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陶希圣

  •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作者:陶希圣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内容简介:中国的革命,到今日反成了不可解的谜了。革命的基础是全民还是农工和小市民?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还是几个列强和几个军阀?这些重要的问题都引起了疑难和论争,论争愈烈,疑难愈多。要扫除论争上的疑难,必须把中国社会加以解剖;而解剖中国社会,又必须把中国社会史作一决算。
  • 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者:陶希圣

    这部《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他当时在北大开设的课程,也是他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成果。书中依据陶希圣自己的历史分期观点,对氏族时代、王权时代、士族时代及王权再建时代的政治思想的起源、发展及转变过程,做了独具特色的分析。初稿于1932年至1936年间写成,由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又在重庆南方书局出版了修订版。从1943年到1945年两年问,共加印6次,一时洛阳纸贵。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陶希圣的史学成就逐渐得到重新的认识和评价。为了延续学术传统,保留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成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列入《百科史学·史学名著丛书》,重新整理出版,希望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作者:陶希圣

    陶希圣(1899—1988)原名汇曾,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人。1918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学习,1922年毕业以后任安徽省立法政学校教员。1924年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五卅运动中任上海中学生校武汉分校教官、中央独立师军法处处长、《党军日报》主编等职。1926年后,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28年在上海与周佛海等主编《新生命》月刊。1934年组织“食货学会”,出版《食货》杂志。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8月参加汪伪国民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中央党部”宣传部长。1940年到香港披露了“日汪密约”的内容。1942年到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五组组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为蒋介石代笔撰写《中国之命运》。后任《中央日报》主编,主办“月刊”,兼蒋介石私人秘书。1947年以后曾任国民党宣传部次长、中央委员。1949年到台湾,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第五组组长、《中央时报》总主笔、《中央日报》董事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常委、中评会委员等职。1988年于台湾逝世。
  • 陶希聖日記:1947-1956(上下)

    作者:陶晉生

    陶希聖一生富於傳奇性。 中日戰爭前以中國社會經濟史的論著聞名, 戰爭中及戰後投身政界, 為蒋介石撰寫《中國之命運》及《蘇俄在中國》。 其日記內容包涵從1947年國民政府制憲到1949年播遷來台後的改革, 是中華民國立足台澎金馬的歷史見證。 陶希聖(1899-1988),名匯曾,字希聖,以字行,筆名方峻峰,湖北黄岡人。曾為蔣介石執筆寫《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書。曾任《中央日報》總主筆。歷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設計委員主任委員,國民黨中央黨部第四組主任,革命實踐研究院總講座,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日報董事長,中央評議委員等職。 陶希聖先生有寫日記的習慣。但1947年以前的日記因戰亂中的遷徙都已失落。現存的只有從1947年到1956年的日記。從日記中可見陶希聖先生撰寫中央日報社論及其他報紙專論不計其數。陶希聖先生曾說,不看外國報紙不能了解世界現勢,這些信息就是陶希聖寫社論和專論的材料。1955年陶先生開始搜集材料撰寫「與共黨並存」(即《蘇俄在中國》的原稿)。在大溪租屋,就近查看大溪檔案,也許因此後來就停止了寫日記。
  • 潮流与点滴

    作者:陶希圣

    《潮流与点滴》的意思有三层:其一是潮流中之点滴,其二是从潮流看点滴,其三是从点滴看潮流。 书中的篇章,不是文,而是笔。所谓“文”,是有组织有条理的作品。所谓“笔”,是片段的意想,或一时的感触,随手下笔,随笔写成的东西。
  • 刀口上的家族(上下册)

    作者:沈宁

    华语文学畅销书榜图书 联经文学畅销书榜图书 美洲世界书局畅销书榜图书 沈宁 身出名门,牵系两大家族 外公陶希圣,汪精卫的幕僚,蒋介石的文胆,蒋经国的授业恩师 伯父沈钧儒,著名爱国人士,七君子之一 一段无法尘封的血泪历史 一部荣辱沉浮的时代悲歌 1939年,日寇铁蹄践踏着神州大半土地,民族存亡危在旦夕,蒋介石密下急令,杜月笙运筹帷幄,万墨林亲临指挥,数十枪手,神出鬼没,生死相搏,在日汪密探军警丛林之中,把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偷运出上海。他们到达香港的第二天,汪日密约公布于世,日寇灭亡中国之狼子野心,昭然天下,震动中国和世界,导致中国抗战发生转折,史称“高陶事件”。 那三个死里逃生的孩子,便是本书作者沈宁的母亲陶琴薰和两个舅舅。 这部小说是作者纪念外公和母亲的传记,也是陶氏家族的传奇故事,更是中国现代历史的缩影。 湖北黄岗官宦世家公子陶希圣,作者的外祖父,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辑时参加五卅运动,北伐战争时投身北伐军,三十年代主导“中国社会史”论战,七七事变时在北京大学做法学院系主任,抗战时期先是汪精卫亲信后为蒋介石文胆,《中国之命运》的实际作者,又曾一度为蒋经国授课解惑,文史法经集于一身,在学术风云与政治旋涡中荣辱浮沉的一生。 而其长女陶琴薰,作者的母亲,虽贵为大小姐,却历经困苦童年,九死一生,在北伐军校度过少年时光,风雨残存。青春岁月,她跟随父母,于战乱岁月中颠沛流离,几度生离死别,历尽世间苦难。在她斑驳陆离的生命中,曾见过胡适、陈独秀、汪精卫、杜月笙、周恩来等等传奇人物。 所有这些岁月沧桑,所有这些传奇人物,穿插纠纷,迂回百转构成惊心动魄的小说的情节,以荡气回肠的情感,催人泪下。 +++++++++++++++++ 愿我们的后代不再经历那种苦难,也不必再书写那种浸泪的文字。——作者沈宁 故事从民国初年陶希圣与妻子的婚姻开始。大家族里的人情冷暖、女性的悲惨处境,与陶希圣一生在穷困中挣扎、初露风芒的历程,以及后来的政治生涯,在沈宁笔下流利交织,娓娓道来。这里面所有事情,全部都是真实的。 ——台湾《联合报》 读了这部书才感觉到,这些人真的活在这部书中,活在那段历史里。——《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