没有“科学”他们有什么?我们有了“科学”我们缺了什么?中央美院教授吕胜中给不无困惑的学生们开了一门“造型原本”课,从民间巧手到现代艺术,从名家名作到学生习作,作者按图索骥,寻原溯本,不是提供一个答案,而是提示艺术风格、表现方法的心理主观性,启发读者自在其中地去表达、去欣赏。
  • 回潮

    作者:(美) 格菲

    潮起潮落,备领风骚。又见回潮迭起。时髦在大众文化中不断循环,再循环,每次都有稍微更新的化身。retro一词已成为描述这种潮流的流行语,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作者在本书中探索其含混的文化意义,揭示某些潮流似乎永不沉寂的原因。 作者引证丰富的原创研究成果和饶有趣味的轶闻材料,发掘了retr0一词的根源,以时序陈述它在20世纪文化艺术中的表现。从新艺术派在其量初的衰落之后近五十年的复归,到装饰艺术派融入波普艺术的俗丽,retr0的概念往往意味着风格和时尚的重现,这些风格和时尚能唤起对并不遥远的过去的记忆,比如迷幻艺术由毒品引发的超现实主义,以及20世纪70年代非洲黑人发式的政治表达。广告商、媒体通过强化艺术设计、时装、音乐中的这种潮流,利用文化怀旧感的 力量来推销数量惊人的产品。 本书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揭示了过去嵌入将来、不断回到我们身边的情况。
  • 风尚笔记

    作者:翟维纳

    《风尚笔记:一个世纪的时装插画发展简史》介绍了勒内·格鲁瓦、Erte、安迪·沃霍尔、杰森·布鲁克斯、史蒂芬·斯堤贝尔曼、Tanya Ling等38位插画大师的生平,并展示了300多幅原创插画作品。这些与服装进行对话的大师,带你穿过百年时光,重走时装插画发展之路。 20世纪初,珍·郎万、可可·香奈儿等大师开创了现代服装的先河。如今,这些以大师姓名命名的品牌已经凝结成一种情结。可是,如果没有与时装唇齿相依的时装插画陪其走过百年漫漫长路,最初的霓裳终究只会变为尘埃,尘封历史之中。恰恰是保尔·伊里巴、勒内·格鲁瓦等人,以丹青妙笔,虔诚地记录下了这些衣服最初的美丽,让风尚飞扬,成就百年的光华。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

    作者:吕东妮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ISBN:9787505726017,作者:吕东尼 著
  •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作者:[美]佐亚·科库尔(Zoya Kocur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主要内容简介:艺术批评与艺术运动总是密不可分,艺术批评的转向在根本上是由艺术运动的发展决定的。以1985年作为一个分水岭,其实也是艺术运动在批评上的反映。20世纪下半叶,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艺术的主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抽象表现主义和极少主义,时间是40年代到60年代。
  • 新艺术的震撼

    作者:(澳) 罗伯特·休斯,Robert Hu

    本书源自为BBC电视系列片撰写的剧本,并在此基础上扩充五倍而成,在西方读者中颇具影响力,被称为“这可能是一般读者能够弄到手的有关现代艺术的最佳介绍读本。”西方现代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是,它对传统艺术的反叛,它的注重高度个人化的主观感受,它的大胆的表现手段,以及那形而上的玄思,都使一般读者感到陌生和困惑。本书即以清新灵动的文笔,多角度勾画出西方现代艺术的流变,并对艺术与社会互动的关系,对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作品,对崭新的艺术理念,都有精到的描述与阐释,发微探幽,时有洞见闪现,能使读者在走近一幅幅杰作的同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脉络也有大致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