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随笔

  • 心灵处方

    作者:毕淑敏

    毕淑敏以她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和智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边给我们缓慢地道着一个个神秘而迷人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会让你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看到一线柔和的晨光,你将因此找到心灵的出口。
  • 逃亡的艺术

    作者:塞尔西奥·皮托尔

    塞尔希奥·皮托尔的人生阅历极为丰富,他有28年在欧洲生活的经历,其中26年从事作者知识面的广博和艺术品位的高雅。由具体而抽象,由分散到归纳,皮托尔表达出关于文学、艺术、社会与人生的睿智见解。 《逃亡的艺术》显露出作者关于文学、艺术、社会、人生的深刻见解。皮托尔的睿智当然与读书有关,但更来自于社会实践与亲身经历。 塞尔西奥·皮托尔先后担任墨西哥驻波兰、捷克、法国、前苏联等国的文化官员和大使,亲历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化,例如,冷战时峙的局面,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在本书中,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历史事件忠实地记录下来,提供给读者评判。这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作家,这是一部真实记录了作者在文学、艺术、社会、人生等方面真情实感的著作。
  • 水是故乡甜

    作者:琦君

    故乡,一个多么熟悉而又令人怀念的地方,在那里,有我们年幼时的所有宝贵回忆,玩的游戏,吃的甜食,做的傻事……琦君,这位台湾三十年来人气最旺的女作家,用她巧妙自然的语言,来叙述她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感受她对那份人之情怀的浓浓温馨……
  • 阅读日本

    作者:陈平原

  • 插花地册子

    作者:止庵

    本书为“往事文丛”之一。止庵的《插花地册子》是一部奇妙的书,他的往事是他的阅读史,七十年代是反胃与呕吐的历史,他对那个错位的阅读时期感到愤怒。有评论认为他“想掀翻人们已码放整齐的书柜,让那些已戴好冠冕的人和作品露出破绽,同时一些被掩去的作者与书要站到前排。”他一改过去学术味道颇重的风格,写得恬淡随意,对嗜好读书的人来说,他的作品是一部关于书的《随园食单》。
  • 有光的所在

    作者:南方朔

    ☉作者簡介與內容簡介: 南方朔,本名王杏慶,一九四六年生,台大森林系、森林研究所畢業,文化大學實業計劃 研究所博士結業。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專欄組主任、副總編輯、主筆等職,考察台灣社會脈動 時久,體會各家理論也深。解嚴之前曾為催發民間力量,乃毅然脫離體制,擔任黨外雜誌總主 筆,並策劃參與街頭運動。 南方朔從新聞界出身,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而變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 論評政經與蠡測文化皆四方豎耳而擲地有聲,現為新新聞發行人,著述不斷,允為文化上的「台 灣奇蹟」。 從一九七O年起,南方朔陸續有著作《伊底帕斯王的悲劇》、《憤怒之愛》、《另一種英 雄》、《文化啟示錄》、《自由主義的反思批判》等十餘冊問世。 大田出版《語言是我們的居所》、《語言是我們的星圖》是南方朔先生對於語言研究的成 果展現,內容豐富而博學精深,是人類思想與想像力結合的精闢之書。《世紀末抒情》則集南 方朔近年感性的心靈見證,是荒旱心田的清涼新雨。 新作《有光的所在》抒發良善的人性質感,擺脫批判與韃伐,吶喊與喧囂,回歸生活中最 重要的人品鍛鍊。 ☉內容目次: 001-002書名頁 003-007【序】也是勵志/南方朔 008-011目錄頁 012-013卷一:舊情綿綿 記憶之所以美好, 乃是它在停止之處就不再隨時間而折舊, 到了後來,甚至時間的痕跡都被抹盡。 014-016記憶不堪重遊 017-019兩個撿炭的小孩 020-022暑假打工的回憶 023-025遠離恐怖 026-028散步於墓園 029-030祕密的記憶盒子 030-032回想租書攤販的日子 033-035詩是等待著的邂逅 036-038不能面對的小小 039-040回想中部小鎮的騎樓 041-042阿里山神木之死 043-044西南聯大的舊教科書 045-046碑之印象 047-049寧為LKK 050-051杜鵑花招春天來 052-053卷二:開放生命 當一個人對世界的愛, 大到像聖方濟那樣的程度, 世界上的一切生命也將會對他開放。 054-056人與鳥的偉大傳奇 057-059薛西斯一世的快樂 060-062教宗為詩 063-064信與不信間雲朵自飄過 065-067柏克是我的老師之一 068-070高羅珮──最後的文士官僚 071-073米開蘭基羅也是大詩人 074-076最大的風塵傳奇 077-078孔子和盜拓的辯論 079-081真假莫札特 082-084黃金頭腦的哀歌 085-087米達斯的太太 088-090袁世凱的廢墟詩人後代 091-093黑騎軍殺掉的探險家 094-095卷三:歌頌瑣碎 當生命似乎不值得活下去 而你對自己也一點都不在乎 當你覺得身邊連一個人都沒有 就去尋找星星吧!──電影《馬戲春秋》的主題曲:尋找星星 096-098歌頌瑣碎 099-101德布西的奧祕 102-103「水月居」小酒館 104-106聞香雜錄 107-109無邊的星語 110-111星夜看螢去! 112-114熱夏 115-117雪蘭蛾河口螢火如燈 118-120流浪的牽牛花藤 121-123普魯斯特和阿一鮑魚 124-125蛋塔共和國﹖ 126-128食之戒 129-131巧克力的循環圖 132-134異國情調的性美學 135-137飲食和席間談話之美學 138-139卷四:最好的愛情 原意不是為了傷害 只是為了留存快樂的回憶 但人們畢竟仍然年輕 必須學習懂得記憶 它於今成了危險的武器 一枚定時的炸彈……──英國桂冠詩人泰德休斯 140-142若想被愛,先學習去愛 143-145吃醋和妒忌 146-148兩種「感情的教育」 149-151還不完感情的債 152-154愛與死的辯證 155-157白宮偷情之詠嘆 158-160最好的春藥是故事 161-163城市和雜誌的愛情故事 164-166看管慾望,始能守護生命 167-172權力、愛慾、地獄 173-179情書啟示錄 180-181卷五:靈魂的重量 我們所作的一切都在黑暗中 單獨而未得到時間的幫助 我們懷疑這究竟是否 為一場歡迎儀式做準備 或祇是永遠的訣別!──塞爾維亞詩人波巴 182-183一個高貴老兵之死 184-186一束康乃馨不夠 187-189心,也隨之而震 190-191當聲音變成恐懼 192-194又見隱士崇拜 195-197「餓」的悲劇懲罰 198-200出名最重要﹖ 201-203心的斷層 204-206台灣的波西米亞人 207-209高塔的意象 210-212樓很高,不要隨便往下跳 `213-216一個賽爾為亞詩人的告白 217卷六:時間之末 時間是什麼﹖我本來似乎還知道; 但一被問及,就反而什麼都不知道了。──神學之父聖奧古斯丁 218-219歷史不救援,也不寬恕 220-223世紀末的服裝歡樂美學 222-224美為何遲到﹖ 225-227經典與世紀末急躁 228-230淺灘愁困的荒謬 231-232囚禁在童稚的想像中 233-235譎宇蒐瑣 236-238The People,No 239-241回教與回族 242-244狂歡式的尊嚴 245-247選舉之後想到三首詩 248-249猶太人與索羅斯 250-252漫遊大學出版部 253版權頁 254廣告頁 255-256讀者回函
  • 倾诉

    作者:毕淑敏

  • 蠹鱼篇

    作者:周越然等

  • 风雨谈

    作者:周作人

  • 我心赤裸

    作者:波德莱尔(法)

  • 张五常作品系列 第一辑

    作者:张五常

    收录《菩提本无树》、《艾智仁》、《恻隐之心》、《光的故事》、《艺术天才的排列》等文章。
  • 逝水

    作者:汪曾祺

    “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汪曾祺极具自知之明。他让自己静悄悄地写,也让别人静悄悄地看。正因不是主流,他的作品未曾跻身喧喧市井成为惹眼物事,成为炉中火锦上葩;而归于山间江畔明月,白云深处人家。要之,汪曾祺不是凛冽的雄鹰,挺拔的巨树,他是婉啭的画眉,幽幽的兰草。 汪曾祺作品数量不巨而质量上乘,篇篇闪光。他的笔下,有食色,有男女,有民风,有民俗。浑厚的国学底子,出色的古文修养,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天然亲和,直接垫高了他的创作,决定了他作品特有的文体价值。他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淡雅,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描绘了一幅幅人景及风俗图画。本集选录了他的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为国内外首次结集出版。其他各篇,也都是贴近作者本人生活与感悟的散文精品。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里,谈天说地,谈吃说喝,满怀深情地写故乡和异乡的食物,让人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思,洞见赤子的童真。
  • 觉有情

    作者:谷林

    《海豚文存:觉有情·谷林文萃》收文以所写对象归类,一篇以上的有:周作人,鲁迅,胡适,沈从文,叶圣陶,张中行,陈寅恪;接着单篇合辑的为:一批有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知识分子,一些偏于文史趣味的文化人。每一类中,同样不按写作时间顺序,而是将各文之间有关联者排在一起,冀求读者读来各篇文意相连,前后照应。末两篇是杂谈,而以《共命与长生》殿后,该文当初是《书边杂写》的最后一篇,现再用作这本选集的收结,内容谈到晚岁散书,可视为这位爱书老人对后世的致意,题目则恰可用作我等的祈福。至于两份附录,是首次面世的集外文字。早年诗文选六篇,能略见先生文字生涯的脉络,与正文合成一个完整的谷林;书信则也是先生写作的一部分,所选六通,内容反映了先生的方方面面。
  • 孤岛集

    作者:毛丹青

    本书浓缩了毛丹青在日本孤岛27年的经历,用全新的角度以色识人,感悟一段段人生路程上的谈笑,带来作为双语作家对于日本文化的独特感受。虽立足于孤岛,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早已冲破国界。用评论文学作品的笔,传达出深刻又有趣的道理。
  • 告别式从明天开始

    作者:张家瑜

    岁月里种种情事与记忆,我们常常未及处理,任凭累积。 却不知唯有一一告别,才能重新开始。 张家瑜极小心地打开了她行囊中收藏住的热情与忠诚,一个字一个字的,……终于天女散花似的,以一个女作家的完全样貌,把它们以文字的初始形态,图像为证地出版了出来。——罗大佑 本该教人撕心裂肺的经历,在张家瑜的笔下惊人名副其实地成了“旁观他人的痛苦”。如此冷静,恍如看了一辈子的表演。——梁文道 张家瑜最新散文集《告别式从明天开始》不同于《我开始轻视语言》的优雅轻盈,以“与过去道别”为主题,更显深沉易感。或回忆少年往事,或追思旅途经历,或书写生命中至亲至爱之人的离去,喜爱的导演、作家和演员过世,张家瑜一一向我们展现与这些人事物告别的心路历程、所失所得,一如生死 有时、相爱有时、离开有时,一如一次用文字进行的漫长告别式,让我们在告别之后得着安慰,并继续活着。 世界在急速前行,但总有人不断回望。而告别式,陆续有来。 宛如一个规矩端正的姿态,跟某人某事某回忆,说再见。 将所有剥落褪离的一如那倒退着的风景、声色香味,一一收拢,借之寄之,以证明我之存在,与他们之存在。 然后默默转了身,挥了手。
  • 拟管锥编

    作者:胡文辉

    这是一本好看好玩的杂书,但这本杂书,却不是道听途说所能写来,而是下了大工夫博览众书细心梳理的收获。或者说,这是一本有趣有料的掌故书,目光聚焦于近代,但能缩能伸,可以溯及古代,也可以旁涉西洋。针对于列举的材料,既有博览之上的考订,又有见解通达的议论,多言人之所未言,洋溢于其中的笔墨趣味更不必说了。
  • 假如我們什麼都不怕

    作者:周耀輝

    周耀輝最新的意念散文。 意念散文,由一個意念開始,用文字、相片把意念延伸構築。 本書,他嘗試寫恐懼,由A一直寫到Z,半真不假的書寫以某字母為首的種種恐懼症。 與此同時,他會問一些人,「假如我們什麼都不怕,你會怎樣呢?」 主要的反應不外兩種:一是,擔心天下大亂,他們有一種假設,就是如果我們什麼都不怕,一定會做一些壞事;二是,更基本的,就答「不可能」,不可能什麼都不怕。我明白他們的反應,但我也覺得他們大抵已經失去某種天真,某種想像,某種假如。 周耀輝把恐懼有形有體寫出來,當中,有寫中你恐懼的,有你恐懼的不在以內,那說明什麼,是恐懼無窮無盡不可勝數,還是,只有你,才可以給恐懼一個盡頭。 只要你敢問下去,「假如我們怕的全部必然發生,那又會怎樣呢?」 如果,作者告訴你,最可怕的不是你恐懼的,而是你給假如二字重重困著。 序文最後曰: 「因此,我希望你跟我一齊思考,去感受香港以至此刻的世界,假如我們怕的必然發生,假如我們一覺醒來發現活在一齣恐怖片中……」
  • 人间随喜

    作者:薛仁明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在两岸报刊发表的专栏文章,分为六辑:“躁郁时代”、“台湾现场”、“志士修行”、“礼乐文明”、“文化兴邦”、“教育之道”。这些文章从当下社会问题谈起,落脚到回归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上,因目光犀利或直中心怀,遂引起热议,影响不俗;堪称时代人心的明眼洞察,中国文化的入心言说。 本书尤为难得之处在于,作者无论观察社会,针砭时弊,还是描摹世情,兼说文艺,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出发。他寄身中国传统文化二十余载,终能与之相感相亲;于是他谈传统文化,能真切,能动情,能与生命相激荡,与现实相对应。他还原出中国文化最为光明且亲和的一面,如日出山谷,气象一新;如乡音悦耳,安稳人心。他的文字以士者情怀,允诺了一个安稳的现世,喜气的人间。 台湾的文坛巨擘隐地先生曾赞誉作者文章“绝对大气”,本书同样延续了这个品质,无论对当下浮躁的时代,还是荒失的人心,皆关怀深切,对治有方,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本书附赠《对话与问答》别册,收录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讨论,所谈皆是今人感同身受的现实问题。而作者游刃有余、娓娓道来的对答,不禁令人感叹:唯能解答人们的现实困惑,才见学问之真实不虚。
  • 文化品格

    作者:周国平

    《文化品格:周国平散文辑萃》内容简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到今天,国家富强了,人们富裕了。但当我们忙忙碌碌了一天、一年以至几年坐下来小憩的时候,往往觉得金钱的富足并没有使我们过多的愉悦。究其原因或许是,作为有思想的人,在有物质享受的同时肯定会有对生活品位的追求,“文化”应该是很好的对象。《文化品格:周国平散文辑萃》以“人生感悟”“情感体验”“精神追求”及“文化品格”四辑收录周国平散文精品八十多篇。这些散文蕴涵并折射出一种内在精神,是当今一个有生活品位追求的人的文化读本。
  • 《读书》十年(三)

    作者:扬之水

    本书是《〈读书〉十年》系列的第三册,记叙作者于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至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五日调离《读书》编辑部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另附录关于《读书》杂志的旧文两篇.最后为全三册的人名索引,收录人名一千二百个,以方便读者检索.